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文化体育
最珍贵的肖像画
世界上最珍贵的肖像画就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这幅作品,所给予观众的深刻印象,是一种“销魂”的力量。
名画《蒙娜·丽莎》高77厘米、宽53厘米,作于1503—1506年间,俗称“佐贡多”。画面上的蒙娜·丽莎,在没有眉睫的鹅蛋脸部所呈现出的刚可察觉的微笑,有人称之是“神秘的”、“迷一般的”。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探求过《蒙娜·丽莎》微笑的意蕴,那隐藏在迷一般笑后面的奥妙。在《蒙娜·丽莎》画里,其神态可以由你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去思索,眼神蒙着一层怅惆的情绪,头发十分单纯,略有卷地垂在半裸的两肩旁和胸前,头部有一层轻薄的发网做为装饰,服装也非常俭朴,只是袖部和胸部精细地分出褶纹,两手无珠宝饰物。由于达·芬奇魔力般的表现,促使在将近4个世纪以后产生了印象派。
画上的女人穿戴虽然很朴素,但由于画师对她面部的结构、明暗的变幻以及肌肤的泽润等方面作了精心的分析和研究,所以艺术造诣极为高深。几百年来一直被视为世界上最名贵的画像。
1516年浑身都是画家细胞的达·芬奇迁居法国,第二年将这随身携带的稀世珍宝以12000里弗(法国古金币)卖给了弗朗西斯一世,于是《蒙娜·丽莎》这一名画便成了弗朗西斯一世浴室里的装饰品。
目前此画藏于巴黎罗浮尔博物馆。经法国政府允许,从1962年12月14日至1963年3月12日,先后在美国的华盛顿和纽约市展出,轰动了全美国,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一睹为快。由于参观的人太多,据说展览会规定每一个观众仅能在《蒙娜·丽莎》画像前停留3秒种。以后该画又借到日本展览,轰动的程度更胜于美国,据说规定每位观众仅能看2秒钟。在美国投保时,估计此画值1亿美元,但是保险公司却因为派遣安全人员的支出将大于保险费收入而不愿承保。
最昂贵的鞋
中非帝国(再为中非共和国)的博卡萨皇帝在1977年12月的即位典礼上穿的一双镶有珍珠的鞋子,是特地从巴黎著名的柏鲁蒂鞋商处制的,价值85,000美元。
能买到的最昂贵的运动鞋是镶缀了18K金丝、用金箍包有红宝石的小金钉装饰的、线缝貂皮面料的高尔夫球鞋。由英国诺思安普顿的斯泰日国际有限公司制作,零售价每双17,000美元。
联邦德国斯图加特的莱因哈特索伊弗特制的睡鞋更为昂贵,一只鞋就值26,000美元。这种鞋面采用金箔面嵌上莱茵水晶石装饰泡钉,并在一只鞋上装饰了一颗绿宝石饰针,再用宝石出穿鞋人的缩写名字,就连高高的鞋后跟也安上了熠熠闪烁的宝石。
英国诺里奇郡詹姆斯·撒索尔股份公司的创始人詹姆斯史密斯从1792年开始生产标有尺寸的鞋子,一般人穿的鞋子大到14号,而他曾经出售的鞋大到42号(不包括为象皮脚病患者而做的鞋子)。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巨人哈利·戴维森就是该公司的老客户。史密斯先生为广告和展览而专门制做的鞋子和靴子重量超过1,500公斤。
最古老的绘画
世界上最古老的绘画是旧石器时代的西班牙奥瑞纳文化和稍晚的法国马格德林文化的绘画。
1879年,在西班牙北部桑坦德东35公里处发现有一个阿尔塔米拉洞穴。这是一个270多米长的不规则洞穴,壁画集中在入口处左方和长18米、宽8~9米的“大屋子”的层顶上。当时的“美术家”巧妙地利用了岩壁的起伏,绘上成群的鹿、马、牛等富有动感的动物。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美术品,因此,建立了“阿尔塔米拉洞窟艺术博物馆”。
法国南部蒙特涅克南面的拉斯科洞窟是1940年发现的。洞窟内岩壁绘有很多彩画,由于洞壁渗出的石灰粉结晶好像是抹在画面上的一层透明涂料,因此至今仍保存得极好。各种画像大小不一,约有100多幅。其中以马的画像居多,其次为牛、驯鹿、犀牛、洞熊、鸟等,另外还有一些粗糙的人像。这些画大多是粗线条的轮廓画和剪影,即在黑线轮廓内用红、黑、褐色渲染出动物形象,非常逼真。也有不少用尖利工具勾画的线刻画。颜料有黑色的氧化锰、红色及黄褐色的氧化铁。用边洞出土的木炭进行的碳14法测定,这些壁画已存在了15507±900年左右。为了保存这些壁画,法国文物单位已将洞窟封闭,在旁边另建一洞窟,称为“拉斯科洞窟馆”。
最早的纸写书
我国晋人著作《三国志》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写书。
据考证,是一个名为陈寿(公元233~297年)的人在《三国志》成书不久抄写的。这部书的残卷,是1924年在我国新疆鄯善县出土文物中发现的,存有80行,1900余字。可惜这份残卷已流入日本,国内仅有影印本。1965年在新疆吐鲁番英沙古城南的一座佛塔遗址中,也发现了这部《三国志》残卷,有40行,570余字,内容写的是《孙权传》,存建安25年后半部分和黄武元年的前三分之一,用隶字书写。根据资料,目前没有比这部书更早的纸写书。
《三国志》并不是一种,魏、蜀、吴各自成书,到了北宋雕版,才开始合成一种。《三国志》最早的刻本是北宋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国子监刻本。现在通行的刻本有四种:第一种是百衲本,据宋绍兴、绍熙两种刻本配合影印;第二种是清武英殿刻本,据明北监本校刻(铅印、石印均据武英殿本翻印);第三种是全陵活字本,据明南监冯梦祯本校印;第四种是江南书局刻本,据毛氏汲古阁本校刻。
最早的图书馆
世界上最早的皇家图书馆,可说是公元前15世纪中国殷代在都城(今河南安阳)设立的档案库。里面珍藏了具有史料价值的甲骨卜辞,以供执政者参考。这可看成是皇家图书馆的萌芽。而有史可查的皇家图书馆,出现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当时,政府曾颁布征集图书的公告,并在宫内设立了收藏图书的馆舍,配备了管理图书的官员。
世界上最早的私人图书馆,建于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庄子·天下篇》载:“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可视为私人图书馆的起源。而建于明朝嘉靖40年(公元1561年)的宁波,“天一阁”,则是我国最早正式对外开放的私人图书馆。在世界上这也可说是最早建立而保存至今的图书馆了。
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是查路斯基图书馆。据文献记载,于1747年在华沙开放的查路斯基图书馆,是世界上最早开放的一座公共图书馆。
收入最多的作家
收入最多的作家是阿加莎·克里斯蒂逝世了。她一生写了110部作品,其中长篇侦探小说66部,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的达157种,比莎士比亚的各种文学译本还多63种。她写的侦探小说估计共挣得了1800万美元。据说她的稿费超过了任何一个英语作家,也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作家。在她的《睡梦中的谋杀案》出版之前,美国出版商就以史无前例的稿酬85万美元,向她买得了袖珍本的美国版权。
1891年,阿加莎出生在英国德文郡托尔奎镇一个富裕家庭里,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英国人。她从小喜欢读书,由她父母教读。她对情节曲折的小说和福尔摩斯侦探案很感兴趣,这对她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影响。有一次,她得了病,她母亲建议她不妨写短篇小说作消遣,她的写作生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她的第一部小说《斯蒂勒旅馆的奇案》于1917年写成,开始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直到1920年才有了出版的机会,可是很惨,售出不到2,500册,稿酬不满100元。到1926年,她发表了第七部小说《罗杰·阿克洛埃谋杀案》,这才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成名作,从此她建立了声誉。以后,她用克里斯蒂的名字,陆续写过一些具有东方色彩的侦探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东方快车谋杀案》、《难逃一死》就是她的名篇。
她的侦探小说结构严谨。她常常在洗澡时,啃苹果时,洗碗碟时,烹调时进行她的构思。她喜欢布置疑阵,让读者受骗上当,但是她又声明,事实上她从来没把读者引向错误的道路,是读者自己迷失了方向。因此,她博得了“迷宫中的女王”的称号。
阿加莎的侦探小说是具有高度道德观念的。她写了半个世纪的小说,把一个道德上的责任问题告诉人们:“你一生的幸与不幸,就在于这一念之差啊!”她逝世后,世界各地用最好的言词赞美她。一家报纸的社论说道:“在千万个作家中间,她为读者提供了最大的读书乐趣。”死后,她的生平事迹已拍成传记片《阿加莎》,1979年2月在美国放映时,是卖座最佳的电影之一。
最长的诗
我国藏族的长篇叙事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它始创于公元11世纪,是一部以民间说唱形式来歌颂英雄的诗章。这部长史诗的散文部分不算,单史诗部分就有150多万行,1500多万字。
史诗的内容异常丰富多采,是研究西藏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宗教、语言和风俗的“百科全书”。诗中塑造了以格萨尔王为首的一群英雄人物,同人民一起勇敢、机智地向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形象。这部长短句的诗歌,语言极为生动、朴素,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各地有专业说唱艺人的多种卷数不同的传抄本。部分章节还被译成汉文、蒙古文和英、法、德、日、拉丁、俄等外国文字。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和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等地的研究学会,正在组织力量进行搜集和整理。
在这之前,人们认为公元前400年到公元前150年的印度古诗人毗耶娑写的长达40万行的《摩呵婆罗多》史诗,是世界上最长的诗。
另外,英国利物浦的费契特,花了40年的时间,创作了129807行诗歌,歌颂英王阿佛列兹一生的事迹,之后,又由编辑李斯柯帮他补写了2585行作为故事的结局,这部长篇著作是用英文写的最长的诗。
最早创立微积分的人
微积分的创立是继欧几里得几何以后数学上最重要的创造。微积分的创立有它的历史条件,它是在16、17世纪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特别是力学、运动学的发展向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引起的。1590年,刻卜勒发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这些都要求人们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些轨道并对这些图形的性质作深入的研究。正是为了解决这些迫切的问题,笛卡尔首先建立了坐标法,第一次引进了“变数”。在笛卡尔坐标内,一条曲线就被看作是一个运动的点和代数学上的一对变数建立起来的——对应的关系,使运动和变化的概念进入了数学,从而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为微积分的出现建立了第一个决定性步骤。
然而,解析几何所研究的对象毕竟还只是几何图形或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却不能表示和刻划出当时其他科学向数学提出的以下四种类型的问题:①已知物体移动的距离表示为时间的函数的公式,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加速度及其逆问题;②求曲线的切线;③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④求曲线长,曲线围成的面积,曲面围成的体积,物体的重心。牛顿从研究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手,企图解决这些问题;莱布尼兹从研究曲线的斜率入手,企图解决这些问题。其结果,两人都得到了导数,即都用变化的观点,引进变化的量和极限概念,研究变化着的运动。用导数可以表示一瞬间的动态,刻划出物体运动的规律,使历史上各种求切线、面积、体积和物体重心的问题得到了统一的处理。导数出现后,微积分逐步发展完善。从此,自然科学才可使用数学不仅表明状态,并且也表明过程,即运动。
那么,牛顿和莱布尼兹两人中是谁先创立微积分的呢?为这个问题,英国数学界和法国数学界曾经进行激烈的争论。法、德数学家支持莱布尼兹,而英国数学家支持牛顿。激烈的争论曾使两国数学家在一段时期内断绝了往来。
1687年以前,牛顿并没有正式发表过有关微积分的论文。但是,牛顿在1665~1687年间,曾把自己研究的结果通知朋友。在1669,牛顿把题为《运用无穷多项方程的分析学》的小册子分送给自己的朋友。1669年,牛顿把这本书送给布朗教授,后来又送给莱布尼兹的朋友柯里斯。直到1771年,这本书才正式出版。
莱布尼兹于1672年访问巴黎,1673年访问伦敦,并且和一些知道牛顿工作的数学家通信。到1684年,莱布尼兹正式发表了微积分的著作。于是,英国数学家指责莱布尼兹是剽窃者。
这场争论直到他们逝世之后才结束。通地调晒,原来牛顿和莱布屁兹都受布朗教授的许多启发,先后独立地在研究不同问题时建立了微积分,只不过一个是工作做得早,一个是论文发表得早。因此,牛顿和莱布尼兹都是最早创立微积分的人。
最早的长篇小说
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是日本的《源氏物语》,这本书的诞生年代,一般认为是在公元1001年至1008年。
日文“物语”一词,意思就是“故事”或“杂谈”。物语文学属于一种日本古典文学体裁,诞生于平安时代(即公元10世纪初)。它在日本本国民间评话的基础上形成,并受到我国六朝、隋唐传奇文学的影响。这些物语,脱胎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是向独立故事过渡的一种文学形式。《源氏物语》一书把创作物语和歌物语结合起来,并在物语创作方法上继承了物语的写真传统,并有所创新。
《源氏物语》的作者是紫式部,本姓藤原,名字不详。因其长兄任式部丞,当时宫中女官往往以父兄之官衔为名,以示其身份,故称为藤式部;后来她写成《源氏物语》,书中女主人公紫姬为世人传诵;所以称其为紫式部。作者自幼随父学习汉诗,熟读中国古代文献;她还十分熟悉音乐和佛经。不幸家道中落,她嫁给了一个年龄与她相差20多岁的地方官藤原宣孝,婚后不久丈夫去世,过着孤苦的孀居生活。后来应当时统治者藤原道长之召,入宫当一名彰子皇后的女官,给彰子讲解《日本书纪》和白居易的诗,有机会了解宫廷的内幕和生活。她的这篇小说,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贵族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逸生活。
《源氏物语》共分54帖(卷),近百万字。其中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近二三十人。人物以上层贵族为主,也有下层贵族,乃至宫妃侍女,平民百姓。全书共经历四朝80多年,登场人物有440多个。
《源氏物语》的日语现代语译的工作,曾有很多人尝试过,至今已有好几种译本。我国出版的译本,是由著中漫画家、作家、翻译家丰子恺翻译出来的,译文优美,传神达意,既保持了原著的古雅风俗,又注意运用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笔法,译色颇佳,对从事文学创作有一定的价值。
最早的推理小说
《福尔摩斯探案》是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的杰作,虽然名闻全球,但不是最早的推理小说。比柯南道尔更早的,大家都推崇美国诗人、作家、新闻记者埃德加·爱伦·坡,他所写的推理小说中出名的有《黑猫》、《莫尔街凶案》等,这些都是19世纪30年代的作品。可是,日本推理小说家们认为,最早的推理小说应属中国的《包公案》。
包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经过文学艺术的加工、渲染,成了一个传奇人物。元曲中就有不少作品。如《包工智斩鲁斋郎》、《包侍制陈州莱米》等,其后逐步演变而成小说。《包公案》的全名是《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简称《龙图公案》明朝万历年间(约1573~1619)刊本,收集了故事100则,大文学家汤显祖、李卓吾等都有题词。后来清朝有个单弦艺人石玉克据以说唱,在社会上影响甚大,其中的许多故事,是小说《七侠五义》的蓝本。
在《龙图公案》里,不少故事的情节曲折离奇,如《审伽蓝》、《阿弥陀佛讲和》、《借衣》等,虽然它含有一些封建糟粕,不过我们仍可以看到包公审断疑案主要是依靠调查研究,根据逻辑推理,重证据而不轻信口供,这些都是可供借鉴的。在400多年前就能写出这样的推理小说,是很不简单的。
最早的报纸
我国的邸报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
然而以前西方有不少人都认为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帝国凯撒大帝在公元前59年所创建的《每日纪闻》,那是一种传递紧急军情的官报,但是那种报纸的寿命不长,不久就停办了。就办报年代而言,我国的邸报要比《每日纪闻》早得多。
西汉实行郡县制,全国分成若干郡,郡下再分若干县。各郡在京城长安设立驻京办事处(那时叫“邸”),派有常驻代表,相当于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的联络官。“邸报”就是那些联络官定期把皇帝谕旨、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的政治情报,写在竹简或绢帛上,然后派遣信使,通过驿道,传送给各郡长官。最早的“邸报”出现在西汉初年公元前2世纪左右,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百年。
随着造纸业的进步,大约在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年,邸报已用纸来抄写,因而更方便传递、发行。到了唐代,邸报已成为发行全国的新闻刊物,主要是官吏阅读这些东西。由于宋代印刷术的进一步发展,邸报已广泛流行,而且有比较固定的发行时间,读者除官吏外,还有学者。南宋的陆游、杨万里等人的著名作中都谈到过它。明代成立通政司,专门管理邸报的出版和发行。到了崇祯年间,邸报采用活字印刷,清代时邸报改为京报刊,一直出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时才停止。
最通用的语言
当今世界上仍然使用的语言与方言共有5,000种,其中845种来自印度。中国的北方话或普通话是人们讲得最多的语言,约占1998年中国13亿人口的68%。
其次广泛使用的语言是英语,1998年中期,约有8亿人讲英语。在45个主权国家中的10%或更多的人是讲英语的。在大不列颠和爱尔兰,有6种本地音:英格兰语,康尼语,苏格兰语,盖尔语,爱尔兰盖尔语,威尔士语以及劳曼尼语(吉卜赛语)。
最长的词
文学中出现的最长的词是在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48~前380年写的喜剧《依克里西亚塞》里出现的。在希腊文里,它有170个字母,转译为英语后增加到182个字母。这个据认最长的词是这样的:Lopadotemachoselachogaleokraioleipsaodrimhyp otrimmatosilphioparaomelitokatakechymeno KichlepikossyPhophoattopenialomoptekephalliopkigklopeleiolagoiosiraiobaphetraganopterygom。这个词描绘了一种有17种甜酸成份的重汁炖肉丁,包括鲱鲤科鱼、猪脑、蜂蜜、醋、腌菜、葫芦科蔬菜和首香烈酒(装人茴香的希腊饮料)。
在牛津英语词典中所列出的最长的字为:floccipaucini-hilipilificatiom,共29个字母,有时拼写时在第7个字母处加上连字号的“n”字母,意思是无价值的估计行为。第一次用于I741年。后为沃特·司各特爵士(1771—1832)所用。
韦伯斯特第三国际词典中共收45万条条目,据统计在这些条目中,总共列出了pnkumooulMc-csiljcoVolcanomi-osises(47个字母),是一种由矿工所感染的肺病一词的复数。
据可靠的资料查证认为最长的有规律形式的英语词是“praetertranssubstantiomalistically”(37个字母),为马克·麦克夏思在他1963年出版的小说《过早的撕开》中所用。
在医学名称中,有“hepaticocholangiocholecystenterostomies”(39个字母),意为外科手术所造的在胆囊与肝导之间的内脏与胆囊之间的新的联系。常用词汇中最长的是“ispwtom-ableness”(不相称)和“incomprehensibilities”(意思为无法理解,共有21个字母),“Intenlenomdnaiomalism”(不介于宗派主义,22个字母)这个词在韦伯斯特词典中也能找到,因此,“interdenominatiomalistically”(不介于宗派主义的)也是允许的(28个字母)。
第一本木版套印书
我国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以后,不断提高、发展。至元代(公元14世纪)出现了雕版印刷的一种新技术——套色印刷术。套色印刷是在一张纸上印出几种不同颜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一块版上分别涂上几种颜色,一次印成;另一种是一种颜色刻一块版,一块一块版逐次印刷,几块版的板框必须丝毫不差的吻合,所以俗称这种方法为“套版”。
最初只有朱墨两色套印,后来发展到三色、四色,甚至五色套印。在元代,套色印刷术尚未广泛使用,流传下来的套色印刷品也很少。本世纪40年代发现的元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中兴路(如今湖北江陵)资福寺刻的《无闻和尚注金刚经》是目前所知较早的套色印刷书。它用朱墨西色套印,经文红色,注文黑色。卷首一幅灵芝图也是朱墨两色。这部《金刚经》原藏南京图书馆,现在台湾。
明代以后套色印刷术得到广泛使用,明代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从事套色印刷的书坊,如吴兴(今浙江吴兴)凌氏书坊、闵氏书坊,它们刻印了许多套色印刷书籍,以“凌刻”、“闵刻”著称。
最大的丛书
《四库全书》是一部最大丛书。南宋嘉泰年间就有俞具孙、俞经编纂的《儒学警悟》第一部丛书,以后历代都有编纂。据《中国丛书综录》收入的丛书计算,有2,797种。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卷帙浩繁、工程巨大,尤为著名。
《四库全书》收录图书3.461种79,309卷,分36,304册。编纂历时十年(乾隆37年至47年),专设四库全书馆,由著名学者纪购任总纂官,参与其事者达4000多人。书成后抄成七部,分藏于北京故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奉天(今辽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热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和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杭州圣国寺行宫的文澜阁(以上称南三阁)。因此《四库全书》便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之分。《四库全书》按类编排,分经、史、子、集四大类,每类又分若干小类,小类下再细分子目,同类书依著者年代先后排列。
《四库全书》的功绩在于保存了大量古代典籍,尤其是元代以前的著作搜罗较为完备。不少古代典籍因《四库全书》抄入而流传下来。据统计,抄入《四库全书》的481种图书(约占全书七分之一)直到民国初年尚无单刻本流传,仅有《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据此翻刻的其它丛书本和抄本。它从《永乐大典》里辑出流传甚少的古籍385种,它收录的图书许多取自善本,并作了一些校勘工作,有益于古籍流传。
《四库全书》的局限性,首先是它排斥了一些与当时统治阶级思想不合的著作。在征集图书过程中,禁毁或抽毁图书将近3000种。其次,对收录的一部分图书做了或多或少的删改,使原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原貌,文献价值受到一定影响。再次,它的收录原则、编排体系都体现着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意志,贯穿着儒家的封建思想、道德观念。
最早的完整的石刻图书
最早的石刻图书是汉嘉平四年(公元175年)所刻的七种儒家经典著作,史称《嘉平石经》。因它采用当时流行的隶书一种字体书写,故也被称为《一字石经》、《今文石经》。雕刻石经的目的,是为了使天下有标准文本可依,因为当时图书的流传依靠传抄,难免错讹,也有人有意加以篡改。因此,石经对于图书的流传起到积极的作用。
《嘉平石经》历经战乱、搬迁,已经毁损,仅存一些残石。东汉以后,曹魏、唐、五代、北宋、南宋、清代都刻有石经。不过,在雕版印刷术发明并广泛使用之后,雕刻石经已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保存至今的最早的石经是唐开成2年(公元837年)所刻的《开成石经》。它用楷书书写,刻儒家经典12种:《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这部石经保存完好,现藏陕西省博物馆的碑林之中。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开成石经》曾被作为雕印的底本。近代又有雕版复制的《开成石经》印本。
记载石灰岩地貌最早的科学文献
徐霞客(公元1586—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别号,今江苏江阴县南歧县一带人。他是我国古代一个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记》是他的主要著作。
他见识过各种的石灰岩地貌,于是对西南石碱地貌的分布,特别是对峰林地貌作了一番对比,《徐霞客游记》,这部名著现在留存下来的主要部分——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记录,比欧洲同类著作要早一百多年,成为世界上的一部考察石灰岩地貌的科学文献。
我国石灰岩地貌分布之广,类型之多,为世界各国所少见。我国最大的石灰岩区域是西南地区,这里的石灰岩地貌,发育得最为典型。
早在360多年前,旅行家徐霞客对这个地区作了几年的考察。徐霞客从湖南南部经广西、贵州直到云南东部,他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备尝艰辛,穷究奇峰怪洞,对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观察。对他考察过的数以百计的岩洞大都记有高度、宽度和深度的数字,在关于广西的桂林、阳朔、上林和云南罗平等地的游记中对于那里的离奇的石峰,锐利的山岩都有出色描写。
冗长的联结、复合凝结的词或临时造的词一直以单个的词的形式出现。
最大的百科全书
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它是明朝永乐年间修纂的一部大型图书,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11095册,约3亿7千多万字。辑录的图书包括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北剧、南戏、评话、工技、农艺、医学等达七八千种。上起先秦,下达明初,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珍品。
编集(永乐大典)前后足足花了6年的时间。起事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明成祖朱棣命翰林学士解缙等纂修一部大型类书。于是解缙召集了147人,第二年便纂集成书,题名《文献大成》。永乐三年再命太子少师姚广孝、郑赐、刘季篮、解缙等人重修,并召集朝臣文士、四方宿学老儒达2169人,分别担任编辑、校订、抄写、绘图、圈点等工作。至永乐六年冬告成,成祖阅后十分合意,亲自撰写了序言,并定名为《永乐大典》。全书编成后即藏南京文渊阁,永乐十九年北京皇宫落成,移藏于北京文楼。后来,明世宗朱厚牌恐孤本遭意外,命大学士徐阶、侍郎高拱等督饬儒士摹写副本一部,经五年,至隆庆六年(公元1567)始成。正本和副本分藏于文渊阁和皇史成(皇室藏书的地方)。
此后,永乐正本下落不明,大致认为明亡时文渊阁被焚,正本即毁于此时,但史籍无确凿记载。副本流传至清雍正时,由皇史移藏翰林院,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时已缺2422卷,实存9千余册。至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翰林院内存放《大典》的敬一亭被毁,藏书绝大部分为兵火所焚。未毁者几乎全被劫。经此浩劫,至清末《大典》仅存64册,由京师图书馆收藏。
至今,幸存于世的《永乐大典》约有370余册。
最大的图书馆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图书馆是美国华盛顿国会山上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创建于1800年4月24日。
这座图书馆是美国早期启蒙运动胜利的产物,在第三任总统杰斐逊的6400多卷藏书的基础上,以后迅速扩大,至今藏有470多种语言的各种资料,已超过7560万件,其中仅图书就拥有362.4万种,1893万册以上,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藏书库。
现在该馆共有工作人员5440人,其中专业职员有3000人,顾问800人。全馆共分八个部门,其中最大的部门是国会研究服务部,工作人员有1000名,为国会的议员以及它的工作人员忙碌着,平均每9.5秒钟就有一本书籍或资料送往国会大厦。这个部门平均每天还接到多达2000宗各式各样的资料查询。其余七个部门下面均设许多专门的工作、服务部门。全馆共设18个阅览室,172个研究室、咨询服务中心等。1980年起又增设一个新的学术研究与咨询性组织——学者理事会,以便更好地为学者、专家服务。现在,一年接待的阅览者多达150万人次。
这个馆的藏书,大部分是作为提供情报的资料而搜集来的。由于是国会图书馆,国内出版的刊物都要向它交纳新书样本。藏书中英语书籍不足三分之一,而中国的许多善本图书和地方志也被它大量收藏。图书之外还藏有古今世界地图、地图册、地球仪362.4万件,手稿3,339万件(包括23位美国前总统的手稿在内),法律170万条,缩微资料约348万件,音乐资料约367万件,科技报告130万件,图片、版画、建筑草图等约1000万件,各种电影片28万盘,盲聋哑人及肢体残废人读物与视听资料400万件,各种报纸40万册。此外,还有大量期刊、政府出版物以及其他连续性出版物等。该馆也收藏实物资料,如意大利制琴家斯特拉秋华里制作的小提琴,中国的汉简等。除国会外,该图书馆还尽量满足各政府机构、学者、作家以及一般读者的各种需要。
最大的钞票
1998年5月22日,菲律宾发行了全世界最大的钞票,以此纪念该国脱离西班牙300多年殖民统治,独立建国100周年。这种钞票票幅为8.5米寸×14英尺(22.6厘米×35.6厘米)面值为10万比索(相当于2565)美元。
菲律宾中央银行钞票和证券主管加西亚说:“这是收藏者收藏的东西。我们希望100周年有种罕有的东西。”这种钞票1000张在德国印制。每张含有21条保险密码,使之难以伪造。菲政府已向《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申报确认此钞票为全世界最大的法定钞票。这种钞票目前定价18万比索(相当于4614美元),但是在发行后售价20万比索(相当于5130美元)。收益用来资助6月12日100周年盛典。
最早的邮票
“邮票的发明者”——罗兰·希尔,集邮爱好者都很熟悉。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的诞生源于一个小故事:一天,罗兰·希尔在乡间散步,看到一个邮递员正在把一封信送给一个年轻姑娘,那姑娘接过信只在信封上看了一眼就把信塞回给邮递员,执意不肯要。希尔走到跟前,问她为什么不要这封信,姑娘凄然地告诉他,这是她在远方的未婚夫的来信,因邮资昂贵,她付不出这笔钱,只好原信退回。这一偶然的巧遇,使希尔下决心要改革邮政制度,于是他向英国政府建议:今后凡寄信,须由寄信人购买邮票,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
1840年1月10日英国政府决定采纳希尔的建议,实施新邮政法。信函基价规定为每半盎司(相当于14克)收费1便士。所谓“1便士邮政”就此施行。
1840年5月1日,在罗兰·希尔的提议和促进下,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正式发行,5月6日开始使用。邮票的图案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侧面浮雕像,黑色,面值1便士,人们称之为“黑便士邮票”。这枚邮票,除不具齿孔外,已经大体上具有今天邮票的特征,选用带水印的纸张印刷,涂有背胶,并标有“邮政”字样。
第一枚邮票面发行后,由于使用方便,邮资低廉,深受欢迎,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竟重印11版,售出6800万枚。尔后,或改变印色,或增添齿孔,但图案和印刷方法基本不变,一直沿用了40年之久。这在邮票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由于罗兰·希尔一生为改革和发展邮政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近代邮政之父”。1850年被任命为英国邮政大臣,1860年获爵士称号,1879年被授于伦敦市名誉市民称号,同年在伦敦逝世,享年85岁。
最大和最贵的花瓶
有案可查的最大的古花瓶是塞巴斯蒂安诺·马利奥于1976年8月在美国伊利诺斯州邓蒂的黑格·帕特里斯发掘出土的。这只高2.44米、重294.8公斤的陶瓷花瓶制成于1872年。
居住在美国旧金山的中国陶瓷权威李青华于1978年8月曾鉴定过一只极为珍贵的康熙年代的高99.1厘米的四边形花瓶。当时该花瓶被存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一家银行的贵重物品保险柜内。物品填报单上赫然标明着这只稀世花瓶的身价为6000万美元。
最盛大的宴会
关于最盛大的宴会有许多记载。1730月6月25日,3万人在波兰拉多维茨参加了奥古斯特二世皇帝举行的一次室外军人宴会。
1989年9月18日,18,000名市政官员参加了在巴黎工业大厦举行的宴会。这是出席人数最多的室内宴会。
1984年12月5日,表兄妹梅纳汉·泰特尔鲍姆(18岁)和布鲁查·希玛·梅尔塞尔在纽约长岛举行婚礼。婚礼是由他们的祖父母格兰德·瑞比·默塞夫妇操办的。估计有犹太神秘教虔敬派教徒17,000到20,000人参加婚礼。布鲁克林的犹太食品商米尔·马特负责供应食物,其中包括两吨鱼。
最昂贵的筵席是1971年10月在波斯波利斯举行的庆祝波斯帝国2500周年纪念会上持续5个半小时的宴会。宴会菜单包括:塞了伊朗鱼子酱的鹌鹑蛋、奶油虾段、烤羔羊。主菜烤孔雀加肥肝和无花果,还有紫红色的甜香摈果汁水,酒类包括来自巴黎马克西姆餐厅酒窖中每瓶100美元的1945年的罗斯柴尔德城堡牌香摈。
最早的圣诞节贺年片
最早的圣诞节贺年卡诞生在1843年英国的。那是当英国皇家科学院的一位著名艺术家约翰·考尔科特·霍斯利(1817~1903年)设计的。这张最早的圣诞卡片是硬纸,用平版印刷,原是黑白的,印成后再用手工着色。
这张圣诞卡片,画面分为三幅:当中一幅是一户人家的男女老幼手持酒杯在吃晚饭,两侧在画面是讴歌基督教徒博施济众的美德:左侧是一个男教徒给饥者食物,右侧是一个女教徒授寒者衣服,祝词是“祝你圣诞节愉快,新年欢乐”。这一祝词和古代的祝词含意完全一样。
霍斯利设计的圣诞卡片,当时在伦敦发售了1000份,但在以后的10多年内未在市场上露面。1860年查尔斯·古多尔父子大量印刷出卖,于是圣诞节卡片便在伦敦市场上流行,1870年以后竟普及全英,接着便传遍了美国,最后征服全欧,走向世界。起初,这些圣诞卡片都是黑白的,或手工着色的,大约在1875年,德国出生的波士顿平版印刷工人路易斯·普兰格才印出色彩缤纷的圣诞节贺年片。
最早的国歌歌词
日本国歌《君之代》的歌词是世界国歌中最早的,其历史可追溯到9世纪末。歌词原载于萨摩琵琶《蓬莱山》,运用日本四句和歌,歌颂天皇治世功德无量,歌词大意是:“我皇治世,千秋万代;状如大石变巨岩,直至长青苔”。而《君之代》的曲子,最早却是由英国驻日本炮兵军乐教官约翰·维拉姆·芬顿于明治二年(公元1870年)作成的。第二年,明治天皇在越中岛举行陆军阅兵式时,这乐队吹奏了这一曲子。明治二十三年(公元1881年)7月,根据海军省提议,组成了四人小组的国歌尔谱修改委员会,曲子由委员会成员之一的宫内府雅乐乐师林广守执笔修改,同年11月3日,为纪念明治天皇寿辰,在宫内首次吹奏。
实际上,《君之代》被正式定为日本的国歌是在明治二十年(1888年),明治二十六年(1894年)被规定为小学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的必唱歌曲之一。现在,日本每年举办国体会(国民体育大全之简称)及脍炙人口的棒球、相扑等比赛的闭幕式上,观众和运动员都要肃立齐唱《君之代》,其歌词直到现在还是一字不改。
最早的有声电影
最早的有声电影是由尤金尼·奥古斯汀·劳斯特(1857—1935)试制成功的。他在1906年8月11日,为自己的制作法申请了专利,并于1910年在伦敦斯道克威尔的本尼迪克特用一个串联电流计制作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系统。
最早公开放映的有声电影是1922年9月17日在德国柏林的阿尔哈姆布拉电影院由三尔格制作法放映的。
李·德·福莱斯特博士(1873—1961)1923年4月15日在纽约市丽奥托剧院为买票观看的观众贡献了美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第一部全部有声的电影片是瓦纳·布劳斯的《纽约的灯火》,1928年7月6日在纽约市斯特兰德剧院放映。
最早的电影片
世界上最早的电影片是一部《工人放工回去》的电影片,它是1895年3月22日在法国巴黎“本国工业提倡协会”上放映的。这部电影片的拍摄人是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同年12月28日,除了放映影片《工人放工回去》外,路易·卢米埃尔还用他自己设计的、由别人替他制造成的“活动摄影机”,放映了《婴儿喝汤》、《火车进站》等简短的影片。这些影片都是摄取人们最熟悉的生活镜头:城市街道、海滨浴场、行进中的士兵、火车站和公园等。
《工人放工回去》这部影片长70米,反映工人们离开工厂大门时种种情景。因此,它在题材处理方面是很简单的。当时,洗印这部影片的设备也很简单,路易·卢米埃尔是在他自己家里一个普通的水桶里亲自将影片冲洗出来的。
路易·卢米埃尔的《工人放工回去》及其他几部早期的影片,尽管内容简单,但却磁石般地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观众在观看这些影片时,也洋相百出。例如,有个女观众看到银幕上的一辆马车被马拉着迎面奔跑时,她害怕得突然离开了座位,直到那辆马车在银幕上消失,才重新回到座位上坐下来。有的观众看到银幕上的瓢泼大雨时,就赶紧撑起雨伞来。今天看来,这似乎十分可笑;但在当时,人们第一次看电影,出现这种情景,是可以理解的。
最早期的电影是无声的,因此,人们称它为“伟大的哑巴”。最早期的电影是黑白色,因此,人们称它为“色盲世界”。
路易·卢米埃尔的《工人放工回去》及其他几部影片,在1895年首映后的短短两年,观众已遍及五大洲,轰动了整个世界。
因为路易·卢米埃尔首创用“活动电影机”放映电影,所以世界各国电影界把1895年12月28日这一天,作为电影时代正式开始的日子。路易·卢米埃尔也成为了电影的创始先驱。
最早的空中摄影
最早的空中摄影源于摄影技术的发展。
摄影术发明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迅速地传播开来。摄影家们摄下世界各地风光,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但那时人们仅是在平地上摄影,还不曾有从空中俯视地面景象的尝试。
1959年12月里的一天,巴黎市民仰望着空中的一只气球,吊篮里有一位摄影师正在拍摄巴黎市的俯瞰照片。他就是当时法国著名摄影家纳达乐(Nader)。他在摄影上富于独创精神,空中摄影就是他的一项大胆尝试并且是首创。当时摄影技术还处于“湿片时代”。每次照相需要摄影师当场制做感光片,也就是要临时把火棉胶和碘化物混合的胶液涂在平板玻璃上,然后放到硝酸银溶液中浸泡2~4分钟使之具有感光性,并且要在湿的状态下放在摄影机里进行拍摄。拍完后还要立即进行显影、定影。在地面上,这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何况在空中呢?
12月的高空,非常寒冷,纳达尔为了减轻重量使气球升得高一些,他把大衣和鞋都扔了下去,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制做感光片、拍摄、冲洗的全过程,首次成功地在巴黎上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幅从空中拍摄的照片。
当时的伟大现实主义画家杜米埃,为纳达尔的空中摄影,画了一幅石版画,为这次空中摄影留下了记录。
最早的雕像
人类的雕像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后期,人们不但有了绘画,而且还有了雕塑艺术品。妇女裸体雕像就是其中的一种,被称为“维纳斯雕像”。这种旧石器时代的妇女雕像分布广泛,除西班牙以外的欧洲各国都有发现。自1883年至1895年在意大利北部首次发现以来,全世界迄今已发现了130件左右,其中前苏联发现最多,约占三分之二。最大的约有22厘米,最小的仅3.5厘米左右。维纳斯就是阿佛洛狄忒,是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的女神,在罗马神话中则称为维纳斯。这位女神掌管人类的爱情、婚姻和生育以及一切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所以,这些裸体女雕像也就叫“维纳斯雕像”了。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雕像是属于奥瑞纳文化时期的,其中又以奥地利威伦道夫遗址出土的维纳斯像最为典型。
威伦道夫遗址发现了两只女雕像,一只用石灰岩雕成,高11厘米;另一只用猛犸象牙雕塑成,高10.3厘米。前者以夸张手法表现了富有特征的裸体女像,雕刻粗陋简单,几乎分不清眼睛和鼻子。现收藏在维也纳自然科学博物馆里。
此外,还有一种浮雕女像,以1892年在法国罗塞尔遗址出土的“罗塞尔维纳斯”最为著名。制作时间稍晚,属马格德林期,但雕刻手法基本相同。
第一个女子足球教练员
世界上第一个担任职业足球队教练的女子是巴西女球王——阿娜·玛丽亚·克萨维尔·德英赖斯。
1952年阿娜·玛丽亚出生在巴西埃斯皮利圣多州的一个小村庄里。可能是由于环境的熏陶,在幼年时她就显露出对足球运动的天赋。从七岁起,她就热衷于踢球,不管风吹日晒,整天和男孩子们一起在街道上、在宽阔的养马场上踢球。她是村子里惟一参加这种游戏的女孩子。父母亲对她这种淘气行为十分恼火,总是把她从球场上拖回家来,严加管教,但是无济于事,阿娜仍然每天偷偷跑去踢球。
1965年,阿娜全家迁居到离新建设的首都巴西利亚不远的塔瓜廷加城。这时她已长成一个大姑娘了。但她不像同自己年龄相仿的姑娘们一样,开始准备嫁妆,而是更加迷恋足球。随着年龄、身体的成长,她的球艺也逐渐成熟。
阿娜·玛丽亚经过努力,组成了巴西第一支女子足球队,并活跃在比赛场上。在一次比赛中,阿娜不幸胫骨骨折,伤痛迫使她中止了训练。当她伤好复原后,原女子足球队的队员大部分已经结婚,球队也不存在了,这使她非常痛心。但她很快又和足球打起交道来,应邀担任了两个业余足球队的教练。以后,这两个队又与另一个职业球队合并,组成斑德兰特斯职业足球队。开始,她担任射门技术教练。她那敏捷、有力的射门动作,博得男队员的一致称赞,后来成为队里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指导。
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妇女
自从人类发现珠穆郎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以来。珠穆朗玛峰吸引了大批登山爱好者。其中也有女性登山爱好者。
1973年5月,联邦德国的哈·施玛兹登上了尼泊尔境内喜马拉雅山中部海拔8,156米的世界第七高峰——马纳斯鲁峰,这是女子首次登上八千米以上的高峰。第二年,日本的三名女运动员也登上了马纳斯鲁峰。
1975年5月16日,日本女子珠峰登山队副队长、36岁的田部井淳子从南坡登上了“地球之巅”,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登山运动员,赢得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的美称。
差不多同时,就在这个月的27日,中国36岁的潘多和八名男队员一起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在峰顶作了世界上第一份心电遥测图,并且停留70分钟没有用人造氧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地球之巅的女登山运动员。
1978年10月,35岁的波兰女登山家婉达·鲁特凯维奇随法国、联邦德国联合登山队登上了珠峰,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征服珠峰的女登山运动员。1979年10月,联邦德国女登山运动员施玛兹从南路登上珠峰。但由于严重的高山病,施玛兹不幸牺牲。
世界女子登山运动从1808年延生,至1975年登上珠峰;男子登山运动从1786年诞生,至1953年登上珠峰,两者都经历了167年的时间。虽然这是一种巧合,但也可以看出女子登山运动的发展是很快的。
最完整的现存编钟
电台曾播放过现存古代最大最完整的一套编钟所演奏的音乐。
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攉鼓墩战国曾侯乙墓,出土了这套2400多年前的编钟。编钟共64件,其中纽钟19件,甬钟45件,另有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独镈一件。出土时,编钟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钟架上,都依大小次序排列着,场面十分壮观,宛如一间古代乐厅。
钟架上层,悬挂着三组纽钟,主要是定调的,或在演奏时补奏一二个乐音。这套编钟的主要部分是中层悬挂着的三组甬钟,每个甬钟都有两个乐音,共有三个半八度音阶,它能配合起来演奏各种乐曲。下层悬挂着两组甬钟,体大壁厚,声音深沉洪亮,在演奏中起烘托气氛与和声的作用。最大的一件甬钟,高153.4厘米,重203.6千克,大小和重量都超过以往出土的任何编钟。演奏的工具是六根敲钟用的丁字形彩绘木槌,两根撞钟用的细长木棒。
编钟的每件钟体上都有错金篆体铭文,总计2800多字,内容除标音阶名外,都是关于音乐方面的记载。对现代音乐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只要准确地敲击钟上镌刻的标音位置,就能发出一定音阶的乐音,而且音色优美。
钟架为铜木结构,曲尺形钟架总长10.83米,高2.73米。木质架梁上满饰彩绘花纹,两端都套着浮雕塑或透雕的龙,鸟和花瓣形象的青铜套,起着装饰和加固作用。中下层横梁分别用三个佩剑铜人用头和双手承顶,下层铜人立于大型雕花圆铜座上。整个钟架结构严谨,牢固,因此虽承担了2500多千克重量,经过2400多年而仍未坍塌,我们不得不钦佩古人的智慧。
这套编钟在现存的古代编钟中,数量最多、重量最大、音律最完备,表现了我国古代的声学、乐律学、冶铸技术和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最早安理会妇女主席
最早的安理会妇女主席是几内亚的让娜·马丹·西斯。
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是联合国惟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作安全的机构。安理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1965年前为6个)组成。常任理事国是中、法、苏、英、美五国;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选出,任期2年,每年改选2个,期满不得连任。
1974年,几内亚被联合国大会选举为非常任理事国。根据安理会主席由各理事国按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按月轮流担任,几内亚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团团长让娜·马丹·西斯便主持了其中1个月的工作,当了1个月的安理会主席。于是,她便成为安理会最早的妇女主席。
让娜·马丹·西斯原是一名女教师,1964年开始从事政治活动。1974年前后,她便成了几内亚国民议会副主席和非洲妇女大会主席,多次出席非洲地区的国际性会议。她组织妇女工作的能力对她的政治生涯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让娜·马丹·西斯喜爱文学,很熟悉非洲的一些年轻作家。她喜欢穿民族服装。在联合国大会上,她以讲话速度快而出名。
最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关于古代最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说法。传说,古代皮萨城国王艾诺麦有个心爱的女儿,名叫基波达米。按照神巫的预言,如果基波达米嫁了人,艾诺麦就要上天去见上帝。因此,艾诺麦对所有想获得他女儿的人有个要求:他们必须乘着战车和艾诺麦比赛。艾诺麦骑着一匹奔起来快若疾风的骏马,凡是被他赶上的人都被用标枪刺死。后来,有个名叫佩洛普斯的青年小伙子和艾诺麦比赛,结果胜利了。佩洛普斯为了庆祝他的胜利,在奥林匹亚举办了一个竞赛会。这就是古代最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有的说,为了恢复佩洛普斯庆祝胜利的那次竞赛会,希腊神话中一个最著名的英雄——赫克忒在奥林匹亚举办了古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当然,这些都是传说而已,没有事实依据可以考证。
根据历史记载,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古代最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公元前776年举行的。运动会的地址是在奥林匹亚。当时的比赛项目只有一个,即180米短跑。在这次运动会上,一个名叫科罗博斯·德埃利斯的运动员获得了冠军。因此科罗博斯·德埃利斯也成为了世界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第一个冠军。从此,奥林匹克运动会每隔4年举行一次,直到公元394年,被罗马帝国的皇帝狄奥多废除为止。
古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曾中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1888年,法国的一位教育学家皮埃尔·顾拜旦男爵提出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他的提议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1894年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国际体育会议,商议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问题。参加这次会议的有12个国家的79名代表。会上,一致通过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提议。于是在1896年4月6日到16日,真正具有国际规模的近代的最早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参加这次运动会的有13个国家的285名运动员。在这次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进行了田径、体操、击剑、射击、游泳、划船、举重、自行车、马术、网球等项比赛。
这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比如说雅典,当时雅典的人口只有12万6千人,但前往观看比赛的却有7万多人。在当时这是世界上一件惊人的大事。
奥运会最早的奖与罚
现代奥运会比赛中,向获胜者颁发奖牌,给予崇高的荣誉,同时对违犯奥林匹克精神和规则的人以不同的处罚。这种奖与罚,源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古代奥运会上,奖励优胜者搞得有声有色,隆重热烈。比赛结束后,人们用黄金小刀从神庙周围的橄榄树上割下橄榄枝,插些棕榈叶,粘上毛制品,编成橄榄花冠,由主办者给优胜者戴在头上。这时,裁判向观众宣布优胜者的姓名、个人历史、父母姓名以及所在城邦的名称。人们对获胜者极为尊崇,称他们为宙斯神最喜爱的人,是城邦里最勇敢的勇士。雕塑家为三次优胜者塑像,立于“万神之父”宙斯的身旁。宴请优胜者时,有各方来宾和外国使臣,由雄辩家发表演说,诗人朗诵诗篇,音乐家为他演奏,以表示赞扬和祝贺。勇士们归来时,城邦的人们建起凯旋门,举行夹道欢迎,优胜者往往被视为家长,享有所在城邦的极大光荣,还可得到很多奖励和优待。
史料记载,有个叫提阿哥斯拉的人,他的两个儿子同日获胜,观众为他吹呼,抬他游行,使他极度兴奋而死于儿子的怀抱。在第七十七届古代奥运会上,得胜运动员埃克萨涅特回到故乡时,受到热烈的欢迎,三百名骑士骑白马迎他荣归,威风十足。另外,运动场上的获胜者,到剧院看戏,可以坐最好的坐席,如果发生战争,可选为大将。被称为“大力神”的克罗多人米隆,角斗无敌,力大无穷,就曾选为将军,身披狮皮,手执大棒,带领乡里出征。
古代奥运会的规则很严,若有违犯,就要受到各种处罚。赛跑时,在起点线前,教练常常告诫各自的运动员:“如果你们的训练无愧于运动会,如果你们不因为懒惰和不光彩的行动而丢脸,那就勇敢地前进吧!”谁只要偷跑一步,就要受到鞭笞,然后重新从起跑线起跑,有的则罚以重金。在九十八届奥运会上,有一个运动员因贿赂对手取胜,结果被罚重金——为宙斯神庙灌铸一尊宙斯神像。第二百零一届奥运会时,有一运动员因惧怕对手临场脱逃,也被罚以重金。
第一届现代奥运会
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4月5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现代奥运会也从此诞生。
然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之间相隔了一千多年,直到后来人们在其遗址上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工作,发现了奥林匹亚和当地宙斯神庙的遗址,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主张恢复古代奥运会的宣传活动自此开始。1892年,法国人顾拜旦第一次正始提出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倡议。几次协商之后,1894年6月16日,在巴黎正式如开“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会议一致通过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并遵循古代奥运会的惯例,规定现代奥运会每4年举行一次,如因故未能举行,则届数照算。同时决定第一届在希腊举行。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正式成立,第一任主席为希腊人拜克拉斯,秘书长便是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
现代奥运会终于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体育盛会。
在第一届奥运会上,共有9个大项的43个单项比赛,有13个国家的310名男运动员参加。现代奥运会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从4月5日开到4月14日,在当时只有126000人口的雅典,入场券就售出70000张,可见其盛况。
第一次有女子参加的奥运会
世界上第一次有女子参加的奥运会是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2届现代奥运会。
法国、英国等国的11名女运动员,第一次出现在运动场上,为女子参加奥运会开创了先例,这是现代奥运会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事,是体育史上的一个重大的突破。此后,每届奥运会都有女子参加比赛,直至1928年第9届奥运会,女子田径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然而,在古代奥运会上,妇女被禁止观看和参加任何竞赛,即使是在1896年的第1届现代奥运会上,这一旧习仍被沿袭了下来:女子仍被拒绝于运动场之外。
当然,现在女子参加奥运会的人数越来越多,项目也在不断增多,竞技水平也越来越高,是奥运会上不可缺少的一支队伍。
首次穿越北极的人
英国横跨北极探险队首次穿越北冰洋。该队于1968年2月21日从阿拉斯加州波国特·巴罗出发,历时64天,于次年5月29日抵达位于斯皮茨伯琴东北的塞文·爱兰群岛。起止两点的直线距离是2,674.657公里,而探险队则经历2,920法定哩(一法定哩为1,609米)的路程和1,126.5公里偏移。该队成员有:34岁的领队W·赫伯特,34岁的M·K·赫基斯,38岁的A·基尔,6岁的冰川学家R·科纳博士以及40只爱斯基摩种狗。这是迄今在北极冰天雪地里历时最长的雪橇远程旅行,也是无可争议的雪橇探险队对北极的首次征服。旅途中,气温往往到零下47华氏度。
南极的首次征服者
南极圈(位地南纬66°30′)的人类首次征服者是“果断”号(排水量462吨)和“探险”号(排水量336吨)的193名船员。“果断”号船长是英国航海家J·库克(1728-1779),“探险”号的指挥是T·佛努海军上尉。1773年1月17日该船队沿东轻39°向南极圈进军。
众所周知的第一个目睹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架的人是俄国船长F·F·比林豪森(1778-1852)。那是1802年1月27日,他在“伏斯托克”号和“米尔尼依”号船上得此眼福。
首行到南极大陆的人则是英国皇家海军的W·史密斯上校(1790-1847)和船长E·布兰斯弗尔德。当时他们在双桅帆船“威廉斯”号上。三天后,也就是1820年1月30日,他们得以一睹“特利尼蒂陆地”的丘峦。
首次登上南极(积雪海拔2,799.9米,基岩海拔102.4米)的是一群挪威人,由R·E·G阿门特森上校率领。他们从威尔斯湾穿越弗拉姆海滩乘狗拉雪橇向南极进军,经过53天的跋涉,于1911年12月16日上午11点登上南极。后来的计算表明,O·O·勃耶兰(最后一名生存者,1961年6月去世,终年88岁)和H·汉森也许进入了精确极点以内400-600米的区域,另外两位成员是S·H·哈塞尔和O·威斯亭。
第一位涉足南极洲的妇女是K·密盖尔森,她在1935年2月20日首创这项纪录。
在美国人L·琼斯,E·麦克赛文尼,J·皮尔森,T·L·蒂克希尔,澳大利亚人K·林达赛和新西兰人P·扬之前,还没有一个美国妇女涉足南极,她们一伙人是在1969年11月11日乘飞机飞往那里的。
最早的裁判哨音
裁判哨声的出现有着很久的历史。
体育运动员,特别是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对哨音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只要哨音一响,龙腾虎跃的运动员就会立刻停止争球,静候裁判。哨音对运动员就好似战士接到命令,运动员必须无条件地按约定的规则行事,不可有任何逾越的行为,否则,轻者受到警告,重者被取消比赛资格。哨音已成为运动场上的“惊堂木”,“执法者”的标志。那么,哨音是如何在体育运动上取得这样的地位呢?
在世界上第一次裁判哨音出现之前,足球场上的裁判员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可有可无的角色。他不能进入运动场内,只能在场外大声吆喝,拼命喊叫来行使职权。那么大的竞赛场面,中间是运动员的喧闹声,四周是球迷们的喝采声和嘘叫声,裁判员的声音常常被嘈杂的声音给覆盖,得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比赛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场外的裁判员声嘶力竭,场上的运动员毫无反应。裁判员只是一位空有虚名的“法官”。
1875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一场足球赛中,由于意外的情况和偶然的巧合,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裁判哨音。在这场比赛中,双方运动员对一个进了球门的球是不是有效产生了争议。球迷们为了袒护自己声援的一方,纷纷涌进球场内,不但比赛无法进行下去,甚至有可能酿成一场大混战。担任这场比赛的裁判员碰巧是一名警察,他从这场混乱不堪的局面中感到,如果不及时制止,就会有出现人命事故的可能。于是,警察的职业习惯使他情不自禁地吹响了警笛。闹事的观众听到了警笛声,以为犯了刑事案,立刻自觉而迅速地退到了观众席上,运动员顿时安静下来,整个球场的混乱秩序在吹响警笛声后短暂的时间内便稳定下来。
这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使人们认识到了哨子的作用,随之哨子也就成了裁判员的工具,并从足球比赛扩展到其他项目的体育运动中去。从此,哨音也就在体育运动中取得了今天这样高的地位。
最早骑自行车环游世界的人
在跑道上骑自行车时间最长的人是印度的纳凡布22岁他于1964年在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创下168小时的记录。
美国的加州圣亚那人柯尼斯(25岁),他在1973年3月4日从纽约市政府出发,同月17日回到原处。他用13天5小时20分横越了美国大陆,平均每天骑行362公里。
而最早靠自行车环游世界的人是我国的年青旅于家潘德明(909-1976年),他出身于一个裁缝家庭,从小热爱体育,在21岁时1930年,抱着雪耻“东亚病夫”的决心,参加“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共8人),开始徒步和骑自行车作环球旅行。他从上海出发行至第一个国家——越南时,就只剩下他一人,他继续横越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中东、近东、非洲,然后到达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再转人中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又从英国横渡大西洋,进入北美洲、中美洲,最后西渡太平洋从大洋洲到亚洲,于1937年6月经缅甸回到祖国的云南省。历时7年,途经40多个国家,行程数万公里。
潘德明在徒步和自行车环游世界的过程中跋山涉水,穿过渺无人迹的原始森林、沙漠和沼泽,多次遇到虎狼猛兽。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完成了这一壮举。他所到之处,受到当地政府、著名人士、华侨的热情欢迎。英国首相麦克唐纳、土耳其总统凯米尔将军等许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接见了他,美国总统罗斯福还送他金币留念。印度圣雄甘地赠送他一面印度国旗留念。有20几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及1200多个单位及个人在他的《名人留墨集》上题词或签名留念。
英国的李斯(41岁)和日本的文彦则分别在1971年、1974年骑自行车环游世界一周。
第一位奥运会马拉松冠军
第一位奥运会马拉松冠军是斯皮里登·鲁伊斯,他是希腊人。
马拉松成为第一届奥运会的竞赛项是在1896年。在285名选手参加的这次奥运会中,希腊占有大部分——197名,然而这么多的运动员竟在田径赛中还没拿到一块金牌,人们只得把希望寄托在最后一个项目——马拉松上。争夺马拉松冠军的共有23名选手,当第一个选手进入雅典体育场大门时,观众一眼便认出是希腊选手斯皮里登·鲁伊斯,人们真是望眼欲穿,当时全场都沸腾了,鲁伊斯此时已是精疲力竭,但他顽强坚持着跑到终点,成绩为2小时58分50秒,成为了第一位奥运会马拉松冠军。
几位奥运会委员和希腊官员拥向鲁伊斯,两位王子也急忙到运动场的入口处迎接他,并一左一右陪他跑完最后一圈。人们为他取得如此光荣的成绩激动得得意忘形,争着向他馈赠珍宝,以感激他为本民族带来的无尚荣誉。一位王室成员塞给他两万五千德拉马(希腊货币名);一位服装师愿意给他包做四季服装;一位理发师要给他理发修面一辈子;一位餐厅老板发誓永远免费招待他;还有人取下手上的金表相赠;甚至还有人要求政府给予他部长之职。这些都被鲁伊斯一一谢绝。当国王乔治一世亲自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回答道:“有的,一辆马车,一匹马,这样我就不必老跟着骡子跑了。”
令人忘乎一切的奥运会结束了,鲁伊斯回到穷困的希腊阿马劳什林,依然做一名送水人,每天两次往返于家乡与雅典之间,不久他便失业了。1943年,德国纳粹分子入侵希腊,鲁伊斯在贫困、痛苦中跑完了一生。今天,鲁伊斯的名字已永远载入了奥林匹克的光荣史册。他的陵墓已被希腊政府用大理石修葺一新,并在墓碑上刻有奥林匹克五环会徽,留作永久纪念。
第一个作环球的人
自从1924年美国陆军航空队完成编队环球飞行之后,很多人一直在准备单机、单人的环球飞行。第一个完成这项创举的是美国的油田工人出身的“独眼龙”飞行员威利·柏斯特。
1931年柏斯特购买了一架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生产的织女星5C型“温尼妹号”飞机。同年6月23日,他同另一名美国飞行员哈罗德·盖梯一起驾驶这架飞机从纽约起飞,沿不列颠群岛和俄罗斯向东飞行,于7月1日返回,用了8天15小时51分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单机环球飞行。
过了两年,他决意进行一次单人环球飞行。1933年7月15日,他仍驾驶那架“温尼妹号”飞机,从纽约市班奈飞机场起飞,于22日返回同一机场,完成了单人环球飞行的创举。这次飞行,用了7天18小时49分,向东飞行了25090公里,其间曾起飞10次,飞行时间为115小时36分钟,创造了比第一次环球飞行缩短21小时的记录。柏斯特驾驶的“温尼妹号”飞机创造的许多记录。都写在飞机的白色机身上。
为了纪念他的创举,那架“温尼妹号”飞机现陈列在美国宇航博物馆内。
最早的足球运动
最早的足球运动源于我国。
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中国就有足球游戏。最早的足球是用草或毛制成的。从公元前2世纪的汉代开始,足球改用熟皮制造,内充毛发,改名“鞠”。西汉人刘向《别录》中说:“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时。”蹴,即用脚踢的意思。汉高祖刘邦,曾在皇宫内修建“鞠城”。到了唐代,发明用动物的膀胱(多用猪膀胱)放进皮球里作球胆,充气后使用。这已经和现代的足球相似了。
12世纪,英国才开始用牛膀胱吹气做足球,充气的皮球就更晚了。
前面提到的“鞠城”,是在比赛场院的两端用砖筑成拱形的或在地上挖成圆形的(或叫“鞠室”),每端各6个。把球踢进“鞠城”就得1分。这就是最早的球门。唐代改用两根柱子,上挂球网的球门,这已经和近代球门相似。宋代改用单门,却是网在下面而门在上。
我国汉代到唐代的足球赛,每队上场6个人,到宋代改用单门比赛,比赛双方各为12到16个人。
英国的足球赛最初远没有我国的规格,它没有球门,踢过端线就得1分。
1863年在球场端线中间竖两根柱子,比赛时必须把球踢入两柱中间才算得分。这是球门的滥觞。到1875年,球门两柱上端加上了门楣,增加了入球的难度。到1891年,球门后面加了球网,并且规定门的高度为2.44米,宽度为7.32米。这就成为今天的球门。
英国的足球赛出现比我国晚得多,规则也没有我国完善。他们最初比赛双方不限人数,有时一方多达百余人。比赛时熙攘拥挤,乱成一团。后来规定双方人数要相等,每方人数仍有19至50人。随着球技的提高,要求改变一窝蜂的打法,比赛人数逐渐精减,到1863年才正式规定,比赛双方的队员分别为10人,另加1名守门员。这条规定一直沿用到现在。
最早的篮球赛
第一次正式的篮球比赛于1892年1月20日在美国春田市青年会举行。
篮球是人们喜爱的、也是世界各国最普遍的球类运动之一。它的许多常识人们已熟知。但是篮球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篮球赛又是怎样进行的呢?许多人不是很了解。
早在1880年,美国基督教青年会想要创造一项可在室内进行的竞赛项目,但是设想没有成功。到1891年,春田市国际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即现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春田大学体育系前身)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综合橄榄球、曲棍球和其他一些球类项的目的特点,设计了按投掷的准确性来计分和决定胜负的游戏,并规定:①使用足球式的柔软圆球形;②球必须用手传递,不得用脚踢、拳打、头顶,也不得抱着球跑;③不得抱、打、拉对方队员,避免粗野动作;④投掷目标要悬挂在空中,投掷者必须有一定的技巧才能投入。
1891年11月中旬,奈史密斯博士利用体育课作了第一次比赛试验。他把两个桃篮作为投掷目标,分别钉在体育馆二楼看台离地3.05米高的柱子上。比赛开始时,双方队员(每队9人)分别站在球场两端,裁判鸣笛后将球抛入球场中间,双方队员同时进入场内抢球,通过互相传递,将球投入桃篮中。试验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并很快传遍美国各地。由于投掷目标是桃篮,所以取名为“篮球”。
当初的桃篮是有底的,每次投中以后球就留在篮子里,必须登梯子上去把球取出,才能重新开始比赛。到1893年便开始采用了现行的铁圈球篮。最初参加比赛的人数不确定,有时每队10人,也有9人或7人的。到1893年才定为5人,比赛场地也相应缩小。1894年篮球运动首先传入我国天津,接着相继传入世界各地,并于1936年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最早的乒乓球运动
最早的乒乓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英国。
有一年夏天,英国伦敦异常的酷热,天气特别郁闷,两个贵族青年约好几个朋友在一家高级餐馆的舒适房间里喝酒吃饭,由于天气闷热,吃完后都已汗流浃背了,于是都拿起雪茄盒子的盖头扇扇风。其中有一个人从地板上拣起一个酒瓶上的软木塞子,和另一个贵族青年用盒子盖做拍子,利用软木塞子的弹性,在桌子上象打网球一样地对打起来。这个游戏立刻引起青年们的兴趣,以后又引起贵族阶层的重视,使得这项称为乒乓球时髦运动很快成为上流社会的社交和娱乐活动内容。
1900年英国首先成立了乒乓球联合会,并于1900年12月在伦敦举行有近400名运动员参加了大型乒乓球联赛马。当时参加赛马的女运动员要穿裙子,还要戴帽子,男运动员要穿时髦的衬衫和坎肩。
乒乓球的拍子最早用的是雪茄盒子的盖头。后来使用一种与网球拍相似,面上绷了一层硬皮的拍子。没几年,木板拍子就出现了,逐渐发展到用整块木头雕刻而成。后来,为了增加球拍的弹性,粘上一层很薄的软木。到了1903年,乒乓球拍发生了重大的改革。伦敦队的古德先生在伦敦参加乒乓比赛,当他打完了第一轮后,由于疲劳而伤风头痛,在回家的路上走进一家药房去买药,当他走近柜台时,突然发现用于润湿手指以便点找钱钞而用的胶皮圆盘子,他征得店主的同意以高价买走了胶皮圆盘,回家以后立即把球拍上的软木去掉,贴上了从药房买来的胶皮圆盘,第二天古德先生带着改制成功的新拍子挥拍上阵,他用“新武器”轻易地战胜了对手,这就是世界最早的一个胶皮球拍。
最早的跳高运动
开始有跳高运动的记载是在中世纪。
到了1800年初,英国消遣娱乐活动中也开始出现了跳高项目。那时,跳高比赛是根据当地报纸所公布的日程进行。另外比赛时没有沙坑,在泥地或草地上进行,用两根杆子插在地上,接起一定高度的绳子,作为衡量比赛的高度。比赛由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主持,由促进人和一般平民下定赌注,在一阵锣声和喧闹下进行。由于有了赌注的激励,比赛的气氛异常热列紧张。当时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很低,运动员采取双脚起跳过竿的方法,既没有助跑的技术,又不有固定的起跳高度。比赛时,没有丈量成绩的记录也没有固定的规则。仅仅作为一种娱乐性的比赛方法,一直延续到了1851年。
那年,英国牛津大学举行大学生运动会,首次在运动会上设立跳高项目。那时才正式出现单脚起跳的方法。在这次运动员会,剑桥大学的运动员用跨越式的方法跨过1.67米的高度,到了1870年,瑞典运动员阿凯曼跨过1.83米的高度。轰动一时。此后,有志的跳高运动员发誓要向2米大关冲刺,把跳越过2米高度视为终生的骄傲而努力奋斗。可是经过60年前赴后继的奋战,都没有人攻破2米大关。一直到1912年5月,美国大学生德霍列英在帕洛阿乐托才以滚式的姿势首次逾越2米大关,跳过2.01米的高度。但他于同年7月在瑞典斯德哥乐摩举行的第五届奥运会跳高比赛时,只跳过1.89米的高度,获得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