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作新不忘奶奶教诲

郑作新是世界雉类协会会长、著名的鸟类专家。是他,首先明确指出原鸡是中国家鸡的祖先;是他,首先发现了“郑氏白鹇”;还是他,在小麻雀被确认为“四害”之一时,勇敢地担任了麻雀的“辩护律师”,为麻雀翻了案……

郑作新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鸟,在祖国大地上飞翔了一辈子,为鸟类写了一部完整的“家谱”。

郑作新1906年11月18日诞生于福州市的南郊,他童年的生活十分悲惨。在他还只有5岁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了,作新的父亲为了养家,一年到头在外面奔波。

家中,抚养小作新的重担落在奶奶身上。孤苦伶仃的郑作新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特别疼爱作新,生怕这个失去母爱的孩子受委屈。小作新也特别孝敬他的奶奶,从不惹奶奶生气。

晚上,奶奶经常一边在灯下做针线活,一边给作新讲故事。奶奶虽然识字不多,可是很会讲故事,有些故事,小作新不知听了多少遍,可他从不厌烦。其中,他最爱听的要数“精卫填海”的故事了。

一天,奶奶一边做活儿,一边又给他讲起了这个故事,小作新听得入了迷,他眼里噙着泪花,对奶奶说:“长大了,我也要做一只精卫鸟!”

“对喽!”奶奶一边穿针引线,一边对作新说:“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像精卫鸟那样一往无前,百折不挠!”作新郑重地点点头。他见奶奶眼睛昏花,怎么也引不上针,就从奶奶手里接过针线,帮助奶奶引上了针。

从此,作新变了,无论做什么事,不做好决不罢休。做作业时,做不完绝不出去玩耍;帮奶奶往缸里打水,不将水缸灌满绝不休息;帮奶奶舂米,不把所有的米壳舂掉绝不住手……

奶奶挺喜欢作新这股子劲。不过,有一天,作新这股子犟劲儿确实让奶奶着了一通急!

原来,作新听说福州东边有一座鼓山,鼓山上有个老虎洞,洞里有老虎。老虎洞附近的人们听到过老虎的叫声……

为了探个究竟,作新和几个伙伴组织了一支小小的探险队进山了,他们要搞清老虎洞里有没有老虎。

不料,山陡路远,有的小朋友半路打了退堂鼓,从山里折回来了!这些孩子迎面碰上了作新的奶奶,奶奶听说作新和另一个孩子进山到老虎洞去了,惊得半晌说不出话,生怕作新发生什么意外。

直到日落黄昏的时候,奶奶才看到作新和另一个孩子的身影,他俩终于回来了。作新一见奶奶就高兴地说:“奶奶,搞清楚了,老虎洞里根本没有老虎!是风吹洞口发出的吼声!”

奶奶嗔怪地说:“你们为什么偏要去那里呢?”

“我是听奶奶的话,向精卫鸟学习呀!”

“听我的话?”奶奶不解地问。

“是呀!您不是说,让我像精卫鸟那样,干什么事都要一往无前,百折不挠吗?”

奶奶赞许地笑了。后来,郑作新经过不懈努力,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鸟类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