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技攻关
- 康世恩亲切地看了一眼这些可爱的石油人后,继续说:“你们回去后,拿出个技术攻关会战的方案,由石油部和国务院进行决策。”
- 宋振明同大家一一握手,笑着说:“不要再叫部长了,喊我‘老宋’或者‘班长’都行。这次中央派我来,就是给大家当班长的。”
- 李允子大声地回答道:“有啊!3277队就是全局的标杆钻井队。”
石油部提出科技会战
1982年初,在党的十二大精神指引下,中原油田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月7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利用外资会议上,国务委员康世恩宣布中原油田为集中利用外资单位,借助外资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把中原油田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油气化工基地。
2月下旬的一天,李晔、胡笑云、车卓吾、陆荣生、张晋仁等中原油田领导们,来到康世恩的办公室,向这位石油战线的权威领导汇报中原油田勘探开发会战的新形势。
汇报在一种轻松祥和的氛围中展开了,一群在石油战线奋斗了大半生的老石油人,谈起石油都兴趣甚浓。此时,已是深夜24时多了,康世恩仍精神饱满地听着车卓吾汇报中原油田地质勘探情况。
最后,康世恩对中原油田领导们说“东濮这个地方,地质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不搞技术攻关,很难拿下这个油田。”
康世恩亲切地看了一眼自己的这些可爱的石油人后,继续说:“你们回去后,拿出个技术攻关会战的方案,由石油部和国务院进行决策。”
经过紧张的调研准备,中原油田党委制定了到1985年拿下5亿吨石油储量、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年生产500万吨石油的规划,并提出了完成这“三五牌”规划的生产建设技术攻关的措施。
方案制定后,总地质师车卓吾和陆荣生、张晋仁等方案编制人员先后4次上北京,向康世恩和石油部进行汇报。
1982年5月,局长胡笑云和车卓吾、杜晓瑞、张严仁、张申报等再次来到北京,向石油部副部长张文彬汇报中原油田3年攻关的规划。
为了汇报详细具体,便于理解,车卓吾和他的助手季应镕将汇报的各种数据写了整整一大黑板。
听取汇报后,张文彬指出,要把产能会战的重点放在油气富集区,提高会战的经济效益。
接着,车卓吾等人又向康世恩进行了汇报。
听取了汇报后,康世恩非常满意。为了使中原油田顺利开展工作,康世恩明确地提出:
要对口把院校的技术成果拿来,在油田进行推广;
要把国外石油勘探开发的先进技术拿来,在油田消化吸收;
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中原油田进行技术攻关。
在这年深秋季节,胡笑云、车卓吾和陆荣生、张晋仁、杜晓瑞等人再次来到北京,向石油部汇报攻关会战的规划。
此时,康世恩因病在北京三〇一医院住院,当他得知中原油田领导向石油部汇报技术攻关会战情况时,便赶忙邀请油田领导来到医院。
当时医护人员从康世恩的健康考虑,不同意油田领导在医院向康世恩汇报工作。
医护人员的劝阻自然不能阻断石油人干事业的激情,经过一番周折,油田领导还是又坐到了康世恩的面前。
等医护人员闻讯赶来制止时,房间的地上、墙上、床上都挂满了、铺满了图纸、资料。
康世恩对护士长开玩笑说:“我是打游击战出身,打游击看来你们不如我。不过,我是个劳碌命,要是不让干点事儿,心里总是虚得难受。不过呀,我一看地质图就来精神,比吃药还灵。”
听了这话,医护人员只好无奈地退出了病房。是啊,面对如此敬业的干部,医护人员除了感动,还能再说什么呢。
汇报开始了,胡笑云和车卓吾赶紧抓住这难得的时间,详细地响康世恩作了简短的汇报。
康世恩听了报告后,很满意,他一边鼓励中原油田工人接续努力,一边强调道:
要把勘探开发的重点放在黄河以北,打连片,搞3个接替,高产井接替,高产区块接替,新油田接替,如果3年拿不下来,就搞3年多一些时间,要通过技术攻关,把难解决的问题都要攻下来。
1982年底,六易其稿的《中原油田3年科技攻关会战规划》被石油部批准并上报国务院。
11月15日,国家计委、财政部批准石油部“关于中原油田增加使用世界银行贷款的报告”,并准予中原油田使用一亿美元贷款。这为中原油田引进国内外技术和装备,展开技术攻关会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此后,中原油田一场科技会战拉开了序幕。
宋振明调研中原油田
1982年12月28日9时,一辆黑色小轿车开进了中原石油勘探局的院子里。
车门打开,从车中走出来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人,他穿一身蓝色的棉工服,微黄的脸庞上已被无情的岁月刻上了浅浅的皱纹,两只眼睛却显得特别有神。
此时,中原石油勘探局的几位领导干部迎上来:“宋部长!一路辛苦了。”
“不辛苦,路上挺顺利的。”宋振明同大家一一握手,笑着说:“不要再叫部长了,喊我‘老宋’或者‘班长’都行。这次中央派我来,就是给大家当班长的。”
有人接了一句:“叫‘老部长’总可以吧?”
宋振明笑了,大家也笑了。他们说说笑笑走进了会议室。此次会议,主要商量将要召开的中原油田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动员大会的内容和议程。
此前,为加快中原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国务院于1982年10月19日做出决定,任命宋振明为中原油田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领导小组组长,挂帅组织领导中原油田会战。
这次会战是我国石油工业战线组织的新的会战。同过去会战不同,这次会战把科技发展作为会战的主攻方向。为此,宋振明从北京来到中原油田,亲临现场指挥会战。
到达中原油田后,宋振明就把办公、住宿的地方设在中原油田总部第二招待所的一栋瓦房里。
当天晚饭后,秘书孙忠福敲门进来,把一叠文件、材料放在宋振明的办公桌上。
宋振明从里间走出来说:“小孙,今晚上没事了,你回家去吧!陪我跑了几天,够累的了。”
孙忠福走后,宋振明戴上花镜,又翻开石油部给国务院《关于组织中原油田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的报告》,逐字逐句地看起来:
……
中原油田所在的东明—濮阳地区,地质上属渤海湾含油气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我国东部地区找到的又一个新的油气富集区,并有可能成为东部地区的一个天然气基地。
但是,这个地区的地下断层多,地层压力大,岩石比较坚硬,还夹有3套盐巴地层,油、气、水互相交错,油、气藏类型比较复杂,单个含油、气断块的面积比较小,有些埋藏深度达三、四千米。这种状况,不仅给勘探工作增加了风险,而且在开发建设上难度也比较大,技术要求比较高。
中原油田这场会战,我们打算从石油、天然气的地球物理勘探开始,连同油气田开发、油气输送、原油加工,直至石油化工的综合利用,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组成“一条龙”的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
搞好这场会战的关键,在于解决一系列的科学技术难题,初步确定有10个方面、80多项主要攻关项目。需要组织力量突破,集中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成果,提高地质、地震、钻井、测井、试油、采油、采气、油气密闭集输和回收利用、原油加工和石油化工的技术水平。
对所需的技术装备,目前国内能解决的,安排在国内制造供应,近两、三年内国内没有把握解决的,请允许从国外引进。
中原油田会战领导小组负责规划会战的重大方案,制定工作部署,协调地方和部门有关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参加会战的石油企业之间的关系;统筹解决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解决有关重要问题;会战领导小组组长,中央已批准由宋振明同志担任……
读到这里,宋振明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轻轻踱步。此时,他想起了10月份,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对中原油田的一次指示。
胡耀邦指出:
石油要加快开采速度,现在就要搞好规划,只要资源有把握,就不要耽误,不能犹豫不决,不能举棋不定。
想到总书记的指示,宋振明再次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相当沉重。此时,他联想到脚下这块土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濮阳多次成了帝王将相争夺的要地,是逐鹿中原的古战场,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如今,这次石油会战同历史上发生的军事战争有本质的不同,石油人不是为个人争名夺利,而是为了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
想到这里,宋振明有感而发,挥笔赋诗:
颛顼之墟古战场,逐鹿中原夺霸王;
石油大军来会战,为使民富国家强。
沉思良久,宋振明一握拳头,暗暗地想:“必须广泛发动参战人员,积极投身这场80年代的新型会战,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自己的任务。”
第二天,中原油田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动员大会在中原油田勘探局基地隆重召开。
参加此次大会的有副处级以上的干部、正副主任工程师、地质师,还有江汉勘探处、滇黔桂勘探处、管道三公司、物探局第二指挥部、河南省政府驻油田办事处等单位的干部,共计342人。
在会上,作为会战领导小组组长,宋振明作了重要讲话。宋振首先提醒大家:“搞好科技攻关会战的关键是解放思想,放宽视野,振奋精神,开拓前进。”
接着,宋振明鼓励大家说:“各级领导干部、科技工作者和全体职工发扬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立足中原,放眼全国,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在会战中创出优异的成绩。”
动员大会后,宋振明开始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每天,宋振明冒着严寒,每天驱车上百公里,深入中原油田的前线生产单位检查指导工作。
在调研期间,宋振明把每天的工作内容都安排得满满的,节假日和星期天都没有休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当中。
1983年元旦下午,宋振明从50公里外的文南前线,专门赶回油田总部基地,主持召开中原油田技术干部座谈会。
座谈会上,技术干部发言热烈,宋振明边听边记并不时插话。
负责钻井工作的副局长李允子的提出了中原油田钻井队面临两大难题:一是井下事故多,二是钻井速度慢。
对此,李允子说:“各级干部本应该重视和支持钻井工作,而遗憾的是个别领导干部对钻井重视不够,听不进技术干部的意见……”
听到这里,宋振明说:“这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支持‘秀才’的工作,当个明白人。要经常了解技术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发挥他们在攻关会战中的作用。”
在听取了大家发言后,宋振明作了总结讲话。他要求技术干部放下包袱,解除顾虑,大胆工作,奋力攻关,为会战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参加会议的几十名技术干部,听了宋振明的讲话,既感到心情舒畅,又感到责任重大,表示一定要竭尽全力投入技术攻关会战。
当时,文南油田是中原油田1983年生产建设的重点工程。在视察时,宋振明想从这个油田投产过程中总结出打井、测井、试油的新经验。
3月3日下午,采油一厂向宋振明报喜,地处文南前线的文一三八井喜获工业油流。
这口井深3630米,油层较厚,当射开砂层下6.6米油层后,下油管时发生井喷,喷出原油30多立方米,日产原油可达150吨。
宋振明听后,心情十分振奋。找油的人就是盼着地下早出油、多出油,只要找到了油,不管气候条件多么恶劣,不管生活条件多么艰苦,也不管自己身体状况多么差,他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第二天吃过早饭,宋振明乘车来到文一三八井井场,只见这口井的井口装置已经装好,地下的输油管线也已同计量站接通。
看到一切工作进展的有条不紊,宋振明非常满意。他详细地了解了这口井的试油情况,同井场的工人亲切握手,感谢他们为油田开发又立了新功。
接着,宋振明来到文二联合站,只见工人们正在焊接储油大罐,工地上弧光闪闪,焊花飞溅,一派紧张繁忙的景象。
忙碌的工人们告诉宋振明,他们一定要抢在“五一”节前完成施工任务,为文南油田投产争取时间。
宋振明鼓励干部工人要高质量、快速度地建好这个联合站,保证文南油田按期投产。
宋振明此次调查,为即将召开的科技会展大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推动科技会战开展
1983年2月28日至3月3日,财政部、石油部联合组成谈判团,赴美国与世界银行谈判“中原油田文留石油项目贷款”,胡笑云和中原油田外办张维精作为谈判团成员,一同赴美洽谈。
通过紧张而激烈的谈判,达成了使用世界银行1.008亿美元贷款,用于开发中原文留油田及引进先进设备的技术协议。
该协议包括引进钻井、试采、技术培训、实验室仪器、电子计算机、测井、液化石油气等7项先进设备和钻井完井、液化石油工程、油藏工程、技术培训中心、电子计算机中心、安全生产等6项技术咨询。
随着贷款协议的达成,国内的会战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3月17日,也就在宋振明看过病的第三天,石油部终于收到《国务院关于中原油田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问题的批复》。
“批复”写道:
原则同意你部提出的中原油田油气勘探和生产的长期目标,并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的意见。
同意你部提出的会战领导小组名单。
……
会战所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难题,请你部与科学院、国防科工委、教育部等部门协商并组织论证攻关,或签订科研合同。短期内国内不能解决的技术和装备,可以申请从国外引进。
中原油田会战是几年来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会战,对扩大油气储量,保持全国原油稳产有重要意义。希望你部会同河南、山东两省及有关部门,组织科技人员和职工,加强协作,共同搞好油气勘探和生产建设,多找油气储量,充分回收和利用油气资源,为建成技术比较先进,油气开发合理,经济效益较高的中原油田而努力。
宋振明拿到这份文件后,心情非常激动,早把自己的病全忘掉了,他拿起文件唯恐有错似的,一字一句地读了好几遍。
从这天开始,与其说宋振明在家养病,倒不如说他在家更忙碌地工作。就在看到国务院批复的当天,他就给石油部写了关于召开会战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报告。紧接着,宋振明又忙着起草自己在会议上的讲话稿和会议通知。
3月24日,宋振明突然收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先念写来的一封信。
李先念在信中说:
康世恩、唐克、宋振明同志:
今晨,我从广播中听到一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国务院决定加快勘探开发中原油田。上午又在电话中听了世恩同志介绍的情况,感到非常高兴。
中原油田地理位置非常好,经济意义非常大。开发后对解决华北、华东、中南、西北的燃料动力和石油化工原料,对加速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应该尽一切努力加速这个油田的开发和建设。开发这样复杂的油田,对科学技术水平会有新的提高。
石油战线是出人才的,今后更要注意培养和发现人才,把那些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大胆地提到领导岗位上来,把我们的石油队伍建设得更好,为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做出更大贡献!
李先念
1983年3月24日
看到李先念的信,宋振明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中央多么需要会战的胜利,祖国多么需要会战的胜利啊!
想到此,宋振明再也无心养病了。
3月25日,宋振明带着国务院的批复、李先念的信和石油部关于召开会战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意见,返回中原油田,着手筹备召开中原油田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当时,经国务院批准,中原油田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领导小组由11名同志组成:
组长是宋振明。
副组长是河南省副省长岳肖峡,山东省计委副主任王杰,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长胡笑云。
成员有石油部科技司司长金钟超,石油部规划设计总院院长胡象尧,中原石油勘探局副局长、总地质师车卓吾,石油部钻井司副司长李克向,石油部勘探司副总地质师胡朝元,石油部油田开发生产司副总地质师冈秦麟,石油部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陈自光。
1983年4月6日至13日,中原油田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中原油田基地隆重召开了。
国务委员康世恩,国家计委、石油部、河南省、山东省的领导同志参加并指导了这次会议。国家经委、能源局、石油部各司局、各油田、厂矿、院校和地方政府负责同志207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在会上,宋振明作了重要讲话。他详细阐述了会战的任务和目标,强调要从物探、地质、钻井、泥浆、试油、测井、油田开发、油气集输等8个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努力创出勘探、钻井、油田开发和油田建设4个新水平。
在讲话中,宋振明生动地说:“我们这次会战和古时候‘逐鹿中原夺霸王’有本质的不同,我们不是为个人争名夺利,而是为国为民而战的,为的使民富国家强。会战中要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加速技术进步的前提下,比生产速度,比工程质量,比学科学技术,比用科学技术,比新纪录,比高水平。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比队伍建设,比基础工作过硬。”
最后,宋振明引用了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的话,来鼓励大家,宋振明说:“正如耀邦同志在大庆讲的:‘谁英雄,谁好汉,战场上比比看!’”
宋振明同志的讲话有很强的鼓动性和感召力。他的话音一落,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4月14日上午,会战领导小组召开中原油田生产建设技术攻关广播动员大会。
此次大会的中心会场设在中原油田机修厂礼堂,下设6个分会场,5000多名油田职工、家属和油区地方干部参加了大会。
会议由宋振明同志主持。
国务委员康世恩、石油部部长唐克、河南省委书记于明涛都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他们要求油田全体职工、家属立即行动起来,坚决贯彻执行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务院的重要指示,积极投入技术攻关会战,以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实际行动,回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怀和殷切希望。
会议结束后,在宋振明指挥下,中原油田生产建设技术攻关战全面展开。
当时,来自石油部和河南省政府的会战小组成员和宋振明都在油田现场指挥会战,胡笑云和中原油田的领导们按照会战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积极组织落实会战任务。
为此,会战领导小组和中原石油勘探局认真落实会战的各项任务,把每一项会战的任务、措施、进度、标准,都落实到每个单位,并确定责任人。
当时,由国务院做出决策,石油部直接领导的这场技术攻关会战,吸引了全国许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前来选题攻关。
中国科学院在卢嘉锡院长的主持下,专题研究协助中原油田技术攻关。为此,中国科学院派出地学部张文佑教授等地质专家到中原油田考察,选定了10个研究课题。
到5月底,全国陆续有51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170多名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来到中原油田,洽商技术攻关项目。
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中原油田同14所院校和科研单位签订了49个科研项目,技术攻关会战在中原油田掀起热潮。
1983年6月,宋振明在北京参加会议时,接受《经济日报》记者的专访。
在专访中,宋振明强调了国务院决定加快中原油田开发建设和组织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的重要意义,决心不辜负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托,组织指挥好中原油田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为加快国家能源建设,提高我国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专访刊发出后,广大参加科技会战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激情高涨,纷纷表示用自己的努力工作,向中央汇报,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推广标杆队先进经验
1983年1月,此时正是中原油田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而中原油田的科技会战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1月15日下午,会战领导小组组长宋振明,约勘探局副局长李允子前来谈钻井方面的情况。
李允子按照约定的时间进来了,宋振明热情地招呼他坐在沙发上。
李允子高高的个头,瘦削的脸上戴一副近视眼镜。这位干了几十年钻井工作的人,很久以前就接触过宋振明。
早在20世纪50年代,李允子任玉门油矿钻井队长时就聆听过宋振明的讲话。那是宋振明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归来后,给大家作了一个报告,讲得很吸引人,很精彩。报告中特别强调要重视生产技术,尊重技术人员。这个报告给李允子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一次,李允子汇报钻井工作,就从自己来中原油田打井开始。
李允子向宋振明介绍道:“我是在1975年秋天,随胜利油田第一批钻井队来到东濮探区参加会战的。当时,我们所使用的钻井设备还大多是五六十年代生产的。而东濮凹陷地质情况复杂,油气埋藏深,地下压力大,再加上有很厚的复合盐膏层,给钻井施工带来了重重困难。”
喝了一口水,李允子继续说道:“用其他地区打井的经验来中原钻井,是不适应的。就拿泥浆来说,用低密度的普通水泥浆在中原打井,常常就会造成缩径或井壁垮塌,有20多口井就是因此发生恶性卡钻事故而报废的。”
望着老部长,李允子有些无奈地说:“每当打到盐膏层时,就如同过‘鬼门关’一样,司钻提心吊胆,双腿直打颤,唯恐发生事故。穿越高压油气层也是一道难关,由于井控装备落后和钻井人员的井控意识薄弱,一旦打到高压油气层,油气流便会冲破泥浆的压力,呼啸而出。50年代生产的封井器,靠人力操作,搬几圈还关不住井,怎能制止井喷呢?另外,泥浆泵的马力不够,还没有实现高压喷射钻井……这些,就是中原油田80多个钻井队面临的难题。”
接着,李允子就做好钻井工作,向宋振明组长提出了5条意见:
一是改善钻井职工的生活条件,进一步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改革管理机构,使其更加适应钻井生产;
三是推广应用新技术,充分发挥技术干部的作用;
四是加强钻井战线的科研力量,对重点难题开展技术攻关;
五是降低钻井成本,提高钻井速度。
听完李允子的汇报后,宋振明很高兴。他用郑重地语气说道:“你提出的几条意见很好,我都赞成,局里要研究一下尽快落实。钻井是勘探开发的龙头,应该先腾飞起来。”
停顿了一下,宋振明舒缓了一下语气,轻松地问道:“老李呀,咱们中原钻井战线,有没有搞得好的井队呢?”
“有啊!3277队就是全局的标杆钻井队。”李允子大声地回答道。
宋振明看到李允子毫不犹豫地说出了3277队,就顿时对3277队产生了兴趣,他笑着说:“嗬!那你就说说3277队的情况吧。”
李允子还真不含糊,说起3277队来,竟然如数家珍。李允子说道:“3277队是在油田钻井队缺乏的情况下,于1978年4月组建的,人员来自26个单位,老的老,小的小,大部分人没有打过井,被人们戏称为‘胡子娃娃队’。”
说到此,李允子微笑了一下,接着说道:“这个队的队长是25岁的青工孙兆玉,他敢想敢干,又能吃苦,带领大家奋力拼搏,学习和采用先进技术,不断改进设备和打井方法,使钻井质量和钻井速度不断提高。从1979年到1982年,这个钻井队累计开钻39口井,交井38口,总进尺达到10万多米,在平均井深2641米的情况下,平均建井周期37天16小时,固井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井身质量合格率97.4%,各项指标都大大超出同类队的平均水平。”
看到宋振明认真地听着,并微笑着频频点头。
李允子说的更起劲了。他兴奋地说:“1982年,这个队平均每米直接实际成本339.58元,比计划成本降低50.45元,全年为国家节约资金119万元。这个钻井队连续3年荣获中原油田‘模范集体’称号,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为油田勘探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听完李允子的介绍,宋振明像发现了一件珍宝一样兴奋,他高兴地说“老李呀!这是个好典型!这个队的经验要认真总结,大力宣传,积极推广!号召全局钻井队都要向这个队学习,使钻井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接着,宋振明在屋里来回踱了几步,认真地说:“咱们尽快到这个队看一看吧!”
李允子说:“好!我带路。”
两人谈话竟忘记了下班的时间。当宋振明送李允子走出办公室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街上的路灯已经亮光闪闪,油城的人们三三两两地在夜幕下散步。
当时,中原大地正处于隆冬季节,天寒地冻。而此时,3277钻井队正在文南地区热火朝天地抢打今年的第一口井。
l月19日上午,在李允子的陪同下,宋振明来到了3277钻井队。
到达工地后,身穿蓝色棉工服的宋振明同井场上当班的职工一一握手,并亲切向大家问候。
此时,一个精干的小伙子,紧紧握住宋振明的手,激动地说:“老部长,咱们在这里又见面了,您能记起我的名字吗?”
“挺面熟的。”宋振明轻轻拍了一下脑门说,“你是这个队的队长孙兆玉吧?”
“对!”孙兆玉高兴地说,“1979年,您来东濮检查工作时,我们正在濮城前线打井。您到我们队上视察工作,听了汇报后说:‘钻井队工作要想提高速度,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我记住了您的话,4年来在这方面狠下了一番功夫,还真见到了效果。1981年,我们队换成了大庆Ⅱ型钻机,创新的步子迈得更大了。”
李允子在一旁兴奋地插话说:“小孙现在是钻井一公司一大队副大队长。”
“好啊!”宋振明说,“你应该带出更多的钻井队,让他们都像3277队一样。小孙,你介绍一下3277队都采用了哪些钻井新技术。”
孙兆玉自豪地说:“3277队在同盐膏层、高压油气层打交道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大胆进行探索,主要采用了6项新技术:一、采用高压喷射钻井,充分发挥钻头水马力的作用;二、采用优质聚合物泥浆;三、用好固控设备;四、选择型号对路的钻头;五、精心搭配,让钻具结构充分发挥防斜作用;六、努力做到平衡钻井。”
宋振明边听边记,还不时地点头表示赞许。
对这个具有科技创新精神的钻井队,宋振明无疑是充满了爱,并把这种爱转化为对钻井工人生活的关心和照顾。
看完井场,他余兴未减,又来到这个队的职工宿舍,同倒班休息的职工交谈,问大家吃得怎么样,晚上睡觉冷不冷。
最后,宋振明还看了职工食堂,勉励炊事员们把饭菜做好,当好井队的好后勤。
在返回油田基地的路上,宋振明向李允子提出推广3277队的经验,建议在向3277钻井队学习的基础上,把1983年定为“中原油田科学钻井年”。
当李允子把开展“科学钻井年”活动的建议在勘探局领导干部会上提出后,局长胡笑云积极支持,赞成开展这项活动。其他干部也纷纷表示支持。
于是,在李允子亲自组织下,“科学钻井年”活动在中原油田迅速开展起来。
不久,中原油田召开第一次钻井技术座谈会,把“科学钻井年”活动推向高潮。
参加这次座谈会的除局处两级的领导干部外,包括所有钻井队的工程技术人员,来中原参加会战的江汉油田、滇黔桂指挥部等单位也派人参加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领导小组重点介绍了3277钻井队采用6项新技术进行科学打井的经验,同时部署了当年的钻井生产任务。
在会上,局长胡笑云讲话强调指出:“全局所有钻井队都要虚心学习3277队和兄弟油田的先进经验,搞好新技术、新工艺的试验和推广工作,抓紧装备的技术改造和职工的技术培训,特别要搞好科技项目的攻关,每个钻井公司都要抓好一个样板队。全局首先为20个钻井队进行液压封井器、节流管汇、两用水龙头、液压大钳、引进钻头等18项新技术改造项目的配套工作,各钻井公司必须设专人具体来抓。”
宋振明出席这次会议并讲了话,他号召所有钻井队都要切切实实制订出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向3277钻井队学习,向科学技术要钻井质量,要钻井速度。
为响应会战领导小组的号召,中原油田党委还做出了《关于向3277钻井队学习、开展“学比赶帮超”活动的通知》。
“通知”要求:
全局各级党组织、各条战线都要以党的十二大精神为指导,以3277钻井队为榜样,扎扎实实地开展“学、比、赶、帮、超”活动,振奋精神,鼓足干劲,立志改革,勇于创新,认真学习、掌握、应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中争创新成绩,争做新贡献。
向3277钻井队学习的通知发出后,参加会战的各个单位纷纷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中,很多人认识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于是,他们就用先进的钻井设备替代陈旧落后的老设备,因为这是提高钻井质量和速度的关键。
1月22日,宋振明召集李允子和钻井处、供应处、机动处的负责人,研究钻井设备的更新问题。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淘汰600马力和800马力的泥浆泵,换成1000至1300马力的泥浆泵,并把陈旧的手动封井器换成液压封井器。
4月29日,中原油田在文南前线又召开了第二次钻井技术座谈会。
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和交流学习3277钻井队的经验。为了增加会议影响,此次会议的参加人员扩大到井队的技术员和泥浆组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各个钻井队都有了不少心得。因此,在会上,有8个钻井队的代表纷纷作了精彩的发言。
会议召开了一天,宋振明自始至终参加了全天会议,并作了多次重要讲话。
最后,宋振明强调指出:
要围绕科学打井,大力推广3277队的6项技术,大张旗鼓地搞好学先进技术的宣传鼓动工作;
要普遍推行岗位责任制,加强职工的责任心,围绕薄弱环节搞攻关;
要舍得花大本钱,狠抓职工的技术培训工作。
模范的作用是巨大的,在3277钻井队的带动下,各个单位人员认真钻研,积极利用科技武装自己的头脑和改进各种勘探设备及勘探工艺,从而大大促进了油田的快速发展。
推动各种科技攻关
1983年,随着科技会战的展开,指挥部在宋振明等人的带领下,从多个方面组织科技攻关,并取得了不斐的成绩。
在工作中,宋振明经常这样说:“技术干部是科技攻关的中坚力量,要想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就必须尊重、爱护、关心他们,倾听他们的意见、要求和呼声,做他们的知心人。”
宋振明是这样说的,在实践中,也是切切实实地这样去做的。
一次,华东石油学院教授沈忠厚来中原油田考察,宋振明听说这位教授对钻井新技术很有研究,便提出让沈教授给钻井技术干部讲课,沈教授欣然同意。
这天上午,沈教授在油田第二招待所会议室里,给技术人员、管理干部讲课。
宋振明也像学员一样,来到会议室,自始至终认真听,细心记,并感到收获很大。他还高兴地说:“我们搞科学钻井年,就是要学习、应用和推广钻井新技术,像这样的报告今后应该多听一听。”
在宋振明的大力推动下,中原油田还组织过多次对干部、技术人员,甚至普通工人的培训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水平。
除了注重对干部进行培训外,宋振明还注重对国外技术的借鉴和吸取,让法国测井队到达中原油田就是一例。
原来,优质高效地打成一口井,既需要钻井队职工奋力拼搏,又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测井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宋振明对测井工作一直很重视。他曾反复思考过国务委员康世恩对中原油田测井工作的指示:
测井技术可以考虑两手:一是国内搞,包括与外国公司合作经营的方式,一是雇法国斯伦贝谢测井公司搞。
因此,当中原油田提出雇佣法国斯伦贝谢测井公司来施工意见后,宋振明欣然同意说:“首先是为了学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在这方面一定要舍得花力气,舍得抽出一批能接受新事物的技术干部跟人家学习,并学到受益。其次时通过斯伦贝谢测井,解决中原油田的一些生产实际问题。”
不久,经石油部批准,法国斯伦贝谢测井公司的两支测井施工队,将从四川油田来到中原油田服务。
1983年5月14日,斯伦贝谢测井公司远东总经理罗素一行5人,来到中原油田进行实地考察。
6月中旬,技术人员陈开化带领一批技术人员和车辆,专程赶到四川石油管理局,接来了斯伦贝谢的两支测井队。
两支测井队到来后,被安排在了测井公司大院内的一个小院子里。
为了尽快了解测井情况,宋振明等领导同志多次到中方办公室,去了解测井的具体情况。
8月17日,宋振明再次来到了测井公司,听取了李春明、陈开化等技术人员,关于斯伦贝谢测井情况的汇报。
汇报开始后,李春明向宋振明汇报了斯伦贝谢测井的几个明显特点。李春明说:
一是下井仪器种类多,测井项目齐全,获得的地下信息丰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强;
二是测井仪器工艺水平高,工作性能稳定可靠;
三是测井仪器刻度严格,技术先进,测取的成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四是车装计算机系统对曲线的显示和处理具有快速、直观的特点。
听完汇报后,宋振明参观了斯伦贝谢的设备和仪器,并用英语向外国专家问好。
在离开测井公司时,李明春把《斯伦贝谢测井公司情况介绍》和《测井公司关于学习斯伦贝谢先进技术的安排规划》两份材料交给宋振明。
8月22日,仔细地阅读了这两份材料后,宋振明在第二份材料上批示:
测井公司就是本着这个精神制订的学赶斯伦贝谢先进技术的规划。规划比较具体,进度要求也比较明确,很好。
建议各二级单位可否参照测井公司的做法,编制出本单位的科技攻关规划。这样,不仅局里,而且各级都有自己的科技攻关规划,使科技攻关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利推动整个科技水平的普遍提高。
为了抓好中原油田的科技攻关会战,宋振明还特别重视对具有实事求是的专家、技术人员的尊重与鼓励,在实际的工作中,他还提倡大家要畅所欲言,勇敢地提出各种问题。
当时,中原油田勘探公司担负着黄河南探区的勘探任务,这个公司的地质师邓向阳写了一份《1983年上半年黄河南探区试油试气成果汇总》的材料,送给了宋振明。
这份材料列举大量事实,在肯定黄河南勘探成绩的同时,还明确指出存在着花钱多、效益差的问题,应该引起领导的重视。
看过这份材料后,宋振明非常重视,思考良久,他认真批示:
这个材料虽然粗一些,但是,提出了一些重要问题,很值得领导同志深思,望在编制规划时,加以考虑。
1983年8月下旬,会战领导小组在山东省菏泽地区,召开黄河南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座谈会。
会议一开始,宋振明就强调说:“这是一次座谈会,希望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独立思考,自由发言,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成功的经验要讲,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也要讲,不要回避问题,不要统一口径。”
在这次会议上,宋振明还专门邀请邓向阳参加会议并发了言。
在宋振明的鼓励下,油田领导和科技人员在这次会议上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了意见,这对黄河南油田勘探开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对正确决策黄河南的勘探开发起了重要作用。
8月24日上午,中原油田第三次钻井技术座谈会隆重召开了。
在菏泽开会的宋振明一直关注着油田的钻井工作,为此他还专门写信给留在油田的李允子。宋振明在信中如此写道:
李允子同志并钻井技术座谈会全体同志:
因我要参加黄河南的油田勘探技术座谈会,就不能参加你们的钻井技术座谈会了,对钻井技术座谈会讲几点意见:
1、热烈祝贺钻井战线在今年的“科学钻井年”中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今年以来,钻井战线包括后勤各公司,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艰苦努力下,在科学打井推广6大技术、进行职工培训、建立岗位责任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在开展学习3277队活动中,又涌现了许多先进单位,如32905队、32861队、32759队、32105队等。特向这些先进单位致敬!应该公平地说,在钻井战线取得成绩中,李允子等技术干部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希望这次技术座谈会,认真总结交流今年以来所取得的新经验、新技术,使我们的钻井工作,不论是先进队、中间队、后进队,不论是生产井、探井,不论是深井,还是浅井,都应该有所前进,有所提高,继续前进。特别要抓住以下工作不放松:
3、继续抓好科学钻井,推广6大技术,包括“六参数仪”就是7大技术,一定要下决心,一个队一个队地全部推广。
4、继续狠抓全员技术培训。首先是各行各业的应知应会,力争在年底或稍长一点时间都要训练一遍,应知者一定要知,应会者一定要会,并进行全面考核,及格者发给应知应会合格证书。
5、继续抓好岗位责任制。现在,钻井战线的岗位责任制条文已经拟定出来了,要求写在纸上,记在心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要“严”字当头,贵在坚持,发扬“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好作风,班组要班班检查。各公司每月进行一次总结评比,要和评奖结合起来,奖好罚坏。关于建立岗位责任制,请按局发的通知办,这里就不多说了。
6、要认真研究打定向井的问题。要破除怕打定向井的恐惧心理。外国不说,国内大港油田、辽河油田,他们成批地打定向井,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中原油田也成功地打了新濮井,说明定向井是可以打的,会打好的,质量速度是会上去的,关键是我们要下决心,要敢打,学会打。
至于打定向井的好处,过去讲得很多了,关键是干。希望你们认真加以研究,必要的话,也可派人到大港、辽河去学习。
……
当李允子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宣读完宋振明的信后,会场上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表达了钻井战线的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对宋振明关心重视钻井技术进步的感激之情。
此次会议之后,钻井战线的技术干部和广大职工认真落实宋振明的指示,学习3277钻井队的活动再次掀起高潮,“科学钻井年”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在宋振明的鼓励和支持下,杜晓瑞、韩元仁、杜成武、卢明厚等钻井技术领导干部,把打定向井作为技术攻关的目标,积极向大港等油田学习,同钻井队职工一起攻关,掌握了打定向井的新技术,全油田打定向井的钻井队逐年增加,先后打成功数百口定向井、丛式井、水平井,既提高了钻井速度,提高了油井采收率,又节约了井场占地。
和宋振明一样,会战指挥部的领导同志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推动中原油田科技攻关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指挥部领导的共同努力下,中原油田科技会战很快取得了巨大成绩。
全国大力支援会战
1983年初,中原油田技术攻关会战开始后,一时间,全国上下都开始了对会战的支持。
为了号召各个油田支援中原油田,在石油部开发司组织下,大庆、四川、大港、江汉等油田的总工程师汇集中原油田,针对中原油田开发中遇到的难题,献计献策,制定对策。
中原油田总地质师车卓吾、总工程师商永和同兄弟油田的总工程师们,在油田进行深入考察,针对复杂断块油田和低渗透油层,制订了相应的开发措施。
在中原油田技术攻关会战如火如荼开展之时,石油部领导对油田生产建设和技术攻关会战十分重视。
1983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石油部部长王涛到中原油田检查指导工作。
在认真听取了中原油田的汇报后,王涛对中原油田建设提出6项要求:
一是要始终把勘探摆在首位;
二是要加强天然气勘探,做到油气并重;
三是油田开发要着眼于稳产;
四是打好科技攻坚仗,把油田勘探开发技术提高到80年代国际新水平;
五是大胆改革经济体制,把奖金同综合经济效益挂钩,逐步实行项目管理经济责任制;
六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中原油田建设成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新型油田。
同时,国务院提出加快中原油田建设的决策,在全国科学界和相关的科研单位,引起巨大的反响。
一时间,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贵阳地化所、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地理研究所、北京地质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纷纷奔赴中原油田,选题攻关。
宋振明、胡笑云、车卓吾和油田科研单位热情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精英们。向他们介绍情况,提出问题,签订协议,协同攻关。
很快,中原油田成了全国地化研究、地质研究的一块热土和基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围绕油田勘探开发的科研攻关掀起一个一个热潮。
曾为东濮凹陷石油勘探建立头功的物探局的石油地质家们,此时,又以新的姿态和满腔热情投入东濮凹陷构造研究。他们和中原油田地质研究院朱家蔚、安舆等30多名地质研究人员密切合作,花了一年多时间,到1984年年底,使这项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同时,根据国务院及有关单位的批准,中原油田的会战还得到了世界银行贷款。
原来,根据国务院和石油部的决策,从攻关会战一开始,中原油田就决定大规模引进油田需要、国内没有、国外已成功地应用的先进技术。
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后,中原油田积极和世界银行谈判获得了大额贷款,从而为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供了资金条件。
接着,中原油田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先后引进了适用于油田复杂钻井的工具,引进了三维地震技术,引进了斯伦贝谢测井技术,引进了深井修井技术和大型压裂设备,引进了泥浆、水质化验分析技术和设备。
后来,为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中原油田又建立了高级技术培训中心,接着,又引进了大型电子计算机,建立了计算机中心。
这些新技术的引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983年春季,油田引进的三维地震队,在文南油田进行了100平方公里上进行了作业,这对解决复杂断块油田地质勘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德国引进的先进钻井技术,解决了穿透盐膏层的技术难题。
从斯伦贝谢测井公司引进的先进测井技术和4套测井设备,解决了可分辨0.67米的薄油层和低渗透层,同时,解决了电测中卡电缆的技术难题。
中原油田在政策上进行不断完善的同时,技术攻关会战,还吸引了国内外的文化艺术界人士。
1985年4月26日,中国石油摄影协会在中原油田召开第一次理事会议。
原石油师政委、石油部常务副部长张文彬担任影协主席,他和石油部副部长李敬到会讲话,向国内摄影界知名人士徐肖冰、蒋齐生、陈复礼、苏复夏等颁发了顾问聘书。
与此同时,其他的文艺团体也纷纷来到中原油田,向奋战在一线工作的同志,表示了衷心的慰问。他们的到来,给参与会战的同志以极大的鼓舞。
很多平时只顾埋头苦干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在油田第一次和他们喜爱的歌星、影星见了面。他们高兴地说:“看到这么多人支持我们的事业,我们一定好好工作,打好中原油田技术攻关这一仗。”
在全国上下对中原油田进行支援的时候,中原油田所在的河南更是不甘落后。
会战之初,河南省委、省政府对中原油田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十分关心。
在会战进行之中,河南省委书记杨析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赵地、张志刚、钟力生先后来到中原油田检查指导工作。
在视察中,中原油田勘探局局长胡笑云向省委、省政府领导汇报了生产建设情况和油田发展规划,副局长车卓吾汇报了油田勘探形势和技术攻关情况,局党委书记唐光裕汇报了油田党委工作情况。
听完汇报后,杨析综对中原油田生产建设和技术攻关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十分满意,并提出给予表扬。
接着,省委、省政府领导,在胡笑云、唐光裕等陪同下,视察了油田,看望了奋战在中原油田一线的广大职工。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曲当年流行在延安和抗日根据地的这首秧歌“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咱亲人八路军……”之歌在中原油田会战中再次奏响。
1983年10月上旬,阴雨连绵。
这天早上,文明寨采油大队食堂管理员望着雨幕,愁得吃不下饭。
原来,连日下雨,食堂的蔬菜眼看吃完了,值班车为了保油井生产,出不了远门拉菜,几百口人眼看就没有菜吃了,可怎么办?
正当他焦急不安的时候,忽然,门口传来了热闹的吆喝声。
管理员出门一看,只见了油田所在的韩村党支部书记韩章修和几个村民挑着几十只鸡、鹅和其他的一些菜,送到门上来了。
看到管理员出来了,有一个村民牵来了3只山羊对管理员说:“乡亲们听说你们吃的有难处,托俺们给你们送些鲜活物。”
后边,紧跟着前夏沟村党支部书记和广峰,赶着毛驴车,拉着整整一车红薯。
接着,又见几位村民推着自行车,车架子上托着野兔子。村民们一进门,就急忙把野兔往下卸。管理员一边帮着卸,一边数,足足有400多只。
管理员惊讶了起来,他睁大了眼睛对村民说:“这么多兔子,从哪整的?”
一位村民说:“俺乡书记听说油田吃菜困难,就把俺乡上的猎户组织起来,说这阵子正是打野兔的季节,俺们打兔子给油田送来,听说这玩艺还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好肉哩。”
管理员把村民送来的野兔、鸡、羊、鹅过秤后,要按市场价付钱,村民怎么说也不要。
一时间在中原油区,受到感染的石油工人们,把那首歌的歌词改为:“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咱亲人石油人……
奋战在中原油田各条战线的人们,听到这件事后,非常感慨。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认真工作,不让广大乡亲们失望。
1983年8月28日,明一〇四井突然发生井喷,原油喷涌而出,很快污染了陈庄400多亩良田。
井场距村庄仅有200米,为防止井喷起火,村支书韩学贤立即组织50人的村民护井队,赶到井场,协助油田维护井场安全。
当时,井场距离村庄近,村民做饭很可能引起火灾,为此,韩学贤向全村宣布,任何人家都不能点火做饭,村民吃饭到附近村庄投亲靠友。
全村人想油田之所想,在发生井喷到制服井喷的两天中,没有一家开伙做饭。
井喷的消息传到辛县县委后,县委副书记孔繁森当晚23时赶到井喷现场,同工人、村民一起维护井场安全,参加制服井喷的战斗。
接着,孔繁森赶到油田职工医院,代表县委慰问受伤的职工。
看到地方政府领导这样关心油田建设和油田职工,广大油田职工深受感动,受伤的职工握着孔繁森的手,激动地说:“谢谢孔书记,我们要把油田开发好,也要大力支持地方发展经济。”
孔繁森对工人说:“油田是我们大家的油田,支援油田建设是我们的责任,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护油田吧。”
在全国上下的大力支持下,中原油田技术攻关会战进展非常顺利,会战的胜利指日可待。
取得科技会战大成果
1986年3月3日,来自石油部和国内许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领导、专家、教授再次汇集中原,对3年攻关成果进行评审。
评委们一致认为,3年多来,中原油田已经出色地完成了会战的各项任务。
正如评委们所言,在全体专家、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共同努力下,经过3年攻关,中原油田取得了巨大成就。
3年里,中原油田和国内34个科研单位和大型企业协作攻关80多项,同石油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学院等一批大专院校建立了协作关系。
在此期间,中原油田共取得较重大的科技成果117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发明奖一项。
3年科技攻关的成果和意义,远远超出了中原油田本身,它使我国石油勘探开发技术获得了新的发展:
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和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配合下,地质综合研究技术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成果。
《东濮凹陷煤成气形成条件及远景评价》这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通过国家验收。这项研究成果完善了煤成气的判别标准,比较准确有效地鉴别了中原油田内3种不同成因的天然气,为我国华北地区煤成气的勘探做了具有开拓性的工作,为研究天然气的形成分布规律创造了条件。
地震勘探技术方面。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三维地震技术在中原油田大面积使用,这使勘探精度和效率得到提高,从而加深了对地下断层的认识,对局部断块形态和圈闭条件的认识也更加清楚,因而使布井成功率大大提高。
钻井技术方面。列为国家重点科研课题的《优选参数及平衡压力、并控技术》研究全面完成,并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其中两项指标达到国外20世纪80年代同类研究项目水平。
这一研究成果,在深井钻井工程设计上发挥了很大效益,促进了钻井技术水平的提高。钻井队平均进尺由1982年的9077米提高到1985年的13502米,井身合格率、固井合格率、取芯收获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同时,定向井、丛式井新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到1985年共打定向井35口,进尺9万多米。
泥浆技术方面。在攻关会战中大面积推广使用三磺聚合物泥浆体系,获得显著效果。
濮深七井采用新型油包水泥浆,从井深3000米钻至5200米目的层,经受了高温、高压、大段软泥岩及盐膏层等井下复杂情况的考验,从而保证了钻井安全。
泥浆公司成功研制的新型润滑剂,顺利穿过两套盐层,热稳定性好,有明显的防卡钻效果,可适用于各类钻井泥浆。
测井技术方面。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测井技术,提高了油田深井、高压、高温和复杂井的测井水平。
同时,在测井数据采集处理方面也取得重要成果。油田测井公司与外单位合作,对国产测井仪模拟记录进行改造获得成功。
改造后的这种新型测井仪可根据需要,随时捕捉并放大观察井下异常变化,所测资料准确率高,解决了长期以来油井测井中的一大难关。
试油技术方面。通过推广使用过油管射孔工艺,从而使射孔试油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
用这种新工艺,缩短了试油周期,可防止油层污染,经济效益明显,3年来,使用这种技术,共射孔444口井,节约资金800多万元。
油田开发技术方面。水力活塞泵采油工艺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文明寨油矿建起我国最大的动力液集中处理站,日处理动力液两万吨。
为提高抽油机工作效率,中原油田同石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分别研制出两种型号的抽油机计算机诊断系统,使油井诊断符合率达到90%以上。
在压裂技术上,为改造油层,提高单井产量,中原油田采用了水力砂压裂新工艺,仅1984年至1985年共压裂115口井,有效率达到88%。
同时,石油中的污水水质也获得突破性进展。污水经过处理,全部回注到地下,既补充了地下油层压力,又防止了污水对地面环境的污染。
建筑工程方面。中原油田的建筑工程业开创初期的1980年,只有一个30多人的设计室和一支1500多人的建筑施工队伍,建筑施工设备不足200台,并且都很简陋,只能承担油田小型、少量的建筑施工项目,绝大部分油田地面建设工程靠外部施工队来完成。
随着油田的发展,建筑工程业现已成为油田的支柱产业之一。拥有勘察设计和建筑施工队5万余人,其中建筑设计、施工骨干队伍6000余人。有引进和国产建筑施工技术装备3000余台。
中原油田建筑工程系统,有三大骨干企业,即勘察设计研究院、建筑安装总公司、建筑集团总公司。
近年来,在中原油田地面工程建设任务锐减的形势下,他们走向国内外建筑市场,求生存求发展,技术实力得到了展示和验证。
油田地面建设技术方面。经过3年攻关会战,原油集输形成了一套“单管密闭、化学球清蜡、泡沫塑料保温、两级布站”的油气集输新工艺,从而顺利解决了从油田计量站到输油泵站,集油干线油气常温输送的技术难关。
3年来,油田累计实现油气常温输送油井1047口,集输管线600多公里,每输一吨油耗气量由25标方降至8标方。
中原油田利用原油稳定技术,建成了6套原油稳定装置,使油田生产的原油可全部进行稳定处理。仅此一项,1985年就回收液化气0.5万多吨,轻质油2.5万多吨,创造利润792万元,从而大大提高了油田开发经济效益。
至此,中原油田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全面地胜利。
科技攻关会战的胜利,成功解决了中原油田开发中技术难题,为中原油田此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