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幕揭发运动”和辛克莱

二十世纪初,由于美国社会日益腐败,政府与大财团勾结,营私舞弊的事件不断发生,政治丑闻、经济丑闻和生活丑闻成了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

一批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正直、进步的新闻记者和作家就担负起揭发这些丑闻的责任。这场专事暴露社会黑暗的内幕的文学运动被称为“黑幕揭发运动”, 而从事这方面写作活动的作家被称为“黑幕揭发者”。“黑幕揭发运动”暴露资产阶级政客的贿赂、贪污和舞弊行为,联邦政府和地方自治机构的罪恶、立法机关的贪污腐化、大工业骇人听闻的劳动条件和报刊杂志卖身投靠垄断资本等现象。尽管“黑幕揭发运动”并不真正触及社会制度本身,这些作家所从事的工作也往往只能是以改善社会某些方面为目的的改良主义行动,但仍然遭到统治阶级的压制。可见这场运动总的倾向是进步的。

在二十世纪最初一、二十年形成的“黑幕揭发者”集团成员中,最有名的新闻工作者是林肯·斯蒂芬斯(LincolonSteflens, 1866—1936)和小说家厄普顿·辛克莱(Upron Sinl-lair,1876—1968)。斯蒂芬斯的《城市的耻辱》收集了他关于圣路易、芝加哥、费城、纽约等六个大城市的报道, 揭露市政机构听命于工业家和金融集团自上而下的营私舞弊、违法乱纪等情形。

厄普顿·辛克莱于 1878 年出生在观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十岁时随家迁居纽约。1893 年进入纽约市立学院读书,1897 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897 年至 1901 年又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从十五岁开始,辛克莱就靠写惊险小说卖给通俗杂志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在文学创作上,辛克莱曾受到巴尔扎克、弥尔顿和雪莱这样一些伟大作家的影响,从他们的作品里,辛克莱学到了反对不公正社会的斗争勇气和艺术力量。

1900 年,辛克莱与他的第一个妻子韦特·富勒结婚。从这时起,他下决心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庄严、伟大的创作事业,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先后出版了五部长篇小说《春天的收获》(1901)、《米达斯王》(1901)、《哈琴王子》(1903)、《亚瑟·斯特林日记》(1903) 和《玛那西斯》(1904)。前三部都是浪漫性的传奇小说,第四部描写了一个落魄青年诗人的经历,第五部描写一个南方青年参加南北战争的惊险历程,曾被杰克·伦敦认为是写这场战争的最佳作品之一。然而,这些作品都只是辛克莱的试笔,它们都未能显示出作者真正着眼于社会、生活、时代的创作观念,直至他的第六部长篇小说《屠场》出版,才使他真正成为“黑幕揭发者”集团的代表作家。

辛克莱从少年时代起就热心于阅读社会主义的理论书籍,并以思想激进著称。他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便参加了社会党,成为该党的一名骨干。1904 年,芝加哥屠宰工人举行大罢工,这个消息引起了美国进步力量的关注。一家名叫《理论呼声》的杂志向辛克莱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到那里对这次罢工事件进行实地调查并写成一部小说。辛克莱来到芝加哥,在工人中间生活了七个星期,作了详细的了解和访问,第二年便写出了长篇小说《屠场》,先在一家周刊进行连载。由于作品所触及到的社会问题的尖锐性和强烈的进步倾向引起了大资产阶级的恐慌,因而连载五次后便遭到官方舆论的压力被迫停止刊登;接着,出版的要求也遭到拒绝,除非作者对小说作大量删改。为了反抗统治阶级的压制,在杰克·伦敦和其他进步作家的帮助下,辛克莱自筹资金终于在 1906 年将小说出版。

《屠场》是一部以芝加哥屠宰工人的悲惨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主人公约吉斯·路德库斯和妻子奥娜都是来自立陶宛的移民,他们同当时千千万万欧洲劳动者一样,把美国当成遍地有黄金的“人间天堂”,但当他们踏上美国

的土地,看到的却是贫困、饥饿、欺骗和讹诈。他们好不容易在芝加哥屠宰场找到一份工作,但那里劳动条件恶劣,屠宰过程十分危险,肉食制作极不卫生,工人们死的死,伤的伤,生命安全毫无保证,每天只能拿到一点可怜的工钱,难以养活家小。为了多挣钱,约吉斯自恃年轻力壮,拼命干活,但生活不断向这个力大如牛的汉子送来不幸:买房子时受骗上当,把辛辛苦苦积蓄起来的几百元钱白白送给了房产主,又欠了债。为了还债,约吉斯拼命干活,不慎扭伤了脚,奥娜又生了孩子,一家人面临着挨饿的危险;伤愈后, 原先工作的位置已被别人顶替,他只得到人骨粉弥漫、臭气冲天的屠场肥料厂去干活。不久,奥娜遭到工头的污辱,约吉斯痛打了工头,结果被判刑而服役。出狱后奥娜难产而死,儿子又被淹死,他在极度悲伤中流落到农村打短工,回到芝加哥时极度衰弱,找不到工作,只得流落街头行乞。一个生龙活虎的壮汉被社会折磨得奄奄一息,这正是千百万苦难的移民劳动者在这个“金元帝国”的遭遇。在小说的结尾作者让主人公通过痛苦的磨难之后成了一名社会党拥护者。

约吉斯·路德库斯的命运,在二十世纪的初期的美国确实具有典型意义。作者明确指出:约吉斯的一切灾难都是美国反动政府的腐败和垄断资本家的剥削造成的,而大资本家和政客们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却建立在约吉斯这样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穷人们牛马般的劳动之上。

《屠场》 的社会意义还在于它对美国社会制度黑暗内幕的抨击。小说的下半部写到了民主党与共和党在选择中的丑行、垄断资本家与地方当局狼狈为奸的事实和地下黑势力与警察局的勾结等细节。小说揭露了这样的事实, 美国的选票是以钞票论价的,民主党每票出三元,共和党每票出四元。为了捞钞票各种手段都可用:警察包围妓院是为了捞钞票;一个人犯了法,只要通过关系塞上钱即可无罪释放。从这方面来说,美国确实是“金元”帝国, 一个金元至上的帝国。

《屠场》还指明了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对抗垄断阶级才是唯一出路。辛克莱多次写到工人们的罢工斗争,赞扬了他们的斗争精神。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罢工斗争确实是工人们进行斗争的主要手段。在现实生活的教育下,主人公约吉斯终于认识到了工人们联合起来进行斗争的伟大意义。

《屠场》出版后,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例如小说写屠场老板唯利是图,将腐臭的猪肉、牛肉做成罐头出售的情节,就引起了全国家庭主妇的公愤,以至老罗斯福总统不得不下令调查这个问题,随后又通过了联邦政府关于食品卫生的法案。这个法案对改善屠宰工人恶劣的劳动条件当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是让广大读者了解屠宰工人的悲惨境遇却是《屠场》的功绩。

《屠场》的成功为辛克莱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和一定的财富。小说出版的当年,他就用这笔稿费在新泽西州英格兰华特买进一片土地,建立了一个命名为“赫孔利村社”的乌托邦式的劳动公社作“社会主义”试验。“赫利孔村社”吸收了辛克莱·刘易斯等一批青年作家参加,也吸引了不少参观访问者。但一年后整个农场毁于一场神秘的大火。这次试验的失败并没有使辛克莱对自己的“社会主义”丧失信心,他继续在新泽西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宣传这种主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辛克莱从他单纯的感情和抽象的理论出发, 反对这场不义的战争。他写下许多反战文章,号召人们起来制止美国参战。但由于小资产阶级立场的局限,他最终未能真正认识到这场战争的性质。正

如列宁在 1915 年 6 月写的《英国和平主义和英国的不爱理论》一文中所指出的:“辛克莱是一个有感情而没有理论修养的社会主义者”。

这一时期,辛克莱在小说创作上依然把目标集中在揭露社会黑幕上,继续发挥了在《屠场》中所显示出的强烈政治倾向,从各个不同方面写出了这个“金元帝国”的内幕和实质。出版过以揭露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商业道德和精神道德的堕落的长篇小说《大都会》(1908);有描述科罗拉多州煤矿工人罢工事件的《煤炭大王》(1917)、抨击美国哈定政府石油丑闻的《石油》

(1927)、揭露美国政治黑幕的《波士顿》、反映美国教育问题的《傻瓜》

(1924)和描写一个工业巨头发家过程的《山城》(1929)等长篇小说,以及短篇小说集、剧本等。其中《波士顿》一书又一次以令人信服的描述,再现了二十年代美国垄断统治阶级残酷、卑劣的嘴脸,成为与《屠场》具有同样价值的重要作品。

1920 年 4 月 15 日,马萨诸塞州一家制鞋厂的出纳员和一名看守人被杀, 据说杀人犯还盗窃了该厂的一万五千美元现金。不久,该州警察局宣称此案已破,被逮捕归案的两名杀人抢劫犯就是当地著名的两位原籍意大利的工人运动领袖:尼古拉·萨科和巴多洛米奥·万塞蒂。消息传出后,舆论哗然。更令人奇怪的是,警方拿不出任何令人信服的证据,就匆忙将这两位工人定罪。显然这是一场有计划的政治阴谋,其目的是为了镇压当时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经过长达七年之久的“审判”,当局不顾全国抗议浪潮,对两名工人领袖宣布了有罪的判决,并于 1927 年 8 月 23 日悍然将他们送进电刑室处死。

“萨科一万塞蒂”一案可以说是二十世纪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万塞蒂在法庭上高声宣布“我一生中从来没有犯过罪”。而审判官却说: “虽然此人也许事实上并没有犯过他所被认定的罪行,但就道义来说,他仍然是有罪的,因为他是我们现存制度的敌人。”这就从正反两方面证实了美国寡头统治集团的罪恶阴谋。然而工人运动并没有因此而中断,相反,形成了一场规模更大的抗议和斗争。新闻界和文学界一些有良知的人们也参与了这场斗争,揭露这个案件的黑幕。辛克莱在萨科与万塞蒂被杀害的第二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波士顿》就是这些作品中最有影响的一部。

小说直接以萨科与万塞蒂的身世纪历为素材,并虚构了一个名叫科妮莉亚的女子作为线索,通过她的见闻来写这两位工人领袖的故事。科尼莉亚是一个工业巨头的妻子,但她厌恶本阶级的生活,丈夫死后她便抛弃了财产地位,来到普利茅斯一家工厂做工。在那里,她认识了一位住在同一寄宿宿舍的工人万塞蒂。在万塞蒂的启发和感染下,科妮莉亚参加了秘密的工人组织, 同时还认识了萨科和其他一些同志。当时,资产阶级巨头们称这批工人为“无政府主义者”,对他们严密监视。由于工厂老板对工人残酷剥削,引起了企业内部的骚乱,工人们举行了罢工。在艰难的环境下,科妮莉亚受尽工头迫害,只有萨科和万塞蒂他们的鼓励和帮助给她以安慰。但不久以后,这两个好人却以杀人抢劫罪被捕,并被判处死刑。科妮莉亚知道,他们不是坏人, 对他们的判决是一个阴谋,她到处呼吁营救。但不论是表面公正执法而实际上大谋私利的审判员和最高法院的法官,还是马萨诸塞州州长以至联邦总统,都坚持原判。萨科和万塞终于被杀害了。这时候的波士顿成了传统势力和特权阶级控制下的“神圣祭坛”,在祭坛下受苦受难的正是千百万工人。

作者以文学家独有的敏感及时地对美国司法机关这一丑行作了艺术上的

忠实记录,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怒、对牺牲者的怀念和对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斗争的崇高信念。尽管小说在艺术上并无明显特色,人物也比较单薄, 但它是正直的小说家辛克莱思想立场的明确显露,对唤醒人们的斗争意志起了积极的作用。

1934 年,辛克莱以“结束加利福尼亚州的贫困”为口号,参加该州的州长竞选,后由于财力枯竭,竞选失败。1940 年以后,辛克莱与题为《世界的终点》的一组长篇小说,以主人公兰尼·勃德贯穿其中,概括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国国内外社会状况。

五十年代后,辛克莱思想转化,鼓吹自由主义,成为美国“民主”制度的辩护人,创作日渐减少。传记《心中的基督》(1952)和《辛克莱自传》

(1962)影响较大。

在美国二十世纪文坛上,辛克莱以高寿和多产著称。他写的长篇小说有四十部以上,还有大量的散文、随笔、特写和剧本。他的那些具有强烈暴露意义的作品,尤其是《屠场》、《波士顿》、《石油》等小说的时代价值是永存的,并将永远吸引着美国的千百万读者。正如二十世纪杰出的英国作家萧伯纳所指出的,辛克莱的小说将带给我们这个时代未来生活的人们以真实的纪录。

“黑幕揭发运动”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兴起,但由于它是在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一场有限的运动,加上“黑幕揭发者”所写的大多数作品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因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随着社会党的逐渐瓦解,这一运动也就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