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第一节 师德

教师是办好教育事业的依靠力量,担负着为国家、为人民培养新一代的光荣使命。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体现现代教学原则的教材和方法,归根结底,都要靠教师去贯彻执行,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是教师,是教师的素质。

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教师必须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才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才会去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所教的学科、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时刻不忘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重托,把自己的工作同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盛衰、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因此,把真挚的爱洒给全体学生是高尚师德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能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教师不但要热爱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更应该对学习基础较差、品德或习惯有些毛病甚至是曾一度失足的学生给予他们爱护和帮助,决不能埋怨学生甚至厌弃学生。所谓“差生”,一般地说他们的智力因素并不一定差,而是由于在主客观上的多方面原因,造成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等诸多差距。教师如果能树立“转变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重要”的思想,重视培养非智力因素,就可以使许多差生摆脱困境,健康成长。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甚至随意讽刺、挖苦,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师生间的对立情绪,那么,无论教师如何博学多才,教学效果也不会好。

有了高尚的师德,教师就会奋发进取,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就会自觉地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重视教书育人,就会严以律己, 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就会服从领导,尊重同事,团结协作,为学校的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节 中学物理教师的能力要求

中学物理教师与其他各科教师一样要有高尚的师德,还要具备中学教师应有的基本教育教学能力如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能力、组织教育的能力、自学能力等等,根据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物理教师还需具备如下的特殊能力:

一、实验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研究离不开实验,物理教学也离不开实验。这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重视不够,有的教师由于不同的原因没有完成大纲上所规定的实验

任务,有人甚至认为不做实验照样可以教好物理。对于学生分组实验虽然确有因器材不足未能完成,但从主观上不够重视未能因陋就简创造条件,结果致使极富魁力、极其生动的物理学科的内容,变成干巴巴的教条,使有的学生认为物理难学望而生畏。显然,这种忽视实验的倾向是违背物理教学大纲要求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也妨碍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物理的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因此,切实提高中学物理教师的实验素养,加强实验教学,对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学物理教师的实验能力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熟悉中学物理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实验原理,有较

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只有精通有关实验的原理,才能准确地抓住关键环节,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适时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分析,使实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课前的研究设计, 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指导,实验结束后画龙点睛地分析总结,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极重要的。这一切均有赖于教师对实验原理的精辟理解与研究。

教师纯熟的实验技能,又是成功地完成每个实验的关键。目前中学物理实验器材数量不足,许多仪器得不到必要的维修和及时的更新,在实验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故障,如果教师对此表现得束手无策,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囚此,物理教师应该熟悉并熟练使用各种常用仪器,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电子开关、打点计时器、物理天平、各种电表、信号源、示波器等,并能根据说明书,随时研究掌握各种新增仪器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和保养维修措施,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1. 善于因陋就简,自制仪器和教具。我国的现实情况是许多中学的仪器设备不可能很充足,而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往往又需要补充一些仪器和教具。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因陋就简,自己动手解决困难。物理教学界的老前辈、已故的苏州大学朱正元教授生前大力提倡加

强物理实验,并提出了“坛坛罐罐能当仪器,拼拼凑凑可做实验”的著名口号。朱教授举例说,一个普通的塑料茶杯,可以用它来做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的十来个实验。一九八七年夏,国家教委和中国物理学会在福州举办了全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经验交流会,会上展出了近五百件实验仪器的教具,其中有不少是用简单易行的办法解决了实验装置和仪器的不足,丰富了教学实验内容和学生课外实验。例如上海市西中学的周瑞杰老师用三枚棋子设计的学生实验“棋碰仪”,既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又帮助学生理解了有关的三道典型的综合习题。朱正元教授的教导和广大物理教师的实践,对我们开展自制仪器和教具的活动有很重要的启发作用。

因陋就简,自制仪器和教具,不但使我们能在设备条件较困难的情

况下完成大纲规定的全部实验要求,而且对指导实验开展家庭小实验, 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验技能,都有积极作用。

  1. 设计实验的能力。无论哪一本教材,所介绍的演示实验和实验分组实验,都不可能是个个都尽善尽美的。随着教学改革试验的深入开展, 随着今后在全国将要出现的“一纲多本”的新局面,物理教师运用理论设计实验、改进实验这一研究课题,将更突出地提到教学工作的日程上来。

为了适应物理教学的需要,教师还要尽可能深入到工农业生产学 位,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及相应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还要注意掌握使用幻灯、投影器、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并尽可能学习一些金工、木工、玻璃工等方面的基本技术,以利于加强实验教学和指导学生的物理小组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课的教学效果。

二、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说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决不是说物理学是由众多实验现象的组合。而是说实验是获取丰富的,真实可靠的资料、数据的方法。它是形成发展和检验物理学理论的实践基础。物理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逻辑推理,数学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最后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形成物理理论。因此,物理教师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由于不重视提高自己思维能力,讲课时出现思维混乱,条理不清,不得要领,使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混乱。

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 应成为我们研究学生的能力培养课题中的主攻方向,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要在这个课题研究的实践中不断提高。

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不能单纯靠读懂几本有关逻辑理论的书,应该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去认真体会。例如弄清楚物理概念是根据哪些事实,是怎样通过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建立起来的?又如物理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具体的事物或现象中,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提炼成理想化模型或理想化过程,再加以研究。在备课过程中,大量遇到的对物理概念的表述和对物理规律的科学、严密、完整的叙述,只要认真钻研,都能提高物理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在于教师本身有没有这种学习意识。

此外,逻辑思维能力与课堂教学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密切关系。物理学的逻辑性极强,教师在讲课时语言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推理要缜密, 论据要充分,才能吞吐自如,严密而不拘泥,既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习质量逐步提高。

三、数理结合的能力

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从伽俐略和牛顿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推理、论证开始的。数学是物理的语言,它以简洁精确的特点描述物理概念和规律。数学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工具,物理学的研究成果的应用又要借助于教学工具。因此。重视数理结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的数理结合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作为物理学研究的教学工具应该包括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物理现

象通常可分为必然现象(服从因果率)和或然现</PGN0185/PGN>象(服从机遇律)两大类。处理必然现象的教学工具一般有代数方程、微分方程、积分方程等。它可以从已知数据算出未知数据,从已知现象的性质推出未知现象的性质。处理或然现象的数学工具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它可以看出各种情况出现的比例规律和大体趋势。

对中学物理教师来说,需要懂得一些高等数学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全面了解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熟悉那些与中学物理联系紧密、应用广泛的数学知识,如公式变形、比例运算、三角函数、幂指数、方程、图象、对数、数列⋯⋯从初二物理起始课开始,就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物理学习。

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时,要注意学生现有的数学基础,应防止出现喧宾夺主的局面。同时,还要注意物理条件和物理量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对于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必须讲清其物理意义。数学式并不能表达出相应的物理知识的全部内涵,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 F=ma,就不能简单地与纯数学式 Y=kx 等同起来;又如物理公式中表征某个具体物体或物质的某种属性(如电阻率ρ、折射率 n、倔强系数 k 等)或揭示物理规律中相关量之间的某种关系(如引力恒量 G,静电力恒量 k 等)的比例系数,不应当作纯自然数来看待。此外,在由气体三条实验定律导出气体方程时,决不能简单地将三条定律公式相乘后开方,置三条定律的成立条件于不顾,等等。可见,数理结合不应理解为单纯掌握数学工具,而要重视数理的结合。

除了数学以外,与物理教学相关的学科还有小学常识、中学化学、地理、历史等,一位优秀的中学物理教师应该熟知物理学与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并经常阅读科普技术杂志,成为既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博学多才的“杂家”。

四、板画能力

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教材内容在黑板上作出各种示意图,实物图、几何图形、函数图象⋯⋯如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电力线磁力线图、波,交流电等的函数图象。因此,物理教师重视板画研究,尽可能地提高板画能力,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美学价值。引起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的板画,首要的条件是准确、规范,对学生应起示范作用。草率的板画,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由于违反科学性原则,贻误学生。例如在初中升学考试卷面上有时可以发现考生画的电路图和滑轮组绕线图如图 32 所示。

这类错误当然是学生学习不认真造成的,但是恐怕与教师乎时的板画随随便便,对学生的画图要求不规范、不严格,也有一定关系。

好的板画,以其生动的形象和特有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是一种无声的教学语言。板画在物理教学中能强化演示的直观效果、突出物理过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功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有的老师认真观察客观事物通过精心琢磨,抓住特点,寥寥几笔就把实物的主要特征勾画出来,给人以简明生动的形象,图 33 所示的简笔画就注意掌握人体形态的基本线条及人的重心和四肢的协调位置,画出了人的几种运动形态,对激发学生兴趣有明显的作用。

教学板画的目的为了配合教学,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进行设 计,画面要简单、形象,重点突出。为了节约时间,也不容许在课堂上过多地使用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经常要空手作图,线条的长短、走向、衔接都要尽可能地准确,这全凭教师在课下勤学苦练。有的老师对板画有深入研究,功底深厚,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在几十秒内一挥而就,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学生只要想起了黑板上的画面,马上就联想起老师的叙述和讲解,甚至毕业离校十几年之后,还能叙述出当年黑板上的板画及相关的知识内容。可见,生动的板画对学生的感染力有多么巨大!

综上所述,物理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有人说,教学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这是千真万确的。因为具体的教学条件、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每一个教学过程都要靠教师去设计, 教师也只能在长期的创造性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第三节 物理教师的进修提高

一、进修提高的必要性

人们通常总是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就是说教师要具备足够的文化专业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那么,物理系的本科毕业生,当中学物理教师还有没有必要再进修提高呢?教学实践证 明,有了几年教学经验的教师都会有“教然后知不足”的感慨,有了合格学历的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仍然需要继续进修提高。

中学教师进修提高之所以必要,首先是由于大学本科的课程覆盖不了中学课程的全部内容,而且对于中学物理的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在大学课本中通常是用高等数学来表达和运算的,中学物理教学只能使

用相对应的数学知识来表达运算,这就需要研究如何深入浅出才能既符合科学性又符合学生的可接受性。同时,因为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与物理学科有关的许多新概念和新成果,会不断地补充中学物理课本里来,这些内容都需要教师及时去学习、研究,例如五十年代的大学生没有学过半导体知识,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没有可能学到激光知识等,可见,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走上教育岗位之后,还有必要继续加强专业知识的进修提高。

其次,实验技能的进修提高,对物理实验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在中学读书的时代,不大可能有理想的条件去钻研和提高实验技能技巧,上了大学以后,实验训练虽比中学有所加强,但是每个实验也只做一次而已,实验技能很难达到纯熟的地步,更谈不上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的深入研究了。许多物理教师都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结合教学需要,认真钻研大纲规定的实验要求, 研究和学习老教师积累的经验,并通过自己的刻苦实践,才具备了熟练的教师技术和良好的实验素养。

教师进修提高的必要性还突出地表现在教育科学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方面。师范院校尽管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及有关教育理论课程,然而大学生由于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往往只能粗知一些原理和条文,并不真正理解其意义。因此,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常会遇到这类情况:在课堂上面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有的女教师甚至会被学生气得哭了起来。过了若干年之后,当他们回忆起尴尬局面时会哑然失笑。在大学里学到的教育理论为什么在教学实践中却不会应用呢?其实,不仅是新教师,对于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师,也经常面临着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的许多新问题,要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去寻找答案。例如,当代中学生见多识广,智力并不差,学习成绩却上不去,怎么办?初中物理普遍受到学生欢迎,但是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却分化严重,到了高中,不少学生把学习物理视为畏途、症结又在哪里?总之,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需要在工作中重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基本理论,不断学习研究国内外的先进教育理论观点,充实自己。

针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特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学理科教师的能力进行了研究。例如 1985 年 10 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理科教师能力研究小组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中国教科文全国委员会委托,在苏州举办了全国中学理科教师能力精讨会,对理科教师的“扩展能力”展开讨论(请参阅《教育研究》1986 年第一期《中学理科教师能力研讨会综述》),在此基础上,许多老一辈的物理教师撰文发表了看法,提出未来的理科教师应该成为“全能型”、“完整型”的教师,要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能力及决策能力等,从而为中学物理教师的进修提高提出了一

系列新课题。可以说,教育教学过程没有终结,教师进修活动就不可能停止。

二、物理教师进修的途径与方法

由于教师进修提高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并作出各种规定,例如有的国家规定,教师每工作五年必须脱产轮训一年,有的国家为教师业余进修创造各种便利条件,或者对坚持业余进修的教师给予奖励。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对在职教师的培训进修日益重视,各地教师进修院校做了大量的切切实实的工作,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给物理教师的进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物理教师进修提高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参加教育领导机关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二是自学。但是进修的形成方法却是多种多种的,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参加合格学历进修。根据国家规定,中学教师必须达到合格的学历要求。在现阶段,我国初中教师至少应具备大专毕业的学历。高中教师应具备大学本科毕业的学历。凡是尚未取得合格学历的现任中学教 师,除特殊情况者(如北京市规定具有二十年以上本学科教龄或年龄在45 岁以上者)外,都应通过进修学习达到合格学历要求,才能在中学继续任教。

在职教师的合格学历进修,除各级师范院校承担部分任务之外,主要是由各级教师进修院校来负责。学历进修分为脱产进修和业余进修(包括面授、函授、广播电视进修等)两种形成。

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学历,都应说明确获得合格学历决不是走形 式、图虚名,而是胜任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因为只有经过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有可能居高临下,深刻理解中学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处理好“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可靠的基础。

参加学历进修,难度最大的是业余进修,因为进修学员在学校里往往还有一定的教师任务,有时甚至还承担着相当繁重的任务,妥善处理系统进修与当前教学的矛盾,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要认识到系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对教学工作不但有深远影响而且有现实意义,参加进修的学员平时在教学中积累了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进修学习针对性强, 决不会是“远水不解近渴”,相对地,高层次的“远水”可能更有利于解教学中的“近渴”,一定要克服困难,坚持进修,其次要科学地安排时间,做到进修与教学两不误。有的同志在坚持业余进修期间,结合所学的内容,深入钻研教材,提高处理教材的水平,课堂教学更加突出重点,尽量做到课堂上解决问题,减轻学生负担,有致地提高数学质量。当他取得大学本科毕业时,教学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 参加学历后的继续教育。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师

资水平,我国参照国外教师进修工作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现在还逐步试行学历后的继续教育制度,对在职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进修。目前,北京,上海等地都已经开始中小学教师学历后继续教育的试点工作。

例如北京市对中学各级物理教师继续教育的时间内容都有具体规 定,新任课教师的学习时数为 120 课时,初级教师的学习时数为 180 课

时,中级教师的学习时数为 240 课时,高级教师则有更高要求。在学习内容上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如对新任课教师主要进行师德教育、教材教法培训和教学实践指导;对初级教师主要进行物理专业知识、实验研究能力和教材教法培训;对中级教师则进行物理教学理论的系统学 习,深入分析中学物理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规律,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高级教师主要进行知识更新的学习和教育教学理论研究。

学历后的继续教育制度不但对所有的在职教师都提出了加强业务学习的要求,而且指明了努力方向,对于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能不断得到充实和更新,教育理论的水平和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能不断有所高提, 都有着重大意义。

因此,尽管许多同志在学校里是重要的教育教学骨干,时间紧,任务重他们都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班,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进修学习。

  1. 教材教法进修。教材教法进修活动与前面两类进修活动的区别在于,它紧密地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是所有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学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例如教材内容几乎每年都会有一点儿小变动,有时甚至有大的变动。而每一届学生的情况总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在不同时期也会出现不同的新情况,需要不断地研究、探讨,使教学效果尽可能达到最佳程度。

教师的备课活动,钻研大纲和教材,翻阅教学参考书,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分析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实际,研究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这些活动本身就是教师在教材教法方面的进修内容。许多教师正是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苦的备课钻研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水平。当然,教学工作的整体性决定了教师的各项活动都不能离开教师群体,各学科教研组正是学校内部开展学科教材教法研究的基本组织形式。每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充分依靠集体的优势,集思广益,互相学习,从这个教师群体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同时也在加强教研组的建设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近些年来,各地教研部分还创造了教师教材教法进修的一种新形 式,即按任教年级举办教材教法班,采取“能者为师”的办法,定期分析教材、探讨教法,为在职教师开辟了经常的进修提高的又一个途径。

可以说,只要存在着教学过程,教材教法的研究就不会停止,教师要自觉地投身到教材教法研究的活动中去,再学习再提高。

  1. 开展专题研究,总结经验,著书主说。结合物理教学中的专门课题开展研究,这是较高层次的进修提高形式。承担专题研究的教师需要结合所研究的专题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践,然后总结出研究成果。因此,开展专题研究是一种综合的进修提高的措施。

专题研究并非深奥莫测,通常学校里组织的各学科的研究课、观摩示范课,还有突出教学改革研究的“教改实践课”,都应该属于专题研究的范畴。以研究课为例,组织者总是结合着某个研究专题确定任务, 不同类型的课各有其自身的规律,例如讲基础知识的新课、习题课、实验课、复习课等都各有各的特点,教师在承接研究课任务之后,总是结合课题内容和自己的特长、经验,进一步学习物理教学理论,并在其他教师(往往还有指导教师)的共同配合下,对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材处理、教学方法以及有关仪器、教具等进行反复研究讨论, 试讲、修改,几易讲稿,依靠集体智慧确定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课后还要通过评议获取多方面的反馈信息。千锤百练,上好这样的一堂课, 讲课教师定有许多收获,课后写出总结文章就是一份很有价值的专题研究论文。因此,许多老师都乐意承担研究课任务,再苦再累,也不愿意失去这样一个学习、提高的大好机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许多学校都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自觉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每人都要确定教学研究专题,拟定实施方案,做好实验记录,定期写出教学总结和教学论文。此外,各级物理学会、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定期召开年会或不同规模的教学经验交流会,都要向会员、向物理教师征集教学论文,这一切,都为物理教师开展教学专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条件。

中学物理研究专题很多,大的课题如:物理课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与教学规律;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物理教学与学生能力发展;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及其衔接; 中学物理实验研究;物理课外活动;物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及学习规律;物理教学与学生思想教育⋯⋯也可以研究较小的具体课题如某个概念或定律的教学;利用新的课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电化教学手段在某个课题教学中的运用⋯⋯总之,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因而存在着无限广阔的研究领域,等待着我们不断去开拓和探索。每位教师都能通过辛勤的耕耘增长才干,积累经验,提高水平。

总结教学经验,著书立说,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教师的教学经验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它凝聚着无数辛勤园丁的心血,蕴含着

教育教学的规律性,是教育利学理论的源泉。及时总结教师的教学经验, 写成文章,有利于保存和推广,使更多的同行能从中获得启发。当然, 总结教学经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骨干教师因为教学任务繁重, 往往抽不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总结;有的物理老师讲课非常出色,实验技术精湛,却不善于文字表达,极其丰富生动的实践经验未能保留下来, 不改变这种局面,对教育事业是很大的损失。而改变这种局面首先是提高教师对科研的认识,把写作看成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基本功。把总结经验、著书立说看成是自我学习提高的重要措施,自觉地坚持把教学实践创造的成果总结升华,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许多中学物理教学界的前辈已经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他们在极其繁忙的教学活动中,随时注意总结点滴经验,不断研究、开拓、探索,把教育理论同教学实践巧妙结合起来,为教育思想理论填补了空白,为我国的普通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每一位物理教师,包括新参加工作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认真总结教学实践经验, 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理论素养。在参加教学实践的同时勤于研究, 勤于写作为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学理论贡献力量。编后记

为了总结推广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师和干部的工作经验, 鼓励他们著书立说,并在社会上确立他们的学术地位,大力推动教育科学研究,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决定编辑出版《北京教育丛书》。我们根据市委和市政府的决定,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进行了编辑工作。力求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够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有利于推动教育科学研究,有利于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大规模地组织广大教师著书立说是一件新的工作,由于我们的经验,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恳请读者不吝赐教。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王国林同志的帮助与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北京教育丛书》编委会

1991 年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