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明珠——万石山

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主要包括海域、鼓浪屿、万石山和海滨风景区等部分,总面积245平方千米,性质定为海岛环抱、山岩奇特、沙滩广阔、城景相依所构成的具有亚热带风光的国家级海滨风景名胜区。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隔鹭江与厦门岛相望。四面碧海环绕,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称,又有“万国建筑博览”、“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美誉,宛如一颗璀璨的“海上明珠”,镶嵌在厦门海湾的碧海绿波之中。

宋时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岛西南有一海蚀岩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自明朝雅化为今名。

鼓浪屿周边海域为厦门港主要部分,紧临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文昌鱼保护区、大屿岛白鹭保护区,与金门列岛隔海相望。登高远眺,鼓浪屿全景及周边美景尽收眼底。

厦门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条件优越,日照特别长,一年四季,花木繁茂。

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

日光岩由日光岩和琴园两个部分组成。日光岩耸峙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为鼓浪屿最高峰。

站在日光岩山门处,看到一块高40多米的巨岩,凌空而立,在那巨岩峭壁上,有“天风海涛”4个字横书,其下还有两行大字题刻,右侧为“鼓浪洞天”,左侧为“鹭江第一”。

前者是1573年江苏丹阳人丁一中所书,这是日光岩最早的题刻。后者是清道光年间福建长乐人林针所写,两者靠近,字迹相当,林针署名特别大,游人常误为两者皆是林针所题,其实后者比前者晚刻200多年。

菽庄花园坐落在鼓浪屿港仔后,建于1913年,主人林尔嘉,又名叔臧,园名即以他的名字谐音而命名。甲午战争后,林维源及其子叔臧不愿当亡国奴,从台湾迁到鼓浪屿居住。其后,叔臧建了这座花园。

菽庄花园依海建园,海藏园中,傍山为洞,垒石补山,与远处山光水色互为衬托,浑然一体。所造楼台亭榭不一其形,迦桥低栏,形若游龙。园内看海,波浪拍岸,倚栏远眺,极尽山海之致,复有岩洞之幽,鲜花满径,绿树成行。

菽庄花园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以小见大,耐人寻味。庭院本来以静为主,但眼前波涛拍岸,浪花飞溅,形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对比,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妙趣横生。

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部的覆鼎岩海滨,占地30000平方米,沿鹭江之滨铺开,这是以海滨沙滩、岩石、绿树、亭阁展布的庭园。

皓月园内有一座郑成功及其部将巨型铜雕像。这座巨型铜雕,图幅宽广,颇引人注目。园内更突出的是矗立在覆鼎岩上的郑成功巨型花岗岩雕像,十分威武。

古避暑洞是个很有特色的山洞,两旁石壁支起从天而降的花岗岩巨石,给人泰山压顶之感,十分险峻。上面“古避暑洞”4个字是清末台湾文人施士洁题写的。

石洞明亮干燥、通风清爽。穿过古避暑洞,向左拐,有一座窈窕小亭,撑起细细腰骨,把岩石当做凉台,名叫“伞亭”可供人遮阳避雨。

石洞旁边的岩石顶,有一个仙人洗脚的石盆,长年累月盛着水,一旁还有仙人的脚印。其实,“仙人印”、“洗脚盆”都是海浪冲蚀而成的海蚀地貌。

龙头寨门是郑成功当年屯兵鼓浪屿的“龙头山寨”的寨门,岩石上的圆孔是士兵搭架帐篷开凿的。郑成功纪念馆是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而创设。郑成功纪念馆展出各种文物、资料、照片、模型等300余件。

伴着鼓浪屿的海浪声,30台古钢琴静静地站在充满典雅气氛的陈列室中,让带着惊奇眼光的参观者,发出阵阵赞叹,那里就是鼓浪屿钢琴博物馆。

博物馆里陈列了爱国华侨胡友义收藏的40多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100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8个脚踏的古钢琴等。

百米高台为日光岩顶峰,加上圆台,号称“百米高台”。淋浴天风,倾听海涛,眺望远处,水天一色,令人忘却人世烦恼。从高台上看脚下的鼓浪屿,各种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好像从这钢琴之岛上弹奏出来音符,凝固成一曲最浪漫的旋律。

从19世纪中叶起,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西方音乐开始涌进鼓浪屿,与鼓浪屿优雅的人居环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屿今日的音乐传统,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音乐家。

三一堂的建筑独具一格,呈十字立体式的罕见造型,四方八面排水的黄瓦屋顶上,居中矗立着八角钟楼,顶尖的十字架高耸云天。红墙装饰着流畅的三角形线条,四面敞开12道大门、16扇窗户极为宽大,具有通风、采光、疏散的实用特点。

海天堂构位于鼓浪屿福建路38号,“海天堂构”老别墅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门楼是典型中国传统式样,重檐斗拱、飞檐翘角。前后两侧的楼宇,普遍采用古希腊柱式,窗饰大都为西洋风格,但墙面与转角又是中国雕饰。

万石山在厦门市区东部狮山北麓,紧依厦门市区,景区内山山相连、山水相依、峰峦起伏、景色奇秀,浓荫蔽天,幽静清雅。主要景点有万石岩、太平岩、醉仙岩、厦门园林植物园、和虎溪岩等。

万石岩在万石水库以南,举目皆石,大小重叠,有的危如累卵,有的稳如泰山,连绵延亘,象鼻峰则像一头大象朝天伸着长长的鼻子。古人石刻“万笏朝天”、“石浪排空”生动地描写出万石岩的奇景。

太平岩在万石岩上方,林壑幽美。建于唐代的太平岩寺几度兴废,现存寺庙是仿照原样重建的,有正殿、偏殿。殿前的楼阁称“蟾宫”,现为“茶人之家”,供人们品茗。

寺庙附近有4块岩石构成形态像开口欢笑的景观,上题“石笑”两字,还有古人诗刻。

醉仙岩在万石湖西南山上,与万石岩遥遥相对,因山势如仙人醉倒,故名。岩顶巨石则像一只蹲着的骆驼,故称为“骆驼峰”。醉仙岩有醴泉洞、天界寺、黄亭、长啸洞、旷怡台等景点。

天界寺始建于清初,旧时寺中每天拂晓要敲钟108响,声浪远播,扣人心弦,人称“天界晓钟”,寺因此得名。

长啸洞为临近绝顶的一个天然岩洞,站在洞口高声一呼,山鸣谷应,余音不绝。岩顶是旷怡台,在台上放眼四望,青山碧海,一览无余。

虎溪岩的景点命名借用庐山的“虎溪三笑”典故。东晋时,慧远和尚等人在庐山东林寺结白莲社,慧远每次送客都以不过溪为约,否则虎就吼叫,故名虎溪。

从“先露一芽”的石刻旁拾阶而上,满山岩石,大若虎踞,小如羊蹲,奇险天成,石壁上刻着“渐入佳境”4字。登上一块巨石之顶,就可以看到一条3米宽的石沟,这就是虎溪。溪上架着弓形石桥,即渡虎桥,又称“仙人桥”。

过桥可以看见巨石上刻着“三笑”两字,三笑石后为东林寺,是明万历年间厦门诗人池显方所建。因南面有玉屏山,又称玉屏寺。

寺右有夜月洞,又名伏虎洞,洞顶刻“啸云”两字,洞中泥塑老虎双目炯炯有神,虎溪岩因此成了当地人中秋赏月的最佳去处。

万石莲寺建于明末康熙年间,靖海侯施琅重建,大雄宝殿及禅室僧房与嵯峨巨石相映带,清幽典雅。

万石植物公园是独具一格的公园和植物园的结合体,辟有棕榈、竹类、兰花、盆景、药用植物等20多个植物区、圃和展览室、栽培数以万计热带、亚热带植物,因富于科研成果而闻名海内外。

万石山中,有著名的厦门园林植物园,植物园园内设有松杉园、棕榈岛、玫瑰园、引种驯化区、药用植物园、多肉植物区、兰花圃等20多个专类园和种植区。已经引进热带、亚热带园林植物3000多种,其中有被人们称为“活化石”的水杉、银杏和世界三大观赏树中国金钱松、日本金松、南洋杉及其他奇花异草。

[旁注]

鹭江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内。鼓浪屿和厦门岛之间的海域,海面上常有很多美丽优雅的白鹭盘旋飞翔,故称之为鹭江。

中华白海豚 又称印度太平洋驼背豚,是世界上78种鲸类品种之一,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见于我国东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

文昌鱼 脊索动物,外形像小鱼,体侧扁,长约0.05米,半透明,头尾尖,体内有一条脊索,有背鳍、臀鳍和尾鳍。生活在沿海泥沙中,吃浮游生物。文昌鱼是福建厦门的名贵特产,俗名“鳄鱼虫”。

慧远和尚(334年~416年),即慧远大师,俗姓贾。精通六经及老、庄之学。21岁时,闻道安法师讲般若经,悟而出家,以弘法为己任。后入庐山,喜其清幽,遂结茅为舍,讲《涅槃经》,又凿池种莲,因号莲社,为我国莲宗之始,是改变我国信仰体系的一代杰出佛教领袖。

中国金钱松 为著名的古老残遗植物,是我国特产树种,也是全世界唯一的一种。由于气候的变迁,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金钱松灭绝。只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少数地区幸存下来,繁衍至今。

林尔嘉 字菽庄、叔臧,别名眉寿,晚年号百忍老人。原名陈石子,是厦门抗英名将陈胜元五子陈宗美的嫡生长子,6岁时才过继给台湾板桥林家。林尔嘉自幼聪敏好学,成年后关心国家富强,提出改革经济发展实业的设想。

郑成功(1624年~1662年)名森,字明俨,幼名福松,明末名将、民族英雄。南明皇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永历帝封延平王。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军队,收复台湾。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候,号琢公,明末清初军事家。原为郑芝龙和郑成功的部将,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1683年率军渡海统一台湾。

[阅读链接]

1661年4月,郑成功经过充分准备,率战船数百艘,官兵25000人,从金门科罗湾出发,收复被荷兰侵占38年的台湾,并历奋开发台湾。郑成功于1662年7月病逝于台湾,年仅39岁。

300多年来,闽台人民十分敬仰郑成功,尊他为民族英雄,台湾人民尊他为“开台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