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紧急部署

  • 上千名拥挤的灾民欢腾雀跃,他们嘶哑地连声高喊:“党中央知道我们着火啦!火车来了,我们有救了,有救了!”
  • 火灾当日,一次特别的国务院现场办公会,在塔河火场废墟中、在焦土上、在呛人的空气里紧张地进行着。
  • 7次变换的灯光,使千余名群众7次躲过了凶残的火头。最后,安全转移到了一片开阔地。

国务院迅速作出部署

1987年5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李鹏接到火情报告后,立即告诉林业部尽快摸清火情,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9日上午,李鹏召集有关部门开会,研究火情,与解放军领导机关商定调集部队参加扑火,并决定成立国务院大兴安岭森林扑火领导小组。

同时,在林业部成立由副部长刘广运同志负责的扑火救灾领导小组,做具体工作。

同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记者的报道:

新华社哈尔滨5月8日电(记者张持坚)记者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报道,大兴安岭地区的西林吉、图强、阿木尔和塔河四个林业局,发生了严重火灾。

6日下午3时左右,四个林业局的几处林场同时起火,开始火势不大,扑救也及时。但是忽然刮起约8级左右的大风,火势迅速蔓延。

目前通往这四个林业局的铁路、公路和有线通讯都已中断。

今晨,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领导乘飞机前往塔河观察火情,由于塔河县城上空一片烟雾,飞机无法降落,只得返回加格达奇。据当地无线电通讯报告,有二万多居民的西林吉镇大部分建筑物被烧毁,西林吉、图强、阿木尔三个火车站也被烧。

引起这场森林大火的原因尚不明。火灾发生后,大兴安岭地区党政各级领导立即组织林业工人、当地农民和驻军指战员赶赴火场全力抢救。林业部副部长徐有芳、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周文华等领导同志今天下午乘飞机赶赴加格达奇,组织扑灭火灾的工作。

12日,李鹏带领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了塔河,察看了西林吉、图强、阿木尔和东西两线火场,看望和慰问了扑火第一线军民。

打火急需人!林区人口本来就不多,又受灾疏散出去不少。因此,李鹏强调:

立即增派两万解放军上山打火救灾。

沈阳军区司令员刘精松立刻表示:

军队可以马上集结,就看铁路能不能运送上来。

哈尔滨铁路局局长接过话茬保证:

要我们运送多少人就运送多少,要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到!

李鹏在现场会上还提出要安置好受灾群众,确保他们有吃、有穿、有住,生病的有医有药。要大力组织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13日,李鹏和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扑火指挥小组组长陈俊生回到北京。

李鹏根据沈阳军区司令员刘精松的建议,灭火要群众、部队和森林警察“三结合”,要求有关部门迅速调一批风力灭火机到火场。

陈俊生当夜通知林业部扑火领导小组,要求从其他林区调集风力灭火机。

林业部扑火领导小组就此连夜作了部署。

16日,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计委副主任刘中一同志牵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大兴安岭火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领导小组。

随后,领导小组到灾区进行了实地调查,提出了具体方案。

铁路员工坚守岗位

5月7日21时整,哈尔滨铁路局局长华茂昆在公务车内接到了火警电话:

今天18时,漠河县内的西林吉东站发现罕见的特大森林大火,县城被吞噬,铁路局宿舍大部分也被烧毁。火头从三个方向正飞速向南推进。劲涛以北一切通讯中断,沿途各站和林业局的损失及人员伤亡数目不详……

情况万分危急!怎么办?

华茂昆和局党委书记马良相简单地研究了一下,神色严峻地望着随同前来检查工作的局机关党政干部。

火光就是命令!

他们从伊图里河铁路分局的甘河出发,直奔火灾前沿——加格达奇分局管内的塔河站。

8日9时10分到达塔河。这里正处在紧张的临战状态。前方,凶猛的火势正在向这里蔓延。

华茂昆和马良相听取了铁路地区的简短汇报后,当即决定,在这里编成开出由医疗、食品、水槽、硬座、空敞车共28节车厢组成的临时救灾特别列车,直奔漠河,探查灾情,抢运伤员和灾民。

与此同时,他们责成地区党委和加格达奇做好一切救护准备。

14时车到盘古站,黑烟蔽空,几十米高的火头翻滚着,嘶叫着,像一头疯狂怪兽吞噬了盘古医院。

列车如果继续前行,就可能出现欲退不能的局面。火灾中心急待救援的数以万计的灾民和伤员,像火一样灼烤着华茂昆的心。

“继续开行!”他毅然下令。

机务处运行科长张福庆登上机车,和司机杨明威、助手王永光、指导司机郭立庆一起,认真瞭望,谨慎操纵,加强与运转车长李宝昌的联系,确保安全。

16时抵达凌云站。华茂昆没等列车停稳就疾步跨进运转室。

这里烟雾弥漫,呛得人喘不过气来,他俯身向对讲机呼喊前方车站长缨:“我是华茂昆!你那里情况怎样?能否通过了。”

“不能通过!林场的油库已被包围,一旦爆炸将危及列车安全。现在风势很猛,绝对不行!”

在局里主持运输生产的副局长也打来紧急电话:“劲涛以北联系中断,再往里闯十分危险。再说,育英和西林吉之间有3公里线路遭到严重破坏,你们也无法过去。建议你们立即退回塔河!”

是进还是退?华茂昆在10米见方的运转室里踱着步子,苦苦地思索着,判断着。危险固然危险,但探明火情,抢运伤员和灾民毕竟是最为紧迫的。

老伙计提醒十分坦诚,一定审时度势,保证安全。

这时,局行政办公室副主任安文衡报告说:“长缨站传来消息,风势转小,开不开车?”

华茂昆眉峰耸动,打了一个有力的手势:“开!一边扑火修路,一边摸索前进!”

闯过长缨站已是暮色四合的夜晚。左侧的平地和右侧的高山烈焰熊熊,一片火海。

线路上的倒木和落石,需要排除。火舌侵入路基,枕木开始冒烟,必须修补。列车时走时停。

在劲涛外两公里处,摆放在路基上准备夏修使用的50多根油枕起火像一座小小的火焰山。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烈焰伴着浓烟滚滚肆虐着。

正在这时,被烧毁的小车平台上倾斜的铁轨,剐破了机车油箱的外壳,防寒泡沫露了出来,一旦溅上火星,马上就会车毁人亡。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华茂昆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机乘人员处理故障。

马良相带领车上干部推倒枕木垛,用附近泡子里的水浇灭了烈火。

在风向稍转的刹那间,机车驶出了险区。扑火干部一个个飞身抓车而上。20时整,列车抵达劲涛车站。

长缨至劲涛仅14.9公里,列车却运行了1小时4分钟。在这漫长而又短促的时间里,13名机关干部和司乘人员经受了烈火的考验。

劲涛正处在危急之中。加格达奇分局政治部副主任赵序涛和大兴安岭军分区后勤部林部长正在指挥抢险,力保劲涛。

风疾火大,吉凶难卜。站内还停放着两辆油罐车,这如同是两枚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威胁着站区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华茂昆果断决定,把这两辆油罐车和站内停放的所有车辆一并拉走,组成由3个内燃机牵引的长大车组,寻找时机,躲避火头,小心北进。列车于9日4时33分到达朝晖,8时15分,列车驶进图强。

华茂昆、马良相在这里继续与陆续登车的大兴安岭军分区和地方政府的领导组成了救灾指挥小组,决定全力以赴抢救伤员,供应食品和生活用水,运送灾民,迅速修复开通线路,每天开行两趟救灾列车。

局安全监察室副主任周振声会同加格达奇工务科长等同志乘轨道摩托车探查线路,仍在坚守岗位的西林吉领工区的40多名养路工人一齐出动,迅速修复了3公里被毁坏的线路。

局行政办公室副主任栾秋和张福庆乘单机返回劲涛,拉来加格达奇开上来的生活列车、盖车,同已甩下油罐车的大列车连挂,继续鸣笛北上,19时到达西林吉车站。

车到育英站时,妻离子散、倾家荡产的值班人员,仍在执行标准化接车。他们站成一排,热泪滚滚,向徐徐开进来的第一趟救灾特别列车行注目礼。

站台上,上千名拥挤的灾民欢腾雀跃,他们嘶哑地连声高喊:

党中央知道我们着火啦!火车来了,我们有救了,有救了!

这里的灾民吃完了最后一粒米,喝光了最后一滴水,有的已经两天两夜空腹以待了。

人群中,一位青年男子怀抱一个仅仅出生7天的婴儿,孩子的母亲已被无情的大火吞噬,话不成声地对华茂昆和马良相说:“给、给育英站请功!他们饿着肚子,把最后一袋奶粉给了孩子!”

年轻的站长孙凯在漫天大火呼啸而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当大风旋着几十米高的火头卷向育英东站时,千余名受灾群众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内,从四面八方拥向了平日仅容纳300余人的五等小站站台。

大人急切的呼喊声,孩子嗷嗷的哭叫声,在混乱的人群中搅成一片。

漫天的烟雾,浓黑的夜空,令人窒息的空气,怒号的狂风,人们叫天不应,呼地不灵。谁能帮助他们脱离这大火的重围?

站台上,突然爆发出一个让人心震颤的声音:

我是站长,我叫孙凯,大家都听我指挥!

人们一下子像从噩梦中惊醒,立即静了下来。一双双满含期望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站长孙凯身上。孙凯身穿员工服,头戴大沿帽,手提信号灯,臂扎白毛巾。他是个身材不高的青年。

孙凯大声疾呼:“大家赶快到线路上去,迎着火头趴下,谁也不许乱动!”

千余名群众迅速跳下站台,齐刷刷地扑倒在铁道线路上,一个方向,一动不动。

这时,站舍房顶上的瓦被大风掀落刮碎,燃烧着的火团飞进了站舍的天棚,骤然起火。

孙凯高喊着:

人在车站在,誓与车站共存亡!

他指挥车站职工冲向烈火,搭成人梯,钻进天窗,死拼死打,终于保住了站舍。

几乎就在扑火的同时,变幻莫测的风向使火头来去无常,东西跳动。为了及时引导群众避开火头,孙凯在烈火中奔跑着,布置3名职工观察风向,用信号灯指挥群众转移。

孙凯大声呼喊:

大家都看信号灯!红为停,绿为进。

接着又组织了几名职工对不听指挥的群众进行强行引导。

7次变换的灯光,使千余名群众7次躲过了凶残的火头。最后,安全转移到了一片开阔地。群众得救了。

孙凯和职工们衣服烧着了,头发烧焦了,手脸烧伤了。

现在,他极度疲乏地站在局长、书记面前,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喃喃地说:“快,快把职工家属和灾民输送……出去,要不,我,我对不起父老乡亲!”

说完,眼泪扑簌簌地滚落下来。华茂昆和马良相的眼眶也情不自禁地湿润了。

朝晖、图强、育英、西林吉……所到之处一片焦土。唯有各站巍然屹立,这是铁路员工用血汗保存下来的。

正是这些平凡而伟大的生动事迹和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鼓舞着铁路局机关的救灾干部,他们驱车闯火,斩关夺隘,往返55个小时。

50吨大米、60吨食用水、1.2万斤熟食品送进来了!

医疗队送进来了!

3000多名灾民送出去了!

大批伤员送出去了!

救灾人员和物资运达

国务院现场办公会结束仅3小时,几个集团军的两万名官兵从四面八方迅速集结,以特急行军速度,一路绿灯向北国边陲进发。

两天中,便有55列军车奔赴前线。

战士们接到命令,来不及回营房取棉衣便上了车。随着列车北进,互相用体温取暖的战士们越挤越紧,却听不到一声怨言。

车厢里有人带头唱起了《血染的风采》。列车载着战士的歌声进入塔河。

沈阳军区3.5万名指战员带着期望、带着嘱托,冲向火区。

空军派出由13种机型50多架飞机组成了庞大机群。

7000多名手携风力灭火机的森警战士如箭离弦。

5月6日大兴安岭林区特大火灾发生后,受到北京、天津、上海、内蒙古、辽宁、吉林、广东7个省、市、自治区的关注,纷纷以最快速度将急需的药品、医疗器械、食物等救灾物品运往灾区。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盟委一面派出数百人参加扑火战斗,一面主动接收安置1000余名灾民,还向灾区运去了一批粮食和药品。

吉林省在旱情严重的情况下,从大局出发,派出两架人工降雨飞机奔赴火灾现场听候命令。

广州白云山制药厂也给灾区运来了药品。

到5月12日,60余万斤粮食、40余万斤熟食、70栋活动板房、560架帐篷以及锅、盆、锨、镐等物资先后送到灾区。

由哈尔滨等地医务人员组成的17支医疗队已赴火灾现场。

黑龙江有关地区的各级政府成立了灾民安置领导小组,并在加格达奇、齐齐哈尔、呼玛、松岭、满归设立5个灾民转移站,在嫩江、衲河等县设立6个灾民安置点,7000多名灾民的吃、穿、住得到解决。

哈尔滨、齐齐哈尔等10个城市还开展了向灾区捐献衣物、钱的活动。

两万余名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日夜奋战在火场前线,北京、河南新乡空军部队派出的10余架飞机担负了抢运伤员、空投食品、药品等任务。

医疗队火速救治伤员

5月7日深夜23时13分,在沈阳军区后勤部235医院院长办公室,与会者有院领导和有关各科室主任。

院长传达军区命令,立即组织医疗抢救队,火速开赴火场。

235医院的院区和家属区响起了电话铃声、跑步声、敲门声、汽车发动声。

当时针指向0时20分时,由1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开着救护车驶进了车站。

“五六”特大火灾发生后的第一支医疗队在这睡梦香甜、万籁俱寂的子夜从山城加格达奇悄悄地出发了。

第二天,地委、行署召开驻加五大医院领导紧急动员会,该院领导汇报了医疗队已开赴火场。

沈阳军区同时命令:

203、321、202、205、210医院立即派出医疗队。

当他们接到命令后,以惊人的速度整理行装,赶赴火场。

他们到来的第一句话就是:

伤员在哪里?

5月10日凌晨,沈阳军区后勤部总院的烧伤科主任乘373次列车,风风火火地赶到了驻加格达奇的235医院。

一个小时后,他走进了手术室。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在医院手术室里接到命令的,除旅途外,他一直站在手术台前。

5月9日上午,哈尔滨市某部空军机场。9时40分,指挥台发出了强行起飞的命令。飞机在汽车的牵引下顶风起飞。

第一架飞机像风筝一样在机场的上空左右摆动着、盘旋着,全速向北前进。

试飞成功。

紧接着,又发出了第二个、第三个起飞命令。

3架飞机在超气候条件下起飞了。

在飞机上的哈医大一院、二院、哈市第五医院、省农场总局医院派出的医务人员大多高空反应强烈,头昏、心跳剧烈、呕吐。

3架“运5”飞机穿云破雾,一路颠簸。当飞机到达加格达奇后,有的医务人员是被抬下来的。

9日子夜,在满归至漠河的公路上,吉普车飞速前进,猛烈地颠簸着,车上的烧伤专家田福泉睡着了。他太累了。

8日晨4时,59岁的田福泉从家中被叫醒,6时30分乘飞机飞往漠河。

当日19时,田福泉又驱车来到了重灾区图强,当晚又从图强赶回漠河。

次日又奉命去满归。从8日晨4时到9日子夜,行程几千里。

5月10日,从火车上、飞机上运下来近百名烧伤病人。他们被安排在驻加的几家大医院,耽搁4天了,伤员创面全部都感染了,再加上其他并发症,病情显得十分危急。

然而在加格达奇几家医院,治疗烧伤病人没有任何条件。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上,是新一代医务工作者的性格。

5月12日下午,第一例世界一流水平的切痴植皮手术,在这里奇迹般地获得成功。

到5月21日,10天内驻加格达奇4所医院就做了40余例切痴植皮手术,经检验,除一例因年老体弱没有成功外,其余的植皮全部成活。

烧伤专家田福泉、安长荣、杨海清、金玉林以及哈医大二院外科主任高治中等竭尽全力、忘我工作,奋力抢救伤员。

为了100多名住院的烧伤者的生命,各路专家云集山城,专家、麻醉师、护士等精湛的医术创造了全部入院伤员无一人死亡,无一人感染,植皮手术百分之九十九成活的奇迹。

生命需要爱,对一个烧焦的生命,他们更渴望爱。

5月10日8时30分,一架直升飞机从漠河起飞了,飞机上载的是11名伤势较重的烧伤病人,其中有一名伤员的气管已被切开。

飞机飞行没几分钟,一位名叫杨再贤的老太太出现了痉挛,呼吸急促,再加上大面积烧伤,病人生命危在旦夕。怎么办?

飞机上没有任何抢救设施。医务人员的心在收缩,老人的生命在一分一秒地缩短。

此时此刻,医生兰洪亮凭着多年的经验,判断出了老人发病的原因,同时他深知此时唯有自己能把老人从死神手里夺回来。

兰洪亮解开上衣扣,从内衣兜里掏出一个小药盒,把仅剩下的几片药放进老人嘴里,不多时,老人便安静下来了。

仅有的几片急救冠心病的药没有了,兰洪亮知道自己的冠心病随时都有可能发作,然而,为了老人,他舍弃了自己的后路。

烧伤的伤员在慌乱中被救出火海,在全身麻醉中被动了手术,当他们的神智恢复过来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就是护士。

一天3次、5次,有的是8次、10次的护理,有的甚至需要昼夜有护士陪伴。

护士为他们打针、喂药、喂水、喂饭、接屎接尿、擦身洗脚、理发洗衣。

护士在伤员心目中有着十分特殊的位置。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是这些死里逃生的伤病员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