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多种经营

我的一般规则是,在公司全体管理人员确信是英明的办法之前,不采取重要的行动。——洛克菲勒

遭遇倒戈之战

萨拉托加位于纽约平原上,曾经是一个古代的战场。独立战争时期这里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斗争,“萨拉托加战役”也在这里发生。那是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法国军队联合印第安人从这里入侵,屠杀了大量的移民。

“萨拉托加”在印第安语中的意思是“毛皮宝库”,盛产毛皮。其周围的沼泽区,现被开发成了旅游疗养中心,是一个幽静的场所。这里有含有碳及镁等各种微量元素的矿泉水,建有许多豪华的饭店、赛马场、马房等设施。

由于垄断在纽约市而臭名远扬的塔玛尼·荷雨派政客都聚集在此,而且最近黑手党的教父集团也把它作为秘密会谈场所,以此来避开新闻记者的骚扰。这里对于洛克菲勒来说,无疑是个绝妙的舞台。

洛克菲勒来到这里,策划着一场现代的石油战。他把纽约、费城、匹兹堡的主要石油大亨都邀请到他的别墅里,进行秘密商谈。他的目标是统一纽约及东部地区的炼油业。

在会议上,弗拉格勒说出了他们的计划:“现在,全国剩下的炼油厂,波士顿有3家,纽约有15家,费城有12家,匹兹堡有22家。我们不打算放弃企业统一联合体,我们想根据国内外的需要,继续发展、调节石油的供需,而不是蓄意恶性竞争……”

在弗拉格勒进行完开场白后,洛克菲勒用坚定的声音说:“3年前我控制了克利夫兰的炼油业,现在谁也不能在那里捞到什么好处。这就是联合体的好处,还有纽约中央铁路和伊利铁路的货物转运权,也在我的手里。”

洛克菲勒没有撒谎。纽约中央铁路所输出的石油中,有一半是由伊利铁路转运的。这使得这两大公司竞争激烈。与此同时,因为他控制了这两条主要铁路的货物转运,所以对于其他由东部出货的公司的出货数量也十分清楚。当然,洛克菲勒对于竞争公司的运费也了如指掌。

洛克菲勒的一番话引起了在座人的议论。洛克菲勒接着说:“据我所知,现在各铁路公司已经开始共商对策,准备制定一个新的公开运输协定,这项新协定将不再给予折扣。如果我们能团结一致,铁路公司就不敢轻视我们,就有希望获取折扣!当炼油业合并以后,就能成为所有运输业的核心,不但可以控制全国的石油价格,避免毁灭性的价格大战,还可以支配铁路!”

在费城拥有大量炼油厂的石油巨子洛克哈特动心了,他看着另一个石油商瓦登说:“我认为洛克菲勒先生讲得很有道理。”

于是洛克哈特郑重而充满自信地承诺:“这样吧,费城一带和匹兹堡的炼油商由我负责说服。”

双方约定的办法是:洛克哈特的股票可以和标准公司的股票交换,这种交换绝对保密,对外界仍用洛克哈特的名义。这样,可以免受舆论对垄断的批评。反之,若让舆论界知晓,合并的计划可能生出许多麻烦。

很快,费城的沃登和其他一些主要的炼油商都被说服了,这使得一度受挫的改造南方公司重新焕发生机。而此时的石油界已经完全落入洛克菲勒的手中。

洛克菲勒赢得了费城地区最大的炼油厂,还有匹兹堡为数一半的炼油厂。在纽约,他们收购了生产盒装煤油的德沃制造公司和长岛公司,兼并了查尔斯·普拉特公司。

正当洛克菲勒一帆风顺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时,突然传来了坏消息:原来的同盟者,宾州铁路公司的董事长斯科特倒戈了。

斯科特擅长战略,素有“头脑冷静的沉默男子”之称,是洛克菲勒平生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之一。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物,曾提出组织改造南方公司的计划,主动找洛克菲勒建立铁路同石油巨商的同盟。

斯科特在得知洛克菲勒在萨拉托加举行秘密会议后,他决心倒戈,于是设立了宾州铁路公司的空头公司——“帝国运输公司”,结社链接原油产地和匹兹堡之间的油管。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担心洛克菲勒在操纵了克利夫兰的石油后会把垄断延伸到东部各重要行业。

斯科特还赶紧建造5000吨的运油船,组成五大湖区的石油运输船队,还在新泽西建造仓库及贮油槽,准备把这个与哈得逊河和纽约相对的地方作为转运站。总之,他想垄断东部的石油运输,挫败洛克菲勒对石油业的操纵和垄断。

对于洛克菲勒来说,这无疑是公开的挑战,他负担了伊利铁路和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存亡的责任,这也是标准石油公司的关键之战。

为了取得胜利,洛克菲勒找弗拉格勒商量:“今年我们必须减少标准石油公司股东的分红,用这些钱改善和更新炼油设备。”

弗拉格勒考虑得更加具体:“我们还要增加投资,从欧洲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防止蒸馏过程中漏油现象的发生。”

这样一来,生产精炼油的成本降低了,还提高了质量和产量。再加上铁路运费提高折扣率,保证了洛克菲勒的精炼油以更低的价格向斯科特的势力范围——匹兹堡大力倾销。

同时,洛克菲勒使伊利铁路和纽约中央铁路公司提高折扣率,这也使得洛克菲勒的形势更加有利。

洛克菲勒把斯科特的势力范围市场匹兹堡当作目标,展开了倾销战,结果使得斯科特每月的赤字高达百万美元以上,但是这对一向狂妄的斯科特而言,他还没有罢休的念头,依然咬着牙继续与洛克菲勒斗法。

斯科特为降低油的成本,解雇了许多工人,还把工人工资削减了1/5。在战争进入第三年的夏天,忍无可忍的工人爆发了大规模的罢工,还引发了流血事件,匹兹堡就有25人丧生。

斯科特被这场罢工彻底摧垮了。受到重创的他赶快到洛克菲勒公司,要求休战讲和。

斯科特紧皱眉头,一脸沮丧地坐在洛克菲勒对面。

“如果您能够答应我的条件,我愿意考虑讲和。”洛克菲勒面无表情地说。

“您有什么条件,请讲。”斯科特急切地问。

“我准备用340万美元买下您的空头公司——帝国运输公司。”洛克菲勒在语气中流露出对帝国运输公司的轻蔑。

斯科特惊得目瞪口呆:这区区340万美元与他在相持战中的巨大损失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他不得不做一次垂死挣扎!“洛克菲勒先生,考虑到我的实际消耗,我真诚地希望能再增加100万美元。”

洛克菲勒面无表情地摆摆手,不再开口了,他的眼睛望着窗外蓝天上变幻的云层。

斯科特只好按照洛克菲勒的意见,签订了协议。

经过这场战争,倒戈的宾州铁路公司在洛克菲勒的支配之下了,匹兹堡的炼油业也落入了洛克菲勒手中。更重要的是,他接受了斯科特在新泽西建造的大型贮油槽。从此以后,洛克菲勒就把新泽西作为进出口的桥头堡,开展他的世界型企业活动。

在1877年,费城、匹兹堡的炼油厂也都归到标准石油公司的名下。只是在纽约,还有一些零星的独立经营的炼油厂,洛克菲勒把它们作为自由竞争的点缀,留下来,以避免人们指责他垄断石油业。

在1878年,标准石油公司发放的红利让人惊羡——每股60美元,股票面值是100美元。洛克菲勒已经控制了石油业,无论原油生产不足,还是生产过剩,他都能获取利润。至1880年,标准石油公司提炼的石油,已占全美国石油生产的90%。

在击败宾州铁路的总裁斯科特之后,洛克菲勒没有把对手彻底打倒,他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和解,加强双方的联盟,用这种办法扩张自己的势力。

于是洛克菲勒和斯科特又签订了新的联营计划:标准石油公司每年要宾州铁路运输200万桶石油,好让对方有足够的货运量作为回报,标准石油公司从这些货运量中提取10%的佣金。标准石油公司还要充当由各铁路公司制定的总体规划的执行人,给各铁路公司分配石油运输的份额。

洛克菲勒就像一位高明的驯兽师一样,把大铁路公司,得心应手地驾驭在手中。

油管之战的胜利

洛克菲勒和斯科特的战争结束后,产油河地区的反抗依然没有停止。这些“原产地生产同盟”想出了一个计划:在原产地和五大湖之间架设油管。用油管将石油输送到伊利湖,然后经油船运到纽约。

洛克菲勒在原产地收买许多人为商业间谍。这些间谍万一被原产地业者联盟发现,标准石油公司愿意负责他们的生活费用。亚吉波多在石油原产地卧底,他负责把间谍们提供的零散情报进行加工、分析、过滤,提供给洛克菲勒。

赫普特有着典型技师的性格,他沉默不语,但是却非常大胆并且很能干。他独自一人来到宾州北部尚未开发的山区,默默地进行勘察工作。为了不让洛克菲勒发现,他寻找的土地大都是樵夫砍伐的偏僻森林,在订约时,还特意打上暗号。

在这些土地买卖中,最麻烦的一桩是买位于威廉波特北边某郡的土地。假如冒失签约,马上就有外泄机密的可能。赫普特经过调查发现,在两座农场之间的小河河底,是一块没有主人的土地。这宽达6米的河底不属于任何人,尽管两侧堤岸之外的土地归农场所有。于是他偷偷地想让州政府买下这些土地。

铺设油管的工作在买下土地后开始了。虽然有受到洛克菲勒干扰的危险,但是赫普特什么都不怕。赫普特是铺设工作的行家,即便碰到使人吓破胆的惊险场面,他也能使事情顺利完成。

有一次,在架设宾州铁路沿线的油管时,油管计划经过铁路下方的排水沟,因为工人们连夜赶工,搬运工作还没有完成。天亮了,第一班列车通过时钩倒了油管,工程因而遭到破坏。幸而铁路两旁还没有被注意,秘密铺设的工作才得以继续进行。

那时使用的铁管是直径15厘米的,远比现在动辄1米以上的铁管小,但那时却是最高级的。尽管宾州铁路有可能会拒绝运送这些工程材料,不过制订计划后,经过5年,架设油管工作终于大功告成。这个工程被称为“泰特华德油管”。

见赫普特有这样非凡的才能,沉默了一段时间的东部石油原产地联盟看上了赫普特。一位叫宾森的投资家,请赫普特架设连接原产地和东部的油管。

宾森是个争强好斗、智勇双全的人,他曾担任过纽约州的州长。虽然他与洛克菲勒并没有很大的过节,但是他对强大的对手非常感兴趣,喜欢在争斗中寻找人生乐趣。他一心想与洛克菲勒一决高低,替那些被洛克菲勒击败的同行们出一口气。

宾森已经制订好计划:在原产地的亚利加尼河到东部的巴尔的摩之间架设油管。然后他向州议会进行申请,购买土地,这些工作都在秘密进行中。

架设油管工程需耗资62.5万美元,由赫普特亲自主持工程建设,规模宏大,引人注目,洛克菲勒似乎一点也不清楚。其实洛克菲勒不是疏忽了,而是虽获得了情报,却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最后迟迟没有动手。

原产地尽管在地平线上铺了输油管,但是最长也不过只有48千米地方支线。从当初的情况看,还没有能使油管横越山头的吸管。

宾森的计划,因为目标太大而流产了。赫普特重新勘察地形,然后决定将油管架设到离布拉夫特郡南方约174千米的威廉波特。

流经油管的原油,如果先到威廉波特,然后再转运到各地,那么从原产地布拉夫特郡的新油田到巴尔摩的,运费不会超过0.3美元,即便去纽约也不过0.6美元而已。

1879年5月28日,世界第一个长距离输油管开始启用。在开启油管后的第七天,原油终于胜利抵达威廉波特的贮油槽。

洛克菲勒听到油管顺利到达威廉波特的消息,顿时受到了非常大的震动。他担心一旦铁路运费战争再次打响,铁路公司的末日就到了,而自己的垄断梦想,也会受到致命的打击。

正当洛克菲勒、弗拉格勒和威廉失去信心时,宾森前往欧洲的消息又接连而来。宾森从欧洲回来,立即赶赴纽约,据说他要获得美国第一国际银行的200万美元的贷款。

宾森贷款成功后,有人赶到第一国际银行职员办公室告密:“泰特华德公司有人暗中贪污款项,给他们贷款恐怕有倒债的危险。”

告密者正是该公司1/3股票拥有者——帕塔森。但是银行却非常信任宾森,他们以“缺少证据”为由拒绝了帕塔森的密告。

帕塔森以前也是原产地同盟的主要成员,曾参与蟒蛇运动,但是却和标准石油公司在当地的间谍亚吉波多有很密切的关系。除了帕塔森以外,亚吉波多又召集了宾森所想到的那几位股东进行颠覆工作。

帕塔森和其他4名内乱分子,为了夺取公司,他们不仅造了许多空白股东委任状,还雇用了全副武装的黑人,及带着工具的挖井工人,对总会场严加戒备,这样他们的吞并计划顺利完成了。

洛克菲勒的行动很快,也很精密,整个兼并的计划早已安排妥当。第一步,他秘密投资500万美元,成立了名为“美国运输”的油管公司,一旦吞并泰特华德成功,美国运输再增加投资3000万美元。

同时,在原产地到克利夫兰,洛克菲勒铺设了口径约1.15米的油管;在原产地到水牛城之间,他铺设口径为0.15米的油管;此外,在原产地和匹茨堡之间,也铺设了口径为0.10米的油管。

铺设油管的技术问题,后起的洛克菲勒肯定吸取了泰特华德的很多经验。这种优势又把洛克菲勒的垄断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先是冷静观察赫普特的油管计划,然后却坐享其成,把财富据为己有,这难道不是洛克菲勒早已定好的锦囊妙计?

解散联合企业

所谓托拉斯,就是生产同样产品的多家企业,不再各自为政,而以联合的形式,组成一个综合性企业集团。而卡特尔那种各自独立的企业为了掌握市场,在生产及销售方面结成联合战线的方式,已经比不上托拉斯的垄断性了。

1879年洛克菲勒几乎拥有了美国所有的炼油厂和输油管道,成为名列全美20名巨富之一。由于他的出色业绩和在权力的组织和调度上的超凡能力,被誉为“全国最伟大的商业奇才之一”。

然而此时洛克菲勒又在思索着:如何才能让那些合并的工厂合法地受制于标准石油公司?各个企业又怎样能够联合起来,步伐一致地协调生产?

当时还没有一部联邦公司法,俄亥俄州的法律规定:不允许该州的公司拥有其他州公司的股票。也就是说,跨州经营是不合法的,而标准石油公司正是一个全国性的组织,这是违反法规的。

多德在当时是一个年轻的律师,曾写了一些《油的大地》之类的抒情诗,思想保守、刻板。他在一篇文章里扬言“小商人时代已经结束,大企业时代即将来临”,结果受到洛克菲勒的高度评价,并高薪聘请他为法律顾问。

多德曾在1872年宾州立宪大会上,作为一名民主党议员,慷慨激昂地痛斥标准石油公司是一条大蟒蛇。但是,洛克菲勒能够不计前嫌,唯才是用,表现出一个大企业家的胸怀和气度。

洛克菲勒给出的月薪是500美元,多德欣然应允。有人指责这是一种背叛,因为他曾代表石油原产地的商人对标准石油公司提出过诉讼。多德对这些指责并没有多加理会,他不以为然地说:“这正像牧师被聘担任薪金更高的工作时所说的那样:‘这完全是上帝的意旨。’”

从1881年至1905年,多德一直担任标准石油公司的首席律师和新闻发布人。他逐渐成为洛克菲勒最得力的谋士。后来在听证会上,洛克菲勒总是先看看多德的脸色,才开口回答问题。

多德走马上任之后,接二连三地向洛克菲勒提出自己的方案,前两个方案被洛克菲勒否决了,第三个方案即是建立托拉斯。

托拉斯是多德思索出来的法律纰漏,他是从《英国法》的信托制度中获得灵感的。“托拉斯”是英语中Trust一词的音译,意思是“信用”。

各企业股东加入托拉斯企业结合体后,便将所拥有的股份交给“受托委员会”保管,并得到一份委员会发给的信托证书。受托委员会拥有股份,控制加入企业的支配权,将信托所得的收入分配给信托人——股东,其实就是一种垄断方式。

洛克菲勒对这种天衣无缝的垄断形式大加赞赏,他兴奋地对各位负责人说:“这样,各公司就能在不违背法律的情况下,实现统一步调,而且能让合并的工厂合法地受制于标准石油公司。”

1882年1月2日,标准石油公司召开股东大会,会上宣布成立托拉斯。受托委员会利用折扣大联盟和强迫收买等形式,吸收了72家炼油企业股份,其中有9名委员会成员。这9名委员会成员包括洛克菲勒、威廉、弗拉格勒、亚吉波多等。

于是,以洛克菲勒为首的成员控制了委员会,不仅拥有企业结合体,还代管股份。信托证书发行了70万张,但是他们4人却占了46万多张,约占总数的2/3。可见,托拉斯比流产的改造南方公司的企业统一联合体更为进步。

受托委员会可以决定各公司董事的人选,向第一线的主管人员提出行动的建议。它还可以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可以增设或废除炼油厂。它犹如中央集权制,统管着下级部门。

执行委员会下面还设立许多专门的委员会,比如生产制造、采购、国内贸易、国际贸易、运输、输油管道管理等。这些委员会里有一批专家,专门研究各企业出现的本专业问题,然后给予指导。

这样,标准石油公司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大家庭,他们有自己的制造工业用酸、桶板、油桶、灯芯和油泵的工厂,而洛克菲勒就是这个大家庭最有权威的家长。

有人曾担心:这种垄断形式是不是容易堕落成没有活力的庞然大物呢?

洛克菲勒很有信心地对人们说:“绝对不会,因为我们没有剥夺各个公司的自主权,委员会只是提供总体的政策指导,通过交流经营业绩数字,刺激各下属公司为自身的利益做出最佳表现,鼓励他们在竞争中努力。”

于是托拉斯很快就影响到南方,出现了棉花托拉斯、畜牧托拉斯、威士忌托拉斯。另外,36家制糖公司也成立了托拉斯。各行业的托拉斯占了美国企业的90%。它们如雨后春笋般,焕发出无限生机。

标准石油公司井然有序而和谐地运转着,创造着惊人的业绩:他们关闭了30多家收购的设备陈旧的炼油厂,只有克利夫兰、费城和贝永的三家巨型炼油厂,用当时最新的技术,生产着占世界总产量1/4的煤油。他们拥有10万员工,每天向欧洲出售50000桶油。

洛克菲勒很看重国外市场的开拓,他还把扩张的目标指向拉丁美洲和亚洲,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庞大的中国市场:他们赠送数百万盏廉价的油灯,还把煤油装在白铁皮罐子里销售,百姓们用过煤油之后,用废罐子作为容器,或是敲平了作为屋顶,这无疑增加了标准石油公司的煤油的魅力。

不久,在俄国里海岸边的巴库,突然出现了奇异的景观:上百尺高的黑黑的油柱冲天而起,日夜喷涌不停。俄国发现了大油田,他们要把美国石油赶出俄国和欧洲市场。

瑞典人诺贝尔兄弟首先入侵到这块领地。三兄弟中最小的诺贝尔,就是发明黄色炸药,后来设立诺贝尔奖金的那位杰出人物,携带大量资金来到俄罗斯,原来想买核桃木,却被巴库的黑金所吸引,投资开采巴库油田,每天开采出100万加仑的原油;他还和俄国皇室、法国银行家联手,建立巨型炼油厂,把煤油销往彼得堡和瑞典等国。

这时又冒出一个英国人萨络,用他的耐热油轮运输石油,采取批卖方式和洛克菲勒争夺市场,一心要把洛克菲勒的蓝色油桶葬身海底。

后来,一个叫达提尔古的荷兰人,又把在苏门答腊新发现油田的石油,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

面对这三个巨头的挑战,标准石油公司开始在许多国家建立分支机构。他们和三巨头谈判斗智,讨价还价,划分市场份额。虽然失去了独霸欧洲的优势,也还是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在欧洲,就占据60%的市场份额。

标准石油已经渗透到世界上最遥远的角落。它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商业组织,即使在经济衰退时,也能生意兴隆。

标准石油托拉斯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它的出现在美国工业史上宛如一声惊雷,在它身后,众多行业的托拉斯相继冒出了地平线;在英国和德国,也有人效仿洛克菲勒所创立的这种集中控制模式。

洛克菲勒在老年时回忆这个过程时说:

当时我只觉得散乱的小厂商互相的杀价竞争是一种浪费。我现在才觉悟,知道我们当时是处于时代的转折点,个别竞争的做生意方法已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联营制度。

我们公司首当其冲地建立托拉斯,实在是一件革命性的举动,使世界从此改变管理与经营的方法,阻止了盲目的竞争,统一了混乱的市场。

1890年5月的一天下午,俄亥俄州最高检察厅厅长大卫·华特森在书店买了一本《托拉斯——新近的企业联合》的书。他拿回去阅读后,发现该书不但彻底揭露了标准石油托拉斯的所有情况,而且指出有来自别州的人成了受托委员会委员。他认为这种托拉斯是无效的。

当时,制糖托拉斯的诉讼案件正在纽约州最高法院进行。于是大卫·华特森决定检举标准石油公司有违反垄断禁止法的做法。恰巧这时,《夏曼垄断禁止法》被华盛顿联邦会议通过了。该法禁止合同资金及外国合资等所有的跨州联合。

洛克菲勒也毫不示弱,先后请出了全美律师协会分会长都德和高中好友马克·哈那,对大卫·华特森的检举进行反击。

然而,这些努力都无济于事,最后俄亥俄州最高法院颁布了下令解散受托委员会的法令。

法令一下,亚吉波多马上乘火车赶到纽约,将败诉的消息告诉了洛克菲勒。洛克菲勒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作了一个决定:“我们把总公司搬到新泽西!”

发明新的脱硫法

在俄亥俄州最高法院颁布解散法令的第二天,洛克菲勒增加100万美元,在新泽西州设立炼油厂。

他决定将总公司搬迁到新泽西。因为新泽西不仅崇尚独立原则,对垄断的限制没有纽约严格,而且新泽西的地理位置对出口欧洲、亚洲非常有利。

此时,标准石油已经拥有1000万美元资金了,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正好可以凭借雄厚的资本重振旗鼓。虽然公司还是受到垄断法的种种限制,但是他们很快修正条款,经营范围扩大到了矿业、制造业、贸易及商业。

而纽约标准公司几经更名,最后定名为美孚。洛克菲勒为了使企业活动范围更广,他把公司资产扩大到1.1亿美元。这时,标准石油成为石油集团企业的地位已经稳固了。

1885年5月1日,纽约标准石油公司搬到纽约百老汇26号。

从办公室望出去,可看到亚历山大·汉弥尔顿的住宅,这是一座上有自由女神的10层楼建筑。办公室里没有喧闹和忙碌,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特别的是每间办公室的门上都装有保密暗锁。

成功后的洛克菲勒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他喜欢待在家里,也喜欢下班后驾着马车飞快地穿过中央公园。在冬天的日子里,他经常在漆皮靴上绑着冰刀,在自家庭院的冰场上滑来滑去。

尽管洛克菲勒生活简朴,但是衣着却十分讲究,纤尘不染。他戴着手套,头上戴一顶丝质礼帽,每天早晨都有一位理发师给他修面,然后花上0.05美元,在第六大道乘高架火车到市中心上班。

洛克菲勒总是竭力为他的公司营造一种团结和谐的气氛。员工们都关注自己的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感情纠葛。他自己也有意避谈友情,对同事既不过分亲密,也不会粗暴无理。没人见过他发脾气,或者提高嗓门说污言秽语。

在员工面前,洛克菲勒表现得举止得体、平易近人,即使听到怨言也不会发怒。碰到员工时,常轻声细语地问:“怎么样?最近身体好吗?”

他让每位员工每年都有一次机会见到执行委员,为自己争取加薪。

有一次,罗杰斯对一位要求加薪有些饶舌的员工说:“先生,我已经听够了,你没有理由要求加薪。”

罗杰斯很不耐烦。那位员工无助地望着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却面带微笑地说:“我们还是再给他一次机会吧!”

他鼓励员工们对公司提批评提建议,但是对于阿谀奉承却深恶痛绝。

洛克菲勒在财务部摆了一台健身器,他常在这里活动身体。有一天上午他来这里健身,一名新来的年轻会计不认识他,抱怨说:“这台健身器放在这里真不是地方,早该把它拉走。”

洛克菲勒心平气和地找到管事的人,让人把健身器挪到一个新地方。他刚离开财务部,一位老员工悄悄地对年轻会计说:“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洛克菲勒先生。”

年轻会计吓得张大了嘴巴,整整一天都坐立不安,似乎等待着处罚。可是一天下来并没有受到洛克菲勒的批评。第二天,第三天,也是如此。这位会计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来,感慨地说:“他真是一位没有架子的老板。”

长期以来,洛克菲勒囤积奇货异宝似的,囤积了大批能人,他们智商超群,精明能干,其中不乏过去的劲敌,现在都在同一旗帜下勤奋地工作。

有一次,执行委员的巨头们正在讨论一项新的投资计划。有一位巨头持反对意见,一直坚持他自己的看法。这时能言善辩的亚吉波多,以演说家的架势不断摆出新的证据。对于对方的提问,一个个都回答得滴水不漏,结果那位巨头被驳得无话可说。

可是洛克菲勒坐在一个沙发上,一言不发。忽然他轻声地对大家说:“我有点累了,先休息一下。不过大家可以继续讨论下去,直至你们作出决定为止。”

洛克菲勒闭上眼睛,可是他的耳朵却把大家的话都收集起来了。会议讨论得差不多了,他站起来,彬彬有礼地说:“再见,先生们。”然后迈着有节奏的步伐,轻轻地走出了会议室。

第二天,巨头们又聚集在一起。这时洛克菲勒才用平静的语调发表意见。巨头们猛然发现,作为执委会主席的洛克菲勒,他把大家的意见领悟得那样深刻,最后才把自己的意见娓娓道来。

洛克菲勒说:“我的一般规则是,在全体人员确信是英明的办法之前,不采取重要的行动。在我们前进之前,我们总要弄清我们是对的,还计划好应付各种意外情况。”

洛克菲勒平常沉默寡言,而且到了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境界,也因此产生了一种不言自威的效果,让员工们对他肃然起敬。尤其是谈判的时候,他恰到好处的沉默常让对手不知所措,猜不透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洛克菲勒竭力把自己融入大员们中间,每天都和高层领导们共进午餐。但奇怪的是他从不坐在首席,坐在首席位置的是查尔斯·普拉特,因为他年事最高。

餐桌上摆放着的大多是普通的菜肴,不过总有一两样是大员们喜欢吃的菜。他们边吃边议论,主要是讨论工作。素有演说家称号的亚吉波多是餐桌上说话最多的人;而洛克菲勒是说话最少的,他只是偶尔插几句话。

尽管标准石油公司在炼油、运输和销售等方面无所不能,可是直至19世纪80年代初,它还只拥有四处石油生产基地。鉴于宾夕法尼亚的油田业已枯竭,洛克菲勒担心可能不得不转而使用俄罗斯原油,这将削弱甚至彻底打垮标准石油公司。于是洛克菲勒1884年就开始催促手下建立原油储备。

1885年5月,在俄亥俄州西北部,一支正在寻找天然气的勘探队有了意外的发现,他们发现了一处大油田——莱玛油田,喷出的油柱高达几十米,产量惊人。至年末,这儿四周一下冒出了250多个石油井架,并且一直延伸至印第安纳州。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原油所含的化学成分中存在着一些难以对付的问题,燃烧时会在灯上形成一层薄膜。更麻烦的是,它的硫化物含量太高,会腐蚀机器,并且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

亚吉波多说:“如果莱玛石油能提炼出像样的石油,我宁愿把它全都喝掉。”

可洛克菲勒仍对俄亥俄—印第安纳的油田充满信心。他凭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灵感和对未来的预见性,在董事会上提出了要买下这片油田。

洛克菲勒用坚定不移的口气说:“有这么多的石油却弃之不用,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以查尔斯·普拉特为首的保守派们却固执地反对洛克菲勒的意见。普拉特长得瘦瘦的,留着山羊胡子,他精于管理,却一向谨小慎微。

每次会议上,洛克菲勒只要表示要签订俄亥俄州的土地租约,普拉特一派就举手反对。因为保守派们的反对,董事会不得不一次次开会讨论。

有一次,普拉特还为此大发其火,把头向后一扬,大声说:“不行!”

无可奈何的洛克菲勒只好说:“我要用自己的钱搞这项投资,并且承担任何风险。两年之后,如果成功了,公司可以把钱还给我;如果失败了,我个人承担损失。”

也许是被执着的洛克菲勒打动了,普拉特最后还是同意了:“既然你一定要这样做,我们还是一起干好。”

但是洛克菲勒却拒绝了普拉特的好意:“我想,我还是敢承担风险的。”

于是标准石油公司花了数百万美元买下莱玛油田,丹尼尔·奥戴急不可耐地立即铺设了油管。至1888年,公司库存的莱玛石油达到44万桶以上。

洛克菲勒到处寻找这种难闻石油的新用途。他派出一批批推销员和技术人员去动员铁路公司用石油代替煤炭作为机车燃料,劝说旅馆、工厂和仓库用石油作为燃料替换煤炉,但这些生意并未做大。

1886年7月,为了解决质量问题,洛克菲勒聘请了一位著名的化学家赫尔曼·弗拉希。交给的任务是:去掉莱玛原油中的异味,把它变成可以上市销售的商品。

弗拉希是个荷兰籍的科学怪人。他身材矮小,脾气急躁,南北战争之后移民美国。他曾在加拿大的一家工厂为清除安大略酸性石油中的硫申请过专利。

洛克菲勒用信任的目光盯着弗拉希:“我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成功。”

弗拉希开始了实验、研究。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投入的大量资金却一次次告罄。

此时标准石油公司正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相信弗拉希定能成功呢,还是冒着失去大笔财富的危险,等弗拉希做完实验再说?

亚吉波多幽默地说:“看来我已经没有必要喝光提炼出来的莱玛石油了。”他为自己转让出一部分莱玛油田的股票而庆幸。

洛克菲勒却总是微笑着耸耸肩,让大家耐心等待。

弗拉希经常通宵达旦地待在实验室里工作。当他有时心焦的时候,洛克菲勒却安慰他,让他不要着急。工作有了一些眉目之后,洛克菲勒试探地问:“你现在有多大把握?”

“有50%吧!”弗拉希谨慎地回答。

洛克菲勒的目光里流露出信任和镇定:“你需要什么,尽管告诉我。”

1888年10月13日,弗拉希终于找到了新的清除硫黄的方法——用氧化铜来沉淀硫黄,这种方法被称为“弗拉希脱硫法”。洛克菲勒非常高兴,马上买下了专利,开始用这种方法提炼莱玛石油。

于是莱玛石油身价倍增,从每桶0.15美元猛涨到1美元。它的股票也迅速升值,短时间内上涨10倍。接着洛克菲勒在莱玛迅速开设了一家炼油厂,这座工厂规模宏伟,让克利夫兰和匹兹堡结束了炼油中心的地位。

1889年,在那里又诞生了印第安纳标准石油公司,在距芝加哥市17千米的地方建立起美国第一流的炼油厂。它日处理原油36000桶的能力让亚吉波多兴奋得浑身颤抖。他写信告诉洛克菲勒:“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在19世纪90年代,洛克菲勒控制了莱玛大多数油田,迅速地投身于石油的勘探和开采,建立了产—炼—销一体化的石油企业的典范,在美国石油业取得了坚不可摧的统治地位。

弗拉希的专利拯救了洛克菲勒和标准石油公司,把他们的事业推上新的起点,为他们带来了惊人的巨额利润。

后来,洛克菲勒在每家炼油厂都设立了试验室,在百老汇26号的顶层也建立了一间。他稳步地应用科学技术来确保公司的发展,把标准石油公司转变成了现代化的工业组织。

涉足钢铁和金融业

19世纪90年代,洛克菲勒在垄断美国石油的同时,开始把势力渗入钢铁、煤炭、铁路等行业。起初,他只是进行一些小规模的投资。

19世纪90年代初期,以伐木和捕鱼为生的梅利兹兄弟,因为在山中伐木时探测出了梅萨比山脉有铁矿脉。于是梅利兹兄弟便用十分便宜的价钱买下了大片梅萨比的土地使用权,以备日后开采。

梅利兹兄弟先是游说铁路公司来铺路,遗憾的是被公司拒绝。后来他们只好自己筹款开路,建成了一条连接梅萨比和明尼苏达州东部的德卢斯市长达66千米的铁路。此外,他们还添置了许多设备,以致负债累累。

至1893年,时运不佳,经济大萧条的冲击使合伙人、贷款人纷纷退出,梅氏兄弟一下子焦头烂额、濒于破产。正在这时,由盖茨介绍,他们结识了财力雄厚的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在盖茨的劝说下买了这条铁路,这无疑是一项非常明智的投资。因为卡耐基和奥立微的公司每年至少在这条线路上运40万吨的矿砂。铁路投资使洛克菲勒在梅萨比矿区有了立足点。此后,在梅利兹兄弟的进一步要求下,他们合建了“苏必利尔湖联合铁矿公司”。

梅氏兄弟在新公司内拥有大量股票,掌握着经营管理的实权。在投机欲的驱使下,他们立刻发行了大量股票。然而不幸的是,钢铁业受经济萧条的影响而行情暴跌,梅氏兄弟的公司自然也受到影响。

当梅氏兄弟再次陷入困境时,盖茨利用洛克菲勒的巨大财力买下了公司的部分股份,而梅氏兄弟又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诉讼,说洛克菲勒名下的矿区是负债的等。为了能在明尼苏达州继续做生意,洛克菲勒付出了52500美元使这场官司私下得到解决,这使得盖茨能够放手大胆地聚敛更多的矿产。

很快,洛克菲勒便买下了梅氏兄弟的全部股份,独立拥有了“苏必利尔湖铁矿公司”和梅萨比这个全美最大的铁矿。

虽然洛克菲勒有称雄钢铁业的潜力,但是钢铁业不但风险大,而且竞争激烈,年迈的他实在不愿意再卷入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去了。于是他想出一条妙计,建议卡耐基与他合作,各管一方,互不竞争,卡耐基只管炼铁,而不管开采,他管开采矿藏及运输原料而不管炼铁。

卡耐基年事已高,不愿再新开战场,他同意了洛克菲勒的建议,于是在1896年双方达成一项协议,即由卡耐基公司租赁他的一些矿产,每吨矿砂租费为0.25美元,规定每年的开采数量不得少于60万吨,加上卡耐基公司从自己矿井中开采出来的数量大体相同的矿砂,运输总量达120万吨铁矿砂。这需要使用洛克菲勒所属的铁路以及盖茨已在大湖区兴建的庞大的矿砂运输船队。

这样,卡耐基公司可以保证获得高质量的矿砂,而洛克菲勒也有了固定的运输客户和一笔有保证的运输收入。

当时,美国的商界华尔街的金融业霸主,号称“华尔街主神”的摩根是一位神通无比的大人物。从1898年至1900年,摩根公司和其他银行家们组成了20多个钢铁公司,想方设法培植对抗卡耐基公司的力量。1901年,有隐退之意的卡耐基默许了摩根的吞并企图。

于是摩根一夜之间便成了钢铁业的巨子,不过他马上又注意到了洛克菲勒手中的东西:丰富的铁矿、便捷的交通工具,再加上洛克菲勒在石油事业上丰厚的收入,这些使摩根决定合并洛氏的矿区和铁路,要不然会后患无穷。

谈判最初是通过中间人进行的,因为他们谁也不喜欢谁,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方式。洛克菲勒第一次见到摩根,是在弟弟威廉的家里。一见面,就对摩根没有好感。

这次,摩根为了自己事业的前途,不得不来求见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先给了他一个软钉子,说是自己退休不管事了,不在办公室会客,要他到家中面谈,摩根只好跟着去了。这次会面很简单,洛克菲勒只是说这项投资由小洛克菲勒和盖茨负责,他一定要与他们商量。

这一商量又没有了下文,急坏了摩根。他赶快请私交深厚的罗吉斯来催促。罗吉斯就请了小洛克菲勒和他一起去摩根的办公室。当小洛克菲勒走进办公室时,摩根开始并没有注意到他,他正忙着处理信件和谈话。在罗吉斯作了礼貌的介绍后,摩根有些恼火地说:“怎么样,你们出什么价钱?”

小洛克菲勒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摩根先生,我看一定是有一些误会。我并不是来出售的,是你急于要与我们合作。另外,据我所知,我父亲是不喜欢自己开价钱让别人来杀价的,应该在您看过我们的矿区之后,提出价钱,再让我父亲来决定。”

“噢,是这样。”摩根的声调听上去有些改变。

一阵沉默之后,小洛克菲勒提议说:“假如您真有兴趣要买这些资产,找一位能在价格上为您出主意的人,岂不更好?”

最后双方商定,由亨利·弗利克充当提出出售价格的中间人。他是卡耐基的亲密同事。不久,摩根请律师拟了一个场外交易的价钱,出价7500万美元。

事后,洛克菲勒很严肃地对中间人弗利克说:“我并不急着卖掉我的产业,可是也不会挡你朋友的财路,不把这个利益给他。只是你们开的这个场外价太不合理,在我听来就似乎是最后通牒似的,何况出价又偏低,我不愿意跟这种人做生意。”

500万美元的差价使谈判陷于僵局,所以摩根只好再次找小洛克菲勒和盖茨商量。1901年3月,摩根最终接受了洛克菲勒的售价:梅萨比矿区资产作价8500万美元,其中一半付新的“美国钢铁公司”的优先股票,一半付普通股票,另付现款850万美元买下运输系统。洛克菲勒家族一举成为这个全国最大的公司的主要股东,并且小约翰也进入了该公司的董事会。

同时,摩根还吸收其他钢铁公司进入,如规模仅次于卡耐基公司资产的联邦钢铁公司。最后,摩根财团以14亿美元的巨额债券换取了所有加入者的资产,造就出一个新的实体,世界最大的工业公司和历史上第一个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但是,在取得这项成就之后,摩根开始走向衰落。

早在19世纪末,洛克菲勒就已经认识到金融业的重要性。他与威廉首先在纽约花旗银行进行投资,它是一家为原料进口商和美国棉花公司服务的银行。

1891年,在洛克菲勒兄弟的支持下,纽约花旗银行的大股东詹姆斯·斯蒂耳曼当上了该银行的总经理。从此,这家银行就成为标准系统的金融调度中心,洛克菲勒通过留在该银行的威廉,把他们的巨额利润投资于各个经济部门。

在国内,花旗银行是威廉及其伙伴所设立或收买的工业联合企业的金融中心。它只控制火灾和损伤保险公司的泛美集团及投资信托公司的基本投资集团,并不控制任何巨大的人寿保险公司。

花旗银行在国外的势力非常可观,在海地、中东及非洲,它都有众多的分行。据1955年统计,它的66个国外分行有雇员5382名,占该行雇员总数的41%。海外存款总额约7.25亿美元,超过了它在海外的劲敌大通曼哈顿银行存款额2/5。

在第一花旗银行所控制的资产中,约有洛克菲勒家族或摩根家族的1/5。它首先是作为标准集团的副手而闻名的;其次是当摩根集团在华尔街确定了领导权后,便以追随者的身份而兴起。

20世纪20年代,摩根家族和花旗银行的首脑查尔斯·密契尔关系密切,并从中得到莫大的利益。1933年,威廉的儿子佩西由于卷入克鲁格火柴舞弊案件中,被揭发后被迫退出该行。但是,佩西的儿子詹姆斯仅仅在一个月之后就被任命为该行的副总经理,1952年升为总经理。

除詹姆斯之外,威廉和詹姆斯的其他后代也在一些重要的金融机构中居于领导地位。埃佛里既是杰·亨利·施罗德银行和施罗德信托公司的董事,又是该公司的附属公司施罗德—洛克菲勒公司的合伙人和美国方面的股东。这些施罗德系统的公司是一个英德银行集团的一部分。

另外,埃佛里·小洛克菲勒是一家大投资银行的合伙人,威廉的两个孙子是另一个实力雄厚的公司克拉克—道奇公司的合伙人。

20世纪20年代,洛克菲勒石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有更强大的金融支柱。这时,洛克菲勒已退居幕后,由小洛克菲勒致力于金融业的发展。他们建立起自己的银行,即公平信托公司,试图取代花旗银行,因为在花旗银行中,他们还得考虑其他财团的意见。

公平信托公司原来是公平人寿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因为1911年《改革法》的实施,该公司被迫出售这些股份。小洛克菲勒在说服父亲之后,买进了这家公司的控制股份。

洛克菲勒和亨利·福特一样厌恶银行家们和他们的机构,那时证券交易方面的圈套司空见惯,所以他不愿意把自己的钱限死在银行里。但小洛克菲勒却早在1911年就强烈要求父亲把一部分资金投入一些放款公司和信托公司。

后来,小洛克菲勒的一些朋友支持了他,他的岳父纳尔逊·奥尔德里奇那时是国会中金融集团的代言人,代表着1913年建立联邦储备制度的立法推动力量,在管理全国货币方面确立了银行家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总之,联邦储备制度弥补了许多曾使美国独立以来深受其害的货币制度上的缺陷。

公平信托公司买进后,凭借洛克菲勒庞大的财产迅速扩张,至1920年,它已拥有2.54亿美元的存款,成为全国第八大银行。至1929年,通过一系列诡计多端的合并,它吞并了14家较小的银行和信托公司,实力大增。

它不但成为全美实力最强大的银行之一,并且在国外也开设了许多分行,成为洛克菲勒家族在金融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1929年12月,公平信托公司的总经理切利斯·奥斯汀突然去世,小洛克菲勒为公司的前途担忧,他和心腹顾问托马斯·德比伏伊斯商量之后,决定拜访温思罗普·奥尔德里奇,即小洛克菲勒的妻舅,请他出任该公司的总经理。

温思罗普·奥尔德里奇在20世纪20年代就是洛克菲勒家族的首席法律顾问,他接受了小洛克菲勒的邀请,担任了新的领导职务。不久,奥尔德里奇开始考虑合并的问题,因为要在困难重重的经济环境中保持地位,只有与较大的机构合并才能有效地达到目的。小洛克菲勒和他的同事把目光盯在了大通国民银行身上。

大通国民银行是华尔街的头面人物约翰·汤普逊于1877年成立的,进入20世纪以后飞速发展,在1900年至1930年的30年中,其中20个年头都有兼并活动,客户网络极为广泛。

这个时期它的杰出领导者是艾伯特·威金。威金为该银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自己赢得了全国最大的银行家之一的声誉。他组成了一个杰出的董事会,其成员有伯利恒钢铁公司的查尔斯·施瓦布、通用汽车公司的艾尔弗雷德·斯隆、库恩—洛布公司的奥托·卡恩等著名人物。

威金本人除担任大通国民银行的董事长外,还兼任50家其他公司的董事,而每家公司必须在大通银行存款,则是他兼任各公司董事的一个条件。

在国内,大通和它的竞争对手花旗银行一样,也走“美元外交”的道路,使大通银行在拉丁美洲的国家,特别是在古巴,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势力。

为了争夺大通国民银行,20世纪20年代,洛克菲勒和摩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后,洛克菲勒取得了这家银行的控制权。1930年,小洛克菲勒等向大通国民银行提出了合并的建议。大通国民银行同意了。合并后的银行,仍以大通银行命名。

新机构的高级职员和董事选举威金为董事长,奥尔德里奇为总经理,洛克菲勒家族取得了一项重要的领导权。那时大通国民银行拥有资产35亿美元,是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20世纪50年代,它吞并了曼哈顿银行之后,仍然是华尔街最大的银行。其实权也一直牢牢地掌握在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二代、第三代手中。

当威金退休时,温思罗普·奥尔德里奇已成为大通银行的代言人。1933年,他曾几次前往华盛顿,公开表明自己支持银行改革的态度,并与罗斯福总统处理危机的精神结合起来。银行界把奥尔德里奇看成是一个叛徒,而洛克菲勒家族却支持他,他们看到必须改革,才能挽救银行制度的艰难处境。

奥尔德里奇的主张是:投资业务同商业银行业务分开,即长期放款和短期放款分开;禁止商业银行出售证券,不准投资银行接受存款,并且禁止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间兼任董事。这就是1933年6月颁布的《格拉斯—斯特高尔银行法》的主要内容。

当时的华尔街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说奥尔德里奇是为了洛克菲家族能打破摩根家族对全国金融业的控制在效劳。

1933年,法律顾问费迪南德·佩科拉和参议院所属的银行和货币委员会开始着手对金融业的调查,威金在这次调查中成了牺牲品。威金在繁荣的黄金时代曾大规模进行市场投机,他通常利用大通股票进行投机活动,所需款项又多向大通证券公司挪借,而他自己又兼任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他的许多同事并不认为威金的这种活动有什么不合法,但这种活动在调查中受到严格审查。

当国会的听证会结束时,威金已经满面沮丧,名誉受到玷污,而在大通银行,他往日的威信也不复存在了。此后,继任的大通国民银行董事长查尔斯麦凯恩又出席作证,并供认他个人也从大通银行的贷款中得到许多好处。

不久,罗斯福总统在白宫单独接见奥尔德里奇时说:“这样的人不能再继续管理银行了。”

很快麦凯恩便突然离职,其中的奥秘似乎也不难理解。接着,温思罗普·奥尔德里奇就顺理成章地接任了大通国民银行的董事长一职。

这样,洛克菲勒家族一举控制了这家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完成了它控制金融业的企图。其后,奥尔德里奇作为大通银行的董事长为洛克菲勒家族管理金融事务达20年之久。

这期间通过大通国民银行,洛克菲勒家族还取得了对都会和公平这两家人寿保险公司的控制权。人寿保险公司在华尔街的金融控制链中是重要的一环,由于大多数人都购买人寿保险,所以保险公司积累了巨额的资金,这些资金在投资后又产生了几十亿美元的利息。它在为美国各大财团攫取更多的利润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世纪30年代,洛克菲勒掌握了大通国民银行之后,进而控制了大通所属的投资银行——大通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的业务是筹集工业的基本资金,与商业银行供给的中、短期资金不一样。投资银行把许多人的钱变为大量集结的生产工业资本。它们在组织新公司、安排合并以及工厂决定性的扩建方面起着主要作用。

很快,这家投资银行吞并了另一家华尔街老牌的投资银行——哈里斯·福布斯公司,改名为大通—哈里斯·福布斯公司。由于1933年银行法的颁布,不允许商业银行拥有证券公司,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所属的投资银行——第一波士顿公司在竞争中失败,通过与大通银行兼任董事关系,被并入大通—哈里斯·福布斯公司。

1934年,一家独立的投资银行,即第一波士顿公司正式成立,实权握在洛克菲勒家族手中,至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之列。它为洛克菲勒家族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渗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取得了大通国民银行、都会、公平人寿保险公司和第一波士顿公司的控制权之后,洛克菲勒家族在金融界的实力迅速增长,一步一步取得了与金融界霸主摩根家族抗衡的力量。

另外,洛克菲勒还以多种方式进行资本经营。

有一天,洛克菲勒在郊外看上了一块地皮。他找到这块地皮的主人,说他愿花10万美元买这块地皮。地皮的主人拿到10万美元后,心里还在嘲笑他:“这样偏僻的地段,只有傻子才会出那么高的价钱!”令人想不到的是,一年后,市政府宣布在郊外建环城公路。

不久,洛克菲勒的地皮升值了150倍,城里的一位富豪找到他,愿意用200万美元购买他的地皮,富豪想在这里建造别墅群,但是,洛克菲勒没有出卖他的地皮,他笑着告诉富豪:“我还想等,因为我觉得这块地皮应该增值得更多。”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3年后,那块地皮卖了2500万美元。他的同行们很想知道当初他是如何获得那些信息的,他们甚至怀疑他和政府官员有来往。但结果令他们很失望,洛克菲勒没有一位在市政府任职的朋友。

适时改变经营策略

1892年,当一种新设计的油船转载着俄国巴库油田的石油安全通过苏伊士运河,开往新加坡和曼谷的时候,就意味着洛克菲勒石油垄断集团在世界上遇到了挑战。

这艘名叫“姆雷克斯号”的油船,和这家公司以后的所有船只一样,都以贝壳取名。这项油船运输的大胆发起人就是壳牌石油公司的创始人马库斯·塞缪尔,而壳牌石油公司的成立和发展,始终伴随着与洛克菲勒的残酷竞争。

塞缪尔比洛克菲勒更富有国际背景。他是一个犹太人,四海为家。当洛克菲勒在克利夫兰建立了标准石油公司时,塞缪尔还是一个内向、羞怯的少年。

塞缪尔和父亲在伦敦的泰晤士河边的码头上,经营着一家饰品店。后来他们有了一笔积蓄,老塞缪尔便想与远东的中国及泰国做生意。他先派儿子去亚洲考察,儿子山姆回来汇报说,日本经济很有潜力。

塞缪尔1878年在日本横滨设立公司。很快,伦敦—横滨之间的运输公司也由塞缪尔兄弟创办成立。他们把机器从伦敦运到日本,又利用回程将贝壳、珍珠、涂料运往英国。

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当发展到香港、曼谷、新加坡时,他们开始把英国的煤贩卖到亚洲各地。又通过一个叫雷恩的犹太商人,塞缪尔开始与罗斯查尔有了密切的接触。塞缪尔开始把注意力从煤转向新的燃料石油。

此时,巴库油田的石油已经由诺贝尔兄弟和罗斯查尔银行合作向欧洲销售,这就侵犯了洛克菲勒在欧洲的垄断势力,几经较量,双方达成了暂时的谅解,把欧洲市场瓜分了。

可是在亚洲,洛克菲勒决心要维持他的垄断,绝不失去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当时,标准石油在亚洲的市场比不上欧洲,可是在塞缪尔贩卖巴库的石油之前,标准石油还是一统亚洲的天下。

在塞缪尔参观了巴库石油之后,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战胜洛克菲勒,一定要有自己特殊的手法,标准公司的石油是用桶装或罐装的方式运输的,巴库石油假如仍用这种办法,恐怕难以超过标准石油,只有建造油轮或采取批卖的方式方为上策。

雷恩表示反对,因为苏伊士运河是否允许满载灯油的船只通过,这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苏伊士运河是油轮从欧洲开往亚洲的必经之道,塞缪尔觉得雷恩的担心有道理。于是,他拜访造船专家,研究耐热油轮,在远东的各个销售中心建造储油池的同时,订购新设计的耐热油轮。

当塞缪尔的新船队即将出现时,标准石油公司在伦敦掀起了一阵激烈反对油船队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浪潮,企图阻止英国对亚洲石油市场的入侵。但是,塞缪尔当时已经是市参议员,有一定的地位,经过他和一些伙伴们的努力,终于赢得了政府的支持。

1892年,第一艘石油油轮“姆雷克斯号”驶出了瀚德普尔的造船码头,经地中海进入黑海,到达巴统,装载大批石油向西航行,从达达尼尔海峡、地中海到达苏伊士运河。

“姆雷克斯号”通过运河后,“康奇号”、“克拉姆号”等油船也接踵而至。至1893年年末,他们把俄国石油定期运往东方的储油池。这一挑战使标准石油公司大为惊讶。

标准石油公司不肯轻易割让亚洲市场,随后,他们便对暴发户壳牌石油发动了一连串的反击,试图重新维持全球的垄断和“完美秩序”

它使全世界的石油价格进一步下跌,从而迫使一些小商人停产、破产。塞缪尔和他的日益强大的油船队,因为有俄国的石油供应,又有遍布亚洲各地的销售网没有垮掉。

1897年,塞缪尔成立了壳牌运输贸易公司,自己拥有1/3的股份,他和他的家族一起有效地控制着这家公司。此时,俄国因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破土动工,需要大量石油,所以改变了以往对外国资本的保护战略,塞缪尔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石油来源了。

当他得知荷兰属地婆罗洲产石油后,就派遣外甥麦克前去,决心要控制上游的生产,以保证充足的原油供应。

接到舅父的密令,麦克很快就坐船赶赴印尼。也许是寻油心切,加上麦克不够老练,他没有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就冒冒失失地以2500英镑的价格买下了婆罗洲巴厘巴板的采矿权。

这次,他失算了。

东婆罗洲倒是有石油,可这里的石油都超重,比重过大,即使精炼后也无法变成灯油。只有少量的原油蒸发成清油后,混在巴库进口的灯油中才能出售。这时,因为布尔战争和中国清朝义和团运动的爆发,中国的灯油市场被封锁了,这正好救了壳牌石油的命。

塞缪尔及时改变策略,竭力生产柴油机重油,而这正是南非布尔战争所需要的。他还向伦敦海军军方建议,用柴油引擎代替落后的煤炭。这样,塞缪尔发了一笔战争横财,他的地位大大巩固了。

“纺锤顶”油井在1901年出油的消息传到伦敦时,塞缪尔又想出了一个妙计,他随即与海湾石油公司的创始人葛菲谈判,并签订了合同,规定以固定的价格每年购买10万吨石油,为期21年,这个数字,相当于海湾石油总产量的一半。

不久,壳牌油船队就把德克萨斯的石油运到了欧洲,在标准石油的根据地的德国建立了一家公司。

日益强大的壳牌石油使标准石油十分愤怒,洛克菲勒派出了能干的亚吉波多去进行收买工作。可亚吉波多失败了,他有些不平,想当初,他为标准石油公司收买了多少家公司?而他自己也是被收买过来的,可眼前这个对手实在是太难以对付了。

标准石油公司还有另一个难对付的对手,那就是荷兰皇家石油。尽管这家石油公司规模比壳牌石油公司小,但是它拥有东印度的宝贵石油资源,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再加上它杰出的领导者德特丁,荷兰皇家石油不久发展成能与标准石油和壳牌对抗的一股力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德特丁原是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一名杰出的记账员,是一位船长的儿子。他了解石油知识,是一个会计天才。他工作效率极高,而且冷酷无情、专心致志。年仅29岁时,已主管了公司整个远东地区的石油推销工作。至20世纪初时,他已成为了这个公司的年轻有为的领导者。

亚吉波多试图收买壳牌石油的同时,德特丁的手也想伸进壳牌石油。当时,塞缪尔已经被封为第一个石油爵士,并被选为伦敦市的市长,达到了他一生中的顶峰时期,其显赫与豪华都无与伦比。

这一次,壳牌石油和荷兰皇家石油形成了暂时的联盟,不过,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想法:塞缪尔想的是自己可以在这个联合中当主持人,而德特丁想借助壳牌的力量赶走标准石油的蓝桶。

当塞缪尔担任市长期满,重新回到他的石油老本行时,他的壳牌石油便开始走下坡路了。正如报纸上所说的那样,只剩下一个“空壳”了。

在1903年的世界石油贸易衰退中,标准石油继续削价,最终迫使壳牌的油船停运。而壳牌公司在德国的分公司,则因为它的德国伙伴德意志银行的捣鬼,被撵出了德国。

最后,塞缪尔被迫按屈辱的条件与德特丁的荷兰皇家全面合并。至此,荷兰和英国两家石油公司的斗争宣告结束,而这个新公司与标准石油的斗争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经过产业革命,美国的贫富悬殊越来越大,有1/5的波士顿市民居住在臭气熏天的贫民窟里。在这种背景下,对洛克菲勒的抨击越发严厉了。许多揭露标准石油公司托拉斯垄断的真相的书籍,被那些因企业破产而失业的贫民抢购一空。

此时,俄亥俄州最高法院正在受理9起违反垄断禁止法案的起诉案件。于是纽约总检察官查理士·波拿贝鲁特向纽约最高法院告发,声称标准石油公司有21件违反垄断禁止法案的行为。

1896年,劳哈的畅销书对洛克菲勒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他健康出现了问题。医生认定他患了神经性胃黏膜炎,并引发了脱毛症。因此洛克菲勒不得不在第五号街住所里发号施令,而临阵指挥总公司的是亚吉波多。

1897年,洛克菲勒因健康恶化而退休,仍保留公司总裁头衔。

尽管如此,洛克菲勒一边指示亚吉波多购买罗斯查尔男爵在欧洲巴库的石油公司股权,一边创立了英美公司以谋求对伦敦市场的进一步垄断;后来为了拥有德国市场,又创立了德美公司。

然而,不如意的事情还是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1906年12月18日,联邦政府依据《夏曼反托拉斯法》,在密苏里州起诉,要求解散公司,被告中有新泽西州石油公司和它下属的37家分公司,还有公司的重要大员。

1907年夏,有7个联邦和6个州的案子提交法院,控告标准石油公司制定垄断价格,收取铁路回扣,刺探对手机密。芝加哥法庭的头号人物兰迪斯法官最积极,他派人传唤标准石油公司的几个头目出庭。

现在的洛克菲勒已经68岁了,接连不断的官司带给他许多烦恼,他再次要求去掉总裁的虚衔,又被阿奇博尔德拒绝。他不得不为他做过的、没做过的事情承担责任。

1907年秋季,经济恐慌再一次袭击了华尔街。储户提光了银行的存款,银根开始紧缩。连金融大王摩根都在哀叹,他的银行已经丧失了偿还能力,只能坐以待毙。

洛克菲勒在给美联社总经理斯通打电话时说:“请引用我的话告诉公众:国家信用良好,如有必要,我拿出一半财产来帮助美国维持信用。”第二天见诸报端,果然起了镇静剂作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指挥救助行动的摩根,从花旗银行里拿到300万美元的救急基金,而这些钱都出自洛克菲勒在该银行的存款。

“他们有了麻烦总是要找约翰大叔。”洛克菲勒颇为自得地说。洛克菲勒的公众形象在这场危机中得到极大的改善,他成了公众眼中的忧国忧民之士。

但是,这一切并没能阻止政府对标准石油公司的诉讼如期进行。

1908年,美国举行了总统大选。哈特斯在俄亥俄克伦巴斯演讲时,先是公开了一封亚吉波多写给共和党参议员赫雷卡的信件,在信中,亚吉波多提到用金钱贿赂赫雷卡。随后,哈斯特又把接受标准石油公司贿赂的共和、民主两党参议员的所有黑名单曝光。

亚吉波多雇用了一个黑人管事的养子,他是个赌马狂,瞒着父亲欠了地下钱庄一笔款子。一天晚上,他在打扫亚吉波多办公室时,发现了柜里的信件和电报,于是顿生邪念。他打算托人将亚吉波多的秘密文件卖给新闻社。但是普利策新闻社的总编辑被这些文件惊呆了,拒绝购买。

后来,这些秘密文件被转到了哈特斯新闻社的手中,哈特斯预付了一笔钱给这帮偷窃者后,又同他们签订了协议,在4年内不断购买他们偷来的文件。

1911年5月15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终于对洛克菲勒和他的公司进行了“最后裁决”。裁决书含糊其词地说:

7个人和一个法人机构曾秘密策划旨在反对自己人民的勾当。为维护美利坚合众国的安全,本法院命令,应于11月15日以前停止这种危险的阴谋和勾当。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判标准石油公司违反垄断禁止法规,通知公司一定要解体,而俄亥俄州的判决也得到了最高法院的承认。

标准石油公司最后被分解成38家独立企业,洛克菲勒卸去了石油公司的职务,威廉也辞去了公司的职务。这是美国20年来垄断与反垄断、企业与政府之间一场激烈的战争。

虽然大集团分成了38家公司,但是这38家公司总数达98万股的股权中,有25万股在洛克菲勒手中,威廉和亚吉波多也掌握了总股权的50%以上。

1912年1月,华尔街的变动令人费解。新泽西标准石油的股票从360点涨至595点,纽约标准石油股价也从26点涨至580点,洛克菲勒其他所属的股价也大幅度上涨。洛克菲勒的个人财产由1901年的2亿美元增至1913年的9亿美元,长了近5倍。

当人们沉浸在欢呼和庆贺联邦法院粉碎了美孚石油托拉斯的时候,在短短5个月内,美孚石油公司的股票又增值了两亿美元。这就是洛克菲勒的发家的重要秘诀之一。

托拉斯从出现的那天起,就遭到人们激烈的抨击。虽然人们曾经对洛克菲勒的所作所为有过很大的争议,甚至有人骂他是“大蟒蛇”、“魔鬼”,但是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还是一致赞扬他在建立现代公司制度方面的重要贡献。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洛克菲勒在美国工商界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在一个推崇发明家而忽视管理者的年代,他为当时和下一个世纪奠定了一种企业模式,建立了规模经济,这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情!

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说明洛克菲勒在当时美国社会的地位和知名度。

有一个老头,他有3个儿子,大儿子跟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他跟这个小儿子相依为命,在乡下生活。

这一天来了一个人对他说:“我能不能把您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

老头说:“不行,绝对不行,你给我滚出去。”

这个人又说:“如果我在城里为您的儿子找了个对象,那么能带他走吗?”

老头还是说:“不行,你给我滚出去。”

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您找的这个对象,也就是您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那您看行吗?”

老头想了想,能让儿子当上洛克菲勒的女婿这件事情打动了他,他同意了。

过了几天,这个人就找到了美国的首富、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对他说:“我想给您的女儿找一个对象行吗?”

洛克菲勒说:“不行,滚出去。”

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您找的这个女婿,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您看行吗?”

洛克菲勒答应了。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您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

这总裁笑了笑说:“不可能,我已经有这么多副总裁,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而且必须是马上呢?”

这个人说:“如果我让您任命的这个人是洛克菲勒的女婿,那您看行吗?”

总裁答应了。所以,这个小伙子马上就变成了洛克菲勒的女婿加上世界银行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