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自然神奇的植物

植物与音乐的奇妙关系

植物也为音乐狂

在动物脑体内有一块音乐区,能感受音乐的作用,对音乐有所反映是很易理解的。但是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没有听觉被人认为是”无知无情”的植物居然也能欣赏音乐。不仅这些,有时在欣赏音乐后植物还会产奇妙的效果,还能促进这些植物的生长。

法国一位科学家无意中发现美妙动听的音乐,可以代替肥料使农作物增产。在他声学实验室周围的农田里,生长愈茂盛的农作物距离实验室愈近。同样一个蔬菜品种,实验室旁的菜又大又粗,远处的菜则相对又小又瘦。他问农民是否施肥不匀,农民摇摇头。在他回到实验室时,打开音响后一曲美妙动听的音乐立即传送出来。他想是不是音乐刺激了农作物生长?他觉得有必要一试。于是,他找到一个农家跟他合作,给一个长在棚架上的番茄戴上耳机,每天播放音乐给它听,平均每日听3次,共计3个小时。没想到这只番茄猛长,竟一下子长到2000克,足有小南瓜那么大;而没有戴耳机的番茄,个头则是很平常。

还有一位印度的科学家喜欢在花园里拉拉小提琴,放交响乐。日子久了,竟然发现他那园中的花木,长得格外旺盛。于是,他开始正式对水稻进行实验。他每天在一块稻田里播放25分钟交响乐。一月后,发现这块田里的水稻比同样一块没听过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平均株高超过30厘米。

在西双版纳生长着一种会听音乐的树。当人们在树旁播放音乐,树的枝干就会随音乐的节奏而摇曳起动,树梢上的树枝树叶,则会像傣族少女在舞蹈中扭动肢腕一样,随着音乐作出180°的转动。当音乐停止时,小树就像是一个有经验的舞者,立刻也停止了舞蹈静下来。于是开始有人对这”音乐树”作了细致观察:在播放轻音乐或抒情歌曲时,小树的舞蹈跳得越发起劲,音乐越优美动听,舞蹈越婀娜多姿;但当响亮的进行曲奏起,或是让小树听某种嘈杂或震耳的音响,小树的”舞蹈”马上会停下来。

这是由于植物表面的气孔会因音乐的音波增大,而使植物的生命活动得到了促进。气孔扩大后有利于二氧化碳、氧气和水分的进出,使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加强。而不同的植物对音乐的敏感频度不一样,频率越高刺激的效果也越好。科学家对植物的最佳声频进行研究后,再把不同的植物以不同的超声波进行刺激后以获得高产。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个限度的,如果对植物使用过强的音波,不但没有益处,反而对植物有害,过强的音波会使植物细胞破裂以至坏死。噪音对植物的破坏力也是很大,因此,美国科学家对此做了一个试验。他准备了20种花卉,平均分成了两组。将一组放在喧闹的环境,另一组放在幽静的环境中。然后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表明,放在喧闹环境下的花卉,噪音的影响让花卉的生长速度平均减慢了百分之四十左右。人们还发现,在噪声强度为140分贝以上的喷气式飞机机场附近,农作物产量总是不高,甚到有不少农作物甚至会枯萎,同样也是上面这个道理。

植物在睡觉

爱睡觉的紫茉莉

在植物生理学中,植物的睡眠被称为睡眠运动。这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而已,它还是个科学之谜。平时,人和动物都要睡觉,而植物也是需要睡眠的,只是在睡眠的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并且还有一些植物象人和动物一样,有的睡觉多有的睡觉少。

花生是其中一种爱“犯困”的植物,它的叶子跟人眼睛很像,在傍晚时,它开始慢慢闭“眼”睡觉。还有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羽片组成,在白天时,叶片平坦而舒展地打开,但是到夜幕降临时,小叶片就像被碰过的含羞草,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

植物的叶子对睡眠有要求,娇柔且艳丽的花朵也需要睡眠。比如在水面生长的睡莲花,每当太阳升起之时,它那美丽的花瓣就慢慢舒展开来,似乎刚从梦境中苏醒,但是当太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正是由于它“昼醒晚睡”的规律性特别明显,因而得此“睡莲”的美名。

太阳花就很贪睡,小家伙在早上10点钟刚刚起床,绽放出五颜六色的花。可一过中午时,小家伙就闭合起来睡眠了。在碰到阴天时,它就精神百倍,直到傍晚才开始睡眠。还有些花儿与众不同,白天睡大觉,夜晚时分醒来,昼夜节律颠倒了。如紫茉莉,在下午5时左右开花,到第二天快天亮时花就闭合起来睡眠了,好像害怕太阳一样。在月光下绽放的花朵还有月光花、待霄草、夜开花等,都是昼闭夜开的花。还有在早春时候开花的番红花,在一天之中,时而张开,时而闭合,时而又张开,醒了睡,睡了醒,醒醒睡睡,反复好几次。

各种各样的花儿在睡眠的姿态上也是不相同的。像是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闭合,看上去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而像是胡萝卜的花,它是垂下来的,就像是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

有些植物不仅睡觉,而且还会跟人一样“午睡”。这是由于在夏天中午时,由于阳光过于强烈,许多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不得不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它们垂下叶片,关闭气孔,开始午休。

与叶片的夜晚睡眠一样,植物在午休时能表现出叶片明显低垂的类群,主要集中在豆科和酢浆草科植物中。含羞草是人们比较熟知的植物,它不仅受到碰触会低垂叶片,更会夜晚睡眠,午间休息。对于酢浆草科的感应草,它在午间也会有低垂叶片休息的情景。

正午气温高后导致植物蒸腾作用加剧,植物失水,控制气孔开闭的保卫细胞失水收缩,使气孔关闭。一般说来,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需要开放气孔,因为蒸腾掉的水分要带走热量。植物的“午休”并不与蒸腾作用相矛盾。蒸腾作用把水分都要蒸干了,植物不敢依靠蒸腾作用来降低体温,只好关闭气孔,耷拉下叶片。如果在植物出现不可逆的萎蔫时,那就不是植物在午休了。

见血封喉树的剧毒之谜

箭毒木

在西双百纳1000米海拔以下的常绿林中生长着一种极其恐怖的树,叫做箭毒木,它被列为国家的三级保护植物,树内含有剧毒和药用植物。这些树的枝叶、树皮等在历史上曾被当地的少数民族捣烂然后将汁液涂抹在箭头上,用于猎杀野兽。据说,凡是被这种箭射中的野兽,在上坡的时候最多跑起步、下坡的时候顶多跑八部,而在平路上跑九步就必死无疑了,所以当地人也有用“七上八下九不活”来形容这种剧毒物质。根据后来的分析表明,这些植物之所以含有剧毒,是因为其汁液中有强心、加速心律、增加血液输出量的成分存在。它的汁液呈乳白色,只要人或者牲畜一经接触,便会心脏麻痹、封闭血管、凝固血液、然后窒息而亡。所以当地人又称其为“见血封喉树”。

这种树大多分布在热带地区,在中国则常见于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等省。越南、印度、柬埔寨、老挝等地也多有分布,它大多生长于丘陵或是平坦的树林中,在村庄的附近也经常可以见到。

据传,在美洲生活的古印第安人经常会遇到外敌的入侵,当地的妇女和儿童便会在战场后方将此数的汁液涂抹在箭头上,然后大批的运到前方正在战场厮杀的男人手中,供他们上阵杀敌。就是用这种方法,印第安人在战斗中无往不胜,经常把入侵者杀的片甲不留、魂飞魄散。因此他们才一次又一次的再战斗中保护了自己的家园。在史料中也曾有记载,1895年,在东印度群岛上生活的土著民族在和英军的战斗中,也是用这种涂满箭毒木汁液的箭射向英国士兵,起初这些士兵并不知道这种箭有什么特别之处,往往中箭之后还会向前狂奔,但是跑不出几步便会倒地身亡。之后这种毒箭的厉害才被英军所熟知。

传说中有一位猎人,居住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市。一日他上山狩猎时被一只狗熊紧追不舍,被逼无奈下他开始爬树,可是狗熊仍然不肯就此放过他,眼看狗熊就要咬向他时,他情急之中将树枝折断然后狠狠刺入狗熊的身体,奇迹就在此时发生了,狗熊在受伤后应声倒地。从那次之后,西双版纳的猎人便学会了用这种方法狩猎。

这种树是世界上最剧毒的树,它的汁液非常白可是却剧毒无比,只要见了血就马上毙命。想要解这种剧毒,只有云南当地一种叫做红背竹竿草的植物才可以。这种草一般会生长在见血封喉树的周围,看起来和普通的小草没有什么区别,非常难以分辨。只有当地极少数的黎族老人才能认得出这种草。

在狩猎时,野兽一旦被涂有这种汁液的箭头射中,只要见到血,再跑几步就会当场毙命,可是在猎物死后,它的肉却还可以实用,不会有任何的毒性。

藻类

藻类主要在水中生长,无维管束,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体型大小各异,小至长1微米的单细胞的鞭毛藻,大至长达60公尺的大型褐藻。虽然有些权威专家仍将藻类归入植物或植物样生物中,但它们却没有真正的根、茎、叶,更没有维管束。而藻类的这些特征则与苔藓植物相同。

一些藻类与大多数的真核生物一样都具有细胞核、细胞器等,大多数的藻类需要氧气才能生活。用各种叶绿体分子(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蛋白等)进行光合作用。地球上的光合作用90%由藻类进行,据信在地球早期的历史上藻类在创造富氧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浮游的藻类在海洋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所有的高等水生生物都要依靠它才能生存,直到今天它被人们当作牲畜的饲料和人类的食物。

藻类的繁殖有三种方式,即营养繁殖(透过细胞分裂或断裂)、无性繁殖(透过释出游动孢子或其他孢子)或有性繁殖。其中有性繁殖这种方式采用较少,一般发生在艰难时期(生长季节结束时或处于不利的环境条件下)。

大多数的藻类都是单细胞的鞭毛藻,而也有一些则聚合成群体,如闸极藻属。绿藻类的松藻属(Codium)由无数分支丝体交织缠绕而成,部位不同的丝体形态和功能亦异。藻类虽然主要为水生,但无处不在,分布范围从温带的森林到极地的苔原。某些变种能够长期承受缺水,生活在土壤中;而一些则生活于雪中;还有一些少数种类能在温泉中很好的生长。

自古以来,关于藻类定义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在我国古代,有记载说:“薻,水草也,或作藻”。可见在我国古代所说的藻类是对水生植物的总称。在我国现代的植物学中,仍然将一些水生高等植物的名称中贯以“藻”字(如金鱼藻、黑藻、茨藻、狐尾藻等),也可能来源于此。与此相反,人们往往将一些水中或潮湿的地面和墙壁上个体较小,粘滑的绿色植物统称为青苔,实际上这也不是现在所说的苔类,而主要是藻类。据现代人们对藻类的研究,认识到藻类并不是一个自然分类群,但所有藻类却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1.分化藻类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其大小、形态也很不一致。例如小球藻,呈圆球形,是由单细胞构成的,直径仅数微米;生长在海洋里的巨藻,结构很复杂,体长可达200米以上。尽管藻类植物个体的结构繁简不一,大小悬殊,但多无真正根、茎、叶的分化。对于一些大型的藻类,如海带,虽然在外形上,它们也有根、茎和叶三部分,但由于体内没有维管系统,所以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根、茎、叶。

2.藻类都能进行光能无机营养。大多数的藻类的细胞内都含有光合色素,有些藻类群还具有共特殊的色素而且也多不呈绿色,所以它们的质体特称为色素体或载色体。藻类的营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些低等的单细胞藻类,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进行有机光能营养、无机化能营养或有机化能营养。但多数藻类都与高等植物一样,能在光照条件下合成有机物质,从而进行无机光能营养。

3.藻类的生殖器官大多数是由单细胞构成的。高等植物产生孢子的孢子囊或产生配子的精子器和藏卵器一般都是由多细胞构成的。例如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产生卵细胞的颈卵器和产生精子的精子器的外面都有一层不育细胞构成的壁。除去很少的一些藻类植物外,大多数藻类的生殖器官都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4.只要属于藻类,其合子都不在母体中发育成胚。高等植物的雌、雄配子融合后所形成的合子(受精卵),都在母体内发育成多细胞的胚以后,才脱离母体继续发育为新个体。但藻类植物的合子在母体内并不发育为胚,而是脱离母体后,才进行细胞分裂,并成长为新个体。用动植物学的专业术语来说,高等植物的繁殖方式都是胎生,而藻类却都是卵生。

藻类有着众多的种类,据统计,就目前已知的种类就已经有3万种左右。早期的植物学家多将藻类和菌类纳入一个门,即藻菌植物门。随着人们对藻类植物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从巴暄的平行进化学说发表以后,认为藻类不是一个自然分类群,并根据它们营养细胞中色素的成分和含量及其同化产物、运动细胞的鞭毛以及生殖方法等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门。对于藻类的分门,也有很大的分歧,而在我国多将藻类分为12个门。现就针对其中9个主要门的特征做简单的介绍。

1.金藻门

该门类藻类生活于淡水中,尤其是在水温较低的软水水体中最为常见。植物体多为单细胞或群体,少数为多细胞丝状体。运动细胞多具1~2条鞭毛。单细胞或群体的种类,细胞内多具有1~2个色素体,以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占优势,绿色色素只有叶绿素a一种,所以多呈金黄色或金褐色。同化产物主要是金藻多糖,或称为金藻糖,金藻淀粉,又因它具有和海带糖相似的化学性质,所以亦称为金藻海带糖。此外,也含有脂类。金门藻的繁殖方式以营养繁殖和孢子生殖为主,也有行有性生殖的,但极少见。

2.黄藻门

黄藻门一般不生产在海中,而是主要分布在淡水水体中及潮湿的地面、树干和墙壁上。在水温较低的春季较多。植物体为单细胞、群体或多细胞体。所含的色素和同化产物与金藻门基本相同,但除叶绿素a外,尚含有叶绿素e,多呈黄绿色。运动细胞具有两条长短不一和结构不同的鞭毛,所以这一类群又称为不等鞭毛藻类。繁殖方式有营养繁殖、孢子生殖和有性生殖,但随种类的不同,也有不同的繁殖方法。平时我们用肉眼常见的一些成丝状的植物体就是黄绿藻属和无隔藻属。

3.硅藻门

硅藻门类多浮游在海水和一些淡水中,是由单细胞构成植物体或互相连接成群体。细胞壁由两个瓣片套合而成,上面具有花纹,其成分含有果胶质和硅质,而不含纤维素。细胞内具有一至数个金褐色的色素体。色素体中含有叶绿素a、c和多量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光合产物主要是脂类。硅藻可借助细胞分裂进行营养繁殖,但经数代后也能通过配子的接合或自配形成复大孢子,行有性生殖。对于硅门藻的归类上,在近代也有争议,在一些国外的分类方案中将该门划为金藻门的一个纲。

4.甲藻门

该门多产自海洋,行浮游生活,但有时也会在沿海附近大量繁殖,形成赤潮。植物体多数是单细胞的,少数为群体或丝状体。除少数种类裸露无壁外,多具有由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甲藻的细胞壁称为壳,是由许多具有花纹的甲片相连而成的。壳又分上、下之分,上下壳中间有一横沟,还有一条纵沟与横沟垂直,在两沟相交的地方又生出横、直不等长的两条鞭毛。色素体1个或多个,呈黄绿色或棕黄色,除含叶绿素a、c外,还含有多量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海产种类的光合产物多为脂类,淡水产的多为淀粉。甲藻门的繁殖方式多为细胞分裂,或孢子生殖,也有极少数行有性生殖。

5.褐藻门

多数产自海洋,在1500多种褐藻中,仅有10种左右是产自淡水,其中有两种发现于四川的嘉陵江。植物体均由多细胞构成,结构也比较复杂。色素体中除含有叶绿素a、c外,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含量特别多,所以多呈褐色。同化产物不是淀粉,而是海带多糖和甘露醇。营养细胞均无鞭毛,游动孢子和雄配子则具有两条侧生、不等长的鞭毛。繁殖的方式有多种,都能行有性生殖,在生活史中,多有明显的世代交替。海带和裙带菜是我们常见的褐藻门类,且能食用。

6.红藻门

在红藻门类中,绝大多数的属、种产于海水中,行固着生活。除个别属、种外,植物体都是多细胞的,通常为丝状、片状或树枝状。色素体多呈红色或紫红色,其中除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外,还含有大量的藻红素和藻蓝素。同化产物为近似淀粉的红藻淀粉。红藻在生活史中没有具鞭毛的运动细胞。有性生殖均为卵式生殖。雌性生殖器官是果胞,而果胞上又具有毛状体,在受精后就会产生一种十分特殊的果孢子。

7.裸藻门

该藻类又称为眼虫藻,多生一些富含动物性有机质的淡水中行浮游生活。大量繁殖时,常使水呈绿色、黄褐色或红色。除柄裸藻属外,全为顶端生有鞭毛,能运动而无细胞壁的单细胞种类。在裸藻中,除少数种类无色,行异养生活外,多含有与绿藻相似的光合色素,但贮藏物质主要是裸藻淀粉和少量的脂类。繁殖方式主要是细胞分裂。当周围的环境出现不良的变化时,也能形成孢囊,待环境有所好转时,原生质体即会破壁而出,形成新个体。

8.绿藻门

该藻类也多产于淡水中,较少部分产自于海洋,行浮游、固着或附生生活,还有少数种类为寄生或共生。植物体有单细胞或群体的,也有多细胞的丝状体或片状体。色素体的形状和数目也常随种类而不同,所含的光合色素成分、含量以及同化产物均与高等植物相似。运动细胞多具有2条、4条或多条等长、顶生的鞭毛。有各种各样的繁殖方式,有些种类在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在绿藻中,我们常见的各类有小球藻属、栅藻属、水绵属以及刚毛藻属等,这些属多见于淡水中。

9.轮藻门

广泛分布于淡水或半咸湖水中,都营固着生活。轮藻的植物体都是由多细胞构成的,且有类似根、茎、叶的分化,其外形如高等植物中的木贼和金鱼藻。体外多被有大量钙质,所以又有石草之称。光合色素成分及贮藏物都与绿藻相同,但生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活史比较特殊。轮藻都不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生殖均为卵式生殖。尽管其营养体和生殖器官结构都很复杂,然而其植物体都是单倍体,在受精卵萌发后,经原丝体阶段发育为成体。丽藻属和鸟巢藻属是在我国常见的轮藻属。

大多数藻类植物都是水生的,多产于海洋,也有生活于陆地的淡水中。在水生的藻类中,有躯体表面积扩大(如单细胞、群体、扁平、具角或刺等),体内贮藏比重较小的物质,或生有鞭毛以适应浮游生活的浮游藻类;有体外被有胶质,基部生有固着器或假根,生长在水底基质上的底栖藻类;也有生长在冰川雪地上的冰雪藻类;还有在水温高达80℃以上温泉里生活的温泉藻类。藻体不完全浸没在水中的藻类也很多,其中有些是藻体的一部分或全部直接暴露在大气中的气生藻类;也有些是生长在土壤表面或土表以下的土壤藻类。就藻类与其他生物生长的关系来说,有附着在动、植物体表生活的附生藻类;也有生长在动物或植物体内的内生藻类;还有的和其他生物营共生生活的共生藻类。总之,藻类的有很多种生活习性,同时对环境也有很强的适应性,几乎到处都有藻类的存在。

在我国,用藻类作为原材料制作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且食用的种类和方法有很多,这在全世界都是有名的。据初步统计,我国所产的大型食用藻类至少有50—60种,经常作为商品出售的食用藻类主要是海产藻类,如礁膜、石莼、海带、裙带菜、紫菜、石花菜等。我国云南的部分地区与傣族同胞食用的“岛”和“解”就是用淡水藻类中的水绵和刚毛藻加工制成的。由于单细胞藻类有营养丰富,繁殖快,产量高等特点,它们已被大面积养殖的并作为人类食物或家畜的精饲料。藻类的养殖早已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有的种类已在国内外进行广泛推广和利用。

藻类也具有很大的医学和农业价值。在医学上,有的可以直接作为药用,例如海带、裙带菜、羊栖菜等,有防治甲状腺肿大的功效。红藻中的鹧鸪菜和海人草可作为驱除蛔虫的特效药。从褐藻中提取的藻胶酸和在红藻中提取的琼胶也在医学中广泛应用,例如藻胶酸盐可作为制造牙模和止血药物的原料;琼胶不仅有治疗便秘症的作用,还可以作为制造药膏的药基等。

在农业方面,土壤藻类可以积累有机物质,刺激微生物的活动,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同时也可以防止无机盐的流失,减少土壤的侵蚀。其中有些蓝藻还能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素,在提高土壤肥力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藻类也是鱼类的天然饵料,一般都直接或间接的来自浮游藻类,所以在淡水鱼类养殖中,多通过施肥,繁殖藻类,为鱼类提供饵料。但是,浮游藻类若出现大量繁殖,则会发生水华,这样就会造成水中缺氧或产生有毒物质使鱼类大量死亡。

在工业上,以藻类为原料可以制成很多产品,尤其是藻胶酸盐,在工业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琼胶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为凝固剂和糖一起制成软糖,和淀粉一起制成包糖用的糯米纸;制鱼、肉罐头时加入琼胶,可以保持鱼、肉的原形,不致在运输中散开;在国外,还用琼胶作为酿造酒、醋、酱油的澄清剂。在建筑上,藻胶酸具有很大的用途,它不仅可以用以粉刷墙壁、水泥加固、涂敷木材外,还能制成格子板和油毡的代用品。

苔藓

在高等植物中,苔藓是一种最低等的高等植物。其主要特征为无花,无种子,孢子繁殖。在全世界约有23000种苔藓植物,中国约有2800多种。苔藓植物门包括苔纲、藓纲和角苔纲。苔纲至少有330属,约8000种苔类植物;而藓纲则近700个属,约有15000种藓类植物;至于角苔纲则有4属,近100种角苔类植物。

苔藓的形态特征为,小型的绿色植物,结构十分简单,仅茎和叶,有时只有扁平的叶状体,没有真正的根和维管束。苔藓植物是喜阴植物,通常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如裸露的石壁上,潮湿的墙角或森林。

与其他高级的种类相比,苔藓的植物体已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植物体的内部构造简单,假根是由单细胞或由1列细胞所组成,无中柱,只在较高级的种类中,有类似输导组织的细胞群。苔藓植物体的形态、构造虽然如此简单,但由于苔藓植物具有似茎、叶的分化,孢子散发在空中,对陆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在植物界的不断演化过程中,苔藓始终是从水生逐渐过渡到陆生的典型植物。

苔藓虽然喜欢潮湿的环境,但它却不适宜在阴暗处生长,因为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或半阴环境。苔藓特别不耐干旱及干燥的环境。养护期间,应给予一定的光亮,每天喷水多次,应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另外,温度不可低于22℃,最好保持在25℃以上,才会生长良好。苔藓植物是小型多细胞的绿色植物,最大的也不过只有数十厘米。它是一种极其简单的低等植物,与藻类十分相似,呈扁平的叶状体。

苔藓植物分布极为广泛,既能生存在热带、温带的地区,也能生长在一些寒冷的地区,如格陵兰岛。成片的苔藓植物称为苔原,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局部出现在树木线以上的高山地区。苔藓植物一般生长密集,有较强的吸水性,因此能够抓紧泥土,有助于保持水土。苔藓也可作为鸟类及哺乳类动物的食物。苔藓还能积累周围环境中大量的水分和浮尘,分泌一种酸性物质以腐蚀岩石,从而促进岩石的分解,形成土壤。

苔藓对自然界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是自然界的拓荒者。大多数的苔藓植物能够分泌出一种酸性液体,这种液体能使岩石表面进行缓慢的溶解,加速岩石的风化,形成土壤,所以苔藓也是其他植物生长的开路先锋。

2.它能够促使沼泽陆地化。如在沼泽地带生长繁殖的泥炭藓、湿原藓,它们都比较耐水湿,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衰老的植物体或植物体的下部会逐渐死亡和腐烂,并沉降到水底,长年累月,植物遗体就会越积越多。这样一来苔藓植物就会不断地向湖泊和沼泽的中心发展,从而使沼泽的净水面积不断缩小,沼泽底部逐渐抬高,最后就逐渐演变成了陆地。

3.苔藓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大多数的苔藓都可以指示土壤的酸碱度,如生长着白发藓、大金发藓的土壤是具有酸性的土壤;生长着墙藓的土壤是碱性土壤。近年来,人们把苔藓植物当做大气污染的监测植物。

4.保持水土的作用。如那些群集生长和垫状生长的苔藓,它们个体之间的空隙很多。因此,它们具有良好的保持土壤和储存水分的作用。甚至有些苔藓植物其本身就贮藏有大量的水分,如泥炭藓,可吸收比本身重量多20倍的水分。

5.有些苔藓植物可用作肥料及燃料。如泥炭藓可除了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外,还可以用作肥料,晒干后也能作为燃料,用来发电等作用。

6.药用价值

苔藓的一些种类是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的,如有些种类的泥炭藓可用做草药,可起到清热消肿的作用,同时泥炭酚还可以治疗皮肤病。

松树

松树,是一年四季常绿的植物,一大部分都是高大乔木。松树,通常高20~50米,最高可以达到75米。极少数为灌木状,比如偃松和地盘松。较幼时的树冠为金字塔形,树枝多呈轮状着生。幼苗出土、子叶展开以后,首先着生的为初生叶,单生,螺旋状排列,线状披针形,叶缘具齿。初生叶行使叶的功能1~3年后,才出现针叶,通常2、3、5枚成束,着生于短枝的顶端。松树的每束针叶根部都有叶鞘,但早期会脱落或宿存。松树的叶肉组织中的树脂道的位置在植株成年时非常恒定,通常分为外生、中生、内生等3种类型。

在松树针叶的横切面中,我们可以见到1或2个维管束,特殊环境下可在双维管束松树中出现维管束合并的情况。球花单性,雌雄同株。球果多数由种鳞组成,成熟后木质化。种鳞的裸露增厚部分称鳞盾,鳞盾先端的瘤状突起称鳞脐。有的树种鳞脐具刺,有的无。球果成熟时种鳞张开,种子脱落;不过少数树种种鳞则长期保持关闭状态。每个种鳞都有种子2粒,每个种子上都长有一个长翅,只有少数是短翅或无翅。

小枝松科是裸子植物门中最大的科,有10个属、230多种,其中松属就有90多种,是松科也是整个裸子植物门中最大的属。松树是北半球最重要的森林树种,除苏门答腊松分布到南纬2度外,其余各种都自然生长在由赤道到北纬72度的山川原野上。尤其在温带地区,松属植物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极易形成浩瀚的林海,所以松树有“北半球森林之母”的称号。

松树,对我们生活的这个陆生环境有非常强的适应性。它们能够承受-60℃的低温或50℃的高温,能在裸露的矿质土壤、砂土、火山灰、钙质土、石灰岩土及由灰化土到红壤的各类土壤中生长,耐干旱、贫瘠,喜阳光,因此是著名的先锋树种。松树最明显的特征是叶成针状,常2针、3针或5针一束。如油松、马尾松、黄山松的叶2针一束,白皮松的叶3针一束,红松、华山松、五针松的叶5针一束。松树为雌雄同株植物,而且孢子叶成球果状排列,形成雌、雄球花。雌球花单个或2~4个着生于新枝顶端,雄球花多数聚集于新枝下部。松树的球花通常于春夏季开放,不过花粉传到雌球花上后,需要等到第二年初夏才萌发,使雌花受精,并发育成球果(俗称松塔或松球,不是果实)。这种球果通常是在秋后成熟,种鳞会张开,而且每一个种鳞中都有两粒种子。

说到这个松属植物,它们中的绝大部分种类是高大挺拔的乔木,并且材质好,不乏栋梁之材。中国东北的“木材之王”——红松、北美西部广为分布的高大树种(高达75米)——西黄松、原产于美国加州沿海生长速度最快的松树——辐射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的湿地松、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原产的加勒比松、广布于欧亚大陆西部和北部的欧洲赤松等等,都是著名的用材树种。另外,松树的观赏价值也是众所周知的。在中国,从皇家古典园林到现代居民家中都能见到松树的倩影,例如北京北海、颐和园中的油松、白皮松,树桩盆景中广泛应用的五针松等,在一些名山胜地,也有很多是山以松壮势、松以山出名。比如天下第一奇山黄山的黄山松、西岳华山的华山松、人间第一峰长白山的美人松……都是令游人叹为观止的美景。

总结一下,全世界松树的种类大约有八十余种,尽管种类繁多,叶形大都细长似针,通称松针,针叶多数由一枚叶或几枚叶成束生在一起,一针一束的单叶松,仅美国的内华达州和墨西哥有分布,属少数种。而两针一束的双叶松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广,如分布于华北、西北几省区的油松、樟子松、黑松和赤松、华中几省的马尾松、黄山松、高山松、秦巴山区的巴山松,以及台湾松和北美短叶松,多数是我国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三针一束的三叶松有分布于秦岭、关山林区的白皮松、川滇地区的云南松、思茅松、华中华南引种的湿地松、火炬松等。在我国境内,四针一束的松树种类较少见,这个品种只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分布。

此外,像卵果松、拉威逊松都是四针或五针束的。分布较广的是五针一束的松树,有东北的红松、西北西南几省的华山松,还有乔松、广东松、安徽五针松、大别山五针松、偃松、台湾果松等。松针的不同,有助于我们进行松树分类和识别,认识松树的生态特征。一般五针松是适宜于湿润环境,对土壤要求很严格,而两针或三针束的松树就比较能耐干旱,在较薄的土壤上也能生长。比如两针一束的油松,对陆地气候和气候干旱有极强的适应性。但是,这可能还跟它的针叶气孔带凹陷,树叶表面的被蜡质可减少部分蒸发有关。

对于松树来说,因为原产地地理分布的差异,在原产中国的松树中,樟子松、新疆五针松、偃松最耐寒,对热量要求较低。红松对热量要求也较低。赤松、油松、白皮松、华山松、高山松、黄山松、巴山松为暖温带和亚热带高海拔地区树种,对热量要求中等。马尾松、云南松、乔松和思茅松分布于更靠南的地区,要求较高的热量。南亚松是热带松树,对热量的要求最高。对湿润条件的要求,五针松通常高于二针松,不过也是因种而异的。比如同是五针松的红松和华山松,前者就比后者要求更湿润的条件;同是二针松的赤松和马尾松对湿润条件的要求普遍高于油松和云南松。所以,这可能也和地理分布上随经度而发生的替代现象有关系。

绝大部分松树,特别是二针松是喜光树种,耐阴性极弱。它的外形表现是树冠稀疏,自然整枝高;生理上表现为补偿点低;在成林特性上多为先锋树种。当原始林遭到破坏或火灾后,它们很易发展起来而占据裸露空间。如中国南部地区常绿阔叶林破坏后,很易由马尾松或云南松代替。但这些松林并不稳定的,当它们形成适当的森林环境后,又为一些比较耐阴的基本成林树种出现的主要是山杨和桦树等阔叶树,而后才出现红松,并且由于红松具有耐阴和长寿两大,最后又恢复它的优势地位。此外,除了红松和山杨、桦树的互相更替之外,另外还有蒙古栎(柞树)和红松出有互相更替的现象。

松树具有非常强的抗旱性,因为它是旱生结构:叶狭窄,角质层发达,表面积与容积之比小,气孔下陷,厚壁组织充分发育。在生理上,它们和中生的阔叶树种相比,更能忍耐缺水而不受伤害。在生态上,松树是旱生植物。在不同气候区分布的各种松树多半都能生长在多石的、土层浅薄的干旱生境。通常情况下,二针松抗旱性要强于五针松。并且对于松树来说,过多的土壤水分会不利于它的生长。

如果松树的树种不同,它的生长过程也不一样。油松、马尾松、云南松早期生长很快,但达到数量成熟期则较晚;它们在5年生以前,树高和直径生长较慢,5~20年为生长极盛期。天然林红松在50年生前的胸径生长缓慢,50~100年为胸径生长旺盛时期,之后仍能维持较高速度,到200年以后才显著降低;树高生长旺盛时期在100年左右;材积数量成熟龄则在300年左右。在人工林中,红松早期生长显著加快,一般胸径和树高仅在10年前生长较慢,10~30年生长即达到旺盛时期。通常,南亚松的生长过程和其他一些热带松树一样具丛草状阶段,发芽后至4年生,苗茎高生长较缓慢,而粗生长快,形成的茎像胡萝卜,针叶浓密的就像丛草一样,而顶芽藏在叶丛中。经过前面的这个丛草状阶段之后,高生长就会迅速加快,每年能够生长80~130厘米。此外,云南松在细苗时期也是有丛草状阶段。

其实,松树除了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之外,因为它树姿的雄伟、苍劲,树体高大、长寿,还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它是中国很多风景区的重要景观成分。如辽宁千山、山东泰山、江西庐山都以松树景色而驰名。尤其是安徽的黄山,松、云、石号称“三绝”,而以松为首。各地不少古松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密切联系。如北京北海团城有一株800年生的古松,传说曾被清乾隆封为“遮阴侯”;泰山“五大夫松”传说是秦始皇登山在此避雨而被封以官爵的。在我国,人们通常会把松树看作是坚定、贞洁、长寿的象征。因此,松、竹、梅世称“岁寒三友”,象征的就是它们不惧逆境、迎难而上的坚韧精神。

如果按照松树的结构特性和材性,通常把松树分为软木松和硬木松。软木松(即单维管束亚属)比较轻软,纹理均匀,强度小,加工容易,早材至晚材渐变,少翅裂。硬木松(即双维管束亚属)比较重硬,纹理不均匀,强度较大,加工较难,早材至晚材急变,松脂含量高。但属于软木松中的海南五针松和华南五针松在强度和容重上接近于硬木松。松树木材可供建筑、电杆、枕木、矿柱、桥梁、农具、器具、家具等多种用途。不种种类的松木其纤维素含量大约是50~60%,木质素是25~30%,是制浆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另外,松树还可以用作薪炭材。

在现实生活中,松树的很多价值也被人们一一挖掘出来。如果从松树的树干中割取松脂,就能够提取松香和松节油。松树种子富含蛋白质和油脂,含油量多在30%以上,其中具食用价值的有20种,如产于中国的有红松、偃松、华山松等。红松的种子还可入药,药名“海松子”,是一种滋养强壮剂。松树的树皮、种皮富含单宁,可浸水提取栲胶。树皮经粉碎后,与其他原料混合,加压可制成硬纤维板。此外还可从松树针叶中提取松针挥发油。针叶中含有较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脂肪、蛋白质以及钙、磷等多种矿质元素,可加工成饲料添加剂,用来饲养家禽、家畜。除上述之外,人们利用松枝、松根在窑内进行不完全的燃烧,就能够制得松烟(见木材干馏),这种物质可以用于制造墨、油墨和黑色涂料。松枝和松根还是培养名贵药材茯苓的原料。有一个叫马尾松的品种的叶——松针,有非常大的药用价值,最早的时候是由药王孙思邈发现,它可以起到清除人体自由基,可煨水、泡酒,对人长寿很有帮助。

采取什么样的种植技术,取决于松树苗木的种类不同。容器苗如果带土坨,在栽植过程中根系最不容易受损伤,所以成活率较高。造林技术也非常简单。裸根苗在起苗栽苗过程中,细小的活动根多半受损伤,其成活决定于根系的再生能力和环境条件,同时也要受苗木质量、年龄、栽植季节和栽植方法诸因素的影响。移植苗由于根系发达、根茎比大,成活率一般高于原生苗。造林苗龄主要取决于树种,红松一般以2~3年生苗为宜,但在采伐迹地杂草繁茂地段,则以3~4年生苗为宜。在这国的华北地区,油松雨季造林通常会使用1.5年生苗,而春季造林则是用2年生苗或移植苗。此外,如马尾松则是1年生苗甚至用秋季播种翌春出□的百日苗造林。

通常情况下,初春时节是最适宜的造林季节,而在春旱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则可选择多雨的7、8月造林。有穴植和缝植两种栽植方法,都要保持苗根湿润,栽植时注意使根系舒展,覆土后踏实。对于受伤的和过长的侧根栽前可适当修剪。在干旱地区造林可采取各种削弱地表蒸发的措施。苗木的配置,通常是每个栽植点栽1株,但也有丛植的,也就是每个栽植点栽2~4株。丛植对提高成活率和促进幼树生长有利。在现实生活中,松树栽种的密度是以每公顷4444株(株行距1.5×1.5米)为最适宜,也可以采取每公顷3333株(株行距1.5×2.0米),最多也有2500株(株行距2×2米)的。

与各类树木杂种的树林相比,纯松树林极易发生病虫害和火灾,生产力也低,所以无论采用栽植或直播造林,都要注意营造混交林。混交类型要经过长期试验才能确定。在我国的东北地区,较为常见的和红松天然混交的树种包括紫椴、枫桦、鱼鳞云杉、红皮云杉、臭冷杉等。

杨树

杨树,是杨柳科杨属植物,是落叶乔木的通称。全属一共有100多种,它们广泛分布在中国(江苏大丰杨树基地),欧洲(东非林场),亚洲,北美洲的温带、寒带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与中东地区。中国有50多种。木材用作民用建筑材,生产家具、火柴梗、锯材等,同时也是人造板及纤维用材。杨树的叶子,利用起来还是良好的饲料。在现实生活中,杨树还是用材林、防护林和现代绿化的主要树种。

在我国,杨树的分布可以说是非常广泛的,从新疆到东部沿海,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到长江流域都有分布。不管是营造防护林还是用材林,杨树都是主要的造林树种。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杨树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按照《说文解字》中对“杨”字的解释,杨树生长速度极快,是最早能形成遮阳作用的树,因此“杨”字的繁体写法“杨”的右边部分取自“阳”字的繁体写法“阳”。还有一种说法是:杨树生长迅速,高大挺拔,树冠有昂扬之势,这就是杨树得名为“杨”的原因。“杨”字和“扬”的读音一样,“杨树”即“扬树”,意思就是表示树冠高扬的一类树。

在有些工业发达的国家,种植杨树主要是为了生产木材加工业所需要的原料,比如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和作为火柴工业的原料,通常采用大株行距栽植。而在发展中国家,又是另外一种做法,通常是密植,轮伐期短,木材中径材以供民用。杨树可广泛用于生态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农林防护林和工业用材林。杨树作为道路绿化、园林景观用也是一个很优秀的树种,它的特点是高大挺拔、整齐标志、迅速成林,可防风沙,吸收废气。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在杨树科学研究上取得很多成就,成功地引进和自己选育出一批杨树优良无性系品种,经大面积推广,已形成巨大生产力,经济效益显著。进行了丰产栽培技术组合成丰产栽培模式和配套技术,缩短了轮伐期,提高了产量了木材质量。在杨树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出了一些确实有效的方法和综合防治技术。正是因为采用了优良的杨树品种与中产栽培举措,十几年来我国的新造杨树人工林,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以前都有所提高,轮伐期也在不断缩短。

在1991~1995年林业部实施的中国国家造林项目,得到世界银行对这个项目的贷款支持。项目规定5年内营造277万亩杨树丰产林,造林规模超过以前。中国国家造林项目强调实行集约经营,重视科研成果及技术的推广。林业部及各有关省市县建立了专门机构以加强管理。这一批200多万亩杨树丰产林由于采用了配套的先进技术,造林质量超过以往。1996~2002年我国执行世界银行贷款的“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就在河北和辽宁两省造100多万亩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于是,在90年代单世界银行贷款的两个项目就营造杨树丰产林将近400万亩,这也表示我国营造杨树人工林实现大规模,也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就中国来说,是一个森林资源匮乏的国家,每年国家都需要进口大量木材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内外的经验证明,大力营造用材林,用丰产栽培方式种植速生树种,是在短期内解决国家木材短缺的重要途径。种植杨树,利国利民。杨木的用途非常广泛,不但可以用作木材,而且主要用于加工业用材。现在,杨树已经成为纤维板、胶合板、造纸火柴、卫生筷和包装业的重要加工原料。

栽培杨树,不但能够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伴随还有很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用科学的方法种植杨树,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较高的经济收入。搜索大丰林业基地可以轻松找到新老品种杨树。种杨树的最大好处就是杨树成材快,轮伐期短,通常5~8年到12年间便能采伐利用,投资回收快,而且收益极大。在人的一生中,能够种植并收获成材杨树4~5次,由上述可知,种杨树于自己于社会都是非常有利的。

杨树是喜光的植物,生长需要温带气候,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对水分要求也很严格,因为它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比其他阔叶树均高。杨树种子小,蒴果成熟即开裂,因此采种用剪采果穗法或从地面收集。种子极易丧失发芽力,宜随采随播。在含腐殖质多的砂壤土上播种育苗。杨树育苗更多的是无性繁殖法。容易生根的树种如青杨、小叶杨、欧美杨用扦插育苗。生根难的树种,比如毛白杨在扦插前先用生长调节剂处理穗条,或用嫁接法,把难生根的杨树枝条嫁接到易生根的杨树上,再扦插育苗。如果是对根蘖萌芽力强的杨树可以在大树附近开沟,需要切断其侧根,或者是在苗床上切断根,从而促进根蘖苗的发生。

要想造林,要求必须要有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华北平原以砂壤质潮土或潮褐土为好。假如地下水位过高则必须开沟排水。杨树树种的改良方法有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等。杨树的病害不但种类多,而且危害严重,常见的主要有叶斑病、叶黑星病、烂皮病、溃疡病、根癌病和紫根腐病。对杨树有极大危害的害虫主要有杨白潜蛾、杨枯叶蛾、杨扇舟蛾、杨笠圆盾蚧等。

作为全球分布范围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树种。它们主要分布北半球温带、寒温带森林树种,北纬22°~70°,从低海拔到4800米。杨树天然林分面积约2000多万公顷(世界天然林中以杨树为优势种林分),天然的品种大约有100多种。总结起来,杨树天然树种分布最为广泛的国家是俄罗斯、中国、加拿大、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

相比其他的国家,中国的杨树资源可谓是很丰富,我国天然林面积约300万公顷。我国天然林有53种之多,分布很广。从我国最北的大小兴安岭的甜杨、大青杨,直到南方的滇杨。由东部到西部,在西部不但有耐干旱、耐盐碱的胡杨,而且也有银白杨、银灰杨等。

在1947年的时候,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成立了以树种为划分的国际杨树委员会,中国于1980年加入该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杨树委员会(也是我国以树种划分的唯一学会)。由于杨树具备早期速生、无性繁殖容易两大特点。因此人们渴望利用杨树解决快速恢复植被,优化生态环境,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种植形成人工林,解决木材问题。

总结一下全世界的人工杨树林面积,仅有140万公顷。而我国的人工杨树林大约有600万公顷,占全国人工林总面积的19%,也是世界杨树人工林面积的4倍。现在,世界和中国人工杨树林70%以上使用黑杨派树种,也就是欧美杨和美洲黑杨的树种。

第一个问题是三北防护林中杨树问题:三北防护林中杨树人工林是400万公顷,每年2/5的资金和劳力投入杨树发展,占同期造林面积的27%。目前存在严重问题是小老头树多达到140万公顷;天牛、木蠹蛾危害严重,受害县由30个发展到240个,面积约60万公顷。原因是因为环境恶化导致的;在不适当的地方种树;集约栽培水平低。

第二个问题是是东部商品林生产力低下,真正形成商品林的占人工林总面积不到30%,原因是因为品种单一;品种逐渐老化;生产力低;集约栽培水平很低。

梧桐树

梧桐树,又称作青桐、桐麻,落叶乔木,原生于中国,可高达12米,叶为掌状,3~7裂,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果实成熟时分裂。梧桐生长快,木材适合制造乐器,树皮可用于造纸和绳索,种子可以食用或榨油,由于其树干光滑,叶大优美,是一种著名的观赏树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凤凰“非梧桐不栖”,还有很多古琴都是用梧桐木制造的,由上述可知,梧桐对于中国文化的作用有多么重要。

梧桐树,最高能达到16米,是落叶乔木;树皮是青绿色,平滑。梧桐树的叶子是心形,掌状3~5裂,直径15~30厘米,裂片三角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均无毛或略披短柔毛,基生脉7条,叶柄与叶片等长。圆锥花序顶生,长约20~50厘米,下部分枝长达12厘米,花淡黄绿色;萼5深裂几至基部,萼片条形,向外卷曲,长7~9毫米,外面披淡黄色短柔毛,内面仅在基部披柔毛;花梗与花几等长;雄花的雌雄蕊柄与萼等长,下半部较粗,无毛,花药15个不规则地聚集在雌雄蕊柄的顶端,退化子房梨形且甚小;雌花的子房圆球形,被毛。蓇葖果膜质,有柄,成熟前开裂成叶状,长6~11厘米、宽1.5~2.5厘米,外面被短茸毛或无毛,每个蓇葖果有种子2~4个;它的种子呈圆球形,表面有皱纹,直径大约是7毫米。它的花期通常在6月。

梧桐树有着极快的生长速度,木质疏松,怕冻害因为是肉质根,怕水淹,病害方面,怕病毒病,虫害方面,怕大袋蛾,根系粗,浅,怕大风。梧桐树喜光。喜温暖气候,不耐寒。适生于肥沃、湿润的砂质壤土,喜碱。根肉质,不耐水渍,深根性,植根粗壮;萌芽力弱,一般不宜修剪。生长尚快,寿命较长,能活百年以上。在生长季节受涝3~5天就会烂根致死。梧桐树通常发叶很晚,但秋天落叶早。它对很多有毒气体都有很强的抗性。它们通常生长在村边、山坡、石灰岩山坡、宅院。

在现实中,梧桐树通常用播种法繁殖,扦插、分根都可以。秋季果熟时采收,晒干脱粒后当年秋播,也可沙藏至来年春播。条播行距25厘米,覆土厚约1.5厘米。每亩播量约15公斤。沙藏种子发芽较整齐,播后4至5周发芽。干藏种子常发芽不齐,可在播前先用温水浸种催芽。正常管理下,当年生苗高可达50厘米以上,来年分栽培养。三年生苗即可出圃。栽植地点宜选地势高燥处,穴内施入基肥,定干后,用蜡封好锯口。注意梧桐木虱、霜天蛾、刺蛾等虫害,可以用石油乳剂、敌敌畏、乐果、甲胺磷等防治。在寒冷的北方,冬天要对不成熟的幼树包扎稻草绳防冻。通常,会在初冬和早春各施一次肥。

要论经济价值,梧桐树可以说是栽培于庭园的观赏树木。木材轻软,为制木匣和乐器的良材。种子炒熟可食或榨油,油为不干性油。茎、叶、花、果和种子均可药用,治腹泻、疝气、须发早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梧桐树的树皮的纤维洁白,可以用做造纸和编绳等。如果木材刨片可浸出粘液,称作刨花、润发。

从外表来看,梧桐树树干挺拔高大,枝叶茂盛,树冠卵圆形,树干端直,树皮青绿平滑,侧枝粗壮,翠绿色。梧桐树生长迅速,较易成活,耐修剪,因此在现代都市被广泛栽植作行道边的绿化树种,有时也为速生材用树种;梧桐树对二氧化琉、氯气等有害气体有很强的对抗性。

因为梧桐高大挺拔,姿态美丽,可以说是树木中的佼佼者,所以自古就被看重。并且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凤凰是鸟中之王,而凤凰最乐于栖在梧桐之上,可见梧桐是地高贵。在中国的《诗经》里就有关于梧桐的记载。在诗经,大雅的“卷阿”里,有一首诗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说梧桐生长的茂盛,引来凤凰啼鸣。菶菶萋萋,是梧桐的丰茂;雍雍喈喈,是凤鸣之声。

在庄子的秋水篇里,也说到梧桐。在说到庄子见惠子时说:“南方有鸟,其名为宛(右鸟旁)雏,子知之乎?夫宛(右鸟旁)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在这篇文章中,同样也是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到了一起,这里的“宛(右鸟旁)雏“就是凤凰的一种。他的意思是说凤凰从南海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落下。从上述的诗句中,我们就能够感受到梧桐的高贵之处。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里,曾经有这样的描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正是因为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因此现代人常说:“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所以在以前的富裕之家,通常都会在宅院里种植梧桐,不仅是由于它特有的气势,更因为它是宝贵祥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