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央下令自卫反击

  • 张国华信心十足地回答道:“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 毛泽东把烟放在嘴里,深深地吸了一口,许久,他指着印军的据点把大手挥了一下,同时又提高声音说道:“扫了它!”
  • 一个领导同志最后意味深长地说:“打得要狠,是共产党员表现的时候了。”

中央下令对印军坚决反击

1962年10月6日,总参谋部传达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

假如印军向我进攻则要狠狠地打他一下,除东线西藏做准备外,西线也要配合。如他进攻,不仅要打退,还要打狠打痛。

这一指示,不仅确定了打狠打痛的方针,而且明确了反击作战的主要方向在东线,西线要配合东线作战。

10月17日,中央军委下达《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对歼灭侵入我国境内的印军作了具体部署。

一场反击自卫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印度当局在谈判桌上没有达到目的,为了侵略中国领土,就企图用武力改变边境状况,于是乘中国单方面停止在边境20公里内巡逻之机,从1961年起,开始推行其“前进政策”,不断在边境地区挑起武装冲突。

印军先在西段边境不断越界侦察、演习、设卡,到1962年9月,共蚕食我领土3000多平方公里,设立入侵据点43个。

在东段,印军于1962年上半年沿“麦克马洪线”建立约24个新哨所,并越过“麦克马洪线”在克节朗河谷的扯冬建立入侵据点。

当时,新疆、西藏边防部队根据上级指示,在环境极为艰苦的边防一线,顶住猖狂入侵挑衅的印军,展开了面对面的反蚕食斗争。

鉴于印军向中国境内步步进逼,解放军总参谋部于1962年5月下达了恢复边境巡逻的指示,要求边防部队对印军的挑衅进行针锋相对地斗争,又要力避流血冲突,可见中国的克制。

但是,印度政府一意孤行,他们大肆造谣说“中国侵略印度”,混淆国际社会的判断力。加之国际敌对势力利用西藏平叛和中印边境争端掀起的反华噪音,一些国家不明真相,打着“和平”、“中立”的旗号,对尼赫鲁表示了同情,使得中印边境斗争更加复杂化。

毛泽东开会讨论印度问题

1962年10月1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集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与会人员表情凝重,但大家的目光都非常坚定。

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议,它将对中印边境问题做出重大的决策。

会议由毛泽东主持,外交部的乔冠华和总参谋部的雷英夫,首先报告了中印边境冲突的情况以及各方面的反映。

毛泽东坐在那里认真地听着,不停地皱着眉头。

乔冠华和雷英夫两个人汇报完之后,周恩来站起来开始发言。他着重分析了有关中印边境问题的形势,说明必须进行自卫反击的理由,建议马上和进犯的印度侵略者进行武力斗争。

几位中央领导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讨论,大家对周恩来的建议都表示赞同。其实,大家早就对印度的侵略行径忍无可忍了,都认为必须进行反击自卫了。

毛泽东接着说:“多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想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印度都不干,蓄意挑起武装冲突,且越演越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

毛泽东吸了口烟,继续说:“俗话说,不打不成交,也许我们反击一下,边境才能安定下来,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才有希望实现。但我们的反击仅仅是警告、惩罚性质,仅仅是告诉尼赫鲁和印度政府,用军事手段解决边境问题是不行的。”

毛泽东说完后,会议接着讨论中印两军的实力对比和能否打得赢的问题。

在当时,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的张国华本来在内地养病,生活刚刚平静一点,不想,被中印边境的冲突给打乱了。

张国华接到中央领导和中央军委总部的命令后,这个曾经领导解放过西藏的将军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北京来参加重要会议,他深深知道,保卫祖国的领土比调养自己的身体更重要。

毛泽东问张国华:“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呀?”

张国华信心十足地回答道:“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毛泽东说:“也许我们打不赢,那也没有办法。打不赢时,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们自己没有本事。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印度军队侵占了我国的领土西藏。但西藏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世人皆知、天经地义、永远不能改变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

大家在对形势进行分析研究后,一致认为战胜印军是有把握的,印度军队虽然狂妄自大,战斗力却比较差,没什么可怕的。

毛泽东一再提醒大家,我们没有同印度作战的经验,万万不可轻敌,更不能产生浮躁的情绪,一定要认真准备,精心布置。

至于反击作战的方案,大家同意总参部和张国华司令员共同拟制的计划。

这次会议根据总参部提出的建议,把对印度的反击时间定在10月20日,即这次会议两天以后。前线总指挥为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

中央领导嘱托张国华

会议结束后,在离开颐年堂前,陈毅和贺龙都向张国华详细询问了边防备战的情况。

张国华说道:“我们已按主席说的‘边防部队在精不在多’做了调整。要打就是泰山压顶之势。”

陈毅和贺龙交换了一下想法后,对张国华说:“要挑兵选将,干部不仅要军事上行,而且要有政治头脑,又要勇敢。”

贺龙拿着自己的烟斗,郑重地对张国华说:“如有临阵脱逃的,就要像内战时期那样,抓回来,执行战场纪律!”

张国华不住地点头,他都一一地记在了脑子里,并对两位元帅说出了自己的建议:“我想不仅要准备反击入侵印军,还要准备打击逃往尼泊尔境内的叛匪的回窜,以此来确保边境的安全。”

张国华又就兵力、干部、物资和思想准备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支代号为“四一九部队”的作战指挥机构组成了。

中央的决心定下之后,张国华准备飞临前线,具体指挥中印边境东段达旺方面的自卫反击战。

张国华在出发之前,中央领导又一次召见他。张国华前去的时候,中央常委会正在召开一个重要会议。

毛泽东站在巨幅地图前,香烟还在他的手指间冒着一缕缕的烟雾,而另一只手做了个插的姿势,说:“我们插进去,不打。”

毛泽东又变换了一下姿势,像是自言自语:“21平方公里,2000多人,作个愿望是可以的,但事实上办不到。”

毛泽东把烟放在嘴里,深深地吸了一口,许久,他指着印军的据点把大手挥了一下,同时又提高声音说道:“扫了它!”

毛泽东说完之后,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事实上,毛泽东为打与不打也犹豫了好几个夜晚。

就像当年是否要出兵朝鲜一样,毛泽东当时的顾虑是,尼赫鲁不论在印度国内,还在国际上都有很高的威望,但印度的军力与我军相比却是弱者,这就很容易引起不明真相的国家误解,到时候会有麻烦。

总参谋部发布作战预令后,毛泽东仍在考虑打与不打的问题。他在分析了尼赫鲁的心理是认为中国不敢打他们后,毛泽东反而坚定了打的决心。

邓小平补充说道:“要争取时间。”

邓小平又侧过脸问张国华:“粮食够不够?”

张国华回答说:“光军区生产的粮食就有两亿多斤。”

邓小平很满意:“好,这是有战略眼光的。”

罗瑞卿也插话问:“你有没有把握?”

张国华拍着胸脯大声说:“有!”

罗瑞卿笑了笑问:“根据呢?”

张国华坚定有力地回答:“我们面对的印军,虽是印度的王牌军,但比不上蒋介石的主力。他们长期没有打仗,我们却刚刚平叛;他们未到过高山,我们却常住高山……”

一个领导同志最后意味深长地说:“打得要狠,是共产党员表现的时候了。”

西藏军区进行战役部署

张国华乘飞机赶到拉萨后,立即紧急召开西藏军区常委扩大会议。

会议先由军区参谋长王亢传达中央指示,他说道:“首长认为这次作战像平型关战斗一样,意义非常重大。打得要狠,打死了还要再踩他两脚。中央决定,前面靠西藏军区指挥,有关战术上的部署调整等事宜,均由张国华司令员决定。过去总部规定的在50米以外不打枪不再执行。”

王亢讲完后,张国华才站起来,他讲得很快,提了一连串问题后又低声说了几句,而且把毛泽东当时讲话的样子都学得惟妙惟肖。

转达完中央的指示精神外,张国华又说了自己的想法:“事关重大,影响深远。我的决心是:准备伤亡1300人。或者根本不要考虑伤亡,1300也好2300也好,打一个补一个,始终保持4个大团满员。”

张国华接着说:“为了加强指挥,我们都可以下去,必要时,副司令员可以到团里去加强。”

最后,张国华又激励大家说:“现在是非常时期,一切都要围绕打仗,一切服从前线,把自己担负的责任落实下去,负责到底。现在北京就看我们的了,是共产党员表现的时候了!”

为了准备在西藏地区同印度进行长期斗争,加强西藏地区的防卫力量,中央军委向军区下达了调军命令。

电文如下:

第五十四军率第一三○师,于10月21日由四川雅安地区出发,进入西藏隆子、泽当、曲水地区集结待命,驻南充地区的第一三四师也立即准备,待命入藏。

为了防止印军在中印、中锡边境的薄弱地区向中国境内进攻,西藏阿里支队和中印边境西段的空喀山口防区各哨卡,以及驻守在中锡边境亚东地区的部队,务必提高警惕,加修工事,严防印军袭击。

此外,空军应立即调1个85高炮营进驻这两个地区。

遵照中央军委的作战命令,西藏军区前线指挥部在认真研究了敌情、地形后,针对印军的部署特点和战区地形,决心集中藏字四一九部队所属3个步兵团、第十一师2个团、山南军分区步兵第二团和军区炮兵第三○八团2个连、工兵第一三六团一部共1.03万人,从两翼攻击,并向印军左翼实施主要突击,同时迂回其侧后,中间正面牵制,将敌分割成数块,采取各个歼灭的战法,首先歼灭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尔后歼灭可能由达旺地区来援的印军。

具体部署:

以藏字四一九部队第一五五团和第一五七团1个营从印军左翼卡龙、枪等实施主要突击,歼灭卡龙、枪等地的印军。

第一五七团主力向印军左侧后迂回章多、捣毁印军第七旅旅部和后勤供应基地。

第一五四团向印军右翼突击,攻歼沙则和克宁乃桥地区的印军。

第三十二团第二营和山南军分区守点分队,在正面牵制印军。以炮兵第三○八团2个120毫米迫击炮连和第十一师2个82毫米迫击炮连组成轻便炮群,配置在拉则、塔拉地区,支援步兵战斗。第三十二团(欠1个营)主力集结于勒和得芒之间,并指挥位于错那的第三十一团第二营为预备队。

第十一师高炮营配置在麻麻、薄山口、宝丁山口一线,担任对空掩护,保障后方运输的安全。

各部队达成合围态势后,迅速向中心突击,围歼扯冬、绒不丢、扯果布等地的印军,并攻占哈东拉山口、桑采拉山口,阻止印军南逃北援,力争全歼印军第七旅。

此外,为配合各部队在克节朗方向的作战行动,张国华还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命令昌都军分区在察隅方向,以两个营的兵力对嘎灵公的印军实施佯攻。

林芝、山南军分区部队各一部,向拉木多山口、那玉山口、如玉、阿夏比拉和棒山口等地推进,逼近“麦克马洪线”,迷惑和牵制印军。

命令第十一师组织精干指挥所,率第三十三团主力于10月22日进至错那附近,做好战斗准备,以保障克节朗方向作战部队的侧后安全,并在必要时支援克节朗方向作战。

为配合中印边境东线的反击作战,拔除西段印军的侵略据点,新疆军区和前线指挥部遵照中央军委的部署,决心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反击作战。也就是要以“雄狮搏鸡”之势,拔除印军的据点,采取迂回包围的战术,关门打狗,各个击破,力求全歼,并及时转移兵力,迅速扩大战果,力争全部清除印军入侵据点。

为此,决定以步兵第十团第三营配属120迫击炮1个连、75无坐力炮1个排、轻型喷火器1个排、团属工兵连,围歼加勒万河谷14号据点的印军,以步兵第十一团第三营配属120迫击炮营(欠第三连)、76.2加农炮1个连、75无坐力炮1个排、轻型喷火器1个排、工兵2个排,围歼红山头6号据点的印军。

骑兵第三团主力进至弧形山,负责打援。另以一部兵力拔除红山头西侧印军31号据点。

步兵第二团第七连拔除红山头西侧17号据点,尔后协同骑兵第三团、工兵第一○九团第一营第一、第二连打援。

第四师侦察连配属工兵1个排,插至无名高地和5608高地东南河岔处,阻止印军北援红山头,并切断9号、25号据点印军的退路。

阿里支队和空防区各哨卡,采取积极防御,牵制当面印军,随时准备歼灭向中国边防部队进攻的印军。

完成上述任务之后,歼灭天文点、河尾滩两防区的印军。

中央军委所以将主要反击方向选在东段,是因为印军在这里占地大,兵力多,有仗可打,避免了因战线太广而消耗精力。

另外,从地理气候条件来分析,东段作战条件比西段要好得多,便于集中使用兵力,有大量击溃印军有生力量的战机。

更重要的是,东段是印军已经占领、力求巩固并确保的地方,并以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作为资本。因此,在东线作战,就可以打掉印军的嚣张气焰。

参战部队向“麦克马洪线”进行反击,不仅增加了歼灭印军的可能性,而且可以在事实上否认“麦克马洪线”,有效地打击印度当局。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一场自卫反击战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