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表声明
- 周恩来笑着说:“德邻先生,你们从前是打过仗的啊。现在你回来了,大家欢迎你。”
- 在机场大厅的欢迎仪式上,在一座毛泽东半身塑像前,李宗仁郑重地宣读了他早已拟好的《归国声明》。
- 李宗仁说他曾经讲过:“天下大势已定,我们国民党人和海外爱国人士应本着‘服输’精神,让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建国,国家建设好了,我们大家都有份。”
周恩来热情款待李宗仁
1965年7月18日7时,李宗仁夫妇先到广州,然后再去上海,转道北京。在广州白云机场,他受到了广东省负责人陶铸等的欢迎。
在候机厅里,李宗仁夫妇尝到了16年来已不知滋味的广东点心和“及第粥”,感受到了家乡的亲切。
吃罢早饭,李宗仁登机继续飞行。
11时,飞机到达上海虹桥机场,周恩来早已在候机室前等候。
当天下午,周恩来到李宗仁下榻的上海锦江饭店看望李宗仁。
当天晚上,周恩来在文化俱乐部设宴招待。
入席前,李宗仁见到了陈毅。陈毅握住李宗仁的手,说:“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当时北伐军一共有8个军长。现在李德邻先生回来,我们就有4个军长在祖国大陆了。”
李宗仁当然明白,这4个在祖国大陆的军长是:第四军军长李济深、第六军军长程潜、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和第八军军长唐生智。于是,他连连点头,说:“是的,是的!”
入席后,又有几位解放军将领过来向李宗仁敬酒。
周恩来笑着说:“德邻先生,你们从前是打过仗的啊。现在你回来了,大家欢迎你。”
对此,李宗仁又是无限感慨,他添酒回敬,一饮而尽。
1965年7月19日10时,一辆小车载着李宗仁和程思远来到上海文化俱乐部,面见周恩来。
这是周恩来安排的,主要是对李宗仁在政治上作一些交代。其实,有关精神,周恩来已通过程思远向李宗仁交代过。
而且,我们前面也曾提到过,在7月13日,李宗仁从苏黎世机场启程的那天,周恩来就预先将原国民党参加北平和谈的在京的代表、原桂系将领及其他一些在京的国民党部队起义将领张治中、傅作义、章士钊、邵力子、黄绍闳、刘斐、屈武、李蒸等人召至中南海,向他们通报了李宗仁就要回国的消息,阐明了中央对李宗仁归国的等项政策。
现在,他要当面向李宗仁交代清楚。
10时20分到13时许,周恩来和李宗仁的谈话持续了近3个小时,在一些根本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谈话开始,周恩来风趣地说:“现在,台湾在到处打听李先生的消息,但所有的消息都是不准确的、错误的。国民党方面一切都落后,情报也落后了。对李先生的安全,我们最担心的是台湾方面。蒋介石是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的。”
他又说:“美国对李先生有胡思乱想,不至于整李先生,美国是实用主义。美国千方百计寻通中国的线索,可能把李先生也作为一条线索。尽管李先生的思想转变了,美国还是要胡思乱想的。但李先生不要怕他,美国对大陆也有幻想。” 其后,周恩来就中美关系、“第三势力”及台湾问题等一一与李宗仁进行了坦率的交谈。
关于“第三势力”问题,周恩来说:“李先生在声明中对第三势力两条出路的意见是对的,或者投降人民,或者投降反动派。但是总有一部分人不赞成蒋介石,也不赞成共产党。”
按照事先的安排,即将飞往北京的李宗仁,要在机场发表一个声明,对于这个声明,周恩来已经看过,并表示了同意。
李宗仁说:“我在即将发表的声明中,会讲到,我一度在海外参加推动所谓‘第三势力’运动,是一误再误。”
周恩来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第三势力活动肯定是没有前途!但是还有一部分人要搞,同时必然附于一种外力。不论靠美国靠日本,都必然要失败。”
“当然,当然!”李宗仁点头赞许。
谈到台湾问题,周恩来说:
对蒋介石,我没有李先生清楚,但我和蒋介石在过去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曾在一起,所以我对蒋介石了解比较深,此人没有一句真话,不以信待人,不可信。在东征的时候,关于孙中山去世的那封信,在东征胜利以后拿给蒋看,蒋当时痛哭流涕,一副极为伤心的样子。什么事也不干,关在房子里写祭文,这是做样子给我们看的。其实,他的祭文写得最糟糕,只讲友谊感情,不讲中山先生的政治主张。
继而,周恩来又讲到:“蒋介石不可信,但台湾保存在蒋手里还是比让美国霸占去好。”
李宗仁马上点头,表示同意。
周恩来接着说:
蒋介石的看家本领就是军队。南越的吴庭艳和蒋介石来往很亲密,蒋曾告吴,美国不可靠,军队要千万掌握在自己手里。因此蒋在世以前,军队是要保持的。“台湾独立”、“两个中国”,蒋介石是不会同意的。陈辞修一死,没有人能和蒋说上话。蒋也79岁了,余年不多,但是即使蒋死了,美国进来,台湾也不乏有民族气节的人起来,重整局面。总还有爱国人士起来,英雄是时势造成的。
李宗仁说:“实现祖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美国把台湾看成不沉的航空母舰,但台湾和航空母舰毕竟不一样。”
说到这儿,周恩来稍一停顿,强调说:“李先生对台湾问题可以不干预。”
这话过去曾由程思远转达过。李宗仁理解周恩来的用意,如果自己回国后出面来干预台湾问题,会使台湾问题复杂化。既然蒋介石不许搞“台湾独立”和“两个中国”,说明蒋尚有爱国之心,自己也可借以自慰了。
于是,李宗仁说:“我是衷心地祈祷蒋介石活到百年。”
周恩来说:“你希望蒋活到百年,是出于爱国之心。但蒋是不会相信的,他以为你讲的这些话,是为了取得他的部下。”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李宗仁,他一时默然无语。
说完蒋介石,周恩来又讲到去世不久的陈诚,说:“陈辞修是爱国的人,他坚决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可惜他身体不好……他临终时有遗嘱,台湾当局在修改后发表,他夫人反对,说要么就不发表,要发表必须原文发表。”旋即说了一遍陈诚的遗嘱。
陈诚的遗嘱,一没讲“反共”,二没提“反攻大陆”。陈诚临终向蒋介石进言:对中共不能反潮流;不能为外国动用台湾的兵力;不能信任美国;不能受日本愚弄等。陈诚的这种态度说明他还是有爱国心的。
陈诚去世后,周恩来继续坚持不懈地对台进行争取工作,特别是安排李宗仁的回归。他不止一次讲到:对台工作急是无用的,今后可能会拖下去,我们这辈子如看不到祖国统一,下一代或再下一代总会看到的。他说:“我们只要播好种,把路开对了就行。”
陈诚临终前,他还曾通过有关渠道要周恩来、张治中相信他的人格,一再表明他不会违背民族大义。因为在此前的1963年初,周恩来请张治中、傅作义致信陈诚,阐明台湾的处境与前途,说明今日反台者并非中共实为美国,而支持台湾者并非美国实为中共。中共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之不可侵犯性。谈到对台湾的政策时,张治中、傅作义在信中除重述过去对台湾回归祖国后的建议外,并作了更具体的说明。
1963年年底周恩来出访亚非14国期间绕道广东,会见去台湾的有关人士,希望他转告陈诚及台湾当局,美国正采取更多的行动,要把台湾变成一个独立政治单位,而国共两党可以在反对“两个中国”问题上形成统一战线。我们不会因自己强大而不理台湾,也不会因有困难而拿原则作交易。如果单从我们方面看,台湾归回祖国固然好,即使暂缺那也无损于祖国的强大地位。我们是从民族大义出发,是从祖国统一大业出发。今天祖国的四周边界问题已解决,唯独东南一隅尚未完满,这个统一大业应该共同来完成。
周恩来争取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一片苦心是不会白费的。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表达的和谈诚意和提出的具体建议对台湾当局深有影响,尤其是对原国民党政要李宗仁的触动很大,他们表示:只要一息尚存,决不会接受“两个中国”。
李宗仁知道周恩来为促成两岸和平所做的种种努力,更清楚此次为了他回到祖国大陆所花费的心血。他说:“总理,这次回来,就再也不走了。宗仁愿将有生之年,报效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对反帝爱国事业有所贡献。”
周恩来含笑说道:“李先生说回来不再出去了,但是‘四大自由’还是要讲的。1963年11月,我曾请程思远先生转达了‘四可’的内容。现在,我们还要重申来去自由。来去自由,不单是你的问题,还有你太太的问题,你太太可以去香港。去年我曾向罗隆基、章伯钧宣布,你们现在想出去,我们欢送,在外边住不惯,还可以回来。”
李宗仁听周恩来讲到了他夫人郭德洁,马上反应说:“郭德洁要找个女同志把她好好训练训练。她出言无状,不知高低。对我多少年来,总是闹别扭,我说东,她说西;我说对,她偏说错。我干了大半辈子军队,总还算打过几个胜仗,她说,如果她指挥军队,仗比我打得漂亮……”
周恩来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起来,其他在场的人也禁不住笑着。周恩来边笑边说:“照你这样说,李夫人是个好内助嘛!”
其实,周恩来心里明白李宗仁为什么要这样说郭德洁。那是6月27日,李宗仁在瑞士时,中国驻瑞士参赞会晤李宗仁,谈话期间,郭德洁的态度显得傲慢,说了对宋庆龄不礼貌的话。李宗仁借此机会说郭德洁,显然是想圆这个场。
周恩来想到了这一层,接过话头说:“女士也有很杰出的,孙夫人就很了不起,她和中山先生生活过10年,中山先生死后,单独生活了40年,并且发展了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孙夫人的文章从来都是自己写的,用英文写那么好的文章,国内还找不到第二个。孙夫人的精神很好,政治上有见解,有骨气,有能力,真是国之瑰宝。”
李宗仁听周恩来这么一说,知道误会已经消除,便释然了。
7月20日上午,周恩来同李宗仁夫妇等一起乘车到了上海虹桥机场。
周恩来对李宗仁说:“我先飞20分钟,我在北京欢迎你们!”
李宗仁发表归国声明
1965年7月20日11时,李宗仁乘专机飞抵北京。
到首都机场迎接他的有先行返京的周恩来、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市长彭真及夫人张洁清,还有各民主党派的负责人以及参加当年北平国共谈判的南京代表团成员和原国民党起义将领邵力子、黄绍竑、章士钊、李蒸、卢郁文、李俊龙、屈武、刘仲华等人。
李宗仁走出机舱,看到机场上彩旗猎猎,人群攒动,面对如此热烈的欢迎场面,百感交集,两行热乎乎的老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他擦着泪水,走下舷梯。周恩来和彭真首先走上前去握手欢迎。
接着,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陈叔通,国务院副总理贺龙、陈毅、罗瑞卿,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冰、高崇民、李四光、沈雁冰、许德珩,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傅作义、蔡廷锴,以及副总参谋长王新亭等陆海空三军将领。
欢迎的人群中,还有李宗仁所熟识的国民党进步人士和当年参加北平和谈的代表团成员:王昆仑、朱蕴山、卢汉、刘仲容、刘斐及他的旧部杜聿明、宋希濂、范汉杰、廖耀湘等,还有各方面的知名人士,共112人。
在人群中,他一眼就看到了40多年的桂系老友黄绍竑。他走到黄绍竑身前时,意外地喊出了声:“季宽兄……”激动之下,二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新桂系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为首,共同统一了广西,以后黄绍竑曾投向蒋,而与李宗仁、白崇禧有合有分,但私人友情始终保持良好。最后,黄绍竑作为南京的和谈代表,力劝李宗仁在和平条款上签字,而李却错估形势,错失良机。
在他与黄绍竑紧紧拥抱的瞬间,已经无声地表达了自己的惭愧和悔恨。
引人注目的还有李宗仁和爱新觉罗·溥仪的见面。
封建王朝的末代皇帝和旧中国的最后一任代总统,在新中国的开国总理面前,富于戏剧性地握手了。
周恩来看着溥仪对李宗仁说:“溥仪先生新生了。你看他50多岁了,不像吧?”
溥仪望着李宗仁说:“李先生,你好,欢迎你回到我们祖国的怀抱中来。” 李宗仁紧紧握住这位末代皇帝的手说:“溥仪先生,现在你已获得新生了,我要向你学习。”
“我现在是越活越年轻呀。李先生,你回来以后我们就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员,忘记过去的历史吧,你我都将会获得新生。”末代皇帝的手紧紧地握住了末代总统的手。
在机场大厅的欢迎仪式上,在一座毛泽东半身塑像前,李宗仁郑重地宣读了他早已拟好的《归国声明》。
“声明”全文如下:
亲爱的同胞们:
在国内外一片大好形势中,我已经从海外回到人民祖国的怀抱里来了。此行受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方照顾,感激良深。当飞抵北京机场之际,又受到热烈的欢迎,内心激动,尤难自已。谨借此先向党和国家领导人表示由衷恳切的谢意,并述个人愿望和感触以告国人。
首先我所欲言者,即16年来,我以海外待罪之身,感于我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英明领导之下,高举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红旗,坚决奋斗,使国家蒸蒸日上,并且在最近已经连续成功地爆炸了两颗原子弹。这都是我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成果。凡是在海外的中国人,除少数顽固派外,都深深为此感到荣幸。我本人尤为兴奋,毅然从海外回到国内,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今后自誓有生之日,即是报效祖国之年,耿耿此心,天日可表。
其次,我深愿以留美10多年所得的感受,寄语留台国民党同志。这些年来,美国表面上以“反共”为名,实际上乃进行着一系列反华、反世界人民的肮脏勾当,企图孤立中国,控制世界。狼子野心,路人皆知。特别自约翰逊主政以后,更变本加厉,扩大侵越战争,甚欲借此挑起一场跟中国人的战争。此举不仅引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所同声谴责,也遭到了其国内各界知名正义人士不断反对和抨击。此种情况,为美国立国以来所仅见。
我尤欲寄语留在台湾的国民党同志者,多年以来,美国必欲据台湾为己有,阴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台湾省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绝不容许美国霸占。台湾与大陆的统一,纯属中国内政,绝不容许美国插手。吾党同志继承孙中山先生爱国反帝的革命遗教,与中国共产党有过两度合作的光荣历史。当此美帝国主义亟欲谋我之际,何忍引寇自重,为敌张目,甘为民族罪人,国家蟊贼。深冀我留台国民党军政同志凛于民族大义,也与我采取同一步伐,毅然回到祖国怀抱,团结抗美,一致对外,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有用的贡献。
最后,我深望海外华侨和各方人士也应该坚决走爱国反帝的道路。1949年我未能接受和谈协议,至今犹感愧疚。此后一度在海外参加推动所谓“第三势力”运动,一误再误。经此教训,自念作为中国人,目前只有两条道路可循:一就是与中国广大人民站在一起,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另一就是与反动派沆瀣一气,同为时代所背弃,另外没有别的出路。祖国早已宣布“爱国一家,不分先后”和“来去自由”的政策,此次我以待罪之身,也能获致宽大的待遇,就是一项具体证明。亟盼海外友好乘时奋起,拥护祖国,幡然归来,犹未为晚。
宗仁老矣,对个人政治出处无所萦怀。今后唯愿尽人民一分子的责任,对祖国革命建设事业有所贡献,并望能在祖国颐养天年,于愿已足,别无他求。谨布荩忱,敬祈垂察。
显而易见,李宗仁的这篇声明经过了细心推敲,其中遣词用句,似也考虑到了大陆的习惯。不过,通观声明的要旨,确实表达了他的内心所想。毫无疑问,他的这篇声明,在海峡两岸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
对于李宗仁先生发表的归国声明,周恩来曾客观地评价说:
德邻先生出走16载,这次毅然归来,很不容易。他到北京时曾发表一个声明,说他以“带罪之身”由海外“归来”,向人民交代两大过错:一是1949年和平谈判时,他没有接受和平协议,“至今犹感愧疚”;二是他在美国居留期间搞“第三势力”。
这样交代也好,可以取得人民的谅解。但是实际上这两件事情也难完全怪他。
名为“代总统”,实则一无权,二无兵,三无钱,真是孤坐石头城上,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打也不成,和也不成,一切都由下野后稳居在奉化溪口的蒋介石摆布。李宗仁受白崇禧的影响,也没有接受和平协议的决心。至于搞“第三势力”,想依靠外国来取得政权,这说明他对美国有幻想,同时也是旧中国政坛显要的通病。
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李宗仁先生这次回国定居,我们就是一家人,既往不咎了。
就在他们来到北京的当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周恩来、彭真、贺龙、陈毅、罗瑞卿、郭沫若、陈叔通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健步来到这里,为他们的到来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金碧辉煌,装饰一新。中国共产党以宽广的胸怀迎接着昔日的敌手,宴会的热烈气氛表明,昔日的敌手已变为了今天的朋友。
周恩来举杯祝酒:
李宗仁先生回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怀抱,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对李先生、郭德洁女士毅然归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且希望李宗仁先生同全国人民一起,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加强团结,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和完全独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获得成功而共同努力。
李宗仁,这位昔日的国民党代总统,第一次站在了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里,看到各位来宾脸上真诚欢迎的表情,他激动地说:
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招待,使宗仁能与各位首长、各位朋友欢叙一堂,我一方面感到惭愧,一方面又感到欢欣鼓舞,对此,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恳切的谢忱。
“李先生,这次你是回家啰。”陈毅笑哈哈地说:“我们共产党人是不计前嫌的,既然你能回来,就说明我们是朋友嘛!”
李宗仁说:“是呀,我这次回家,就不走了。我要和你们一道,共同来建设我们的美丽的家园。”
郭德洁女士也举杯回敬:
这次和德邻一块回来,承蒙各位领导款待,深表谢意,你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不咎既往,欢迎我们回到祖国,这种宽大精神使我们很受感动。
宴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着。李宗仁这位曾是国民党第二号人物的代总统的到来,使得人民大会堂的历史增添了新的色彩。
毛泽东设宴招待李宗仁
1965年7月26日上午,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在刘仲容的陪同下,正在北京东郊参观国棉二厂时,突然接到通知说,毛泽东正在中南海等待接见李宗仁。
李宗仁到京后,一直盼望着与毛泽东见面,一接此消息,十分激动,立即前往。
车从新华门入中南海,毛泽东正在一个游泳池的休息室里等候着。李宗仁下车后,沿着游泳池往前走。
毛泽东从休息室迎上来,握住李宗仁的手说:“你们回来了,很好,欢迎你们!”
李宗仁回答:“我们回到祖国感到很高兴。我们国家在毛主席领导下真正统一了,历史上从来没有统一过。”
毛泽东同程思远握手时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程思远一时不知所措。
大家刚刚坐定,毛泽东就以浓重的湖南口音对李宗仁说:
嘿!嘿!德邻先生,你这一次归国,是误上贼船了。台湾当局口口声声叫我们做“匪”,还叫祖国大陆做“匪区”,你不是误上贼船是什么呢!
程思远连忙替李宗仁答道:“我们搭上这一条船,已登彼岸。”
“是的,登了彼岸。”在座的彭真跟着说。
毛泽东和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李宗仁对毛泽东说:“这一次回到祖国怀抱,受到政府和人民热情欢迎,首先应向主席表示由衷的感谢。几天来我们在北京地区参观访问,亲眼看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感触颇深。我们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感到十分高兴。”
毛泽东说:“祖国比过去强大了一些,但还不很强大,我们至少要再建设二三十年,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接着李宗仁谈到海外的许多人都渴望回到祖国来。
毛泽东说:“跑到海外的,凡是愿意回来,我们都欢迎,他们回来,我们都以礼相待。”
毛泽东对李宗仁说:“你在声明中没有骂蒋介石,这很好。将来蒋介石愿意回来,我们更高兴,更欢迎。”
李宗仁听了这话,深为毛泽东的宽大胸怀而感动。
随后,毛泽东邀彭真、程思远、刘仲容等下水游泳。
毛泽东时而仰泳,时而侧泳,从容不迫,随心所欲。
程思远游到他身边时,毛泽东夸赞他说:“你游得不错嘛!”
程思远说:“跟不上主席啊!”
毛泽东上岸晒太阳,让程思远坐到他身边,问其在海外的情况。
程思远说:“海外也有很多人研究学习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笑着问:“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
程思远茫然不知所对。
毛泽东说道:“靠总结经验。”
13时许,李宗仁一行来到了毛泽东的丰泽园住所,彼此又谈了一会儿。
李宗仁深以台湾问题久悬不决为虑。
对此,毛泽东说:
李德邻先生,不要急,台湾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来的,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后来,毛泽东又问程思远:“你的名字为什么叫程思远?”
程思远答道:“因为对自己的前程总应当想得远大一点,所以才回来跟毛主席、共产党。”
毛泽东点头,笑着,又问:“你有别字吗?”
“没有。”
“那好,”毛泽东马上说,“我来给你取个别字。中国古代的大散文家韩愈,字退之。现在我给你取个别字,叫近之。远近的近,之乎者也的之。之者,共产党也。近之,从今而后靠近中国共产党。你看如何?”
程思远立刻表示感谢,说:“这是主席给我最大的光荣。”
第二天,统战部在宴请程思远等人的时候,郭沫若就以“近之先生”来称呼程思远了。
毛泽东在丰泽园设宴招待李宗仁夫妇。席间,毛泽东语言轻松幽默,使李宗仁很快消除了紧张心理,与毛泽东谈话十分欢愉。
刘少奇宴请李宗仁夫妇
1965年7月31日晚,刘少奇携夫人王光美、董必武、邓小平携夫人卓琳,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接见并宴请李宗仁夫妇。
当晚,当李宗仁夫妇进入东大厅时,刘少奇主席满面笑容地走上前来,热烈地握着李宗仁夫妇的双手,说:
你们回来了,很好。我们大家十分高兴,热烈欢迎!
紧跟着,董必武、邓小平也同他们亲切握手。
刘少奇问起李宗仁的海外生活。李宗仁说:人到老年,普遍存在这种心情,就是去国越远,离国越久,就越来越怀念祖国。一种思乡之情真是与时俱增,不能自已。每当午夜梦回,一想及此,就辗转不能成寐。我看留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人,都有这样的感触。
刘少奇说:
李先生的归来,为台湾国民党人指出了一条明路。祖国的大门对台湾当局是敞开着的。
董必武提起1954年他去旧金山参加联合国首次大会的事情。
李宗仁说:
董老还像当年那么健康,这是我们国家的幸福和光明的象征。
谈话之后,要入座就餐时,王光美出来和李宗仁夫妇见面。她热情地招呼李宗仁夫妇,并询问他们回国后的身体情况,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温暖。
整个宴会过程其乐融融,大家畅所欲言,非常尽兴。
各界人士欢迎李宗仁
1965年8月6日,政协全国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茶话会欢迎李宗仁夫妇归来,待之以上宾之礼。
周恩来亲自主持会议。
在茶话会上,彭真致欢迎词:
李宗仁先生在海外16年,这次毅然回到祖国,参加爱国反帝的行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是值得欢迎的。这是我们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一个胜利。在李宗仁先生一生的政治生活中,这是一个重要的抉择和转折点。我们大家对此十分高兴,热烈欢迎。
彭真说:
我们党和国家对于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和海外各方面人士的一贯政策,是爱国一家,来去自由。这次李宗仁先生和郭德洁女士回来,我们欢迎。今后对于所有从海外回到祖国的人,我们也一样欢迎。
李宗仁讲话说:“我在10多年前就写信给海外的朋友们说:天下大势已定,我们国民党人和海外爱国人士应本着‘服输’精神,让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建国,国家建设好了,我们大家都有份。
我后来觉得与其坐而言何如起而行,所以决定身先回国,深望此一行动能引起台湾军政人员和海外爱国人士同声响应,相率来归,促成国家最后统一。耿耿此心,想为海内外所共谅。”
8月8日,中国民主同盟会、民主建国会、民主促进会、农工民主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和全国工商联,联合举行茶话会,欢迎李宗仁夫妇归来。
8月13日,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傅作义和夫人刘芸生,设家宴招待李宗仁夫妇,坐陪的有程思远。
参加者有周恩来、彭真、陈毅、罗瑞卿、蔡廷锴和夫人罗西欧、徐冰和夫人张晓梅、董其武、王克俊、黄琪翔和夫人郭秀仪、刘仲容和夫人张敏华、卫立煌和夫人韩权华,还有平杰三、刘述周、罗青长、李金德。
周恩来进来时对大家说道:“今天请客的名单是我圈定的。”
8月17日,贺龙、罗瑞卿携夫人郝治平,在罗公馆宴请李宗仁夫妇、程思远夫妇。
周恩来、彭真也来参加。
出席宴会的还有王树声、许光达、张爱萍、徐立清、肖向荣等解放军高级将领。
在祝酒时,周恩来说:
我们同三军首长经常见面,但同他们的夫人欢宴一堂并不常有,就我个人记忆,这还是第一次。所以今天在这里宴请李宗仁先生,具有重大意义。
8月18日,李宗仁夫妇乘专列赴北戴河,在中海滩19号和20号别墅休养。
先期到达北戴河疗养的张治中第一个来看望李宗仁夫妇并设午宴欢迎他们回国。
说起这件事,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
还是在李宗仁回国前夕,前面我们曾提到过,1965年7月13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里,给李宗仁的旧友打招呼,介绍了李宗仁的一些背景情况时,提到了4点,总理说:“我们把以上4点告诉了李德邻先生,也告诉了台湾。我们对台湾说,不会利用李德邻反蒋。”
一涉及到蒋介石,张治中说:“李宗仁回来对台湾是个刺激。”
周恩来也是这样认为的:“刺激一下也好,对蒋不刺激一下不行。没有西安事变,蒋不会抗战。李德邻回来,我们欢迎。如果有人把台湾送回来,我们更欢迎。”
周恩来的话引来一阵笑声。张治中也笑了。
周恩来接下来的话仍与张治中有关:“李德邻先生回来,大家要去接。政协以谁为首,我是否去,都还未经中央研究。文白,即张治中,回来时,我没有去接,因为他先去奉化后才来北平。这次我去接李,文白可能会有意见。”
1949年张治中作为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团长时,曾在到北平之前,先去了趟奉化看蒋介石,中共中央对此很不满意。周恩来后来当面批评过张治中这次奉化之行。但此次周恩来旧事重提,已经带些玩笑意味了。
张治中亦很坦荡,回答说:“总理愿去就去,我无意见。”
他这一说,会场又一次发出笑声。因为他与周恩来太熟悉,无须遮掩什么。
其实,张治中陷入沉思。他记起当年自己担当和谈代表团团长,正是受代总统李宗仁委派,他本人并不愿意。和谈失败,李宗仁自己“溜之大吉”,张治中对此很有意见。
这不,李宗仁归来时,在数百人的迎接队列里,没有张治中的名字。张治中称病去了北戴河。
回国后的一天,程思远与李宗仁谈到张治中。程思远说:“张文白先生是李先生派的代表团首席代表,这次因病去北戴河休假,是否由李先生写一封信,派我去北戴河向文白打一下招呼。当初,张文白先生当代表团团长,他是不愿意去的。”
李宗仁很是同意,拍了一下胸脯说:“你去吧,一切由我负责。”
程思远接着说:“当年没有达成协议,应该去把这事情讲清楚。况且他今又有病,应该去看看,或者派我去。”
李宗仁问:“你考虑考虑,我去是否需要?”
郭德洁插话说:“一定要与领导商量。”
李宗仁同意:“你们商量后转告领导。”
在座的刘仲容也说:“你去看看他,也可去北戴河走一走嘛。”
李宗仁答应下来。
半个月后,李宗仁终于来到北戴河。
正在那里休养的原国民政府高级官员、现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张治中先生第一个来拜会。张治中去看李宗仁,还大度地举办了午宴,与夫人一道欢迎李宗仁。
8月21日,朱德和夫人康克清在北戴河西湾宾馆设宴招待李宗仁夫妇。
参加宴会的还有聂荣臻及夫人张瑞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杨明轩、蔡廷锴和夫人罗西欧、许德珩和夫人劳君展、甘肃省长邓宝珊、邵力子和夫人傅学文、刘斐和夫人伍淑英、刘仲容和夫人张敏华、程思远和夫人石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