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人家

在平静无风的海面上,偶尔会在远方空中映现出琼楼仙阁、船舶岛屿。可是大风一起,这些景象就突然消逝,荡然无存。原来这是一种幻景,是大自然对我们眼睛开的玩笑,称为海市蜃楼。在海面上,贴水面附近有一层冷空气,上面是一层暖空气。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线受到暖空气层的折射或反射,就造成了海市蜃楼现象。可是,在 21 世纪,你们在海面上空见到许多琼楼仙阁,可别以为那是海市蜃楼现象,那是新型的海上建筑。

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阿尔卑斯山北部地区有的房屋和村落,是建在水中的柱子顶上。现在澳洲、东亚和南美的土著民族中,还可能看到这种建筑。受此启发,21 世纪,人们将原封不动地利用海底土地,在海上建造各种海中建筑。1985 年,新加坡在圣淘沙岛外的海面上, 相继兴建了两座海洋 6 层旅馆,占地面积为 150 多平方米,被游人称为“海中摩天楼”。

东京、纽约、伦敦都是国际城市,伦敦和纽约周围都有 3 个国际机场,而东京周围只有两个国际机场:羽田机场和成田机场,因此,日本计划在东京湾海面上建造一个海上国际机场。机场是圆形的,直径有 3200

米,飞机跑道的总长度为 4560 米。机场与陆上的联系,既可以用汽艇,

也可以通过海底隧道,火车从横滨车站出发,只需 20 分钟就可以达到机

场。新海上机场每年接待旅客 4800 万人,是成田机场的 1.5 倍,航运货

物每年 420 吨,是成田机场的 3 倍。世界上第一个海上机场是在日本长崎航空港附近的海面上,通过水上栈桥与本土相连。

建立柱子式海上城市的设想,是英国建筑师莫格里奇和马力在 1968

年向全世界首次提出的,地点选择在英国东海岸水深 9 米、长 24 千米的区域。

所谓柱子式海上城市,就是在海上打许多桩柱,在桩柱上架设围堤, 上面建住宅区、工业区、公园、医院、运动场、学校等设施。柱子式海上城市的主建筑像一个阶梯形的大运动场,共有 16 层,内设城市管理机构、剧场、电影院、公园、医院以及小区。

在主体建筑外面,向海的方向上建有防波堤。防波堤是由塑料夹层做成,形状像“大香肠”,漂在水上,里面 90%都是淡水。防波堤是用弹性缆绳锚定在海上,能减弱袭来的海浪,起到保护城市的作用。

在防波堤与主体建筑之间是人工湖,湖里有许多相互联接的人工岛。岛上设有幼儿园、学校等建筑。在岛上离开海面 4 米高的地方,架设有通到城市各处的道路网。

城市用电,有一座天然气发电厂供应。电厂建在城北,发电厂的余热用来淡化海水和调节住宅、工厂的温度。

海上城市可供 3 万人居住。城市与英国本土之间的交通主要靠气垫船或飞机。

在海上,除了固定的海上建筑外,还有游动式建筑,既可以是工厂, 加工海洋矿产和养殖海洋动植物,也可以是旅馆、城市等。

游动工厂是把厂建在船上。日本在广岛县吴市建造了第一座游动工厂,工厂分纸浆厂和发电厂两部分。纸浆厂是处理木片造纸;发电厂是火力发电,供纸浆厂使用。工厂先在船坞内经过严格检查,后由拖轮拖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再穿过南大西洋,经贝伦,进入亚马孙河,航程 400 千米,在海上航行了 3 个月,1978 年 5 月,到达预定地点。你们看,游动工厂多方便,哪里需要就到哪里,不用了,随时可以搬家。

日本准备建造 2500 个游动城市,每个城市可住居民 25 万人,目前已在进行实验。

朝鲜建筑师经过 3 年时间完成了一座“海上宾馆”的设计。这个游

动宾馆建设在离西归浦陆地 300 米的海上,水深 16 米,是一座圆锥形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