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以信诚服孟获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受先主之托扶助刘禅继了帝位。就在这时,南中地区几个郡闹了起来了。当地一个少数民族首领孟获,联络西南一些部族起来反抗蜀汉。
在当时,蜀汉刚遭到猇亭大败和先主死亡,顾不上出兵。诸葛亮一面派人和东吴重新讲和,稳住了这一头;一面奖励生产,兴修水利,积蓄粮食,训练兵马。过了两年局面稳定了,诸葛亮决定发兵南征。
225年3月,诸葛亮率领大军出发。参军马谡送诸葛亮出城,一直送了几十里地。临别的时候,诸葛亮握住马谡的手,诚恳地说:“我们相处好几年了。今天临别,您有什么好主意告诉我吗?”
马谡说:“南中的人依仗地形险要,离开都城又远,早就不服管了。即使我们用大军把他们征服了,以后还是要闹事的。我听说用兵的办法,主要在于攻心,攻城是次要的。丞相这次南征,一定要叫南人心服,才能够一劳永逸呢!”
其实,马谡说的话诸葛亮早就想到了。诸葛亮点头说:“谢谢您的帮助,我一定这样办。”
诸葛亮率领蜀军向南进军节节胜利。大军很快平定了几个郡的叛乱。但南中酋长孟获收集了败郡的散兵继续反抗蜀兵。
诸葛亮一打听,知道孟获不但打仗骁勇,而且在南中地区各族群众中很有威望。于是,他决心把孟获争取过来。他下了一道命令,只许活捉孟获不能伤害他。
蜀军和孟获军队交锋的时候蜀军故意败退下来。孟获仗着人多一股劲儿追了过去,很快就中了蜀兵的埋伏。南兵被打得四处逃散,孟获本人就被活捉了。
孟获被押到大营,心里想,这回一定没有活路了。没想到进了大营,诸葛亮立刻叫人给他松了绑,好言好语劝说他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说:“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计,怎么能叫人心服?”
诸葛亮也不勉强他,陪着他一起骑着马在大营外兜了一圈,看看蜀军的营垒和阵容。然后又问孟获:“您看我们的人马怎么样?”
孟获傲慢地说:“以前我没弄清楚你们的虚实,所以败了。今天承蒙您给我看了你们的阵势,我看也不过如此。像这样的阵势,要打赢你们也不难。”
诸葛亮爽朗地笑了起来,说:“既然这样,您就回去好好准备一下再打吧!”
孟获被释放以后逃回自己部落,重整旗鼓又一次进攻蜀军。但是他本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第二次又乖乖地被活捉了。
诸葛亮劝他,见孟获还是不服,又放了他。
就这样又放又捉,一次又一次,一直把孟获捉了7次。至孟获第七次被捉的时候,诸葛亮还要再放。孟获却不愿意走了。孟获流着眼泪说:“丞相七擒七纵,待我可说是仁至义尽了,我打心底里敬服,从今以后,不敢再反了。”
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各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就重新归蜀汉控制。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命令孟获和各部落的首领照旧管理他们原来的地区。有人对诸葛亮说:“我们好不容易征服了南中,为什么不派官吏来,反倒仍旧让这些头领管呢?”
诸葛亮说:“我们派官吏来没有好处,只有不方便。因为派官吏就得留兵。留下大批兵士粮食接济不上,叫他们吃什么?再说,刚刚打过仗难免死伤了一些人,如果我们留下官吏管理一定会发生祸患。现在我们不派官吏,既不要留军队,又不需要运军粮,让各部落自己管理,汉人和各部落相安无事岂不更好?”
大家听了诸葛亮这番话,都钦佩他想得周到。
诸葛亮率领大军回到成都。后主刘禅和朝廷大臣都到郊外迎接,大家都为平定南中而感到高兴。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最根本的是诸葛亮用诚信化解了人心,赢得了人心。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在完全征服了孟获之后,一反过去胜利者的惯例,一不留士卒,二不留官吏,所夺之地,尽皆退还,再次体现了攻心为上,不欺不瞒,信守承诺的诚信精神。
[旁注]
诸葛亮(181年~234年)。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去世后追谥忠武侯。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南中 古地区名。相当于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三国蜀汉以巴、蜀为根据地,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在南中地区生活着以彝族为主的众多民族。“南中”一词出现于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中孟获。
[阅读链接]
相传诸葛亮在征伐孟获时,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泸水有毒。
有人认为应该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去祭泸水的河神。诸葛亮当然不能答应,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当做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河神。
从此,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但是称为“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久而久之,就成这样沿用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