生命的绽放
为伟大的事业捐躯,从来就不能算作是失败。——拜伦拜伦
第二位人生伴侣
拜伦已经不是风流少年了,他已经有些厌倦了与女人之间的调笑和纠缠。特别是因为他的放纵情欲使他的身体和精神一天天地衰弱。他似乎感觉到自己已老了!尽管他才30多岁,但是他的头发已经开始变白,身体也变形走样,看起来像40多岁的人一样苍老。
在这些乏味的日子里,他答应朋友去参加边左尼伯爵夫人的宴会,在宴会上遇见了一年前曾和他一同去看歌剧的泰丽撒·古系尤里伯爵夫人。古系尤里夫人才刚满19岁,与58岁的古系尤里伯爵结婚不过一年而已。
正在古系尤里夫人感到无聊的时候,边左尼伯爵夫人带着拜伦来见她,她立即被拜伦希腊式的迷人脸庞和笑容所吸引。他们谈了很长时间,泰丽撒还告诉拜伦,她的父亲甘巴住在拉维那。拜伦表示正好想去佛罗伦萨拜望他,因为那里有拜伦所景仰的诗人但丁的坟墓。两个人的话题自然转到但丁身上,拜伦很惊讶地发现:这位意大利的美人,竟然对但丁和《神曲》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喜爱。
当天,拜伦对泰丽撒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象。然而,因为他是相信命运的人,或许他会同意泰丽撒后来说的:“这次的见面是命运之神在我们两人心中所作的印记!”也因为这样,拜伦从此和甘巴家有了十分密切的关系。
泰丽撒·古系尤里夫人能吸引拜伦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她的美貌和良好的出身,最主要的是因为在她那天真无邪的外表下,仍然有追求知识的热忱。她对拜伦崇敬有加,认为他不只是一个特殊的异性,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她带给拜伦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当拜伦要求与她私下会面时,她一下子就答应了。
令拜伦困扰的是泰丽撒依照意大利的习俗要拜伦做她的情人。这对拜伦来说,无疑是要他做一个比较高级的“吃软饭”的男人。当地的习俗,如果双方是因为某种目的而结婚,那么妻子可以拥有一个“合法”的男友,丈夫不能嫉妒,而且还可以和男友建立友谊。
拜伦和泰丽撒的幽会,立即成为意大利社交圈的新话题。泰丽撒觉得太幸福了,因此对别人的议论也就置之不理了。
拜伦终于也被泰丽撒征服了。他们两人每天搭乘运河上的小舟,到力多去看落日。然而,对泰丽撒的丈夫古系尤里来说,他只感觉到妻子最近学法文的热情比较高而已。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他们刚卿卿我我地过了不到10天的快活日子,古系尤里伯爵突然有急事必须到拉维那去,于是这对情侣不得不暂时分别。
泰丽撒的丈夫古系尤里伯爵,是一个政治上的投机主义者,他前两位妻子已为他带来大笔的财富。而他在政治上的一帆风顺,也是由于他能见风转舵。
在法国统治意大利的时候,他对法国人忠心耿耿;但是当罗马教廷统治意大利时,他又一面倒地去奉承教廷派来的枢机主教。不过,他与泰丽撒的婚姻,使得教廷对他的身份有些怀疑。因为泰丽撒的父亲甘巴伯爵和她的哥哥比多·甘巴,都是拉维那地方支持意大利革命的卡波那里集团分子。
虽然泰丽撒告诉过拜伦以后彼此联络的办法,但是她离开后久久不曾写过信给他,使拜伦十分烦闷。
霍布豪斯知道拜伦有新情人后,立刻写信劝告他,让他不要给自己添麻烦了。但拜伦却回信说:
现在已经太迟了,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我们的交往。因为,在她离开威尼斯以前,我们每天见面。而且,她曾怀过我的孩子,但已经流产,幸好,现在已经恢复健康了。
我也知道,如你所说的,她们家的立场对我可能不利。不过,无论如何,为一个所喜欢的女人冒一点危险,又算什么……
在思念泰丽撒的时候,拜伦也会想起奥古丝塔。的确,两人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她们都不太在乎拜伦开玩笑和嘲讽的态度,因此拜伦在她们面前可以把心情放松。但是在安娜贝拉面前就不能如此了。安娜贝拉想用心去了解拜伦,但拜伦偏偏最讨厌企图看穿他的女人。
有趣的是,在某些方面,拜伦可说是十分忠心的,如果他真心喜爱一个人,他必定对她忠实到底。就拿他和泰丽撒的关系来说,当他听到泰丽撒病危的消息时,立刻不顾一切地向古系尤里伯爵表示,如果泰丽撒不能痊愈,他必定先她离开这个世界。幸好,不久后,古系尤里为他带来了好消息——泰丽撒已脱离险境了。
泰丽撒虽然躺卧在病床上,却因为与拜伦联络上了,而使得病情有了转机。不久,她又能坐着马车和拜伦一起出去游玩了。拜伦此时也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情绪都因泰丽撒得到振奋。
当拜伦再度回到威尼斯时,突然发高烧,而且一直不退,急得泰丽撒不顾一切地住进拜伦家照顾他。古系尤里伯爵马上带着儿子,坐着运河上的小船尾随而来。他想借这事使威尼斯社交圈增加一点对他有利的舆论。可是,进了拜伦家,古系尤里伯爵却与他的太太泰丽撒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拜伦已经不是当年的小伙子了,他的头脑里还是让理性占了上风。他努力劝说泰丽撒,让她不要离开丈夫,说自己会默默支持她的。
拜伦似乎因为这次的事,与泰丽撒完全断绝了关系,也松了一口气。他告诉自己,也许这样比较好,免得日久生厌,破坏了美好的感情。
刚刚第二天,泰丽撒的父亲甘巴伯爵派专人来接拜伦赶快去看泰丽撒,因为她又患了急病。等拜伦连夜赶到拉维那时,却见到已经病愈的泰丽撒以及和她父亲在一起度圣诞节的好些朋友。对泰丽撒来说,她又赢得了一次胜利。
几天以后,拜伦还是觉得离不开泰丽撒。于是他竟不顾自己的尊严,同意甘巴伯爵的邀请,在他们家住下来,以便就近照顾泰丽撒。
一年一度的嘉年华会结束后,新的一年为拜伦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运。他在甘巴家住下来,可以照自己喜爱的方式生活:早晨起得很晚,然后去森林骑马,黄昏时与泰丽撒欣赏日落或一起去听歌剧,回来后写作到天将破晓才上床睡觉。
古系尤里伯爵回家时,发现拜伦和泰丽撒又在一起,便借故发怒。泰丽撒努力掩饰,但却失败了。因此,泰丽撒提出办理分居手续的要求,准备离开伯爵。拜伦劝她先和她爸爸商量后再说。最后甘巴伯爵同意向教皇申请女儿和伯爵的分居手续,拜伦也因为受到甘巴伯爵和朋友的鼓励,而决定坚持到底。
甘巴伯爵之所以喜欢拜伦,并不只是因为疼爱女儿泰丽撒,他似乎也对拜伦的才华和风采着迷,而把拜伦当成自己的女婿。拜伦和他在政治上的观点相同,这些也都使他对拜伦的信任更胜于对古系尤里。
7月6日,教皇终于批下了古系尤里夫人和伯爵分居的同意书。一星期后,泰丽撒才得到消息,但是,她以为从此要与拜伦分开了。根据分居条件规定,泰丽撒除了可以得到每年1000英镑的赡养费外,必须在父亲监护下安分地过日子。于是她便连夜逃离伯爵府,她的父亲将她安顿在离娘家15里远的地方。她和拜伦的爱情又将写下新的一章。
加入革命党
泰丽撒是一个让拜伦着迷的女人。拜伦是个宿命论者,他还记得小时候那个女巫师说的,他会有两次婚姻,第二次是外国人,他们会生活得很幸福。他觉得这个人就是泰丽撒。
泰丽撒一天天地影响着拜伦,她把自己逐渐地渗入到拜伦的灵魂。她以温柔的意大利音调,说着动听的意大利语。
泰丽撒是外国人,有许多异国风情,这也是她吸引拜伦的重要原因。但是,更重大的理由在于她纯真善良的性格:她不是讲大道理的、爱批评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女人。她像柔和的春风一样,能让拜伦彻底放松紧绷的神经。
而安娜贝拉、卡洛琳都只能使他焦躁,使他冷酷,甚至使他发狂般残忍。他不能忍受接近他身边的装伶俐、爱批评的女人。
他尤其讨厌把人的一言一动都像数学公式一样秩序井然地罗列起来,对着理论的明镜加以批判。当碰见那种把人的行动都当做神的意志,连自身的利己心、憎恶心甚至妒忌心都想用神的名义来加以神圣化的女人,他便生气到总想折磨她,折磨到使她哭泣。
在意大利,拜伦一住就是7年。头3年中,除了为写《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四章而短暂地去罗马实地考察以外,他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威尼斯度过。
他和泰丽撒,之后也和泰丽撒的兄弟们结为好友。透过甘巴父子,拜伦也参加了意大利独立运动组织卡波那里集团。不过,拜伦只对他们的浪漫名字、神秘仪式、秘密聚会以及出入暗号感到好奇,对他们不务实际的想法却颇不认同。
这些参与革命行动的人士当中,除了卡波那里集团里的一些贵族外,就是摩拳擦掌的一些工人阶级。拜伦觉得自己的行为很具讽刺的意义——他一方面嘲笑霍布豪斯支持“暴民”,而另一方面自己却又陷于同样的状况中。
革命党人尊敬他,并拥戴他做领袖,使他觉得非常光彩,因而同意他们的举动。他骑马出巡的时候,正在进行军事训练的党员,见到他便高呼“自由万岁”,并向他敬礼。他在马上踌躇满志地答礼。不过,他骨子里却不是激进分子,他宁愿和甘巴伯爵商议,而采取比较缓和的改革手段。
拜伦是天生的叛逆者,他的一生献给了民族独立、民权主义、反对战争这三个崇高目标。
当时的北部意大利正在奥地利帝国的铁蹄下呻吟,普通百姓深受异族统治欺凌和本国贵族阶级压迫的双重痛苦,人民的愤怒如墓地磷火般四处浮现。正如诗人所说:“全国就像子弹上膛的枪,许多手指头都在移动,想扣动枪机。”
当一年接近尾声的时候,拜伦的生活方式也比较固定下来,除了晚上偷偷与泰丽撒会面外,他大部分时候都与甘巴父子商议革命的事。
在认识泰丽撒以前,拜伦已经同当时广布意大利全国的秘密革命组织“烧炭党”有过接触和联系。自他走进成人社会的那一天起,他就一直在用他的诗歌和言辞呼唤着自由、独立,为反对专制压迫而呐喊。
不过,他的心里仍然在考虑回到英国去。当然他也明白,他现在已改变太多了,回去恐怕不能适应。所以,他非常期待能够参加一些英雄式的行动,以防止自己内心的空虚。
1821年初,奥匈帝国对那不勒斯虎视眈眈,革命的情绪日益高涨,加上连日的连绵阴雨,使气氛显得格外紧张。
这时,街上传来教廷要捕捉革命分子的风声,拜伦对他的同志们的劝告是:“反抗!以免被捕后泄露机密。”并且宣称自己的住宅可以供革命者避难。但是,后来却什么也没有发生,使得拜伦十分难堪。
1821年春天,意大利西北部的几个城市同时爆发了革命起义。受到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的鼓舞,拜伦同泰丽撒的哥哥甘巴及烧炭党其他领导人一道,更积极地筹划艾米利亚—罗马涅区的起义事业。
卡波那里集团内部意见也有很大的分歧,而且他们又提不出什么具体的行动方案。于是,拜伦觉得很无聊,他又打算再度到希腊去。然而,他知道,如果泰丽撒要他留下,他就哪儿也不会去。
不多久,甘巴的集团已准备好行动的武器,并且把这些东西都运到拜伦家来收藏。他一直受到反动当局派去的警察和暗探的监视和盯梢。一个以意志、思想和行动的自由和独立为最高人生皈依的浪漫主义诗人,为了他国民族的自由和独立,却使自己陷入了不自由的境地。
但是,因为首领的背叛,使得整个卡波那里集团的革命活动,最后以失败告终。拜伦的评论是:就这样,一切都完了;也因为这样,意大利的革命再度因为内部的不团结而失败了。
拜伦坦然接受了革命失败的命运。他从未因此而感到后悔。他曾在日记中写道:
当整个民族的命运处在危险之中,即使我个人的事情进展顺利,我也感觉不到多少欢乐。如果有可能大大改善人民的处境、尤其是这些被压迫的意大利人,我决不会计较自己个人的得失。
革命失败后,意大利人民对外的仇视更加深了,但因为拜伦平日待人不错,在拉维那他还受到人们尊重;况且,在表面上他仍然尊重教皇,所以能平安无事地在拉维那生活下去。
他已经不是空想家。他具有令人吃惊的知识和勇气。他告诉拉维那的革命党员说,应该采用分散战术。没有训练的、人数很多的军队,要获得胜利,只有分散政府军的兵力。他知道,和有训练的集团军作战是一定要失败的。革命党员没有听他的话,失败了。
他成了当地政府所憎恨的目标。意大利出名的暗杀危险笼罩着他。常常有匿名信寄来,警告他不要外出。他却一个人骑马到附近森林里去练习手枪。
不料,7月10日晚上,甘巴在观剧后回家的路上,被官方逮捕了,而且泰丽撒也和他的父亲一同被放逐。拜伦研究此事后,知道教廷政府的目标已指向他。泰丽撒希望他能跟着甘巴一家人离开。
因为不能惩治英国贵族拜伦,他们以为赶走甘巴一家人,拜伦也会跟着走了。
泰丽撒拒绝离开拜伦,并且担心拜伦会有生命危险。拜伦费尽了唇舌,并且以将自己关进修道院来威胁她,才半哄半骗地将泰丽撒劝离拉维那,他也因而得到片刻的喘息机会。不过,他答应随后会到佛罗伦萨与甘巴一家会合,并且竭力为他们向教廷政府要求特赦。
与雪莱诀别
拜伦在意大利的生活很多姿多彩,他没有时间照顾和克莱尔一起生的私生女爱莉加的生活。
克莱尔曾经在拜伦婚姻失败的时候主动勾引拜伦做了情人。克莱尔当时是想追求雪莱的,可是雪莱和玛丽的关系很好,她总是没有机会,最后把目标转向了拜伦。当时的拜伦也是情场失意已久,心灵正需要慰藉的时候,他们很快一拍即合,后来有了孩子爱莉加。
拜伦因为革命的事情没有时间管这个可怜的孩子,他把她送到了巴尼亚卡瓦罗寄养。克莱尔不止一次写信请求拜伦把女儿送到一个环境好点的地方寄养,自己保证不去打扰他们的生活。可是拜伦并不在意,他觉得克莱尔就是杞人忧天。
克莱尔还请求雪莱帮忙劝说拜伦。雪莱将建议转告拜伦,他跟拜伦说:“克莱尔想让你帮个忙,她不想让女儿在巴尼亚卡瓦罗寄养。她说那里环境很糟糕,女儿在那里过得很不好,天气又冷,她的监护人也对她很不客气。希望你能把女儿接回来。”
拜伦很不耐烦地耸耸肩说:“女人就是爱找麻烦!我并不觉得那个地方有什么不好。再说,小孩子一定要经受些波折和风浪才能长大。就像我小时候,我的母亲一直是很刻薄地对待我,所以我才能像现在这样成功。”
雪莱听了,十分愤怒地喊道:“你这样简直太过分了!你是孩子的父亲,怎么能逃避责任,怎么能把孩子送到别人那里去寄养。她还那么小,就没有父母在身边呵护,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简直比杀了她还难受。你将来一定会后悔的!”
他后来曾告诉别人,当时若不是强行控制住情绪的话,差点要一拳把拜伦打倒在地上!
拜伦得到拉维那方面的消息,说爱莉加发高烧病重;同时,克莱尔也听到消息赶到比萨来。雪莱除了安慰她外,还尽量藏匿她的行踪,使她不致被拜伦看见。拜伦非常着急,派专人去照顾爱莉加。18日传来的消息说,热已经退了;但是不到两天,又传来消息说,爱莉加死了!
女儿的死让拜伦伤心不已。因为他本来是想教训一下克莱尔这样一个无礼的女人,可是没想到,却让自己的女儿深受其害。他是那么爱女儿爱莉加。他一手将孩子抚养大,他看着她越长越像自己,她是那么美丽,她也拥有着跟自己一样的性格,她就是他最杰出的作品。拜伦甚至考虑带她一起到国外,让女儿成为他年老时的依靠。
当爱人把他女儿的死讯告诉她时,他的脸上显示出一种死人一样的苍白。他颓然倒下,眼睛里竟然没有一滴泪。这是真正痛彻心扉的打击,让他变得绝望、深沉、哀痛、自责。他非常后悔没有把女儿接到身边照顾。
他说:“她比我们更幸运。此外,她在这个世界里的地位几乎不允许她获得幸福,那是上帝的旨意。如果一切可以改变,我将把她留在我身边。
“我还记得,她曾给我写过信。她在信上说,让我去看她,让我把她带回家。她说她已经会背好几首诗了。那是多么可爱的孩子啊!
“雪莱说得对,我会后悔的。真的,我真的很后悔。她就像圣洁的天使,让我根本不配做她的父亲,让我不配拥有她那样可爱的女儿。让我们不要再提这件事了。”
他写信给墨瑞,请他代为安排,将爱莉加埋葬在一度是他童年所希望被埋葬的哈伦公学的教堂墓地。因为爱莉加不幸的童年,引起他对自己童年遭遇的回忆。
墨瑞虽已依照指示十分尽力而为,但却无法完全照拜伦的意思达成,充其量他只能让爱莉加安葬在墓园里面,却不能为她立碑,因为没有人会承认一个私生子的身份的。
克莱尔方面的反应,比大家想象的要好一点,但是她却把一切的怨恨都归咎到拜伦身上。她写了一封极严厉的信,指责拜伦对她的女儿爱莉加所做的一切“暴行”。
拜伦看了这封信之后也觉得没有什么能辩解的。对他来说,整个事情已告一段落,他只想尽早忘记这事。不过,他答应克莱尔的要求,为爱莉加留一张画像,并且准许克莱尔在爱莉加的棺木送往英国时前去送行。
能让他的灵魂安静片刻的方式只有写作,只有为女儿写点什么才能让他找回一点做父亲的安慰。于是他奋笔疾书,写下了《变形的畸形儿》。
这是一部类似《浮士德》的戏剧,题材很有意思,讲的是一个叫阿诺德尔的驼背的人为了能让自己的畸形的后背变得和正常人一样,为了能像正常人一样能得到爱情,他把灵魂卖给了魔鬼。
这部戏剧被雪莱看到之后,评价它是恶劣不堪。可是这恶劣不堪的戏剧,就曾经是拜伦幼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雪莱在瑞士和拜伦告别,回到英国。雪莱夫妇需要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正式妻子哈丽特自杀了。她和雪莱分居以后,就游戏于一个和另一个男人之间,结果不小心有了身孕,便投身在常和雪莱浮纸舟的塞奔坦河里溺死了。
听到这个消息,雪莱很震惊,没想到哈丽特能那样做。直至年底,雪莱才从难过中走出来,正式和玛丽结婚。他向法庭提出把哈丽特生的两个孩子带回自己身边来。
但是大法官说,雪莱的思想“不道德而且乱伦”,不宜于幼儿的道德教化,便作出决定,不让他抚养那两个孩子。
大法官的宣告,是对雪莱精神上的侮辱。他与英国的上流社会算是至此无缘了。这对他是很大的打击,同时也是他的生活的重大转折点。
他一向都是要用他清纯的理想去教化和改善社会。所以,他或是到爱尔兰去努力解放宗教,或是在英国想法子替思想犯交纳罚款,甚至逢人便宣讲人类的美和善,竭尽全力地进行精神的教化工作。
他的做法,和社会上其他人的行为方式完全不同。天真直率的他,照着奔放的热情去行动。那是和当时阳奉阴违的伪善社会风气完全相反的。所以用陈腐的道德尺度来衡量,也可以说他是背德乱伦的。
但是,过着那种脱离正常人的日常生活,却又想做改革社会的战士,这就是他的最大的失败之处。听到大法官这个判决的时候,他才愕然睁开了眼睛,觉悟到自己没有从实际出发,太过理想化的生活方式是难以被社会接纳的。他于是开始厌弃了实际的社会事务,最后一门心思地冥想起来。
从此,真正的雪莱成长了。寒冷的英国气候,损害了雪莱的健康。还有应该说是他性格中侠义之心也成为他的一大弱点。他因为怜悯那些没有工作的可怜人,他为帮助他们,所以家里养着将近20个人。因此,他的钱囊一天一天更空了。
玛丽陪他到意大利去,就是为了让他从这种糟糕的境遇中解脱出来。他们到威尼斯和拜伦相会。把阿列格拉交给拜伦后,雪莱和玛丽、克莱尔带着玛丽所生的两个孩子南下。在路上幼女得病死了。在悲痛中,他写成了不朽的大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经过罗马,前往那不勒斯的时候,他最爱的男孩子威廉患赤痢死了。他为此伤心欲绝,无奈之下,他把爱子的尸体葬在罗马的英国人公共墓地。
夫妻黯然离开“永久的都市”,回到北方的佛罗伦萨。在这个伟大的文艺复兴的旧都,他写着诗圣但丁的回忆,写着普罗米修斯的续篇。这是描写精神和物质的战斗、是他刻骨的内心苦恼的迸发。他是需要进行这样的写作而发泄内心不满的情绪。
他很同情那个由于发表自由思想的理论而受到保守的英国政府残酷迫害的名叫李·亨特的评论家,便邀请他一家八口从英国到意大利来,把他们送到拜伦家去。
不幸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雪莱从热那亚返航的时候,碰上了海上的恶劣风暴。
1822年7月8日中午,雪莱和威廉士坐着“唐璜号”出游时,海湾里突然暴发了一种强热带风暴,等风暴过后,人们再也看不见他们的踪迹了!人们询问附近的渔夫和船工,但是没有人看到他们,人们立刻回来报告拜伦。
拜伦知道雪莱的船失事的时候,一下子沉默了。他双唇颤抖着,半天说不出话来。这实在是他听到的最糟糕的消息了,就算是他女儿去世,他也没有那么难受过。
雪莱是他的挚友,雪莱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朋友。他回忆起他们在一起的时光,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雪莱就像他的亲弟弟一样值得他去保护和疼爱。可是他却没有保护好雪莱,这让他很懊悔。甚至他恨不得出事的人是自己。遇到那样的恐怖的风暴,雪莱生存下来的可能几乎为零,但是他还是希望奇迹能出现。
玛丽是第二天得到雪莱出事的消息的。她立即赶来询问拜伦事情的经过。拜伦面对一脸憔悴的玛丽,有些无言以对,他不知道怎么才能安慰她,他不知道怎么才能让玛丽接受雪莱出事的事实。拜伦只好请她一同前往出事地点察看情况。
凌晨2时左右,他们来到了出事地点。玛莉因为疲惫不堪,只好先到附近休息,一路上他们又向周围的居民打探雪莱的消息。
有人说发现“唐璜号”上的一些东西,不过,这可能是暴风雨来袭时,雪莱他们为了减轻船的重量而主动抛弃的。拜伦把“布利瓦号”供人全权使用,他自己组织了一些人进行仔细的搜索。他只有这样做才会觉得心里好受点。
7月16日,有两具尸体被发现。18日,又听说有一具尸体已漂到岸边来,他们认出那是雪莱的尸体,从尸体的上衣口袋中找出两本诗集而证实了雪莱的身份。
拜伦看着雪莱被鱼咬噬得残缺不全的美丽的脸庞,低声说:“唉!铁一样的意志!这就是你美丽勇敢的身心所留下的一切么?……像普罗米修斯一样,你反抗了天帝宙斯,这样……”
“世人严重误解了他。到今天为止我所认识的人里面,他是最善良而没有丝毫私欲的人。出现在会客厅里的绅士,只有他是最完美的,没有缺点的。”说着,他把身上的衣服甩悼,“扑通”跳进海里游泳了。
又有红颜知己
雪莱死后,汉特紧张了一阵子。他原来是一直靠雪莱接济的一个文人。后来,拜伦再三保证愿意像雪莱一样善待他,他才比较放心。不过,他心里有数,知道拜伦不喜欢他的妻子和他那一堆像小野人似的孩子。
拜伦向伦敦的朋友们请求支持汉特所出版的杂志,但他的朋友们都劝他不要和那个“下等的伦敦人来往”。拜伦很看重汉特的才华,他给汉特提供了不少帮助。
雪莱死后,从表面看来一切好像又风平浪静了。可是,拜伦内心却非常凌乱。甘巴家已在热那亚找到一个政府允许他们安居的地方等候他和泰丽撒一同前往。可是,拜伦却另有打算,尽管他仍旧喜欢泰丽撒,可是他长时间和她在一起,总觉得有点审美疲劳了。所以,他并没有到热那亚长住的打算,他甚至认为离开意大利,才是避免生活太单调的唯一办法。
他怀念英国,怀念风狂雪乱的苏格兰。他自问自答地说:“为什么我不在英国从事政治活动?”
“就在这种颓废的南国社交活动里,枉抛了壮志雄心?”
他丢下笔,靠近窗前,碧绿的热那亚湾,海波浩瀚地起伏着。
“波涛的那边是地中海,地中海那边是大西洋,是英国。”
唐璜歌唱着:
这些傲慢的东家老板,
他们做买卖精打细算,
从南极到北极发号施令,
连海浪也得向他们交纳税款。
这是英国的统治者的意志。那是自己的祖先统治过的英国人。而自己就靠着爱人的膝头,在碌碌的诗篇中,让英国男儿的热血熬干吗?
可是回到英国,希望跟安娜贝拉和好,那又几乎是不可能!这时候,他对她的厌恶和反感已经逐渐缓和,而想到她的优点和神圣的如圣女一样的气质了。他觉得安娜贝拉是很美好的女人,原来在自己身边时,她就像黏在衣服上的大米饭粒。可是分开久了,他觉得她就是月光下的香水百合,那样清新别致。
然而当时他把安娜贝拉伤得太深了。安娜贝拉的心已经坚如磐石,她决心终身不宽恕拜伦。她对自己说,这是神的旨意,这是对人类的需要负的责任。所以,拜伦不能被原谅。
正打算出发离开比萨时,霍布豪斯突然来访。他和拜伦自从4年前在威尼斯道别后,一直没有再见过面。这次见面,两人似乎有点疏远了,特别是有霍布豪斯不太欣赏的汉特。
有汉特在时,他很少说话。虽然两三天后,他和拜伦又很亲密了,但是,当他们两人分手的时候,拜伦依然觉得霍布豪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4年的时光足以改变一个人最初的模样,他们彼此之间经历了太多的不同。在他们都成长之后,发现对方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他对霍布豪斯说:“你已缺乏当年的热情,变得像政治家一样冷酷了!”
当动身前往热那亚的时刻来临时,拜伦心里却很不高兴,每件事情对他来说都不那么顺利。他像个70岁的老人一样步履蹒跚,但最后他还是坐上他的马车,摇摇晃晃地离开了比萨。
马车声和车后挂着的鹅所发出的叫声交相呼应,到达热那亚的住处时已近午夜,疲惫不堪的拜伦迷迷糊糊地搬进了他最后一个在意大利的住所。
拜伦在热那亚定居以后,便写信和墨瑞联络。他因为听信汉特的话,以为墨瑞故意将汉特所编辑的杂志《自由主义者》创刊号中的拜伦所写的专门攻击作家协会的序删除了。拜伦生气地写信指责墨瑞,并且发誓,以后自己的所有作品要改由汉特出版,而不再交由墨瑞处理。
不过,拜伦仍旧没有和墨瑞断绝书信的往来;并且因为拜伦长期居住在意大利,耳濡目染下已经沾染上了意大利人坦率的作风。他常常毫不隐瞒地向墨瑞表示他对汉特的不满。
拜伦和泰丽撒的关系没有改变。不过两个人都知道他们的爱情已经变质了。她才23岁,而35岁的拜伦却让人觉得好像是70岁的老人那样迟暮。
泰丽撒大概也只好自己认命了吧!她试着让自己的生活节奏跟拜伦的保持一致,即使拜伦不来找她,她也能安心地过自己的生活。
正当他思念故国、乡愁满怀的时候,在他眼前出现了伦敦社交界的宠儿,美丽的布列辛顿伯爵夫人。
1823年4月1日,拜伦的仆人拿着两张名片到他房里来说:“布列辛顿伯爵和道尔瑟伯爵求见。”
拜伦随便接过来一看。两个名字跳进眼帘:“布列辛顿伯爵夫人”和“阿弗雷德·道尔瑟伯爵”。他不觉从椅子上跳起来。请他们进来应酬过后,问道:“夫人呢?”
回答说:“在门外马车里等着。”
拜伦拖着不方便的脚,急忙走出去迎接夫人。在夫人的想象中,拜伦一定是身材高大、相貌威严、气度不凡的人。拜伦有着漂亮的头和丰富的表情,个子不高。当他像孩子一样出现在夫人面前的时候,伯爵夫人还着实吃了一惊。
第二天,拜伦到旅馆去看夫人。从那天起,两人开始了非比寻常的友情。
在掌握了和男人交往方法的伯爵夫人看来,拜伦是很容易驾驭的男子。因为拜伦是敏感而又多情的,他童年遭受的不幸使他在性格上总是走极端,但是他确是可以被征服的。
对于拜伦这样的男人,强硬的手段是没有意义的。在伯爵夫人极具同情心又富有才能的温柔的感化下,拜伦犹如找到了归途的迷失羔羊,把他的心胸彻底地向伯爵夫人敞开。他没有隐瞒地向夫人说出一切。
在他们交往的几个星期里,她把拜伦说的话忠实地记录下来,后来印成有名的《同拜伦勋爵谈话日记》。这本书真实地反映了拜伦的生活,成为后来研究拜伦一生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布列辛顿伯爵夫人,比拜伦晚两年出生于爱尔兰的提珀雷里,家境穷困。她14岁嫁给一个军人,3个月后就分居,来到伦敦。丈夫死后,再嫁给布列辛顿伯爵。这次同来的道尔瑟伯爵,是法国著名画家,他容貌俊美,是夫人的情人。
目光敏锐的夫人,在听了拜伦坦率的言谈,观察了他的行动之后,透过“假拜伦”的外表看穿了“真拜伦”的实质。
夫人看穿的是:拜伦过早地接触了外面冷酷的空气,才走向与自己本性相反的方向去了。本来他是个性格温和有着博爱精神的人。当他看透世间冷漠,看透了人与人之间的自私虚伪,他就把自己伪装起来,让自己看起来和他们一样自私而冷酷。
其次,夫人看穿了,他是为了改正自己的浪漫和感伤而去嘲笑别人的浪漫和感伤。证据便是:在短短几周的交往中,拜伦常常把自己感伤的一面表现在夫人面前。
夫人还看穿了:“伪恶”的他总是装作一无是处的样子,似乎他身上没有优点,只有一些可恶的毛病。
夫人也看准了他在人生常识方面经验很丰富,但是他却有着和生活经验完全不相符的古怪的言行。夫人还发现拜伦尽管嘴上说自己是不信任何宗教的,可是他的内心有强烈的宗教观念,而对于传统也十分执著。
他觉得自己就是和魔鬼签约的“恶人”。拜伦对夫人说:“人的真正的幸福,并不在婚姻生活之外。两个相爱的人分离绝不是幸福。这会使女人更加妒忌,并因此使男子变成女人的奴隶。”
他把对安娜贝拉也避忌的问题,也对夫人说了。那便是关于他的跛脚,关于跛脚怎样影响了他的性格。
他说:“我的母亲,和我学校里的同学们,把我嘲笑得太过分了,终于使我觉得跛脚是人生最大的不幸。腐蚀残废者的心灵的力量是可怕的,要征服这种力量,必须要有非常善良的心。由于残废而造成的孤僻性格,终于变成了对整个社会的怨恨。没有人能改变得了我怨恨社会的性格,我恨他们嘲笑我的不幸!我要报复他们,就连我的妻子安娜贝拉也没有办法阻止我。她像传教士一样在我耳边唠叨,最后我们分居了!”
这是他的心灵的最惨痛的伤痕。伯爵夫人能够使他透彻地讲出来,这说明拜伦真的已经把她当做自己的红颜知己了。因为只有男人把一个女人当成他的知己密友,他才愿意跟她分享心灵的秘密。
我想早一点死掉,不想做老人。年轻的时候,对于给了我一点点好意的人,我心里便充满温暖的爱。现在36岁,说来也不算老,但是,即使把自己心中快要熄灭的余烬都收聚拢来,也不能再燃成一堆火焰来温暖我冷却的感情了。我受了太多伤害,这些伤害足以让我死成百上千次了!
他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36年来的经历和感悟。
此心不再感动他人,
此时也自然无所感。
虽然不能为人所爱,
我却仍然寄情于人!
年华如枯黄的秋叶,
花果早已凋谢,
只留下蛀虫和灾孽,
就是我的一切!
在遭受烈焰的煎熬,
心如孤寂的火山;
就差火炬在这点燃,
把这一切都燃掉!
希望、犹豫、恐惧、嫉妒的关照,
痛苦中的甘甜与爱情中的美,
这一切我都无法得到,
只得到镣铐!
刀剑、旌旗、碧血沙场,
荣誉和希腊装在我心底。
偃卧盾牌的斯巴达男人,
怎比自由高尚!
醒来吧,振奋的希腊,
醒来吧,我的那颗心!
探讨生命之旅的真谛,
狠狠打击敌人!
多情的火焰熄灭,
爱美的习性无法保全。
你对我诱人的颦笑,
已不能眷恋。
你悔恨荒度的青春,
可还要苟且生存?
奔向光荣的死所吧,
在战场上献身。
寻求吧,勇士的墓地,
他应当属于你!
选一方土壤当做归宿,
永远得享安息!
向往希腊
拜伦内心一直向往着去希腊,他希望能去希腊参加革命。他对希腊革命的渴望,因布兰奎尔上尉的来访,而再度被提高。布兰奎尔是代表“伦敦希腊协会”到伦敦寻求支援希腊革命的人。
拜伦答应他们,如有必要,他可以在7月到伦敦出席会议,并为他们奔走游说。
这次拯救希腊的计划比其他计划都持久,他不会再因为某个女人或者某首诗被拖住手脚。因为在过去他对希腊的了解,那里的奴隶制让他觉得窒息。他希望希腊的人民能够早日觉醒,尽快起来斗争,把土耳其的统治者赶出国土。
但是希腊的人民是处于蒙昧状态的,他们不知道自由和人权,他们只有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才第一次听说那些新词。拜伦需要他们觉醒,于是他写了很多诗篇来告诉希腊人民,他们不是天生的“奴隶”,他们需要团结起来进行斗争。只有那样,他们才能过上像真正的人一样的生活。他写的《为自由而战》慷慨激昂,非常振奋人心:
本国既没有自由可争取,
那就为领国的自由战斗,
以罗马、希腊的自由为己任。
不怕流血和断头。
造福人类的业绩多伟大,就是伟大,
也能得到高贵的报答,
在哪儿都可以为自由而战,
如不受绞、饮弹,便可得到爵位头衔。
这首诗表达了拜伦的心声,他要为了希腊的自由而战。他像一位国际勇士,要反对土耳其对希腊的殖民统治。这是他多年以来的梦想,因为写作在他看来远远没有当将军征战沙场更有吸引力。
拜伦决定去当希腊委员会的成员。他踌躇满志,觉得他终于要在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发挥作用了。
他首先列出了希腊目前最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一是战地物资。战争就是需要物资作为支持的,没有物资作战争的基础,那么一切无从谈起。二是火药。火药是目前战争中最宝贵的武器资源,没有火药,那么想依靠大刀长矛去打败统治者是痴人说梦。三是医院或者药房。战争是残酷的,没有战地医生的支持,战争中的伤员只有死路一条。为了能持久地斗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拜伦的朋友们用充满怀疑的目光关注着拜伦所准备的一切。他们觉得拜伦这样的诗人是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的,他缺乏实战的经验。他们认为他的那些东西都是纸上谈兵,在真正运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实际上拜伦是和实干家一样的,既有勇气又有胆识。但是他缺乏决断力。这就注定他只能是个梦想家。一个缺乏决断力的领导,在指挥作战的过程中就会优柔寡断、贻误战机。在风云变幻的战场上,这是致命的缺点。所以,尽管拜伦是那样的胸有成竹,但是,他的结果注定会是糟糕的。
他一方面在排斥英国的统治者,另一方面他又渴望和英国上流社会取得联系,获得他们的支援。在他充满矛盾的性格里,他始终缺乏思想和行动统一的能力。
拜伦不敢将他想拯救希腊的计划告诉泰丽撒,他怕泰丽撒不接受这个决定,因为他是在乎泰丽撒的,他坚信泰丽撒就是命中注定的另一半。他只好等待最佳的时机说服泰丽撒。
他知道,只要泰丽撒一流眼泪,他可能就会改变主意。因为,他了解泰丽撒,她是最爱他的女人,她一定担心他这样去希腊是冒险的行动,她不想让他冒险,她想跟他白头偕老。如果贸然告诉泰丽撒这个决定,她一定会阻止他。他甚至能想象到泰丽撒知道这个消息泪眼婆娑的样子,那么的楚楚可怜。他不忍心看泰丽撒难过,最后,他不得不让泰丽撒的哥哥比多·甘巴去告诉泰丽撒这件事。
果然不出拜伦所料,泰丽撒听到拜伦要去希腊的消息后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充满愁苦的脸上挂着泪花,似乎就像被判了“死刑”一样。
泰丽撒说:“亲爱的拜伦,你为什么要去希腊呢?你知道那里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吗?土耳其的军队已经把那里占领了,你还要支持他们反对土耳其统治?你这是一个人在跟一个国家战斗!这是螳臂当车!我不能失去你!求求你,不要去!我不是反对你拯救希腊,可是希腊的问题是你一个人不能解决的!”
拜伦为难地说:“我知道你担心我,我知道你爱我,不想让我受到伤害,但是我不想一辈子庸庸碌碌地活着。我要像我的偶像拿破仑一样,为了正义而战斗。我不怕失败,我是担心如果这次我不去拯救希腊,我会后悔一辈子的,即使天天能跟你在一起,我也不会快乐!”
泰丽撒的哥哥也安慰她说:“我可爱的妹妹,你放心,拜伦不会有事的。我保证他能完完整整地回到你面前。我们作为参加革命的成员,为希腊民族解放斗争。斗争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你们暂时的分别是为了千千万万希腊人们的幸福。要知道,他们每天在土耳其的残暴统治下过得都是非常悲惨的日子!”
泰丽撒沉默了,她知道自己不可能让拜伦回头了。她含着眼泪对拜伦说:“好吧,我成全你。我希望你不要忘了我。你一定要完完整整地回来。我的后半生,需要你的陪伴!”
拜伦听了泰丽撒的话内心也十分沉重和愧疚,他想对泰丽撒有所补偿。有一天,他把自己的手稿全部搬出来,放在泰丽撒面前说:“也许有一天,它们会赢得许多奖金呢!”
拜伦把去希腊的事向布列辛顿夫人透露。因为他每天与布列辛顿夫人骑马出游,在高原上策马扬鞭地驰骋,他和布列辛顿夫人的关系好得像知己好友一样。
有一天,他骑马时跟布列辛顿夫人说:“布列辛顿夫人,我,我今后可能不能再和你一起骑马了。”
布列辛顿夫人疑惑地问:“为什么呢?是泰丽撒不愿意,还是你有什么别的事情要做?或者是你的身体不允许你骑马?”
拜伦叹了口气说:“事实上,我是要去希腊了!”
布列辛顿夫人问:“去希腊?为什么去哪儿?你知道现在希腊局势很混乱,那里并不适合旅游度假了!土耳其占领了那里,那里正在进行斗争呢!”
拜伦说:“是的!我就是要去希腊参加他们的民族解放斗争!你知道,我最看不惯那些土耳其贵族对希腊平民的欺压!每一个民族都应该是自由的,他们不应该被另一个民族欺压!这是有悖于天理的。我要去希腊,为解放希腊人民做斗争!”
布列辛顿夫人惊讶道:“哦!天啊!你怎么会有这么冒险的想法?好好地写诗不是很好吗?战斗也不一定要冲到前线啊!难道你真的要去希腊的前线冲锋陷阵吗?简直是疯了!泰丽撒也不会同意你那么做的吧!”
拜伦说:“她同意了。因为我一定要去希腊的,我要像我的偶像拿破仑一样驰骋沙场。这是我的梦想,我不能这么庸庸碌碌地靠写诗过日子!”
“你知道吗,布列辛顿夫人,我是很相信命运的。我小时候,一个女巫给我算命说,我只能活到36岁左右。我没有时间了,或许我会死在那里!”
在5月底,布列辛顿家打算离开热那亚前往那不勒斯,拜伦感到非常难过,但也无可奈何。布列辛顿夫人送给拜伦一匹她心爱的阿拉伯纯种马,好让拜伦带去希腊乘骑;又叫别人买下拜伦的游艇“布利瓦号”,以解决拜伦的后顾之忧。分手的时候,布列辛顿夫人眼里充满了泪水,泰丽撒、拜伦也被感动了。
拜伦要动身前往希腊的时间越来越接近了,泰丽撒也越来越哀怨,她不希望拜伦离开,拜伦向泰丽撒保证会再回来看她;可是,他倒不是为了她才这么做的。霍布豪斯也只是希望他到希腊为“伦敦希腊协会”收集一些资料,以及利用他个人的名声和影响力为这个协会做宣传,事成之后就可回来。
拜伦的船快要开航的前一个钟头,泰丽撒还坚持不离开热那亚,她想尽办法要留在热那亚等拜伦回来。但是因为教皇已经批准了他们一家回拉维那的通行证,前提条件是她必须一起回拉维那才行。
她的父亲说:“我知道你不想离开这儿,我知道你想在这里等拜伦回来。可是我们必须要离开这里,因为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教皇终于同意让我们回拉维那了,但是他的条件是你也要跟我们一起走。你不能那么任性,因为你是甘巴家族的乖女儿,你不能让我们失望。只有回到拉维那,我们才能重整旗鼓,我们才能继续革命。”
最后她终于点头接受了父亲的建议,说:“我知道,您那么做一定有你的道理。我知道,我不能那么自私地继续留在这里,就像我不能阻止拜伦去希腊实现他的梦想一样的。好吧,我愿意跟您回拉维那。”
重返希腊斗争
当这艘拥挤的小船漂浮在海上时,拜伦的思绪也跟着船飘荡沉浮。在意大利的时光,虽然漫无目的,却能够给他带来一些快乐,并完成许多成熟而感情丰富的作品。比如《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都是在意大利居住期间写的。
现在,他则像被波浪卷到了去往希腊的海上,有些身不由己的感觉。这或许是因为他名气太大了,各方面的力量都在争取他加入,他本身又是不会拒绝别人的人,所以很辛苦。但是他确实也在意大利待久了,他希望看看爱琴海。
但是海上的风浪让他想到了雪莱,他清楚地记得雪莱那被海水浸泡得变形了的脸。他接着就想到了儿时听到母亲请的那个女巫的预言。到目前为止,她的预言都很准确,他的婚姻他的女人,似乎都像她说的那样。现在只剩下一样,就是他的36岁左右的劫难。他马上就快到36岁了。这个预言的阴影一直缠绕着他,让他总是担心自己此番航行就是走向死亡。
到了希腊附近的海上,他才从惆怅的情绪中走出来。1823年8月2日,他们的船到达爱奥尼亚,却不能再继续往前行了。因为希腊人自己起了内讧,不能团结一致。
而土耳其的军舰已沿海包围了希腊本土,希腊本身所组成的舰队绝大部分是没有战斗力的商船,只不过比商船多了点武器。商船没有统一的指挥,他们乱七八糟地排列在东岸,不肯进攻。因为商人们毕竟不是军人,让他们为国家卖命似乎是强人所难。在这样的情势下,拜伦他们只好停在爱奥尼亚岛观察战争的动向,再决定是否继续前行。
著名的诗人拜伦要到岛上来的消息,立即引起当地的一片欢呼。拜伦的鼎鼎大名不仅让英国人仰慕,就连岛上的希腊居民也十分兴奋地想见他一面。拜伦上岛后周围总是有一大群人跟随左右,他们对他投来无限崇拜的目光。他们清楚他富有财产,闻名遐迩。
他们到达爱奥尼亚后的第二天,岛上英国人的督察那比尔上校来见拜伦。那比尔也是一个热爱希腊、支持革命的人。他来见拜伦的原因,是要讨论如何管理岛上的苏利欧特军队和他们的家属。
拜伦早已风闻这些苏利欧特军人的骁勇善战事迹,他们在1822年带着家人从南阿尔巴尼亚逃到这里来,并且参加了几次和土耳其军队战役。他们的勇猛跟土耳其军人的彪悍不相上下。
拜伦第一次到希腊时曾雇用过两名阿尔巴尼亚仆人,对他们的勇敢、忠心十分信任,这次再度见到这些苏利欧特人饱经风霜的面容,使他回忆起1809年在希腊的生活的状况。他很想和他们继续合作,他很快地提议要雇用他们做他的保镖和侍从。
但是这并不是好主意,因为他雇用了40名苏利欧特人当保镖,但是那些人实际上既不是苏利欧特人也不是希腊人。他们好吃懒做,经过数天考验之后,拜伦发现真的是选错人了,只好支付给他们两个月的薪水,把他们打发回家了。
拜伦在岛上一直没有接到英国或希腊方面来的消息。他每天在岛上骑马散步,表面上看起来悠然自得,但实际上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到希腊参与民族解放斗争。
拜伦逗留在爱奥尼亚岛上的消息,很快传遍希腊。许多参与斗争的利益集团写信来恳求他支援,甚至有些私人机构向他争取经费支援。拜伦很清楚不能随意答应他们任何一个团体,因为他还没有看清楚希腊此时复杂的局势。
他特别重视布兰奎尔的意见。他接到布兰奎尔的信,信上说:
你还是暂时不要去希腊了。因为希腊被土耳其士兵包围着,不要说进去很难,就算真的进去了,想出来恐怕比登天还难。你最好还是暂时待在那里,不要轻举妄动。这对于你也好对于革命事业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
拜伦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他决定暂住赛弗洛尼亚。这时候他过得很平淡,每天粗茶淡饭,看看书或者给奥古丝塔写写信。他在信中告诉她说:
我亲爱的姐姐,我知道很久没有去看你了。我很想念你,相信你也一样想念我吧!可是我暂时还是不能回去,我现在在赛弗洛尼亚暂住,我迟早是要去希腊参加革命事业的。你知道,我就是那样的热血男儿。我要让土耳其的殖民者滚回老家去!
我还要继续留在这里,因为这里的人民确实是太蒙昧了。他们在土耳其的统治之下,已经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了。他们缺乏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他们觉得自己一出生就是奴隶的身份,这是天命决定的。
我要在这里给他们做启蒙教师。我要启发他们,让他们从内心彻底觉醒,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希腊人民是独立的,希腊人民是不可被压迫和被奴役的。
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将名垂千古。为我祝福吧!我永远爱你!
这里的生活是宁静的,除了每天接触难民的求助之外,他可以看到海上生明月,可以看到山在雾霾中。
正好在这时,外面传来消息,说马洛克打多王子已参加前往麦索隆基的一只舰队。拜伦立刻表示愿意以金钱支援该舰队的费用。拜伦支付给他们4000英镑作为船员的薪水;并且他已经决定动身离开希腊东部,积极投入革命的前线行列。
因为英国方面不愿介入希腊与土耳其的战争,所以舰队并没有来迎接拜伦,而是直接前往麦索隆基。拜伦也不管这些,12月29日一切准备妥当,扬帆到目的地去。他的情绪非常高昂,因为“海洋常带给他许多写诗的题材……”
顺着风,船在6时起航。比多·甘巴记述:
我们一起航海,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我们情绪十分高昂,拜伦爵士更是如此……当送行的人听不到我们的声音时,我们互相以枪射击天空……明天,我们要在麦索隆基,明天……
这时候,他的忠仆弗列查因感冒病倒了。拜伦把船上仅有的一床席子给他,自己却睡在木板上。弗列查后来常常讲起这件事,还说:“我的主人虽然有点怪脾气,可实在是个好心肠的人。”
在希腊革命军派来的护航舰队的保护下,拜伦于1824年1月5日早上到麦迈索隆基。
他穿着火焰一样的绯红色军装,踏上希腊本土。为迎接他的登陆,街上隆隆地放起礼炮,偶尔还能听得到阵阵枪声。奇异的当地土民音乐也不时地响起来。这些声音夹杂在一起,有些混乱的喜庆。
他乘着小艇来到麦索隆基前面的湖上。兵士和居民都聚集在广场上等待这位年轻的诗人统帅。在他的营房前面,站着由伦敦派来的斯坦霍普上校和希腊革命军司令官马弗罗柯达托亲王。在这个地方,他又开始过起军队生活来。
麦索隆基是一个被沼泽地围绕着的小渔村,村子高出水面不过数尺。下雨的日子,生活就变得糟糕了,四面的湖水泛滥出来,浸满街路。
在那跟沼泽地差不多的牧场里,有披着羊皮的牧羊人住在茅草屋里。牧场里盐、鱼和泥土的气味混在一起,还有羊骚味掺杂其中,这使那里看起来跟远古时代差不多。这是一个和一切近代文明隔绝的村子,而且是瘴疠流行之地。
住在北方的剽悍的苏里族,常常充当其他民族的雇佣兵而作战。他们大群地流浪到这地方来。他们是危险的暴民,谁给钱给得多,就跟谁做战友。当时,希腊独立政府只是一个空名,革命军分散在全国各个地方,各部队的指挥官只会互相争功夺名,他们跟封建军阀没什么两样。他们手下的军队也是并没有受过什么训练的队伍。应当由伦敦运来的武器弹药一点也没有运来。
在这样混乱的局面下,是考验拜伦指挥能力的时候了。他决心在这种绝望的混乱中,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军。为此,他个人不顾倾家荡产,当地的革命军几乎全靠他个人的财力来维持。
他计划着夺取离麦索隆基不远的勒庞托炮台。因为他想到勒庞托是历史上有名的地方,攻克这个炮台,其意义具有战略上的价值,能够轰动世界的巨大的政治效果有助于促使伦敦“支援希腊独立委员会”所计划的借外债一事早日成功。
但是他不得不先同两个大障碍作斗争:一个是马弗罗柯达托亲王的无能,另一个便是斯坦霍普上校的不切实际的气质。因此,诗人拜伦便不能不担负起军事的、政治的一切重要事务。苏里族是英雄的民族,在土耳其统治希腊期间,他们曾长期坚持武装抵抗。
在战斗中逝世
拜伦的伟大人格在希腊当统帅的时候终于显示出来了。他以身作则,和希腊士兵吃同样的饭菜。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统帅而觉得高人一等。相反,他更平易近人。为了救济当地不幸的贫民,他不惜倾囊相助。
有一次,对面岛上跑过来几个希腊水兵,他们一窝蜂地跑到拜伦屋子里来,硬要他交出土耳其俘虏兵。当拜伦拒绝的时候,水兵们就想动武。
拜伦威严地注视着他们,拿着装着实弹的手枪指着他们的头。水兵们见了他那正义凛然的样子,立刻失去了刚才的锐气,悄然走出去了。
每当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他总是要求置身于最危险的地方。他说:“人不知道哪里最危险。同样是死,由子弹穿过去而死,比喝着药水而死更有价值!”
他写信给霍布豪斯说:
贫穷是悲惨的,但是比贵族们无聊的放荡要好得多。可喜我已经完全禁绝了,今后也绝不会再放荡。我的决心永远不会动摇。
由伦敦运来的军械费了很大力气才运到希腊。可是,那些武器却是一些粗劣的、破旧的武器,一定要经过修理才能使用。这又成为拜伦的工作之一。为了督促那些连建造军械库也不肯干的懒惰的希腊兵,他只好拖着不方便的跛脚亲自参加劳动。
后来,由于所有的人一致推荐,他成为全军的总司令。等到一切准备工作完成,正要去袭击勒庞托炮台的时候,希腊革命军在其他地方的指挥官们,由于妒忌麦索隆基这支部队的声名扬于世界,便唆使拜伦部下的苏里士兵提出难题,要求把他们大部分人提升为军官并给予高额薪金。
拜伦把带头闹事的几个解雇了,事件才得以平息。但是,夺取勒庞托炮台的计划也因此被耽搁而未能实现,半年来苦心经营的计划功败垂成。
那天晚上,他突然病倒了。几星期以后,他才慢慢恢复得能起床。但是,他拒绝人们的劝告,仍然过着克己的简朴生活。4月9日,好消息来了:在伦敦,为希腊革命政府借2500万英镑外债的事情成功了。
现在,拜伦可以建立一支2000人的部队,其中包括步兵和炮兵。他又兴高采烈起来。这将是他大展宏图的时机,他终于要为希腊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点成绩了。这让他兴奋和激动。
于是他不顾泰丽撒的弟弟甘巴的劝阻,在暴风雨将临的时候骑马出去。刚走出村庄三四英里,倾盆的大雨猛降下来。他们全身湿漉漉地坐船回来。一两个小时之后,拜伦被激烈的恶寒所袭,跟着又发起热来。症状一天一天加重,但是当地的乡村医生却说是感冒。
只有弗列查感觉到这回的病势不比寻常,拜伦自己也感觉到了。医生们只会用放血来缓解他的高热惊厥,放血让拜伦痛苦不已。
医生第一次给拜伦放血时说:“拜伦先生,你现在发烧了,虽然使用了其他方法,但是效果不明显。只有放血才能让你的温度降下来,要不然高热会烧坏你的脑子的。那样,你就不能再完成你伟大的事业了。”
拜伦有气无力地说:“你……你们,看着办吧。我现在太难受了,能不能不放血啊?我,说实话,我害怕。”
医生说:“你是伟大的英雄,应该不会害怕这个吧。我们只是给你放一点血,不会很疼的。”
拜伦说:“你们就那样办吧。我只希望我能好受点。”
于是医生就第一次给拜伦放了血,他似乎觉得好受多了。
4月15日那一天,他稍觉安适一点,便叫炮兵士官帕里斯来谈话。他说:“到现在我才真正懂得家庭的幸福。没有人像我这样尊敬贞淑的女性。想到将来能够回到英国,同妻子、女儿三人过安逸的隐居生活,我便十分快慰了。我想隐退。我多年来的生活,一直是像暴风雨的海面一样。太累了,我经历的事情太多了,我觉得人生太激烈了,几乎让我承受不住了。如果我可以重新选择,我希望过太平的日子,好好地爱我的妻子,好好地爱我的孩子。但是我不知道我是否还有机会回到英国。我对不起我的姐姐、我的家人、我的孩子,还有我的母亲。”
18日,他的病情恶化了。4个医生聚在一块商议着。医生们还想继续给拜伦采用放血的治疗方法。这次他们说:“拜伦先生,我们没有什么其他的更好的方法,除了放血之外,我们无能为力。您觉得我们给您进行放血治疗怎么样啊?”
拜伦把他们中间的密利根叫到枕边,对他说:“辛苦你们了!但是一切都没有用了。我不要再放血了,那是没有意义的。我自己知道,我一定会死的。死,我并不悲伤。我正是为了结束这无聊的生命才到希腊来的。我的财产、我的精力都献给了希腊的独立事业;现在,连生命也一并送上吧!我感谢你们。我知道你们救不了我了,我记得小时候一个巫师说过,我只有36岁的命……”
那天下午,他又有了精神,读完两三封信。晚上,他的情况更加恶化,而且时时发出呓语。稍稍缓过气来的时候,他看着弗列查的脸,叫道:“喂!已经没有多少剩余时间了。来,听着!我马上就说。”
“老爷,要拿墨水和纸来吧?”
“傻瓜,已经没有这样的时间了!听着,这也可以使你将来不至于为难。”
“老爷,还有比这更要紧的事啊!”
“唉,可爱的女儿,可爱的艾达,多想再见你一次呀!上帝呵,请你降福给她!还有亲爱的姐姐,奥古丝塔!还有她的孩子们!我希望你们能永远快乐,永远幸福!我生前不能见你们最后一面,是我这辈子的最大的遗憾。
“你到安娜贝拉那里去,把一切告诉她。好吧,你和夫人是很合得来的。希望,希望她能原谅我,的确是我做了太多错事,伤害了她。希望她能不要一直都记恨我。如果她真的要记恨的话,就告诉她,我这个恶棍终于被魔鬼带走了,终于下地狱了!”
大约是兴奋过度,他的声音忽然中断了。
停一会儿,拜伦又说:“弗列查,你要是不依我的话,我的鬼魂会来找你算账的呀。你记住了,一定要把我刚才的话告诉她们。”到这时候,他还和迷信鬼神的弗列查开这样的玩笑。
弗列查大吃一惊,说:“老爷,你说什么?我一点也听不懂呀。”
拜伦也吃惊地说:“不懂?哦,已经迟了!”
他努力想重复一遍刚才的话,但是,这时候他已经没有气力再重复一遍了,只是说:“我的妻子!我的女儿!我的姐姐!懂了吧?一切都照我说的去说!你知道我的希望……”
稍微停了一会,他又说:“不幸的希腊……不幸的城市……不幸的人们!
“哦,接我的人来了。我死没有关系,可是,到这里来之前怎么不回家一次呢?”
他又用意大利语说:“我抛下可爱的人们而死去!”
到晚上18时左右,他说:“现在要睡一会了。”
他倒头睡下去,就这样,昏昏迷迷地,不再醒来了。
1824年4月19日黄昏的时候,他断了气。那时,满天忽然黑暗下来,惊雷震响着,大雨倾盆而下。屋子前面的湖上,昏暗中闪着可怕的电光。为躲避大雨而跑到屋檐下面来的兵士和牧人,当时并没有听到拜伦的死讯。但是,他们根据古老的传说,知道当英雄归天的时候必定有大雷雨暴发,所以,那时他们嘴里都在默念着:“我们的总司令死了!”
希腊的独立政府宣布为拜伦举行国葬,全国哀悼3天。举行葬礼时,希腊士兵列队肃立两旁,一队牧师跟着灵枢高唱赞歌。灵柩上置宝剑一柄、盔甲一套、桂冠一顶。诗人生前的坐骑也跟在其后。
6月29日,灵枢运抵伦敦。英国政府和教会拒绝把拜伦的遗骨安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7月12日,举行葬礼。7月16日,安葬于纽斯台德附近的赫克诺尔。
墓碑上的铭文是按照拜伦异母姐姐奥古丝塔的意见起草的,铭文为:“他在1824年4月19日死于希腊西部的麦索隆基,当时他正在英勇奋斗,企图为希腊夺回她往日的自由和光荣。”
在拜伦绝命之前几小时,从英国寄来几封信,其中一封是霍布豪斯写来的。他从有关希腊的报道中,才知道好友所作的种种认真的努力。
“你的名声和人格,将超过现在活着的任何人而流传于后世。这不是我个人的意见,而是全世界的声音。今天你的努力,是自古以来人们所做的事业中间最高贵的事业。诗人坎贝尔对我说:‘拜伦勋爵的诗是伟大的,但是他这次的壮举比他的诗更伟大!’”
然而,已经迟了。这封信送到的时候,拜伦已经昏迷不醒。他没有来得及知道全英国都在称许他、赞赏他,以能做他的同胞为荣,便溘然长逝了。讣告一传到英国,全国都在痛悼拜伦。
除了怀念拜伦以外,他们什么也不放在心上了。从珍妮·维尔西写给卡莱尔的信上,便可以知道拜伦的死讯震动人心到什么程度:“即使我听说太阳和月亮跌出了它们的轨道,也不会比‘拜伦死了’这句话更使我震惊,更使我六神无主了!”
当时还有个15岁的少年丁尼生悲痛填胸,以致不能安坐在家里。他跑到森林中,走进幽深的溪谷,在那长着青苔的岩石上,充满深情刻下了几个大字:“拜伦死了!”
噩耗传到法国的时候,许多青年在帽子上挂着志哀的标志。菲度街上挂着的拜伦大幅画像前面,数千民众川流不息地参与悼念。巴黎的报纸上说:“本世纪两个最伟大的人物——拿破仑和拜伦,差不多同时离开人世了。”
在遗嘱里,拜伦把他所有的财产都赠给奥古丝塔和她的孩子们。总数超过10万英镑。还有,价值60万英镑的不动产归回拜伦夫人。
新勋爵乔治·安逊·拜伦上尉正陷入财经困难之中,安娜贝拉素来慷慨,表示愿意把她的寡妇遗产割让给他。她考虑到她和女儿还要继承诺埃尔的财产。
两年内,奥古丝塔就把这笔财产耗得一干二净,她不得不付钱打发难以尽数的债主,而且还被人大大地勒索了一番。她在困难中得到了拜伦夫人的帮助。
拜伦夫人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地宽容。但在1829年,拜伦夫人也对奥古丝塔失去了耐心,她们断绝了往来。
拜伦夫人的余生献给了慈善事业。她在自己家里建起了一座学校,从事“合作教育计划”——所有班级儿童都在一起接受教育。她说:“种姓制度不仅是印度斯坦的耻辱,也是英国的耻辱。”
后来,她又忙于办农业和工业学校。她始终慷慨大方,她有条有理地使自己的精神升华,这点很为人称道。临近晚年,她和布赖顿的弗·沃·罗伯逊牧师结成了一种亲切的友谊,他成了她信任的挚友。
她向他透露了她一直只是在日记中记下的东西:
拜伦不是怀疑论者……上帝是复仇的上帝……
我和他之间想象中的差别使我习惯性地成为他恼怒的目标。
接近他生活的最后的岁月,他对我的感情渐渐柔和了……
至于奥古丝塔,拜伦夫人写信给罗伯逊说:
我以为利夫人是我的朋友,我过去爱她——我现在仍爱她——无可奈何。在我们两人死之前,我还想在这个世界上见她一次。
人们因此说我缺少力量和道德原则,说我发觉一个人毫无价值,但还对她充满感情,也许如此。但我的天性如此。难道错了吗?
拜伦所掀起的全英国人民对希腊革命的同情,像怒吼的潮水一样高涨起来。拜伦所憎恶的反动的卡斯尔雷已经自杀,而自由主义战士坎宁已经担任英国外交部长。
他乘着这次拜伦之死的舆论潮流,发表了援助希腊独立的声明。1829年,希腊终于摆脱了土耳其的奴役,获得了独立。这是死的拜伦打败了活的土耳其的惊人结果。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星期里,拜伦也许想到过,他的死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希腊人不会获得自由。
1826年米索朗基受到第二次围攻,城中几乎所有的房屋都为炮火摧毁。最后,希腊人饿得受不住了,只得放弃城市。男人、女人、儿童,试图突围通过敌人的防线。突围中许多人丧命,城市被洗劫一空。
如果欧洲在那一刻抛弃希腊人的事业,希腊就完了。奥地利听任事态发展。因为惧怕俄国人,法国不敢采取行动,一切都依靠英国了。由于外交部和威灵顿公爵的神圣的格言,希腊受到指责。
“但是英国公众为拜伦自我牺牲的死亡深深感动,而且英国当时又在它文化的古典主义时期,理想化地把希腊游击队员当做德摩比利隘口的英雄。”
在1827年击退土、埃舰队的纳互里诺战役中,英国、法国和俄国的舰队确立了希腊的独立。
直至今天,如果有人探访麦索隆基萧条寒村,住在茅屋里的村民还会指着当地“英雄园”里的拜伦纪念碑,告诉他们:“这儿有勇士的碑。他爱自由,所以来为希腊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