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归后观访

  • 李宗仁说:“百闻不如一见,新中国所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 李宗仁感慨地说:“如果不是社会主义制度,这种事连想也不敢想呀!”
  • 李宗仁致词说:“在过去4个多月中,宗仁深感我国上下一心,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政治上出现了一种兴旺蓬勃的气象。同时我看到祖国经济建设飞跃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李宗仁到东北参观

1965年8月27日到9月19日李宗仁夫妇到东北参观访问。此行得到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的热情接待和妥善安排,使他所到之处,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在沈阳,他受到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黄火青的会见和招待,并派省委统战部部长章岩陪同参观了抚顺、鞍山等城市的工厂、矿山、学校和海港。

参观抚顺西露天煤矿时,李宗仁在听了有关工人生活情况的介绍后说:“现在工人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了。”

在鞍山钢铁公司,李宗仁观看厂高炉出铁和平炉出钢,并且仔细看厂轧制钢材和生产无缝钢管的情况。刚解放时,很多设备遭到了严重破坏,这里杂草丛生,满目荒凉。帝国主义分子说,中国人只能在这里种高粱;可是现在,鞍钢已经建成了一个包括采矿、炼铁、炼钢、轧钢的40多个工厂的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

目睹了鞍钢发展的情况,李宗仁说:“百闻不如一见,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在黑龙江,他访问了哈尔滨、齐齐哈尔和大庆油田,游览了景色秀丽的松花江,受到黑龙江省省长李范五的邀宴,并听取副省长陈雷关于各项建设事业发展情况的介绍。

访问以后,李宗仁对记者说:

人民站起来了,只有劳动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历史素称“北大荒”的黑龙江省,今天已发展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工农业基地,这样的发展速度,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

李宗仁在长春参观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在总装配车间,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坐上刚装成的解放牌汽车开出总装配线,接受了这个厂赠送的纪念品——锌铬合金铸成的汽车模型和厂景织锦。

李宗仁对他们表示感谢,激动地说:

旧中国没有汽车制造工业。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北平当国民政府行辕主任,那时天津国民党机关把从美国买来的零件拼装成一辆汽车,开到北京请我参观。我看了有很大感慨:我们何时才有自己制造的汽车啊!旧政府办不到的事,现在办到了!

李宗仁还在吉林省参观了吉林化工区的肥料、染料、电石三大化工厂及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厂送给他贴着该厂制片样品的纪念册。他注意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先后拍了《刘三姐》、《甲午风云》等影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宗仁在吉林省委书记李季平举行的宴会上,谈到他此次东北之行的印象。他说:

原先我对我们国家究竟进步到什么程度,还摸不清楚,这次回来看到工农业突飞猛进,我相信其他各省在中央人民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都在齐头并进。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得多。

9月19日,李宗仁回到了北京。

23日,李宗仁夫妇拜访了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何香凝,在座的还有廖承志和夫人经普椿。

李宗仁回国后享受到了最高的礼遇,又切身感受到了祖国正在繁荣强盛,他心中充溢着激动的情绪,希望得到一个向世人倾诉感情的机会。

李宗仁对记者畅谈观感

1965年9月26日15时,李宗仁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了盛大的记者招待会。

这是政府为了满足他的愿望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因为有300多名中外记者赶来聆听李宗仁发表言论,以至于这次记者招待会规模极大。

其中有驻北京的中外记者,有李宗仁特地邀来的60多名港澳地区记者,还有各国驻华使馆新闻官员和应邀参加中国国庆的外国记者,他们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此前的9月24日,周恩来亲自指定吴冷西、龚澎、姚溱、张彦等4同志做招待会的顾问,指示周详。

李宗仁怀着激动的心情,首先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他回归祖国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接着发表了回国后的感想。

李宗仁说:

目前我国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不仅为百年来所未有,且为中国史无前例的新气象……孙先生所创立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理想已完全实现。现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大道上向前迈进。事实上已经超过了孙先生当年的理想……新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超过了我在美国时所想像的十倍百倍。16年便有此巨大成就,是世界罕见的奇迹。

100多年来,中国受尽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欺侮。帝国主义者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一盘散沙。但现在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6.5亿人民已经完全觉醒,团结得像一家人,显示出空前无比的威力。现在我们不是“病夫”了,而是巨人了!我这个75岁的老人也感到很自豪!

宗仁在海外住了16年以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走上了一条爱国反帝的道路,并认为:这是吾辈国民党人今后唯一可能抉择的光荣道路……深望台湾国民党同志和海外各方人士认清民族大义和大势所趋,不要一误再误,毅然奋起,相率来归,为祖国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18时,李宗仁设宴招待了在场的全体中外记者。

李宗仁举办答谢宴会

李宗仁在9月26日举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记者招待会。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和港澳各报社都在会后发出了消息,李宗仁的言论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这次记者招待会之后,数日之间,李宗仁在北京寻朋访友,几乎每天都有活动,他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情招待。

12月2日,李宗仁在北京饭店举办宴会,以答谢归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朋友们对他的热情关心和周到照顾。

周恩来、朱德、贺龙、程潜、叶剑英、徐冰、蔡廷锴、李四光、傅作义、许德珩等人出席了这次宴会。

席间,李宗仁致词说:

在过去4个多月中,宗仁深感我国上下一心,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政治上出现了一种兴旺蓬勃的气象。同时我看到祖国经济建设飞跃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犹记孙中山先生1905年在东京一个欢迎会上讲过我国必能赶上西方的预言,深信我国可在不久的将来建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李宗仁作为一个共产党的手下败将,回到共产党执政的祖国之后,受到了如此礼遇,这是他绝对没有想到的事情。

他为自己最终的抉择而感到庆幸,这是因为,他的回归使他本来已经十分苍凉的晚年,抹上了最后一笔绚丽的色彩。

李宗仁在广东参观

1966年1月7日,李宗仁夫妇踏上了去广东参观的旅程。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在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平杰三陪同下,由北京飞广州参观。同行的有旧友刘仲容。

1932年到1936年上半年,李宗仁曾长期住在广州白子路,负责与陈济棠联系。今日驱车经过东山,想找出旧居而不可得。

1月14日,到新会参观。

50年前,李宗仁在护国第二军林虎部下当连长的时候,曾在新会陈侯寺驻扎过,想不到当年的连部所在地陈侯寺,就是目前下榻的招待所的一个餐厅。

郭德洁女士特别喜欢新会葵湖。湖畔葵树已有百年以上的寿命,远看有如椰林。湖中有酒楼茶室,通过九曲桥与岸相接,置身其中,如坐春风之中。

郭德洁女士在饮茶时怅然叹曰:“你们看到我有病,主张把我留在广州,现在我看到这么美的葵湖,死也甘心了!”

17日,李宗仁夫妇在林李明代省长陪同下,前往参观黄埔港。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要把黄埔港开辟为海方大港,可是解放以前,国民党毫无作为,黄埔港只有一浅水码头和几座仓库,装卸作业大部分靠人力操作。

现在,黄埔港已成为现代化的港口,可以停泊万吨以上的轮船,吞吐量在不断扩大。

1966年1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和夫人曾志,在广东迎宾馆会见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会见时在坐的有,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三书记、广东省省长陈郁以及中共广东省委的主要领导。

会见后,陶铸设宴招待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以及程思远。

在宴会上,陶铸对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前来中南地区参观访问,在广州欢度春节,表示热烈欢迎。他还希望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这一次重游旧地,多看一看,对各方面多多提意见。

宴会结束后,李宗仁夫妇观赏了广州迎春花市。

1月20日,陈郁在广东迎宾馆设宴招待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共度农历除夕。

参加者有来广州度岁的浙江省副省长冯白驹和广州市市长曾生。

l月21日,农历正月初一,中南局、广州部队和省市领导机关在越秀山下广州体育馆举行春节体育观赏会,李宗仁夫妇应邀出席。

2月10日,由广东省委统战部秘书长罗理实陪同,李宗仁从广州飞海南岛参观。

海南岛经过解放后17年来的积极开发,在经济上已成为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在国防上已成为保卫两广的南天一柱。

1966年2月11日,在海南行署副主任唐明陪伴下,李宗仁一行开始作千里环岛旅行。

在参观兴隆华侨农场的时候,见到这片曾经是疟瘴肆虐、苍凉不毛的土地,现在却花香四溢,椰林、油棕林、咖啡园、胡椒园随处可见,在海外几无生路的华侨,在这里却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李宗仁不仅感慨地说:

如果不是社会主义制度,这种事连想也不敢想呀!

14日晨,从榆林港出发,下午到达通什。这是五指山腹地,也是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

1954年以前,这里还是个荒凉的山谷,只有几户人家,几乎与外界隔绝。如今经过10多年来的经营建设,已是一座峰峦拱护,碧水索绕的山城。有新建的大道、影院、旅馆、商店、大会堂、百货大楼,以及医院、工厂等。民族学院也从广州迁移这里。到处花木扶疏,欣欣向荣,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解放前,黎族同胞一直是“刀耕火种”,生产十分落后,住的是船形茅棚,食以野菜,衣则不能蔽体。

现在,黎族人民住上了砖瓦房,有了电灯,采用了新式农具和先进的耕作技术,依靠集体力量,兴修水利,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

2月18日,李宗仁结束了海南岛的环岛旅行,从海口飞往湛江。在湛江市长王友林陪同下,参观了市容、港口、工厂。

在参观湛江新港时,李宗仁看到这个可以停泊万吨轮船,连接着通往亚洲、欧洲数10个国家和地区航线的现代化大港口,又不禁感慨地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建黄埔、湛江大港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是孙中山先生所想象不到的。”

李宗仁在广西重游故里

1966年2月28日,李宗仁结束了在广东的参观,从湛江乘专机飞抵南宁,回到了他阔别17年之久的广西故乡。

李宗仁回归祖国后,因忙于各方面的应酬,未能立即回到他魂牵梦绕的家乡。在中央统战部门的安排下,李宗仁得成此行。

在机场,他受到了广西自治区主席韦国清等党政领导及各界人士百余人的隆重迎接。

当天晚上,韦国清为李宗仁夫妇举行了盛大的迎接宴会。在宴会上,李宗仁高兴地见到了许多原桂系的旧部属和他的老朋友。

他表示,后悔当初没有听共产党的劝告留在南京,结果在美国虚度了16年的光阴。这次能顺利归来,多亏政府的周密安排,他要感谢共产党和政府对他的关怀、宽容和支持。

在南宁期间,李宗仁参观了许多工厂、学校、农村。接着,李又到柳州、桂林参观。在参观中,他为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感到惊喜。与过去桂系的“广西建设”相比较,李宗仁认为:

以前我们在广西20多年,只在贵县搞了一个日榨100多吨的糖厂,南宁有一个印刷厂和制革厂,柳州有一个机械厂,梧州有一个硫酸厂,都是规模很小的。现在的广西,在短短17年内就建立起那么多、那么大的工厂,我确信只有社会主义才会有这样高速度的发展……过去我们在广西穷干苦干,也曾想要“建设广西,复兴中国”,可事实上办不到。现在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民经济在发展,在不少地方大大超过了当年孙中山先生的理想,这怎么能不令人折服呢?

3月13日,李宗仁乘坐专列由南宁抵达桂林。在他到来之前,桂林市成立了以市长冯邦瑞为首的接待小组,对李宗仁的访问、参观预先作了细致的安排。

文明路李宗仁旧宅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腾出,并粉刷、装饰一新。

为了恢复李宅旧貌,有关方面还特意发动知情者回忆当年李宅的样子,对包括郭德洁卧室穿衣镜、梳妆台在内的一切摆设都按原貌复原,就连直通餐厅的过道,也力求恢复原样。

这完全是按李宗仁夫妇长住这里来准备的。但十分遗憾,此时郭德洁病情已经恶化,在南宁接受检查治疗,没能与丈夫同来桂林。

按照原来的计划,李宗仁要在桂林参观访问10天,每天的节目都安排得很满。

从3月14日开始,他参观了桂林市容,游览了芦滴岩、七星岩等风景点,还听取了桂林市有关领导对工农业建设情况的介绍。

他听说安排他到文明路旧公馆参观后,最初是婉拒,后来还是去了。

看到保存完好的旧公馆,他十分高兴,可是他却不愿意在那里照相留影。

他向随行人员说:

这些房屋,宗仁用不着了,记得此房新建到如今,宗仁只住过两个晚上,我请求交与国家,由公家管理使用为好。

在桂林期间,李宗仁点名邀见了郭德洁的内侄郭家兴一家人,代表夫人送给他们礼物。

另外,李宗仁除在南宁时已经见到了原配夫人李秀文的内侄李嘉球外,在桂林还见到了他的堂侄李常光。

看到这些亲人生活和工作都很好,李宗仁感到了很大的安慰。

周恩来向李夫人告别

李宗仁在桂林仅待了4天时间,就得到了郭德洁病情恶化的电报。他无心继续游览、参观,于17日提前赶回了南宁。

1966年2月,郭德洁的乳部肿瘤发作,这时切除已经迟了。手术后,医生告诉她说,她的右臂有一个硬块,证明乳癌已经扩散。从此时起,她只能有8个月的生命。

返国后,她一直在北京医院接受放射治疗。李宗仁外出参观时,医院院长劝她住院继续治疗,可是她感到祖国建设突飞猛进,内心兴奋,坚持要往各地看看,医院只好同意她沿途服药治疗。

3月8日,广西医学院曾怀瑞大夫向李宗仁和平杰三报告,郭德洁的病情可能突然恶化。

下午,他们乘轮船沿举江东下,参观西津水库,夜泊断江大坝南岸,风起波涌,郭德洁整夜不能成眠。

次日,郭德洁面色蜡黄,不思饮食,走路靠人扶持。

回到南宁以后,卧床不起。

医生诊断结果,由于胆囊破裂,使她患着肝昏迷。

3月14日,他们乘火车到桂林。

3月17日晚,李宗仁在桂林接到南宁的电话,知道郭德洁的病情已进入险境,遂于18日匆匆结束桂林的参观,乘火车回到南宁。

3月19日,他们从南宁乘专机飞返北京,郭德洁由救护车送往机场,又在专机内架一病床,给她卧床休息。一直护理她的曾大夫随机照顾。

北京医院派了一辆救护车到机场迎候。

郭德洁一下飞机,就被送到医院,曾大夫就郭德洁的病况向医院作了一一汇报,医院方面立即采取了救治措施。

次日上午,郭德洁陷入半昏迷状态。医院通知李宗仁,她可能随时逝世。入夜,李宗仁入院陪侍在侧。

1966年3月21日0时30分,郭德洁溘然长逝,享年60岁。

郭德洁逝世后,周恩来、彭真和夫人张洁清,李四光,曾前往医院向郭德洁的遗体告别,并向李宗仁表示慰问。

向郭德洁遗体告别的,还有李宗仁和郭德洁的友好,以及各有关方面人士:邵力子、傅学文、黄绍竑、章士钊、刘斐、卢郁文、刘仲华、屈武、刘仲容、程思远、平杰三、刘述周、罗青长、高登榜、朱蕴山、陈助先、梅龚彬、陈此生、余心清、罗西欧、侯镜如、何思源、何直文、李明扬、赵德如、罗叔章、韩权华、王枫、尹冰彦等人。

告别后,遗体火化,骨灰盒在23日移置于北京西郊骨灰堂。

郭德洁伴随李宗仁走过了42年的风风雨雨,她的离去使李宗仁陷入到极大的痛苦之中。但是,值得李宗仁夫妇庆幸的是,郭德洁逝世的时候,已经得到批准而恢复了中国国籍。

其实,还在李宗仁夫妇参观广东的时候,郭德洁就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2月4日,郭德洁写了一份放弃美国国籍和申请恢复中国国籍的报告。她在报告里写道:

现在德洁既已随同外子回到祖国怀抱,参加爱国反帝和实现社会主义的神圣事业,自应取消美国国籍。

在护送她回北京的飞行途中,李宗仁再次提出恢复妻子中国国籍的请求,他说,如让郭德洁保留美国国籍死去,这与他们回国的初衷是不相宜的。

李宗仁夫妇的这个愿望,最终得到了满足。

李宗仁的南京散心之旅

1966年5月,为了让从海外归国不久,即遭丧妻之痛的李宗仁散散心,经周恩来安排,李宗仁前往华东五省市参观游览。

陪同人员除了李宗仁夫人郭德洁的胞弟外,还有程思远、黄绍竑、陈此生、刘斐、中央统战部干部、警卫秘书杨贵等10余人。

他们一行抵达南京后住进东郊宾馆,省市领导人江渭清、陈光、彭冲等均出面接待,并安排省委统战部部长高啸平全程作陪。

李宗仁一行到达南京后,下榻在位于紫金山下中山陵园风景区中心树林内的东郊宾馆。

这是3幢民国建筑,红墙绿瓦,中西合璧,富丽堂皇而又典雅庄重。

大院内各楼间碧草如茵,繁花似锦,半圆水池里布满荷叶,荷花竞开。

东郊宾馆的东一号楼一般不对外界开放,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在此下榻。

朝鲜金日成、越南胡志明、印尼总统苏加诺等国领导人访问南京时,则住东郊宾馆二、三号楼。

这次李宗仁下榻于二号楼的最好套房。

那时社会上崇尚节俭,且成为风尚,尽管接待规格很高,但每餐只开两桌,省市陪同领导甚少。

菜肴以淮扬风味为主,也加了一些南国风味的菜点。

李宗仁很满意,特去厨房向厨师致谢,脸上常浮现出轻松愉悦的笑容,话也说得多了。

曾在南京住过好几年的李宗仁对陵园风景区很熟悉,他告诉随行人员:中山陵5号当年住的是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警卫森严。

据他所知,1936年底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政府炸开了锅,由宋子文、孔祥熙出面在此召开了核心层秘密会议,应对危局。

宋美龄、张群、陈果夫、陈立夫、朱家骅、张治中、陈布雷、戴笠等人都参加了,由军统直属队宪兵特勤队负责内外警卫。

会上,大家对力主出兵讨伐兵谏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两人的军政部长何应钦及其一伙人深表愤慨,都主张通过谈判以和平手段解决危局,救出蒋介石……

在东郊宾馆外散步时,李宗仁充满怀旧之情。

旧地重游,抚今思昔,李宗仁对中山陵园风景区的优美环境赞不绝口。

据他回忆:

抗战胜利后两三年里,东郊还未形成数十平方公里的林区,曾遭侵华日军破坏的陵园新村废墟片片,均未恢复,许多珍贵树木被砍伐后未再补栽,紫金山上山岩大半裸露,很难看。

李宗仁没想到,不到20年陵园风景区竟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满目苍翠,松涛起伏,景色秀丽。

散步中,李宗仁每遇见戴草帽扫地或锄草浇花的陵园管理处职工,便含笑主动打招呼或握手。

职工们有些拘谨,因为领导已开会作了布置,要求他们见到李宗仁可鼓掌问好,但未经批准不得上前交谈或合影,况且李宗仁总是由便衣警卫和随从人员陪同,以保证不发生任何意外。

在东郊宾馆休息了一天后,李宗仁一行出席了省市领导在三牌楼南京饭店举行的欢迎宴会。

还去旧国府路人民大会堂观看了省歌舞团一流水平的文艺演出。

会场外临时实行交通管制,好在当年南京车辆不多,车队所到之处都有不少市民站在路边围观。

过了一天,李宗仁准备拜谒中山陵,换上一套深灰色麻纱夏装,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满是肃穆之情。

从他下榻的东郊宾馆到中山陵园不足1公里的路程被安排以车代步,车队一直行驶到博爱坊前的小广场。

上午的阳光热辣辣的,那时李宗仁已70开外,年迈力衰。

在随从搀扶下才登十余级台阶就已经气喘吁吁,只得放弃。

李宗仁遥对陵墓鞠躬以表敬意,并请程思远、刘斐、陈此生、黄绍竑等代献了花篮。

同日上午,李宗仁还去了廖仲恺墓献了花篮,以示敬意。

接着,李宗仁又主动提出拜祭灵谷寺附近的邓演达墓。

对着邓墓作三鞠躬。

李宗仁回忆风云往昔,百感交集,一时间竟是泪如雨下,几难自抑,令陪同人员和围观者动容。

李宗仁对大家说到他当年与邓演达的交往,痛悔自己站到蒋介石一方,走错了一步。

还说起1928年至1929年坚持反蒋斗争的邓演达。

李宗仁与不少国民党军政界高层人士都对蒋介石杀害邓演达极表愤慨……

可以说,李宗仁在邓演达墓前抒发的感想都是肺腑之言。

当晚,李宗仁吃过晚餐后,因贪凉多吹了会儿空调,身体微有不适。

高啸平等人很不安,急召来以南京军区总医院两位专家为首的医疗组为其作了诊断,开了些药,服务之周到令李宗仁很感动。

老将军戎马几十年,过去体魄还是不错的,只因进入暮年又新遭丧妻之痛,身体已大不如前。

经过精心诊治很快恢复过来的李宗仁,提出第二天或后天去城南夫子庙及瞻园、中华门古城堡等地看一看。

在去城南参观的路上,李宗仁感慨颇多,他拉开黑纱窗贪婪地观赏街景,怀旧之情溢于言表,不时喃喃自语:

这杨公井古旧书店我在民国36年来过……

陪同他的高啸平含笑点头,很是佩服李宗仁的好记性。

蓦地,李宗仁指着江苏饭店东楼边的绿柳居店大声道:“这家素菜馆原先并不在这里呀!记得是在夫子庙。”

高啸平忙解释:“这家名店确已迁了过来,是3年前江渭清、彭冲等几位领导同志研究后拍板的。为的是有利于绿柳居扩大经营规模,满足市民特别是南京7万回民的需求,当然,这也有利于对外交流。”

李宗仁连连点头。

由于接待部门事先未安排参观绿柳居并用餐,车队未停下,又驶向夫子庙。

车上,李宗仁沉浸在回忆里。

他说:

当年在南京,我和内人德洁最爱吃绿柳居的“罗汉观斋”、“素什锦”、“八仙鸽蛋”、“荷包鱼翅”、“素刀鱼”、“鸡酥海参”等七八道素菜了,素菜荤名,形似色似,真假难辨,口味鲜美无穷,活色生香,妙不可言……

高啸平听着,不由笑了。

这位博学多才的统战部长亦精于美食之道,他曾多次陪海外统战人士、社会名流到绿柳居用餐,能报出这家馆子里上百种菜肴点心的名字与特色。不过,他与李宗仁毕竟才认识两三天,并不了解李宗仁夫妇客居美国16年的经历。

李宗仁夫妇自1949年经香港赴美国后,虽携有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刘攻芸特拨的30万美金外汇,生活无忧。

但因带了一些随从,又住在大都会纽约,应酬多,开支大,一套公寓年租金就得付4000美金,夫妇不能不开源节流,减少支出,迁居较纽约生活水平低得多的新泽西州,花3万美金买了一幢小平房。

郭德洁晚年在美国时就注意到,一向并不怎么讲究饮食的李宗仁在那几年里常谈到他在南京吃过的老正兴、邵福兴等大馆子的风味菜肴。

对绿柳居的素菜、素点心情有独钟,夸得最多。她本就不善烹饪之术,每每苦笑着说:“这素刀鱼是用山药泥捏制而成,光工艺就有好几道,姜丝、椒丝等七八种佐料哪一道先下锅,哪一道后下锅都是有讲究的,我纵然想仿制怕也力难从心,做不出素刀鱼的。我们只能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凑合着过吧。”

李宗仁则连连点头,表示很理解夫人的苦衷。

当日晚,高啸平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安排绿柳居专送东郊宾馆12道素菜外加麻油四色素包子4笼。

李宗仁赞不绝口……

李宗仁重游南京期间,还探访了城中鼓楼傅厚岗68号的公馆。

那是一幢青砖老式洋楼,初建于1934年,为国民政府首都警察厅长姚琮投资所建,并无什么特色。

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前夕,中共中央和八路军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应邀到南京参加蒋介石主持的最高国防会议,曾住此处。

1948年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即与家属及随员入住,直至1949年4月中旬南京解放前夕才离开。

小汽车停在楼外小马路上,李宗仁下车,拄杖立于法国梧桐树荫下,望着洋楼陷入沉思。

他并未进院门,告诉高啸平不太想惊动里边住着的的居民,只是出于怀旧情绪,想看一看而已。

他还含笑说道:

当副总统期间与蒋介石共事很难,不能不时时提防,处处小心。

因为老蒋一向忌惮桂系,对我尤为不满。发展到1948年底,竟下密令给毛人凤,企图派人伺机刺杀我。傅厚岗周围设有多个监视点,摆修车摊的,开小杂货店的,多是保密局男女特工。

当然,李宗仁也作了防备,布置便衣警卫几十人散布于官邸内外,好在后来有惊无险。

那天午后,李宗仁一行还游览了玄武湖公园。

湖光山色交映,风景远比往日美丽,湖上画舫、小舟徐行,漫步梁洲、环洲堤岸上,湖风送爽,荡涤心胸,李宗仁兴致很高。

玄武湖当时正在搞海狗展览,几十万人前往观看,盛况空前。

那段时期,动物园门票临时从每张5分增为l角,仍供不应求,动物园内外都排着长队。

高啸平、洪沛霖出于安全考虑,本不打算安排李宗仁参观海狗展览,但他执意要看个稀奇,高啸平等也就同意了,增调来几十名警察和保卫人员分开人群,为李宗仁一行开道。

虽说李宗仁头戴礼帽又戴着墨镜,但还是被游人们认了出来,大家都在叫喊:

“李宗仁!”

“李宗仁!”

还有人鼓掌,人群涌动相互推搡,秩序顿乱。

有关部门为了确保贵宾的人身安全,匆匆护送刚刚一饱眼福的李宗仁离开现场。

当时一位在场老者以调侃幽默语气说道:“花这一角钱门票真值得,既看到罕见的海狗,还荣幸地见到民国下野代总统李宗仁先生。”

众游人皆大笑。

转眼10多天过去了,李宗仁对古都南京甚为留恋。

他还提出想去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献花圈,凭吊英烈。

这让接待方颇有些为难,因为事先并未安排李宗仁上雨花台烈士陵园,但李宗仁坚持要去,高啸平请示上级领导后也就同意了。

那天午后天气晴朗,蓝天白云,车队出了中华门,很快驶至雨花台烈士陵园。

李宗仁神色严肃,心情沉重,向耸立于山岗上苍松翠柏间的烈士纪念碑脱帽肃立,并三鞠躬,随从人员为他上山坡敬献了花圈。

在烈士陵园休息室里,李宗仁一边饮着雨花茶,一边长叹口气,对陪同人员和陵园接待人员说:

南京从6朝以后,经过多少次改朝换代,从来没有像日本帝国主义者那样残酷杀人,制造出惊世大惨案,这些人不得报应,真是没有天理!

1938年抗战时期,台儿庄的胜利不知阵亡了多少战士,为国战死沙场虽然是军人的本分,但这个来之不易的胜利,中外人士都记在我的头上,每一想起,我总是觉得很不安,将来等我死后,希望将骨灰撒在那里,也算是和他们共一场生死患难。

讲完话后李宗仁激动的心情稍得弛缓,频频以手帕抹汗。

座中程思远、高啸平等人都表示赞同,且报以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