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举行会晤

  • 江泽民强调指出:“在正式谈判前,应尽快实现两岸‘三通’,扩大双向交流。”
  • 侯镜如说:“最近台湾形势发展很快,‘三通’、‘四流’已成热潮,并没有受到西方某些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的影响。”
  • 汪道涵意味深长地说:“海峡两岸隔绝了近40年后进行交往,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

江泽民说应尽快实现三通

1990年6月11日,国家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就台湾问题的解决发表的重要讲话。

江泽民说:

最近,李登辉先生谈到两岸关系的问题,表示“台湾和大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所有中国人同为血脉相连的同胞”、“中国的统一和富强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期望”,还提出愿意“建立双方沟通管道”、“研讨国家统一事宜”。我们对此表示赞赏。但是有些话显然是很不妥当的,缺乏诚意,不过这比“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要好。

江泽民指出:

众所周知,通过和谈实现祖国统一是我们党多年来的一贯主张。早在50年代,我们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就提出了“和为贵”、“爱国一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与我们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进行商谈。

江泽民接着说:

我们主张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商谈。这是从两党目前的地位、作用等现实情况出发的,也是为了避开台湾方面感到不方便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一贯重视两岸其他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作用。

在两党商谈之前,同各个党派、团体切磋议案,共商国是;在商谈之中,及时通报情况,交换意见;甚至在参加会谈的代表中,也可以吸收其他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

江泽民强调指出:

在正式谈判前,应尽快实现两岸“三通”,扩大双向交流。

有关两岸交流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可分别通过适当途径协商解决。

他强调说: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责任,也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合则两利,离则两伤;捐弃前嫌,携手并进。我们希望李登辉先生从现实出发,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顺应民意,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做出贡献。

江泽民的讲话在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和各界知名人士中引起强烈反响。

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民革中央副主席侯镜如、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民建中央副主席冯梯云、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卢嘉锡、无党派人士程思远、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杨纪珂、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孙承佩、台盟中央主席团主席蔡子民、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光英、民族宗教界代表阿沛·阿旺晋美等,先后在座谈会上发言。

侯镜如说:

最近台湾形势发展很快,“三通”、“四流”已成热潮,并没有受到西方某些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的影响。现在形势发展非常有利于祖国统一。

孙承佩认为,江泽民提出的国共两党对等谈判,谈判中吸收各党派人士意见,谈判前尽快实现“三通”等,都照顾到了各方面的利益,顺乎情理。

蔡子民说:

江泽民的讲话给予了李登辉先生善意的回答。既肯定了李登辉先生台湾、大陆不可分割的谈话,也肯定了其谈话与“三不”政策有所不同,尽管李登辉先生的有些话是很不妥当的。

在台湾问题解决方式上避开了台湾方面许多不方便的地方,是很有诚意的。希望台湾方面也本着同样诚恳之意,认真考虑中国共产党的呼吁,顺应民意。

费孝通说,李登辉先生最近关于两岸关系的谈话,比以前“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主张自然是有了变化,应该予以肯定。

费孝通指出,我们希望李登辉先生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顺应民意,早日实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商谈,在正式商谈前,尽快实现两岸“三通”,扩大双向交流。

其他发言人都表示,支持两岸早日实现“三通”,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海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1990年11月22日,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它是在台湾当局“行政院陆委会”指导下的以民间团体身份出现的半官方机构,主要办理由台湾当局授权的有关两岸接触的业务性、技术性沟通工作。

该基金会初步计划基金为10亿元新台币,其中51.2%来自官方,其余部分由民间认捐。在到位的7亿元基金中,官方拨款5.2亿元,民间赞助1.8亿元。

这个基金会主要由台湾“外贸”协会、“海峡两岸商务协调会”、“行政院陆委会”、“新闻学会”、红十字会等几十个机构和企业联合组成,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来自党、政、工商企业、文化、学术、体育、宣传媒介等各个方面。董事长由国民党中常委、台湾企业界名人辜振甫担任。

11月26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就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成立答记者问时称:

对于台湾省的任何团体和个人,只要是真正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直接“三通”和双向交流,我们都愿意与之接触,进行讨论。对两岸交往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我们认为可分别通过适当的途径达成协议,求得妥善的解决。

该负责人指出:“我们希望新成立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台湾省其他团体、人士一起,能为此做出贡献。”

为了深化两岸交流,1991年12月16日,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的民间团体,即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

当天上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举行成立大会。协会理事会的65名成员来自社会各界。

出席成立会的有54名理事,通过选举,汪道涵当选会长,唐树备为常务副会长,经叔平、邹哲开为副会长,秘书长邹哲开兼任。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兆国到会讲话。王兆国说:

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下,协会的成立必将推动和扩大两岸各方面的交往和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

王兆国表示,希望协会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为扩大两岸民间往来、增进两岸同胞的沟通与了解,发展两岸关系做出积极贡献。国务院台办将根据两岸关系发展的实际需要,委托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有关部门授权团体、人士商谈海峡两岸交往中的有关问题,包括签署协议性文件。

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在会上讲话,他说:

近年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不断扩大,两岸同胞相互沟通与联系越来越密切。

海内外许多盼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团体和人士,为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海协会的成立,将进一步促进和加强两岸民间团体的交流与合作。为使两岸的交流与合作能顺利进行,有关方面还将授权这个协会与台湾有关的授权团体、人士处理有关两岸往来中的具体问题。

我希望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所有致力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团体和人士一道,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为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和双向交流,扩大两岸交往,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做出新的努力。

协会名誉会长荣毅仁、会长汪道涵在当选后作简短发言。蔡子民代表民革中央、台盟中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和全国台联祝贺协会的成立。

海协会理事会通过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章程》,规定了海协会的工作任务,它包括:

1、加强同赞成本会宗旨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与合作。

2、协助有关方面促进海峡两岸各项交往和交流。

3、协助有关方面促进海峡两岸同胞交往中的问题,维护两岸同胞的正常权益。

协会还可接受有关方面的委托,与台湾有关部门和授权团体、人士商谈两岸交往中的有关问题,并可签订协议性文件。

汪道涵会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协会的成立是对“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大业的进一步推动。不存在与台湾某个民间团体对等的问题,台湾海基会将是协会的一个重要工作对象。

海协会成立后,积极与台湾海基会以及台湾工商界、文化学术界、新闻界、体育界等团体和知名人士建立广泛联系,开展交流活动。大陆记者团、平安保险公司、科学家、艺术家等有多起赴台活动,还安排了一批文化、科技方面内容的展览去台湾展出。

海协会还将与海基会就两岸交流中的事务性问题进行沟通和商谈,促进两岸“三通”的实施。

海协就直航谈判提出建议

1992年8月27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负责人在北京对记者发表谈话。

在谈话中,这位负责人说:

海协会一再表明,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涵义。

这位负责人接着指出,海协会提出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已经引起台湾同胞的极大关注。8月1日,台湾有关方面就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协会商谈事务性协议时有关“一个中国”涵义问题做出的“结论”中,确认“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海协会认为,明确这一点,对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表明,在事务性商谈中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已成为海峡两岸的共识。

这位负责人最后郑重表示: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主张,我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在“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这一共识的基础上,应迅速恢复并推进事务性商谈,争取积极的成果,以保障两岸同胞的正当权益,并为海峡两岸合作、振兴中华和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与此同时,台湾方面也积极做出回应。9月13日,台湾“陆委会”发表“两岸直航问题与展望说帖”,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负责人就台湾方面的“说帖”发表谈话指出:

众所周知,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提出直接“三通”。去年6月7日,中共中央台办负责人就海峡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问题发表谈话,提出3点建议,其中第一点就是“由海峡两岸有关部门和授权团体或人士,尽快商谈实现直接“三通”与双向交流的问题”,但至今没有得到台湾有关方面的回应。

近几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日趋发展,两岸同胞对直接“三通”的呼声不断。在两岸各界人士的努力推动和强烈批评下,台湾有关方面终于对两岸直航问题做出说明,虽然晚了点,但我们仍很重视台湾有关方面发表的这个“说帖”。

他接着说,两岸直航确实要解决不少具体问题,但我们相信这些问题是可以找到解决办法的,关键是要本着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促进直航的诚意,双方坐下来寻求解决的办法,而不是把这些问题当作“拦路虎”。我们注意到台湾有关方面发表的这个“说帖”中,提到某些部分的谈判可以委托中介团体代劳。

针对这样的情况,这位负责人表示,海协会提出两点建议:

1、两岸的授权团体尽快接触,就直航中某些具体问题进行接触商谈,为全面解决“三通”问题创造条件。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愿意得到授权与台湾授权团体与人士进行接触商谈。

2、我们赞成“说帖”中加速目前两岸事务性协商的意见。我会8月27日关于恢复两岸事务性商谈的建议已表明,在两岸主张“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的共识基础上,尽快恢复“两岸公证文书使用”和“挂号函件”两项事务性商谈,希望得到台湾方面的响应。

中台办负责人建议国共两党“派出代表进行接触,以便创造条件,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进行谈判”。

当时,台湾有关方面一方面对此建议不作回应,另一方面又大谈直航有“安全”问题,不能不让人怀疑这是台湾方面反对直航的一个借口。

海协负责人因此指出:

“说帖”把直航与其他的政治问题如政治实体等联系在一起,我会则一贯主张应以实事求是、合情合理的态度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两岸之间的政治问题应当通过商谈早日解决。但在此之前,应当先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与各项交流,早日进行直接“三通”,而不要为两岸直航人为地预设政治障碍。

当时的事实表明,“三不通”已成为两岸往来的严重障碍,尽快实现直接通商、通邮、通航是两岸人民的心愿。不仅台湾企业界千呼万唤早日“三通”,就连台湾的一些高层人士也发出了呼声。

尽管台湾当局仍囿于不合时宜的大陆政策,使两岸关系的发展不时遭遇曲折,然而海峡两岸的人们相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岸的双向交流已如大潮涌动,这是谁也阻挡不住的。

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

1992年3月,海协会与海基会就“两岸文书验证”及“两岸挂号信函查询补偿”两项议题在北京进行初步磋商。

当年10月,双方又在香港进一步进行商谈。海协会还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各类涉台突发事件,较好地维护了两岸同胞的正当权益和两岸关系的顺利发展。

1993年4月8日至10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在北京进行汪辜会谈的预备性磋商。

经过两天的会议磋商,双方就会谈时间、地点、人员、议题及有关问题达成如下共识:

1、性质:双方均认为,汪辜会谈是民间性的、经济性的、事务性的、功能性的会谈。

2、时间:正式会谈于本年4月27日至28日举行。必要时延长一天。

3、地点:新加坡。

4、参加会谈的人员:除汪、辜两位先生外,两会随行人员各自不超过10人。

5、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与海基会副董事长邱进益于4月23日抵新加坡进行会商,为汪辜会谈做好准备。

6、正式会谈议题:

一、关于两会会务

1、双方同意商谈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并签署协议。对相互给予入出境便利问题,将进一步磋商。

2、确定今年两会事务性商谈议题。

(1)违反有关规定进入对方地区之人员的遣返及相关问题。

(2)有关共同打击海上走私、抢劫等犯罪活动问题。

(3)协商两岸海上渔事纠纷的处理。

二、关于两岸经济交流

1、海协会愿意协助有关部门积极促进台商在大陆投资正当权益的保障。海基会愿就台设在大陆投资及大陆经贸界人士访台协调“有关机关”予以积极促进。

2、两岸授权的民间团体共同筹设民间性的两岸经济交流会议制度。

3、双方同意就共同开发能源、资源问题进行讨论,海协会建议向台湾地区提供劳务,海基会允诺将转送主管机关考虑。

三、科技、文教交流

1、两岸青少年交流。

2、两岸科技交流。

3、两岸新闻界交流。

……

七、正式签署《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

八、以适当方式共同宣布汪辜会谈的成果。

至此,汪辜会谈的一切准备工作均已妥善完成。

4月21日晚,为即将在此间举行的海峡两岸“汪辜会谈”作安排的中国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第一批先遣人员海协会专员徐志勤和工作人员乔峰,抵达新加坡。

1993年4月25日上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一行11人离京赴新加坡,汪道涵在新加坡机场对记者表示:

能与辜振甫先生会晤非常高兴。去年8月4日,我函邀辜振甫先生就两岸经济交流和两会会务等问题举行会晤,辜振甫先生接受了邀请。经过海峡两岸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这次会晤终于能够举行了。

4月26日下午,前来与海协会长汪道涵会谈的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一行,抵达新加坡。

辜振甫在机场发表演说,他说:

这次会谈是一项民间性、事务性、经济性及功能性的会谈。本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先生与海协会常任副会长唐树备先生这个月上旬,为此曾经举行过预备性磋商。他们一共达成了7点共识。本人期望双方能在这个基础上,坦诚交换意见,为两岸关系的将来,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1993年4月27日上午,为海内外舆论广泛关注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海皇大厦正式举行。

这是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首次会晤,是40多年来,两岸高层人士的首次接触商谈。

尽管这次会谈只局限于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和功能性的范围,但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已经引起台湾岛内的高度重视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汪道涵和辜振甫在融洽的气氛中,就两岸经济合作、两岸科技文化交流、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会务等问题交换意见。

会谈开始时,汪道涵说:

我首先转达江泽民先生、李鹏先生向辜先生的问好,并请辜先生转达他们个人对李登辉先生、连战先生的问候,也向曾支持这次会谈的郝柏村先生问好。

接着,汪道涵重申这次会谈是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功能性的会谈。汪道涵意味深长地说:

海峡两岸隔绝了近40年后进行交往,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反复讲,只要坐下来谈,一切问题都好商量。对于事务性问题,海协会与海基会只要本着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实事求是、求同存异的精神,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妥善办法。

汪道涵希望这次会谈谈出积极成果。

在接下来的会谈中,汪道涵充分说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迫切性和必然性。他说:

海峡两岸的经济与科技发展面临挑战,同时也有机遇。邓小平先生一再强调,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大陆在加快发展中,重视吸引和利用台湾的资金、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李登辉先生也认为,台湾经济的发展要以大陆为腹地。我们对这种远见表示赞赏,并希望看到实际举措。

汪道涵强调说:

两岸经贸交往发展至今,直接“三通”更显得很有必要,应当摆上议事日程。从现实出发,并考虑到建立互信需要一个过程,可以先从货运的海上定点直航谈起,双方可以就这些问题商谈的准备程序交换意见。海协会愿与海基会讨论“三通”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汪道涵还就关于两会共同筹开民间的经济交流会议的建议,台商在大陆投资和大陆经贸界人士访台,两岸劳务合作,台湾参与开发浦东、三峡、图们江,两岸合作开发能源、资源,两岸合作开发台湾海峡和东海无争议地区的石油资源等问题发表意见。

接着,辜振甫董事长就两会联系合作、共同打击海上走私、犯罪及两岸经济合作,青少年和科技文化交流等问题发表意见,表示愿意设法促进两岸企业界人士互访与海协会商讨筹开民间经济交流会议及共同开发和利用资源与能源问题。

这次会谈结束后,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举行新闻发布会。

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在“汪辜会谈”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也简要介绍当天的会谈内容。

邱进益介绍说:

辜先生在谈到经济利益问题时说,我们认为,两岸交流日益密切,有必要促成开放两岸工商界人士的互访,我们也愿意同海协会共同研究筹开民间性的经济交流会议的可行性和关于共同开发能源和资源的问题。我们还就青少年和新闻媒体互访以及文教科技交流表示了看法。

邱进益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今天的会谈是在一种非常良好的气氛中进行的,虽然双方有些观点和重点不一样,但我相信,经过我和唐先生再次两度商谈,会谈可以获得很大部分的共识,那么这次会谈就是一个成功的会谈,他将对两岸良性互动有很大帮助。

“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隔断之后的首次正式接触,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汪辜正式签署四项协议

1993年4月28日,汪道涵与辜振甫的会谈取得重要进展,在这次会谈中,双方确定,第二天10时正式签署《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4项协议。

“汪辜会谈”原定当天下午结束并签署有关协议,但最后决定延期半天。

当天下午,在汪道涵与辜振甫举行的第二次会谈中,双方听取唐树备和邱进益就两岸经济交流议题进行讨论的情况简报,并对这次会谈作初步总结。

汪道涵与辜振甫讨论的主要内容是:

两会的商谈到现在为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由于40多年来两岸缺乏沟通,有些问题的讨论需要时间,这次能完全解决分歧当然好,假如一下子不能解决,可以先求同存异,然后再从长讨论。

汪辜二位将会谈后所要发表的共同文件正式定名为《汪辜会谈共同协议》。

汪道涵与辜振甫会谈后,唐树备与邱进益继续就共同协议内容进行讨论。

双方对于当年内两会协商的5项事务性议题以及两岸文教科技交流方面,已经达成一致意见。

双方在两岸经济交流方面的共识主要有两项:

双方都认为两岸应加强经济交流,互补互利;有关台商到大陆投资、大陆经贸界人士访台和筹开民间性的经济交流会议问题,要择期择地另外进行讨论。

唐树备在会谈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汪辜会谈”的主要讨论已告一段落。共同协议内容除了经济交流方面海基会要求在措词上继续研究推敲外,其他方面都已确定。

唐树备对这次会谈的成果表示十分满意。

4月29日,历史性的一刻终于到来。当天,“汪辜会谈”进行最后一项议程,双方正式签署4项协议:《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以及《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

上午8时许,来自海峡两岸及世界各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便陆续聚集到海皇大厦门前。新加坡警方特别加强警戒,进入签字会场的每一位记者及携带器物均需经过安全检测。

签字仪式安排在大厦第四层前两天正式会谈的场所。会场经过精心布置,显得庄重、典雅。

签字台安排在会场一侧,三面由花盆环绕;签字台中央置一盆胡姬花,素雅清丽。

签字时间逐渐临近。沿隔离栏杆围聚成半月形的记者们,不时地盯着会场门框上方的时钟。

10时40分,汪道涵和辜振甫同时进入会场。处于“临战”状态的记者们顿时活跃起来。手持“大哥大”的电台记者开始现场口播,多家电视台记者也在进行现场直播,他们早已在大厦门前安置好了设备。

汪道涵和辜振甫走到签字台前互相致意并坐下;两位先生的夫人及海协会与海基会出席签字仪式的人员依序分排坐定。

签字开始,汪道涵和辜振甫在助签小姐的协助下郑重地逐一署下自己的姓名。在签署前两项协议后,双方互换位置继续签署下两项协议。

10时52分,4项协议签署完毕,汪道涵和辜振甫举杯同贺。顿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汪辜会谈共同协议》是这次会谈签署的最重要的一个文件。协议指出:

协议明确本次会谈为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与功能性的会谈。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副会长兼秘书长邹哲开与海基会副董事长邱进益等参加了会谈。

协议主要内容包括5个方面:

1、关于本年度协商议题。双方确定今年内就“违反有关规定进入对方地区人员之遣返及相关问题”、“有关共同打击海上走私、抢劫等犯罪活动问题”、“协商两岸海上渔事纠纷之处理”、“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及“两岸有关法院之间的联系与协助”等议题进行事务性协商。

2、关于经济交流。双方均认为应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双方同意就台商在大陆投资权益及相关问题、两岸工商界人士互访等问题,择时择地继续进行商谈。

3、关于能源资源开发与交流。双方同意就加强能源、资源的开发与交流进行磋商。

4、关于文教科技交流。双方同意积极促进青少年互访交流、两岸新闻界交流以及科技交流。在年内举办青少年才艺竞赛及互访,促进青年交流、新闻媒体负责人及资深记者互访。促进科技人员互访、交换科技研究出版物以及探讨科技名词统一与产品规格标准化问题,共同促进电脑及其他产业科技的交流,相关事宜再行商谈。

5、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30日后生效实施。

同时签署的《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指出:

1、开办范围

本协议所称挂号函件系指信函、明信片、邮简、印刷物、新闻纸、杂志及盲人文件。上述开办范围双方得以书面协议增减。

2、联系方式

挂号函件之查询由中国通信学会邮政专业委员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或其指定之邮件处理中心、航邮中心相互联系。

其他相关事宜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相互联系。

3、传递方法

挂号函件通过第三地转运办理。

4、查询期限

挂号函件查询,应自原寄件人交寄次日起12个月内提出。

5、答复期限

接受查询一方应于收受查询文件之日起3个月内答复。

……

这份协议的签订,直接推动了后来《海峡两岸邮政协议》的签署,为两岸直接通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汪辜在上海第二次会晤

1993年4月27日至30日,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正式举行第一次“汪辜会谈”。

在两天的会谈中,双方就两会会务、两岸经济交流、科技文化交流等三项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会谈达成了四项协议,包括《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和《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

“汪辜会谈”获得成功,得到两岸同胞的高度评价。江泽民指出:

汪辜会谈是成功的,是有成果的,它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第一次“汪辜会谈”是两岸高层人士的首度正式接触,实现了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突破,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然而,“汪辜会谈”后不久,台湾当局即于当年6月公开推动所谓“参与联合国”的活动,李登辉公开声称,他“从未讲过一个中国”。1994年4月,他在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对谈时更妄称,“中国一词是含糊不清的”,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省是“奇怪的梦”,“国民党是外来政权”。

尽管台湾当局的举动给落实“汪辜会谈”的决议蒙上了阴影,但祖国大陆仍积极推动第二次“汪辜会谈”,海协会与海基会几经商谈后,最后确定于1995年7月20日在北京举行。

就在此时,1995年6月7日,李登辉赴美出席康奈尔大学校友会,在国际上大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严重破坏两岸商谈的气氛,使两岸关系剑拔弩张,跌至冰点。

面对这一严重政治挑衅,祖国大陆采取果断措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而且举行了旨在针对“台独势力”的军事演习。两岸关系空前紧张和对立,两会事务性商谈,以及正待成行的第二次“汪辜会谈”,均告中断。

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重申两岸及早开启政治谈判的建议,郑重重申1995年1月30日提出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8项主张,强烈呼吁“希望台湾当局认真回应我们的建议和主张,及早同我们进行政治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只要是有利于统一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提出来。

在祖国大陆、岛内民众的促谈压力下,台湾当局为了逃脱破坏两岸关系发展的责任,最终不得不同意辜振甫参访大陆。

1998年10月,受海协会邀请的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赴上海、北京的参访活动终于成行。

10月14日,应海协会邀请,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和夫人严倬云率海基会参访团一行12人抵达上海,开始在祖国大陆为期6天的参访活动。

久违大陆53年的辜振甫先生携夫人严倬云终于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辜振甫一行到下榻宾馆,就向等候在那里的中外记者说:

在这里看到许多老朋友,感到很温馨;一路上见到今天的上海并了解到两岸经贸现在很旺盛,十分高兴。

谈到此行的目的及希望,辜振甫说:

这次到上海访问,本人与汪先生将有数度晤谈的机会,至为难得,相信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努力中,营造相互信任、为人至善的基础。本人希望两岸都能尝试从更宽广的角度看问题,在建设性的对话中,找寻开展两岸关系的正确做法。

当时,辜振甫虽已81岁,仍耳聪目明,谈吐风趣。有记者问:“请问辜先生这次和汪先生见面,与1993年‘汪辜会谈’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辜老先生回答说:

最大的不同,是这次会面没有在“第三国”,也就是说,在自己的地方谈,解决自己的问题。

1998年10月15日下午,辜振甫夫妇抵达上海的第二天,汪道涵和夫人便在上海新锦江大酒店四楼白玉兰厅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茶叙。

双方在会谈中达成四项共识:

1、两会决定进行包括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对话,由两会负责人具体协商做出安排。

2、进一步加强两会间的交流,包括两会负责人等多层次的互访。

3、涉及两岸同胞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两会将加强个案协助,相互委托。

4、辜振甫先生邀请汪道涵会长访问台湾。汪道涵对此表示感谢,愿意在适当的时候到台湾访问,加深了解。

汪辜会谈所达成的4点共识,有助于改善两岸关系和两会交流的气氛,加深双方的了解,化解分歧,增进互信,从而为两岸两会的进一步交流直至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商谈的举行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但是,由于台湾当局刻意回避一个中国原则,不愿意展开政治谈判并进行预备性磋商,只是含糊表示展开议题广泛的对话,使4项共识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双方根本分歧仍然存在。

辜振甫参访大陆后,祖国大陆方面继续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1999年6月27至29日,两会在北京商谈,就落实4项共识交换意见,并就汪道涵9月中旬或10月初访台达成初步共识。

但是,1999年7月12日,台湾一家报纸的消息称,台湾当局将进一步采取行动,那就是修改相关的“法律”,诸如“国家安全法”、“两岸关系条例”、“国籍法”等涉及两岸关系定位的“法律”名称和条文内容将做重大修改;台湾地区有关大陆地区的用语可能成为历史名词;“两个政治实体”等用语也将修改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两个“国家”并提的说法。

针对李登辉散布的“两国论”,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严正指出:李登辉公然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与国关系”,是其在分裂国家的道路上迈出的极为危险的一步,是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彻底否定和严重挑衅,进一步暴露了他蓄意分裂中国领土和主权,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政治本质。

7月18日晚,江泽民同美国总统克林顿通电话。江泽民强调:

台湾问题攸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关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实现祖国统一,这是中国政府的坚定决心。也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以及海外同胞的共同愿望。

江泽民指出,最近,李登辉公然将两岸关系说成是“国与国关系”,这是他在分裂国家的道路上迈出的十分危险的一步,是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严重挑衅,进一步暴露了他蓄意分裂中国领土和主权,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本质。

尽管如此,在2005年两会恢复谈判之前,两岸“三通”仍然取得一些成果。

在电信业务方面。1996年,中国电信与“台湾中华电信”建立两岸直接电信业务关系。通过1999年、2000年先后建成的中美、亚欧、亚太海底光缆,建立了两岸直达通信路网。两岸电信部门已开办电话、数据通信、移动电话漫游、电视电话等业务。

在海上通航方面。1997年4月,福州、厦门和高雄间的海上试点直航开始运行。2001年初,考虑到金门、妈祖民众的需求,大陆方面为金、马与福建沿海地区的海上通航尽力提供协助。双方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采用只挂公司旗的方式,开通了两地海上客运、货运航线。

在空中通航方面。1995年12月、1996年8月,澳门航空、港龙航空分别开辟澳台、港台航线,实现了大陆经澳门、香港至台湾“一机到底”的间接通航。

2003年春节期间,为便利台商返乡过年,大陆方面采取灵活务实的办法,批准台湾6家航空公司共16架次包机,从台北、高雄经停港、澳至上海往返接送台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