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曾国藩、左宗棠及他们统率的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和权力。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曾、左在清政府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权力日益增大。他们都是清廷镇压农民起义的得力刽子手,但他们在外国侵略者面前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面对外国的侵略,他们也在寻找救国的方案。他们基本上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希望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以便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
1861 年 1 月 13 日(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三日)钦差大臣奕、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联名向咸丰皇帝上疏。这些满族权贵是当时的略识时务者,鉴于英法侵略军猖狂的侵略,不禁产生忧国忧民的思想。他们的对外策略暂时以和好为权宜,等条件成熟再与外国相对抗。因此,他们悉心筹划, 统计全局,拟订六条章程,建议咸丰帝实行。首先一条是在京师设立总理各国事务的衙门。奕等上疏的第二天,咸丰帝下谕,命筹设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和办理三口通商事务机构,并对负责经办的官员作出具体决定。
1 月 21 日(咸丰十年十二月十一日),奕向咸丰帝提出购买、制造洋枪洋炮,并雇法国人传授制造技术的建议。三天之后,咸丰帝就发布了清代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这样,洋务运动的序幕就拉开了。
3 月 11 日(咸丰十一年二月初一日),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正式成立。从批准到成立,不到两个月时间,其办事速度之快,十分异常。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它下设英国股、法国股、俄国股,处理原由理蕃院和礼部掌管的某些事务。此外,它还包揽了与外国有关的一切财政、军事、教育、矿务、工业、邮政、交通等大权。它不专为办洋务而设,但实际上是办洋务的中央领导机构。最初由恭亲王奕、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 3 人管理,从内阁、部院、军机处司员中挑选满汉各 8 人为章京,处理日常事务。为了具体管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各通商口岸,清政府同时又设置南北洋两个通商大臣。
奕(1832~1898)是道光帝第六子,当朝咸丰帝的弟弟。他在主持总理衙门 23 年(1861—1884)的时间内,一直贯彻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积极支持某些地方官员开展洋务运动。他是清朝发动和坚持开展洋务运动的首领,是洋务运动的中央决策者和洋务派的代表。
洋务运动的地方官员的代表人物是曾国藩(1811~1872)。曾国藩凭借镇压太平天国的“功勋”,作了两江总督。他对鸦片战争的态度与他的老师穆彰阿的主降路线有所不同,他主战。他赞扬广东人民反击侵略者的英勇斗争,认为三元里的抗英斗争打出了中国人的气概。他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使外国侵略者不再有武器上的优势。在曾国藩的影响下,从他将领和幕僚中,涌现出一大批兴办洋务的积极活动者。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刘铭传、丁汝昌、薛福成、冯桂芬等,都是推行洋务运动的中坚。其中,李鸿章(1823~1901)经办的洋务事业和企业最多、最大,涉及面最广,办洋务的时间最长,加以他身居要位,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北洋通商事务大臣等职,影响甚大,成为继曾国藩之后的洋务派的首领。
中华民族的各阶层、各方面的有识之士,从不同的起点,以不同的方式, 投入洋务运动之中。一些中央和地方的官僚成了洋务运动的有力推动者。一些爱国的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成了洋务运动的智囊和活动家。
一些出身于买办阶级的人成了推行洋务运动的骨干和企业家。一批最早了解西方科技的学者,成了筹办洋务企业和介绍西方近代科技的专家和工程师。积极参加洋务运动的还有原来的巨商大贾及子弟,还有一批去海外经商致富归国的华侨。洋务运动后期,办洋务著名的人物,有张之洞、盛宣怀和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女婿聂缉椝。
这些人就是历史上的洋务派。与洋务派对立,阻难洋务运动进行的就是顽固派。顽固派的代表人物有倭仁、宋晋、刘锡鸿等人。他们竭力反对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主张严格遵守祖宗成法,注重礼义道德,维护纲常名教。他们攻击洋务运动是“不顾礼义廉耻”、“祸国殃民”。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在洋务运动开始产生的时候,洋务派就明确地表示了这一点。
1861 年 7 月 7 日,奕等再次奏请购买外国船炮,并请派懂先进技术的官员训练京兵。
1861 年 8 月 23 日(七月十八日),曾国藩也奏请购买外洋船炮,演习试造。农民军“实鲜船炮,不能与我水师争衡。”据此,应该指出的是,洋务派购买船炮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而是为了对付外国侵略者。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初期的骨干分子,中后期的领袖。他最初要办洋务的动机和目的是有代表性的。同曾国藩一样,李鸿章办洋务是把对付外国自强御侮放在第一位的。
左宗棠在他的书信里,也表明了和曾国藩、李鸿章相同的意图。
清朝政府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得到外国侵略者的支持, 还买了大批洋枪洋炮来对付起义军。外国的新式武器确实比中国的土炮和长矛大刀厉害得多。
洋务运动是从造枪炮等军事武器开始的。要自强,不受制于人,就必须有军事实力作保证,争取一个能够自强的和平环境,如果没有和平环境,天天以落后的刀枪去应付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哪有时间来自强?又怎能从外国人那里去获取近代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之所以从军事开始,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压迫的结果,是外国的洋船洋炮确实利害的启发。因为中国是被强迫开放与外国通商的,所以它最初表示愿意采用的西方科技很自然是在武器方面。中国认为它的战败是由于外国武器的优越性,因为中国对西洋的武器的价值作出了很高的估价, 所以中国建设造船厂和兵工厂的动力很大。
中国的近代化最先从军队开始,这既是外国侵略者逼出来的,又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中国人近代化观念的形成,是从对洋枪洋炮的认识开始,那时人们以为只要制造坚船利炮,就可以自强御侮,所以他们很重视近代军事工业的创立。
1861 年 12 月(咸丰十一年十一月),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成为我国最早生产近代武器的工厂。曾国藩把罗致的科学人才都集中到军械所,军械所为清朝军队制造了大量近代化武器。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出身在官僚家庭。他早年投靠曾国藩,得到曾国藩的赏识,因为镇压太平天国有“功”,被提拔为江苏巡抚。出任巡抚的时候,他把从安徽招募的淮军也带到了上海,买了一批洋枪洋炮,又雇用了一批英、美、法侵略军的军官和士兵当教官,让他们教淮军使用外国武器,打
算把淮军训练成一支新式军队。
但是淮军人数很多,枪炮弹药全靠从外国购买,又没有那么多钱。李鸿章想把制造枪炮弹药的机器买过来,雇用外国工匠,用本国的原料,自己制造军火。这时候,有一个名叫马格里的英国军医找到李鸿章自我介绍说会制造军火,愿意出力。李鸿章正求之不得,连忙任命他当军官,负责教练枪队, 又给他一笔款子,筹办开设一个兵工厂。
不久,一个专门制造弹药的工厂就在上海松江开办起来了。李鸿章还设立了上海制炮局,从香港买回制炮机器,又招募一些英、法两国的工匠,开始制造炮弹和枪支。淮军将领韩殿甲还带领着一批中国工匠进局跟随马格里等外国人学习各种技术。后来,淮军打败太平军,占领了苏州,李鸿章又把马格里办的兵工厂迁到苏州,进一步扩大规模,成立了苏州制炮局。马格里购买了一套制造和修理各种武器的机器设备。这样子弹、榴弹、信管、雷管、迫击炮弹和步枪都陆续造了出来。
公元 1865 年(同治四年),李鸿章被提升为两江总督,移驻到南京。他又把苏州制炮局迁到南京雨花台附近,改名叫“金陵制造局”,继续制造武器。同时,他又用 4 万两白银买下了上海虹口的一座美国人办的铁工厂,把几家制炮局、;例进局与铁厂合并起来,改名叫江南机器匍他总局。不久, 曾国藩派人从美国买回一部分机器也拨给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使它成为一座规模巨大的兵工厂,既能造各种枪炮弹药,也能模仿外国的式样和结构, 造出轮船。
此时,左宗棠也在福建设立福州船政局,丁宝帧在济南设山东机器局, 都生产洋枪洋炮。清朝廷害怕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权都操纵在汉人手里, 对满族贵族不利,于是,恭亲上奕沂就授意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筹办天津机器局,请英国人总管,打算制造火药,可成效不大。后来,李鸿章就任直隶总督,接办了天津机器局,进行了整顿和扩充,才开始制造枪炮弹药和军用器具。
李鸿章为发展淮军势力,又筹建海军和设置海防,加紧建设大沽炮台。他和马格里商量,把在苏州储存的洋炮和金陵机器局制造的洋炮运到天津, 又购买了几门外国新式大炮,都配置在大沽炮台。
洋务派办洋务。从管理人员到技术设备,都是依靠外国。那些到中国工厂里做事的外国人,除了赚钱之外,还控制中国军事发展。所以一般地制造一些枪炮子弹,他们愿意干。对外国人不利的事,他们就不愿意干了。
李鸿章加强了大沽炮台的装备以后,下令让那里的大炮进行试放,大炮就是马格里监制的。试放的这一天,7 个中国士兵把 68 磅重的炮弹装进炮筒、便开炮了。然而,两声巨响过后,7 名士兵被炸得血肉横飞,惨死在阵地前。原来炮弹还没飞出去,炮身已经自我爆炸了。李鸿章气得脸色煞白,立刻派人去叫马格里到天津来,让他亲自试验。马格里借故推托,拖延了两个月才到天津。试验的结果,大炮照旧爆炸。李鸿章劝他承认错误,马格里却态度骄横,李鸿章不得已将马格里撤了职。
其实,事情的原因很清楚。大炮安装在大沽炮台是为了对付外国入侵者的,英国人马格里就从中捣鬼了。
除了办厂造军火和军舰之外,洋务派还创立了许多海军学校。1890 年前设立的这些海军学校,为中国海军培养了 1300 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许多人,如严复、邓世昌、刘步蟾、詹天佑等,为国防建设及其他事业作出了重
大贡献。
19 世纪 70 年代,近代工业进入民用企业阶段。军用工业虽然仍在继续发展,但民用工业日益处于显著地位。
60 年代初,私人的洪盛机器碾米厂出现,它标志中国近代民用工业将要出现。1872 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创办起继昌隆机器缫丝厂。同年,李鸿章开始筹办轮船招商局。1873 年 1 月 4 日(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初六日),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这样,民用企业发展的时代就正式揭幕了。从此以后, 近代民用企业陆续出现。从 1886 年(光绪十二年)开始,每年要新增加七八家。到 1895 年(光绪二十一年),共建成民用企业 117 家。
经过洋务派对军工企业的艰苦经营,近代化风气渐开。私人创办民营企业的数目也在增多。当然,此时创办机器工业的阻力仍然很大。当时搞近代化,除了上层顽固派官僚反对外,下层人民中的反对力量也相当大。这就说明了为什么第一个民营企业出现后 10 年之久竟无响应者的原因。民用企业开办的头几年总是以官办、官督商办居多。由于洋务派的努力,克服了外来的种种干扰和阻碍,才使风气渐开,近代民用企业才得以发展。
近代企业一经创办,就要按照经济规律发展。洋务派先是以为只要仿制洋枪洋炮,便可自强,就可以使国防力量强大,所以洋务派兴办近代企业最先都是军工企业。不过,他们已认识到:如果离开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兴办国防工业,即使一时可以奏效,那也是无法持久的。洋务派从实践中认识到军事工业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关系,迫切需要大量的铜铁和煤炭供军事工业使用。这样,发展煤铁业,就成了必然之势。
发展民用企业也起到了一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因为机器和原料都要从外国进口,这就需要大量经费。李鸿章等人感到筹款困难,所以又着手办了一些能求“富”的新式民用企业。
当时,由于军事压力大,军费开支也非常多。加上外国侵略者又把商品大量输入,使中国财政收入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显然不能供给军事工业较大开支;“百方罗掘,仍不足用”,所以洋务派就考虑到“借求富以求强”,由单纯发展军事工业转到发展民用的一般工矿业上来。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目的在于使国家富足。只有富, 才能强。只求“强”终究是权宜之计,而非根本之图,过了一定时期就必然把“富”提到日程上来。所以,从 70 年代开始,洋务运动的重心便由求“强” 转到求“富”上来了。
民用企业一般分四种经营形式,即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所谓“官督商办”就是由政府派官员来管理,私人投资出钱,企业的盈亏也全由私人负责。像上海的轮船招商局、河北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黑龙江漠河金厂、汉阳钢铁厂、云南铜矿、兰州机器织呢局等,就是这样的企业。后来,又出现了“官商合办”的企业,就是政府和商人共同出钱作资本,官员和商人共同管理和经营,如贵州制铁厂、上海华新纺织新局、华盛机器纺织局、湖北纺织局等。官商合办,是官方出一部分资本,其他资本则由商人认股,经营管理权则往往由官方操纵。
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四种形式,在工、矿、交通各行业中都存在,但情况有所不同;官办的多是一些重大的工矿企业,商办的多是轻工纺织业,至 1895 年(光绪二十一年),全国创办的 87 个商办企业中,丝厂占有 48 个。商办企业的兴起,与交通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87 个商办
企业,除去重庆、南昌、南京、长江流域建有 8 个之外,其他的均建在广东、
上海沿海地区,其中广东顺德的丝厂占有 41 个。至于官督商办企业,则以矿业居多。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包括交通运输、矿业、冶炼业、一般工业等。
洋务派办的交通运输业,主要是航运和铁路。航运业主要是创办了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建于 1872 年(同治十一年)末 1873 年初。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
招商局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处。招商局最初经营不利, 李鸿章对招商局进行改组,以唐廷枢为总办,使招商局扭转了不利局面。
轮船招商局的成立,虽然没有把外国轮船完全逐出中国水域,但它确实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夺回了部分权益。
招商局经过了十分坎坷的历程,但它一直存在下来,到 1947 年 11 月止,
共有船 460 艘 33 万余吨,解放后收归人民所有。
洋务派所办近代交通运输业,在陆路交通方面主要是修建铁路,在中国修建铁路者,最先也是外国人。
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求修筑铁路。1876 年开平矿务局成立,煤炭要外运,客观形势要求修筑铁路以应急需。唐廷枢明确提出“开煤必须筑铁路” 的主张,得到李鸿章的支持,最后清政府批准修筑唐山至胥各庄铁路,1881 年竣工。这是一条单轨铁路,最初用骡马拖拉,主要用于运煤。几个月后, 由于自制火车头成功,才开始用机车牵引。这是中国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揭开了中国陆路交通的新时代。从此,铁轨不断在中国大地上伸展。
到中法战争之后,清政府对铁路的认识发生变化,深知兴修铁路,对军事和商业都非常有利。清政府同意修筑由大沽至天津的铁路。清政府将修铁路一事划归特别设立的海军衙门办理。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铁路公司开平铁路公司。到 1893 年(光绪十九年),唐胥铁路南延至夭津,北伸至山海关外的中后所。刘铭传在台湾修的基隆——台北——新竹铁路,也于这一年通车。到 1895 年前,全国修建铁路长达 360 余公里。
中国近代矿业的产生是从机器采煤开始的。到 70 年代中期,洋务派在创办了几个近代军工企业之后,又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于是燃料供应,日见紧张;如果继续依靠洋煤,不仅花费太大,而且洋人一有机会,就故意卡我们的脖子。特别是在中外关系紧张时,一旦洋煤断绝,势必使各厂的生产陷于停顿。因此,解决煤的供应问题,已急不容缓。洋务派主张借用外国开挖机器,开发中国自己的煤矿。1875 年 5 月(光绪元年四月),清政府命令李鸿章、沈葆桢先在磁州、台湾试办煤矿。于是,直隶磁州煤矿、台湾基隆煤矿于同一年(1875)分别由李鸿章、沈葆桢开始筹建。
洋务派开采的煤矿还有开平煤矿。开平煤矿又称开平矿务局,经营方式是官督商办,于 1878 年(光绪四年)开始钻探,次年就使用外国机器,按新式方法开采。两年之后,开平矿务局日产煤五六百吨。除供各局及中外轮船之用,还可以供内地民间日用,而且煤炭质量很好。
1875 年(光绪元年)到 1891 年(光绪十七年),洋务派在各地办的新
式煤矿有 16 个,其中官办的有 6 个。这些煤矿,有的成绩显著,有的因资金短缺或亏折等原因而停办,但是,它们都经过勘查,明确了矿藏,打了井,
并用机器进行了开采,为中国近代煤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一些煤矿一直开采到今天。徐州利用驿煤矿,目前已经发展到徐州周围地区,年产总量达 1200 万吨以上。
随着近代煤矿业的发展,近代化机器开采也推广到其他金属矿业。
电报业是洋务运动中成效最显著的行业之一,它完全是出于军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1879 年(光绪五年),李鸿章在天津架设了一条由大沽北塘海口炮台至
天津之间长约 40 英里的电线,并于当年 6 月开始使用。这条电线架设后,李鸿章又汁划架设津沪电线。1880 年 9 月,李鸿章正式奏请架设津沪电线。这年 9 月, 李鸿章在天津成立电报总局,由盛宣怀任总办,并于紫竹林、大沽、济宁、清江浦、镇江、苏州、上海等处设立分局。津沪线路从天津至上海,全长 2500 公里,用银 17.8 万余两。1882 年(光绪八年)4 月,电报局改为官督商办企业,又架设通往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诸省线路。
1884 年,电报总局迁往上海,并在各地设立电报分局,经营电报业务。电报局又由上海架线至武汉,从广东发展到广西,从天津发展到东北三省。至 1885 年(光绪十一年),沿江沿海各省都架设了电线,李鸿章对津沪线路十分满意。
由于洋务派的努力,中国电报事业的发展异常迅速。电报总局成立 10 周年时,电报线已遍布全国各地。东北达吉林、黑龙江,西北则达甘肃、新疆,东南则达闽、粤、台湾,西南则达广西、云南,遍布 22 省。由于洋务派兴办电报,架设电线,不仅使企业因掌握了信息而盈利,并且为国家节省了不少开支。洋务派办电报,使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设立电报的企图一直未能得逞,保护了中国主权。1879 年至 1894 年(光绪五年至二十年),洋务派架设的联系全国各地的线路共 44 条。
中国近代邮政于 1878 年(光绪四年)试办。为了创办中国邮政,限制
外国的“客邮”,李鸿章于 1876 年(光绪二年)提出自办全国邮政的主张。
1878 年 3 月 9 日(光绪四年二月初六日),李鸿章以天津为中心,在北
京、天津、烟台、牛庄、上海 5 处,仿照西方办法,试办邮政。这年 7 月, 印发了中国第一套以大龙为图案的邮票,面值银分 1 分、3 分、5 分 3 种。
洋务运动创造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在中国的大地上,洋务派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工业,第一批近代煤矿业,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和钢铁联合企业,第一批近代纺织厂,第一个轮船制造厂和轮船航运公司,第一条铁路,第一条电报线路;又办起了第一批近代外语学校、科技学校、军事学校, 第一次派遣留学生,第一次建设近代海军。洋务运动在全国传播了近代科学技术。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历史提供了许多新事物。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不容抹煞的。
洋务运动中,这么多工厂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使古老的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这些工业采用机器生产,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比中国旧式的手工业当然是一大进步。大量厂矿企业的建立和采用机器生产,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也就自然促进了商品交换,修铁路、办交通等也就成了可能的事了。同时,洋务派还办学校,培养了一些技术人才,著名爱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洋务运动的不断发展,还促使一些人办起了纯粹私人经营的企业,虽然规模较小,又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打击,但表明了中
国已经开始有了资本主义生产,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
至于中国的无产阶级,它的产生并不是从洋务运动开始,但是,洋务运动开始以后,无产阶级的人数更多了。当然,洋务运动也存在着种种弊端。在洋务派所办的各项企业里,都存在封建的官场恶习,一些缺乏近代化知识的贪官混进了企业,他们利用经营近代企业的机会谋私利。另外一些带有程度不同的封建习气的官僚地主;在企业里当权或掌管某些方面的业务,不可避免地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加上封建顽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对企业进行种种压抑和排挤,使洋务运动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不过,我们决不可以此而抹煞洋务运动创业性的进步意义。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从西方引进了新的生产力,使中国跨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开始创建新的社会的物质条件。洋务派兴办各种企业,从西方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揭开了中国资本主义历史的序幕。洋务运动要求破祖宗之成法,开新风,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学说,它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先声。洋务运动使中国的军队开始有了新的武器和装备,初步奠定了近代国防的基础,不仅在对外战争中减少了损失,而且有时能给予外国侵略者以痛击。由于洋务派的努力,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任意在中国设厂和办矿,为国家收回了某些权利。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的一页,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