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城市

公元前 2000 年前,爱琴海诸岛及其沿岸大陆的城市中,曾经有过相当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历史上常把这时期看作为一个独立的阶段,其实它也是希腊前期的文化。

相传这个地区最古老的城市叫特洛伊城。它位于达达尼尔海峡到波罗的海的商路上。居民区的外围有防御性城墙,其基础用粗重的石块叠成,墙身用土坯砌筑。

发掘出来的一些住宅平面成长方形,以短边作正面,两侧的纵墙从这一端向前伸出,形成一个凹廊。这种长方形的住宅叫主室,它是供首领住的。因为当时还处在原始公社向奴隶制的过渡时期中,它的统治者既是军事

首领又是祭司,所以此种建筑物可以看作为宫殿,也可以说是庙宇。它是后来希腊神庙的先型。

约公元前 2000 年,爱琴海的克里特岛上的国家曾统治这一地区达数百年之久。当时城市大为发展。据传说,克里特岛有 90~100 个城市。

由于它处在欧、亚、非 3 洲文明国家的航线上,所以商业很盛。那时占统治地位的是克诺索斯城,它号称众城之城。此外考古学家还在这里发掘了古尔洋尼亚城、玛里亚城和费斯特城。

这些城市都是不规则的,街道曲曲弯弯,住宅乱七八糟拥挤着,一般没有设防的城墙。居民主要为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按职业分区聚居。

在克诺索斯,有规模很大的米诺王宫,还有国王的别墅,外国商人的旅舍,公共浴室等。它们都用石砌或土坯砌筑,设备很好,浴室里用的是流水, 建筑风格都一样。

克里特国家被毁之后,迈西尼成了爱琴世界的中心。这也是一个早期奴隶制国家,它统治着伯罗奔尼撒东部的大片土地。好战的迈西尼人留给后世的主要是卫城。

迈西尼城是当时最重要的一个卫城。它约建于公元前 2000 年后半期,座落在一个小山上,其中有宫殿、住宅、仓库及陵墓等。外面有一道以极大的石块叠成的城墙包围着。

宫殿建在山岗最高处的一片人工筑成的平台上,可以从它的平屋顶上眺望远处。其大殿是主室式的,前面有门厅与廊柱,都在一条轴线上。这就发

展了主室的型制。

卫城有个举世闻名的城门叫狮子门。它的城墙在门的两侧突出,使门前形成一个狭长的过道,加强了防御性。门宽 3.5 米,上有一块横石楣,它的中间比两端厚,其上为一三角形叠涩券,可见当时已知石楣受力的情况。

这个城门之所以称之为狮子门,因为它在三角形的空洞里镶了一块有浮雕的石板,石板上刻着一对相向而立的雄狮。它们保护着中间的一根柱子。这柱子是宫殿的象征。

在卫城的主要入口上,这块浮雕完整地表达了主题思想。从构造技术上看,它和城门的建筑也配合得相当好。它巧妙地利用了横楣上叠涩券所造成的三角形空隙,用侧立的石板获得较大的完整的画面,使内容完全适合于它的形式。

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希腊半岛上出现了希腊人。他们以后逐渐发展到爱琴海诸岛及小亚细亚沿海地带。这才是狭义的古希腊文化的起点。

古代希腊原始公社向奴隶制的过渡在公元前 12 至 9 世纪。此后希腊境内

形成 200 多个城邦。这些城邦也就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其中最著名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的阿提卡半岛。那里有良好的港湾,丰富的矿产, 有利于手工业、商业及航海业的发展。平民阶层力量的强大,与统治者展开了不懈的斗争,城市中逐渐出现了民主化倾向。

历史上的雅典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该城背山面海,城市按地形变化而布置。从山脚下的居住区开始,它逐步向西北部平坦地发展, 最后形成了市集广场及整个城市。

这个城市最杰出的是它的卫城。从迈西尼以来,卫城一直是军事、政治及宗教的中心。波希战争中,原来的城市被洗劫一空。战后重建时,军事意义消失了,主要把它作为宗教中心与公共活动场所,作为雅典帝国强盛的纪念碑。

雅典卫城在城内一个陡峭的山顶上,用乱石在四周砌挡土墙形成大平

台。平台东西长约 300 米,南北最宽处为 130 米,建筑物分布在这个平台上。山势险要,只有西边有一个上下通道。

它的主要建筑物是献给城邦保护神雅典娜的帕提农庙。它北面有伊列克提乌姆庙,是供奉雅典娜与波赛顿的。卫城的山门在西端,其南边是小小的战神庙。

建筑物的排列不是死板的,它既考虑到从城下四周仰望时的美,又考虑到置身其中的美,并且充分利用了地形。在每年一度的祭祖雅典加大典的最后一天、全雅曲的公民聚集在城市西北角陶匠区的广场上,准备上卫城献祭。卫城在他们东方。

献祭行列通过卫城的北面,伊列克提乌姆庙的秀逸而多装饰的门廊,俯瞰着他们。当队伍绕到南山坡时,人们可以看到帕提农庙在头上忽隐忽现。

到了西南角,迎面矗立着一堵 8.6 米高的石灰石砌成的基墙,墙头上立着胜利神的庙宇。墙的北侧,悬挂着各色各样的战利品,它们唤起雅典公民的骄傲。在这儿,一抬头,山门高高地屹立在山顶的边缘,伸展着峻峭的基墙,夹峙着通向它的道路。

一进山城的大门,照面就是高达 10 米的雅典娜青铜像。她手执闪着金光的长矛,守护着城市。这雕像点出了建筑群的主题,统一了山城的西部构图, 并以垂直的体型与建筑物的水平轮廓相对比,丰富了卫城的景象。

队伍掠过雕像,越走越高,左边呈现了宏伟端庄的帕提农庙。它立在高高的台阶上,雄伟的立柱,富丽堂煌的色彩与雕刻,体现着雅典公民的力量。

但人们必须继续前进,到它的东面献祭。这时候,左边橄榄树梢上又出现了明雅秀丽的女郎柱廊。柱廊东边,一片白色大理石墙在阳光照耀下发出耀目的亮光。

队伍走到帕提农庙的东面,宰了牺牲,举行盛大的典礼。少女们把薄纱新衣披在庙内雅典娜神像的身上。典礼完毕后,公民们在山城上载歌载舞, 欢度节日。

雅典卫城就是按这个仪式的全部过程来设计的。它使游行的行列,在每一段路程中都可以看到不同的优美的建筑景象,不论在山上或山下,不断变换着每一幅画面的构图。

为了照顾山下的观瞻,建筑物大体上沿周边安置;为照顾山上的观瞻, 建筑物不机械地平行或对称,而是利用地形把最好的角度朝向人们,并用雅典娜统一了分散在周边的建筑群。

建筑群因突出了主要的帕提农庙而统一起来了。它位于最高点,体积最大,是唯一围柱式的庙宇,风格庄严恢弘;其它建筑物装饰性远过于纪念性, 在整个建筑群中只是起着衬托对比的作用。

雅典卫城是人类的文化珍宝之一。它出色地体现了平民对现实生活的讴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么元前 5 世纪,雅典与斯巴达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城邦制瓦解。此后直

到 388 年马其顿帝国的建立、城市经济又繁荣起来,重建了上百个城市。亚

历山大皇帝在进军的路上为 70 座城奠基。

还在古希腊繁荣时期,建筑师希波丹发展了重建米利都城的经验,在彼列伏依城采用了波丹规划形式。这时期此种规划形式得到了发展,最能代表它的成果的是小亚细亚的普列耶城。

该城位于背山面水的南山坡上,采用方格形道路网,街坊很小,以适应山区的地形条件。东西干道宽 7.5 米,经过中心广场,可行车。南北干道南3~4 米,坡度大,只能步行。

城市中心广场由一个广场和一些在建筑艺术上有联系的公共建筑所组 成,成为全市的一个社会生活和建筑艺术的中心。公共建筑包括剧院、竞技场、市政厅、体育馆、神庙及宙斯庙等。

中心广场主要供人民集会和商业用,它与鱼肉市场分开。广场东、西、南三面有柱廊,后面是商店与庙宇,北面是神庙,建在平台上,是人民休息交易的地方。神庙上面紧接着市政厅,是市民开代表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