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的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爱迪生

经典故事

节省时间多做事情

一天,爱迪生正在实验室里工作。和他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个助手。

爱迪生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便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

“你去量一量灯泡的容量。”

说完,爱迪生就又开始埋头工作了。

过了好些时候,仍不见助手把灯光的容量告诉他,他便迫不及待地问:

“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有人回答,便转过头来。

他看见助手正在拿着软尺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

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

爱迪生走了过来。只见他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快速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

“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按照爱迪生的方法,立刻就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

“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

爱迪生喃喃地说:

“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发明带来魔力

1877年秋天的一个早晨,爱迪生从美国一个叫梅罗国的地方,来到纽约一家杂志编辑部办公室。

他的手里正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奇形怪状的小东西。

这小东西上面有一根长长的金属杆,一端有一个大点的轮子,另一端有个小把手。

爱迪生将小把手摇转,然后把一小张锡纸裹上圆筒,再装上一根小针,对着圆筒唱了一句婴儿催眠歌。

当他所有的动作完毕后,机器又重新转动起来。这个神奇的机器竟然一字不漏地把催眠歌重新唱了出来。

当时在场的人的第一个反应,仅仅形容说惊异是不够的了。人们大乐不支,所有编辑部的人都互相大声转告,说爱迪生带来了一架会说话的怪物。

在短时间内,市内各家报馆的新闻记者像潮水般涌来,都争着要看一看这个在世界上最新奇的机器,一时把报馆挤得水泄不通。

这一发明一经传出,激起了当时社会急速而巨大的狂热,达数月之久。

铁路特开专车去参观。许多人开始不相信这个发明,疑心他是先在里面藏了个什么会说话的东西骗人的。

有个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对着收音盘背诵《圣经》中的一串人名,当这些名字一字不漏地从机器中重复发出来时,他们才相信这东西没有半点虚假。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架留声机问世时的情景。

成功的秘诀

爱迪生在73岁以前从未好好睡过一次觉;即使到了晚年,他每天的工作时间仍不少于16小时至18小时。

爱迪生一旦搞起实验来,就忘记了休息。

只有当他偶尔实在感到疲乏坚持不了时,才稍事休息一会儿。因此,他也非常喜欢和他有同样精力的人当他的助手。

这一天,有个自称是无眠的人来到他那里请求当他的助手。

爱迪生对这人很感兴趣,认为这个人是他最理想的助手。于是便和这位“无眠者”一起工作了。

可是,在连续工作达60个小时后,这位无眠者再也支持不住了,倒头便睡。连机器发生故障、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响也未惊醒他。而爱迪生却仍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在当时,爱迪生不倦工作的精神是远近驰名的,许多人非常羡慕他。

有一天,爱迪生接待了一位来访者,这位来访者一定要他这个“妖魔人物”介绍一下不倦工作的秘诀。

爱迪生觉得好笑,因为他不倦工作本来是没有什么秘诀的,便顺口说了一句笑话,告诉那位来访者说:“每天早上吃一只兔子或许能行。”

那人信以为真,起身告辞,回去后果然照此办理。可是,6个星期以后,这个人已经累得大病一场,起不来床了。

爱迪生从不讲究修饰自己,他时常穿着破旧的被化学药物染污了的衣服,他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老年。

平常人都以为他是伙夫,报纸也常刊载讽刺他的文章。然而,这也恰好证明他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倾注在科学研究上了。

1872年,爱迪生在研究自动电报机时,由于实验入迷,思想高度集中,有一次他需要到外边办一件急事。可是当人家询问他的名字时,他竟然好一阵子也想不起来自己的名字。

爱迪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步履坚实,呕心沥血,的确花费了巨大的体力与心力。

在他77岁生日的时候,有人问他的人生哲学是什么?

他回答说:“做工!揭破自然的秘密,并使它为人类服务。”这是他从事科学研究的真正动力,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