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奔袭德黑兰

4 月中旬,国际红十字会的代表探望了人质,证实全部仍在大使馆,而且看守逐渐疏于防范,人数已减少。卡特认为执行营救计划的时机已成熟。4 月 24 日,在欧洲共同体外长同意在人质问题上和美国采取一致对策后,卡特下令执行营救计划。

当天夜里,格林威治时间 22 时,6 架 C-130 型运输机由 A 国的基地起飞,3 架飞机分别载着 90 名特警队员和 90 名支援队员,另 3 架则是加油机。“骠骑兵”们开始了千里奔袭德黑兰的行动。

天上,200 英里的外层空间,两颗美国的同步侦察卫星正分秒不停地盯着中东地区,两架 E-3A 预警飞机正背着它那闪闪发光的圆盘“包袱”,在阿拉伯海湾上空不停地来回游转着,而身下的近百万平方英里内的飞机、导弹、轮船、甚至潜艇,一览无遗。海上,一支包括“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在内强大特混舰队正在波斯湾海域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正处于刀出鞘、枪上膛的临战状态。

应美国的要求,以色列的炮艇正迫近贝鲁特海岸,飞机和电子干扰部队也虚张声势,积极活动。吸引了前苏联的注意力,使其情报机构和情报船忙的不亦乐乎,大为紧张。

6 架 C-130 型运输机经过红海,绕过阿拉伯半岛,飞到了阿拉伯海上空, 途中进行了空中加油,加油后不久,这批飞机便降落在波斯湾西岸的 B 国境内。上午 10 时整,8 架巨型的 RH-53 式直升机从“尼米兹”号上起飞,飞往波斯湾西岸的 B 国,与 C-130 型飞机会合,随后便一同飞往伊朗。

然而,进入伊朗领空不久,一架 RH-53 式直升机就因为机械故障而被迫降落,另一架直升机接载了该机的乘员,但却被迫放弃了发生故障的直升机。虽然如此,营救行动仍在进行,没有停止。因为制定营救计划的人早已知道, RH—53 直升机将不胜负荷,因此,除了行动所必须的 6 架之外,另加了 2 架作为后备。

余下的 7 架直升机和 6 架 C-130 型飞机继续朝“沙漠一号”飞行。晚上10 时 28 分,6 架 C—130 运输机在卫星和预警飞机雷达的导航下,在“沙漠一号”的一块早已由美国特务侦察好的盐碱地上徐徐降落。按照中央情报局的报告,这个简易机场不成问题,但是,蓝光特警队队员们仍都捏着一把汗。因为,号称大力士的 C-130 大型运输机自重三、四十吨,加上肚里的货和冲力,万一起落架陷入沙里,那只能是爆炸起火,最后化为一堆焦黑的黑炭。

在刺耳的刹车声和可怕的摇晃中,飞机总算停了下来。麦克佩斯上校第一个跳出飞机,手持信号灯,指挥后面的飞机一一降落。望着正从飞机上走下来的特警队员们,上校突然感到一阵无名的忐忑不安。他看了看夜光表, 又拿出红外线夜视望远镜朝四周观察了一番,眉毛打成了死结。该死的直升飞机,早该到了,可是,它们跑到那里去了呢?迷航?上有卫星,左右有预警飞机引导,绝对无此可能。又过了 10 分钟,除了风声,还是风声。上校对负责电讯的麦克福少尉示意准备好电台。

突然,一阵马达的轰鸣声从南面传来。直升飞机在晚了 20 分钟之后总算来了。这是参加营救行动的全体蓝光特警队员们的第一个想法,同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马达声越来越响,这时在天边尽头处冒出了两盏灯。灯光随着轰鸣声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亮。按规定,这次行动的直升飞机不准开大灯,甚至连指示灯也不准开。

“散开,卧倒!”上校大喝一声。刷的一声,91 人全部卧倒在地。上校第一个反应过来,那不是飞机,而是汽车,而且是大型汽车。客车?卡车? 还是装甲车?每个人都在紧张地思索着,头上、手心里沁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而此时此刻,刚才还焦躁不安的麦克佩斯反而镇静异常。他把耳朵贴在地面上,仔细地听了几秒,作出判断:只有一辆汽车。他不禁暗暗松了一口气。这只能是偶然的巧合,否则,伊朗的千军万马将从四周压过来。

“向两翼散开,没有命令,不准开枪,要活的。”命令传下去了。汽车越来越近了,这是一辆 1972 年出厂的“奔驰”牌大客车。麦克佩斯拿出那支以色列造的 PR41 突击手枪。

20 米,10 米,食指一扣,紧接就是“嘭”的一声,轮胎爆炸,大客车猛地一跳,随即头一歪。夜空中响起了令人胆战的撞击声,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咒骂和和呻吟,骂骂咧咧的乘客涌下了车。

一声信号,刹那间客车被几十个蒙面大汉团团包围。战战兢兢的 44 名乘

客,尚未清醒过来就被迅速搜身,清点,除了 10 来把伊斯兰小刀以外没有任何武器。情况很快就清楚了,这是一辆长途客车,装着一批从迪南阿布去波什特巴达姆进货的小商人。因其中有个商人说走这儿能近 100 多公里,所以本来不经过这儿的汽车就从这儿过了。

怎么办?正在这时,远处又出现了两个亮点,又是两辆汽车,一前一后, 间隔 20 多米,快速向着“天外来客”的隐蔽处驶来。第一辆车是偶然碰上的, 那么这两辆又是来干什么的?十几个特警队员按照命令又围了上去。一会

儿,一个中士来报告:“两辆车,5 个男人,其中一辆油罐车,上面装了汽油,另一辆是小型面包车,初步判断为走私队。”上校真有点哭笑不得。

天空中终于响起了沉重的马达声,直升飞机来了,而且转眼就到了头顶。上校立即打开信号灯,指挥直升飞机避开停在原定降落场左边的油罐车,向右降落。

发动机声震耳欲聋,螺旋桨的气浪铺天盖地,特警队员们注视着空中, 并随时准备避开。只有一个人是例外,小型旅行车司机趁着这一刻的喧闹和疏忽,溜上了旅行车,而飞机的发动机的声浪又掩盖了汽车发动机的声音, 直至驱车跑出 30 多米才被发现。平时百必百中的特警队员开火了,可只是击碎了后窗的玻璃,谁也没有在飞机气浪下精确命中目标的经验和把握,汽车跑远了。

他会看见什么?他会去向伊朗当局报告吗? “接五角大楼”。麦克佩斯命令道。同时把指挥直升机降落的任务交给

了副手。

对于麦克佩斯来说,现在要考虑的是行踪是否已暴露,应否取消这次行动。虽然遭遇外人是意料中事,但却未料到会接二连三地发生。因为根据人造卫星拍摄的图片,这里附近只有两个小镇,其中一个已在 9 个月以前被地震夷为平地。

麦克佩斯的请示迅速被传到了白宫,负责这次行动的决策小组通过分析后认为,那些不速之客不会向伊朗武装部队报告,而且此时直升机正在陆续到达,如箭在弦上,于是下令依照原订计划进行。

直升飞机全部降落了。上校扫了一眼,怎么只有 6 架。一种不祥之兆在

他脑中闪了一下。怎么回事?“我应有 8 架直升飞机,而不是 6 架。”上校向走来的直升飞机带队机长布拉胡少校劈头问道。原来在行动的前一天晚上,在“尼米兹”号舰上,一名水手在清洗甲板时,不慎扳动了紧急消防制动器,自动龙头向甲板喷出了大量化学泡沫和海水,8 架直升机无一幸免。事后,维修人员立即为直升机清理。在执行行动的当晚;8 架直升机之中有一架因为机械故障而迫降,余下的 7 架不久又遇上了沙暴,又有一架因为回旋器失灵,不受控制,飞行员不敢在风沙中冒险,折回“尼米兹”号上。2 架直升机退出的消息很快就被转到了白宫,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琼斯迅速给予了指示:营救行动本身只需 6 架直升机,另 2 架属于后备性质。就这样,

余下的 6 架直升机终于飞抵目的地降落。

“6 架?6 架还可以勉强对付。”上校心里盘算着,“还楞着干吗?快加油,要知道你们误点 45 分钟。”上校边说边向装满汽油的两架 C—130 运输机方向摆了摆手。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麦克佩斯上校沉浸在对未来搏杀的思考和人质营救成功后的鲜花、美酒、庆功会的暇想之中。这时布拉明上校把他从美好的暇想中拉了回来。“上校,事情不妙。8 号直升机液压系统在加油后例行检查中发现失误,初步怀疑是其中一特警队员的装备刚才压破一根液压管, 致使液体泄漏。”

“什么?”麦克佩斯大喝一声。 “右主泵高压管破裂,如果抢修起码要 4 小时。”

完了,一切全完了。真是千算万算不如老天一算。5 个月的精心策划, 刻苦训练,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接五角大楼。”头脑乱成一团的麦克佩斯上校第二次下达同样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