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庐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诸葛亮

识明主徐庶相荐

在江东地区,孙策赶跑扬州刺史刘繇以后,继续向东南发展。他将严白虎、王晟等地方武装逐一消灭,又进一步占领了会稽、吴郡等江东要地。

建安四年,孙策开始向西北拓展势力。首当其冲的是庐江郡,当时任庐江太守的人名叫刘勋。孙策为了削弱刘勋的势力,极力怂恿他攻打上缭。他派人给刘勋送去很多珠宝和细布,并对刘勋说:“上缭甚富庶,愿君伐之,请出兵以为援。”

刘勋听了大喜,不顾部属的劝阻,倾巢出动攻伐上缭。孙策一面派堂兄孙贲等屯兵彭泽,以阻断刘勋的归路,一面亲自率兵端了他的老窝。刘勋在回军途中战败后,率残兵北投曹操。

同年十二月,孙策进伐黄祖,在沙羡大破黄祖。紧接着,孙策又带兵征豫章。此时,华歆任豫章太守。

孙策率大兵屯驻在离豫章南昌县数十里远的椒丘,派虞翻前去劝降。当夜,华歆便命人写下降书,第二天一早便派人送去孙策营中。孙策用兵占领豫章。

建安五年夏,孙策再次西击黄祖。此时,原广陵太守陈登乘孙策西征,招诱严白虎余党图谋起事。孙策回军欲进击陈登,兵至丹徒,驻兵待粮。

一次,孙策外出打猎,恰逢被他杀死的吴郡太守许贡的宾客,这个宾客为主人报仇,用暗箭射中孙策面颊。孙策伤势很重,生命垂危,便把谋士张昭等人叫来,对他们说:“中国方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

又把弟弟孙权叫过来,将自己的印绶戴在他的身上,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策的意思很明显,要孙权继承他的事业,在众臣的辅佐下,保住江东。

孙策死后,张昭等率领僚属,拥立孙权上表朝廷,下移属城,使中外将校,各奉其职。不久,周瑜也赶回赴丧,以中护军之职与张昭共掌众事。

在周瑜的推荐下,孙权接见了鲁肃,与之相谈,甚是投机。当众人退去后,孙权把鲁肃单独留下,与他合榻对饮。

鲁肃为孙权在江东建功立业所作的策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立足江东,第二步打通长江中上游,全据长江,第三步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第二步需要实力,第三步需要时机,只有第一步是当务之急,且符合哥哥的临终嘱咐。

孙权是个英杰人物,他的即位,意味着孙吴对江东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和巩固。

在北方,曹操与袁绍两大军事集团正在进行激烈角逐。

袁绍以讨董卓起家,在关东群雄联合讨董时,袁绍被推为盟主。名为盟主,实际上只占渤海一郡,实力并不雄厚。他先用软硬兼施的手段,逼迫冀州刺史韩馥让出冀州,又用武力打败公孙瓒取得幽州,与此同时又派长子袁谭占据青州,任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这样,到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已占据了青、冀、幽、并四州。

曹操一开始也参加了讨董联盟,后来,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郡城设在东武阳。青州黄巾军进入兖州,杀死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接曹操任兖州刺史。

曹操据有兖州,又打败并收编了青州黄巾军,势力开始壮大。汉献帝兴平二年,杨奉、董承、韩暹等人迎献帝东归,经过艰苦跋涉,到达河东。

袁绍的谋士沮授建议把献帝接到邺县,但缺乏政治远见的袁绍没有接受这个建议。这无疑给曹操留下了机会。当时曹操正在许县,他听从谋士荀彧的主张,立即派人把汉献帝迎到许县。

从此,曹操不但尽有豫州之地,而且还占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建安三年,曹操又击杀占领徐州的吕布,从此,徐州也归曹操所有。

袁绍据有青、冀、幽、并四州,曹操据有兖、豫、徐三州。袁术已在建安四年称帝不成呕血而死。这样,黄河中下游地区最有实力的割据者只剩下袁绍和曹操了。一山不容二虎。袁、曹各自势力的发展,使他们都成为想吞掉对方的老虎,一场兼并战争在所难免。

汉献帝建安五年,袁绍、曹操两个军事集团在官渡进行决战。结果,处于劣势的曹操战胜了处于优势的袁绍。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身居隆中的诸葛亮,没有一天不关注着天下形势的变化。对这些形势的每一个变化,都了如指掌。

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了解,首先得益于荆州襄阳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使得襄阳成为南来北往人流的交汇所在。当时四面八方的军政情况,必定随着来来往往的过客传到这里。

207年,诸葛亮26岁时,刘备因在中原被逐,也到荆州投刘表而来。

处于乱世之秋的刘备,追溯起来确为“汉中山靖王胜之后”,是“帝室之胄”。论起来刘备还是当今汉献帝的叔字辈,因而有人称他皇叔。但到了刘备这一代,因父亲早逝,只落得靠卖鞋、织席维持生计。他不大爱读书,却喜欢结交社会各类豪侠志士。

早年,刘备因参加镇压黄巾军农民起义有功而走上仕途,但官运不佳。他想在这乱世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却苦于无立足之地盘。他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等,都因各种变故而相继离开了。

当时,曹操手下带领一百多万的兵马,占据了大半个中国,他的野心是想要夺取汉朝的天下自己做皇帝,因此,曹操便使用各种毒辣的手段,杀害了许多忠臣,把他自己手下的人安排在汉朝的朝廷里,监视着汉献帝。

以至于汉献帝对于曹操所说的每一句话,不敢不听。

汉献帝虽然是皇帝,但是,一切事情都是曹操在做主,曹操很想废掉汉献帝,只因为还有好些地方没有打下来,而且还有好些像刘皇叔那样的势力,正在外面训练军队,要和曹操拼个你死我活,力求保全汉献帝的皇位。

所以,曹操还不敢把皇帝废掉,只有尽量派出军队四处征讨,设法把那些反对自己的势力,统统扫平。在曹操想要剪除的势力中,刘皇叔就是其中的一个。

刘皇叔虽然一片痴心,想把奸臣曹操除掉,可是,他自己的力量实在太小;虽然有两个结拜弟兄,一个叫关云长,一个叫张飞,都是打仗杀敌的好手,而且他们三个是桃园结义的好兄弟,但仅靠三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他们手下军队也不够,帮助他的人才又很少,因此,刘皇叔到处寻访有本领的人。

最后,刘备从中原逃到了荆州刘表处,只求有个安身之所。

刘备秉性少言,一般喜怒皆不表现出来,但内心却有自己的执著追求,而且坚贞不渝。投奔刘表后。他仍心系天下,渴望有朝一日东山再起,与天下英雄一争高低。

为此,在襄阳这块相对僻静之地,他开始广交贤士,招纳人才,以为自己日后争夺天下之用。由于诸葛亮在当时襄阳名士中已有很高的名声,且常自比管仲、乐毅,因此他虽隐居隆中,但在人们心目中,其智慧和能力不可限量,一旦这条卧龙腾空而起,天下将要为之改变。

诸葛亮的好友徐庶客居荆州时,荆州牧刘表多次礼聘徐庶出仕。但徐庶观刘表其人,以为此公虽号称皇室宗胄,颇有礼贤下士之名,但骨子里却优柔寡断,知善不能举,知恶不能去,只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徐庶坚辞不就。

汉献帝建安六年,在中原地区战败的刘备来投靠刘表,刘表对他心怀疑惧,让他屯兵新野抵挡曹操。徐庶通过观察,发现刘备胸怀大志,才略过人,并能够善待部属,素有人望。

于是,就前往新野拜见刘备。刘备正刻意结交荆襄一带的有识之士,对颇有名气的徐庶前来投靠,喜不自胜。刘备非常器重徐庶的才干和人品,当即把他留在营中并委以重任,让他参与整顿军事,训练士卒。

建安九年,刘备乘曹操出兵河北攻邺城之机,出兵掠地,北至叶县附近。留守许昌的曹魏大将夏侯惇带于禁、李典等出兵抵御。因刘表拒绝出兵相助,刘备兵弱将少难挡曹军。在这危急关头,徐庶建议放火烧寨,佯装退兵,然后派关羽、张飞、赵云等领兵埋伏以待曹军追兵。

夏侯惇不知其中有诈,不顾李典的劝阻,同于禁率轻骑追击刘备。刘备埋伏的军队同时发起进攻,将曹军团团围困,曹军伤亡惨重。刘备反败为胜,有惊无险,这才从容收兵,返回新野。

镇守樊城的曹洪不服气,摆了个八门金锁阵,带兵前来报仇。谁知徐庶不但轻而易举破了阵,还略施小计,连曹洪的老窝樊城也端了。只这两仗,徐庶的大名就威震曹营了。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这时刘表已亡,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率军民20多万人南撤。在曹军追及到当阳长坂坡时,刘备寡不敌众,大败而逃,辎重全失。

徐庶的母亲也不幸被曹军掳获,并被曹操派人伪造其母书信召其去许都,徐庶得知此讯,痛不欲生,含泪向刘备辞行。

他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本打算与将军共图王霸大业,耿耿此心,唯天可表。不幸老母被掳,方寸已乱,即使我留在将军身边也无济于事,请将军允许我辞别,北上侍养老母!”

刘备虽然舍不得让徐庶离开自己,但他知道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不忍看其母子分离,更怕万一徐母被害,自己会落下离人骨肉的罪名,只好同徐庶挥泪而别。

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

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魏文帝黄初年间,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魏明帝太和三年,诸葛亮三出祁山,北伐中原。他听到徐庶归曹入魏后的经历,不禁为自己好友的一生而叹息不已。

徐庶一生,虽然命运多舛,人生道路也坎坷不平,最终没有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业。但他忠直坦诚、孝敬亲尊、力荐英才的人格品德将永传后世。

刘备对徐庶信服得五体投地,徐庶在临走之时说:“我这点本事算不了什么。荆州比我高明的人还多着呢!不说别人,就说这襄阳城西二十多公里处的隆中山,就有一位杰出的人士隐居在那里。”

刘备说:“既是名士,比军师如何?”

徐庶说:“他平时自比管仲、乐毅,我看他可以比作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载的张子房。”

刘备谦逊地问道:“请问军师,这个人到底是谁呀?”

徐庶郑重地回答:“他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刘备第一次听到诸葛亮的名字,心中有点不大相信,对徐庶说:“那就请军师辛苦一趟,把他请来聚聚怎么样?”

徐庶先是一愣,继而把头使劲地摇着说:“这样的人呀!只有主公亲自去请。至于他愿不愿意见面,肯不肯来辅佐主公,那就要看您的诚意如何了。连德高望重的庞德公都尊称他卧龙先生呢!”

刘备恍然大悟:“啊!莫非就是司马徽老先生说的那个卧龙凤雏吗?”

徐庶点头道:“主公听错了。卧龙、凤雏是两个人,凤雏先生是庞统庞士元兄,卧龙才是诸葛亮。主公若能把他请出来,汉室不愁不兴,江山不愁不得!”

过去刘备在荆州曾拜访过阳翟的“水镜先生”司马徽,传说他有经帮济世之才,但司马徽不愿施展才能为时所用,他缄默固守,甘愿隐居阳翟故里,躬耕度日。徽平时从不讨论别人,如有人向他求问,他也不品评高下,总是说好、好、好。在当时,司马徽也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

而如今见徐庶又极力推荐诸葛亮,刘备当即就产生了招募收揽诸葛亮的心思。

三顾茅庐始出山

建安十二年的一天早上,刘备带上他桃园三结义的兄弟关羽和张飞骑马离开新野,往隆中山而来。

刘备转了几个弯子进入隆中山冲后,就听一个农夫在田中唱道:“苍天如圆盖,陆地如棋盘。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刘备上前问那农夫,此歌是谁作的,农夫说是卧龙先生。刘备问明地址,便策马来到茅庐。

刘备亲自叩动门环。许久,童子才懒洋洋地来开门。刘备温和地问道:“我是刘备,特来拜见你家先生。”

童子道:“先生一早就出去了。”

刘备忙问:“先生到何处去了?”

童子回答说:“行踪不定,不知何处去了。”

刘备问:“什么时候回来?”

童子道:“归期也不定。”

刘备听这么一说,深感惆怅,想等上一会儿,关羽、张飞则劝他先回去。刘备只得上马下山。

行了几公里路,三人勒马回望隆中景物,真是“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观之不已。这时,他们忽然看见一个身穿帛布袍、头戴逍遥巾,气宇不凡的人拄杖迎面而来。

刘备心想:“看样子一定便是卧龙先生。”便忙上前施礼道:“先生可是卧龙先生吗?”

那人问道:“将军是谁?”

刘备毕恭毕敬地说:“我是刘备,专程从新野来拜见卧龙先生的。”

那人听罢,施礼道:“我是卧龙先生的朋友崔州平。”

刘备忙抱拳道:“久闻大名,幸得相遇。先生能否席地而坐,我想请教一言。”

崔州平坐下后问道:“将军有何事非要见卧龙先生?”

刘备说:“如今天下大乱,百姓受苦,我想跟卧龙先生求教治国安邦的大计。”

崔州平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天意,人岂有回天之术,谈何容易。”

刘备还想说什么,崔州平起身道:“山野村夫,枉谈天下之事。”

刘备忙道:“但不知卧龙先生往何处去了?”

崔州平说:“我也正想访他,不知往何处去寻。他日再见吧!”说罢,扬长而去。

秋去冬来,天冷了。这时,刘备接到探报,说卧龙先生已回隆中。他忙唤来二弟关羽和三弟张飞,出发再上隆中。

没走多远下起了大雪,天变得冷极了。

张飞使劲搓着手,嚷嚷道:“大哥,天寒地冻的,连仗都打不成,还有必要跑这么远去见一个没有用的人吗?不如回新野避避风雪吧!”

刘备耐心地开导张飞说:“三弟,我之所以冒这么大的风雪来,正是要让卧龙先生知道我的诚意。”

兄弟三人进了隆中山,听见路旁酒店中有人击桌而歌,刘备以为是卧龙,便下马入店,探知店中唱歌两人原来是卧龙之友石广元和孟公威。刘备于是出来上马,直奔卧龙冈,来到茅庐前。

童子开了门。刘备问:“先生今日在庄上吗?”

童子道:“正在堂上读书。”

刘备大喜,便跟着童子走了进去。到了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刘备看罢,见堂上一位少年正拥炉抱膝歌吟。刘备待他吟完,才跨进屋去施礼道:“备久慕卧龙先生大名,早想与先生相见,只恨没有机会。前时我已拜访过一次,可惜没遇到先生。今日特冒风雪至此,见到先生,真是万分荣幸。”

那位少年一见,慌忙答礼道:“将军,我是诸葛均,诸葛亮乃是我二家兄。”

刘备便问:“那卧龙先生今日在吗?”

诸葛均说:“昨天被崔州平不知请到何处去闲游了。将军还是坐坐喝杯茶吧!”

刘备叹口气道:“我真是没有福气,两番不遇大贤。”

这时张飞在一旁忍不住道:“先生既然又不在,还是请哥哥上马回去吧!”

刘备说要写几句话留给诸葛亮。写罢,交与诸葛均,说他日再来,便拜辞出门。

诸葛均将兄弟三人送出门,忽见前面小桥上一人骑驴而来,刘备以为是卧龙归庐。

诸葛均忙告诉他,这是他家兄的岳父黄承彦老先生。刘备忙上前施礼问道:“您老可曾见到令婿?”

黄承彦道:“怎么?他不在,我也是来看他的。”

刘备只好辞别,失望地回新野去了。

刘备回到新野后,风转日月,冬去春来。他选择吉日,斋戒三天,熏沐更衣,准备再往隆中拜谒诸葛亮。

关羽这次不悦地说道:“哥哥已经两次亲往拜访他,礼过了。我看他是徒有虚名才避而不见。哥哥怎被他迷惑到这种地步?”

刘备不以为然:“古时候齐桓公去看一个所谓的小人物,跑了五趟才得见一面。我如今不但没有齐桓公的地位,而且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还摆什么架子呢?我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拜访他,是因为他是位大贤。”

张飞生气地说:“一个山野村夫,算得上什么大贤。这回用不着哥哥亲自出马,待三弟我用一根绳子将他绑来就是。”

刘备生气地训斥张飞,说:“这次你别去了,我与云长去。”

两人没办法,只得依了刘备。

三人骑马带领随从来到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正遇上诸葛均。刘备连忙施礼问道:“令兄今日在吗?”

诸葛均说:“昨天晚上才回来。将军今天可与他见面了。”说完,飘然而去。

三人便来到庄上叫门。童子来开门。刘备道:“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程来拜见先生。”

童子道:“先生今日虽在家,但此时还在草堂里睡觉未起身。”

刘备道:“既然是这样,就暂且先不要通报。”

于是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口等着。刘备慢慢走进去,只见诸葛亮正仰卧在草堂床席之上,他便站在阶下等候。可等了半天,诸葛亮也没有醒。

关、张两人在外等得不耐烦了,便走进来一看,刘备还站在那里。张飞来了怒气,对关云长说:“这个人如此傲慢无礼!我要到屋后去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关云长忙使劲劝住。刘备命他两人出去等候。再往草堂上望时,见诸葛亮翻了个身,好像要起来,却是又朝里面壁睡去了。童子这时想去叫醒诸葛亮,刘备忙拦住道:“且勿惊动。”

又立了一个时辰,诸葛亮终于醒了,口中吟诗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诸葛亮吟罢,翻身问童子:“有客人来吗?”

童子回道:“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了。”

诸葛亮一听,忙起身道:“为何不早告诉我!请等我换换衣服。”

说完,便转入后堂去了,半天才出来迎客。

刘备这时见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气。他忙上前施一大礼,作了正式的自我介绍,然后说:“刘备两次来拜访先生都未得以相见。上次留下一书,先生看过吗?”

诸葛亮还了一大礼:“昨日才到,知将军一心一意为国为民,可惜我年纪太轻,没多少见识,只怕会误了将军啊!”

他们在屏风后面坐下。刘备道:“司马徽和徐元直都是世之高士,他们的举荐岂是虚言。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诸葛亮道:“我诸葛亮只是一耕夫,您是错看了。”

刘备说:“大丈夫学以致用,还望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教引导我这愚鲁之人。汉室就要完了,奸臣当道。刘备我不自量力,欲为天下伸张大义,然而却智术短浅,始终没有成就。我想,只有先生这样的高人才能帮助我挽救天下的厄运,实为万幸。”

诸葛亮于是正言说道:“自董卓作乱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力不及袁绍,却能够克绍制胜的原因,不是他占据天时,而是在于人谋。如今曹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在难和他对抗。”

“孙权占据了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固,民心归附,且有一批贤人才士为他效劳。因此只能与他联合而不能去图谋攻取。而荆州之地,北依汉水、沔水,南达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堪称用武之地,但它的主人难以守住,这大概是上天特意留给将军的,将军是否有意接纳呢?另外,荆州西面的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是一个天府之国。”

“昔日汉高祖因之而成就帝业,但它现在的君主刘璋却昏庸无能,人民富庶,国家足实而不知保存,有智能的人士希望得到一位明主。”

“将军既然是汉室之后,信义名扬天下,招揽英雄,思贤若渴,如果能兼跨荆益之地,坚守其固,和好西戎南彝少数民族,对外结盟孙权,对内修整政理。”

“等到天下形势有变,就派用一员大将出荆州直取宛洛,将军自领兵北出秦川,直取中原,那时百姓哪有不支持将军的呢?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就是我为将军的谋划,只看将军是否想干这番事业了。”

诸葛亮说完,叫童子取来一轴画图挂在堂中,指着图对刘备道:“这是西川全州图。曹操在北方占天时,孙权在南边占地利。将军要想成霸业,得占人和。可先取荆州为根据地,后取西川建立基业,与孙曹形成鼎足之势,之后可图谋中原了。”

隆中对是诸葛亮未出茅庐时对时局所作的精辟分析的杰作,体现了他洞若观火,善于驾驭天下大事的能力和才干。诸葛亮以一言兴邦,刘备思贤若渴,采纳了他的计谋,并从此以诸葛亮为辅佐,踏上了建立蜀国和三分天下的征途。

由于隆中对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和人事各方面进行了分析,把一幅树威定霸的宏图渐次展现在刘备面前。这番话虽寥寥数十句,却正确地反映了当时的形势,预示了政局发展的前景,故后人对隆中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诸葛亮一席话就如黑暗中一道闪电,照亮了混乱复杂的天下政局,使刘备茅塞顿开,眼前呈现出一幅三分天下的蓝图。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话语,站起来拱手谢道:“先生之言,令我顿开茅塞,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只是荆州刘表、益州刘璋都是汉室宗亲,我怎么忍心去夺他们的地盘呢?”

诸葛亮说道:“我夜晚观天象,刘表将不久于人世了,刘璋不是立业之人,用不了多久,这两个地方就都可归于将军。”

刘备一听,点头深深拜谢。诸葛亮这一席话,还只是他未出茅庐之言,那时他就已料定天下三分,真是万古之人不及啊!

刘备当即拜请诸葛亮道:“刘备虽然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卑贱,出山以相助!”

诸葛亮推辞道:“诸葛亮久乐于躬耕隐居,懒得去应世事纷争,难以奉命。”

刘备一听,不由得哭泣了起来,说道:“先生不出山,天下苍生如何是好啊!”说着,泪沾袍袖,衣襟都浸湿了。

诸葛亮看到他的诚意这般深厚,终于说道:“将军既然不嫌弃,我愿意效犬马之劳。”

刘备大喜,立即命关羽和张飞进来,拜了诸葛亮,又献上金帛礼物。诸葛亮坚持不收,刘备说:“这并不是请大贤出山的聘礼,而只是表表我的一片寸心罢了。”

诸葛亮这才收下了。

于是,刘备三人在庄上住了一宿。第二天,诸葛均回来了,诸葛亮对他嘱咐说:“我承蒙刘皇叔三顾之恩,不能不出山了。你留在这儿躬耕,不要让田亩荒芜了,等我功退归隐回来。”

于是刘备几人辞别了诸葛均,与诸葛亮一道回归了新野。

刘备待诸葛亮如师,同吃同睡,整日在一起商讨天下大事。明主贤臣,刘备三顾茅庐,终于如愿以偿了。

诸葛亮决不是安于“耕锄”之人,他“自比于管仲、乐毅”,留心于政治,在隆中的等待,正是为了选择一个可以实现其理想的“明主”。

曹操无疑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但曹操手下已人才济济,群英姿革,荀彧、郭嘉、荀攸、程见、崔谈等人,均是满腹文韬武略的一流人才,诸葛亮若投其帐下,要在他们中脱颖而出,成为举足轻重的高参,谈何容易。

同时,曹操生性残暴,多疑而又奸诈,常玩弄权术。诸葛亮的素养和施政治国设想,与曹操有很大差别,当然不愿意去为其效命。

孙权固然也是当时一位“人杰”,但缺乏一统天下的雄心,力图保全父兄业绩,乐于偏安江东。而诸葛亮志在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大业,孙权对于他,显然不合适。

何况孙权承父兄基业,已有张昭等一批重臣,诸葛亮若去,也难以施展其管、乐志向。其他割地自保的如荆州刘表、益州刘璋、西凉韩遂、马超等人,更为诸葛亮所看不起。

在这个时候,只有刘备才是诸葛亮理想的“人主”。刘备是汉室中山靖王之后,打出“复兴汉室”的旗号,能起到吸引人心,招揽人才的作用,与诸葛亮结束天下分裂的理想相一致。

刘备在军事人才上虽拥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但缺乏运筹帷幄的军师,诸葛亮正好负此重任,展示才华。

刘备在出身上较之曹操、孙权低微,这一特点虽颇难取得地主阶级上层及地方割据势力的支持,但却易于赢得如诸葛亮所在的荆襄士人这样的中层地主、庶族寒门和一般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拥戴。

所以,刘备和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襄中小地主集团,由于政治、经济地位十分相近,思想上正统观点又似磁铁般地相互吸引。

这样,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无疑是刘备“千军易得,一相难求”的军师,而有所作为的封建政治家刘备也自然是诸葛亮完全可以信赖的“明主”了。

用火攻初显身手

荆州的有利地势,让这座古老的城市受到了各方武装势力的重视。

东汉荆州原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东汉末年,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分县,设置襄阳、章陵二郡,于是荆州共辖九郡,这就是后世称“荆襄九郡”的来历。

在荆州的内部,也面临刘表家族内部的矛盾、刘表政权内抗曹派和降曹派的矛盾、荆州境内的主客矛盾,这三重矛盾。

刘表家族内部的矛盾,主要指他的两个儿子刘琮、刘琦争夺继承权问题的斗争。刘表政权内抗曹派和降曹派的矛盾,主要指刘表自保荆州的主张与其臣下投降曹操主张的分歧。荆州境内的主客矛盾,主要指刘表集团与客居荆州的刘备集团的矛盾。这三种矛盾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互相交叉,互相作用,缠绕在一起的。

刘表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琦,次子刘琮。开始,刘表很喜欢刘琦,不仅因为他是长子,而且因为他长得很像自己。

但是,自从次子刘琮结婚以后,刘表爱子的天平渐渐地偏到了刘琮一边。原来,刘琮所娶之妻,是刘表后妻蔡氏的侄女。因为这层关系,蔡氏想让刘琮取代刘琦的位置。她多次对刘表说刘琦的坏话,还联合蔡瑁、张允等向刘表进谗言。

这三个人都是荆州政权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蔡氏是刘表的妻子,蔡瑁是刘表的妻弟,张允是刘表的外甥。她们三个人一齐讲刘琦不好,渐渐地,刘表竟真的以为刘琦不好了。

蔡氏不喜欢刘琦,除了刘琮的关系外,恐怕还与刘琦的政治态度有关。蔡氏是属于亲曹派,至于蔡瑁,与曹操的关系更不一般。

蔡瑁,字德珪,襄阳人,性格骄豪自喜。《襄阳耆旧记》载其少为曹操所亲。蔡氏乃襄阳大族,刘表初至荆州,使即以蔡瑁为辅。蔡瑁姊为刘表后妻,是蔡瑁以亲见任。

蔡瑁与曹操关系如此亲密,可见也是亲曹派。而刘琦却不同,他作为刘表的长子、荆州未来的首领,是坚持父亲自保荆州方针的。

刘琦非常器重诸葛亮,诸葛亮是坚决的反曹派,从刘琦与诸葛亮的关系,可以看出刘琦反对亲曹的政治态度。

刘琦日益被刘表疏远,被其继母蔡氏所不容,心内非常不安,便找刘备求对策,刘备又给他推荐了诸葛亮。

但是,开始诸葛亮只是搪塞应付,并未认真给他出主意。诸葛亮这样做,并不是对刘琦不负责任,而是认为对这件事的处理必须谨慎。

诸葛亮认为,刘琦之事若处理不好,不但害了刘琦,而且会使刘备受到影响。他在琢磨着既不使荆州当局疑心,又能保证刘琦的安全,同时又对刘备有利的办法。

刘琦见诸葛亮迟迟不为自己出主意,心中暗暗着急。有一天,刘琦又邀请诸葛亮到他家去做客。诸葛亮知道刘琦又要向自己讨求安身的办法了。

此时,诸葛亮已经想好了一条三全其美的办法,便接受了刘琦的邀请,来到他家。刘琦把诸葛亮带到后园,此地非常僻静,除了看园的家人就没有别人了。

在后园内,有一座小阁楼,二层楼上,刘琦早已摆好了一桌宴席。两人来到楼上,边饮边谈。然后,阁楼的梯子被刘琦的下人搬走,楼上只剩下刘琦、诸葛亮两人。

诸葛亮忙问缘故,刘琦说:“是我让他们这样做的。现在我们上不着天,下不至地,旁无他人,言出您口,入于我耳,总该说说您的主意了吧?”

诸葛亮微微一笑,说:“主意倒是有,不过你先得听我讲一个故事。”

刘琦忙说:“我洗耳恭听便是。”

诸葛亮不慌不忙,讲起了春秋时发生在晋国申生、重耳的一段故事。

晋献公攻打骊戎时,娶了一个名叫骊姬的女人。在此之前,晋献公已经有了几个儿子,即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后来骊姬也生了个儿子,名叫奚齐。骊姬为了让奚齐能立为太子继承王位,便阴谋设计陷害申生和其他几位公子。

有一天,骊姬对申生说:“你的父亲梦到你的生母齐姜了,你得赶快祭祀她。”

申生很孝顺,便回到自己的封地祭祀母亲。祭祀完毕,申生又把祭祀用的酒肉拿回来献给父王。

此时,晋献公外出打猎未归,骊姬便把酒肉收下,代为送达。申生走后,骊姬却往酒里肉里都渗了毒药。晋献公回来后,骊姬假意献酒,故意让酒洒在地上,剧毒掉在地上,立刻起了反应。

骊姬假惺惺地说:“酒里有毒,肉里也一定有问题。”

便让狗吃了一块肉,狗也当场毙命。晋献公勃然大怒,下令逮捕太子申生。骊姬又添油加醋,说其他公子也参与了此阴谋。晋献公下令把重耳、夷吾也一起逮捕。有人劝申生向晋献公揭穿骊姬,或者逃出晋国,都被申生拒绝。最后申生自杀,而重耳等人却跑到国外,过起流亡生活。

诸葛亮问刘琦:“你知道为什么申生死了,而重耳却活下来了吗?”

刘琦没有回答,诸葛亮见刘琦不答,便说道:“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诸葛亮又说:“如今江夏的黄祖已经被杀,那里缺乏守御,你何不到那里去屯兵驻守,也可以避当前之祸。”

刘琦恍然大悟,决意离开襄阳,离开这权力斗争的中心。刘琦再次感谢诸葛亮。

送走诸葛亮后,第二天他来到父亲刘表处,要求到江夏去驻守。刘表犹豫不决,请刘备共同商议。

刘备假装思忖了一会说道:“近闻曹操于邺郡作玄武池以练水军,必有南征之意,不可不防。”

刘表便让刘琦担任江夏太守。不久,刘琦离开襄阳,到江夏任职去了。

诸葛亮为刘琦出此计策,一方面是解刘琦之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刘备的利益。

他知道,在刘表手下,主张投降曹操的人不在少数。刘表体弱多病,万一荆州有变,刘备的抗曹将与当局的降曹相冲突,到那时,刘琦的江夏郡还可以作为一块立足的根据地。

从这方面讲,刘表宗室内部的矛盾又和荆州内的主客矛盾相纠缠着。

刘表是不主张降曹的。他苦心经营荆州近二十年,把它变成地方数千公里,带甲十余万的小王国,可以说,这是他一生的心血,一生的成就。他怎能轻易拱手让人。

早在曹操屯军西平,兵临荆州时,刘表就表示了他不轻易投降的态度。他认为曹操之所以兵临荆州,是由于袁尚、袁谭兄弟不合作抗曹,致使曹操无后顾之忧的缘故。

所以,他分别写信给两袁,晓以利害,喻以大义,企图说服两人和好,与自己结成抗曹联盟。目的是在自己抗御曹操的进攻时,能得到两袁的外线配合。

刘备寓居荆州,是准备干一番事业的。他要兴复汉室,建立霸业,绝不会投降曹操。在不投降曹操这点上,刘表与刘备是一致的,他把刘备安置在新野,就是想利用他的力量抗击曹操。为了抗曹,刘表不但给刘备增兵,还不得不允许刘备在不影响荆州本土利益的情况下扩大自己的实力。

诸葛亮曾劝刘备,在取得刘表的赞同下,可招集荆州的游民以扩充部众。

武装夺取政权,必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军队的兵员越多越好,但是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时,刘备屯兵新野,手下不过几千兵卒,势单力薄,寄人篱下。

诸葛亮一到新野,就烧出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建议刘备采取“游户自实”措施,以清查隐户为由,一下扩大了征兵数额,使刘备军队猛增数万人。

荆州统治者刘表,是一个不能成大事的“坐谈客”,只想“坐保江、汉之间”,并无“四方之志”。虽然搞了种种粉饰太平的活动,却不曾致力于澄清吏治,整顿户籍,扩兵积粮。

刘表虽然没有阻止刘备扩军,但并不意味着对刘备持信任态度,恰恰相反,刘表对这个客居的同姓人是很不放心的。

特别是当他看到荆州人士很多人都依附刘备时,对刘备的戒心就更大了。他把刘备从新野调到樊城,就是把他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以便于监督和控制。

如果说刘表与刘备的矛盾还处于隐蔽状态,那么刘表政权中降曹派与刘备的矛盾则尖锐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

刘备在樊城时,曾出席刘表举行的宴会。而刘表手下的蒯越、蔡瑁两人打算乘宴会杀掉刘备。

刘备察觉后,假称去厕所,借机溜走。刘备所骑之马名叫“的卢”,由于走的匆忙,连人带马掉到襄阳城西的檀溪中,情况十分危险。刘备急了,喊着他的马说:“的卢,今天的安危全靠你的努力了。”

说完猛一夹马肚子。那马似乎听懂了主人的话,猛地一跃,蹿出三丈,带主人脱离险境。

蒯越、蔡瑁是降曹派的首领,他们对刘备的仇视,恐怕不仅仅由于主客矛盾,当时刘备坚决抗曹的态度有碍于他们降曹。

诸葛亮到刘备身旁,被刘备封为军师,极度器重赞赏,但是让刘备的结义兄弟张飞与关云长极为恼怒轻视。

一日,探马来报说曹操派夏侯惇带10万大军杀奔新野来了。刘备请诸葛亮前来商议对策。

诸葛亮道:“我只怕关、张两人不肯听我调遣。主公要想让我用兵,请借剑印一用。”

刘备便将剑印交给他。诸葛亮于是召集众将听令。

张飞对关羽道:“且去看他如何调度。”

诸葛亮下令道:“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兵马。关羽率千军在豫山埋伏,等敌军来到,放他过去不要战。他的粮草必定在后面,你只要看见南山火起,便可纵兵出击,烧他的粮草。张飞可带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兵,在博望城旧屯粮处纵火烧它。关平、刘封可领五百余军,预备引火之物,在博望坡后两边等待,到初更时分敌兵来到,就可以放火。”

接着又下令派人从樊城叫回大将赵云作为前部,命他不要赢只要输。最后诸葛亮对刘备说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部必须按我计策而行,不可有误。”

关羽这时问道:“我们都出去迎敌了,不知道军师做些什么呢?”

诸葛亮说:“我只坐守县城。”

张飞一听大笑说:“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着,好自在呀!”

诸葛亮道:“剑印在此,违令者斩!”

刘备这时说道:“难道你们不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吗?两弟不可违抗军令。”张飞冷笑着出去了。

关羽对张飞道:“我们且看他的计策应不应,到时候回来再问他不迟。”

众将都不了解诸葛亮的韬略,今日虽听令,却都疑惑不定。

诸葛亮对刘备说:“主公今日便可领兵在博望坡山下屯住。明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看见火起,便调头掩杀。我与糜竺、糜芳带五百余军守县。”又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功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诸葛亮派拨完毕,刘备仍不知其中文章,疑惑不定。

却说夏侯惇和于禁带兵来到了博望,分一半精兵作为前队,其余尽护粮车而行。正在行进之间,忽见前面一路人马杀来,为首者乃赵云。

夏侯惇令于禁、李典压住阵脚,大笑道:“徐庶在曹丞相面前夸诸葛亮为天人,今观其用兵,真像是让犬羊来与虎豹相斗。我一定要活捉刘备、诸葛亮。”

说罢纵马向前,与赵云两马交合。杀不到几回合,赵云假装败走,引夏侯惇来追,赵云败走十余公里,忽然一声炮响,刘备引兵冲杀出来。

夏侯惇根本不把这几个人放在眼里,说今天不杀到新野,决不罢兵,于是催促军队前进。

刘备、赵云只往后退走。

这时天色已晚,浓云密布,又没有月光;刮起夜风,并且越刮越大。夏侯惇只顾催军往前赶,到了两山狭窄地段,李典、于禁疑心有火攻,叫前军后部停住。

这时却听后面喊声震天,顿时一片火光,又赶上大风,火势越来越旺,很快,路两旁的芦苇也烧着了,一刹那,四面八方全都是火。

曹军人马大乱,相互践踏,死者无数。这时赵云调头回军追杀,夏侯惇冒着烟火突围出去。李典见势头不好,急忙奔回博望城时,火光中被一军拦住,正是大将关羽,李典纵马混战,夺路而逃,于禁从小路逃走。

韩浩等来救粮草,正遇张飞,张飞一枪刺夏侯惇下马,韩浩逃走。一直杀到天亮才收军,只见尸横满野,血流成河。夏侯惇收拾残军,回了许昌。

诸葛亮收兵,关、张两人一同赞道:“诸葛亮真是英杰啊!”行不到几公里地,只见糜竺、糜芳带军簇拥着一辆小车过来,车中端坐一人,正是诸葛亮。

关、张立即下马拜伏于车前。

不一会儿,几路人马都到齐了,将所获战利品分赏众将,班师回新野,新野老百姓早已在夹道迎候了。有人说:“我们大家得以生命平安,都是因为刘使君得到了贤人的佐助。”

这一仗,完全按诸葛亮的预计进行。因而,诸葛亮建立了出山以后的第一功,关羽、张飞及众将皆心悦诚服,诸葛亮从此在刘备军中树立起崇高威信。

建安十三年,刘表病入膏肓,派人将刘备从新野请到荆州,将大公子刘琦托孤给他,并说:“我子不才,恐怕难以继承父业。我死以后,贤弟你可自领荆州。”

刘备一听哭拜着说道:“刘备当竭尽全力辅佐贤侄为荆州之主。”

正说间,人来报曹操亲自统率大军压来。刘备急忙辞别刘表赶回新野。

刘表之妻子蔡夫人听说要立长公子刘琦为荆州之主,不由大怒。奉父命镇守江夏的刘琦赶回荆州探病,蔡氏、蔡瑁、张允等人知道刘琦性慈孝,害怕他们父子相见后感动刘表,使刘表把后事托给他,便定计阻挠刘琦与其父见面。

蔡瑁、张允在门外拦住刘琦对他说:“将军命你在江夏守祝州东门,这是非常重要的任务。而你现在擅自离开重地回来,将军知道必怒责于你。惹父亲不高兴而加重他的疾病,恐怕不是孝敬的行为吧!”

刘琦无奈,只好流着泪返回江夏。这件事表明,荆州政权内的降曹派已牢牢地控制了政局。

刘表望儿不来,大呼几声而死。

蔡夫人与蔡瑁等商议,假写遗嘱,改立只有14岁的亲子刘琮为荆州之主,之后举哀报丧。

夏侯惇兵败博望以后,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琮不战而降,荆襄九郡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落入了曹操之手。

住在新野的刘备忙与诸葛亮商议拒敌之计。

诸葛亮说:“前番一把火,烧了夏侯惇大半人马;今番曹军又来,必教他中这条计。我等在新野住不得了,不如早到樊城去。”

于是,诸葛亮一面下令将新野居民迁往樊城,一面布置众将,准备再次火烧曹军。

诸葛亮对关羽说:“带一千余军到白河上流埋伏。用布袋装沙土,截住白河之水,到明日三更后,放水淹之,并顺水杀下来接应。”

又唤张飞说道:“带一千余军到博陵渡口埋伏,这里水流最慢,曹军被淹时,必从此处逃难,便可乘势杀来接应。”

又唤赵云说道:“引军3000余人,分为四队,自领一队伏于东门外,其余三队分伏西南北三门。但要先在城内人家屋顶上,多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入城,必然会到民房中歇息。来日黄昏后一定有大风,只要看见风起,便令西南北三门伏军全将火箭射进城去,等到城中火势大作,就在城外呐喊助威,只留下东门放他出去,你便在东门外从后面追杀,到天明时会合关、张两将,收军回樊城。”

再令刘封、糜芳两将:“带两千余人,一半红旗,一半青旗,去新野城外鹊尾坡前屯驻。一见曹军到,红旗军走在左,青旗军走在右;敌军心疑必不敢追。你两人分头埋伏。看见城中火起便可追杀败兵,然后到白河上流接应。”

至此,诸葛亮分拨已定,便与刘备登高瞭望,专候捷报了。

曹仁、曹洪带领十万大军为前部,前面还有许褚带三千余铁甲兵开路,浩浩荡荡,杀奔新野而来。

这天中午来到了鹊尾坡,望见坡前一簇人马,尽打着青红旗号。曹仁说这是迷惑我们,并没有伏兵,可速进兵。来到林下追寻时,却不见一个人。

这时太阳已偏西,许褚刚要带兵前进,突然听得山上大吹大擂,抬头看时,只见山顶一旌旗,其中两把伞盖,竟是刘备和诸葛亮,两人正在把酒对饮。

许褚大怒,引军寻路上山。山上礌木炮石打下来,不能前进。又听到山后喊声大震,想要寻路厮杀,天色已晚。

后面曹仁来到,大军一齐直奔新野城下,只见四门大开。曹兵冲进去,却并无阻挡,城中也没有一个人,竟是一座空城。

曹洪说:“这是他们势单计穷,所以带着百姓逃走了。我军且在城里安歇,明日一早进兵。”

这时候各路军马已经走乏,并且都很饥饿,于是都去抢占民房做饭。曹仁、曹洪在县衙内安歇。初更以后,狂风大作,守城军士飞报火起。

曹仁说:“这一定是军士做饭不小心,遗漏了火,不要自惊自扰。”

话音未落,接连几个报告西北南三门全都起了火。曹仁赶紧下令众将上马时,已是满城火起,上下通红。这夜的火,可比前日博望之火大多了。

曹仁带领众将突烟冒火,寻路奔走,听说东门没有火,便急急忙忙奔到东门来。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曹仁等刚刚脱离被火围困的厄运,却听背后一声呐喊,赵云带兵前来混战。曹军大乱,各逃性命。

正奔遁之间,糜芳带一路人马杀将而来。曹仁大败,夺路而逃。刘封这时又带了一路人马截杀过来。

到了四更时分,杀得人困马乏,军士多半焦头烂额。奔到白河边,幸好河水不深,人马全都下河饮水。人声互相喧嚷,马不停地嘶鸣。

关羽在上流用布袋截住水,黄昏时分,望见新野城中起了火。

到了四更天,忽听见下流人喊马叫,关羽急令军士一齐搬掉布袋,刹那间水势滔天,往下流冲去,曹军人马全都溺在水中,死伤无数。

曹仁引众将向水势慢处奔逃。

到了博陵渡口,突然又听到喊声大起,张飞率军挡住去路,大叫:“曹贼快把命拿来!”

这时许褚的人马赶到,混杀成一片。许褚不敢恋战,夺路逃脱。张飞赶去接刘备、诸葛亮,一同沿河到上流。刘封、糜芳已备好船只等候,一起渡河往樊城而去。

舌战群儒扬威名

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袁绍原来所据的青、冀、幽、并四州,均被曹操所平定。

当时的辽西郡、右北平郡、辽东属国,聚居着许多被称为乌丸的少数民族部众。

袁尚、袁熙跑入乌丸地区后,曹操集团中许多人认为两袁不会再有什么大作为,主张南下荆州。而曹操的谋士郭嘉却力排众议,认为乌丸及袁尚、袁熙仍是最危险的敌人。

曹操权衡利害,决定暂缓征荆州。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北征乌丸,八月,在白狼山大破乌丸,斩杀乌丸首领蹋顿,降服乌丸部众及汉人20多万。

袁尚、袁熙率几千残兵逃往辽东郡。有人劝曹操乘胜进攻辽东公孙康,抓住袁氏兄弟以除后患。曹操说:“不用劳烦士兵了,我要让公孙康主动把两袁的首级送来。”

果然,在曹操从柳城凯旋后,公孙康即杀了袁尚、袁熙及其他乌丸首领,并派人将首级送给曹操。

有人称赞曹操神算,曹操解释说:“公孙康一向畏惧袁尚等人,我如果进攻公孙康,就会使他与袁尚等人联合,如果对其放松,他们就会自相残杀。”

袁氏残余消灭了,乌丸威胁解除了,按照先北后南的方针,曹操应该先平定关中,然后在统一北方后以强大的人力物力征服江南。然而,时局的发展并没有给曹操从容实现计划的机会。

就在曹操北征乌丸时,孙权率领的孙吴军队向荆州东门的守将黄祖发动了第二次进攻。

北征乌丸的第二年,当曹操在邺县休整军队,演练水师时,孙权向黄祖发动了第三次进攻,并杀死黄祖。

与此同时,在荆州内部,随着刺史刘表的病越来越重,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放弃了先征服关中的打算,匆匆挥师,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曹军的南下铁骑,所到之处,风尘滚滚,战马嘶鸣。其强大军事威力所发出的震撼,使得荆州的内外形势发了微妙的变化,各种力量在这种震撼的作用下,重新确定着自己的位置。

荆州的东面,孙吴军暂缓了进攻。孙权亲率大军驻扎在柴桑,密切地关注着形势的发展。十几万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孙权不得不考虑重新调整一下战略方针。

在这种形势下,荆州疲于应付南下的曹军,自然无力东顾,若攻之易如反掌。

然而攻入荆州后,必然和南下的曹军相会,双方必定为争夺荆州进行正面决战,荆州将转化为曹、孙角逐的战场。

显然,这对孙吴是十分不利的。应该利用荆州内部的抗曹力量,与之联合,共抗曹操,这才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曹操此时毕竟是强大的。

怎样利用荆州内部的抗曹力量缓冲一下曹军的压力呢?孙权陷入了冥思苦想之中。

此时,正值八月天气,滚滚热浪袭来,与心中的焦躁不安内外夹击,弄得孙权坐卧不宁。

曹操威逼东吴,这恰好给屯兵樊口,生存于曹、孙的夹缝之中的刘备和诸葛亮带来联孙抗曹的最有利时机。诸葛亮审时度势,决定亲自赶赴东吴游说孙权共同抗击曹军。

其时,孙权也有联合刘备抗击曹操之意,在此之前,孙权曾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为名去与刘备联络。

但是,鉴于曹操势力过于强大,刘备新败后,曹军更是士气高昂,准备一举夺下江东。

此时此刻,孙权就不得不仔细掂量,或战或和,或举国抗曹,或俯首称臣,这使他犹豫不决,一时难作决断。

另外,他手下的大臣和将军们也有两种不同意见,分为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这使孙权更加左右为难。

这时,鲁肃对孙权说:“刘表刚刚去世,他的两个儿子一向不和睦,军中诸将有的亲近刘琦,有的依附刘琮。在荆州寓居的刘备,是天下闻名的枭雄人物,因为与曹操有仇,所以寄身刘表篱下,刘表对他心有疑惧而不敢用。刘表一死,如果刘备能与刘氏兄弟齐心协力,致使荆州上下和睦,那么其力量不可小看,我们就应该对他们采取安抚策略,与他们结为盟好;如果他们之间离心离德,我们就应该另外打主意以成大事。”

鲁肃想去荆州看看情况,如果刘备与刘琮、刘琦同心同德,荆州上下齐心协力,就与他们结成同盟,如有违离,则另作他图。

而且,鲁肃表示,此去荆州,尽力说服刘备,让他安抚刘表的部众,同心协力,共拒曹操。孙权满以为,鲁肃此去定会给他带回一个拥有荆州八郡、十几万军队的强大盟友回来。然而,事实却让孙权非常失望。

曹操大军南下,刘琮举州投降,荆州八郡,大部分归曹操所有,十几万军队,多归曹操麾下。

而此时的刘备,在当阳被打得大败。如今,他只是借寓于江夏,与江夏太守刘琦共有两万余军队。

这一切,与孙权所期望的相差太远了。

刘备正与诸葛亮、刘琦在一起商议,诸葛亮说:“曹操势力太大,一时难以抵抗。我们不如结盟东吴孙权,以作外应援助,造成南北相持,我们可从中得利。”

诸葛亮主张“外结好孙权”,并十分重视对吴关系,建立了孙刘联盟,从而在赤壁大战中打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的初步形势。

刘备担心地说:“江东人物那么多,必有远谋,他们能容咱们吗?”

诸葛亮道:“如今曹操带领百万之师,大军已压至江汉,江东肯定会派人来打探我们的虚实,对荆州有巧取之想。到时,我将出使江东,凭三寸不烂之舌,让他们南北两军去互相吞并,如果江东胜,则我们可以和他一同拒曹,如果曹操胜,那我们就可趁势取江南了。”

正说间,人报江东鲁肃前来吊丧。诸葛亮笑着说:“大事可成了。”便对刘备道,“不可让他看出我们的计谋,主公只装作不知。”

鲁肃见过刘备,对诸葛亮说:“我一向敬慕先生的才德,今日相见,三生有幸。孙将军虎踞六郡,兵精粮足,又极其敬贤礼士,江东英雄有很多归附于他。如今从你们这方面考虑,不如派一个心腹之人到江东去结盟,共图大计。先生的兄长在江东,每日盼望能与先生相见。鲁肃不才,愿与公同去拜见孙将军,共同商议拒曹大事。”

刘备装作不同意,说:“诸葛亮乃是我的军师,一刻也不能离开,怎么可以让他到江东去呢?”

诸葛亮便道:“事关紧急,请奉命一行。”

刘备这才答应。鲁肃于是和诸葛亮一起,登船往柴桑而去。

曹操已经占领了荆州的大部分领土,正屯兵于江陵,若顺江东下,很快就会进攻吴国。能不能抗拒曹操的大军,怎样抗拒,孙权心里实在没底。偏偏在这紧要关头,又有一些人公开提出投降曹操的主张,其首领人物不是别人,正是老臣张昭。

张昭惧怕曹操已久,建安七年,曹操给孙权下书,要求孙权送儿子到许昌为质,以控制东吴。孙权与臣下商议,张昭、秦松等人就心怀犹豫。如今,面对来势汹涌的曹兵,张昭等又主张迎降。

这一天,孙权又召集众人商议如何确保江东之事,结果还是老样子,主张降曹的人仍喋喋不休地重弹着老调,唯一不同的是力主抗曹的鲁肃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聪明的孙权立即察觉到了这个变化,他觉得鲁肃的表现里大有文章。

果然,散会以后,孙权起身回后宫更衣,刚走到屋檐下,就觉得被人拉了一下,回头一看,原来是鲁肃。孙权立刻拉住鲁肃的手,问道:“卿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鲁肃说:“刚才我仔细听了那些主张降曹人的议论,想来想去,觉得他们除了误将军大事外,实在没有别的内容。这些人是不值得与他们共议大事的。”

孙权问:“既如此,卿为何刚才不发一言呢?”

鲁肃回答:“我们江东所有的人,包括我鲁肃在内,都可以投降曹操,只有将军您一人不能。”

孙权心中惊讶,问道:“为什么呢?”

鲁肃答道:“如果我鲁肃投降了曹操,曹操会让我回到家乡,给我安排官位。根据我的声名及以前的职务,我依然会担任州府的中下曹从事,外出可以坐牛车,身后有办事人员和士兵随从,在士大夫当中交游。如果功劳积累得多了,还有可能当上刺史、郡守一类的大官。而将军您就不同了。您一旦投降了曹操,能到什么地方安身呢?什么样的待遇能像您今天的样子呢?希望您早点下定决心,定下抗曹大计,不要听那些降曹者的议论了。”

鲁肃这番话,强烈地震撼着孙权的心灵,孙权不由长叹一声,说:“那些降曹人的议论,真是使人失望;而您今天所阐明的道理,正与我的想法相同。我有您这样的人,真是上天所赐予的啊!”

鲁肃说:“我这次去江夏,带回来诸葛瑾的弟弟诸葛亮,主公可以跟他谈谈,便知道曹操的虚实。”

孙权问:“卧龙先生在哪里?”

鲁肃说:“现在驿馆中安歇。”

孙权说:“今日已晚,不宜再见。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叫他见过我江东俊杰,然后升堂议事。”

第二天,鲁肃到驿馆接诸葛亮同往孙权大帐中。诸葛亮只见张昭、顾雍等一班20多位文武官员,峨冠博带,整衣端坐。诸葛亮一一见礼,之后在客位上落座。

张昭等人看到诸葛亮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他一定是来游说的。张昭便率先开口试问诸葛亮道:“我张昭乃是江东的小人物,早就听说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有这样的事吗?”

诸葛亮回答道:“这只不过是我平生的一个小可之比。”

张昭道:“新近听说刘备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因而欲想席卷荆襄。如今荆襄却一下归属了曹操,不知你们是何用意啊?”

诸葛亮暗想,张昭乃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服得了孙权?于是答道:“在我看来,我主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备谦卑仁义,不忍去夺同宗兄弟的基业,因此将荆州推让掉了。刘琮是个小孩子,听任佞言,私自投降,致使曹操很猖獗。如今我主屯兵江夏,是另有良图,这可不是等闲之辈所能理解的。”

张昭道:“如果是这样,先生可就自相矛盾了。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一统天下;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拿下齐国七十多个城池。这两个人,可都是济世之才啊!而先生只会在草庐之中笑傲风月、抱膝危坐。如今既然事从刘备,就该为百姓牟利益,除害灭贼。然而刘备在未得先生之时,尚能够纵横天下,割据城地;如今得了先生,人们更加仰望,就连幼童都说刘备是如虎添翼,不久汉室兴旺,曹操可灭了。朝野上下无不拭目以待,对先生抱着极大希望。”

“可为何自从先生跟了刘备,曹兵一来,你们就丢盔卸甲,望风而窜,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如此辜负了刘表遗愿,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那刘豫州自从有了先生,为何反倒不如当初了呢?管仲、乐毅难道就是这样的吗?我的话愚鲁直率,请先生不要见怪!”

诸葛亮听罢,笑了笑,说道:“大鹏展翅飞万里,它的志向难道是那些小燕雀能认识的吗?比如一个人得了多年的痼疾,应当先给他喝点稀粥,同药一起服下。等到他肺腑调和、形体慢慢养得安稳些了,再用肉食补养,加上效力强的药治疗,这样病根才能除尽,人得以全面康复。如果不等病人气脉缓和,就给他吃烈药和味道厚重的食物,想要求得平安,实在就难了。”

“我主刘备,以前兵败于汝南,寄靠在刘表门下,兵不到一千余人,将只关、张、赵云,正像是到了病重危急的时刻。新野小县地僻人稀粮又少,他不过是暂时借以安身,怎可能长久坐守在那里呢?但就是在这样的处境条件下,却能够火烧博望,水淹曹军,令夏侯惇等心惊胆寒。依我看来,就是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

“至于刘琮投降曹操,豫州当时根本不知,且又不忍心乘乱夺取同宗之业;当阳之败,豫州不忍丢下百姓,几十万人扶老携幼相随渡江,每日与民一同颠簸十余里路而放弃去取江陵,真是大仁大义啊!寡不敌众,胜负乃是兵家常事。”

“昔日汉高祖刘邦多次败给项羽,然而垓下一战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难道不是因为韩信为他出了良谋吗?可韩信辅佐刘邦那么久,也没得几次胜利啊!因此说,国家大事,天下安危,要靠谋划。那些夸夸其谈,善于巧辩之徒,靠虚荣之气压人;尽管能够坐着议论、站着高谈,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应付各种形势变化,却什么都不行了,这才真正是叫天下耻笑的呀!”

诸葛亮一番话,说得张昭没有一句可以对答。

这时座中一人忽然高声问道:“如今曹公屯兵百万,列将千名,虎视眈眈要踏平、吞食江夏,先生认为该怎么办呢?”

诸葛亮望去,乃是虞翻。诸葛亮道:“曹操收并了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然百万之军,也没什么可怕。”

虞翻一听冷笑道:“你们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救于人,还说不怕,这可真是大言不惭啊!”

诸葛亮道:“刘备不是只靠几千仁义之师,就能抵抗百万残暴之众的吗?退守夏口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时机。而如今,你们江东兵精粮足,且凭借有长江之天险,有的人却还想要主公孙权屈膝投降曹贼,而竟不顾天下人的耻笑。从这一点来看,刘备难道是怕曹操的吗?”虞翻被说得哑口无言了。

座中又一人发问道:“诸葛亮先生难道想效法张仪和苏秦来游说我们东吴吗?”

诸葛亮一看,是步鹭,回敬道:“步子山先生以为张仪、苏秦是辩士,却大概还不知道他两人也是豪杰吧;苏秦佩挂六国相印,张仪两次为秦国宰相,都是匡扶国家的谋士,可不是那些畏强欺弱,怕刀怕枪的人所能比的。君等只听曹操虚发的假诈之词,就吓得想去投降,还竟好意思在这里笑话苏秦和张仪?”步鹭也被问得说不出话了。

忽然,又有人问道:“诸葛亮认为曹操是个什么人呢?”

诸葛亮见是薛综,答道:“曹操乃是汉贼,这还用问吗?”

薛综道:“先生说得不对。汉朝历代至今,天数眼看就要完了。如今曹公拥有三分之二天下,人都归心于他。刘备不识天时,要与之纷争,正是好比以卵击石,怎能不败呢?”

诸葛亮这时厉声说道:“薛敬文怎么能出此没有君臣父子、没有高低伦理之言呢?人生在天地之间,应以忠孝作为立身之本。薛公既然是汉臣,却有不臣之心,应当打消这些思想,才是为臣的正道。曹操的祖宗食汉禄,却不思报效汉室,反怀有篡权叛逆之心,让天下人憎愤,薛公却说天数归之曹操,真是无父无君、没有纲常的人呀!我没有必要同你讲话,请不必多言了!”薛综满面羞惭,无话对答。

座上又有一人应声问道:“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毕竟也是相国曹参的后代。刘备虽自说是所谓中山靖王的苗裔,却没有考证,人们亲眼所见的,他只不过是一个编草席卖草鞋的俗夫罢了,有什么资格来和曹操抗衡呢!”

诸葛亮看去,原来是陆绩。诸葛亮笑起来,道:“曹操既然是曹相国的后代,就更证明他世代都为汉臣,而如今他却手握王权,肆意横行,欺君罔上,不仅是目无君主,而且是蔑视祖宗,不仅是汉室之乱臣,而且是曹氏之贼子。”

“刘备是堂堂正正的汉室之胄,当今皇帝依据世宗祖谱赐予他官爵,你凭什么说无可查考呢?况且高祖就是从区区亭长开始建业起身的,织席卖鞋又有什么可以为耻辱的呢?我看你真是小儿之见,怎能和高士一起理论!”陆绩不禁闭口塞舌。

席中又一人说道:“诸葛亮所言,都是强词夺理,全不是正经之谈,不必再说了。只请问诸葛亮著有什么经典之论吗?”

诸葛亮看他,是严峻,说道:“寻章摘句,是世上那些迂腐儒士的所为,哪能够依此兴国立事。古时候躬耕的莘伊尹,垂钓于渭水的姜子牙,还有张良、邓禹等名士高人都没见他们有什么经典论著。难道说你整天就只是效仿那些酸腐的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吗?”严峻垂头丧气地无以作答。

忽然一个人大声说道:“诸葛公好说大话,未必有真才实学,恐怕到时恰恰要被文人学者所笑呢!”

诸葛亮看那人,乃是程德枢,便回答道:“文人学者有君子与小人之分。作为君子的文人,忠君爱国,坚守正义,憎恶邪佞,尽力为时代作出自己的贡献,美名传于后世。而作为小人的学者,只钻营雕虫小技,用心于文墨,年轻时作赋,人老了把经都念完。笔下即便有千言,胸中却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计策。就像杨雄那样,虽然以文章著称于世,却屈身于草莽强盗之手,走投无路最后跳楼而死。这就是所谓的小人之儒。即使他每天吟诗作赋上万言,可又有什么用呢!”程德枢也不能应对了。

众人见诸葛亮对答如流,全都已惊慌失色。

此时,座中还有人想要问难诸葛亮,忽然有个人从外面走进来,厉声说道:“诸葛亮乃是当世奇才,诸位以唇舌相难,可不是敬客之礼。曹操大军压境,你们不商讨退兵之策,光在这里斗嘴!”众人一看,是督粮官黄盖黄公覆。

黄盖对诸葛亮道:“先生何不将金石之论对我主说去?”

诸葛亮道:“诸君不识时务,互相问难,容不得我不答。”

黄盖和鲁肃带诸葛亮入中门,来到大堂上,孙权下阶而迎,厚礼相待,请诸葛亮坐,众文武分列两旁,鲁肃站在诸葛亮边上。

诸葛亮见孙权碧眼紫发,仪表堂堂,暗想,此人相貌不一般,只能用话激他,不能光讲道理。于是,等孙权问起曹操现有多少兵马时,诸葛亮说有一百多万。

孙权道:“怕不是在诈我们吧?”

诸葛亮便将曹操原有的兵力,加上从袁绍、中原和荆州那里新增的兵力算在一起,不过150多万。他方才说100万,是怕吓着江东之士,且曹操手下战将谋士都不下一两千。

鲁肃在旁一听,惊慌失色,连忙向诸葛亮使眼色不让他再说了,诸葛亮却只装作没有看见。

这时孙权又问:“曹操平了荆楚之地,还有其他图谋吗?”

诸葛亮道:“他如今已沿江边安营扎寨,准备战船,不图你们江东,又是想取哪里呢?”

孙权道:“若他真有吞并之意,请先生替我想想该怎么办。”

诸葛亮道:“我有一句话,只怕将军不肯听从。如今曹操势力极大,威震海内,即便是英雄,也无用武之地,奈他不可。将军要量力而行,若有能力与曹抗衡,不如趁早消灭他;若没有能力对抗,不如听从众谋士的建议,投降曹操算了。如今,将军嘴上说要降曹,心里又不想降曹,形势危急,却总是拿不定主意,大祸可就要临头了!”

孙权道:“若像先生说的这样,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诸葛亮道:“过去,像田横、齐之那样的壮士都能坚守大义,不容屈辱,何况刘备是汉室宗亲,事之不成乃是天意,怎么能自己就先屈服于他人之下呢!”

孙权听了诸葛亮这番话,不觉脸色顿变,站起身来拂袖而去,众人一见,也都一笑而散了。

鲁肃责怪诸葛亮道:“先生为何说出这样的话来?幸亏我们主公宽宏大度,没有当面责怪你,你的话过于藐视他了。”

诸葛亮仰面笑道:“何必这样不能容人呢!我自有破曹之计,他不问我,我怎敢说呢?”

鲁肃忙道:“原来先生是有良策的,我这就去请主公来向你求教。”

诸葛亮说:“我看曹操的百万大军,不过是一群小蚂蚁罢了,只要我一抬手,它们就都成了粉末。”

鲁肃经这么一说,便立即到后堂去见孙权。孙权一听,转怒为喜说道:“原来他是用话在激我。”于是又出来与诸葛亮互致歉意,讨教良策。

诸葛亮说:“刘备虽新败,但关羽仍带有精兵万人,刘琦在江夏也有万人。曹兵虽多,却是远道而来,征战疲惫,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并且北方人不习惯于水战。荆州之民依附于曹操,是迫于当时的形势,而并不是出于本心所愿。将军如果现在能诚心诚意地和刘备结成联盟,破曹之事必成。”

“曹军败了,自然退回北方,那么荆州和东吴的势力也就加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得以成型。成败的关键即在眼下,就看将军怎样决断了。”

孙权听罢大喜,说:“先生的话,使我茅塞顿开。我已经拿定主意,马上就可以商议起兵,共破曹操!”于是孙权叫鲁肃将决定传告下面文武官员,然后送诸葛亮回驿馆休息。

智激周瑜得联盟

虽然诸葛亮给孙权策划了破曹之策,但孙权仍是不踏实,担心兵少将寡,抵挡不住曹操大军。而此时,主降的大臣又议论纷纷,搞得孙权又无所适从,难以决断。

吴国太听说此事,对孙权道:“你兄孙策临终留下话说,‘内务之事难断问张昭,对外之计不决请周瑜’,眼下何不去同公瑾商议呢?”

孙权的大都督周瑜在鄱阳湖训练水师,闻讯急忙赶回柴桑。鲁肃与周瑜关系最为深厚,头一个去迎接他,把事情详细讲了。

周瑜道:“子敬不必烦恼,我自有主张。现在快去把诸葛亮先生请来相见。”

晚上,鲁肃带诸葛亮来拜见周瑜。周瑜出中门迎入,开始,周瑜和鲁肃争辩,故意说自己愿降,诸葛亮只是袖手冷笑。

当问诸葛亮的看法时,他知道周瑜反话正说的意思,于是附和着说道:“曹操善用兵,天下莫敢当。以前有吕布、袁绍、袁木、刘表敢与对敌。今数人皆被曹灭,天下无人矣。独有刘豫州不识时务,强与争衡,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将军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家富贵。国事迁移,付之天命,何足惜哉!”

鲁肃大怒说道:“你是想教我主屈膝受辱于国贼吗?”

诸葛亮接着说道:“我有一计,可以不用向曹操上贡献印,也不必将军亲自渡江,必须派一个小使者,乘一只小船送两个人到江上。曹操只要得到这两个人,就可令百万之师退兵。”

周瑜便问道:“果然如此的话,那么这是怎样的两个人呢?”

诸葛亮说:“我在隆中时,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造了一座铜雀台,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聚集于其中。曹操本是好色之徒,早听说江东乔公有两女,长女叫大乔,次女叫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曹操曾发誓说:‘我的志愿,一是扫平四海,建立霸业,二是得到江东两乔,放在铜雀台中,以乐我晚年。这样到死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如今曹操带百万之师欲图江南,其实就是为了这两个女子。将军何不去寻找乔公,以千金买此两女,派人送与曹操,曹操得到这两个女子,必心满意足,班师撤兵。这正是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赶紧去办呢?”

周瑜道:“曹操想得到这两个女子,有什么证明呢?”

诸葛亮道:“曹操的小儿子曹植,下笔便成文。曹操曾命他作一首赋,名作《铜雀台赋》,文中之意说他全家都能称王为帝,誓得两乔。”

周瑜问:“这篇赋先生能背下来吗?”

诸葛亮道:“我喜欢它文辞华美,曾记下来过。”

周瑜说:“那就请先生试着背诵一下。”

诸葛亮当即吟诵起《铜雀台赋》,其中有这样一句道:“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两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站起身来用手指着北方道:“老贼欺我太甚!”

诸葛亮忙站起来劝道:“都督这又是何必呢?过去单于多次侵犯我国南疆,汉朝天子将昭君公主许给他和亲,眼下又何必在惜两个民间女子?”

周瑜回答道:“先生有所不知,这大乔乃是孙策将军的主妇,小乔是我的妻子。”

诸葛亮一听,装作并不知晓的样子急忙说道:“我实在不知,失口乱言,死罪!死罪!”

周瑜道:“我与那老贼誓不两立!来日入见主公,便商议起兵。”

诸葛亮道:“若蒙不弃,我愿效犬马之劳,随时听候派遣。”

第二天,东吴的文武官员聚在一起,商谈战降之事。张昭等人主张降曹,陈述了陈词滥调。

周瑜马上站出来反驳说:“曹操虽托名汉相,实乃汉贼。将军以神武雄才,又依仗父兄所付事业,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粮足,英雄乐业,正当以此横行天下,为汉室除残去秽,何况曹操是亲自来送死,怎能说迎降的话呢?”

接着,周瑜列举了曹军的四点不利之处。孙权联想起诸葛亮对他分析曹兵的状况,与周瑜所说有很多地方是一致的,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想到这里,孙权拔出佩剑,猛地向面前的奏案砍去,斩钉截铁地说:“诸将吏敢复有言降曹者,与此案同!”

便将此剑赐周瑜,即封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如文武官将有不听号令者,即以此剑诛之。

孙权最终依诸葛亮之言,立即调拨3万精兵,由周瑜和老将程普分别担任左右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同诸葛亮一起前往樊口与刘备军队会合抗曹。

诸葛亮凭其智慧和口才一下为刘备争取了东吴10万之众,并带回3万东吴精兵,这为扭转当时整个局势起到了关键作用。

立军状草船借箭

周瑜与程普、鲁肃领兵起行,便邀诸葛亮同往。诸葛亮欣然从之。一同登舟,驾起帆樯,迤逦望夏口而进。离三江口二三十公里,船依次第歇定。周瑜在中央下寨,岸上依西山结营,周围屯住。诸葛亮只在一叶小舟内安身。

周瑜越来越感到诸葛亮计谋深远,日后必成大患,实不可留,但若杀了诸葛亮,又怕遭曹操耻笑,于是便想方设法要寻机除掉他。

一日,周瑜聚众将于帐下议事,问诸葛亮道:“近几日就要同曹操交战了,水路交兵,应当先用什么兵器攻战?”

诸葛亮道:“大江之上,应以弓箭为先。”

周瑜道:“先生之言,甚合我意。但是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督造十万支箭,以作应敌之用。这是公事,还请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道问:“这10万支箭不知道都督什么时候用呢?”

周瑜道:“10日之内,能办妥吗?”

诸葛亮道:“曹操马上就要打过江来了,若等10天,必误大事了。”

周瑜便问:“先生料几日能造完?”

诸葛亮说:“只要3天,就可交上这10万支箭。”

周瑜一惊,道:“军中无戏言。”

诸葛亮笑笑说:“愿立军令状,3天办不成,甘当受罚。来日造起,到第三天,都督可派人来江边搬箭。”

当下,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走后,鲁肃对周瑜说道:“这个人莫非是在诈我们?”

周瑜摇摇头:“他自己送死,并不是我逼他。你可去探诸葛亮的虚实,然后来告诉我。”

鲁肃来见诸葛亮,诸葛亮道:“子敬得借我20只船,每船要军士30人,船上全用青布作幔,每船用束草千余个,分立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10万支箭。只是不能让公瑾知道,他若知道了,我的计策就会失败。”

鲁肃回报周瑜,果然不提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用箭竹、翎毛等物,自有道理。周瑜大惑不解道:“看他三日后怎么交差。”

鲁肃将诸葛亮所需之物都备齐了,只等候调用。第一天不见诸葛亮动静,第二天也不见诸葛亮有所行动。直到第三日四更天时,诸葛亮将鲁肃秘密地请到自己船中,说:“请先生同我一道去取箭。”便下令20只船用长长的绳索连接成一串,一直向北岸进发。

这天夜里大雾漫天,江上更是雾气重垂,人在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督促船只前进,到五更时候,已接近曹操水寨。诸葛亮让把船头冲西,船尾在东,一字摆开,军士皆藏身于青布幔中,然后下令擂鼓呐喊。

鲁肃大惊道:“要是曹兵杀出来可如何是好?”

诸葛亮笑道:“大雾锁江,我料他定不敢出战。我们只在这里饮酒取乐,等到雾散了就回去。”

鲁肃一听哭笑不得,哪有心思饮酒,真是坐立不安。

却说曹操营寨中听得擂鼓呐喊,于禁等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道:“浓雾弥江,我军不可轻动,让弓箭手放箭。”

然后又派人往旱寨里去叫张辽、徐晃各带弓箭军3000余,火速赶到江边助战。

很快,有1万多弓箭手往江中一齐放箭,箭如雨发,有的射落水中,有的扎在船边束草上。船因受箭而向一边慢慢倾斜。

诸葛亮看看杯中之酒倾洒,便下令将船队调转,头东尾西,再靠近曹操水寨受箭,一面继续擂鼓呐喊。一直到太阳升起,雾气渐渐散开了,诸葛亮才下令收船立即返回。

这时那20只船两边的束草上都已扎满了箭支。诸葛亮下令各船上的军士齐声高喊:“谢曹丞相箭!”

等到曹军寨中报知曹操时,这边船轻水急,早已放回去有20多公里了,哪里还追赶得上,曹操见之,懊悔不及。

诸葛亮回到船中对鲁肃说道:“每只船上有大约五六千支箭,不费你江东半分之力,便得10万多支箭。明日就可用它来射曹军了,岂不是真方便吗?”

鲁肃赞叹道:“先生真神人也,却是如何知道今日有大雾弥江呢?”

诸葛亮答道:“作为将帅,不通晓天文地理,不知奇门,不懂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那是庸才。我在3天前已算准今日有大雾,所以才定下3日之限。公瑾让我10天办完,工匠、材料等都不应手,明摆着是想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岂是公瑾所能加害的吗?”鲁肃拜服了。

船到岸时,周瑜已派500余军士在江边等候搬箭。

诸葛亮教人到船上来取,共得10多万支,都搬到军帐交纳。鲁肃来见周瑜,述说了诸葛亮草船借箭之事。

周瑜大惊,慨然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啊!”

不一会儿,诸葛亮入帐来见周瑜。周瑜说道:“我主孙权差人来催促我进军,我昨日观察曹操水寨,极是严整有序,非等闲之辈可以攻下。我思得一计,不知可否?”

诸葛亮道:“都督先不要说,各自写要手掌中,看我们想的是不是一样。”

周瑜大喜。写罢,两个靠近一看,周瑜手中是个“火”字,诸葛亮掌中也是一个“火”字。

周瑜说道:“既然我们两人所见相同,此计更无疑矣,请先生不要泄露。”

诸葛亮道:“两家公事,岂有泄露之理。我料曹操虽吃过我火计的亏,但在大江之上,必然不会防备,都督请尽快准备吧!”

借东风火烧赤壁

曹操平白无故折了十三四万支箭,非常气恼,他采取谋士荀攸之计,派蔡瑁的族弟蔡中、蔡和去周瑜行营诈降,被周瑜看了出来,他将计就计,和老将黄盖联手演出一场苦肉计。

原来,那晚黄盖入帐向周瑜献计说:“今敌众我寡,难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退敌。”

英雄所见略同,周瑜和黄盖进一步策划了火攻的具体方案。

第二天,黄盖以言激怒周瑜,被重打50军棍,皮开肉绽,鲜血淋漓,躺倒在军营中。

当时,诸葛亮也在帐前,众人都替黄盖求情,唯独诸葛亮没吭一声。

黄盖被责打的消息很快被奸细蔡和、蔡中报到曹营,并捎去了黄盖送给曹操的一封投降书。

黄盖的这封诈降信,曹操还不是十分相信,他反复看过蔡中、蔡和的信,并把送信的人叫来,仔细询问一番,见问不出破绽,这才相信了。

曹操非常高兴,他认为黄盖的投降,很可能是上天赐给破吴的机会。

想当初,与袁绍对峙官渡时,也是袁绍手下叫许攸的人投降,为战胜袁绍提供了可靠的情报。

数日后,为了解决北军不服水土、在船上多患呕吐之疾,曹操采纳庞统之计,以小船和大船相搭配,或30为一排,或50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木板,人马皆可以在上面行走。看似如平地一般,谁知却为曹军埋下了祸根。

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巡视过旱寨、水寨的曹操心中高兴,设酒款待众文武。

酒酣,他遥指南岸说道:“周瑜、鲁肃,不识天时,与我交战,乃自取灭亡!”

又指着夏口说,“刘备、诸葛亮,汝不料蝼蚁之力,欲撼泰山,何其愚也。”

又顾众将说:“吾今年54岁,昔日乔登与吾至契,知其二女皆有国色,后不料为孙策、周瑜所娶。吾今建铜雀台于漳水上,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之台上,以娱暮年,吾愿足矣!”

第二天,曹操在水军中央大船上坐定,调兵遣将,对吴军发起了攻击。

令毕,水军寨中发擂三通,并队伍战船,分门而出。是日西北风骤起,各船拽起风帆,冲波激浪,稳如平地。北军在船上,踊跃施勇,刺枪使刀,曹操看后十分高兴。

有谋士程昱说:“丞相,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我军不可不防。”

曹操笑道:“若用火攻,必借风力,如今隆冬之际,但有西北风,那里会有东风、南风的。我军居于西北之上,彼并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何用惧怕,若是3月阳春时候,我早就会准备好了的。”

曹操催动大军向吴营冲来,焦触、张南率20只小舟,正和韩当、周泰相遇。

两军交战,焦触被韩当刺死,周泰砍死张南,接应的文聘也被杀得大败而归。

周瑜站在山顶上观看战况,见江中曹船入水寨,他问众将道“江北战船如芦苇之密,曹操又多谋,当用何计破之?”

众未及对,忽见曹军寨中,被风吹折中央黄旗,飘入江中。周瑜大笑说道:“此乃不祥之兆也。”

正观之际,狂风大作,江中波涛拍岸。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掠过,周瑜猛然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

诸将愕然相顾说道:“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料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

慌里差人申报吴侯,一面求医调治。

周瑜心气不顺,病卧在床。鲁肃请诸葛亮来医。诸葛亮在纸上密书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见了大惊,暗想:诸葛亮真神人也!乃转忧为喜道:“事在危急,望先生赐教。”

诸葛亮道:“亮虽不才,曾遇到奇异之人传授与我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在南屏山上建一座平台,叫作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120人,手举旗幡围绕。我在台上作法,借三天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怎么样?”

周瑜道:“别说三天三夜,只一夜就大事可成了。势迫在眉睫,请万万不要迟误。”

诸葛亮道:“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停,如何?”

周瑜大喜,一下坐起身来,立即使500名精壮军士,到南屏山去筑坛,拨120人执旗守坛,听候使令。

诸葛亮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赤足披发来到坛前,吩咐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随口乱讲话。不许大惊小怪。违令者,斩!”

众人领命。诸葛亮缓步登坛,看好方位,在炉中烧香,在盂盆内灌水,仰天暗祝。

诸葛亮一天上坛下坛三次,却不见有大风。

周瑜等人都在中军帐内等待东南风。黄盖等已准备火船20只,曹营中有周瑜派出的内应甘宁等缠住其水军督将在寨中每日饮酒,不放一个人到岸上去哨探,四周全是东吴兵马,围得水泄不通,将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只等帐上号令。

这天晚上,天色晴朗,微风不动。周瑜对鲁肃道:“诸葛亮之言实在荒谬。隆冬季节,哪来的东南风?”

鲁肃说:“我想诸葛亮并不是谬言。”

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起,旌旗飘动。周瑜出帐看时,只见旗角竟真的飘向了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作。

周瑜惊骇地说道:“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着他,必是东吴之祸根,及早杀掉,免得生他日之忧。”

赶忙叫来丁奉、徐盛二将,密令道:“各带100人,徐盛从江内去,丁奉从旱路去,都到南屏山七星坛前,不用多问,抓住诸葛亮便立即斩首,拿人头来见我请功。”

二将领命而去。

丁奉马军先到,只见坛上执旗将士当风而立,却不见诸葛亮,问答说:“刚才下坛去了。”

这时徐盛船也到。兵卒报告说:“昨晚有一艘快船停在前面滩口。方才看见诸葛亮披发下船,那船往上游去了。”

丁奉、徐盛连忙分水旱两路追赶。徐盛叫挂起满帆,乘风急追。终于看见前面的船已离得不远,徐盛在船头大声高喊:“军师不要走,都督有请!”

诸葛亮站在船尾大声道:“回去告诉你家都督,好好用兵,我暂且回夏口了,他日再容相见。”

徐盛道:“暂且停一下,有要紧话说。”

诸葛亮道:“我已料到都督不能容我,必定要来加害,事先叫子龙来接应。将军不必追赶了。”

徐盛见前面的船没挂帆,便只顾往前赶去。待离得近了,赵子龙站在船上弯弓搭箭,“嗖”的一声射断徐盛船上篷帆的绳索,篷帆“哗”地堕落入水,船一下便横了过来。

赵云叫自己船上撑起满帆,乘风而去,快流如飞,追之不及。岸上,丁奉唤徐盛靠岸,说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

刘备与刘琦在夏口专候诸葛亮归来。很快船到,诸葛亮和赵云登岸。

诸葛亮问道:“前时所定军马战船之事,可曾办齐。”

刘备上前对诸葛亮道:“早已准备好,只等军师调用。”

于是立即升帐,诸葛亮遣将调兵,首先唤赵云,道:“子龙可带3000兵马,过江直奔乌林小路,寻树木芦苇茂密的地方埋伏下来。今夜四更以后,曹操必然从那条路奔走。等他军马过,就从半中间放起火来,即使杀不了他全军,也能消灭一半。”

赵云道:“乌林有两条路,一条通南郡,一条通荆州。不知曹操会向哪条路来?”

诸葛亮说:“南郡路险,曹操必不敢走,一定往荆州来,然后大军投许昌而去。”

赵云于是领令走了。

诸葛亮又唤张飞:“翼德可带3000兵过江,截断彝陵这条路。曹操必往北彝陵去。来日雨过,待他埋锅造饭,你只要看到烟起,就在山边放起火来。虽然捉不到曹操,想你这回功劳也不小。”

张飞走了。

诸葛亮又吩咐糜笠、糜芳、刘封3人各驾船只,绕江截杀败军,夺取器械。3人去了。

诸葛亮起身对公子刘琦道:“武昌离这边只有一望之地,最为重要。公子便请赶回去,带所部之兵埋伏在岸口。曹操一败,必有逃来的,就地抓住,但不可轻易离开城郭。”

刘琦便辞别刘备、诸葛亮自去了。

诸葛亮最后对刘备道:“主公可在樊口屯兵,凭借高处观望,坐看今夜周瑜成大功也。”

此时关羽站在一边候令,诸葛亮却全然不予理睬。

关羽忍不住高声道:“军师为何不用我?”

诸葛亮答道:“云长别见怪。过去曹操待你很厚,你一定想要报答于他。今日曹操兵败,必走华容道,要是让你去守华容隘口,只怕你会放他过去。因此不敢委派。”

云长道:“军师好多心。当初曹操待我不薄,我已白马解围报答过他了。今日撞见,定不放他过去,愿立下军令状担保。但是,如果曹操不走华容道,那可又怎么说?”

诸葛亮道:“我也立下军令状,他若不走,我甘受军法处治。”

关羽大喜。诸葛亮吩咐他说:“你可在华容小路高山上堆积柴草,放起一把烟火。曹操看见烟起,便会认为这是虚张声势,必向这条路来,将军可不要留情。”

关云长领令而去。

刘备这时说道:“我这兄弟义气深重,只怕他还是会放曹操一马的。”

诸葛亮于是说:“我夜观星象,曹贼这回死不了,何不留这份人情,让云长做了去,也是好事。”

刘备道:“先生神算,世所罕及啊!”

诸葛亮走后,周瑜调遣众将。命甘宁取乌林的曹操屯粮之所,命太史慈领3000兵奔黄州断合肥曹操援兵,命吕蒙带3000兵击乌林接应甘宁,命凌统带3000兵直取彝陵界首,命董袭领3000兵直取汉阳,命潘璋带3000兵接应董袭。命黄盖领十艘冲锋船和大型战船,里面装满柴草和油脂,外面用布盖上,然后在船上竖起军旗,使小卒驰书约曹操来受降。

黄盖的后面,第一队领兵军官韩当,第二队领兵军官周泰,第三队领兵军官蒋钦,第四队领兵军官陈武,四队各引战船300只,前面各摆引火船20只。

周瑜自和程普在艨艟上督战,徐盛、丁奉为左右护卫,只留鲁肃与众谋士守寨。

周瑜火烧赤壁,曹军大败而逃,一路被剿杀,果然投乌林以西而来。曹操看见这一带树木丛杂,山川险峻,忽然在马上仰面大笑起来。

诸将便问道:“丞相为什么大笑?”

曹操说:“我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要是换了我用兵,一定会在这里埋伏下一支人马,看看会怎么样?”

话音未落,忽然两边鼓声震天,火光冲起,惊得曹操几乎掉下马来。一军从侧面突然杀出,大叫道:“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

曹操忙令抵挡,自己突出烟火而逃。子龙也不追赶,只顾抢夺旗帜。

天色微明,黑云罩地,东南风仍不息。忽然大雨倾盆,将士的衣甲都淋得透湿。曹军冒雨而行。曹操问前方是什么地方,军士回答,一边是南彝陵,过葫芦口便是南郡江陵;另一边是北彝陵山路。曹操下令走南彝陵。

走到葫芦口,曹军兵马都已饥饿困乏,于是埋锅造饭。曹操坐在林下,忽然又仰面大笑起来。众将问道:“丞相刚才一笑笑出个赵子龙,现在又为何发笑?”

曹操道:“我笑诸葛亮、周瑜毕竟短智少谋。若换了我用兵,定在此伏下一队人马,那样的话,我即便得以逃脱性命,怕也得重伤了。”

正说间,忽听前军后军一齐呐喊起来。为首者正是燕人张翼德。众人一见张飞,无不心惊胆寒。

曹操令许褚、张辽、徐晃上前抵挡,曹操大惊,丢甲上马,自己拨马就走。张飞从后赶来,曹兵拼命奔逃,才渐渐甩掉追军。回头看去,又伤了许多的人。

正行间,前面又出现两条路,军士报曹操道:“大路稍微平坦些,却远;小路通华容道,能近些,只是路窄难行。”

曹操令人上山观望。

不久,探马回来报告说:“发现小路山边有几处烟起,大路上并没有动静。”

曹操道:“兵书曰: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吾偏不中他计。”便下令走华容道。

行不到几里,曹操又在马上扬鞭大笑起来。众人一惊,问道:“丞相又为何大笑?”

曹操笑说:“人们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依我看,也不过是无能之辈。要是他们在这里埋伏下一旅半师,我等岂不束手就擒了吗?”

话未说完,一声炮响,两旁跳出来500个校刀手,为首者正是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曹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

曹操一看,不由叹了口气道:“既然到了这一步,只有拼命决一死战了。”

这时有人提醒曹操:“丞相过去有恩于他,今日不如求他放过这一关。”

曹操不禁点了点头,便对关羽提起了旧话,使关羽想起他当初的许多恩德。关羽动了心,又见曹军个个惶惶然,都哭拜于地,便长叹一声,都放了过去,然后自带人马,空手而归。

后因刘备及众将求情,军师诸葛亮免了关羽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