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新航路的创举

1492 年是历史上一个极重要的年份,史书上提到这一年,不是用“发现新大陆”就是用“两个世界的会合”,因为这一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继哥伦布之后,达·加马、麦哲伦继续探索联接各大洲的航路,他们不

畏艰险,穿越波涛汹涌的大洋,使原本孤立存在的各大洲连成一体。于是, “孤寂的大陆不再孤寂”,全球范围的人们交往日益频繁密切,全球市场得以形成。不久之后,历史就记载了,在这些先行者留下轨迹的航道上,随着大宗货物、黄金、原料⋯⋯一同运来的更有奴隶、大炮和烟火。大规模殖民的历史也从此开始。

无论如何,开辟新航路的水手们英名永垂。他们的辉煌创举堪与美国阿波罗号登月船首次登上月球的深远意义相媲美。

正是他们改变了历史。

新航路开辟之前的东方在西方人眼里是神奇而朦胧的。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 17 年之久,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称东方诸国, 如中国、日本和印度皆黄金遍地,“要多少有多少,采不尽挖不绝”,大汗的宫殿金板盖顶,金砖铺地,金条做窗棂,黄金铸桌子。俨然一个黄金世界!

此时此刻,在古老的欧亚大陆上,正发生着一场不为人知的巨大变化。新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已悄悄地从封建王国的衰弱肌体内成长起来。市场与交换的矛盾日益突出,黄金需求量大增。对黄金的饥渴使贵族们睁大了眼睛。马可·波罗的游记使他们眼前一亮——到东方去!运回那黄金国度的黄金!

追循马可·波罗的足迹去东方却已不可能。当时与东方交通有三条通道: 一条是从中国河西走廊穿越“丝绸之路”,沿里海经中亚抵达小亚细亚;一条是从陆路经叙利亚到波斯湾再从海路到中国;第三条则是经埃及过红海、印度洋到中国和印度。但自从 15 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人占据地中海东岸以后,他们设置关卡,征收关税,扼住了东西方的交通咽喉,阻扼了东西交通。通向东方的陆路被阻绝。

那么,只有一条路可行,从海路开辟蹊径去东方?的确,渴望得到黄金的人们别无选择,只有海路。

西方人对海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逐步清晰、明确的历程,古希腊、罗马时代,人们以为大地只是浮在水中的一个圆盘。天则由四根巨柱支撑,耶路撒冷是大地的中心,陆地周围的大海惊涛骇浪,有去无回。公元 4 世纪,神父拉克坦·斐尔来安就说过这样的话:“莫非说真有如此昏聩的人, 以为存在对蹠者,他们的脚对着我们的脚,头朝下走路?他们真以为在地球上有这种地方,那里的一切东西都倒了个:下是上,而上是下,树朝另一面长,而雨、雹和雪朝上落?地球是圆的这种错误意见,成了生活着脚朝上的对蹠者这种无知妄想的原因。”直到 1490 年,人们才否决了这一观点,但仍相信,虽然地球可能是圆的,但西方的海洋仍是无法渡过的。

但到 15 世纪末,航海术的发展,已为航海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文地理知识不断增多,航海技术的进步已能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新式的大型多桅多帆,安全平稳的大海船使人们不再畏惧海洋上的狂风骇浪,大量精确的海图被一代代水手们逐渐完善绘制出来,再加上中国指南针的已西传至欧洲并开始用于海船作辨明方向的工具,此外大批优良水手的出现更是赋予了远洋航行以最基本的条件。

东方,神奇的东方,西方人循海另辟蹊径探视你的时机终于来到了。人们相信除却经地中海的海路以外,穿越大西洋照样可以到东方。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就是率先提出这一设想的人之一。

说起哥伦布,人们就想起“新大陆”。在他去世后的几百年里,共有八个国家,27 个城市声称是哥伦布的故乡。直到 1932 年,意大利热那亚的“争办哥伦布故里委员会”用大批古籍档案来证明,才使这一几百年的悬案得以落实。单从这一点,也可对其影响略见一斑。

哥伦布 1451 年生于热那亚。其父多米尼科·哥伦布是毛纺作坊主,同时兼营奶酪与葡萄酒,家中有六个孩子,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少年哥伦布虽出身下层人家,但却坚强刚毅勇敢,做事热情专注,锲而不舍。对游记、航海、地理著作犹为关注,如地方志专著《世界图志》、《航海日记》、《马可·波罗》游记等,每次读完都使他难以扼制内心的激动, 做一个大航海家的愿望时刻在他心中激荡。

正是“人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为了这个远大而恢宏的目标,哥伦布刻苦钻研,孜孜不倦。他狂热地钻研被统称为宇宙学和数学的各门知识;学会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等四种语言;学会观测星象测定方法,了解风向、风力、风速、潮汐规律、绘制海图,通过以上阅读, “至高无上的神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我揭示了这些书的意义,就是他把创业的火炬交给了我⋯⋯”

为了获得航海的实践经验,小哥伦布从 14 岁起就登上了海船,15 岁开始在船上做学徒,并多次参与了安茹王朝(今法国一部分)与阿拉冈王朝(今西班牙境内)的战争。其后又由于在战争中的突出表现,被一些商会、商人争相雇用。这期间,先后到达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冰岛、几内亚等地,长期海上生活的磨练已使哥伦布成长为一个襟怀远大、不畏艰险的海上勇士。

1479 年,28 岁的哥伦布来到葡萄牙,邂逅了大名鼎鼎的航海家巴托洛梅奥·佩莱斯特莱拉的女儿、年轻美貌的伊莎贝拉·德莫尼斯,他俩一见钟情, 旋即结婚。这桩婚姻对哥伦布来讲,确实可谓如虎添翼。岳父把毕生积累的地图、航海记录都移交给他,希望他继承自己的事业。妻子从小受父亲耳濡目染,更对海上生活充满向往,时常鼓励他男儿志在四方,当扬帆远航。在社交场合中,他结识了航海界的名流,大家切磋技艺,广泛交谈,哥伦布终于确信地球是圆的,无论从西向东还是从东向西都可以到达东方的黄金之国

——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当时声名赫赫的大地理学家托斯坎尼写信肯定了他的这一想法,哥伦布开始为这项宏大的计划激动不已,跃跃欲试。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要解决——设备精良的船只与熟练的水手。而这两项的巨大支出却非个人所能承担,除非借助上层统治者的资助。

为此,哥伦布辗转于热那亚、葡萄牙、西班牙各国间,向各国君主力陈西航的诱人前景,终于打动了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女王不但同意出资建船和招募水手,还与哥伦布签订了五款条约,宣布由哥伦布统辖新发现的土地, 当地产值的十分之一归哥伦布所有,黄金十分之九归王室。

1492 年 8 月 3 日,西班牙帕洛斯港人头攒动,当太阳的第一缕光线刚刚跃上地平线,将卡斯提原野上空飘浮的白云染成玫瑰色时,穿着盛装,威风凛凛的海军上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修道院院长胡安·佩雷什一同登上甲板,90 名水手分立在三艘装饰华美、旌旗飞扬的巨轮——“圣玛丽亚”号、

“少女”号、和“云游”号上,最后一次深情地瞩视着这个熟悉的国度,前途茫茫,僧侣们祈祷的声音在耳畔响起,人们只能把生还的希望寄托给冥冥中的上帝。

此刻,哥伦布的脑海中还回荡着女王的嘱托,“到东方去,带回那里的珍宝,让东方人皈依我们神圣的宗教”。

这是一次前途未卜的航行,在成功的曙光最后出现之前,船上人们的感受非局外人可以想象,作为领导者的哥伦布更显示了他卓越的毅力和超群的才气。

  1. 月 14 号,“少女”号发现成群飞鸟,据以往经验,这意味着已近陆地。哥伦布却断然否定。9 月 16 日,又发现成片的新鲜绿草,人们欢声雷动,以为接近大陆,只有哥伦布不动声色,结果三只大船在一片生长着密密褐藻的水城中小心翼翼航行了 19 天,因为稍一疏忽就可能被水草缠绕。哥伦布称这片水域为“海藻海”,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2. 月 8 日,船行途中哥伦布忽然发现大批候鸟向西南飞,立即下令船队改向沿西南偏西航线前进。这一改向在历史上意义重大,否则,哥伦布的船队首先发现的大陆将是北美洲,也许美国就不会成为英语国家了。

旅途的艰辛、劳累再加上水手们认为“渺茫”的希望,终于有些人沉不住气了。面对四周辽阔无垠的苍茫大海,不断有人抱怨,“陆地在哪里?我看这个疯子要把我们大家的命断送在这海上了。”与之同时,有两只船上的船长也时常违背哥伦布的命令,自作主张。哥伦布既要对付下层士兵的不满, 尽力安慰他们,鼓舞士气,又要对以大平冒为首的几个人小心提防、忍耐。10 月 10 日,几个对前途失去信心的水手密谋造反,要杀掉哥伦布返航。事发之后,哥伦布以大局为重,保全了他们的性命,并对大家说:“冥冥中的上帝告诉我,陆地已经近在眼前!我们已经接近成功了,我向你们保证!”

哥伦布讲着这番话时,本为安慰手下人,孰料第二天清晨,令人鼓舞的迹象却一再证明哥伦布是对的。先是发现了大群的信天翁,接着又发现海中有绿色芦苇,这两点都说明已离陆地不远,接着又发现被人用手折断的小树枝,水手们激动不已,聚集在甲板上,同声高唱《拯救雷希纳》,一面用手在胸前划着十字,感谢上帝的保佑。两个多月的海上风吹日晒,他们的脸上已挂满了旅途的疲惫,陡然间都苍老了许多。然而此刻,希望的火焰在他们心头燃起,每个人都睁大眼睛向远处眺望,期待那片神奇的大陆突然从海平面上冒出来。

哥伦布也同大家一样激动。他宣布第一个发现陆地的人将得到一件赏赐的上衣和一万元年金。水手们再次欢呼,都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个幸运的人。次日凌晨 2 点,水手德特里阿纳突然发现月光下一大片平坦的沙滩静静

地卧着,“我看到陆地了!”熟睡的水手们一窝蜂似地涌出船舱,挤到甲板上,跳着、喊着、笑着,抱在一起,有的人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当曙光照遍海面的时候,久经疲惫的船员们的面前出现了那个多少日子来一直萦绕在他们心头的神秘的大陆,这是一个长约 70 公里的岛屿,岛的四周有高大的珊瑚礁,沿着海岸绵亘着细软的沙滩,岛上浓荫蔽日,一派热带旖旎风光。

哥伦布携带着几名水手,公证人先来到岸上,打开西班牙国旗,在沙滩上跪下,郑重地感谢上帝的保佑,哥伦布宣布,以西班牙国王的命义占领该岛,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即“救世主岛”。

哥伦布在同当地的土著人交谈中,误以为所到的是印度,便称这些人为印度人(音译为印第安,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10 月 28 日,船队来到了一个更大的大岛,哥伦布以为终于到了中国, 其实这里就是今天的古巴,哥伦布迫不及待地命手下人取出护照、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的国书及重礼,派翻译托雷斯在两名土著向导带领下去谒见“中国皇帝”,但令他们失望的是,岛上居民住在棕榈叶搭成的茅屋中,更不见遍地黄金。但哥伦布仍确信不移,这就是中国,因为在他看来,这里除了中国外不可能再有别的国家。

12 月 6 日,他们继续航行来到海地。哥伦布在这里建立了美洲的第一殖民地点——纳维达之后,命令立即前进,朝黄金之国日本开拔,但水手们已疲劳不堪,不愿再走,哥伦布只得留下 39 人驻守,带着余下的人返航。

1493 年 1 月 15 日晨,哥伦布一行踏上归途,因怕万一途中出现意外, 他将此行的经过写下来,装进一个瓶子里,抛入大海,300 年后,这只瓶子在比斯开湾被发现。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1493 年 3 月 16 日,凯旋的哥伦布,在带着进贡给女王的珍贵礼物,出现在人山人海的巴罗斯港口时,在掌声和欢呼声里,受到国王与女王的热情款待,并赐他一战袍,上面绣着“哥伦布为西班牙贡献了新世界”。一时之间,哥伦布成了全西班牙声名赫赫的英雄,他的美名也在全国流传开来。

但到 1502 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为止,他一直把安的列斯群岛与巴哈马群岛一带,称为“西印度群岛”,把那里的土著民族称为“印第安人”(印地安是“印度”的译音)这些错误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后经意大利学者亚美利哥证实,哥伦布所到之处是一块新发现的大陆,这块大陆就被命名为亚美利加洲(即美洲)。

哥伦布在航海事业上取得的这个成就,为以后全部发现美洲大陆奠定了基础,也为葡萄牙人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大量材料和经验。

但是,由于未能给西班牙王室带来预期的黄金,国王剥夺了他新发现土地上的总督职位,同时取消了原先规定给他的在新土地上的收入。1506 年, 哥伦布默默无闻地死去了。

德国作家保罗·维尔纳·朗格在其书中写道:“有许多人,而归根结底是整个欧洲,都从哥伦布航海后获得的知识里得到了好处,也从新大陆的财富中得到了利益,但新大陆的当地居民却完全有理由把 1492 年 10 月 12 日这

一天称作该诅咒的日子。今天生活在哈得逊湾到火地岛之间的 1600 万印第安人的大多数,是在受剥削和根本无权的境况下生活着。他们或是为了旅游者解闷而充当珍稀人种的屈辱角色,或是在保护区里苟延残喘⋯⋯”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欧洲都为之欢欣鼓舞。葡萄牙不甘落后,建立了天文台,开办了航校,修造船坞,积极准备航海新计划。

葡萄牙人的航线主要是沿非洲海岸南下,他们每到一处就立下石碑,占为据点,并以当地出产的物品取名为“胡椒海岸”、“象牙海岸”、“黄金海岸”⋯⋯1487 年,迪亚士的舰队终于到达非洲最南端,迪亚士认为这将给他们带来好运,遂取名“好望角”。

1497 年,7 月 8 日萄葡牙人华斯哥·达·伽马率领四只帆船驶出里斯本,

沿着迪亚士的航路。进入印度洋,穿过阿拉伯海。1498 年 5 月 20 日,抵达印度西岸的卡利库特城。

1497 年 8 月 29 日,达·伽马的船队满载着香料、宝石、丝绸等珍贵物品启航回国,活着回来的船员(不足出发的一半)都从这次航行中发了大财, 达·伽马本人也获得了国王的褒奖。

此后,葡萄牙殖民军在印度与东南亚占领了许多据点。1553 年,强占了我国广东省秀山县珠江口西岸的澳门直至今日,穿过印度洋的航行成了西方殖民者从海上入侵东方的捷径。

1519 年 9 月 20 日,葡萄牙人费尔南多·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 带着五条海船、234 人的远航队驶出塞维利亚城的外港,开始他的环球旅行。

麦哲伦是个经验丰富的航海家。10 岁时进宫充当王后侍从,16 岁进入国家航海事务厅,同哥伦布一样,他也从小向往远航,并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 坚信地球是圆的,并于 1518 年 3 月,拜见了西班牙国王,一支庞大的舰队组建起来了,麦哲伦被委任为舰队统帅。

在旅途中,麦哲伦有力地解除了内部的哗变,战胜了海上的惊涛骇浪, 以坚韧不拔之意志勇往直前。 11 月 28 日,终于抵达南美洲智利南部的一条海峡。在此之前,通过这条海峡的航路尚不为人知,后世为了纪念麦哲伦对航海业的伟大贡献,称这条海峡为“麦哲伦海峡”。

由于船队在航行中一直太平无事,他们把这个大洋称为“太平洋”。1521 年 3 月,麦哲伦的船队来到今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群岛,称之为

“强盗岛”。

当麦哲伦的船队接着西行,来到菲律宾群岛后,为了帮助愿意皈依天主教的宿务岛酋长,教训一下不服从其统治的马克坦岛民,麦哲伦只带 60 人就

登上了有 1500 岛民的马克坦。结果,麦哲伦的枪炮败在了岛民的石头、毒箭、长矛之下,受伤的麦哲伦死在了岛民的手下,连尸体也未留下。他的助手埃里·卡诺带领剩下的人逃离了这个岛屿,终于到达梦寐以求的香料群岛,满载香料,穿越马六甲海峡经印度洋回国。

1522 年 9 月 6 日,麦哲伦船队所余部乘着维多利亚号经历一千多个日夜

的洗礼回到了瓜达尔基维尔河口,生还者只有 18 人。

麦哲伦的航行,以不容置辩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它在科技史上、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而完成了人类开辟航路的艰辛探索。作为先行者,他们永远被历史所铭记。而随着新航线的开辟,殖民主义的罪恶也被输给全球,整个世界历史也不得不为之改写。

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