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国家城市
淡水最多的国家
巴西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每年河水的总流量为五百多立方公里。而它所在的洲——拉丁美洲是世界上河水总流量最大的洲,平均每人有52500立方米,约是世界上每人平均水量的五倍(世界平均每人11000立方米)。不过,欧亚两洲平均每人只有4200立方米,是最少的。
今天,水已成为极为珍贵的资源。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国际问题。联合国还特别在阿根廷举行过世界“水”的会议。
随着世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现代化,人类对淡水的需求愈来愈大。每生产一吨钢需要100吨水,生产一吨纸需要250吨水,生产一吨人造丝需要800吨水。灌溉一公顷棉花需要5000~6000吨水。要保证一个100万人口现代化城市的生活需要,每天要用水50万吨左右。像日本、美国这些国家,本来水并不少,可是近几年,某些城市有时候连生活用水都要限量供应。
海洋虽然占世界水体总量的97%,水源应是挺丰富的。但因是咸水,不能为人类所直接利用。
水最昂贵的国家
科威特是世界著名的石油王国,它也是世界上水最昂贵的国家,在它的首都科威特城的海岸上,高耸着三座结构奇特的尖塔。这些尖塔其实都是水塔,那几个圆球都分别贮存着3000多吨淡水。
在科威特其他一些地方同样可以看到另一种样式的水塔,它们像一个个巨大的蘑菇,每一座也可贮淡水2500吨。
科威特盛产石油,但淡水严重不足,这是因为全国没有河流,也没有湖泊,大部分国土被沙漠覆盖。每年平均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以上,降水量却只有110毫米,而且这点雨水差不多全集中在冬季,气候极为干燥。
本世纪初,科威特仅有35000人,用水全靠沿海的一些浅井。由于打井困难,每打成一口能出淡水的井都会轰动全国。例如,1905年打成一口出水较多的“哈瓦里”井,这一年出生的许多婴儿都取了“哈瓦里”这个名字。后来人口增加,井水越来越供不应求,只得用船前往外国运水回来。特别是从1946年起,科威特开始生产石油,人口激增,用水更成了大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科威特只得采用海水淡化的办法来解决供水问题。到1975年,全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每年28万吨,约占全世界十分之一。尽管这时全国人口已达100万人,但是仍可充分供应淡水。海水淡化的成本是很高的,每产1吨淡水,要耗电3度,成本为30美分,加上分配和销售,费用更高,科威特也就成了世界上水最昂贵的国家。
郁金香最多的国家
荷兰人民爱花、种花、也卖花。在荷兰这个“鲜花之国”中,最多的是美丽的郁金香。郁金香在荷兰有几百个品种,其中最有名的是“黑色郁金香”,又名“黑寡妇”。荷兰是世界有名的郁金香展览园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各国游客。
在荷兰,以郁金香为主的鲜花产量每年达40亿朵,其中80%用于出口,远销125个国家。1977年荷兰鲜花的交易额达14.7亿荷兰盾(约合7亿多美元),全国有专门经营以郁金香为主的出口商500家。首都阿姆斯特丹附近的阿斯梅尔,是世界上最大的鲜花拍卖中心。
花卉种类最多的国家
世界上,特别是欧洲,流传着一句俗语,“没有中国的花卉便不成花园”。确实,我国的花卉种类之多,为世界之首。单以世界上有名的杜鹃花、报春花和龙胆花为例,就知道中国是一个“花的世界”。全世界的杜鹃花约有800余种,其中有650多种生长在中国;全世界约有450多种报春花,中国占390多种;全世界的400种龙胆花中,有230种为中国所拥有。
报纸最多的国家
美国是世界上拥有各种日报最多的国家。
据统计,美国报纸史上最高记录是1910年,多达2202种,另外1972年1月1日那天,美国共发行了1761种英语日报,发行量为62060000份,平均每3人有1份。1977年,美国共有180个报系(即垄断许多报纸、杂志、电台及电视台的集团),比较大的报系拥有50~70种报刊,如纽豪斯报系、时代与镜报公司、道·琼斯公司、赫斯特报系、考克斯报系、纽约时报公司等。
在美国发行的1761种英语日报中,《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并称为美国“三大报纸”,另外影响较大的报纸还有《芝加哥每日新闻》、《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华尔街日报》、《纽约先驱论坛报》、《芝加哥论坛报》等。
最小的国家
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
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的一个高冈上,总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总人口也只有1000人左右,梵蒂冈城国是一个特殊形态的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元首就是天主教教皇,他自命为世界天主教会的“精神领袖”、“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现任教皇(第263届)是约翰·保罗二世,波兰人,原名卡罗尔·沃依蒂瓦,1978年10月16日当选,将任职终身。
梵蒂冈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765年,当时法兰克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四周区域送给了教皇。此后教皇权势逐渐增大,在意大利中部出现了一个以罗马为首都、以教皇为君主的教皇国,直辖领土广达4万余平方公里。1870年意大利统一,收复了教皇占领的罗马及其他地方,教皇被剥夺了世俗权力,被迫退居一隅之地的梵蒂冈,但他一直不承认教皇国的灭亡。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同教皇庇护十一世签署了《拉特兰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并给予大笔财政资助,教皇则正式承认教皇国灭亡,建起梵蒂冈城国。
梵蒂冈虽小,但影响着世界上大约9亿人口,特别是在国际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影响,目前它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并向其中的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驻了“圣使”(相当于大使)或“代理圣使”(相当于公使)。梵蒂冈还是一个庞大的国际金融托拉斯,在许多国家投资约几百亿美元,所拥有的地产和不动产数目也大得惊人。
造船最多的国家
日本是世界上造船最多的国家,早在1967年它就已坐上了世界造船业的第一把交椅,依次是瑞典、英国、德国、法国、挪威、意大利和丹麦。
1969年,日本造船465艘,共1566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量的52.7%。1973年,全世界下水的船只总吨数是3100万(不包括帆船、驳船及百吨以下的船舶)。日本就下水15673115吨,占世界造船量的一半以上。1986年造船吨位达818万吨。
然而在古代,我国的造船业非常发达,所造的海船船体大、载量多、结构坚,很能赢得外国商人的信任。据说阿拉伯商人经常租赁我国海船,往返于东南亚一带。到宋、元时,我国造船技术,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外国人赞不绝口,把中国造船工人称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匠”。但现在已落后于日本。
造自行车最多的国家
我国是造自行车最多的国家。
早在1978年,我国的自行车产量就已经占世界的第一位。这一年,全世界共生产了4000万辆自行车,其中美国750万辆,日本590万辆,而我国为854万辆,比美国还多104万辆,占世界总产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到1980年,我国自行车产量又增长了29%,达到1302万辆,到1981年,共生产1754万辆,比1980年又增长了34.7%,仍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迄今我国生产的自行车已发展到9个系列、30多个品种,除供应国内需要外,还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行车业的发展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造汽车最多的国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美国一直是世界上生产汽车最多的国家。
例如:1977年,全世界共生产汽车4086万辆,其中美国就生产了1520万辆。而名列第二的是日本,产量只有840万辆,还不足美国产量的60%。到1979年,美国共生产汽车1148万辆,约占全世界汽车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仍占世界第一位。
直到1980年,日本夺得了美国长期霸占汽车王国的宝座。这一年,日本生产汽车1104万多辆第一次超过了美国。而美国只生产了798万辆比1979年减少了31%,日本则比1979年增加了14%。
日本汽车的大量出口,使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美国汽车公司的损失惨重,估计仅在1980年一年就亏损40多亿美元。
直到五十年代,日本汽车工业才开始恢复和发展,目前生产的汽车一半要销往国外,这突出表明日本汽车垄断资本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日本政府目前担忧的是美国和西欧国家抵制日本汽车的进口,一场汽车战争正在激烈地进行中。
迄今为止,造汽车最多的国家的宝座仍被日本所占领。
河流最多的国家
我国江河之多,可称世界之首,较大的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5,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200多条。
我国的江河大多顺地势向东流人太平洋。主要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辽河、海河、淮河、钱塘江等。属印度洋水系的有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属北冰洋水系的有额尔齐斯河等。
除外流河外,在我国北部与西部地区还有为数众多的内流河。这些内流河的水源主要是高山冰川积雪融化的雪水。其中最长的新疆的塔里木河,全长2179公里。
最小的岛国
世界上最小的岛国是一个名叫瑙鲁的岛国。它是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岛群中的一个珊瑚小岛,位于赤道以南53公里,面积仅22平方公里。
全岛略呈椭圆形,周围都被珊瑚礁环纯。海岸地带是一片银白色的沙滩,由此向内,地面逐渐升高,有一个宽不过300米,适宜农作的环岛地带。再往里,就是高12~60米的珊瑚峭壁,从峭壁的横纹推测,瑙鲁岛的形成至少有上万年的历史。峭壁之上,即为占全岛面积85%以上的台地,最高点海拔64米,西南部有一个不大的布阿达泻湖。瑙鲁气候终年炎热,雨水虽很多,但珊瑚岛地面渗透性力很强,仍有缺水的现象。瑙鲁全国共约8000人,瑙鲁人占半数以上,其次是基里巴斯人、图瓦卢人以及少数华人、欧洲人等,人口极大部分聚居在环岛地带的村落中。一条长19公里的公路,沿着曲折的海岸蜿蜒,还有一个机场和一段运装矿石的窄轨铁路。国家行政中心设在岛的西北部,学校、医院和商业中心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
瑙鲁国虽然小,人也少,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瑙鲁的财源主要来自岛上丰富的磷酸盐矿,在中部台地几乎全部覆盖着这种优质的天然磷肥,厚达6~10米,总蕴藏量1亿吨左右,它是长期堆积的鸟粪经过矿化作用而形成的。全国就业人口的60%从事磷酸盐矿开采业,年产量保持在200万吨左右。巨额的收入保证了社会福利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实行普遍免税,住房、电话免费,公民享受免费医疗,每三个人就有一辆汽车。这个国家从食品到淡水都需要进口。目前磷酸盐矿开采面积已占其总面积的五分之二。按目前的开采规模,不久以后,矿体将枯竭。瑙鲁政府已经在另谋经济出路,如开设海运和航空公司,建立渔船队,发展旅游业,还向海外投资,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买地建起一座52层高的大楼,准备今后举国迁入。
最大的岛国
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
印度尼西亚被称为“千岛之国”,位于马来群岛的南部,面积为190万平方公里。它由大小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中有人居住有3000个。印尼的主要大岛分别是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加里曼丹岛在大部分和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西部,其中,爪哇岛在全国有特殊的地位。
爪哇岛的面积有12万多平方公里,略大于我国的江苏省,它只占印尼土地的6.6%,而岛上的居民有近8000多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5%。印尼的三大城市——雅加达、苏腊巴亚(泗水)和万隆,都在爪哇岛上。
印尼以它特殊的地理形势而闻名世界,特别是1955年亚非会议在万隆举行后,这座美丽的山城更让世人注目。
人种最杂的国家
巴西是世界上人种最杂的国家,同时也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据1977年普查,巴西有11224万人。其中白人占62%,黑人占11%,其余为印欧混血种、黑白混血种、印黑混血种。另外,还有亚洲人(日本人的后裔70万,华侨约4万5千人),亚洲人同白人、黑人及其他一些人种的混血种。
为何巴西人种这样杂呢?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巴西的广大土地上生活着处在原始公社制度下的印第安人。他们跟秘鲁、墨西哥的印第安人不同,还没有形成早期国家的形式,部落之间几乎毫无来往。因此,面对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的入侵,只好各自退到穷乡僻壤,几乎不作抵抗。随着葡萄牙人向内地推进,逐渐增加了葡萄牙人和印第安人血统的混合,当时葡萄牙政府还鼓励这种混血。
后来,随着种植园的发展,许多非洲黑人被贩卖来到这里。被贩卖来的几百万黑人在甘蔗种植园、金矿和金刚石矿内从事各种苦役,于是在巴西便发生了大量的印第安人与白人、白人与黑人、印第安人与黑人之间的混血。
1882年,巴西已不受葡萄牙的统治,南部边区的荒地和咖啡种植园的劳动力需要量与日俱增,吸引了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和阿拉伯等国家大批的贫民和失业工人,移居到那里。本世纪初,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的贫民也大批移居到巴西。
在巴西亚马逊河流域的原始森林里,随处可见印第安人,可以说是印第安人的王国。而在巴西高原上,特别是累西腓和巴伊亚两个城市,聚居着大量的黑人。在南方,有的城市里却聚居着意大利人或德国人。还有一些地方,聚居着大量的日本人。有些地方几乎什么人都有: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印欧混血种人、黑白混血种人、印黑混血种人、黄种人、阿拉伯人……巴西真不愧是世界上人种最复杂的国家。
最小的“小人国”
世界上最小的“小人国”,是最近在南美洲发现的小人国。过去曾传说,在非洲有个小人国,人的个子都很矮,身高不超过1.3米的。现在看来那并不是世界上最小的小人国。
真正的“小人国”由三百多个矮人组成,隐居在哥伦比亚山区茂密的森林里,来到这里访问的人,都感到非常惊奇,好像到了“世外桃源”一样。
这些矮人身高都在一米以下,有的仅有0.75米高,只有中国一般成年人身高的一半,比幼儿园的孩子还要矮。这里的矮人,不久前在被贝塞里市的白人发现后,逃到了拉佩里哈山区。他们一直过着非常原始的生活,吃的是野果、兽肉,穿的是树叶和兽皮,惟一的武器是弓箭,用来射鸟。他们不懂得什么是药品,只知道用树叶或地上生长的野生植物来治病。
这里的矮人有自己的土语,但有的人也懂得西班牙语。他们不懂得天主教的习惯,更不知道有什么上帝,矮人拉萨罗说:“起初这里有两个太阳,其中一个太阳掉在篝火中,烧成了白颜色,变成了月亮。”这些矮人,自称是尤卡部落,他们认为“太阳、月亮、星星、河流和高山是大自然中存在的惟一上帝”。
“小人国”人的生活与现代人的生活截然不同,它们还处在非常落后的时期。
最老的“老人国”
世界上最老的“老人国”是位于拉丁美洲厄瓜多尔的一个偏僻村庄,那儿被称为“世界长寿中心”。
“老人国”在比尔卡旺巴,坐落在距比尔卡旺河不远的山谷里。据统计,1974年,住在村庄中的有1000人,其中仅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72人,有很多人活到140岁。目前有一部分百岁或过百岁的老人,仍在田间劳动,但他们营养很不足,也没有采取什么长寿的措施。该村有一本“已去世的百岁老人死亡登记册”,这个登记册是从1907年算起的,活了140岁的老人有40人,有些老人活了130岁或120岁,最小的活了100岁。从1907年直到今天,还没有发现因心脏病而死亡的人。
据说,这里的河水中,含有防止风湿病和降低胆固醇的物质。为此,一位日本医生曾两次到这里,对河水进行了化验。他们认为:“在比尔卡旺巴有些东西值得研究。很早以来,我们在科学上的任务就是研究关于铁与水中所含有的元素,这次收集的资料,将有利于解决长寿的关键问题。”
世界上寿命高达100岁以上的人并不少见,但像这样集中在一个地方的却十分罕见。
最狭长的国家
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它位于南美洲的西南部,东靠安第斯山脉,西濒太平洋,面积74万平方公里,约是我国面积的十三分之一,人口1000多万,和中国上海市的人口差不多相等。
智利的领土南北长达4270公里,大约是中国北京至上海距离的四倍,而东西宽度一般还不到180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90公里,仅是南北长度的1/47,形状就像一条带子。
智利是世界上著名的产铜国和铜出口国,铜矿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在世界上,它的铜出口量仅次于赞比亚,出口值占全国出口值的70%以上,国家经济总收入的1/4来自铜矿的开采。
智利还是世界上产天然硝石最多的国家,在它的北部沙漠地区,是世界上生产天然硝石最多的地方。
智利不仅在地势上奇特,在出口物方面也是首屈一指的。
最低的国家
荷兰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低的国家,它位于欧洲的西部,又称“尼得兰”,这两个名词都是低地国家的意思。
荷兰的地势低平,在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几乎有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的土地。如果没有海堤和河堤的保护,全国将有半数以上的土地被淹没。全国仅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高出海平面。只有东南部的很小一块地方,才高出海平面200米。这真是个“低洼之国”。
荷兰的西、北两面濒临北海。北海多强大的风暴,风急浪高,常常引起海水内侵,如在1953年1月31日的一次风暴中,荷兰堤防被冲垮的就达300处之多。
为了战胜海水的威胁,荷兰人民进行了许多宏大的治水造田工程。其中,须德海的围海造田工程要算最大的一个。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把5000多平方公里的浅海,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垦区。
荷兰这一特殊的低地势,给本国带来了许多不利与损失。
黄金最多的国家
南非是世界上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它的黄金储量估计约6亿盎司,占世界总储量的60%。1976年,南非生产黄金713.4吨,约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产量的四分之三。
现在,世界上约有8万吨黄金,其中,美国约拥有8596吨,这些黄金大多产自非洲,非洲的黄金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分布在南非和津巴布韦。
最先研制出电子计算机的国家
世界上最先研制出电子计算机的国家是美国。
1943年,逃往美国的匈牙利数学家诺曼提出了电子计算机的设想。1945年,诺曼与美国的控制论专家维纳共同研制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是为原子弹弹道设计而研制的,是一种电子数值积分机与自动计算机,体积极其庞大,安装它的房子长达30米,机体总重30吨,一共用了1.8万个真空管。
1946年,美国又制成了作为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标志的“埃尼阿克”(EN1—AC)电子计算机,其运算速度为每秒五千次。
1958年,美国又最先研制成功了运算速度超过一万次的性能犹如人脑的电子计算机。自此,电子计算机被誉为“电脑”。
电子计算机至今已发展到了第五代,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为每秒五千次。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是五十年代产物,它的代表是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七千系列,运算能力为每秒几十万次。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为第三代,每秒达几百万次,第四代发展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每秒高达六百万次。目前电子计算机为第五代多媒体电脑,以形成全球网络系统。计算机之所以能飞速地发展,还基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成功。
养牛最多而不吃牛肉的国家
印度是养牛最多而不吃牛肉的国家。
按牛的头数,印度遥居世界首位。1980年,印度拥有24370多万头牛,约占世界牛总头数的18%。印度虽有这么多的牛,可是牛乳,牛肉的生产,却几乎没有,这与印度的宗教习俗有很大关系。
印度80%的人信奉印度教。在一般印度教徒当中,如同恒河被视为“圣河”一样,牛也被崇拜为神物——“圣牛”。印度教教规严禁宰杀牛和食用牛肉,即使是老弱病残牛,也仍被保留和养活着。在印度亿万头牛中,这类老弱病殊牛占有不少的比重,它们饱食以后,无所事事,四处游荡,自生自灭。
印度人对牛的珍爱,在世界上极为罕见。印度有许多颂扬牛的神话传说,以牛为题材的小说、诗歌、绘画、雕刻等比比皆是,有的甚至把牛人格化。逢年过节或上市赶集,农民们总要把牛打扮一番,双角涂上金色,脖子上挂上铜铃。一到冬天,还给牛披上麻布装。印度的牛虽以役用为主,但劳动负担并不重,农村中常见用两头牛拖一张木犁在耕水田。牛群悠悠然行走在繁华的大街上,造成交通堵塞,却没有人阻止,汽车排着长队耐心地等待着它们走过;行人若无其事地与漫步在人行道上的牛群擦肩而过。
最早酿酒的国家
我国是最早酿酒的国家,有着悠久的酒文化,与酒有关的故事更是举不胜举。
关于酒的起源,中国古书上有多种说法。一种认为这是黄帝创制的;一种认为是在夏禹时期一个叫仪狄的人发明的;也有人认为酿酒的祖师是杜康,但杜康是何时人,却无法考证。今天,我们认为,酿酒工艺是祖先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掌握发展起来的,不能仅仅归功于一人。
在原始时期,可能由于野生果实腐烂,它含有的糖分遇到空气中或附着在果皮上的酵母菌,发酵而产生了酒的成分。这种经过发酵而带有酒味的果实,成为原始时期人们喜爱的食物。人们对此发生了兴趣,逐渐认识到产生酒的规律,并试图掌握它,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一工艺,这样就逐渐产生了酿酒工艺。
从今天出土的大量殷商时期的酒器,可以看出在我国殷代,酿酒业已比较繁荣。当时多用谷物酿酒,甲骨文中对此也有记载。
周朝的酿酒技术进一步提高。当时使用“曲”、“蘖”(音聂)两种发酵剂。谷物经发芽、糖化、由淀粉转为糖,蒸煮后遇到酵母菌,就发酵而生成酒。这种发芽而糖化的谷粒就叫做“蘖”。后来人们把淀粉糖化与酒化两个步骤结合在一起进行,先将谷粒蒸熟或弄碎遇水就不会发芽,放置时间一长,遇到自然界的霉菌表面就渐渐发霉,这种发霉的谷物叫做“曲”。曲不但有富于糖化力的方曲霉,而且有促进酒化的酵母菌。用曲酿酒的方法,在酿酒技术中是我国的一个最早发明,传说,夏朝以前就已使用。酿酒业在商周两代已构成我国重要的一种手工业。
制曲技术在我国秦汉时期又有不断提高。方法是:先把谷粒发酵以制成曲,再利用曲来使更多的谷粒糖化和酒化而酿成酒。这是我们祖先的又一项发明,是酿酒工艺的一大跨跃。《汉书·食货志》上有这样的记载: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酒六斛六斗。这种最早的原料与成品的比例,基本符合酿造原理。也可算作我国在酿酒工艺上的一大成就。
秦汉之后,我国酿酒工艺有了更大的发展,直到现在,市场上所卖的各种各样的酒都是在这些古老的酿酒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另外,中国的酿酒业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对世界酿酒业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最早举办花样滑冰的国家
最早举办花样滑冰的国家是荷兰。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十七世纪。
荷兰是一个河渠纵横的国家。冬天,光滑的冰面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娱乐场所,许多人在冰上做出各种各样的滑行姿态,其中尤为圆弧式的滑行最为动人。在花样滑冰中,一直延续使用到今天的“荷兰弧”这一术语,就是由此而产生的。
十九世纪初,随着冶炼业的发展,英国生产了铁制的冰刀,但仍滑不出高难度的花样来,因为这种冰刀没有沟槽,不过它对花样滑冰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868年,美国著名的芭蕾舞表演家杰克逊·海因斯来到了当时欧洲的文化中心奥地利。在维也纳的冰场上,伴随着人们的欢呼声和悠扬的乐曲,他穿着冰鞋,跳起了当时最流行的华尔兹舞、玛组卡舞和卡德里舞。他那敏捷的步伐,尤其是那令人眼花缭乱的蹲踞旋转,使奥地利的花样滑冰爱好者惊呆了。他们纷纷拜杰克逊为师,并成立了花样滑冰俱乐部,开始了专门练习。四年之后,奥地利人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花样滑冰比赛,使奥地利的花样滑冰运动开展得更加广泛了。
现在滑冰活动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而且还可以健身,它的花样也越来越多。
最早有高速公路的国家
德国是高速公路的创始国。第一条正式的高速公路于1928年至1932年建于西德科隆和波恩两城之间。目前,西德高速公路同其他各种公路一起,形成了十分密集、分布适当,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西德的交通极为发达,有铁路3万公里,公路多达50万公里,国土面积为247980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有7000公里,又是公路密度最大的国家。
地下街道最多的国家
日本是世界上兴建地下街道最多的国家,它的首都东京是世界上地下街道最多的城市。目前,已建和新建的地下街道有30多处,其中大部分都在首都东京。东京地下街道建筑的面积已达30多万平方米。
从东京车站中央大厅,可以直接进入日本最大的八重洲地下街道。那里有宽广的人行大道,两边有百货商店、食品店、饭馆等建筑。地下街道有舒适的灯光照明和调节空气的装置,并没有使人气闷和不适的感觉。地下街道的每个广场上,都做了精心的布置,有喷泉、流水和美丽的观赏植物,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在名古屋车站前的地下街道里,又分成上下两层,上层两旁是商店,下层是地下铁道。它的总面积为6700平方米,其中商店的面积约占一半,为3300平方米。在那里,地下街道同14座主要大楼的地下商店相沟通,每天来往行人络绎不绝,多达30万人。
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地球也变得越来越小,人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于是他们选择了地下。
最早的地下铁路
1863年,英国在伦敦开凿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长6公里。那时伦敦的地面交通非常拥挤,这段仅6公里的地下铁道建在闹市中心,解决了不少交通问题。从此,英国以后陆续发展了地下铁道,到目前为止,伦敦地下铁道的总长已达380.5公里(东至西56公里,南至北39公里),连接280多个车站,形成了一个地下交通网。
铁路线最长的国家
铁路最长的国家就是美国。美国的铁路密如蛛网,四通八达,平均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1公里铁路,铁路线的总长度为130多万公里,它可以绕赤道32圈多,约占世界铁路总长的25%左右。
国家之所以要修造如此多的铁路,与其地理形势有特别大的联系。
举世无双的跨洲名城
举世无双的跨洲名城就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作为亚欧两洲分界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从该城中间通过,市区沿海峡两侧和马尔马拉海滨伸展长达40公里。海峡西岸的欧洲部分被一条伸入内地的狭长海湾(金角湾)分为两个区,北为贝约卢区,南为旧城区;海峡东岸的亚洲部分称于斯屈达尔区。全市总面积约220平方公里。
伊斯坦布尔有着悠久的历史,曾被称为“千年故都”,原名为拜占庭,始建于公元前658年,即最古老的旧城区。从公元330年起,它是罗马帝国以及其后的拜占庭帝国的都城,改名君士坦丁堡已长达1000多年,1453年以后,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也长期建都于此,并开始称为伊斯坦布尔。直到1923年土耳其成立共和国,才把首都迁到安卡拉。这1千多年的都城历史,给它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这里到处可见古代的宫殿和城堡,一座座庄严肃穆的伊斯兰清真寺,一派古色古香的风采。如今,千年古城又添新貌。伊斯坦布尔已拥有277万市区人口,是土耳其的第一大城,也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文化中心和商港。金角湾头的大工厂,城郊的高速公路,新建的高楼大厦,繁华商业区的店铺,都说明伊斯坦布尔正在迅速发展之中。
伊斯坦布尔控制着出入黑海的门户,正处欧亚陆上交通要道,海峡两岸有铁路和公路分别通向欧、亚各地。1973年10月,一座横跨海峡、长1560米的公路大桥建成通车,把贝约卢区和于斯屈达尔区连结起来,使原先依靠轮渡的欧、亚两洲之间的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桥梁最多的城市
世界桥梁最多的城市就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同时也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的北端,坐落在离大陆4公里的拉古纳湖中的118个小岛上。市内及其周围交错环绕着177条人工或天然的河道,其中有的宽达70米,而大多数则只有三四米宽,总长度达到45公里。为了联结城市的各个部分,修建了400多座各式各样的桥梁,是世界桥梁最多的城市。威尼斯与大陆之间建有一座长4公里的铁路大桥,此外,还有一座由228拱组成的公路大桥。市内交通则主要靠汽艇以及一种名叫“贡多拉”的小船。威尼斯人口约36万,每年还有300多万人从世界各地前来参观旅游,人们无论走到哪个地方,都可看见波光粼粼,船影憧憧,别有一番水乡情趣,令前来的游客们久久不愿离去。
名字最长的首都
世界上名字最长的首都就是泰国的首都——曼谷。它地处湄南河三角洲,是泰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东南亚最重要的港湾城市之一,以寺庙佛塔和灿烂的泰国文化闻名于世。
今天统治泰国的是却克里王朝的第九代君主普密蓬·阿杜德国王,也称拉玛九世。该王朝的开创者昭·披耶·却克里在1782年当上国王。他把首都从吞武里迁到湄南河东岸的曼谷,并给新首都起了个很长的名字,用泰文表示共有167个字母,全称音译成拉丁文字,则有142个字母。据说,按最完整的音译,应有175个字母。把这些字母音译成中文,应读作:“共台甫马哈那坤奔他哇劳狄希阿由他亚马哈底陆浦欧叨辣塔尼布黎隆乌冬帕拉查尼卫马哈洒坦……。”其意思是“神仙城,伟大的城市、玉佛的宿处、坚不可摧的城市、被赠于九块宝石的世界大都会、幸福城……。”与其说它的名字长,倒不如说它的称号多。
这样长的名字既不好写也不好念,所以泰国人把它简称为“共台甫”。而外国人则称为“曼谷”,即“天使之城”的意思。
人口最多的城市
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就是墨西哥城。
墨西哥城的历史相当悠久,它最初建于公元1325年,是墨西哥的前身阿兹台克帝国的首都,至今城市周围还保留着许多文物古迹,其中雄伟的太阳金字塔更是驰名世界。1821年墨西哥独立后,黑西哥城被定为合众国的首都,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1910年人口仅57万,1940年为144万,到80年代初市区面积扩大到380平方公里,人口已接近1000万,而包括郊区在内的“大墨西哥城”到1984年人口已达1700余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2%。目前,该市人口规模还在不断膨胀,仅从全国各地迁入的新居民平均每天有1000人之多,预计到二十世纪末人口总数将突破2600万。
最高的首都
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首都,它位于玻利维亚西部高原,平均海拔3500米。
“拉巴斯”在西班牙语中的是“和平”的意思,但这座城市在历史上却经历过许多战争。据说,1548年,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曾以“圣母的和平城”命名此城。因此拉巴斯不仅以它是最高的首都闻名于世,还以它的多灾多难著称。
离赤道最近的首都
南美洲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是离赤道最近的首都,它坐落在安第斯山区皮钦查火山东南麓的狭长山谷中。
基多是一座著名的赤道山城。地球的赤道线恰好从它附近通过,因而成为世界上距离赤道最近的首都。来到基多的人,都想看看赤道究竟在哪里。在基多城以北24公里的地方,矗立着一座“赤道纪念碑”。此碑建于1744年,高10米,碑顶有一个石刻地球仪,碑的四周标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面写着“这里是地球的中心”。在碑下基座上有一条象征赤道的白线,假如人们面朝东方站在这条线上,那么他的右脚就踏在南半球,左脚踏在北半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这条赤道线作了多次复测,发现精确的赤道线应在碑南2公里处,就在新址仿照旧碑建立了规模更大的赤道纪念碑。
有趣的是,紧挨赤道、又在盆地之中的基多城,气候并不炎热,有时甚至寒气逼人,这是因为它的海拔高达2819米的缘故,这里四季如春,各月平均气温都在13℃左右,是世界上气温年较差最小(0.8℃)的城市之一。不过昼夜天气变化却相当大。日间太阳直射,光线强烈,气温可升至25℃左右。中午常常突然乌云密布,大雨滂沱,有时还夹杂着冰雹。到了夜间,气温骤降,甚至出现接近0℃的低温。因此住宅里需要安装壁炉,烤火取暖。基多是厄瓜多尔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人口约88万,是仅次于海港商业城市瓜亚基尔的全国第二大城。
最东的城市
在辽阔的南太平洋中,有一个以维提岛为主体由800多个岛礁组成的岛国斐济。斐济的首都苏瓦位于该岛的东南岸,是世界上最东的城市。
为什么说苏瓦是地球上最东的城市呢?我们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椭圆球体,为了确定地球上海洋、大陆、城市的位置和划分时区,地理学家们在地球仪上,假设了平行赤道的纬线和连接南北两极垂直赤道的经线,赤道是纬度0°,将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作为本初子午线,全球经度以此作为零点,本村子午线以东称为东经(E),从0°E—180°E,赋以东方的概念;西侧称为西纤(W),从0°W~180°W,东、西180°重合在太平洋中。这也就是地球上东、西的分界线。苏瓦位于东经178°,它是地球上一天中最早迎来旭日东升的城市。
苏瓦城坐落在维多利亚火山的山坡上,三面环水,一面背山。由于靠赤道很近,炎热多雨,所以街道两旁的山坡上高大的椰子树、芒果树、槟榔树、榕树生长繁茂,树冠像一顶顶撑开着的大伞,浓绿成荫,地面上定期整修的草坪,犹如碧绿的地毯。1970年,斐济独立以来,苏瓦城建起了漂亮的住宅区,种植了常年盛开的热带花草,使整个城市构成了一座整洁、清新、富有热带特色的天然公园。此外,当地土人穿着传统的古老革裙,赤着脚,在烧得通红的石头上边唱边走,这种被称作“走火”的特技也使人叹为观止。
由于苏瓦城靠近国际日期变更线,当人们在苏瓦登上飞机,一起飞,就得变更日期。如果您继续向东飞行的话,那就得把时间推迟24小时,否则就会搞错日期。
最南端的城市
阿根廷的乌斯怀亚是世界上最南的城市。它位于南美洲火地岛的南部,是一个傍山面海的港口城市,全市人口8000人。
乌斯怀亚距本国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远达3200公里,距南极洲却只有800公里。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乘船往南极,至少一周时间,但由乌斯怀亚起航,两天便可到达。因此,去南极探险、观光和工作,乌斯怀亚是理想的起航地和补给基地。人们把乌斯怀亚称作“通向南极洲的门户”。
乌斯怀亚离南极如此近,它的气温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大的石城
库斯科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城,它是南美洲国家秘鲁的一个城市,位于首都利马东南方的瓦塔腊伊盆地。库斯科,在印第安克丘亚语的意思是“世界的中心”。它是一座古城,兴建于南美洲印加帝国时代。
库斯科城建筑在海拔高达3,350米的高原上,全城的建筑物都是用巨大的石块砌成的。
建筑用的石块有的每块高达2米,重达3~4吨。每块石头都琢磨得平整光洁,石块与石块之间不用粘接物,接缝拼搭极其严密,有些地方竟连接缝在何处也不易找到。这说明古代秘鲁的石建工程有高超的技巧。这种工艺现在被誉为“天衣无缝”,是“一篇”古典建筑的杰作。今天库斯科已成为旅游胜地。
最大的港口
荷兰第二大城鹿特丹,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它位于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口,新马斯河两岸,距北海25.7公里,又邻近英国、比利时、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发达国家的主要工业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因而成为这些国家大宗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素有“欧洲门户”之称。1965年起跃为世界第一大港,货物吞吐量1.31亿吨。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和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更促进了鹿特丹港的繁荣。1982年有3万多艘来自世界各地的远洋海轮在这里停泊,再加上20万艘左右的内河船泊,货物吞吐量达2.52亿吨(1973年曾超过3亿吨),居世界第一位。港内航道水深无闸,不淤、不冻、不移,并可免受风浪侵袭。港区水域面积2910公顷,其中2148公顷供远洋海轮使用;全港380个泊位,海船码头总长37.9公里,可以停泊载重54.5万吨的超级油轮。码头的专业化很强,分别设有石油、矿石、钢铁、化工品、汽车、木材、谷物、杂货、鱼肉、菜果、散装货、集装箱等专用码头,此外还有客运码头、自装自卸船码头和子母船作业区。港口设施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相当高,平均每6分钟即有一艘海轮进出该港,而整个港口的职工只有16000多人。港区现代化的水、陆、空交通,把港口与国内和欧洲各国重要城市连接起来。
荷兰人民早在14世纪就建成鹿特丹市,并筑港修码头进行港务作业。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个著名港市被毁于德国法西斯的炸弹之下。今天的鹿特丹,完全是战后重建起来的。1982年市区人口57.6万,仅次于首都阿姆斯特丹;包括近郊人口在内,达102.4万,居全国第一位。市内拥有发达的炼油、造船、化学、机械等工业,并是全国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绿化最好的城市
澳大利亚有几座美丽的城市,到这里旅行过的人,都会对那花园般的城市留下深刻的印象。
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园林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公园、花园、运动场几乎遍布澳大利亚各地,在城市的各大公共建筑前也有大面积的绿地。城市里每新建一座住宅花园,国家便免费发给花木40株,可根据爱好自行选择品种。首都堪培拉市中心有很大的人工湖泊,沿湖建设了四百多公顷的公园绿地。湖面上有巨大的喷泉,美丽的桥梁,还有许多园林建筑。在堪培拉,公园、花园、运动场等城市公园用绿地占城市总面积的38%,住宅用地占城市的20%,仅此两项绿地即占地市面积的58%。平均每人有公用绿地70多平方米,不愧为世界上绿化建设最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