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城市最完好的古城遗址
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城遗址是新疆的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位于新疆吐鲁番县西北约 5 公里,坐落在两条小河交叉环抱的一个柳叶形的小岛上。交河故城的历史非常悠久、据《汉书·西域传》记载, 吐鲁番盆地内的最早居民是车师人,称“车师前国”,都城就在交河城,这是我国文献中有关交河城的最早记载,因此,交河建城最迟是在西汉初年。6 世纪初,交河成为高昌国的一个郡。唐代贞观十四年(640 年),高昌国被唐朝所灭,这里曾为县治及安西都护府治所。其后,曾属吐藩、回鹘。至元末明初,由于政治中心外移,而且交通不便,居民纷纷迁徙,交河城遂成为一座故城。
交河城位于小岛的南端,小岛周围都是悬崖峭壁,最高处距河底达 30
米。城市的建筑范围南北长约 1000 米,东西宽约 300 米,与小岛的宽度大致
相同,平面呈弯角形,东、西、南 3 面临崖,天险自成,因此城市未设城墙, 只是在西南部临崖的一面有断断续续的土墙,可能是为防御风沙和防止人畜跌落而建的。城址有东、南两座门,南门已毁,东门保存较好,门道劈崖而建,至河底高约 20 米,循崖修筑,陡狭曲折,两壁有安置门额的方洞。
城内建筑大体上可以分为寺院、民居、衙署及官部和军队驻地 3 个区,
总面积约 22 万平方米。城中有一条随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的大道,北口正对全城一座最大的寺庙。南端分为东西两道,绕过一群建筑物通往南城门。大道中部有一条街道通往东城门。
大道以北和西侧是庙宇区,分布多座方形庙宇,主室有神坛或塔柱。最大的一座大庙建筑面积 5100 多平方米,大道东部南侧及南面,房址、院落较高大,是衙署、官邸所在。大道东部北侧,建筑密集,门庭较小,是居民住宅区。
街道两旁是高厚的土墙,临街不开门窗,纵横交织的街巷把土墙包围的庭院分隔为若干坊、典,穿过街巷及坊墙才能进入居民区,表现了唐代城市建筑的特征。另外,城内房屋的建筑形式为“挖地为院,构洞为室”,与西北黄土高原的地下式窑洞相类似。街巷之间的通道也是挖地而成的路沟。墙垣往往是两边下挖,中间留隔墙而成,更高的土墙才夹板夯筑。房顶直接架在墙上,极少覆瓦,基本不用木料。有一些重楼建筑,但除门窗、楼板和顶
椽外,一般不用木料。
由于吐鲁番地区干燥少雨,交河故城得以较完整地保留至今,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人们研究,凭吊和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