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创业

最难抑制的情感是骄傲,尽管你设法掩饰,竭力与之斗争,它仍然存在。——富兰克林

出版《新英格兰报》

媒体的威力是很大的,詹姆斯的《新英格兰报》自1721年8月7日创刊后,在当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报纸经常刊登的一些文章,有的思想非常激进,这对于那些保守势力是一种挑战,所以很快引起了当局注意。

这个不知名的小印刷厂竟然办起了一个《新英格兰报》,已经让政府很不满意了;他们竟然还敢大张旗鼓地刊出一些反动文字,这无异是对政府的挑衅。不过,当时的北美洲还是一个比较自由的地方,而且他们的法律相对还是健全的,对于民间的声音,他们还不敢随便采取行动。

但是,他们在等待时机,他们看着这个《新英格兰报》的一举一动,看他们还能搞出什么新花样来。

1722年,这个机会出现了。6月11日,《新英格兰报》登出一篇虚构的从新港寄出的信,信中说有人看到海盗在那一带海岸出没。文章刊出后,马萨诸塞参事会借口这是在造谣生事,诋毁当局,下令逮捕了詹姆斯,审讯以后将他关押在波士顿的监狱里。

一个多月后,波伊尔斯顿医生为詹姆斯出具证明说,犯人的健康因监禁受到损害,詹姆斯才得以获释。在哥哥锒铛入狱期间,富兰克林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印刷厂的工作。《新英格兰报》并没有像保守派预期的那样,关门大吉,而是继续正常运行。特别是富兰克林的第八篇署名为杜古德的文章,更是大胆写出了民主与自由的思想。

这篇文章标题是《一篇伦敦杂志的摘要》,文中这样写道:

没有思想自由就没有智慧这类东西,而没有公众自由这类东西就没有言论自由。这是每个人的权利,正如由于这权利,他不能损害或控制他人的这一权利。

谁要颠覆一个国家的自由,必先压制言论自由。

富兰克林在支持自己的哥哥,《新英格兰报》在舆论界独树一帜的面貌,依然故我。参事会终于忍无可忍了,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小印刷厂的老板都住进了监狱,报纸竟然还能继续出版。

政府不再按什么法律规章办事,他们也不再采取偷偷摸摸放冷箭的方法,而是采取直接的行政命令方式,压制所有异己的声音。

就在詹姆斯出狱不久,政府的公文下来了,公文中写道:严格禁止詹姆斯再出版《新英格兰报》或任何其他这类性质的小册子或文章,除非事先经过本省秘书的检查。

形势所迫,詹姆斯和他的朋友们包括富兰克林在内想出了一个应对计策,那就是以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名义继续办报。

于是,将当初哥俩签订的师徒合同还给小富兰克林,并在合同背后注明解除合同规定的一切业务,意在不引起州议会的非难。同时,为了保障詹姆斯作为老板和师傅的权益,双方另外签订一份新的适用于未到期的师徒关系的合同,这份合同将不予公开。

很快,弟兄俩将这些办妥了。这样,《新英格兰报》以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名义继续发行。然而,报纸虽然还在继续印刷,但兄弟俩间却出现了问题,他们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

几个月后,富兰克林兄弟俩矛盾已经日益表面化、公开化了,最后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自从富兰克林听从父亲的话进入哥哥的印刷厂以来,詹姆斯就视弟弟为普通学徒,认为弟弟应当像其他学徒一样为自己服务。富兰克林则认为两人是兄弟,哥哥对待自己应有别于其他学徒,所以常常感到哥哥的某些要求过分地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有时候,两人在父亲面前为此发生争执,富兰克林一般都能得到父亲的支持。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在印刷厂冲突起来,詹姆斯的脾气急躁,常常对弟弟拳脚相加,伤害了两人的手足之情。同时,富兰克林一直觉得学徒生活令人生厌,他早就在心里烦透了这里的生活,渴望能早日结束它。

最初,当富兰克林用化名为报纸写稿的事被发觉后,一向拿他当孩子看待的詹姆斯,不禁对这个弟弟刮目相看。但同时,詹姆斯心里也感到很不是滋味,唯恐弟弟会过分自负,更加不服管教,因此那个时候兄弟之间的矛盾就在加深。

虽然在哥哥被捕入狱的那段期间,富兰克林站在哥哥一边,撰文对当地统治者冷嘲热讽来支持哥哥,但是他希望摆脱学徒地位的心愿没有变。这次富兰克林与哥哥表面解除了师徒关系,无疑是一次离开的绝好机会。

尽管暗中有另一份合同,但富兰克林料定哥哥在当时的情势下是不敢将它公开的。虽然富兰克林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要离开,但是他却已经在利用合同的问题,来对哥哥进行反驳了。

在那以后的几个月中,富兰克林常常利用旧合同已被作废的事实,维护自己的自由和权利。富兰克林的这种做法,更加激怒了詹姆斯,从而对待弟弟更加粗暴。万般无奈之下,富兰克林做出决定,离开印刷厂,离开哥哥,结束学徒生涯。

詹姆斯为了阻止他这样做,走遍了城里的印刷厂,对每一个老板打招呼,使他们全都拒绝雇用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打听到300公里之外的纽约有一家印刷厂,便打算到那里去做工谋生。

然而,公开离开波士顿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富兰克林提前离开哥哥的印刷厂这件事上,他们的父亲是维护哥哥的权益,而且那是合同规定的合法权益。所以父亲必然会设法阻止他,他只能是秘密行事。

于是富兰克林去找他的好朋友格林商量,格林也很同情他的遭遇,并答应帮助朋友去找船。两个人商量后决定,富兰克林乘第二天的船走,因为他的哥哥第二天要有事出去。

就这样,格林去找船,富兰克林回家悄悄地收拾行李。

第二天一早,富兰克林装作像平时一样,帮忙干活,可是他心里却很着急,用眼睛不时地看哥哥,因为他知道他每天都一定会出门的,所以他现在盼着詹姆斯赶紧出门去。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与格林约好的时间马上就到了,可是哥哥似乎还没有出去的意思。富兰克林的心不由得跳了起来,这下怎么办才好呢?

这时,正好一个邮差来送信了,詹姆斯看完信后,拿起了帽子,像往常一样吩咐着富兰克林,然后走了出去。不一会儿,门外传来了格林的口哨声,富兰克林听见了两人约定的暗号,赶紧爬上自己住的小阁楼。

富兰克林用绳子把自己的行李物品从窗子吊下去,又趁人不注意悄悄溜了出去。然后,富兰克林和格林两个人抬着他的行李向码头走去。在路上为了筹集路费,从小爱书如命的富兰克林不得不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袋子藏书卖掉了。

1723年9月底10月初,17岁的富兰克林登上了一艘去往纽约的帆船。富兰克林一边向好朋友格林挥手告别,一边望着眼前渐渐模糊的波士顿港,心中默默念道:“告别了,印刷厂!再见了,故乡!我一定会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再回来的。”

远离家乡遇到知己

这是富兰克林第一次出远门,他的心情还是非常兴奋的,所以旅途中并不感到无聊。

现在的富兰克林感到一下子没有了任何束缚和羁绊,天地一下子变宽了很多,他感到自己在天空自由翱翔。三天后,富兰克林的双脚踏上了纽约的土地。

当时的纽约市区,虽然比波士顿还要小一些,但却是一个恬静而美丽的城市。可是对于初到异地的富兰克林来说,哪有心思去观赏美丽的风景。面对这个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的城市,他最想做的事情是马上去找一份工作来填饱肚子。所以,富兰克林一边向人打听,一边直奔城里的印刷厂,最终他找到了那里的老板威廉·布鲁德。

布鲁德原来是宾夕法尼亚的第一家印刷厂老板。几年前,他将在费城的店铺留给了儿子经营,自己迁到纽约开了一家新店。在听说了富兰克林的来意后,老布鲁德说他那里的生意不多,人手已经够用,所以他不能雇佣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听老板这么说,心里一下子凉了半截,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

老布鲁德明白了这个小伙子的意思,善意地说,他在费城的儿子那儿,现在正好缺少一个帮手。如果富兰克林愿意到费城去,小布鲁德可能会雇佣他。

富兰克林有些迟疑,因为刚刚到达纽约,又要转向别的地方,心里不免有些犹豫。

老布鲁德大概看懂了他的心思,于是给他打气说:“小伙子,每个人出来闯天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要自己有本事,最终到哪里都能建立一番自己的事业。”

富兰克林听了老布鲁德的话后很受鼓舞,于是决定接受他的建议,准备转道去费城。

“孩子,别担心。我会给你写一封信的,你到那里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老布鲁德说。

“那真是太感谢了!”

老布鲁德一边安排人带富兰克林去吃饭,一边给儿子写了一封亲笔信,交给了富兰克林。吃过饭后,富兰克林带上威廉的介绍信,匆匆赶到港口,准备继续踏上征程,奔赴距纽约一百多公里的费城。

坐船经过昂博依时,富兰克林将箱子和铺盖留在那里交由海路托运,以便减轻陆路跋涉时的重负。帆船继续前行,在横渡海湾时,狂风骤起,撕碎了破烂的船帆,并把无法定向的船吹往相反方向的长岛。

航船渐渐接近了长岛,船上的人向岸上眺望,却发现他们无法靠岸,因为那里的海滩上浪潮汹涌,礁石丛立。富兰克林他们整个一船的人除了等待风势减弱再重新起航外,别无他法。

然而,半夜的时候,船上却出事了。有一个瘦弱的中年人可能有点晕船,还有点发烧,可能半夜想凉快凉快,就晕头转向来到了船头,竟失足掉进了黑糊糊的海里去了。

听到呼救声,船上的人顿时慌作了一团。在这危急时刻,富兰克林毫不犹豫,一头扎进了水里。富兰克林自幼水性就很好,在海里游了一会儿很快就发现了那个人,于是就托起他向船游了过来。

船上的人在上面拉,富兰克林在下面推,终于把落水的这个人救上了船。那个人受此一惊,头脑完全清醒了,当他正准备向救命恩人致谢时,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使他不由自主地仔细地打量了富兰克林一番。

随后那个人禁不住喜悦地喊了起来:“是你啊!小船长,太感谢你了!没想到我们又见面了。”

富兰克林听了这些话后,也不禁打量了一番对面的这个人,原来正是自己有一年夏天在海上划船游玩时遇到过的那个荷兰人。两个人再次见面高兴极了。这时,这个荷兰人从怀里掏出一本浸湿的书,递给富兰克林说:“请帮我晾一下好吗?”

富兰克林接过书时顺便看了一眼,不由得又惊又喜。原来这是他所喜爱的《天路历程》的荷兰文本,印刷清晰,字迹工整,实在是一本好书。

这位荷兰人见富兰克林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便问道:“小船长读过这本书吗?”

“小时候读过的,现在还可以背诵一些呢。不过,荷兰版本的却是第一次见到。”

说完后,富兰克林又兴致勃勃地谈起了班扬的这本书的内容和艺术,并说它在欧洲流传极广。

富兰克林的一席话让荷兰人看到了这个小伙子的不同凡响,为了表示自己的敬佩之情,他当即决定把书送给富兰克林作纪念。就这样,富兰克林很快就和这个荷兰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们愉快地谈着各自的人生经历,旅途变得不再枯燥无味。

历尽辛苦来到费城

幸运的是第二天海风渐渐小了,因为这艘船得继续留在小岛上等待修理,富兰克林决定在这里搭乘别的船继续自己的旅程,而荷兰人要等这只船修好再走。因此,富兰克林不得不和荷兰人依依不舍地分别了。

“祝你好运,也预祝我们有再相见的那一天!”那个荷兰人对富兰克林说。

就这样,富兰克林踏上了就要出发的船只。

船出发了,富兰克林站在甲板上向荷兰人拼命地挥手告别。远方传来了荷兰人豪放的喊声:

“小兄弟,你有勇气不相信上帝,这是很难得的。但愿你能用实际行动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那时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

原来,在船上的时候,富兰克林曾经谈到过自己的信仰问题,他说自己不相信上帝,这给那个荷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又经过一天的行走,富兰克林他们摆渡到了昂博依。

可是,这天夜里,富兰克林突然发起了高烧。现在身边既没有亲友照料,又没有钱财求医治病,这可怎么办呢?

在求生欲望的驱使下,富兰克林按照不知什么时候在哪里读到过的一则偏方,喝下大量的凉水。出了大半夜的汗以后,第二天早上,富兰克林的高烧竟然退去了。富兰克林非常庆幸自己的聪明和运气。

第二天,船只终于抵达了大陆。富兰克林在岸边看见一位正在打水的妇女,于是向她打听一下路程。原来,从这里步行五十公里到达名叫伯伦敦的小镇,然后从那里可以乘船直接到达费城。

富兰克林听了妇人的话很是高兴,于是他在附近找了一家小饭店,饱餐了一顿,就放开大步,朝伯伦敦的方向走去。刚刚走了没多远,天空中忽然雷电交加,顷刻间下起了大雨。富兰克林向四周望去,只见白茫茫的一片水帘。

富兰克林急忙跑到一棵大树下避雨,轰隆隆的雷声震撼着空旷的大地,令人毛骨悚然。直到雷声过后,雨渐渐淅淅沥沥地变小了,富兰克林才继续赶路。

中午时候,精疲力竭的富兰克林来到了一个小村庄,因为实在是走不动了,他决定找个地方歇歇脚。刚刚走到村口,富兰克林就看见一群人围着什么议论纷纷的,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正坐在地上哭得死去活来。

边上有几个老年人,他们不停地在胸口画着十字,口中念念有词:“主啊,原谅我们吧!”

富兰克林满怀好奇地挤入人群中一看,只见地上躺着一个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这个哭泣的老妇人的独生子。老妇人孤苦伶仃,平时就靠这个孩子生活。谁知刚才又是打雷又是大雨的,他的儿子到树下避雨,结果被雷电击死了。

富兰克林满怀同情,目送着老妇人被人搀扶着回家去了,他心里却愤愤地想:“雷电真是不长眼睛啊,竟然也来欺负这么孤苦无依的老人,更别说什么上帝啦!”

第二天,富兰克林已经赶到了距伯伦敦十多公里的地方,当晚在一家客店住下。稍作停留,富兰克林又匆匆赶到了伯伦敦,但开往费城的定期航船在他到达前不久已起程离港,下一班去费城的船要到下星期二才有。

心情沮丧的富兰克林回到城里,找到刚才去码头路过时曾卖给他姜饼的老妇,向她讨教自己该怎么办。

老妇人是一位热心肠的人,腰际围着一个大围裙,当她看见这个青年满脸风尘、吃东西时狼吞虎咽的样子,知道是一个饥饿过度的外乡人,很是同情。这个老妇人让富兰克林等一会儿,然后她从自己家里端出了一碗热乎乎的肉汤,送给富兰克林喝。

富兰克林谢过了老妇人,连日的劳累饥渴使他也顾不上多说什么了,端起汤就大口喝了起来。直到喝完了这一大碗汤,富兰克林肚子里才有了饱的感觉。只是到这时,他才闻出来刚才自己喝的竟然是一碗肉汤。

这时富兰克林忽然想起了那个死了儿子的老妇人,他于是对面包铺的老妈妈讲起了雷电击死了人的事。

谁知老妇人听了富兰克林的话后脸色陡然间变得灰白,连连说道:“真是罪过啊,不知上帝又该惩罚谁啦!”

富兰克林看见人们一提到雷电就赶紧说上帝,心中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此时的他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解开雷电之谜。

最后,老妇人请富兰克林住在自己家里,等候班船。

富兰克林也别无他法可想,只好接受了老妇人的邀请,留在了老妇人的家里。老妇人招待富兰克林吃了一顿牛肉饭,富兰克林则拿出一壶啤酒给老妇人作为答谢。

富兰克林整整睡了一个下午,傍晚醒来时,精神体力已完全恢复了。在老妇人的指点下,他来到河边散步。望着静静的河水,富兰克林禁不住想起了老父亲,此刻或许正站在河边盼望自己回去吧!

正在富兰克林胡思乱想的时候,前面的一阵喧闹打乱了他的思路,他看见一条小船靠岸了,许多人从船上下来,然后河边又有许多人拥了上去。这条船会不会去费城呢?富兰克林忽然想到,于是他加快了脚步,走上前去询问。

当船上的水手告诉富兰克林这条船正好就是去费城的时候,富兰克林不由得喜出望外。等富兰克林搭乘上了这条小船,才想起来还没有和面包店的老妇人道别。可是时间已经不够了,下次来这里的时候,再向她问好吧。

船很快出发了,因为当时海面无风,所以只好靠划桨前行。富兰克林很久没有划过船了,所以自告奋勇地划起了桨。

海面上波光粼粼,富兰克林一边划船,一边思绪飘了好远,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星期日上午八九点钟,船在费城的市场街码头靠了岸。因为富兰克林划船了,船长说不收他的船钱了,可是富兰克林还是坚持付了一半的船钱。

费城终于到了。富兰克林现在要准备新的生活了,他还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顺利找到工作,但是他对自己的未来仍然充满信心。

富兰克林的样子十分窘迫,但是他顾不得这些了,首要的问题是填饱肚子。划了几个小时的船,他早已饿得饥肠辘辘了。

靠着街上孩子的指点,富兰克林来到城中第二街的一家面包铺,向店家要了三个便士的面包卷。

现在富兰克林只有一元荷兰币外加一先令左右的铜币,所以他不敢多要。不过出乎富兰克林意料的是,他竟然拿到了三个大面包卷,富兰克林还以为店家搞错了呢!

当确信自己没有错时,富兰克林才高高兴兴地拿起面包走了。原来,费城的物价比波士顿低。富兰克林两臂各夹一个面包,手里拿着第三个,一路边走边吃,一直走到了第四街。

可能是富兰克林的动作很滑稽,沿街的人都好奇地打量着他。富兰克林并不在意,继续吃着走着。当富兰克林走到一个拐弯处时,突然听见有人在“咯咯”地笑,于是他顺着笑声望去。

只见临街的窗口站着一位少女,正注视着自己在笑着,富兰克林被笑得有点不好意思了。于是富兰克林就朝着那个少女做了个鬼脸,又引来了一阵大笑。富兰克林被笑得有些不自在了,便转身向另一方向走去,一边仍在吃着面包卷。

一路经过板栗街和胡桃街的一段,再转了一个弯,富兰克林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市场街码头。富兰克林搭乘的那只船还在码头,一个同船来的妇女带着孩子还在船上,等待开船继续赶路。

反正自己的面包吃不完,于是富兰克林把剩下的两个面包卷给了那个妇女的孩子,然后离开了码头,向街上走去。

饥饿感消失之后,富兰克林才感到自己太累了,他几乎想一屁股坐在大街边,睡上一会儿。碰巧,街上有许多衣饰鲜明的人向同一个方向走去,富兰克林没有多想就加入到了他们的中间。

这样,富兰克林被带入了市场附近一所教友会信徒的大会堂,又跟着大家坐了下来。

富兰克林早已累得不行了,他甚至都没有看到在会场讲话的人,便已沉沉地睡去。直到有人好意叫醒他,才知道散会了。

至此,富兰克林在吃过了他在费城的第一顿饭后,又睡了在费城的第一觉。富兰克林感觉自己好受了许多,没有原来那样疲劳了。

走出了那个会堂,富兰克林向一位面色和善的年轻的教友会信徒打听,他想知道附近外地人可以住宿的旅店。

在这位信徒的指引下,富兰克林来到了水街,那里有一家非常便宜干净的旅店。在旅店里,富兰克林不顾店里人对他猜疑的目光和询问,独自饱食了中餐和晚餐,酣睡了一个下午和一夜。

第二天清晨,重又精神抖擞的富兰克林尽可能将自己收拾齐整,前往安德鲁·布鲁德的印刷厂。

在安德鲁·布鲁德的印刷厂,富兰克林意外地看见了老布鲁德。原来,就在富兰克林乘船来费城的时候,老布鲁德骑马从纽约先到了费城。

父子俩招待富兰克林吃过早餐,然后告诉他说,印刷厂最近刚添了一个工人,因此不需要人手,但城里的一家新开的印刷厂或许可以雇佣他。即使那家印刷厂不要人,富兰克林也可以暂住在这里,干些零活,直到他找到工作。

听到这里,富兰克林有些踏实了的心又悬了起来,他真的害怕又白跑一趟。

令富兰克林高兴的是,新开的印刷厂老板凯美尔答应可以雇佣富兰克林。

果然几天之后,凯美尔要富兰克林到他店里干印刷工作,不久又让富兰克林从布鲁德那里搬出来,住到他那里去。

工作之后,富兰克林发现凯美尔不懂印刷。为这样的老板干活,富兰克林对自己的技艺绝对充满信心。至于住宿的地方,似乎巧得有些戏剧性。凯美尔自己有所住宅,但里面没有家具,还空着。

为了安置富兰克林,他便在自己的房东德里先生家里为新帮工联系好了寄宿。富兰克林第一天搬到房东家去的时候,房东德里先生一家热情地接待了他。

德里先生说:“很高兴你来我们家住,请把这儿当成你自己的家,千万别客气。”

富兰克林对房东的热情表示了感谢。

“对了,我还有一个女儿,很调皮的,如果她跟你捣乱,请你别理她。她是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德里先生说。

“朵布蕾,快来见见新来的房客哥哥。”房东夫人向里面喊道。

这时,一个美丽的少女应声从外面跑了进来。富兰克林一看,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

“呀,原来是你啊!”

“啊,原来是你!”

原来这位朵布蕾小姐,正是那天站在窗口被富兰克林满身狼狈相逗乐了的少女。

朵布蕾一看,那天浑身洋相百出的青年,今天换了一身干净朴素的衣服,一时有些诧异,愣住了。

直到父亲招呼她见过客人,她赶紧向前招呼道:“富兰克林先生,欢迎你搬到我们这里来住。”

房东见两个年轻人互相认识,也非常高兴。

从此,富兰克林住在这里,和朵布蕾一家人建立起了亲人般的友谊。富兰克林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就这样,富兰克林在费城安顿下来。他白天做工,晚上和城里新结识的喜爱读书的青年们一同度过。

当然富兰克林的工作还是挺忙的,因为凯美尔先生对于印刷这一行,实在不怎么精通。不过,富兰克林也没有抱怨,毕竟这可是好不容易才找到的活儿啊,先把一切稳定下来才行。

由于勤俭,富兰克林很快攒了一点钱,他现在甚至感觉自己的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可是没过多久,富兰克林也遭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因为他感觉自己的这个老板太过于迷信了。富兰克林本来就对宗教不是太感兴趣,不过他并不干涉别人的信教自由。

一天,老板又在富兰克林面前提到了上教堂的事,富兰克林实在有点烦了,就灵机一动,说:“你如果能不吃肉,只吃素,我就信教。”

原来,富兰克林知道老板非常喜欢吃肉,一定戒不掉的,那样他就不会再来烦自己了。

没想到老板竟然同意了,于是双方约定,富兰克林每周都要按时上教堂,而老板要一直吃素。

谁知一个月还没有过完,老板就实在受不了了,他对富兰克林抱怨说,自己要是再不吃肉,就会得病的。他还说感觉自己正在变瘦。其实,老板胖得一走路就要喘气。富兰克林没有说什么,当天老板就又吃上了肉,而且是整整两只火鸡。而富兰克林再也不用上教堂了。

创业路上悲欢情

对于波士顿的亲友,富兰克林严守自己行踪的秘密。他不想才出来,就被家人带回去。所以,富兰克林只给好朋友格林一个人写信,而且还专门嘱咐格林,一定要为他保密。

可是,富兰克林的第一个自由的冬天刚刚过去,他的姐夫却找到了他。看过了姐夫的信后,富兰克林这才知道,因为母亲前一段时间病倒了,格林为了安慰老人家的心,才悄悄把他的地址告诉了姐夫,于是姐夫热情地写了这封邀请他回家的信。

富兰克林立即给姐夫回了一封很坚决的信,在信中,他婉言谢绝了姐夫的好意。最后,富兰克林还请姐夫代为转告父母,不必替他担心,并说自己既然出来了,就想在外面创一番事业再回家。

就这样,富兰克林继续在凯美尔老板这里工作,直到有一天竟然有人找到门上来了。

那天,富兰克林正在和老板工作,忽然听到了外面的敲门声。凯美尔让富兰克林出去开门。门开了,两位绅士走了进来,他们一边用手脱帽问好,一边微微向屋里的凯美尔老板躬了一下身子。

凯美尔先生一看,立即大声惊讶地说:“啊,这不是我们的市长先生和艾尔军官吗!今天怎么有时间来到这里啊?”

凯美尔先生一边说,一边让富兰克林去拿椅子。

原来前面这个人就是费城的费斯市长。他一边摆手示意不用客气,一边说:“哦,我今天来这里,是为了找一个叫本杰明的年轻人的。”市长一边说,一边环视了一下屋子。

屋子里的光线有点暗,费斯市长才看清屋子里其实就有两个人。

于是市长指着富兰克林说:“这是本杰明先生吧?”

凯美尔没有想到,市长竟然是来找自己的小伙计的,于是赶快回答说:“是啊,这就是本杰明。”

“快给市长问好。”凯美尔急忙让富兰克林过来。

富兰克林走上前,向市长行了一个礼,然后说:“我就是本杰明。请问市长先生有什么事情吗?”

富兰克林不知道这个市长怎么会认识自己,也不清楚他到底找自己什么事情。

“哦,荷尔摩先生你认识吧?”市长问道。

“那是我的姐夫,市长难道认识他吗?”富兰克林反问了一句。

“是啊,我们是老朋友了。今天来找你正是受他的委托,希望你能到我家里来一趟。”市长一边说,一边给富兰克林留下了自己的地址。

最后市长又叮嘱了富兰克林一句:“今天晚上8点,希望先生准时来啊!”

市长走后,凯美尔老板拍了拍自己这个小伙计的肩膀说:“真没有想到,你在这里还有熟人。”

富兰克林正要说自己今天的工作还没有做完呢,凯美尔老板说:“你去准备一下吧,这可是到市长先生家里做客。这里的活你不用管了,我一个人就行。”

就这样,富兰克林脱下了工装,回到了朵布蕾家的住处,换了一身干净点儿的衣服。然后,富兰克林拿着市长留下的地址,一个人向市长家走去。

街上的人很多,可是富兰克林却没有多少心思看这些东西,他一边走一边想着市长找自己的事情。富兰克林一边想,一边向前走。在不知不觉中,富兰克林已经穿过了中心广场,从市政府的一侧走过,前面不远就是市长先生的家了。

富兰克林远远看到,市长家是一幢白色的建筑,门前有高大的梧桐树。看看时间,正好准时,他按响了市长家的门铃。这时有一个仆人快步来开门。

富兰克林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仆人说市长在客厅等着呢!

然后,在仆人的带领下,富兰克林来到了市长家的客厅。市长看富兰克林进来,从沙发上站了起来。

双方寒暄了几句后,费斯市长下令开饭。这时市长夫人和他们的几个孩子也出来了。席间,费斯市长说起他和富兰克林的姐夫在一条船上干了十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前几天接到老朋友的来信,希望他能照顾一下远离家乡的小弟。

富兰克林也讲起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如何给哥哥当学徒,如何写稿子,如何一个人逃跑出来,如何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打工……

市长听了富兰克林的话,表示了自己的敬意,他为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有这样的胆魄而钦佩不已。

市长说:“你不能一直跟着别人打工当学徒。你也要有自己的事业,你可以开自己的印刷厂啊!”

富兰克林苦笑着说:“那谈何容易啊!我来这里不是很久,对一切还不是很熟悉啊!”

市长说:“这样,你尽管办吧,一切手续我来帮你办。”

“可是资金的事……”富兰克林吞吞吐吐地说。

“资金?资金的事你还用愁吗?你的父亲和哥哥都有自己的产业,他们不是可以为你筹措吗?”

“可是我从离家出走那天起,就立下决心自己凭能力创业,并不想依靠家人的。况且他们根本不相信我有这样的能力。”

“那这样吧,资金的事你也不必发愁,我来为你想想办法。”市长说。稍微停顿了一下,费斯市长又说:“这样吧,我给你父亲写一封信,你带给他看,他看过信一定会支持你的。如果他不支持你的话,你可以再来找我,我一定给你想办法。”

吃过饭后,富兰克林又和市长谈了一会儿话,市长拿起笔写了一封信,交给了富兰克林。然后,市长把富兰克林送到了大门外。富兰克林一边走,一边在心里高兴地想:“市长可真是一个大好人,将来我一定会报答他的知遇之恩的。”

回到了自己的住处,这件天大的好事真是让富兰克林难以入睡,于是他想,何不把这件事告诉房东一家呢!此时的富兰克林以自己的聪明和能干,已深深博得了房东德里一家的认同。

而且在这一段时间里,富兰克林与朵布蕾开始了恋爱。他们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德里夫妇的默认。于是,富兰克林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朵布蕾和他的父母,德里一家也非常高兴。

不过,富兰克林还必须回家一趟,这样才能把市长的信带给父母。可是,还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同意呢!

首先,必须得向老板凯美尔告假,因为这件事情没办成之前,这个工作还不能一下子辞掉。富兰克林只说自己要回家一趟,有些事情需要处理。

凯美尔自从知道富兰克林有了市长这样的朋友后,对富兰克林的态度可以说非常恭敬,富兰克林要请假,哪有不允许的。请好假后,富兰克林就回去收拾东西了。

听说富兰克林要走,朵布蕾难舍难分,她一边帮富兰克林,一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富兰克林说:“很快就会回来了,不用担心。”

1724年4月28日,朵布蕾把富兰克林送上了开往波士顿的船,返回离别了半年之久的故里。

旅途顺利,当富兰克林意外地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全家人都喜出望外,父母兄弟姐妹都忙着问候他、款待他。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他的哥哥詹姆斯。

富兰克林把费斯市长写给父亲的信郑重交给父亲。看过信后,父亲感到有点意外,但一连几天却闭口不谈这件事。

富兰克林的姐夫荷尔摩极力在岳父面前支持市长的看法,他指出让富兰克林开店这一计划是可行的。但佐赛亚认为费斯市长对这事的考虑欠周到,力图让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去开业是件不靠谱的事。

同时,佐赛亚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富兰克林只要辛勤劳动,并且能够节俭,只要三年时间就能攒足资金去创业。而且那个时候他正好成年,也不用家人担心了。即便那时,儿子钱不够,他做父亲的,当然会帮忙凑足。

因此,佐赛亚在给费斯市长的回信中,措辞委婉地表示,他不能资助儿子开业,原因是自己的儿子年纪太轻,去经营管理这样需要大笔资金才能开办的企业,是不太合适的。

尽管这样,佐赛亚还是为自己的儿子高兴。毕竟,儿子从当地有声望的人那里得到这样一封满是溢美之词的信,得以在短时间里靠自己的勤奋在举目无亲的环境中安下身来,还是让人感到欣慰的。

富兰克林抽空去看望了哥哥詹姆斯,詹姆斯却冷淡地接待了他。

不过印刷厂的工人们很热情,七嘴八舌地打听费城的各种事情和富兰克林在那里生活的情景。

富兰克林还去看望了好朋友格林。格林听了富兰克林对费城的描述,决定也要上那里去。

格林辞去了在邮局的差事,先从陆路往罗德艾兰去了,而把他的数量不少的书籍托付给富兰克林运送到纽约去。两人约定在纽约碰头,再同去费城。

由于哥哥詹姆斯拒绝和解,父亲只好允许富兰克林仍然回到费城工作。临行前,佐赛亚告诫儿子,在费城应尊重当地人士,不要随便谈论国事,不要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那样会为自己惹麻烦。

于是,富兰克林又踏上了七个月前的离家之路,不同的是这一次获得了家人的允准和祝福。

从纽约,富兰克林和格林同行回到了费城。

德里一家人再次见到富兰克林,都非常高兴,特别是朵布蕾,更是兴奋地拉住富兰克林的手,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重回费城的第二天,富兰克林就把父亲的信给市长看了。市长看过信后,显然不以为然,他认为老富兰克林太过谨慎。

最后,市长说:“既然他不愿帮你开业,我来帮你。你把必须从英国购买的东西列一张单子,我帮你筹措资金。等你有能力时再还给我。我坚决要让这里有一家好印刷厂,我也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富兰克林被市长话中的诚意所打动,便列出了一家小型印刷厂所需的设备和物品,价值一百英镑左右。

市长过目以后,又提出由富兰克林自己去英国选购,不仅可以检查各种设备的质量,而且可以借机认识一些书商,为日后出售书籍文具建立某种联系。富兰克林非常赞同他的看法。

在等待去英国选购设备的这段日子里,富兰克林把自己的工作辞掉了,准备要自己大干一场。

同时,富兰克林和朵布蕾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几乎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是,结婚的事情却遭到德里太太的反对。德里太太认为,他们太年轻,刚过18岁,而且富兰克林即将去英国办事,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所以现在不能结婚。

经过富兰克林的争取,德里太太说,如果要结婚,必须等到富兰克林回来,自己的店开起来的时候。

不幸滞留英国

去伦敦的日期已经确定,马上就要动身了。但起程之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还一直没有完成,那就是费斯市长的信一直未能取到。

市长原来说,他要帮助富兰克林筹措资金;可是他后来又说,会给富兰克林写一些亲笔信,富兰克林到英国后,可以从他的朋友们那里得到资助。

可是,市长指定领取信件的日期一次又一次延后,直到富兰克林要辞行的时候,他还没有得到。就在富兰克林最后一次取信并辞行时,也没有能见到市长,而是市长秘书布德博士出来见他。

布德说市长正忙于写信,在开船之前他会到纽卡斯尔去把信件交给富兰克林。富兰克林听后,这才放心离开了。他想,市长先生也许真的太忙了吧!

回到住所,富兰克林和朵布蕾依依惜别,又辞别了朋友们,便登船离开了费城。

不久,富兰克林乘坐的船在纽卡斯尔停靠了。富兰克林上岸去找费斯市长。富兰克林到当地政府一打听,果然,费斯先生在纽卡斯尔城,然而他公务缠身,根本就没有时间见富兰克林。

这次还是市长的秘书出来,传达了市长的口信,并说将把信送到船上去。富兰克林只得回到船上,一心等信。船开前,一个人来到船上,他在向富兰克林招呼。富兰克林一看,原来是艾尔军官,他曾经和市长一起到过富兰克林工作的印刷厂。

艾尔军官说,市长让送来的信已经交到了船上,到时找船长拿就行了。说完这些,船也要开了,艾尔军官下了船。

船行了一会儿,富兰克林向船长要那些委托自己面交的信,船长答应到达英国前让他去拿。

但是,在船已驶入英吉利海峡,航程即将结束时,富兰克林从信袋中翻寻,却找不到一封托他面交的信。富兰克林拣出六七封信,从笔迹看有可能是与他有关的信,因为其中有一封是写给皇家印刷厂的巴斯克特,另几封是写给文具商人的。

1724年12月24日,商船在伦敦港口抵岸,富兰克林下了船先按信封上的地址找到一个文具商,把信交给了他。

文具商拆信看过,却愤愤地说:“哼!这家伙完全是个骗子。我已和他没有来往,我也不收他的信。”

说着,文具商人把信退给了富兰克林。

虽然在文具商那儿碰了一鼻子灰,但富兰克林并没灰心,他想:“也许店主与市长有过什么误解还没消除吧,我可以再去找别人的。”

于是富兰克林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又来到了一家文具店。

老板看完信后,冷笑着说道:“什么市长,这个该死的大骗子,他还欠我500英镑没还呢!怎么,你是来替他还钱的吗?”

富兰克林听了这些话后,仿佛一盆凉水从头上浇了下来,满怀诚意的市长,怎么会欺骗自己呢?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他又找出了两封信,准备再去试试看。谁知打听了半天,信封上的那两个地址压根儿就不存在。

此时的富兰克林才从梦中醒来,原来自己是被市长的酒后戏言愚弄啦!

现在自己一走几千公里,横渡大西洋,来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但自己的梦想无法实现,现在恐怕自己的吃住都没有着落了,更别提回费城的船票啦!

这下子该怎么办呢?好在年轻人生来乐观,而且有自从离家以来的许多经历,使他并没有因此而被吓倒。

富兰克林首先找到了一个叫杜诺的先生。这是他在船上新认识的,虽说刚认识,他们已经非常投缘。杜诺先生是一个商人,他来英国办点事,在船上分手的时候,他告诉富兰克林如果有事,可以找他,并给了地址。

找到杜诺先生后,富兰克林说了自己的事情。

听了富兰克林的遭遇,杜诺先生首先表示了同情,同时他说:“那个市长肯定是一个骗子,别对他抱什么期望了。”

“可是现在,我该怎么办呢?我还怎么回费城呢?”富兰克林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

“既来之,则安之。伦敦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城市,印刷业也是相当繁荣的。你可以到印刷厂找一份工作,先解决燃眉之急。”杜诺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富兰克林点头称是。

杜诺先生继续说:“你在费城和在伦敦不是一样,都要远离家乡吗?既然来到了伦敦,正好一面谋生,一面再多积累一些印刷方面的知识,将来回到北美去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

为了维持生存和积攒回费城的费用,富兰克林听从了建议,开始在伦敦找工作。

还好,富兰克林很快便在巴托洛巷的一家著名印刷厂找到了工作,印刷厂的老板叫萨缪·博姆。

在印刷厂,富兰克林的任务是为伍莱斯顿的《自然宗教》第二版进行排字。在排字过程中,富兰克林发现伍莱斯顿有些理论的论证相当不充分,于是他便写了一篇短短的哲学论文,名字叫《自由与贫困、快乐与痛苦论》。

通过这篇文章,富兰克林批评了伍莱斯顿的那些理论。老板博姆夸赞,这个年轻人不简单,是个有才能的人。

富兰克林将自己写的文章印了100份,馈赠给了一些朋友,其中有一份偶然落入了一位外科医生手中。

这名医生名叫朗思,他曾写过一本《人类判断的不谬性》。朗思看过富兰克林的文章后,感觉写得非常好,主动和富兰克林联系,并很快熟识了。

不久,通过朗思,富兰克林又认识了其他一些英国人,如《蜜蜂寓言》的作者伯纳德·门德威尔、文学博士朋伯敦。

从此,富兰克林开始和英国的知识界人士交往。

当时富兰克林每个月拿到工资后,一定会去书店买书。这个身居异乡的游子,尤其对于记载有关雷电的书籍异常感兴趣。

富兰克林一直如饥似渴地探求着雷电终究是什么东西,但是没有一本书能够解开这个谜团。

《希腊神话》里面把雷电说成天帝宙斯的武器。教会的经书上则宣称,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表现。这些都是神话的幻想和宗教的偏见,富兰克林不相信这些,可是又说不出雷电产生的真正原因。

但是,富兰克林并没有因而放弃探求真理的决心,只要一有空余时间,他仍然坚持去书店看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希望找到一些更合理的解释。

一天,富兰克林在书店里结识了一位彬彬有礼的学者,这就是朗思先生。朗思先生也常来书店看书、买书,与富兰克林渐渐熟悉后,富兰克林才知道他是一位科学家。

于是,富兰克林就恭敬地向朗思请教:“先生,您能告诉我雷电究竟是什么东西吗?”

朗思思考了一下说:“一般人都把它当成上帝的怒火。我觉得至今为止比较科学的解释,应该是它是一种气体爆炸。”

“什么,气体爆炸?”富兰克林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解释,显得非常吃惊。

“您的思想可是前无古人啊!先生,您能给我详细说说为什么吗?”富兰克林带着崇敬的神态说。

朗思笑了,他说:“这是荷兰科学家布尔哈新近发表的见解。我也是从书上看来的。”

“那雷电究竟是什么气体在爆炸呢?”

“那只是一个推测,还没有具体的实验来证明。不过我相信,那绝不是什么上帝的怒火,你说呢?”

“先生说得太对了。我也很赞成您的说法。”

两个人像相识多年的朋友一样,坐在一起有谈不完的话题。

从那以后,朗思常常邀请富兰克林去家里做客,经常带他去参观自己亲自种植的植物园。

令富兰克林更高兴的是,在此期间,他结交了小不列颠街住处隔壁的书商,并达成了借书协议。因此,富兰克林出了一笔不多的费用,便可借阅书商的任何书籍。

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1725年底富兰克林离开了博姆的印刷厂,在一家规模更大的印刷厂找到了一份印刷工的工作。

这家印刷厂叫瓦茨印刷厂,位于林肯协会广场。这个印刷厂仅印刷车间就有工人五十多个,印刷和排字有着明确的分工;机器也是大型的,自动化程度很高。

进入这家印刷厂后,富兰克林成为唯一不喝酒的工人,其余的五十多名工人全都嗜好啤酒如命。

由于富兰克林经常替嗜酒者垫付酒钱,所以在工人们中间威信很高。还由于富兰克林被公认为是一个高明的幽默讽刺家,所以工人们都非常喜欢他。

在排字间工作期间,由于富兰克林排字异常迅速,总是被派完成急件。而这类工作的报酬一般比较高,因此他的生活大大改善了。

另外,富兰克林在瓦茨印刷厂还结识了一位新朋友,这是一个叫伟果的工人。在与伟果的交往中,富兰克林发挥了自己的长项,教会了他和他的一个朋友如何游泳。

富兰克林熟练的游泳技巧博得了伟果亲友们的赞叹和羡慕,加上在学习上两人对同样的问题感兴趣,友情逐渐加深。

最后,伟果向富兰克林提议一同去欧洲旅行,靠在各地印刷厂打工维持生活,得到富兰克林的赞同。不过这次计划最终没有成行,因为富兰克林的忘年交杜诺先生阻止了他们空想的计划。

终于回到了家乡

在伦敦生活的这段日子里,富兰克林和杜诺这位在船上认识的朋友,从未中断过联系。尽管富兰克林和杜诺的年龄差别很大,可是两个人非常投缘,特别是当他们知道了互相之间的人生经历之后,关系就更好了。

杜诺对于富兰克林小小年纪就出来闯荡的勇气,非常敬佩。而当杜诺讲起自己过去的一段经历时,给富兰克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原来,杜诺曾在布列斯托尔经商亏了本,欠了许多的债,但受到债主的宽恕。后来,杜诺在到美洲做生意挣得了大笔钱财,然后和富兰克林同船返回了英国。

到英国后,杜诺专门设宴,款待了他旧日的那些债主们,以感谢他们当年的善意。因为时间已经很远,而且欠账并不多,所以客人们也别无他图,只不过就像老朋友会面一样,一起吃个饭。

但是一道菜用过,客人们发现各自的盘子下放着一张支票,上面的款额正是当年杜诺未能偿还的债款,还加上了利息。

杜诺的这种诚信精神,深受富兰克林的敬仰。富兰克林认为,杜诺先生的这种为人,是非常值得自己学习的。所以杜诺先生的意见,总能得到富兰克林的尊重。

这次就是这样,当杜诺先生听了富兰克林的计划后,认为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他转而规劝富兰克林,认为还是应该做准备,回到费城去。

然后,杜诺告诉富兰克林他自己不久将回到费城,准备在那里开设一家商号,目前正在采购货物。最后,杜诺提出愿意雇佣富兰克林为店员,替他管账、簿记、守店,并允诺将来要提拔富兰克林,使他发财致富。

杜诺先生给富兰克林的年薪是50英镑的宾夕法尼亚币,当然这只是一时的。富兰克林看中了跟着杜诺先生干的前途,所以毫不犹豫地辞去了印刷厂的工作。

虽然杜诺给他的报酬,还远远比不上他在印刷厂的工资报酬,虽然那个印刷厂的老板非常热心地挽留富兰克林,他最终还是辞掉了工作。

从此,富兰克林开始每天跟随杜诺先生,着手进行在北美开店的各种准备工作。

1726年7月23日,富兰克林随杜诺从伯克郡的格雷夫森德上船,向北美洲扬帆而去。

同一年半前初次远航时相比,青年富兰克林已有了很多显著的变化。异乡的生活给富兰克林带来了收获,也留给他了很多创痛,但是这一切都在使他成熟。

富兰克林不再是这条航线上初次出现的愣头青小伙子,而变成一位在人生道路上摸索过也奋斗过,而且最终没有倒下、以为自己的前程一片光明的自信青年。随着前行的船,富兰克林的心也游动起来:多年不见,不知父母亲可否安康?还有自己心爱的姑娘,是否可爱依旧?

望着波涛滚滚的大海,回顾着自己离家几年来的种种遭遇,富兰克林不禁思绪万千,不管人生的道路如何艰难险阻,他都暗下决心,一定要开创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1726年10月11日,富兰克林结束了伦敦的19个月的生活后返回了费城。回到费城后的最初几个月,富兰克林一边忙于他的新活计,一边打听家里的情况,还有女朋友朵布蕾的情况。

让富兰克林痛苦的是,他的未婚妻朵布蕾因为一直没有他的消息,早已嫁给了别人,她的父母也搬到外地去了。不过还好,家里一切平安,这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这时,杜诺先生在水街租下一家店面,在那里出售从伦敦购回的货物。富兰克林照料生意,跟杜诺学习记账,他们生意办得红红火火,富兰克林也忙得忘记了悲伤。

不料好景不长,1727年2月,杜诺一病不起,不久离世。杜诺去世后,铺子由遗嘱执行人接管,富兰克林失去了在杜诺铺子里的工作。

从英国归来前夕,富兰克林曾经憧憬着自己跟着杜诺学做生意,然后发家致富。可是现在,这个人生远景就像海市蜃楼一样,永远消失不见了。

刚刚年满21岁的富兰克林现在得一切重新开始。

那以后,富兰克林又开始坚持不懈地找起了工作。为了生存,他给商人当过秘书,给有钱人家的孩子当过游泳教练。但都没能干长,因为在他的心底,他还是深深眷恋着印刷业。

费城的姐夫荷尔摩劝富兰克林仍从印刷业谋出路。原来的雇主凯美尔以高薪为条件,希望富兰克林回他的印刷厂。

这主要是凯美尔新开了一家文具店,自己实在忙不过来,而自己的手下没有一个像富兰克林一样成熟的印刷工人,正好让富兰克林替他管理印刷方面的生意,并且可以培养一些熟练工人。

富兰克林很快发现了凯美尔当初苦苦纠缠自己来印刷厂的原因。这些工人几乎都不懂印刷技术,凯美尔用低薪雇佣了他们,并答应可以一边干活一边学习技术,富兰克林是来当师傅的。

不过想到眼下也没有什么好去处,富兰克林也就没有说什么,先干着吧。

在这段时间里,富兰克林和以前的诗友们继续往来。此外,富兰克林还认识了城里一些有发明天才的人,并在凯美尔自定的休息日即礼拜六和礼拜日两天读书。

1727年秋天,富兰克林和几个朋友组织了一个交流和切磋知识的团体“共读社”。其中除了富兰克林外,还有几名凯美尔印刷厂的工人。

富兰克林是“共读社”的灵魂。是他组织了这个团体,并指导它的活动,是他提出多数在该社进行讨论的题目。

在“共读社”成立之初,富兰克林提议把大家的书籍集中起来放在聚会的地方。后来经过努力,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图书馆。

这家图书馆是北美所有订阅图书馆的鼻祖。又有谁会想到它其实是由一伙年轻好学的手工工匠和商人在富兰克林倡导下才办起来的呢!

创办自己的印刷厂

凯美尔其实并不是真心想要雇佣富兰克林的。富兰克林明白,当自己把工人们教会的时候,也就是自己不得不离开这个印刷厂的日子。

但是,富兰克林还是尽自己所能工作,赢得了店里学徒们的尊敬。当然,最初凯美尔对富兰克林也十分殷勤。

意料中的事情在半年以后发生了,凯美尔对富兰克林的态度忽然发生了变化。凯美尔经常摆起老板的面孔,对富兰克林的工作吹毛求疵。

富兰克林当然不会随便忍受屈辱,终于有一天,他们大吵了起来,富兰克林愤然离去。再度失业的富兰克林本来准备返回波士顿老家,这个时候他的朋友梅兰笛向他提出,回家还不如在这里自己开店。

听了这话以后,富兰克林自己创业的念头又一次在脑际闪现。但是自己开店的最大困难是没有资金。

对此,梅兰笛说:“我和凯美尔的合同在明年春天期满,到那时候我们可以在伦敦购置设备运回来。我知道我的技术不好。假如你愿意,你出业务方面的技术,我出资本,所获利润,我们平分。”

因为梅兰笛知道自己的父亲很信任富兰克林,并透露过愿意资助他和儿子合伙开业。

富兰克林欣然接受了梅兰笛的建议。在计划得到老梅兰笛的同意后,富兰克林将需要购买的设备开了一张清单交给老梅兰笛,由他交给一名商人去订货。大家约定,在机器运到之前严守秘密。

可是在这一段时间里,富兰克林也不能一直没事做,他得设法在别的印刷厂找些活干。正当富兰克林找工作的时候,他收到了凯美尔的一封信,信中措辞十分谦恭,他希望富兰克林能回到他的印刷厂继续工作。

原来,凯美尔希望揽到新泽西印纸币的生意,需要富兰克林为他铸造所需的铅字制造雕版。另外,凯美尔还担心城中的印刷业对手布鲁德会雇佣富兰克林,因为这样,可是对自己不利。富兰克林在梅兰笛的劝说下回到了凯美尔的厂里。

1728年初,新的印刷设备从英国运到了费城,富兰克林和梅兰笛辞去了在凯美尔的印刷厂的工作。他们在市场街租到一所房子,年租金24英镑。

待到拆开铅字,安装好印刷机,一家属于富兰克林新的印刷厂便要在费城正式开张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费城,印刷行业并不是那么好做。首先是文化气氛远远没有波士顿浓厚,除了神学小册子和宣传品,几乎没有印刷品。

其实就在富兰克林和梅兰笛离开的时候,凯美尔的印刷生意已是摇摇欲坠。因为凯美尔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布鲁德。布鲁德是费城邮政局长。

借助这个位置,布鲁德可以通过邮差传送他的报纸,借助其官方印刷厂的条件得到为官方印刷法律、公文、宣言、讲话等有利可图的业务,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费城第三家印刷厂,在富兰克林和梅兰笛的共同操纵下,正式开张了。

虽然明知道要面对很多困难,但是富兰克林暗下决心,自己的厂不仅要生存下去,而且还要发展壮大。

富兰克林在开业之初,就对当时费城的其他印刷厂进行了一番比较。他非常清楚,与另外两家老店比起来,自己开的印刷厂的确存在很多缺点和劣势。

但是,自己也不是没有一点优势,至少有一点是其他两家店所不具备的,那就是作为老板,自己不仅仅是一名印刷工匠,还是美洲最好的写作者。

富兰克林相信,只要自己好好发挥这一点,一定会办出自己的特色来,至少不会那么容易被挤掉。另外,富兰克林知道,自己还有“共读社”的兄弟们,他们都是富兰克林的生死之交和支持者。

最重要的是,富兰克林认为自己有一个坚强有力而又雄心勃勃的生意人头脑,与凯美尔的处世怪僻和布鲁德的因循守旧相比,自然略胜一筹。

开业大吉,印刷厂刚成立,“共读社”的布伦特纳尔就为富兰克林揽到一笔生意。

教友会需要印刷四开本的历史书,富兰克林他们的店争取到了40个印张,其余的由凯美尔承印。尽管利润微薄,富兰克林和他的同伴还是尽可能完成得又好又快。他自己一天排好一个印张的字,梅兰笛则将它印出来。

每天,当富兰克林将印毕的版面拆开,然后放回字盘留待次日再用时,往往已是夜里23时甚至更晚。

这样的劳累,当然也免不了出错,因为富兰克林有时真的太瞌睡了。有一天夜里,他排好版,正要下班时,迷迷糊糊就把其中的一版给撞翻了,有两页的活字全弄乱了。

富兰克林看见了没有丝毫犹豫,而是马上振作起精神,重新拆版排好。

等一切都搞好后,东方的天空已经现出了曙光,富兰克林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一头倒在地板上就睡着了。

这样的勤劳,使得富兰克林店里的活完成得既快又好。这样的勤劳,既在街坊四邻中渐有口碑,也在费城人中间赢来了信誉。

随着富兰克林的生意越来越好,他的对手之一的凯美尔生意越来越差,几乎到了要关门的地步,所以他的店已经对富兰克林构不成什么竞争了。这时的富兰克林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想要进一步拓展新业务……

出版新的报纸

富兰克林想到的新业务就是报纸,当时他跟自己的哥哥做过报纸,他感觉自己还是能够驾驭的。更主要的是,他感觉这样才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当时的费城只有一家报纸,那就是布鲁德的《美洲信使周报》,内容枯燥无味,但因独此一家,仍能获利。面对这样的情况,富兰克林感觉自己的报纸一定能办得起来。于是,他开始着手创办一份自己的报纸。

1729年10月2日,富兰克林的报纸《宾夕法尼亚报》开始印行。在很长一段时期中,他既是报纸的印刷者,又是报纸的撰稿人。

富兰克林给作为编辑的自己写信,然后回信。他撰写幽默的讽刺小品,写广告。富兰克林小心翼翼地不去评论市政当局和宗教事务,以免重蹈当年哥哥詹姆斯和自己在波士顿的覆辙,但他却一直坚持出版自由。

这时,那个凯美尔终于支持不下去了,他找到了富兰克林,想把自己的机器和厂房转让给富兰克林。

虽然这个老板讨人厌烦,不过毕竟自己还在他的手下做过那么长时间,还是有点感情的,所以富兰克林就高价收购了凯美尔的店面生意,还把他的工人也接收了。

这样,站在富兰克林面前的就只有布鲁德一个人了。可是这个布鲁德可不是好对付的。布鲁德手里有权,他利用手中邮政局长的职权,命令邮差不得邮递富兰克林的《宾夕法尼亚报》。

富兰克林没有办法,只得暗中贿赂邮差,请他们帮助自己,将报纸送到订户家中。富兰克林的报纸一印出来,其字体之清晰、印刷之精美就超过了当地曾有过的报纸,给费城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马萨诸塞州的州长和议会之间正在发生争执,《宾夕法尼亚报》上登出的富兰克林的评论文章引起了一些领袖人物的注意。

由于这些官员们经常谈到这家报纸和它的发行人,等着读下一期的评论文章,这些头面人物在几个星期后都成了新报纸的订户,不少其他的人也效法他们订阅这家报纸。

富兰克林的确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他的报纸正在不断地增加着发行量。不过,由于布鲁德利用职权干涉,他们的生意还是面对着非常强大的竞争。

不过,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突然来到了。

当时,布鲁德还是政府部门各种公文、选票、法律条文的承印人。有一次,他把州议会向州长的请愿书印得粗劣不堪,错字连篇。

富兰克林抓住机会,主动将请愿书重新印过,然后给每一名议员寄去一份。精美准确的印刷质量具有最大的说服力。

富兰克林在议会中也有一些朋友,其中包括已从英国返美的律师汉密尔顿。在他们的提议下,议会通过决议,把下一年度1730年宾夕法尼亚州的政府文件交由富兰克林和梅兰笛的印刷厂承印。

外界竞争激烈,内部也不平静。从独立开业办印刷厂时起,事实上业务经营全部由富兰克林负责。梅兰笛不会排字,印刷技术也不精通。虽然他戒掉过饮酒的恶习,但不久又重新喝了起来。

富兰克林的朋友们都认为,富兰克林不应和这样的人合伙。但是富兰克林不愿意就这样和在困难时帮助过自己的朋友分手。

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事导致了合伙关系的解除。因为按照当初富兰克林和梅兰笛合伙时达成的协议,梅兰笛的父亲应付印刷设备的费用,但老梅兰笛付了100英镑后便付不出了,而且还欠了一个商人100英镑。

商人向法院提出起诉,使印刷厂面临倒闭的危险。

这时,“共读社”社友科尔曼和格雷斯分别都向富兰克林提出愿意垫付所需款项,条件是富兰克林单独经营。

富兰克林不忍心向曾经帮助自己的梅兰笛提出散伙,事情便又拖了一段时间。还是最后由梅兰笛主动提出退出。

经过商议,富兰克林自愿承担印刷厂的债务,并归还梅兰笛父亲垫付的100英镑,替梅兰笛还清他个人的零星欠款,再给他30英镑和一副新马鞍,然后这家店的全部股权和全部产权都归富兰克林。

办完了手续后,梅兰笛便一个人去了北卡罗来纳,两个朋友就这样好聚好散了。富兰克林借助于另两位朋友科尔曼和格雷斯,成了印刷厂的独立业主。

1732年5月11日,富兰克林印出了他独自经营后的第一期《宾夕法尼亚报》。此后,富兰克林开始逐步还清为了创办印刷厂而欠下的债款。同时,他也注意在公众心目中建立自己是一个勤俭商人的形象。

勤劳、谨慎的经营使富兰克林的生意蒸蒸日上。

1732年,对于年轻的富兰克林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他不仅创办了美洲第一所订阅图书馆,而且还出版了他独资经营出版印刷业以后的第一期报纸。

除了这两件事外,富兰克林还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富兰克林第一次以理查·桑德斯之名出版了他自编自印的日记,此后一直持续出版了25年,统称为《穷理查年鉴》。

《穷理查年鉴》是一本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年鉴,正是因为这件事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他。该年鉴中包括日历、天气、诗歌、谚语、天文和占星等,还偶尔包括数学演习。

一部好的年鉴可以为出版者带来厚利,使编纂者声名远播。在费城,布鲁德多年来都在出版泰坦·里兹的《美洲年鉴》。

富兰克林则不仅出版过社友托马斯·哥德弗雷从1729年至1731年的年鉴,还出版了约翰·杰尔曼1731年和1732年的年鉴。

不过,富兰克林还想出版自己的年鉴。

当1732年12月19日,富兰克林宣布并出版了自己的下一年的《穷理查年鉴》时,别家的年鉴已上市出售了一个多月了。

但在短短三个星期里,富兰克林五便士一本的年鉴就印刷了三次,发行数量远远超过了其他年鉴。

富兰克林编纂这部年鉴的用意之一,在于“这是在普通人中间进行教育的一种恰当工具”,因此,他把成语、箴言印在年鉴中重要日子页面的空白上。这些成语、箴言主要是教人们把勤俭作为发财致富并因而获得美德的手段。

《穷理查年鉴》中有很多风趣、世故的成语格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事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蕴涵着浅显朴实的真理和智慧,因此为人们喜闻乐见。

《穷理查年鉴》每年由富兰克林撰写,富兰克林用“穷理查”或刊登“理查·桑德斯”化名。

从1732年至1758年,该出版物不断出现。这是在美洲殖民地出版的最畅销的一本小册子,印数达到每年一万本。

对许多读者来说,除了《圣经》,他们只看富兰克林的年鉴,因为“穷理查”教导人们勤奋工作、诚实守信,同时对事物持有健康的怀疑态度。

当时美国人正在摆脱过去的清规戒律,“穷理查”代表了他们的精神特质,宣告了美国人共同的价值观。

《穷理查年鉴》和1748年以后的《穷理查年鉴修订本》不但风行于美洲,而且风行欧洲。它给富兰克林带来了利润,也带来了声誉。

步入婚姻殿堂

通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富兰克林从一个小学徒,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老板。他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而且在一个大城市站稳了脚跟,成为费城印刷行业的重要人物。

然而,事业方面还算成功的富兰克林,在感情生活方面,还远远没有取得自己的成功。在这辛苦创业的几年中,富兰克林天天都在为自己的生意而拼命,几乎没有一点时间想个人的私事。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事业的成功,富兰克林也有了一些空闲时间,而且他的父母也多次向他提到了婚姻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富兰克林也有意找个终身伴侣。可是一想到这个问题,他就会想到自己原来的女朋友朵布蕾。

当初,富兰克林从伦敦回到费城的时候,就寻找过朵布蕾小姐,却发现她已经结婚了。

不过富兰克林也不能责怪别人,因为毕竟自己在英国滞留了太长的时间,而且一直杳无音信。

富兰克林听说朵布蕾的丈夫为人卑劣,朵布蕾结婚以后心情一直闷闷不乐。不久以后,朵布蕾就和丈夫分居了,而且拒绝使用丈夫的姓,因为有人说他另有妻室,住在伦敦。

1728年,朵布蕾的丈夫罗杰斯因负债跑到西印度群岛去了,传说已死在那里。从那以后,朵布蕾一直郁郁寡欢,离群索居。

富兰克林十分同情朵布蕾的处境,而且总认为是自己的负心和失约铸成了她今天的不幸。同时,回想起往日的恋情,富兰克林在内疚之余,又有些怅然若失,总希望能够重新燃起这段恋情。

这时由于德里先生已经去世,德里太太常常请富兰克林去商量一些家里的事情,征求他的意见。

富兰克林因此仍能不时见到朵布蕾小姐。每当谈到这件事的时候,德里太太总把责任揽到自己方面,后悔当初不该阻拦他们结婚,也后悔在接到富兰克林从伦敦寄来的信后便以为他不再回来,劝女儿和别的男人结婚。

而富兰克林满怀内疚和同情,逐渐燃起了对朵布蕾的感情。但是,阻碍他们结合的有两件事,那就是罗杰斯另有妻室和罗杰斯已死在西印度群岛这两件事,都非常难以证实。

当然,如果是事实,朵布蕾的那段婚姻便已失效了,富兰克林和朵布蕾的婚事也就顺理成章。但是,当一切还不能确定时,就是另一回事了。

由于这个原因,当富兰克林和朵布蕾于1730年9月1日结婚时,他们没有在教堂举行民间的婚礼仪式,只是按普通法律结了婚。

婚后,朵布蕾搬到了市场附近的那所房子里,成了富兰克林太太。她的母亲也去和他们同住。

1730年下半年,富兰克林家有了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取名威廉。两年后,1732年10月20日,朵布蕾又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叫弗朗西斯·福尔吉尔。

1736年,富兰克林的侄儿小詹姆斯从新港被带到这个家里。1743年8月31日,女儿莎拉降生了。此外,店里的各种各样的帮工也不时地在这个家里寄宿和吃饭,富兰克林的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庭。

在这一段时间里,富兰克林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平静,这是他一生中难得的幸福时光。

富兰克林接待朋友时一般不在家里,而是在酒馆,或更多的是在“共读社”的聚会上同他们会面。富兰克林夫妇和别的商人除了生意上的事,没有别的交往。

朵布蕾的生活就是丈夫、孩子、家和店。在这些年中,富兰克林不怎么外出,他甚至不用外出上班,只是上楼和下楼就可以到达他的印刷厂、他的店铺、他的账房,以及1737年后的他的邮局。

书房在家里,实验室也在家里,富兰克林几乎可以在家中从事他所有的活动。富兰克林夫妇共同努力,使他们的家庭一天天地富裕起来。这一点从家中餐具的变化,就能体现出来。

富兰克林刚结婚的时候,购置的都是价值两便士的陶制粥碗和锡制羹匙。后来,朵布蕾花了23先令为丈夫买一只瓷碗和银羹匙。再到后来,他们拥有了价值数百英镑的银制餐具。

可是平静富裕的生活,并没有消磨掉富兰克林的志向和爱好,他还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好奇心,总是对一切事物充满兴趣。

在这一点上,富兰克林和那些集毕生精力于某一门学问的专业科学家不同,他一生中都没有把科学研究当做自己不得不做的职业,他只是把科学当做一种爱好。

正由于如此,富兰克林的研究失去了很多的功利色彩,更显示了科学的本色。可以说,富兰克林是在多个方面都非常成功的,他一边思考、研究、写作,一边处理应付商务的、公众的、家庭的各类事务。

从这个意义上说,富兰克林既是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外交家,又是个伟大的有着平凡生活的普通人。

组建美洲哲学学会

富兰克林除了自己的生意和家庭生活,他还非常关注当时的社会公益。当时的美洲一切还都处在建设之中,所以有很多关系社会利益的事情。

1735年2月4日,富兰克林把在“共读社”宣读过的一篇论文《论保护城市不受火灾》,在《宾夕法尼亚报》上发表了。市民见了文章后,赞同“共读社”和富兰克林的意见。不多久,一支30人的自愿救火队组成了。

随着个人阅历的丰富和发展,富兰克林的视野也越来越宽广,他的思想也在经历着变化。当初的少年,现在已经成了饱经世事、经验老到的社会名人。现在的富兰克林不再像童年那样对宗教充满嘲笑。

尽管富兰克林并不相信神,但他对宗教人士已经能够接纳和容忍,他甚至与一个传教士成了好朋友。

1739年,一个叫乔治·爱德福特的传教士来到了费城。他是教派的主要布道者。爱德福特的嗓音洪亮,口才极佳,所到之处,所有的基督徒们,似乎都从昏昏欲睡的精神状态,转而振奋激昂。

富兰克林怀着一种哲学家和慈善家的兴趣,注视着这个爱德福特。他曾这样描述他观察到的情景:

看到我们的居民的风习的变化,真是好极了。从对宗教抱无所谓或冷淡态度,变为看起来仿佛全世界的宗教热情在增长,以至于一个人在傍晚从城里穿过时,可以听到从每条街道的各家各户传出的赞美歌。

富兰克林为爱德福特的宗教热情所感化,也为他的口才所打动,为他修建教堂捐款,为他原先不甚赞成的从费城募捐再到佐治亚去建立一座孤儿院的计划捐了款。但富兰克林始终视他们之间的交情为世俗的友情,绝非教徒对传教士的崇拜。

有一次,爱德福特从英国到了波士顿,因为听说从前在费城接待自己的老朋友已迁往他地,便写信向富兰克林提及不知在费城停留期间能在何处住宿。

富兰克林回答说:“你知道我住的地方。如果你不嫌简陋,我们非常欢迎你来住。”

爱德福特说:“假如你是看在基督的面上愿意竭诚招待我,上帝一定会以祝福来回报你。”

富兰克林却说:“可别弄错了。我不是看在基督的分上,是看在你的分上。”

富兰克林把爱德福特当做朋友,替他印布道书,但就是不能皈依他的教派。爱德福特为富兰克林能皈依本教派而祈祷,但他从来没有满意地相信他的祈祷已应验。

爱德福特对富兰克林真正有意义的影响,是强化了富兰克林关于“全美洲的殖民地”的观念。爱德福特的活动不以某一殖民地为对象,他跋涉在各个殖民地的城镇、乡村,向居民传道,他打算将在佐治亚遇到的问题,借助宾州费城的帮助去解决。

富兰克林曾办过六期的杂志《大众杂志:美洲的英国种植园》,就是在爱德福特离开费城又去佐治亚的那个月宣布的。

富兰克林十分留心美洲的有识之士的所作所为。他内心总有一种由来已久的想法,就是想要把他们集合在一起,如同他在当帮工时把“共读社”的成员集合到一起。

1743年5月14日,富兰克林印了一封传阅书信,邮寄给各种各样的通信者,提议他们联合起来,组建一个“美洲哲学学会”,实际上将成为一个州际的“共读社”。费城将是学会的中心。关于成立这个学会,富兰克林是这样看的:

建立新殖民地的最初艰辛,使人们的注意力仅仅局限于生活必需品上。那种情况现在已经过去了。

必须改进牲畜喂养的新方法;从外国引进新品种,对种植、园艺、开垦土地着手改进。一切揭示事物本质、旨在增强人对物的控制和使生活的便利和愉快多样化的哲学实验。

那年夏季,富兰克林访问了新英格兰,但直至11月,组建学会才有所进展。在富兰克林积极倡导下,“美洲哲学学会”终于成立。但学会成立之初,不甚活跃。会议按时召开,但未保留会议记录,也没有发表会议摘要。在实行这一计划的过程中,令富兰克林感到最满意的是建立了同科尔登的通信联系。

科尔登对数学、医学、物理学和心理及道德哲学同样精通。富兰克林是在1743年夏季去往康涅狄格的途中偶然和他结识的。他们还曾计划合作出版《美洲哲学杂集》月刊或季刊,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施。

大力扩展印刷业务

1740年,富兰克林和布鲁德还在开办杂志方面作过一番较量。当时,富兰克林打算仿效1731年创办于伦敦的《绅士杂志》,在费城首创一份杂志。

布鲁德闻听此讯后,抢先于1740年11月6日在其《信使周报》上宣布,他将于次年3月开始出版《美洲杂志》。

富兰克林则于11月13日的《宾夕法尼亚报》上宣布,他的《大众杂志:美洲不列颠种植园历史年鉴》将于次年1月问世。此后便是一场争办美洲首家杂志的赛跑,最后以《美洲杂志》比《大众杂志》领先三天出版而结束。

《大众杂志》创刊号于1741年2月16日出版,标的日期是1月。但这场竞争的结局是以双双失败而告终:布鲁德出了三期月刊、富兰克林出了六期便停刊了。

不甘于失败的富兰克林又将目光转向纽约。

1742年2月20日,富兰克林和他的一个帮工詹姆斯·帕克尔签订了合伙经营的合同,他提供设备运至纽约,并对在那里的业务出三分之一资金,分享三分之一利润,由帕克尔在那里发展业务。

帕克尔在威廉·布鲁德退休后,接办了他的《纽约杂志》,并于1743年成为那一州政府的承印商、耶鲁学院的印刷商;并于1755年4月12日,在设于纽黑文的印刷厂创办了《康涅狄格杂志》。

当时,富兰克林已不从事活跃的商务活动,但仍是帕克尔生意的合伙人。早在1742年以前,富兰克林就开始在外地开办合伙业务。1733年,他派了他店里的一名工人到南卡罗来纳的查理斯敦,准备创办一家印刷厂。

富兰克林提供给这名工人一台印刷机和一些铅字,并签订了一份合伙合同,按照合同规定他负担在那里营业的三分之一的费用,也获得三分之一的赢利。

但是,这名工人不懂会计,尽管有时他汇款给富兰克林,但从来不曾向富兰克林报告其收支账目。这人死后,由他的妻子继续经营那家印刷厂。

在南卡罗来纳合伙经营的成功,鼓励了富兰克林在其他地区开办分厂。在富兰克林的合伙人中,两个是他的侄子,其中一个是他哥哥詹姆斯的儿子。

詹姆斯后来将他的印刷厂从波士顿迁到了新港。1736年,当富兰克林离乡十年后返回波士顿探亲并顺路看望他时,弟兄俩之间的嫌隙早已冰释。詹姆斯还托弟弟在自己身后照料儿子和家庭。

此外,富兰克林还在北卡罗来纳、佐治亚、费城附近的兰卡斯特、多米尼加、牙买加的金斯顿有合伙人。在兰卡斯特、多米尼加,富兰克林还办了《自由港报》。

但是,富兰克林在1748年以后的合伙经营业务量都不大,与其说是从中赚钱,不如说是起了鼓励当地印刷业和印刷商的作用。

富兰克林最主要的合伙人是纽约的詹姆斯·帕克尔和在费城的大卫·霍尔。

对大卫·霍尔,富兰克林在他1748年1月29日给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也采取了适当的措施,以得到闲暇,享受人生和我朋友的友谊。我已把我的印刷厂交由我的合伙人大卫·霍尔经管,因而完全脱离了经营,迁到了城中较为安静的地区。”

是大卫·霍尔成为富兰克林的工头后,他的《穷理查年鉴》才成了《穷理查年鉴修订本》。

在18年的合伙经营中,富兰克林平均每年得到467英镑的进账。不过,直到1766年,富兰克林的商号才开始被称为“富兰克林和霍尔”商号。

作为出版商和读书人,富兰克林不仅办报,还出版印刷书籍。他出版了伊萨克·瓦茨的赞美诗、乔治·韦伯的作品、托马斯·哥德弗雷的单页年历等。

还有被富兰克林视做他印刷技术的代表作的詹姆斯·卢格尔翻译的两本德文书。另外还有《共济会宪章》、《每个人是自己的医生》、《绅士的铁匠》、狄福的《家庭指导书》和理查德·森的《帕米拉》。最后一本书《帕米拉》是美洲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富兰克林或是为了获利,或是为了友谊印出的出版物中,除了《宾夕法尼亚报》以外,十有八九是短命的。

现在看来,由富兰克林出版的印刷品中,最有纪念意义的是对开本的《印第安人条约集》。因为在这本书中,保存了有关消失了的该民族各国家的丰富的文件。

富兰克林的印刷业和出版业由于他所具有的特有的优势,在白手起家的基础上兴旺发达起来。一个生意人和手工工匠,是他踏入人生旅途时和他在前半生扮演的重要角色。他在经商方面取得的成功,为他一生中其他重大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