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污染的信号——赤潮

几天闷热之后,夜晚,在一个港湾里出现了不寻常的现象:整个港湾的海面好像变成一个巨大的荧光屏,发出闪亮的银辉;滚滚的波涛,好像荧光屏上滚动的图像。旭日东升的时候,海面上的银光又变成了红色,犹如一条巨大的红色纱巾,在海面上浮动。几天过后,海潮挟持着一条条死鱼冲上岸

来,海风卷着一股股腥臭味向人们扑来,这时人们才认识到:这奇异的景象并不是大海炫耀自己的变化能力,而是海洋生物遭了大难。

海洋中出现的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赤潮”。赤潮也叫红潮,是海洋中赤潮生物异常急剧繁殖,从而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

潮是怎样形成的呢?一般说来,赤潮是海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而引起的。引起赤潮的浮游生物叫做赤潮生物,这类生物种类很多,现已查明的就有 60 多种,常见的有夜光藻、无纹多沟藻、纤毛虫、裸甲藻、骨条藻等。海水发光就是夜光藻的银光,海水呈红色,也是夜光藻、无纹多沟藻等的颜色。这些赤潮生物在海洋浮游生物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赤潮现象。但是海水中如果氮磷等营养物质和铁、锰等元素增多, 以及有些有机化合物大量增加,就会使这些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而形成赤潮。近些年来,由于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流入海洋,使得近岸海水中污染物质大量增加,这些污染物质中就有赤潮生物急剧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及促使它们增殖的多种有机物质,因而引起赤潮频繁发生。尤其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日本等国沿海地区,赤潮危害更为突出。美国佛罗里达沿岸海区,现在几乎每年发生赤潮。日本的濑户内海,1971 年一年内就发生 57 次,1975 年出现了 300 次。我国天津等地近岸海域,近年来也发生过较严重的赤潮。

发生赤潮的海区,赤潮生物主要分布在离水面几十厘米到 1 米的海水表

层,浓度往往很高。夜光藻引起的赤潮,每毫升海水中夜光藻超过 1000 个; 一种绿色的鞭毛藻引起的赤潮,能使海水变成绿色,每毫升海水中可达几十万个。赤潮生物覆盖着海面,破坏了海洋的生态平衡。赤潮生物浓度很高, 附着在鱼鳃上,鱼类便因呼吸受阻而死。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以及死亡和分解过程中,都需要消耗海水中溶解的氧气,海水中缺氧气,鱼贝类便窒息而亡;而且没有溶解氧的局部海区,会失去自净能力。此外,赤潮生物大量死亡,促使细菌大量繁殖,有的细菌会产生有毒物质,也危害鱼贝类。赤潮生物和细菌的毒素,进入鱼贝类以后积存在体内,人要吃了这种鱼或贝, 也有中毒危险。赤潮之害正如日本京都大学等 18 个大学综合调查团在濑户内海污染调查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发生赤潮的海区“虽然表面上与海并无不同, 但对生物来说,却是阴冷的坟墓”。1964 年美国佛罗里达西海岸的一次赤潮中,被海浪冲到长 37 公里海岸线上的死鱼,就有千万尾。日本沿海的渔业生产,每年因赤潮危害而造成的损失不少于几十亿日元。海水污染引起赤潮, 赤潮加重海水的污染,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将彻底破坏海洋的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