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电子对抗飞机

随着电子对抗的发展,除各种作战飞机上装有电子对抗设备以外,有些国家还装备了专门的电子对抗飞机。它们不仅现在是战争中实施空中电子对抗的“空中麻醉师”,而且将成为未来电子战的主力,只要对现有专用飞机加以扩展,提高性能,就有可能在未来的战争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电子对抗飞机,是专门用于对敌方雷达、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电子制导系统等实施侦察、干扰或袭击的飞机的总称。分为电子侦察飞机、电子干扰飞机和反雷达飞机等。电子对抗飞机通常由其他军用飞机改装而成。

电子侦察飞机。它通过对电磁信号的侦收、识别、定位、分析和录取, 获取所需的军事情报。它装有宽频带的电子侦察系统。基本工作程序是:侦察系统收到信号后,测出信号源的方位和技术参数,显示在指示器上,同时加以录取;必要时,用数据传输系统,适时地将数据传送给己方指挥中心或作战部队。例如美国的 EA-3B 电子侦察机上,就装有覆盖 1~10.75 千兆赫的电子情报接收机、雷达频谱分析仪、雷达告警接收机和自动搜索及电子干扰系统等。

电子干扰飞机。是专门用以对敌方防空体系内的警戒引导雷达、目标指示雷达、制导雷达、炮瞄雷达和陆空指挥通信设备等实施电子干扰,进行“麻醉”后,掩护航空兵突防的飞机。该机主要装有大功率杂波干扰机、无源干扰投放器和侦察、引导接受机。其基本工作程序是:接收机收到信号后,经计算机处理,引导施放有源和无源干扰。例如由 A-6 攻击机改装而成的美国EA-6B“徘徊者”电子干扰飞机,即以远距离干扰和护航干扰两种方式执行任务。该机翼展 16.15 米,机长 18.24 米,机高 4.95 米,起飞重量(带五个外部干扰吊舱)24703 千克,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 987 公里。其主要装备有雷达欺骗装置、通讯干扰装置、战术杂音干扰装置、卡盘式箔片撒布装置等。其中,战术干扰装置由计算机控制自动把干扰天线对向目标,并在 5 秒内完成搜索、向机上人员指示构成威胁的所有目标。

此外,该机在进行远距离干扰时,是在地空导弹射程之外实施干扰,支援在目标上空执行任务的己方飞机。在进行护航干扰时,通常是在攻击编队的正前方飞行,用敷撒金属条、红外诱骗弹和积极干扰等手段掩护攻击编队。

反雷达飞机。主要用于袭击地面防空系统的火控雷达。机上装有告警引导接收系统、反雷达导弹和其他制导武器。其基本工作程序是:接收系统收到信号后,识别出雷达类型,测出其位置,发射反雷达导弹进行攻击。例如于 70 年代末陆续装备美军的美国 F4G“野鼬鼠”反雷达飞机,它的翼展 11.71

米,机长 17.77 米,机高 4.95 米。主要装备有:雷达与导弹发射告警系统、最新式的双模干扰吊舱和干扰投放物系统。还可携带 3~5 枚反雷达导弹等。

电子对抗飞机,最早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一些国家把功能单一的电子侦察或干扰设备装在轰炸机上改装而成。五六十年代,以美苏两家为代表的专用电子对抗飞机陆续投入使用,如美国的 P2V—7 电子侦察机,前苏联的图一 16P 电子侦察机等。但这些专用飞机还存在着覆盖频率范围窄、干扰功率小和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70 年代以来,随着微波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对抗飞机也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电子对抗设备性能有了很大提高;频率覆盖范围加宽(侦察设备的频率从数兆赫到数 100 兆赫,干扰设备的频率从数十兆赫到数 100 兆赫),干扰功率加大(1000 瓦以上),自

动化程度提高(1 名操纵员即可操纵机上全部电子对抗设备。)在这期间的诸多电子对抗飞机中,尤以美国的 EF-111A 电子干扰机和前苏联的图-16 “獾”-K 电子战飞机最具代表性。

EF-111A 电子干扰机是美军实施远距离干扰、护航干扰和近距支援干扰的飞机。机上装有战术杂波干扰系统、欺骗性干扰系统、雷达告警接收机、无源干扰物投放装置和计算机等。是 80 年代乃至 90 年代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战飞机。

苏联的图-16“獾”—K 电子战飞机,是图-16 系列飞机的最新型电子情报飞机。该机装备有 8~20 千兆赫频段的“尘菌”搜索雷达,10~20 千兆赫频段的“短喇叭”导航轰炸雷达和“蜂尾”机尾告警雷达等,也是目前较先进的电子战飞机之一。

未来的电子对抗飞机将在现有电子战飞机的基础上,更充分地利用现有机型的平台,进一步扩展频率覆盖范围,增大干扰的等效辐射功率,提高自动化程度和对雷达袭击的命中率。同时也加强研制多用途无人驾驶电子对抗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