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
曹雪芹和《红楼梦》的问世
中国古典文学的形式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中小说兴起得最晚,而影响也最大,在古代文学中有特殊地位。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古典小说的顶峰,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部巨著,是中国人民值得自豪的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它自问世以来,人们就争相阅读它、评论它。相信在将来也会有更多的人喜爱它。
要了解《红楼梦》,首先要了解它的作者曹雪芹。曹雪芹的祖先是汉人, 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参加了满清政权,进入关内之后,隶籍于满州正白旗包衣佐领,是奴仆身份。曹家是皇室的家奴,所以又可以把曹家看作满人。曹雪芹的曾祖曹玺是曹家成为望族的创业人,他的妻子孙氏是康熙帝奶母,他就是奶公。康熙二年(1663)被派到江南,任江宁织造郎中,专为皇家办理织造用品和其他生活用品,官位不高,却是皇帝派出的亲信,地方官不得不另眼相看,实际地位较高。康熙帝赏赐曹玺正一品衔,这是非凡的殊荣,他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病死于住所。其子曹寅,少年时代伴君读书,康熙三十一年(1692)被任命为江宁织造,继承父业,一直做到五十一年(1712) 病故,这中间兼任两淮巡盐御史。他奉康熙之命,组织一帮文人,刊刻《全唐诗》,《佩文韵府》等书。他自身文才很高,善作诗词古文,喜作戏曲, 他同江南的文士广交朋友,并为朱彝尊、施闰章等名家刊刻印刷文集。康熙帝六次南巡,曹寅赶上了四次接驾,把康熙供奉在他的织造署里。曹寅的女儿成为王妃。他的妻子李氏,是苏州织造李煦的堂妹。曹寅时期是曹家的鼎盛阶段,但他开销大,家底子被花掉了许多,也是曹家衰落的开始。
曹寅死后,康熙帝命曹颙继承差使,对他颇为赏识,可惜他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夭亡了。康熙帝怜悯曹寅两世孤孀无人奉养,下令把曹宣的儿子曹寅过继曹寅为子,并担任他的职务。曹頫原受曹寅扶养和器重,他是忠厚老实的有点学问的人,但机变办事能力不足。自曹寅以来欠下的数额巨大的债,多年没有弥补,他在办理织造事务上又屡出差错,雍正帝清查钱粮, 就以他“行为不端,贪污公款”为名。于雍正五年底下令抄他的家,罢他的官,曹家于是离开江宁,回到北京。曹玺祖孙三代四人出任江宁织造,前后60 余年,离开江南后家业凋零,一蹶不振。
曹雪芹的先世具有特殊的亲贵身份,与政治关系极为密切,过着安富尊荣的生活,然而后来又逐渐破落;同时又具有高度文化素养。这些特性会给曹雪芹和他的创作带来巨大的影响:
由望族跌落低层,就使曹雪芹有可能体验到政治斗争的可怕和世态的炎凉,也可能帮助他形成揭露社会黑暗、寻求出路的创作主题思想。
曹家败落了,姻亲李煦遭到抄家充军的惩罚,姻亲平郡王纳尔苏被圈禁了,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家和亲戚的没落的事实,给曹雪芹提供了创作望族衰亡小说的既丰富又生动的素材。比如《红楼梦》第十六回写凤姐、赵嬷嬷议论元妃省亲的事,赵说皇帝南巡江南甄家四次接驾的盛况,把银子花得像流水一样,又说:“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曹雪芹写出这种情节就是因为他听说过,熟悉得很,因而能把它融注于文学作品中。并且有自己的观点。
曹雪芹生在书香门第,使曹雪芹有条件学习继承传统文化,从而学会动用各种文学体裁,书法、绘画、琴棋、戏剧等文人雅事,都可能有所师承,
这无异于给了他进行文学创造的才能技巧。
曹家隶属于旗人,又是满化的汉人。同时保留了汉人的文化和某些生活方式,是满汉文化融合的典型家庭,这就使曹雪芹能够在书中表现出以满族为主的满汉文化融合的历史。这样的家庭并没有常见的一些汉人的明朝的故国之思,也不会痛恨满人的统治。以上我们考察了曹雪芹的家族史。当然, 要知道曹雪芹世界观、文艺观的形成,还要将他的家世和自身经历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文献记载表明,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是曹颙之子,于康熙五十四年夏天出生在江宁织造署,乾隆二十七年除夕死于北京,按当时的计算年龄方法,享年 48 岁。
曹雪芹,名字叫霑,这个名字有感戴皇恩或天恩祖德的意思。字芹圃, 表示将来学业有成,获得功名的愿望。取这个字和命名相联系,它们都反映了雪芹父辈对他的期望。曹雪芹还有个号叫梦阮,这阮指阮籍,阮籍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人,用梦阮为号,表示他们思想性格上有相通之处。雪芹是从苏轼《东坡八首》之三“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取来的,这个号是曹霑及其友人爱用的,显示了他的高洁的一面。雪芹又号芹溪居士,这同对佛教态度有一定关系。
曹雪芹的活动各种书籍上记载得都非常少,我们能够确实知道的,不过几件事。雪芹和敦诚、敦敏兄弟交谊笃厚,敦氏兄弟是清太祖的儿子英亲王阿济格的后裔,阿济格因罪被废,开除宗籍,敦诚这一支后来复归宗室。他们既是天潢贵胃,又是罪人后代,处境尴尬,很难做人。雪芹与他们的处境相似,经常与他们交游,互相唱和,雪芹英年早逝之后,他们屡以诗文悼念。雪芹另一友人张宜泉,也是旗人,孤苦贫寒,在北京西郊教村学。雪芹晚年与之过从甚密。与他交往最密切的多是不得意的人,这些人愤世不平,满腹牢骚,这是他们交谊的思想基础。
曹雪芹的最后十年,在北京西郊的山村度过。张宜泉的诗中说到曹雪芹的住处有山有水,有花木,有飞禽,自然环境很好。但是这个地方偏僻,房舍简陋。雪芹的居处坐落在什么地方,有人说是今日香山南边正白旗村三十九号住宅,这个地方被辟为曹雪芹纪念馆,然而这地方缺乏足够的材料,很难被承认为雪芹故居。
清人裕瑞在《枣窗闲笔》中说曹雪芹“身胖头广面色黑”原来雪芹大头, 体胖,黑皮肤,并不是某些小说传奇中所讲的那样,说曹雪芹是一位英俊潇洒的白面书生。
晚年,曹雪芹移居西山,生活穷苦,甚至到了吃不上饭,“举家食粥” 的地步,常常要靠卖画来换酒喝。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写作。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折,因为悲伤过度,曹雪芹一病不起,终于在这一年的除夕(1763 年 2 月 21 日),在贫病无医中去世。
曹雪芹一生,历经荣华富贵,艰难困苦。这种有着重大转折的生活经历, 给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提供了一定的生活素材和体验。
曹雪芹的诗意境高超,气势磅礴,韵律严整,他的好友敦城在《佩刀质酒歌》里给了热情的称赞:“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影交寒光。”他还把雪芹与唐代大诗人李贺相提并论。雪芹善于作诗,但不轻易吟哦,今天留下来的,除《红楼梦》里的,就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雪芹具有卓越的绘画艺能,从《红楼梦》中薛宝钗论作画的有关叙述就可知了。他可能拿绘画来作过职业。通过一些材料推想,雪芹可能应召到
内廷画苑作过画工,因受侮辱而离去。
曹雪芹的才华是罕见的。他从小受到良好的系统教育,加上自身天资聪颖,悟性极高,这些都使得他在许多方面都达到了高妙境界。首先,曹雪芹是诗人,他的诗虽然仅存两句,但在《红楼梦》中数量众多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成一体,而且也能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有些红学家指出,他的诗深受乃祖曹寅的影响。其次,曹雪芹还是一位画家,喜欢画突兀奇峭的石头,能寄胸中郁积之气于丹青之中,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也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曹雪芹还懂歧黄医药、制作风筝等等。这些在《红楼梦》一书中也都有非常充分的表现。
曹雪芹缺乏经济来源,生活过得相当清苦,常常靠赊欠度日,为了生存, 有时就得卖画了,敦敏的“卖画钱来付酒家”的诗句应是写实的。贫困不已, 雪芹可能向阔亲戚请求过帮助,所以敦城才对他讲:“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看来雪芹投亲遇辱, 更加了解人世冷暖,《红楼梦》里写到刘姥姥到贾府借债的事,可能与曹雪芹自身的经历有关。
曹雪芹或许在右翼宗学当过差。敦诚赠他的诗有“当年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的句子,他们交往是在“虎门”。虎门,这里指学校,敦诚弟兄上过右翼宗学,因之推测雪芹到那里做过事。他的身份不可能当教官, 雪芹即使在这里干过事,地位也很卑下。
曹雪芹的家庭人口很简单,有一个前妻;后来有一个续弦的,刚结婚不久,他就辞世了。雪芹晚年有一娇儿,不幸殇逝,使他身心遭到沉重打击, 酝成疾病,又无力医治,就在儿子死后几个月离开了人间。雪芹弥留之际, 痛独子夭折,怜爱妻之无依,柔肠寸断,一定是愤恨不平地、难以瞑目地离开人间。
除了上面一些有较确切记载的事迹之外,关于他的记载、传说还有一些。有的说雪芹是孝廉、贡生,当过侍卫,做过主事。这都是没有的事,功名、官职与雪芹无缘。有的研究者认为雪芹应聘到过江宁,在瓜洲作过画。有的说雪芹早年家中有个白氏仆妇,后来就依傍白氏居住。近若干年来,不断有所谓雪芹文物的出现,如笔山、印石、《自题画石》诗,还有什么遗稿,等等。这些传说、发现,有的已经被证实是假的,所以对有关雪芹的记载、传说、“文物”,必须慎重考核,决定取舍,万不可不加分析,信假为真,那就不利于认识曹雪芹和《红楼梦》了。
点点滴滴的资料表明,曹雪芹在雍正抄家前,居住在江宁织造署,度过童年、少年的富贵生活,抄家后回到北京,晚年流落西郊山村。他一生没有做过官,杂差可能当过,时间不会太长。他才华横溢,能文工诗善画,并以卖画来维持家庭生计。他清贫,一家三口往往靠赊欠度日。他善于交友,而择交甚严,为的是能志同道合,相知相识。
曹雪芹的思想、学识、性格如何呢?张宜泉说他的性格非常开朗,行动上放荡不羁,思想上也很少有什么顾忌,作风爽快,不讲城府。
作为一个对社会对人生都有深刻认识的人,曹雪芹傲视一切,具有可贵的“傲骨”人品,即对世情有看法,不违背自己的良心,不出卖人格,不投靠统治势力,从而可以保持对世事的批评态度。雪芹嗜酒如命,赊帐也要喝两口。有一天同敦城到朋友家去,主人还没有出来,雪芹却“酒渴如狂”,
敦诚也没有钱,当了佩刀买酒请他,这时雪芹高兴至极,作长诗以表示感谢。然而雪芹不是单纯地以酒为乐,他既不像《红楼梦》中邢大舅那样以酒装疯的无赖,也不像鲍二那样喝得烂醉什么也不管的废物,他清醒得很。雪芹憎恨作恶多端的统治者,蔑视饱食终日的富贵者,厌弃庸俗的人情世故,他喝酒,壮大自己的胆量,提起精神,去作画、吟诗、写书,用自己的笔去揭露恶势力、坏风俗。从雪芹的性格、行事,可知他同阮籍、刘伶不仅形似,更是神似。
曹雪芹和敦氏弟兄经常谈论江南家世的兴盛,探讨家业消亡的原因,并清醒地认识到盛世一去不复返的现状,感到追思无益,不如面对现实问题。但是多次的回忆,也表明雪芹对昔日兴旺的家世有所依恋。曹雪芹在思想上从亲贵世家走出来,更能够认识封建社会上层政治、经济、精神生活的状况, 看到他们内部的争斗,道德的虚伪,生活的淫奢,政治的无能,从而不满现实,对往日家业的依稀怀念则成了次要的思想成分。
曹雪芹很会交流思想,裕瑞说他:“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雪芹讲话诙谐,雄辩,吸引听众,具有很高的说话艺术自不必说了,此外,一定内容生动,见解新颖,才能吸引非一般庸俗之人的敦敏辈;善于谈吐,还说明雪芹思想敏捷,条理清晰,是聪明才华的表现。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也有很生动的体现。《红楼梦》中每个人的言语都很符合其身份地位,曹雪芹一人而可以讲出这么多人的话,可见其谈话艺术的高超。
曹雪芹生前寂寞贫穷,死的时候只留下一部残缺的《红楼梦》。他的几位好友凑钱,才把他草草埋葬在通县某处,荒坟一丘,好不凄凉。可是在他死后不久,《红楼梦》残稿一经抄写问世,就受到欢迎,评、题、图、咏、汗牛充栋,轰动的程度,实为小说史上绝无仅有之例。曹雪芹是在贫病潦倒中死去的,但《红楼梦》在乾隆中叶以后,八十回抄本日益流行,到末叶已可公开在庙市中抄卖,并且每部能卖到数十金。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情形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的是,曹雪芹仍然没能在生前亲自完成定稿,不能不说是千古遗恨!脂砚斋说曹雪芹是哭出一部《红楼梦》的。可见,
《红楼梦》是一部多么感人至深的作品。
虽然《红楼梦》不是完成于一人之物,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作为一部小说,它的成就在许多方面都是非常杰出的,从总体水平看,它也够得上世界文学之林中一流的伟大作品。
18 世纪中叶,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的时候,正是清朝的乾隆年间, 封建社会制度业已进入它的晚期,它的各种矛盾充分暴露了:佃农与地主阶级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国家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重农抑末政策与工商业发展的矛盾,统治思想的僵化、残暴与反统治思想的斗争,腐朽的生产关系与要求日益发展的生产力的矛盾,都是相当严重的,尖锐的。作为社会主宰的地主阶级对于这些矛盾作较大变革则毫无可能。它的种种矛盾只能扩大、发展,而不会缩小、解决。这种封建社会所固有的矛盾的加深, 是这个社会的不治之症。但是,由于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统治的王朝,这个民族统一全国的时候,才进入封建制不久,是属于上升的民族,它的统治, 带来一些新因素,因而能稍许进行社会改革,出现康熙、雍正、乾隆连续三朝的数十年的较好局面,也即是人们所说的康乾盛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它要求发展,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的禁锢,尽管它很微弱,但作为新生事物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这种影响可以从人们的认识中间接反映出来。这是封建制度的又一种不可克服的危机。
康乾时期,就清朝讲还是兴盛年头,但却是封建社会的晚期,是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社会危机四伏,各种矛盾充分暴露,敏感的人已在探寻新的出路。但封建制还没有走到它的尽头,按其自身发展进程,也还有一段道路可走。同时还得看到封建制危机的严重性,看到封建制不景气给人们思想的冲击,应当紧紧把握晚期的时代特点。从社会发展阶段的宏观上看,这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代背景。
另外,康、雍、乾时期的政治斗争,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贫富之间的斗争,统治阶级倡导的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代背景的重要内容。
康熙晚年政治废弛,官吏贪脏枉法,民众暴动随之而生。雍正帝为扭转这种局面,剔除前朝弊政,清查钱粮,严惩贪官污吏,甚至频频采用抄家的办法,致使一些官僚倾家荡产和丧失生命。乾隆帝继位,恢复康熙帝的宽容方针,官吏贪污又盛行起来。
清朝政府的教育、科举制度异常腐败,八股文取士的办法尤其令人痛恨。到康熙中期,确定理学为统治思想,以朱注“四书”为教材和考试标准。雍正以后形成以四书文为正宗,其他学问为杂学的风尚,只许读书人埋首于理学与八股文,这样便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有统治思想,必然有反统治思想, 明末清初就有许多人反对理学,雍正以后,形成反理学的潮流。
文字狱在康、乾时期之多、之残酷,在历史上是突出的。
地主阶级追逐生活上的享乐,到了封建制晚期的清代,来得更强烈,更肆无忌惮。达官贵人造花园,养戏子,尚异味,着华服,无所不用其极。
社会发展的状况与趋势、政治和思想领域的斗争,现实的社会生活,不能不规定和影响曹雪芹的思想,决定他的愿望和要求,决定他的爱和憎;现实的社会生活,也必然启发曹雪芹,被他摄取去作艺术加工的原料,写出他的故事。
曹雪芹在这样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写出《红楼梦》这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大百科全书,它反映出的艺术手腕和魄力,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红楼梦》的地位和影响来自它多方面的成就。《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的续书和改编情况、《红楼梦》批评史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目前,《红楼梦》在世界各国迄今已有16 种文字 30 多种译本。研究《红楼梦》的学者遍及全世界,“红学”成了一门国际性的显学。
随着研究的步步深入,《红楼梦》的不同版本也不断地有所发现。现知的抄本已有十多种,如:甲戌本
(1754),己卯本(1759),蒙古王府本,戚蓼生序本,南京图书馆藏戚蓼生序本,甲辰本(1784),舒元炜序本(1789),郑振铎藏本,《红楼梦稿》本,程甲本(1791),程乙本(1792)等。
阅读《红楼梦》的人会产生不少问题,评论家们更是众说不一,出现了不同的学派:开始是评点派;接着把《红楼梦》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出现
了旧红学和新红学;近 30 年,红学更是勃兴,有一支不小的队伍,国内外都举行过讨论会,专门刊物不止一家。“红学”在《红楼梦》的主要问题上没有取得一致的见解,未来的读者和评论家很可能也还会有争论。争论的问题很多:曹雪芹没有把书写完,在世时也没有定稿出版,只有抄本在少数人中流传,去世后抄本很多,并出了刻本,出现了续书,这就产生了版本问题, 原作与续书的关系问题;作者及其历史的问题;著作者想在书中表达什么思想,要告诉读者什么,人们弄不清楚,封建时代的道学家说作者在宣传淫乱, 而经学家又说是阐述儒家经典,民主革命家谓其立意在反清排满,资产阶级的另一派文人又认为它不过是作者的自叙传;与主题思想相联系的是《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问题,主题、背景搞不清,意义就失去了科学说明的前提,评论就很难说到点子上了;本书的创作手法,它的艺术性,人们赞不绝口,然而到底好在何处呢?这又形成了文学表现手法的问题,如此等等。
曹雪芹在开卷第一回说到他的创作:“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他担心人们不理解他的苦心孤诣,这就要求,读者在阅读他的书的时候,要认真思考,力求体会作品本身的涵意,以便读得好一些,收获多一些。评论者更要严肃认真,争取评述得准确一些,给读者多一点东西,也更忠实于原作。
抛开上述种种问题不提,先讲讲《红楼梦》最为突出的文学表现手法的问题。曹雪芹开卷就批评才子佳人小说的低劣的表现手法,他从才子佳人小说的失败上吸取了教训,深知人物形象简单、语言贫乏的弊病,来个“洗旧翻新”,不但在内容上打破传统的思想,在表现技巧上也作一番创造。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前人所未有的成就。
曹雪芹反对艺术上的公式化,要求别开生面,创造写作的新途径。他表示要按实际生活去写。社会生活中是什么样子的,就写成什么样子,写出来就符合于生活本身。这是现实主义创作观点。运用它去创作,就会把变化无穷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表现出来,就会是新鲜的独特的情节,引人入胜的艺术,绝不会是千人一面的。曹雪芹按照他的原则,写出了与众不同的反映封建社会上层家庭衰落史的小说,写得符合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实际,宛如天然图画。所以他虽也写青年男女恋爱故事,却与才子佳人的小说迥然不同, 不落旧套,新颖有趣。正因为在艺术上别开生面,才有艺术长青的价值,为人诵阅,这种艺术魅力的造就,不能不归功于作者创新的文艺观。
在情节安排上,曹雪芹也是独具匠心。曹雪芹在开卷之初,以冷子兴“演说”交待贾府的源起及其发展趋势;叙述黛玉、宝钗进入荣国府,揭开故事的序幕;接着是凤姐协理宁国府和弄权铁槛寺,元妃归省,黛玉葬花,宝玉挨打,海棠社吟诗,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探春理家,二尤之死,抄捡大观园等。故事一个接一个,衔接自然,线索清晰。故事有张有弛,起伏分明,如先写宝玉进大观园随意玩乐,袭人等劝谏不听,矛盾潜伏,接着就有贾政的痛打宝玉,矛盾激化,次后贾母干涉,宝玉任性发展下去,显出伏——起—
—伏的过程。故事之间互相联系,可以独立存在,又在总体中不可缺少。故事发展有伏线,有大情节的伏线,也有细情节的伏线;有的伏的远,也有的伏的近;有的埋伏给人悬念,提起读者注意;有的埋伏令人不知,而读到后来豁然贯通,恍然大悟。正是由于结构严谨,线索分明,就很好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在塑造人物方面,曹雪芹堪称巨匠。在《红楼梦》出现的 500 多个有姓名的人物里,有几十个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例如贾政、王夫人等表现地主阶级中正统派的作风,他们追求名誉地位,讲究礼法,但虚伪,作恶多端而有所克制;贾雨村、贾赦、贾珍、贾琏、王熙凤等,贪求权力、金钱,耍弄权术,无恶不作,其中凤姐、雨村是奸雄式的上层当权者的形象;薛宝钗, 也是封建卫道者形象,但她与作恶者不同;探春,也是正统派,信守儒家教条,为人正派,不满现状,希望革新;贾母,是追逐并善于享受的统治者的形象;宝玉、黛玉反映的是地主阶级中开始分化的、不满封建制度、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因素的人物类型的代表;晴雯、鸳鸯是不满意自身奴隶地位并向主人作了一些斗争的奴隶的代表;袭人是对主人感激不尽,一心爬入主子集团的货真价实的奴才;紫鹃是受封建恶势力压迫又同主人共命运的义仆形象;来旺、王善保家是仗势欺人的奴才代表;刘姥姥是卑躬屈膝投亲靠友的平民代表;尤二姐是平民中逆来须受的人物代表;尤三姐,是平民中有某种理想并为之奋斗而不惜牺牲的形象。以上各类人物,就每一类看是反映社会上的某一种人,综合起来看,反映了社会上各种人。曹雪芹创造了各种角色, 它们互相补充,几乎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各种社会人物的特征和精神面貌。
曹雪芹通过相貌、性格、语言、身份塑造人物,令他们神形兼备,栩栩如生。他写人物形状朴实自然,令人看到生活中的真实美,写出各人的体态特征及各自令人欣赏之处,绝不同于低能的作家用“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等令人生厌的滥语来形容他的主人翁。曹雪芹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内心活动刻画人物的艺术技巧是有口皆碑的,如写湘云心直口快,不防人忌恨,把黛玉比作戏子,睡觉也不文静,把手打在被外,喝多了酒,在花园石头上就睡着了。塑造出一个不拘小节的“名士”形象。
曹雪芹成功地刻画出每个人物的鲜明个性,所写的正面人物、反面人物, 不是脸谱式的一看就知。如描写宝钗这个人,曹雪芹在贬她的同时,对她不乏褒扬,她是虚伪的,然而又是真诚的。曹雪芹对一些人物的贬是很含蓄的, 如对袭人,不下贬词,但通过晴雯等开玩笑,揭露她的哈巴狗本质,又通过宝玉对她告密的怀疑,斥责她的走狗害人行为。曹雪芹摆脱了好人、坏人、小丑三个模子的束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人物,反映丰富而又复杂的社会生活。
曹雪芹反对之乎者也的八股文体,用新鲜活泼而又有韵律的语言,丰富的语汇,形象的比喻,写作他的小说,使它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他是运用语言艺术的巨匠。
曹雪芹采用民间的口语写作,生动活泼,言简意赅。写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写人物的形态,符合人物的性格。如奴仆兴儿品评他的主人, 说凤姐“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用民间的生动口语刻画出凤姐阴险毒辣的程度。又讲探春,“浑名‘玫瑰花’”,“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确是说明了三小姐有本事不好惹而又招人爱的特点。又说对黛玉、宝钗躲避远远的,不敢出气,“生怕这气儿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 又吹化了薛姑娘。”(第 65 回)把一个弱不经风,一个冰清玉洁的状况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又如写刘姥姥在凤姐愚弄下吃饭的怪象,引起三次哄堂大笑,都在笑,但笑的形态不同。形形色色的笑,既令人眼花缭乱,又是纹丝不乱,即使在忘情地笑时,也要顾到人物的身份、性格。第一个笑的是湘云,
因她性情豪爽,早忍不住了。王夫人笑时,还要指着凤姐,似在责她太捉弄人,以显出自身宽厚的主妇身份,然而也趁机一乐。惜春找奶娘揉肚子,因她年龄尚小,地下伏侍的仆妇跑到外面笑,是不敢在主人面前放声痛笑。没有写宝钗的反映,她庄重,可能忍着不笑,也可能不屑凤姐所为。没有写迎春的动作,她可能麻木不仁,毫无反映。曹雪芹在写闹剧中,不忘表现人物性格,还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曹雪芹掌握丰富的辞汇,因而能运用自如而又完满地表述他的艺术形象。比如贾母的称谓,众人呼为“老太太”、凤姐管她叫“老祖宗”,僧尼则称之为“老菩萨”,刘姥姥又叫她“老寿星”,各人对同一对象称呼不一, 是由自己的身份决定的,为的是讨贾母的欢心。贾母对这些符合自己心意的叫法,也很乐于接受。曹雪芹就有这么多的语词,描绘出贵族老夫人和巴结她的各种人的心理。
曹雪芹善于运用比喻说明事理。他的比喻贴切、生动,耐人寻味。如写潇湘馆的竹林环境,与黛玉的多愁善感相配合。再如柳湘莲说宁国府“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的,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第 66 回)这一对比, 等于把贾珍等猪狗不如的肮脏灵魂和盘托了出来。
《红楼梦》的文宇韵味很浓,读来令人受益无穷。曹雪芹爱用韵文,前八十回中,诗、曲、词、赋、酒令、谜语、对句、书启,有 190 余条。这些韵文,有的写的有哲理,耐人深思。有的个性化了,符合书中人物身份。如第三十七回,写探春、贾芸分别给宝玉写信,一个书写典雅,是很有才气的探春的手笔,另一个写得平庸,文白相间,是学问有限的贾芸的文字了。
在思想性方面,《红楼梦》有两点非常突出:一是复杂性,一是进步性。
《红楼梦》描写的社会生活是广阔而深刻的,它对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 封建贵族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等社会现实,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都进行了描述和反映。进步性主要表现在作者具有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作者的理想和主张曲折地反映了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他在《红楼梦》中对真、善、美作了热情的讴歌,对假、恶、丑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红楼梦》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也是非常辉煌的,《红楼梦》艺术规模的博大精深,即使在整个人类文学史中也是罕见的。首先,《红楼梦》在艺术上最重要的特点是其叙述和描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这跟《红楼梦》的结构安排有关,它不像通常那样用单线结构的叙述方式主要描述中心人物的活动,将其他与中心人物可能发生联系的社会关系弃置不顾,而是以贾宝玉为中心人物,以贾、林、薛爱情婚姻纠葛为贯穿线索,并把它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围绕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全面展开对各种次要人物和次要情节的描叙。这种多线索、多层次、多角度而又呈一种网状加辐射式的艺术结构,完全可以反映生活的全景、揭示多层面的社会矛盾。这种艺术结构,是曹雪芹的一个伟大创举,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红楼梦》在艺术表现上普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其中以男人与女人的对比尤为重要,贾宝玉七八岁时就道出了这一天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 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当然,《红楼梦》里的“女子”主要指年轻女子。曹雪芹又为女性世界设了个活动场所:大观园。于是,大观园内外绝然成两个世界。大观园内以女性
为中心,大观园外以男性为中心;大观园内是被统治者的世界,大观园外是统治者的世界;大观园内是一个自由天真、充满青春的欢声笑语的女儿国, 大观园外在权威和礼教的外衣下处处是贪婪、腐败和丑恶;大观园内贾宝玉和少女们之间是天真无邪的情谊,大观园外的男子贾珍、贾蓉、贾琏之流有的只是无耻下流的勾当;等等。当然,大观园里也是花开两朵各在一枝的, 例如贾宝玉、林黛玉、暗雯、芳官等人追求个性自由,背离封建礼教,而薛宝钗、袭人自觉地维护封建礼教。
《红楼梦》文字生动,情节动人,我们读的时候,常常会心地笑了,或忍俊不住,大笑起来,或蹙眉悲伤,叹息不止。没有完美的艺术性,那能引起读者的如此强烈的共鸣。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最高峰。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能准确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推动情节的向前发展。《红楼梦》作者往往只用三言两语,便可以勾画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形象;由于《红楼梦》人物众多,而且处于不同的社会层次, 因此要做到各个人物的语言不雷同、不生硬,已经不是容易的事。而作者却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可见是匠心独到了。又由于《红楼梦》里颇有些文思敏捷、悟性极高的女子(如林黛玉、薛宝钗),因而她们的个性化语言同时又洋溢着智慧美。所有这些,无不显示出作者的艺术才思。
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巨著的《红楼梦》问世已经近 300 年了。300 年来《红楼梦》的艺术感染力一直没有减退,一代又一代人从《红楼梦》里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的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曹雪芹是一位伟大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