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诚实与信守
清代末期是个大变革的时代,传统道德伦理也在经历着现实环境的拷问。而当时的著名学者梁启超却能够以异于常人的诚实与守信,在“万马齐喑”的环境中,为世人树立起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
梁启超自幼即有“神童”美誉,6岁入私塾学习,8岁学写文章。这都源于他小时候接受了很好的家教。
梁启超的祖父叫梁维清,是梁氏家族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秀才,曾做过管理一县文教事业的教谕。但因看不惯官场的腐败,他不久便辞职回乡执教,并购得10多亩地,过起了“半为农者半为儒”的生活,成为一个典型的乡村士绅。
梁维清在家庭里十分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他除在自家空地上亲自筑一小书斋,供诸孙读书识字外,平常特别注意引导儿孙树立忠孝观念。
茶坑村有一座古庙,构筑精细,风格典雅,内藏40多幅古画,另挂有历史上有作为的24位忠臣图像和在民间流传极广的24位大孝子的肖像画。每当元宵佳节,庙内灯火通明,彩带飘舞,百姓在赏灯之余,领略这些名臣、孝子的忠孝精神。
梁维清把这种节日观光看做是教育子女的一个很好机会,每年正月十五必带子孙进庙观画,一一向他们指点讲述。梁维清身上表现出来的儒家文化品格,使梁启超从小受到了积极的熏陶。
梁启超的父亲叫梁宝瑛,在科场上很不得意,屡试不第,30岁以后便绝意仕途,教授乡里,靠着从父亲那里继承的六七亩田和教书所得,继续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在待人处事上,梁宝瑛秉承父风,勤奋,俭朴,自尊,诚信,律己严,待人宽,在乡邻中间也颇有威信。
在家教上,梁宝瑛由于自己未能博取任何功名,因此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对梁启超要求也特别严格。他除教梁启超读书作文外,还教导他注意道德品质的修养,注重修身济世。
为不使梁启超染上游手好闲的纨绔之习,败坏勤俭节约的家风,梁宝瑛要求梁启超在读书之余,必须参加劳动。他一再告诫梁启超,不能以普通孩子要求自己,要从小立志,做一个摆脱平庸的人。
梁启超的母亲赵氏,出身于书香门第,以贤孝闻名全乡。梁启超6岁时有一次撒谎,赵氏严以管教,让他再也不许撒谎。母亲的教诲使他逐渐明白了诚实为人的道理。在这样的家教环境中梁启超健康成长。
1884年,12岁的梁启超离开自己的家乡熊子乡,坐船前往广州参加学院考试。到广州后他租了一间公寓,认真读书、学习。考试时他对答如流,中了秀才。
主考官是广东学政叶大绰。他看到学子们的成绩很好,心中十分高兴,特地接见了被录取的学子。被接见后,学子们一个个都走了,只剩下年少的梁启超没有动。
叶大绰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不走。
梁启超很有礼貌地说:“叶大人,学生有件事恳求您帮忙。”
小小的学子,竟敢在三品大员学政面前提出要求,叶大绰先是吃了一惊,然后笑着说:“你有什么请求,请说来听听。”
叶大绰态度和蔼、可亲,梁启超听后,十分激动,说:“学生临来考试时,对祖父许下了诺言。如果我这次考试被录取,就请求主考大人给祖父写一幅诞辰寿言。”
主考官想弄清梁启超的想法,问道:“你为什么想到要这样做呢?”
梁启超深情地说:“我的祖父虽然一生没有中举,但他用毕生的精力辛勤地培养我。我今天能够考上,全亏祖父培育之恩。今年,祖父刚好70大寿,作为孙子,我应该感谢他,最好的礼物就是写一条寿言,既肯定他的一生,又表扬他的精神。我想来想去,觉得只有学政大人写的寿言才能满足这两个意思。如果您能写一赠言给他,这是最大的安慰和礼物。因此,我冒昧地求大人帮忙。”
叶大绰听了梁启超的话,觉得他是个诚实的孩子,说的是真心话。他被梁启超的忠诚感动了,于是欣然接受了梁启超的请求,挥笔为梁老先生写了寿言。
梁启超回到家乡,他的父母都很高兴,祖父接过寿言,早已笑得合不拢嘴了。
父亲问梁启超是怎么想起让学政大人写寿言的。
梁启超说:“我临走时,祖父问我,这次考试有没有把握。我说,有把握。如果我考中了就请主考官大人给您写一条寿言。考试后我被录取了。我要实现我的诺言。于是,我就如实地将我的想法告诉了学政大人。学政大人听了我的话后,真的答应了我的请求!”
祖父说:“超儿很诚实,而学政大人喜欢诚实的孩子,于是,学政大人就写下了如此有意义的寿言了,这正是‘心诚则灵’嘛!”
梁启超成家立业后,在对几个子女的教育中,始终把诚信教育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要求子女待人真诚、不准撒谎。他经常告诫子女,一个不诚实的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是很困难的。
梁启超对待朋友更是以诚为本。曾习经是清代晚期的一个官员、著名诗人,他与梁启超友谊深厚是莫逆之交。梁启超十分佩服曾习经的诗才,两人不仅志趣爱好相投,而且同为国难,忧心如焚。梁启超参加变法失败后,清代朝廷到处捕杀维新派人物时,曾习经曾在暗中为梁启超提供帮助,使他得以逃亡日本免遭惨杀。
1926年农历六月,曾习经60岁生日,梁启超亲自登门为曾习经祝寿。刚坐下不久,曾习经便拿出由他亲手选定的诗稿交给梁启超,希望他能为校定刊行。梁启超欣然应诺。
不久,曾习经因长兄、老母相继去世,自己也患痈疽恶疾,一病不起。梁启超去探望曾习经时,只见痈疽已溃破,十分痛苦,伤感之下唯有送点钱以表慰问。
曾习经病逝世后,梁启超在悲痛之余,便履行诺言,会同叶玉虎等人把曾习经的遗作影印出版,定名为《蛰庵诗存》。梁启超还应叶玉虎之请,为该书作了热情洋溢的序言,对曾习经在官的功绩及其诗才、为人等作了很高的评价。
林徽因在美国留学期间,梁启超积极予以鼓励和支持,给了她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安慰。由于她父亲的突然去世,她失去了经济来源。
正当林徽因准备中断学业时,梁启超来信说:“徽音留学总要以和你同时归国为度。学费不成问题,只算我多一个女儿在外留学便了。”
为了实现诺言,梁启超动用自己的存款,甚至说“只好对付一天是一天,明年再说明年的话”。可见,梁启超早已把林徽因当做自己的后人,因而才如此关爱有加。
正是在梁启超的大力帮助下,林徽因才得以完成学业。后来成为了著名建筑师、诗人和作家。
梁启超对于自己参加的社会活动,他本着自己的内心,真诚地说:“这绝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争权夺利的问题,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
古代的史官为了给后代留下“信史”而不惜杀头,梁启超也是毅然拒绝袁世凯的重金收买,而写出了揭露窃国大盗恢复封建帝制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1925年阴历七月初七,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请梁启超出席证婚。梁启超曾经反对他们那样有妇有夫者之间的恋情,也规劝过徐志摩。但碍于徐志摩之父和胡适的情面,梁启超答应出席证婚。
在婚礼上,梁启超却对徐志摩、陆小曼用情不专厉声训斥,使满堂宾客瞠目结舌。徐志摩不得不哀求:“先生,给学生留点脸面吧!”
梁启超的率真与诚恳,由此可见一斑了。
梁启超具有真诚的宽容之心。1926年3月8日,他因尿血症入住协和医院,一时舆论哗然。梁启超毅然在《晨报》上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公开为协和医院辩护,并申明:
我盼望社会上,别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
梁启超以诚信之心做人做事,在近代史上树立了一个坐标,是儒家诚信道德思想的积极实践者,值得后人学习。
[旁注]
教谕“正式教师”之意,宋代开始设置,负责教育生员。明清时期县设“县儒学”,是一县之最高教育机关,内设教谕一人,另设训导数人。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而嘱托则是约聘教员。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
学政 古代学官名。管教育科举,简称“学台”,与巡抚、巡按属同级别正三品。“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主管行政。
曾习经 清代末期藏书家、学者。清代末期,岭南诗坛辉煌于一时,涌现了以号称“岭南近代四家”的梁鼎芬、曾习经、罗敦、黄节为代表的一批工于格律诗词的名家。
[阅读链接]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代最优秀的学者,我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他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
梁启超是我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词,“经济,组织,干部”等,皆始于梁启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