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奇观
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8848.13米,耸直在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的群峰之间,山势雄伟。天气晴朗时,在离山峰20千米的地方,也能望见它那巍然挺拔的雄姿。
这个世界最高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中段、中国西藏自治区和邻国尼泊尔的边界上。喜马拉雅山脉全长2400多千米,横贯在青藏高原南部边缘,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平均高度近海拔6000米,高峰林立。珠峰是山峰中的老大。珠穆朗玛峰像一座巨型的宝塔,到处是悬崖陡壁。因为地势高,因此氧气稀薄,天气多变,常常刮暴风、下大雪。积雪成冰,终年不化,晶莹绮丽。厚厚的冰沿着山坡缓缓地流动,形成冰川。珠穆朗玛峰地区冰川分布广泛,仅仅在北坡中国境内就有200多条,面积有700多平方千米。由于珠穆朗玛峰地区纬度低,阳光强烈,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冰面不规则地融化,出现了许多奇丽的景观。冰蘑菇,它是大百块被细细的冰柱支撑着形成的,有的可高达5米。连接着两个陡坎的巨大冰块叫做冰侨,它好像一条晶莹的纽带。陡峭直立的巨大冰块叫做冰墙,好像一面屏风,阻挡着人们前进的道路。最奇异的要算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了。像宝塔一样高耸的冰块就叫做冰塔,而众多冰塔聚集在一起好像森林就叫做冰塔林。珠穆朗玛峰北坡绒布冰川上,有5.5千米长的冰塔林带。乳白色的冰塔拔地而起,一座连一座,高达几十米。有的像威严的金字塔;有的像肃穆的古刹钟楼;有的像锋利的宝剑,亘刺蓝天:有的像温顺的长颈鹿在安详漫步,个个晶莹夺目。进入冰塔林就像进入仙境一般。
珠穆朗玛峰并不是自古就雄踞地球之巅的。从珠穆朗玛峰顶采回的岩石标本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里过去曾经是在海平面以下,只是近200万年才逐渐露出海面,并且不断升高,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科学家还发现,珠穆朗玛峰今天仍在继续缓慢升高。
欧洲的“脊梁”——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之一,山势非常雄伟,许多山峰终年被积雪覆盖着。它西起法国的地中海沿岸,经过意大利的北部,瑞士、德国的南部,向东到奥地利,像一条巨蛇绵延1200千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主峰在法国和意大利之间,叫做勃朗峰,海拔4800多米。阿尔卑斯山由于山脉绵长,又相当高峻,尽管与亚洲的喜马拉雅山相比要逊色得多,但是,在平均海拔只有300米的欧洲大陆,它却显得特别挺拔,所以,人们称它为欧洲的“脊梁”。
阿尔卑斯山大约在4000万年前才开始从海洋变成陆地,并逐渐抬升成为高大的山脉。近200万年以来,阿尔卑斯山曾几次被厚厚的冰层覆盖,直到现在还有1200多条冰川。由于冰川的侵蚀,形成了突兀的峭壁和尖锐的山峰。阿尔卑斯山区还有许许多多的湖泊,它们是由于冰川把山体侵蚀成洼地而后积水形成的湖泊,叫做冰蚀湖。例如,瑞士境内的日内瓦湖、苏黎世湖等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冰蚀湖。
阿尔卑斯山区每年的降水量很多,一般都有1200毫米~2000毫米,海拔3000米左右的地区全年降水量有2500毫米。欧洲的莱茵河、多瑙河等许多重要的河流都发源于这里。这些著名的河流哺育了欧洲的文化,曾经让无数的文学家、作曲家和诗人倾倒。根据莱茵河中有宝藏的民间传说,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创作出歌剧《尼泊龙根的指环》;由于多淄河的秀丽,引发了奥地利音乐大师约翰•施特劳斯的创作激情,写出了《蓝色多瑙河》这首不朽的世界名曲。
黄山峻峰千古一奇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的南部,主峰的海拔高度1873米,比周围高出1400多米。黄山的名字传说是由于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游览这座山而得来的。黄山是一座秀丽无比的名山,它同时具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峻峭、峨嵋山的清秀、恒山的浑厚,更有雁荡山的巧石、阳朔的峰林、丹霞的崖谷、嵩山的锐峰、衡山的烟云、庐山的飞瀑、五台山的平顶和贡嘎山的冰川。黄山美景举世闻名。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过黄山以后赞美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意思是说,看过了五岳(中国古代称泰山、华山、嵩山、衡山和恒山为五岳)其它的山就可以不看了,而看过黄山连五岳也可以不看了。所以黄山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山。
黄山是由巨大的花岗岩组成的。2.3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多次地壳运动,特别是在1.4亿年前,由于地壳内部的岩浆的活动,形成了这个巨大的花岗岩体。起初这个花岗岩体埋藏在地下,后来随着地壳的上升,覆盖在上面的岂石被风化剥蚀掉,花岗岩体像笋尖一样冒出地面。由于花岗岩石天然生成很多不同方向的裂隙,天长日久沿着裂隙,大自然把这个巨大的花岗岩体雕琢成一座座陡峭的山峰,再加上各部分上升的程度不一样,造成了岩石的断裂,从而形成了悬崖峭壁、深沟峡谷。
云海是黄山的一种奇景。黄山的云是海拔2500米以下的低云和地面上的雾气。这种云的厚度大约在几十米到三四百米,云块均心,云的顶面整齐。每年11月份到第二年的5月份,是黄山观赏云海的最佳季节,站在高处观看,云海就像大海里的波涛。黄山的另一种奇景是,到处都可以看到奇妙的山石和怪异的松树。古怪离奇的松柏是由黄山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这些松柏有的生在危崖上,有的长在石缝中,有的是从悬崖峭壁中破石而出。黄山上的奇峰异石生出奇松怪柏,构成了黄山奇妙的仙境。
险峰陡崖“西岳”华山
在中国的名山中,泰山、华山、嵩山、衡山和恒山一起被称为“五岳”。华山被称为“西岳”,也叫做太华山。它位于中国陕西省的华阴县南。它的北边是咆哮的黄河和富饶的“八百里秦川”,南边背靠绵延起伏的秦岭。它的主峰就像一块巨石,直刺蓝天,四面陡立,好像刀劈一样笔亘,以陡峻和雄险而闻名,历来有“华山天下雄”的说法。中国古代的著名地理著作《山海经》上说,太华之山,高五千仞(一仞约等于2.3米),削成四方,远望若华状,故名华山。(古代花、华意义相通;这两句话说出华山几座山峰分布如花蕊的形态。)有人说,华山的名字起于山顶上的莲花池。不管怎样说,华山的名字和它的高峻有密切的关系。华山有五座山峰,分别是东面朝阳峰,南面落雁峰,西面莲花峰,北面五云峰,中间玉女峰,这五座山峰的海拔高度都在2000米以上。
华山是典型的由于花岗岩被侵蚀而形成的山,是经过漫长的地壳变动形成的。大约在距离现在1.4亿年到0.7亿年前的时代(在地质历史上叫做白垩纪),华山所在的秦岭地区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华山就是地壳运动形成的一个巨大岩体:东西面积约150平方千米。后来,华山北面的渭河谷地不断陷落,山地不断抬升。它周围的山地是由片岩组成的,抵抗侵蚀的能力没有花岗岩大,经过千百万年,较松软的片岩被侵蚀掉,留下坚硬的花岗岩高高耸立在山地之上。
由于华山地势陡峻,难以攀登,想要上山只有沿着切割华山的瀑流沟谷——华山峪攀登,别的地方都行不通。这条小路上下几乎垂直,民间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战国时,秦昭王曾经下令,架设钩梯攀登华山。但是,直到唐代和宋代,华山还没有真正的登山道路,就连历代的帝王也无法上山举行封禅活动,只能改在山脚下的西岳庙举行。到了明代和清代时,沿着华山峪,架起了铁索,修筑了山路。
民间传说唐代的著名文学家韩愈,曾经历尽千辛万苦,登上了华山的苍龙岭,当他回头看到那光滑无依的陡峻山脊和岭下的万丈深渊时,顿时心里害怕,两腿发软,发狂痛哭。他认为再也不可能安全下山了,随手写了遗书投到崖下,然后就再也不肯挪动一步。后来是别人用酒把他灌醉,再把他的眼睛蒙上,方把他弄到山下。现在苍龙岭逸神岩上,还刻着“韩愈投书处”几个大字,成为华山的一大趣谈和古迹轶事。
五大连池火山群
火山是一种剧烈的地球外壳的变动。它是由地球内部炙热的岸岩浆,从地球外壳的比较脆弱的部分喷出地表而形成的。火山爆发带来的危害是极大的。每当火山爆发时,烟雾直向高空腾起,再向四周弥散开来,遮满了天空,连太阳也显得黯然无光。地球上的火山数量很多,近400年来喷发过的火山不少于500座。火山可以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等三种类型。活火山就是有历史记载以来经常或者周期性喷发的火山;在有历史记载以来曾经喷发过,以后虽然长期没有喷发,但是有迹象说明和能重新喷发的火山叫做休眠火山;而没有迹象说明可能重新喷发的火山就叫做死火山。
中国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火山是休眠火山。它最早在70万年前喷发过,最后一次喷发是在1719年~1721年间,此后至今200多年它一直在“睡觉”。五大连池火山是一个火山群,有14座火山,面积有600平方千米。在火山群中央的大黑山上瞭望,可以看到14座火山坐落在一片平原上,好像海洋中的14座岛屿。14座火山形态各不相同,大小高低也不一样,千姿百态。火山群中有5个明镜似的湖泊,那是火山喷发出的岩浆阻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五大连池由此得名。五大连池火山群被科学家称为“天然火山博物馆”。由于火山喷发距离现在时间不长,火山地区地面还十分清晰地保留着当年熔岩流动时形成的各种形态,如石蟒、石绳、石鼻、暗道、空洞。它向旅游者提供火山爆发的可靠证据。火山熔岩形成的奇特景观,有的像卧虎、走兽,有的像蘑菇、笔架,可以同桂林山水相媲美,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五大连池总面积有18平方千米。虽然每年10月底到第二年5月湖水结冰,但是,夏天湖水清澈,微波荡漾,湖光山色,异常美丽。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是指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的漓江一带,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石灰岩被水溶蚀成浑圆的丘陵地,山水秀丽,风景如画。
广西漓江两岸的桂林、阳朔一带,奇异的山峰绵延排列,而且这些山峰忽隐忽现,有的像竹笋、刀剑,有的像武士、老人,有的像大象、猛虎。这里的地下还有大量的暗河、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使地上、地下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奇妙的画卷。山清水秀的景色被称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意思是天下最好的山水)。其中,阳朔一带更是美丽动人,更胜过桂林,有“阳朔山水胜桂林”之说。著名的象鼻山就好像大象的鼻子一样,是非常吸引游客的游览景点。
桂林山水是流水长年累月溶蚀石灰岩中的碳酸钙而慢慢形成的,属于喀斯特地貌。总的来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海拔300米~400米的山峰,是在离现在7000万年前到2500万年前至200万年前形成的;海拔高度在210米~230米的山峰形成于200万年前到100万年前,而岩洞内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则是100万年以来逐步形成的。
为什么漓江沿岸喀斯特地貌特别发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这里广泛地分布着厚度大、纯度高的石灰岩,为这种地貌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二是这里温度高,雨量大,为喀斯特地貌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科学家最早在欧洲巴尔干半岛的喀斯特高原对这种地貌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所以就用这个高原的名字“喀斯特”来命名这种地貌。
桂林山水的特色是桂林和阳朔的峰丛和峰林伴随着漓江。喀斯特地貌发肓到鼎盛时期就留下峰丛峰林等石灰岸被溶蚀的残余部分。由于它的典型代表性,中国的许多学者将这种峰丛峰林伴湖溪的喀斯特地貌称为“桂林山水”,这种用汉语拼音命名独特的地貌的做法,已逐渐为国际地理学界所接受。
风力吹成的雅丹
“雅丹”是干旱地区一种被风力吹蚀的特殊丘陵地。这些地区干旱少雨,一年到头都刮着强劲的西北风,地面比较松软的物质被吹走,只留下比较坚硬的物质。长时间相同方向的风吹,地面形成平行的、顺风向的残丘,这就是雅丹地形。雅丹丘陵广泛地分布在中国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罗布泊,其中以罗布泊的最典型。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陡壁的山丘”。
一般来说,雅丹有长条状的垄冈和洼地相间排列着,与风向平行,垄冈与洼地之间的高差大约在2米~3米,垄冈的顶部大多是比较坚硬的沙质黏土层,垄冈下部是松散的砂层和坚硬的土层。在罗布泊宽阔的雅丹地形上,疏散地分布着残留的风蚀冈阜,开头有点像鱼的脊背,全部朝向同一方向。冈阜顶部有盐结块,从远处看是一个个白色的丘陵,俗称“白龙堆”。还有一些顶部平坦、侧壁陡立、外形长条状或垄冈状的小丘,相对高度有10米~20米。这些大大小小的土丘组合在一起,就好像是荒废城市的残余墙壁,这就是传说中的“龙城”,但“城”里却看不到炊烟,甚至没有生命。
雅丹地形所在的地区干旱缺水,很少有植物生长,人也无法在这种地区生存。在这些地区,除了一片残丘外,看不到任何生机。在雅丹地区行走就像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迷宫,而且,即使乘汽车行走一天的路程也见不着一个人。
汹涌澎湃亚马孙河
亚马孙河发源于南美洲最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从山上流出的涓涓溪流,汇入一些河流及湖泊水,沿路接纳1000多条支流,成为一条滚滚大河。亚马孙河自西向东横贯在南美洲北部的亚马孙平原上,最后注入大西洋。亚马孙河全长6400多千米。在它的支流中,长度超过1500千米的就有17条。如此数量众多的支流,当然它的流域面积也是相当大的,达到705万平方千米,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0%。每年流入大西洋的水量就有6600立方千米,占世界河流入海水量的六分之一。
由于河流含有各种不同的特质,河水也就相应出现不同的颜色。支流内格罗河的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水色呈深绿色;主流亚马孙河夹带着大量泥沙,水呈黄色。这两种色泽鲜明的河水,在主河道中并行流向下游数千米后才融合成一种颜色。从内格罗河汇入主流开始,亚马孙河变宽,在下游接纳欣古河后,主流宽达10千米。到了三角洲地区,因多岛屿沙洲,水道被分成十几股,河口巨大的喇叭状,最宽的地方可达80千米,水深百余米,河道低平,船入其中,就好像在汪洋大海中飘泊。海轮沿亚马孙河可深入内陆1600千米。至于3000吨的轮船则可以从河口沿河流上溯近4000千米。有时大海海水可以由河口呼啸而上,形成高4米~5米的水墙,汹涌澎湃,雷霆万钧,景色宏伟。巨大的海潮还像一条水坝拦阻了顺流而下的河水,并强制抬高河水水位,以致造成河水泛滥,淹没两岸土地,这时的亚马孙河水天相连、河海一片,宛如大海。河水撞击海潮,水声咆哮,当地的印第安人把这种情景叫做“亚马孙奴”,亚马孙河的河名就是由此而来的。
亚马孙河两岸生长着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热带雨林。河中鱼的种类大约有2000种,捕鱼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活动。船是人们的主要住所,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甚至商店、教室都设在船上,形成了水上市场和水上学校。
科罗拉多大峡谷
美国人一向以拥有科罗拉多大峡谷而骄傲。,有一位美国总统曾这样说过:“凡是到过美国的人,一定要去看看西部的大峡谷,否则就不能算到过美国。”美国人为什么要如此推崇大峡谷呢?因为大峡谷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迹,是世界上罕见的一部“活的地质历史教科书”。
科罗拉多河像一条银色的绸带,从东北向西南曲折蜿蜒地镶嵌在科罗拉多高原上。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流过的地方,峡谷深邃、悬崖壁立、气势雄伟。在主流河道的整个流程中,共流经19个主要峡谷,其中以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最深、最长。科罗拉多大峡谷全长460千米,上宽6千米~291千米,最深1800米,谷底水面的宽度不足1千米,最狭的地方仅有120米,在峡谷内到处可见到险峰、峭壁、奇石。除大峡谷之外,科罗拉多河上著名的峡谷还有布莱斯峡等。
大约距今6亿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还是一片平原,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被海水淹没着。到了距今二三亿年时,强烈的地壳运动使那个地区的地壳慢慢地上升,经过漫长的年代终于形成为高原——科罗拉多高原。在海水淹没的时期,科罗拉多高原地区沉积了砂岩、页岩、泥岩和石炭岩等各种岩层。大约在1200万年前,科罗拉多河开始了缓慢的侵蚀作用,逐渐塑造了今日大峡谷的壮丽景观。由于河流的侵蚀,现在河谷水面和原来的高原面之间的高差达到了1700米。河流切穿了所有的岩层,含有与岩层年代一致的各种代表性生物化石,从原始的单细胞植物到巨大的晰蜴类动物,在峡谷的谷壁上都能清晰地找到。像这样能清楚显示地质历史的岩层,在现今世界上还是少见的。
大峡谷的两壁被流水雕琢出许多形状奇异、变化无穷的岩峰、峭壁、天生桥和洞穴等。尤为神奇的是大峡谷的山光水色,令人叹为观止。在不同的季节,随着一天内不同时间内阳光照射和云雾的变化,各个高度上的岩层与植被,会呈现色彩斑斓的景色,特别是在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的时候,山光水色变幻无穷,蔚为奇观。这是因为岩层中含有各种矿物质的缘故,如铁矿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红、黑、棕等颜色,石英则映视为白色。
由于大峡谷的高差很大,自下而上形成不同的气候带,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大峡谷中有100余种鸟类,60余种哺乳类和各种爬行运动。较具特色的动物有:巨型的鹰鹫科猛禽;世界上体型最小、重仅8克的蜂鸟,它的羽毛泛着金色的光芒,随着阳光改变色泽,与大峡谷中多变的岸层,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地的“伤痕”——东非大裂谷
有“大地伤疤”之称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的东部,它南起莫桑比克的赞比西河河口一带,向北直抵亚洲西部的红海沿岸,全长4000多千米。著名的尼罗河就沿着裂谷的北段流向红海、地中海。可以说,东非大裂谷的北段就是尼罗河谷。
东非大裂谷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认为,在1000万年前,这里的地壳不断隆起、减薄,然后断裂成东西两大块。由于地壳活动,断裂处不断加深,拉宽,最终形成东非大裂谷。同时,断裂处时常喷出炽热的岩浆,在附近形成高大的火山,其中,著名的有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鲁文佐里山等。目前,有些火山仍在活动,沿着地壳断层裂缝的地方,分布着许多温泉和喷气孔,而且地震频繁发生。这些现象都可以说明地壳的不稳定状态和火山至今还在继续活动。例如,1978年11月6日在阿发尔地区熔岩突然喷发,“诞生”了一座新的阿尔杜科巴火山,在很短时间里,红海加宽了1.2米。根据科学家们估算,再过8万年,大裂谷以东的部分,将完全与非洲大陆分离开,成为漂浮在印度洋上的岛屿,而大裂谷所在的地方将与红海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海洋。
现在的大裂谷位于东非高原,谷底是一条宽带状的低地。大裂谷宽度一般在50千米~80千米,最窄处只有3千米。大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平均低500米~800米,最深处可相差3000米,两边悬崖峭壁,似两面巨大的高墙。从高空俯视,尼罗河沿大裂谷谷地蜿蜒北去,一连串星罗棋布的晶莹湖泊散布在谷地底部,如湖泊长度占世界第二位、面积占第七位的坦噶尼喀湖就分布在这里,这个湖泊的湖底比海平面低662米,湖泊的最大深度为1471米,在世界上仅次于贝加尔湖,为世界上第二深湖。
奔腾咆哮的壶口瀑布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小区,于山东垦利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黄河因为河水浑黄而得名。黄河的河水为什么会是浑黄的?那是因为黄河中游流过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每当暴雨来临,泥沙滚滚而下,大量泥沙被雨水带到河水中,使黄河泥沙含量大大增高,黄河河水也变成了浑黄色。中国古代就有“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的说法,意思是说黄河河水中泥沙占到70%,当然,这是有些夸张了。黄河每年携带的泥沙有16亿吨,在世界各国的河流中,黄河所携带的泥沙是最多的。这些泥沙如果用载重4吨的卡车来装运,每天运一次,500万辆卡车运输80天才能运完。如果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它的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
黄河的上中游有很多峡谷。多石峡、多唐贡玛峡、官仓峡、拉加峡、野狐峡、拉干峡、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等都是河流切穿山地形成的。这些峡谷所在的地方都具有修建水电站的良好条件。上游的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辽阔,又有黄河河水浇灌,因而物产丰富,被称为“塞上江南”。
黄河中游在山西和陕西之间的峡谷中往南穿行,两岸的陡崖比河水水面高几十米至百多米,河水很急,险滩很多。壶口瀑布在山西吉县城南25千米与陕西宜川县交界的黄河之中。黄河流到这里,原来500米宽的河流被两岸的岩石缩窄,上宽下窄的形状像一个壶口。由于常年河水冲刷,河底的岩石被冲刷出一条宽30米、深50米的大沟,滚滚的黄河水流到这里,突然收缩并向下跌落15米左右,好像从一个巨大的壶口向外倾倒壶水,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它的声音,看见笼罩在附近的水雾。
死海不死
地球上的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8848.13米),世界陆地上最低的地方则在亚洲西部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死海。实际上死海不是“海”而是一个湖水流不出去的内陆湖。死海是一个狭长形的湖泊,南北长80千米,东西宽5千米~16千米,面积1050平方千米,东西两岸都是悬崖绝壁,湖面比地中海海面低395米。死海中部最深处水深约400米。世界上有20多个著名的低地,它们的海拔高度都在海平面以下,死海是其中最低的,比中国最低的陆地吐鲁番盆地还要低240多米。
大约距今250万年的第四纪初期,非洲东部的地壳发生巨大的断裂,形成了一条大裂谷——东非大裂谷。而在这条裂谷带的北部地壳下陷很深,形成了一个盆地,盆地周围的河流向盆地注水,从而形成了一个内陆湖泊——“死海”。死海周围地区的气候炎热干燥,蒸发量大,使死海的湖水中留下大量盐分。尽管约旦河从北面、哈萨河从东南流入死海,每年带来400万~600万立方千米的水量,但水面并未上升,盐分也未冲淡。
一般海水的含盐量为40‰到60‰,而死海的表层湖水含盐量却高达250‰~300‰,每公升水中含盐227克~275克。湖水越深含盐量越高,在110米深处,含盐量每公升高达327克。高度的含盐量,使死海水的密度(1.172~1.227)比人体密度(1.021~1.097)大。所以,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游泳也绝对安全,不会淹死。据说在公元70年,罗马军统帅要处决几个俘虏,就命令士兵把俘虏戴上脚镣手铐投入死海中,可是这些俘虏往湖里推,最后都是平安地被推上湖岸边,一连几次把俘虏往湖里推,最后都是平安地被推上湖岸。统帅以为“神灵”在保护他们,于是就下令赦免这些俘虏。这虽是一个传说,却说明死海湖水的浮力很大,人在死海中不仅不会下沉,而且可以平静地躺在水面上安详地读书阅报。在这样的高盐度环境下,不仅湖水中浮游生物不能生长,就是湖岸周围也寸草不生。死海可谓名副其实。
山顶上的湖泊
在中国东北的长白山顶,有一座风景秀丽的湖泊——天池。它是中国最深的湖泊,最深的地方差不多有400米。为什么山顶上有这样美丽,又这样深的湖泊?原来它是由一个熄灭的火山口积水而形成的湖泊。
天池周围的许多山峰都是200多年前的三次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其中,长白山的主峰白头山,海拔2600多米,是东北地区的最高峰。火山喷发出来的大量的白色浮石铺满了山顶,加上山顶经常有雪覆盖,所以,称为白头山。
天池周围,山峰起伏,峰峰相连环抱着湖泊,海拔2500米以上的奇峰就有16座,高耸入云,景观壮丽。白头山附近,除了天池以外,还有许多小湖泊和沼泽分布在山麓,在茫茫林海中闪闪发光,别有一番情趣。
天池四周有陡峭的山峰环绕,但是它的北侧却有一个缺口,天池的湖水从这里外泄,在1250米外的地方,形成高达68米、宽5米的长白山瀑布。这就是松花江的源头。瀑布凌空而下,气势磅礴,是中国海拔最高的瀑布,被称为长白山等一名胜。
长白山地区分布着许多从地下涌出的温泉和矿泉。最著名的是长白温泉。在长白山瀑布以下900米的长白温泉,有30多个泉眼分布在1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成为温泉群。这些泉眼日夜不停地冒出热水,多数水温在60摄氏度~70摄氏度之间,有的可达到80摄氏度。温泉附近常年热气腾腾,云雾弥漫,温泉的底部有无数气泡向上翻腾,发出响声。
在高山地区,从山脚到山顶,气候的差别会很明显,植物的种类、外貌也会跟着发生变化。长白山地区也不例外。山脚下是具有宽大叶片的阔叶林,上到山腰成为针叶林,再到山顶就见不到森林,而是高山苔原了。天池周围的山上,野生动物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已经被列为自然保护区。这里夏季凉爽,是避暑的好地方。
大陆深处的明珠——贝加尔湖
在俄罗斯广阔的东西伯利亚高原南部,有一个狭长形的湖泊,这就是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中国古代称其为“北海”。它是大约1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地层逐渐断裂陷落形成的深湖盆。四周群山环抱,湖泊像月牙状,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长636千米,东西平均宽48千米,最宽的地方将近80千米,总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大湖中列为第8位。湖泊的平均水深730米,最深处达1620米,总蓄水量达2.3万立方千米,超过欧洲著名的波罗的海的蓄水量,约占世界地表淡水总量的五分之一。湖区周围有336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带着大量的淡水流入贝加尔湖,使湖泊有巨量而清澈的淡水,这是地球极为宝贵的水资源。
面积宽广的贝加尔湖,它的巨大水体对湖区周围的气候起着调节作用。湖岸长青松、云杉、白桦和白杨等林。西伯利亚地区为冬季严寒、夏季温暖的大陆性气候。然而由于水体的调节,贝加尔湖湖滨地区7月平均气温比周围地区低6摄氏度,12月份约高11摄氏度,相对湿度也较高。由于湖泊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原来是大陆性气候的贝加尔湖地区,却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在优良的自然条件下,贝加尔湖储藏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生物学家调查研究发现,湖里有1200多种动物,其中900种为特有品种,如贝加尔海豹和虾虎等。
奇异的天生桥
大自然塑造的杰作——天生桥和天生拱,非常典型和奇丽,桥体外形千变万化,仿佛是一件天然的艺术雕塑品。
这种大自然的奇景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样的。有的是在岩溶地区由地下水溶蚀形成的,有的是花岗岩大型张性裂隙发育而成的,也有的是片麻岩、砂岩冲蚀形成的。
中国有很多天生桥,比较著名的有云南文山天生桥、滇西天生桥、贵州洛棉天生桥、湖南索溪天生桥等。我国贵州东部黎平县高屯天生桥,由于远在深山绝谷,交通不便,不为世人所知,其实,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天生桥。
1987年,黎平县建设局实地勘探了高屯桥,测得桥身长达350米,桥拱跨度最大处118.92米,最小处88.5米;桥身最窄处也有88.5米,最宽处达98米;桥体高出水面33.64米,深入水面38.8米。
高屯天生桥不但高大,而且那里风景优美:桥拱上岩石和植被有40米厚,林木丛生;拱形对称规则,似神工鬼斧削成;桥顶有石柱;桥顶一侧有多处溶洞,人们可以由溶洞进入桥身。它是一处很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
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天生桥和天生拱,更加典型。天生桥可分为天生桥、天生拱和天生窗3种。科罗拉多高原较常见的是天生拱和天生窗,而桥下有水的天生桥却不多见。
石虹是一座世界著名的天生桥,位于科罗拉多河支流的一个偏僻的峡谷上。它跨度为84米,高出水面94米,桥顶厚13米,宽6.7~7米。桥由橙色砂岩构成,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凌空飞架,仿佛天边美丽的彩虹。印第安人叫它为“诺奈佐希”,印第安语的意思是“虹桥”。地质学家称为“石虹”。
犹他州的圣胡安地区,在一条深760米的峡谷上,飞跨着3座这样的虹桥。最大的一座跨度80米,高68米,印第安人叫它为“挣脱苦难之门”,用来表示对自由、幸福的追求。第二座天生桥跨度为57米,高62米,桥上雕刻着印第安人舞蹈的图画。最后一座天生桥,跨度90米,高33米,桥身呈扁平状。
除了天生桥外,高原上还有许多天生拱。犹他州东部、莫亚布城北40千米处有个“拱国立公园”,这个公园集天下天生桥、天生拱之大成。犹他州300多座天生拱,这里就有124座。而且这里的天生拱造型奇特,姿态优美。有一个天生拱,由于冬季寒冷的雨水侵蚀,把岩石凿成了88个拱顶。
在崖壁上的天生拱,一般是一个拱孔。拱国立公园里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拱孔的。有的双拱,桥顶之上分叉出两支拱顶,当中开了一个天窗;有的双拱一大一小,模样奇特;有的双孔在同一岩壁上,中间隔开;有的上、下、左、右有好几个大小不同的拱孔,远看像布满炮眼的炮台,叫炮台拱。
在拱国立公园里,有两座著名的天生桥,一座叫风景桥,它那凌空飞架的砂岩质桥身,扁平细长,长88.7米、高30.5米。桥顶很薄,最薄的地方只有1.8米宽、3.3米厚,看上去很容易断裂开来。另一座叫“美丽桥”的,桥身纤秀,亭亭玉立,造型精巧,桥孔宽10米、高14米,桥顶有6米厚。它孑然孤立,仿佛一座人工门,既别致,又美观。
千奇百怪的溶洞
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是世界闻名的石灰岩高原,石灰岩绵亘几百千米,地面上满布着陷阱、石沟、石芽、竖井、落水洞、千谷、岩溶平原和异形的山峰,地下隐藏着巨大而奇特的洞穴。岩溶地貌形成十分典型,因此岩溶地形又叫喀斯特地形。
南斯拉夫溶洞很多,经国家登记的就有1万多个。波斯托依那岩洞是世界著名的,洞长约24千米,洞内的石柱、石笋和石钟乳,千姿百态,冰莹玉洁,璀璨夺目。有的钟乳石,只要手指弹击,就会发出丁冬的琴声。洞内除干线外,还有许多支路,支路的尽头,往往会突然出现一个大厅,也有的是一个无底深渊。溶洞里还有地下河道,有时泉水淙淙,有时急流奔泻,十分喧闹。波伊克河原是地上河,后来潜进岩洞,变成地下河;在洞内奔流了几十千米后,又重新从岩缝中流出来,变成地面上的文茨河了。地下河里栖息着一种无鳞、盲眼、腮肺兼有的怪鱼。
洞内装饰着红、白、蓝、黄和绿色的彩灯,交相辉映,把洞穴变得神奇莫测。洞内有一条环形窄轨铁路,人们登上列车,在嵯峨怪石间婉蜒前进,一路雾霭缭绕,任凭观赏景物。
世界上最深的岩洞是阿尔卑斯山勃朗峰附近的山洞。1982年,法国里昂的一个洞穴学家小组曾下到让•贝尔纳洞1490米深处,打破了他们上一年创造的记录1440米。这次考察活动共16人,包括2名蛙人。洞的结构很复杂,洞穴通道要经过好几处积满水的水坑,人们叫它“水帘洞”。在通往1400米深处途中,14个成员担任了两个蛙人的搬运工,蛙人先经过3个“水帘洞”,第四个“水帘洞”太狭窄,已到了1490米深处,没法通过。
世界上最长的溶洞群是美国肯塔基巨洞国家公园里的猛犸洞。猛犸洞由255座溶洞组成,共分为5层,上下左右都可以相通,洞群总长度为252千米,成了一个曲折幽深的地下迷宫。洞里共有77座地下大厅,最著名的有中央厅、酋长殿、大蝙蝠厅、星辰厅、婚礼厅等等。中央厅位于溶洞群的中部,里面有各种设备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酋长殿是其中最高大的一个大厅,长163米,宽87米,高38米,可以容纳几千人。
猛犸洞中,有一个从洞顶泻下的干涸了的石灰岩体,看来仿佛一道悬挂的瀑布,人们叫它为“冰冻的尼亚加拉”。此外,洞内却有7个真瀑布,分布在3条地下暗河上,还有个地下湖。有的水声轰轰,水珠飞溅;有的深邃宁静,好像一面镜子。最著名的要算死海、回声河和忘川湖了,每年5~10月间,水位升高,人们泛舟湖上,旅行在暗河之中,别有一番情趣。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岩洞是美国墨西哥州卡尔斯巴德岩洞中的大屋洞。卡尔斯巴德岩洞是一个奇异的地下世界:那高耸的石洞中,可以容纳一座摩天大楼;那曲折幽深的隧道,仿佛是个地下迷宫;那五光十色的石笋、石钟乳,千奇百怪,宛如人间的奇景。
大屋洞是卡尔斯巴德岩洞群中最大的洞穴,它最大长度为550米,洞高25~77米,面积0.56平方千米。在400米深处,有这么巨大的洞穴,是世界所罕见的。
另一个长1000多米的蝙蝠洞,栖居了大约800万只蝙幅。白天,成群的蝙蝠倒挂在洞顶休息;傍晚,蝙蝠群开始从洞穴向外飞去,在天空中形成一条长几千米的黑色“长蛇阵”。到第二天清晨,蝙蝠群零散飞返洞内,在洞穴上方高空急剧俯冲,飞进洞中,也要两个小时左右。而蝙蝠洞中的蝙蝠从洞中呼啸而出的那种惊心动魄的景象,蔚为世界一大奇观。
我国湖北省西部森林保护区新发现的利川腾龙洞,长约8.5千米,总面积达62万平方米。洞里有一座大厅,两座小山。山高100米和200米,山腰雾气缭绕,股股泉水流泻,形成无数小沟。洞口高宽各达60米,长170米,洞内可容纳21层楼高的大厦,可摆下30多个足球场。这个溶洞比美国卡尔斯巴德岩洞还要大,堪称世界最大的岩洞。
巴哈马群岛安德罗斯岛附近海域,有一个闻名世界的最大的海底洞穴——巴哈马大蓝洞。它全长800米,洞中都是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和石笋,千姿百态,有的像香蕉、锁链,有的像水壶,组成了一个神奇的迷宫。全部洞穴淹没在水下,它直通大海,又叫它“无底洞”、“海穴”。洞壁上长满了各种海绵,洞里有青花鱼嬉戏悠游。
为什么大蓝洞位于水面下呢?原来,巴哈马群岛是一道巨大的石灰岩山脉露出海面的部分。距今100万年前,地球上遍布冰川,那时候的海平面比现在要低200米左右,石灰岩经过雨水、流水的侵蚀,变成洞穴。距今1.5万年前,地球气候转暖,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面升高,巴哈马群岛上的一部分陆地沦为海洋,大蓝洞也就淹进海水里了。这一带是沉降区,至今还以1万年30厘米的速度下沉着,加上这里大河很少,沉积物少,而水流较急,少量的沉积物也都被水流冲走了,因此大蓝洞没有被泥沙掩埋掉,一直存留到现在。
溶洞是大自然的杰出造化,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溶岩发达国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可供旅游的洞穴有160多个,其中大部分属溶岩石洞。贵州是我国岩溶最发达的地区,岩溶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约占世界亚热带岩溶总面积的1/4。这里岩溶发育齐全,形成了完美的穴洞体系。
已经发现的大的溶洞内,有地面上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如地下塔林,巨型透明开花石笋、水母石、银耳石、卷曲石等等。贵州新发现的“打鸡洞”,空间开阔,景色奇特,石笋、石桥蔚然成林,间歇水塘与地下湖泊碧波粼粼,洞中40多种堆积形态,囊括了世界溶洞中各种形态类型。安顺县境内的“龙宫”,宫中的珍宝“灵芝仙山”上有3艘“龙船”,船上装满金银珠宝,由天兵天将护送,去给王母娘娘祝寿。
世界各地溶洞的大量发现,开辟了旅游、考古和医疗的新天地。在国外,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把探测参观溶洞作为一种体育活动。据统计,东半球可供游览的溶洞400个,每年要接待1500多万游客。
大风吹来的黄地毯——黄土高原
中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地。它地处黄河中游,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山西、青海、河南等省区的大部或一部分。东西长1000多公里,南北宽700公里,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海拔1000~2000米。黄土的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厚的地方超过200米,好像给高原盖上了厚厚的黄地毯。高原上不仅分布着条条沟谷,道道山梁,以及逶迤的岩岛和山脉,还有地平如镜的平原。有的沟谷两侧被流水侵蚀得好像刀砍斧削那样陡峭,站在沟谷两边的黄土崖上可以对话,但要绕道过去才能握手。高原上还分布着一孔孔冬暖夏凉的窑洞。
黄土高原上如此深厚的黄土是西北风带来的礼物。高原的西北方有着大片沙漠。冬春两季,强劲的西北风把大量沙子卷走。当大风抵达秦岭时,风力受阻减弱,沙子就纷纷降落下来,因为风力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降落下来的沙粒也随着由粗变细。长年累月,百万年过去了,这块不可思议的“黄地毯”也就逐步形成了。
这块硕大的黄土地,是我国中华民族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我国农业、蚕桑业的重要发源地。轩辕黄帝的陵墓就在黄土高原中央的桥山。今天在高原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裸露的疏松黄土,然而,古代这里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和牛羊成群的草原。后来,就是因为滥垦草地,乱砍森林,严重破坏了植被和生态平衡,水土大量流失,才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水乡泽国——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三峡以东,黄土高原以南,江南丘陵以北,分为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长江三角洲四个部分,是由长江冲积而成的平原。
两湖平原包括湖南的北部和湖北的南部,远古时代这里曾是个烟波浩渺的云梦泽,后来被长江及其支流冲刷下来的泥沙所填平。它的面积有5万平方公里,分为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两部分。平原上水网密布,向称“鱼米之乡”。
鄱阳湖平原位于江西北部至安徽西南边缘,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海拔在50米以下。
皖中平原位于安徽中部的长江沿岸,以及巢湖附近,面积较小。
长江三角洲位于镇江以东,运河以南,杭州湾以北,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由长江和钱塘江冲积而成,这里的海拔只有10米左右。三角洲上,河网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称“水乡泽国”。这里盛产稻米、鱼虾,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我国西南边境的青藏高原,以巍峨的雄姿屹立在地球之巅,赢得了“世界屋脊”的称号。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全世界共有11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峰,全都矗立在青藏高原上。
青藏高原介于东经73°40′~104°20′、北纬27°20′~40°之间,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以及甘肃省的西南部,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领土的四分之一以上。高原上自北而南绵延着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等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各条山脉之间镶嵌着莽莽苍苍的谷地和盆地,高原周围,群山环抱,山外边是一落千丈的巨大平原、盆地和峡谷。
青藏高原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距今2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以后随着地壳运动,海面逐渐缩小。到了距今3000万年以前,发生了世界上最年轻的一次造山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在这次造山运动中,喜马拉雅山逐渐突起,成为现在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它的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也随之大幅度隆起,成了世界的屋脊。现在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还在继续升高,每年大约上升10毫米。
由于青藏高原地势特别高,空气稀薄,因而日照强烈。拉萨一年中有3005小时照到阳光,有“日光城”之称。高原上气温很低,冬暖夏凉,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夏季多雨,加上这里的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分布很广,冰川消融后水量丰富,因此高原上河湖众多,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等许多著名河流的发源地。
青藏高原上有着白雪皑皑的雪峰,晶莹耀眼的冰川和湛蓝的湖泊。绿草如茵的草原上,放牧着成群牦牛和绵羊。这里不仅景色十分迷人,而且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蕴藏着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宝藏,雅鲁藏布江谷地还是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青稞的产地。
青藏高原地形复杂,过去交通闭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已经修筑了兰青铁路、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以及川藏、青藏、滇藏等公路,拉萨到西安、成都间已有班机往返。
世界罕见的巨石
澳大利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它经过漫长而持续的大自然风化和侵蚀过程,高峻的山峦已被夷为平地,雄伟的地形已不多见,但中部却留下世界上最大的一块完整的巨石——艾尔斯石。艾尔斯石周长10千米,高达400米,孤零零地矗立在平坦的沙漠上,附近没有任何冈峦,远看像一块长方形的大面包。一根200米长的石柱依附在石壁上,被称之为“袋鼠尾”。艾尔斯石虽然是在偏僻的大沙漠中,却不断招来世界各地的游客,这块巨石之所以吸引人,除上述的特征外,另一原因是它的颜色因早、中、晚所受的太阳光照射的倾斜度不同而发生变化,有时是暗紫,有时为赭红,为世界所罕见。
世界的“顶点”和“末端”
地球像陀螺那样斜着身子旋转着,北极大致对着北极星。北极是世界的“顶点”,而南极则是世界的“末端”。
北极和南极是地球上所有经线汇集的两个点。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极点,除了它,没有再北的地方了;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的极点,除了它,也没有再南的地方了。
这两个点是世界上千分有趣的地方。当你站在北极点上时,仰望天空,“北极星”终年都在头顶上。夏半年,太阳老是在南方的低空转圈子,这是“极昼”,长达半年;而在冬半年,太阳却一直躲在地平线下,这是“极夜”,也长达半年。在北极点上,你无论朝哪里走出一步,都是向南走,没有东,没有西,也没有北。
当你站在南极点上时,举首仰望,也有一颗“南极星”终年在头顶上,只是它的光亮比北极星要弱得多。夏半年,太阳老是在北方的低空转圈子,这是“极昼”;而在冬半年,太阳不再在地平线上升起,这是“极夜”。在南极点,你无论朝哪里走出一步,都是向北走,没有东,没有西,也没有南。
这两个地方都没有经度之分,一天内没有昼夜的区别。它们都处在南北纬90°的高纬度,也没有四季的区分,终年冰雪覆盖。
我国的南北差异
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一些。
南轻北重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便扬长避短,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人,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南繁北齐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
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另外,我国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我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