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

最低的盆地

吐鲁番盆地坐落在我国西北的天山脚下。它东西长245公里,南北宽75公里,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有半个江苏省那么大。其边缘被群山环抱,北部的博格多峰(海拔5445米)为最高;中部因极度下陷,地势低洼,许多农田、村落都在海平面以下;南部山麓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陆地的最低点。如果从地形单元来看,吐鲁番盆地算得上世界最低的盆地。

吐鲁番盆地低洼而较闭塞的地形,加上极端的干旱,使它成为我国著名的“火州”。这里一年之中有半年处于炎热的夏季,每年6月至8月,气温持续在38℃以上,甚至出现过47.8℃的全国最高气温纪录。特别是横亘在盆地中部的一条红砂岩山(高约500米),每当夏季,被烈日炙烤得烟云缭绕,状似火焰喷吐,地表温度多在70℃以上,最高达82.3℃!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指的就是这里(当地称克孜勒塔格,即“红山”)。

吐鲁盆地的气候虽然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为16毫米左右),但由于盆地中发源于天山的河流有高山冰雪水的供应,流水不断,更有相当可观的泉水和地下水,单火焰山各河流的年总径流量就占天山水系水量的一半以上。当地劳动人民创造了独特的“坎儿井”灌溉方式,现在已达1100多条,总长度比我国的京杭大运河还要长得多。这里的葡萄、哈密瓜已有近两千年的栽培历史,无核白葡萄和马奶子葡萄驰名中外,长绒棉的品质居我国之首位。火焰山下还发现了煤、铁、云母、石油等矿产资源。

最大的沙漠

在非洲北部,从大西洋岸直到红海之滨,横亘着一片浩瀚的沙漠,这就是著名的撒哈拉沙漠。它东西宽5600公里,南北长1600—2000公里,面积广达910万平方公里,差不多要占到全世界沙漠总面积的一半。

在当地居民的语言中,“撒哈拉”即荒凉之意。整个撒哈拉地区处于北回归线附近的高压带内,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均盛行来自干燥的中亚和西亚的东北信风,信风吹至炎热的北非后更趋干燥,降水极少。这种气候条件是形成沙漠的主要原因。区内年降水量大都少于50毫米,有的地方更是常年无雨,而每年的蒸发量却在2000毫米以上。各地的寒暑变化也非常剧烈,气温的日较差一般可达30~40℃。在这种情况下,地表岩石受到强烈的风化剥蚀,形成大片的流沙和戈壁。

撒哈拉沙漠形成的时间并不长,几十万年前这里的气候还比较温和湿润,河流也不少。近代曾在沙漠中心的不少地方发现一批巨大而精美的壁画,说明早期人类曾生活于撒哈拉地区。此后由于气候发生明显变化,全区才逐渐沙漠化。值得注意的是,近百年来这种沙漠化的趋势已变得越来越严重;在撒哈拉的南缘,沙漠每年平均要扩大1万多平方公里,在其北缘也要达到1千平方公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长期殖民统治的恶果外,也同当地人口迅速增长、森林和草原不断遭到破坏有关。目前,区内各国已加紧采取措施,同日渐进逼的沙漠作斗争。其中埃及在近20年中已从沙漠中开垦出40万公顷良田,建成11个沙漠改良区,各改良区中渠道纵横,庄稼繁茂,同附近的沙漠形成鲜明的对照。这说明即使象撒哈拉这样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也是可以被人类改造、利用的。

面积最大的高原

南美洲的巴西,它的北半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这里布满了浓密的热带雨林;它的南半部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这里树木比较稀疏,主要是茫茫的热带草原。

巴西高原广达5百多万平方公里,比青藏高原大一倍以上。但它的高度一般只有海拔600~900米,最高的邦德腊山也只有2884米,比青藏高原低得多。从地质上讲,青藏高原还很年青,而巴西高原则很古老,它的表面已变得相当平缓,一些山头也呈浑圆的馒头状。

巴西高原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适中,土壤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咖啡、甘蔗、大豆、棉花为其四大作物,产量在世界上都占突出地位。高原上矿产丰富,铁、锰储量尤为巨大,其中铁矿集中分布于高原的东南角,矿区呈四边形,据说远景储量要占全世界三分之一,因而赢得了“铁四边形”的美名。

最大的冰库

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大块常年为冰雪覆盖的陆地,连同附近的岛屿在内,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这就是地球上最大的“冰库”所在地——南极洲。白茫茫的冰原覆盖着南极洲面积的93%以上,冰层的平均厚度约1700米,最厚的地方达4200米,冰的总储藏量约有2450万立方千米之巨。南极洲的冰盖面积和总冰量分别占全球的87%和90%。有人估计,如果这些冰全部溶化的话,将使全球海面升高70米。巨厚的冰层使南极洲的平均海拔高度达到2600米,有着巨大的高原和高耸山脉的亚洲的平均海拔高度也只及它的三分之一。南极洲大陆冰川不时从中部向大陆边缘倾入海中,有的集结成广阔的陆缘冰,有的断裂以后成为漂浮在海中的冰山。南极洲的陆缘冰总面积约150多万平方公里,最著名的是罗斯海中的罗斯陆缘冰,广达53万平方公里,比两个英国的面积还大;其临海的前缘形成壁立的罗斯冰障,平均高出海面50米,长度有900多公里。南极海域中的冰山有22万个之多,相当于北冰洋冰山数量的5倍。冰山的外形多呈桌状或角锥状,它们随风和随洋流向北漂移,在寒冷季节甚至可漂到南纬40°。1956年,美国人曾观测到长333公里、宽96公里的罕见大冰山。冰山重重的南极海域,是人们乘船到南极洲去必须闯过的第一道难关。

南极洲所以会变为巨大的“冰库”,主要是由于地处高纬,极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之内。夏半年虽有几个月全是白昼,但太阳只是在地平线上盘旋,太阳光斜射,所获热量极少;冬半年则随着昏暗长夜的来临,太阳隐没在地平线之下。这里的降水以冰霰为主,大陆的年平均降水量不过55毫米,但由于气温低,蒸发弱,积雪终年不化,越积越多,相互挤压,凝结成坚固的结晶体。天长日久,终于形成了巨大的冰原。南极冰原,冰体表面象镜子一样,能反射几乎全部的太阳光,气温因而进一步降低。南极洲年平均气温为一25℃,冬季降到-50~-60℃,即使是夏季,气温也不超过0℃。1967年,挪威在极点附近记录到-94.5℃的气温,这是迄今世界上的绝对最低气温记录。

南极洲冻结成冰的淡水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财富,地球上淡水总量的70%都储藏在这个大“冰库”中。科学家们正在设想,如何万里迢迢把南极的冰山拖运过来,以解决低纬和中纬干旱地区淡水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

最高的大陆

在人们的印象中,总以为亚洲大陆是世界各大洲中最高的一个大陆。因为,这里有平均高度在6200米以上、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所有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峰都在亚洲大陆上。此外,还有平均高度在4000米以上、世界最雄伟的高原——青藏高原。看来,人们这种印象不是没有根据的。

但是,也许会使你感到意外的是,世界上平均高度最高的大陆不是亚洲大陆,而是平常人们了解得极少的南极大陆。

这是因为亚洲大陆上虽然有许多高山和高峰,可是它的地形差别非常大,还有着宽广绵亘的大平原。据统计,亚洲大陆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就占了它总面积的25%,海拔500米以下的地面大约占50%。这样,亚洲大陆的平均高度就不超过1000米。而南极大陆却不同,那里虽然没有象亚洲大陆那样高插云霄、举世闻名的山峰和高峰,但是,它整个大陆却是一个宽阔广大的冰雪高原,所以它的平均高度就要超过亚洲大陆一倍多,是2400米。

造成南极大陆这样大的平均高度,首先要归功于冰雪。在那里终年不化的冰川约占地球上冰川总体积的90%。

如果揭开南极大陆的冰盖,你就会发现,南极大陆冰盖下面的地面也是崎岖不平的,有高耸的山脉、陡峭的悬崖和低于海平面达几千米的盆地,岩石表面的平均高度只有800米,而覆盖在它上面的冰层平均厚度却有1700米,最厚的竟有4000米以上。所以,把岩石表面的高度和冰层加在一起,它的平均高度就要超过其他各大洲的大陆,而成为世界上最高的一个大陆。当然,如果不算冰层的厚度,它的平均高度比亚洲大陆小,那就成为世界上第二个高的大陆了。

最大的岛

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介于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南北长2650公里,东西宽1200公里,面积达217.56万平方公里,气候极度严寒,多凛冽的风暴和雪暴,全年气温一般都在0℃以下,降水以冰雹和雪为主,每年约有300毫米。格陵兰岛是一片银白色的冰雪世界,约有84%的地面为厚厚的冰层覆盖,冰层的平均厚度为1500米,冰的总体积约260万立方公里。茫茫冰原上唯一的点缀是一些高耸入云的黑色山峰,形成所谓“冰原岛峰”的景象。格陵兰岛的冰盖与南极洲相比,自然是小巫见大巫了,但有人推算,如果格陵兰的冰盖全部溶化的话,也能使全球海面升高6.5米。内陆冰川不时把巨大的冰块倾泻入海,形成座座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大西洋西北部的冰山大部分来自格陵兰岛,向南漂浮最远可达北纬42°,对北大西洋航线上的船舶威胁很大。

“格陵兰”原是“绿色土地”的意思。这个荒凉的冰原大岛为什么得了这个名字呢?原来该岛的沿海有一条狭窄的无冰区。特别是在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无冰区宽约190公里,气候较为温和湿润,发育了苔原植被,并有矮小的桦、赤杨、桤、桧等林木和鲜绿的草甸。首批欧洲移民乘着船从海上远远望见这片土地时,以为将进入一个“绿色的天地”,因此给它取名“格陵兰”,并一直沿用到现在。其实,格陵兰岛的无冰区也并非都是绿色的,最大的无冰区在东北部,宽达300多公里,这里气候干寒,风暴多,一片荒漠,有“北极撒哈拉”之称。

格陵兰岛是丹麦的属地,居民50643人(1981年),其中80%以上是因纽特人或与欧洲人结合的后裔。人口极大部分聚居在南部和西南沿海地区,首府戈德霍普。约三分之一居民以渔业为生。沿海渔场盛产鳕、大比目鱼、虾等。狩猎以麋牛、驯鹿、北极熊、北极狐和沿海的海豹、海象为主。地下资源很多,已发现的有煤、铁、铬、铜、铅、锌、石油等。西南部的伊维图特附近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冰晶石(一种炼铝原料)产地之一,经过近百年开采,现已采尽停产,依靠库存出口。正在开采的是铅、锌和煤矿。

最大的湖泊

地球上最大的湖泊——里海,位于欧亚大陆之间,它的西南面和南面为高加索山脉和厄尔布尔士山脉的连绵雪峰环绕,其他三面则是坦荡辽阔的平原。里海是我国的称呼,它的译名应为卡斯皮海,得名于古代居住在高加索东部的一个部落——卡斯皮人。

人们称里海为“海”,不仅是由于它具有一些海的特征,如面积大、水深、常有狂风巨浪、动植物与海洋相近等,而且也由于它过去确实是海洋的一部分。大约在几百万年以前,里海是与黑海和地中海相通的,以后由于地壳运动,这里的海陆范围曾多次发生变化,里海与黑海最后分离成为一个内陆湖泊,距今不过1万1千多年。在地理学上,这一类湖泊被称为“海边湖”。

里海的轮廓略呈“S”形,南北延伸,长1200公里,平均宽320公里,湖岸线总长7000公里,面积广达37.1万平方公里,这相当于世界第二大湖——苏必利尔湖面积的4.5倍,比北美洲五大湖总面积还大51%左右。水域的深度自北向南递增,北部水深一般只有4-8米,中部深至170-788米,而南部的最大深度达1025米。整个里海的平均深度为184米,总贮水量7.6万立方公里。

里海水位的变化无常是罕见的,有史以来,水位的升降幅度就达16米之多,从而使里海的面积也变化不定。造成水位变化的原因有气候的变迁,地壳的变动,人为的破坏。近代,人们在里海最大进水来源的伏尔加河流域修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使得从伏尔加河流入里海的水量每年减少50立方公里。里海的水量收支不平衡,每年减少23.1立方公里,水面下降6-7厘米。有人估算,若不采取措施,到2000年,里海的水位可能要比现在下降2米,面积缩减数万平方公里,这将对里海的生态带来严重问题,在经济上造成严重损失。

最长的河流

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以及非洲的尼罗河先后都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所以发生这样的分歧,这里除了长度量算时的精确度外,主要是一个如何确定河源的问题。

目前,一般公认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它发源于非洲的布隆迪,上源叫卡格腊河,注入东非高原上巨大的维多利亚湖,然后从湖的北口流出,途经乌干达、苏丹和埃及,最后流入地中海。全长6671公里,从维多利亚湖口算起,则为5588公里。尼罗河的形成至今不过只有二三万年的历史,因此说,它还是一条非常年轻的河流。它的流域面积居世界第四位,而流量仅居第35位,为我国长江的十三分之一。

尼罗河从上游到下游,自然特点有很大的变化。它的上游段奔腾在热带高原上,水流湍急,水量丰富,具有山地河流特性;中游段则缓慢地迂回在苏丹广阔的平原上,由于沼泽密布,加上水生植物丛集壅塞,使尼罗河在这里分汊漫流,在强烈的蒸发下水量损失很大;在苏丹首都喀士穆城下,尼罗河接纳了它的最大支流青尼罗河,声势大振,然后在撒哈拉大沙漠无垠的黄沙中浩浩荡荡地奔流了3000多公里,沿途冲下6道瀑布,最后在河口冲积成面积广达2.4万平方公里的巨大三角洲。正是由于尼罗河提供了宝贵的水源,古代的埃及劳动人民才能在沙漠上创造出人类最古老的文明,现在埃及和苏丹又在尼罗河上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加以利用。

海拔最高的国家

莱索托是南部非洲的一个山川秀丽、风物独特的小国。全国的每寸土地都在海拔1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家。因而以“空中王国”而著称于世。一座座锯齿形的山峰和一片片绿荫荫的草地使莱索托赢得了“非洲瑞士”的美称。

莱索托是一个面积不过3万平方公里,人口不满130万的小国。而且它整个国土都坐落在南非境内,所以遭受了南非白人种族主义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重重包围和封锁,是一个类似于梵蒂冈的“国中之国”。

一顶草帽与一件披毯是莱索托人的“国服”。在莱索托的国旗上就画着这样一顶草帽。莱索托人在出席正式场合必须戴着它。每个人根据各自的地位、身份不同,戴各种形状的草帽。国王、首相、部长、酋长以及平民所戴的草帽形状有严格的区别。

使莱索托人引以为自豪的是他们的教育事业与旅游业。它是南部非洲教育事业办得最好的国家。人民文化水平较高,全国实行7年制免费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5%。全国10个行政区还设(5年制)高中、大学以及职业和业余教育。由于莱索托的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有壮丽的瀑布、深涧,有雄伟的山峰、古堡,有令人赏心悦目的丁香花,还有当地人用的奇异的草帽和艳丽的披毯……所有一切使莱索托成为一个别有一番情趣的旅游胜地,加之人民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所以莱索托的旅游业发展得很快,旅游业的收入约占财政收入的12%。

莱索托不仅是个旅游胜地,而且还有着丰富的水利、矿产资源,地下蕴藏着钻石、陶土和铀矿。莱索托的冬季寒冷,最低气温达零下10℃,春、夏、秋季差别不大,空气新鲜而湿润,年降雨量700-800毫米。

最宽的瀑布

南美洲不仅拥有世界最高的安赫尔瀑布,还有一个世界最宽的伊瓜苏瀑布,它雄踞在作为巴西和阿根廷国界的伊瓜苏河下游河段上,其地理坐标为南纬25°41′,西经54°27′。伊瓜苏河是南美第二大河——巴拉那河左岸的支流,水量很大,全长700公里,自东向西奔流在巴西高原南部的巴拉那熔岩高原上。当它流至距河口23公里处,突然跃入一段深邃的峡谷中,汹涌的河水呈半环状,从高原边缘的陡峭岩壁上飞泻而下,落差82米。由于河心岩石和小岛的分隔,干季时形成275股飞流;一到汛季,水量大增,汇成一道宽达4000米的巨大水幕,水雾迷漫,声震数里,蔚为瀑布奇观。非洲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宽度仅及它的二分之一。瀑布的年平均流量为1755立方米/秒,汛季最大流量可达12743立方米/秒,也称得上是世界之最。巴西和阿根廷两国在伊瓜苏瀑布地区建立了国家公园,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瀑布蕴藏的巨大水力资源,也正在计划开发利利用。

人口最多的城市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在哪儿?本世纪初,这一“最”属于伦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纽约居上。进入60年代,东京又跃居首位。近10年来,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口增长非常缓慢,有的甚至趋于减少,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规模却迅速扩大,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开罗、雅加达、德黑兰等都进入了世界第一流大城市的行列,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并参照英国、日本等国发表的资料,墨西哥城市区人口在70年代中期已经超过东京,而成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墨西哥城的历史很悠久,它最初建于公元1325年,是墨西哥的前身阿兹台克帝国的首都,至今城市周围还保留着许多文物古迹,其中雄伟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更是驰名世界。1821年墨西哥独立后,墨西哥城被定为大众国的首都,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在本世纪发展尤其迅速。1910年人口仅57万,1940年为144万,到80年代初市区面积扩大到380平方公里,人口已接近1000万,而包括郊区在内的“大墨西哥城”到1984年人口达1700余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2%。目前,该市人口规模还在不断膨胀,仅从全国各地迁入的新户口平均每天即有1000人之多,预计到本世纪末人口总数将突破2600万。

最大的金字塔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奴隶制时代法老(即国王)的陵墓,到目前为止尚存70余座,是“世界七大奇迹”唯一仅存的实体。最大的一座就是耸立在开罗附近尼罗河两岸吉萨的“胡夫”大金字塔。塔高137.18米(原高146.6米),底部四边每边长230.38米(原为230.77米),体积252万1千立方米,整个占地面积达56900平方米,估计是由230万块、每块平均重2.5吨的石灰岩堆砌而成。最大的一块重约160吨。有人估计,如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1/3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

奇怪的是,这些石头之间并没有诸如水泥之类的粘着物,仅仅是拼合在一起,而它的表面接缝处紧密得连一张薄纸也塞不进去。把几十万块石块堆成象40层大楼那么高的角椎体,如果在动工前没有精密的测量,事先对角度、线条、压力、沉降等方面进行精密的计算,大金字塔是很难建成的。而且,那时不可能有什么先进的测量技术和精密的量具。于是,产生了一些大胆的猜想:大金字塔是由“天外来客”建筑的,这些“宇宙人”不但有激光测距仪,而且有电子计算机和起重机械;大金字塔并非胡夫之墓,而是天外来客留在地球上的“里程碑”……等等。

但关于这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之墓,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可惜的是金字塔墓室中胡夫的木乃伊已不知去向,只存下一只没有盖的石棺。根据这点可以确证,金字塔为古埃及所建,而问题是如何建成的呢?1978年春,日本早稻田大学古代埃及调查室的一支考古实验队伍来到了吉萨胡夫大金字塔前,他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探索采用古代的方法,成功地建起了一座模拟金字塔。考古实验的主要内容有测绘、采石、运输、堆砌等过程。通过这次考古实验,初步揭示了谜一样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问题。可以这样说,日本早稻田大学考古实验队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在当时已具有高度文明的古埃及人也一定会想到的。

最大的宫殿

坐落在北京中心的故宫,旧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公元1406—1420年),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封建皇朝的统治中心。老百姓不要说进入紫禁城,就是靠近城脚望望宫墙殿角,也是犯禁的。

故宫呈长方形,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由大小数十个院落组成,房屋多达9000多间。如果让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在每一间房住一昼夜的话,等住过一遍,他就是27岁的青年了。紫禁城周长3400余米,城墙高10米,城墙下宽8.6米,上宽6.66米,城墙四角各有1座玲珑精巧的角楼,俗称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成为我国古建筑中特有的形式。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

故宫的主要建筑分前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三大殿之后为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其后的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两宫之间的小方殿名交泰殿。这三殿总称“后三宫”。故宫后面的御花园内,楼台亭阁,翠柳苍松,点缀着奇花异石,趣味盎然,在一片宫廷森严的气氛中另有一番生机和乐趣。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远远望去,一重重黄色的琉璃瓦,一道道深红色的围墙,加上精雕细刻的汉白玉栏杆和五彩缤纷的梁柱装饰,令人感到规模宏伟,气象万千。

故宫建筑中所有的石料,由远处运来,大石块往往重达万斤,甚至数十万斤。据说民工们从采石场到工地的道路上,每隔数百米掘一口井,利用严冬时节,把井水打上来泼在地上,一夜未过,已是一条长长的冰道,大石块就乘在象平底船一样的木橇上,从人工冰道上拖到现场,整个建筑工程的艰巨可见一斑。

最大的铜佛

我国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内,有一尊金光灿灿的“强巴”(藏语,即未来佛)。据史料记载,这尊未来佛统高26.2米,净高22.4米,莲花宝座3.8米。明显超过了号称“世界之最”的日本奈良东大寺的毗卢舍那铜佛像。当推为世界最大的铜佛像了。

日喀则扎什伦布的铜佛像不仅在统高和净高上超过了日本奈良东大寺毗卢舍那佛,而且脸、目、手、脚、膝等各部的长、宽、厚度都大致按比例地超过30—50厘米。但两佛嘴的长度却一样,都是1.3米,所以从比例上看,西藏的未来佛算得上是“樱桃小口”了。据记载,当年铸造扎什伦布寺未来佛铜像耗紫铜11.5万千克,黄金279千克,珍珠300多颗,珊瑚、琥珀、松耳石等各种珍贵宝石1400颗。蚕豆大的钻石就多达30颗。大佛的眉间镶嵌着一粒罕见的特大钻石。佛像宽约4米的面部,被装饰得珠光宝气,显得十分华贵。未来佛铜像的肩上可放一辆卡车,手心可放下两张乒乓台。

根据资料推断,这尊大佛以及大佛所在的大殿建于1914-1916年间,是先铸好铜佛像,而后建大殿的。大殿长26.8米,宽22.2米,高度达50米。整个大殿鹤立于扎什伦布寺群殿之中。

最繁忙的海峡

重要的海峡往往是海运中的咽喉地带,许多重要航线都借助它而连接起来。西欧的多佛尔海峡(也称加来海峡)就是其中之一,它是连接北海与大西洋的通道,西北欧10多个国家与世界各地之间的海上航线几乎全部在这里通过;同时,它又是欧洲大陆与英伦三岛之间距离最短的地方。

因此,海峡的航运十分繁忙,在任何时间里,海峡内总有40艘左右的船舶在行驶,每年船舶通过量达12万艘次以上(1971年曾达17.5万艘次,货运量6亿多吨),远远超过马六甲、直布罗陀等世界其他重要海峡。

多佛尔海峡大致作东北——西南走向,中段窄而两头宽,最窄处仅28.8公里,晴天时,在英国东南部多佛尔港与法国北部加来港以西的灰鼻脚之间,可以清楚地隔水相望。海峡大部分水深24—50米,最深点为64米。由于地处西风带,横渡大西洋而至的墨西哥湾暖流(南支)从西向东进入,而海峡恰呈开口向西的喇叭形,故形成很大的海潮,最大潮差达9米多。暖流和从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气在这里相遇,还使这条海峡成为世界上最多雾的地区之一。航行于海峡的船舶穿梭不绝,本已相当拥挤,加之风大多雾且有不少礁石浅滩,所以船舶碰撞、搁浅、沉没的事故层出不穷,世界上船舶碰撞事故几乎有一半发生在这里。

多佛尔海峡两岸有4对渡口可以火车轮渡,1969年轮渡交通量已达87万辆汽车和440万人次,十分拥挤。1973年英、法两国正式达成协议,决定在海峡开凿海底隧道,并开始着手这项巨大的工程。隧道从英国多佛尔港附沂的彻利敦到法国加来港西南的圣加托,全长62.4公里。工程完工后,每年将可输送1600万旅客和450万吨货物,列车通过时间可比轮渡缩短五分之四。

地球上最热和最冷的地方

地球上最热的地方,是非洲埃塞俄比亚的达洛尔,这里每年平均气温可达34℃。但以日绝对最高气温来看,利比亚的阿里延(约北纬32°),曾观测到一次创纪录的气温值:1922年9月13日,最高气温曾升到57.8℃,一跃成为世界“热极”。同年、同月、同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在利比亚的一个地方——阿济济亚,也曾测得一个气温高值:58℃。但是后者没有得到利比亚通讯部的正式承认。

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南极洲,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1967年挪威地理学家在南极点附近,测得的最低气温值为-94.5℃!其观测地点被公认为是地球的“冷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