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海小庐山——鼓山

鼓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风景区。

鼓山山上胜迹众多,林壑幽美,引人入胜。鼓山景区以古刹涌泉寺为中心,东有回龙阁、灵源洞等景;西有洞壑数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罗汉台、香炉峰等;北有大顶峰、白云洞等。

这些景点主要由花岗岩经长期剥蚀、风化、崩塌、堆积而成,千姿百态,构成蟠桃林、刘海钓蟾、玉笋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观。

登山古径是古时登鼓山之道。从山麓下院登上2000多级台阶,经过“七亭七里路”就可到达涌泉寺山门。第一亭是“东际亭”,过廨院即是东际桥,桥上过亭就开始登山。上99级石阶至“仰止亭”。此后途中岩石上有诸多字刻可观。

第二亭是“石门亭”,由于此处溪水淙淙不绝于耳,故古名为“听涛观瀑亭”,第三亭“乘云亭”,沿道有石刻“乘云”、“仰涛”、“小鼓”、“天风吹梦”、“风怒涛飞”等。

第四亭叫“半山亭”,由第三亭至此,共有494级台阶,亭在半岭,故名。过此亭百余阶,有石刻“路通仙苑”,转小径可达“十八洞景”。“半山亭”后有石刻“桃岩洞口”,往东可到桃岩洞,桃花精舍。

第五亭是“茶亭”,因亭附近有茶园而得名。道边有石刻“欲罢不能”、“宜勉力”等。据说清乾隆时福州知府李拨登山至此,气喘吁吁。往上走,力有不逮;往回走,心不甘愿。遂题字“欲罢不能”于亭旁大石上。

第六亭是“松关亭”,附近有石刻一笔“寿”、一笔“龙”、一笔“虎”,还有文天祥所书的“忠、孝、廉、节”等。第七亭是“更衣亭”。过“松关亭”几十步即是。传说闽王当年上山入寺,便在此更衣。

登山至此,汗流浃背,而高处生寒,正需更衣、添衣。附近石刻有“毋息半途”、“眼底浮云”、“心路须平”等。

摩崖题刻是鼓山的一大特点,比比皆是,其中不少是历代名人的题刻。据统计,鼓山的摩崖题刻不下300余处,宋代的题刻就达100得处,这说明早在宋代,鼓山就是文人达官赏览胜景的所在。

现存题刻最早的是灵源洞东壁1046年蔡襄等人的题名,其文道:“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君谟庆历丙孟秋八日游灵源洞。”

蔡君谟即蔡襄,时任福州知州。蔡襄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在一处壁上刻有“忘归石”3个大字,笔力遒劲,也是蔡襄所书。蔡襄的这些题刻,被认为是书法艺术的珍品。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也在鼓山留下了字迹,大顶峰磐石上的“天风海涛”4个大字即为朱熹所书。朱熹还写了一巨大“寿”字刻在喝水岩石壁上,是福建摩崖石刻中少见的大字。

清朝道光年间诗人魏杰,根据这里的自然景物和民间传说,整理编写成《十八景》,刻于达摩洞外的一面岩壁上,它们分别是达摩面壁、南极升天、仙猿守峡、古鹤巢云、仙人巨迹、福寿全图、蟠桃满坞、玉笋成林、蚁蜓渡潮、渔灯普照、狮子戏球、金蟾出洞、伏虎驮经、神龙听法、铠甲卸岩、慈航架壑、八仙岩洞、千佛梵宫。

倚靠着木质栏杆极目远眺,华灯初上的榕城夜景尽收眼底,阵阵凉风吹来,令人仿佛置身仙境,这是鼓山十八景新建的观景台。观景台建在鼓山上,与姐妹楼毗邻,采用进口铁杉经防腐处理搭建而成,古色古香,结实美观。

涌泉寺山门东边,有一石砌拱门,上书“灵源深处”。傍崖而下石阶,中裂一涧,有似石洞,故名“灵源洞”。因为“喝水岩”石刻,这一带又统称“喝水岩”。

白云洞位于鼓山西北风池山西侧,因洞在海拔700多米处,常常是“白云混入、咫尺莫辨”故称“白云洞”。

磨溪景区位于福州市鼓山东侧快安村。原名龙溪,发源于鼓山,因水源丰富,清道光年间全盛时沿溪处处磨坊,故名“磨溪”。

溪水时而曲折迂回,时而直泻而下。“人在石上走,水在石下流”。溪中大大小小岩石,被溪水冲刷得干干净净,不停的流水随着不同落差,发出各种响声,有琴声、锣声、鼓声等。尤其龙潭深邃,水色透明,泉水从高处落下,响声更加清脆。

顺溪进山,两山对峙,东边山上高山寨和茶园像是世外人家。对岸溪中一岩石宛如一顶纱帽,其上和着一棵榕树,枝叶茂盛,叫“纱帽潭”。

磨溪东边另一条小溪,泉水不断地从高山寨流下,经过重重叠叠岩层,构成优美的画面。磨溪西侧,路旁有一组岩石构成的山洞,上刻“龙溪古迹”。洞口上方刻有“无为而成”。

横穿过磨溪,一条小路可上山坡,路旁一块岩石像青衣学士拱手溪边,岩石上刻着“南宫拜石”。溪旁还保留一块磨盘石,这是从前放水轮车的地方。后来这里修起了拦水坝,成为一个小水库。

如今,磨溪已成为福建省最成熟的户外自然岩壁攀岩场,可以说,福州磨溪景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成熟天然攀岩场所。

涌泉寺位于鼓山之上,仍保持着明清的建筑风格。寺依山偎谷,槛廊连缀,25座大小殿堂簇拥着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巨柱耸立,飞檐凌空,雄伟辉煌。殿内释迦牟尼三世佛不着梵服,只披汉装,端坐其中;两旁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法相庄严”。

在大殿后侧,有尊“三圣像”。像前有一张桑丝木制成的长桌,据说历经多次火劫,至今仍完好如初,被称为镇寺之宝。

涌泉寺曾为我国寺院的一所重要经书出版机构,现在仍保留有明末清初及近代的各种雕版20000多块。寺内的藏经殿,存有古版印刷的各类佛经,手抄经书及用血书写的《大乘般若波罗蜜多》经。

藏经殿正中有一座释迦如来灵牙舍利宝塔,塔中仅存三颗舍利子与佛牙。在塔的背后安放着一尊缅甸送来的汉白玉卧佛像,佛身匀称,体态安详,作睡卧状,据说这就是释迦牟尼圆寂时的形态。

现放生池内放养着上百只乌龟和红鲤鱼,最大的龟有上千年龟龄了。放生池内还塑有一尊高大的滴水观音菩萨石雕像,观音手中圣水瓶可流出圣水。

[旁注]

闽江 是我国福建省最大河流。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的建宁县均口乡。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南平市附近汇合后称闽江。穿过沿海山脉至福州市南台岛分南北两支,至罗星塔复合为一,折向东北流出琅歧岛注入东海。

舍利子 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各种各样,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颜色也不一,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宋天圣八年进士,历任知谏院、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知事。学识渊博,书艺高深,宋代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

魏杰 字从岩,号拙夫,又号松筠,别号鹤山樵者,清代风流雅士。他不仅是著名盐商,也是清代著名诗人、书画家、藏书家、慈善家,被后人称为“布衣名士”、“田园诗人”。

[阅读链接]

传说很久以前,鼓山原叫“白云峰”。有一天,天空忽然乌云密布,云层中蹿出一条恶龙,闯进山上的灵源深洞,从此祸害不断发生。村上有一对平时练武的年轻夫妇,他们见恶龙出洞,为了保护乡亲,丈夫挥动日月宝刀,妻子掣起鸳鸯宝剑,朝着恶龙猛扑过去。

就在这时,那位挥剑的妻子生下一个男孩。恶龙饿得慌,正要扑吃婴孩,突然天外传来喝声:“休得作孽!”

恶龙抬头一看是南海观音,连忙逃进了灵源洞!

观音要赶着赴蟠桃会,无暇停留,只好抱着小孩勿匆走了。不觉23年过去了,小孩阪依佛门,法号神晏和尚,当了雪峰寺主持。

神晏来到白云峰时,到处是荒山秃岭,一阵风过,山上岩石咚咚作响,所以自云峰后来被人们称为“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