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什么记忆

遗传密码已被科学家破译,记忆是否也有密码呢?这是一个扑朔迷离的课题。

记忆跟人脑是分不开的,人脑不过 5 斤重,但有 140 亿个细胞,可贮藏

466 亿个信息量,这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藏书的信息量。记忆成为这些信息量的载体。

记忆是人经过学习后,得到的信息和经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维持的一种行为。例如,你认识一个人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叫得出他的名字,记得住他的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

人靠什么物质来实现记忆功能呢?

1960 年以来,科学家几乎一致地把蛋白质和核酸作为记忆功能的载体来研究。因为在细胞中,只有这两种物质有多变和复杂的生物化学性质。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昂加尔、海顿和葛坦斯曼都用实验来证明记忆的物质基础是核酸和蛋白质。昂加尔对老鼠作记忆训练,例如用电击老鼠使它害怕,结果, 老鼠脑细胞中核酸量升高 10%,同时还发现一种新的名叫 Scotophbin 的蛋白质。

海顿训练大白鼠用前爪抓横杆,经反复训练后,分析它的脑子,发现老鼠脑中核糖核酸和蛋白质量增加。

葛坦斯曼给哺乳类动物注射抑制 RNA 的药物如喜树碱、放线菌素等,哺乳类动物的记忆就会减退;给哺乳类动物注射嘌吟霉素、放射菌酮等抑制合成蛋白质的药物,哺乳类动物的记忆功能同样会急速减退。

最令人惊奇的是,从 60 年代到 70 年代,美国密执安大学的麦康纳尔和德国马田教授分别在蜜蜂身上实现了记忆移植。

他们的做法是,选择两只健壮的蜜蜂,对其中一只作专门训练,每天让它在一个固定时刻从蜂房飞到另一个指定地方寻找一碗糖蜜,时间久了,这只蜜蜂养成了定时飞行的习惯。接着,将它杀死,把脑神经中浸出物移植到另一只未经训练的蜜蜂的脑神经细胞中。结果,后者也像前者那样,会作定期飞行。

科学家设想:记忆的载体既然是蛋白质和核酸,那么,它们是否也像遗传密码那样,通过进行复杂化学结构的排列和组合来实施记忆功能。

设想能否成为现实,记忆密码又是如何排列的,这些问题,有待科学家们的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