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名人简介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788年1月22日,乔治·戈登·拜伦出生于伦敦。

拜伦天生跛足,他的父母全都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他10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台德寺院及其府邸——就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

拜伦于哈伦公学毕业后,1805年至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后来,他在剑桥大学毕业后曾任上议院议员。学生时代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1809年至1811年游历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等国,受各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鼓舞,创作了《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

1811年至1816年,拜伦一直生活在不断的感情旋涡中。英国统治阶级对拜伦进行了最疯狂的报复,企图毁灭这个胆敢在政治上与他们为敌的诗人。他积极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拜伦在当时是贵族叛逆者的典型代表,贵族叛逆者和农民叛乱或无产阶级叛乱的领袖是类型十分不同的人。饿着肚子的人不需要精心雕琢的哲学来刺激不满或者给不满找借口,任何这类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只是有闲富人的娱乐。他们想要别人现有的东西,并不想要让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虽然像中古时讲共产主义叛逆者那样,他们也可能宣扬基督徒的博爱,但是他们这样做的真实理由非常简单:有钱有势的人缺乏这种

爱造成了穷人的苦难,而在叛乱的同志们之间有这种爱,他们认为对于成功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斗争的经验使人对爱的力量感到绝望,剩下赤裸裸的恨当做推进的动力。这种类型的叛逆者假如像马克思那样,若创造一种哲学,便创造一种专门打算证明他的党派最后要胜利的哲学,而不创造关于价值的哲学。他的价值仍旧是原始的:有足够吃的就是善,其余的事情是空谈,没有一个挨着饿的人可能会有旁的想法。

拜伦后来写出了大量歌颂自由的崇高诗篇,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他所歌颂的自由是德意志邦主或柴罗基人酋长的自由,并不是普通凡人想来也可以享有的那种劣等自由。

成就与贡献

拜伦的一生很短暂,他只活了37年,但是他在诗歌上取得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诗歌里创造了一批“拜伦式”的英雄。他们的思想和性格具有矛盾性:一方面,他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有激情,敢于蔑视现在制度,与社会恶势力势不两立;另一方面,他们又傲世独立,行踪诡秘,好走极端,他们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斗争中远离群众,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拜伦一生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斗争,而且努力创作,他的作品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和艺术价值。他未完成的长篇诗体小说《唐璜》,是一部气势宏伟、意境开阔、见解高超、艺术卓越的叙事长诗,在英国以至欧洲的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

拜伦从学生时代开始写诗,第一部诗集是《闲散时光》。1812年发表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一和第二章是他的成名作。1816年,拜伦因私生活受到上流社会的排斥,愤而移居意大利。在意大利,他写了《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第三和第四两章。这部抒情叙

事长诗和未完成的巨著《唐璜》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拜伦还写了一系列长篇叙事诗,如《异教徒》、《海盗》和7部诗剧,如《曼弗瑞德》、《该隐》等,以及许多抒情诗和讽刺诗,如《审判的幻景》等。

1823年年初,希腊抗击土耳其斗争高涨,拜伦放下正在写作的《唐璜》,毅然前往希腊,参加希腊志士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1824年4月19日死于希腊军中。他的诗歌在欧洲和中国都有很大的影响。

地位与影响

拜伦是世界公认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他那些风涌雷动、波澜壮阔的诗篇,使他在生前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他死后100多年来也一直在全世界享誉盛名。

他站在他那个时代的战斗前列。他是法国大革命伟大理想的忠实继承者和捍卫者。他为了自由、民权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而奋战一生。

歌德说他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他为“思想界的君王”。鲁迅曾坦然承认,他自己早期对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和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都是从拜伦那里学来的。苏曼殊说:“善哉拜伦!以诗人去国之忧,寄之吟咏,谋人家国,功成不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拜伦为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倾其所有,死后也影响英国政府为民族解放运动投入力量。他的一生和他的诗篇一样跌宕起伏,他的诗篇激励了几代人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