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巡天

自从 1960 年 1 月美国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 1 号升空以来,俄罗斯、日本、中国、法国等都拥有了自己的气象卫星。气象卫星的问世,为太空探测大气翻开了新的一页。

气象卫星不同于气球、飞机、火箭等直接运用气象仪器探测,因为它使用的是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就是不实际接触被测对象——大气,而是从远处高空感知事物的性质。但它又不同于雷达的遥感,如微波雷达、激光雷达、声雷达都需要人工主动地发射波动信号,通过回收大气相互作用信号来摸清大气的状况;气象卫星只利用天体信号源(如太阳),或直接接收大气本身发射的信号(大气信号源),就可达到探测的目的。按专业述语讲,它属于被动探测系统。

气象卫星利用它的探测器,接收被测目标发射或反射的电磁辐射,就可以测出大气的性质与状况。气象卫星有两个杰出作品,叫可见光云图和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简言之,就是用照相方式获得的云图,它用辐射仪器直接接收大气反射的太阳光成象。可见光云图很直接,只与反射率有关,如白色部分可能是反射率高的积雪和厚云;黑色的可能是反射率低的陆地或海 洋。红外云图也不难理解,因为任何物体都具有温度,温度不同,发射的红外辐射就不一样,根据这种原理就可以得到一张反射不同物体的红外特别图像。当然,我们看到的电视卫星云图是经过计算机加工处理的,并非原图。

气象中以探测大气的温度、湿度以及不同气体的含量。如波长为 6.3 微米左右的水汽对红外辐射吸收能力很强,如果在卫星探测器上装有波长为

6.3 微米的滤光片,就可以发现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气象卫星的探测能力正在逐渐增强,它已由最初的电视摄象方式发展为扫描辐射仪和分光计(可见光、红外和遥感的结合),可以获取昼夜高低分辨率云图和大气要素以及环境参数的定量资料。卫星资料的传输已发展为速率更高、抗干扰力更强的数字制式;在资料处理方面,人机对话系统已经建立。

气象卫星按运行轨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叫地球静止气象卫星,高度约为 36,000 公里左右,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 24 小时,正好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因而,从地球上看,好像卫星是静止不动的。目前,全球上空的静止卫星每 30 分钟可获得一张云图照片,通过连续图片的拼接,可以知道云的移动形势、高度、湿度和海水温度等。地球静止卫星已经发展了几代。在这之中, 欧洲气象卫星组织已经和准备从 1988 年到 2006 年,分别发射 3—7、MSG—3,

共 10 颗气象卫星;印度将从 1990 年到 1998 年分别发射印度卫星 1d、2a、

2b、2e 气象卫星;日本从 1984 年到 1999 年要发射向日葵-3——-5 号,气象卫星-1 号-I~M 号共四颗卫星;俄罗斯计划从 1994 年到,1997 年发射电子-1,电子-2 气象卫星。

另一种叫极地轨道气象卫星,高度约为 800~1000 公里。它每天围绕地球运行 14 圈,可以对世界各地巡视两遍。由于这种卫星采用的是太阳同步轨道,所以每天几乎在同一时间经过同一地区的上空。显然,每天获得的观测资料由于时间相同,因而具有可比较性。极地轨道卫星探测的内容除了静止卫星的以外,还包括洪涝灾害、森林覆盖、气压、臭氧总量等。极地轨道气象卫星也发展了几代。目前美国有实验研究性气象卫星雨云系列;前苏联从

1969 年开始发展了流星系列,包括Ⅰ型和Ⅱ型。我国从 1988 年开始发射了风云号系列卫星。在最近在十几年中,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将发射新的极地轨道气象卫星,这包括:欧洲气象组织预计 2000 年发射的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3;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预计到 2006 年发射的-11、-12、-J——-

N9、NPOESS-1—-3,共 11 颗卫星;中国预计到本世纪末以前发射的风云- 1C、-1D 型卫星;俄罗斯预计到 200O 年发射的流星 1-21、3-5~8、3M-1~

2 六颗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