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漫话吉他

第一节 吉他史话

吉他是一种弹拨乐器,和所有乐器一样,都有一个发明使用和沿用发展过程。

人们对于乐器产生的大概过程还是比较清楚的:从模仿鸟兽鸣叫到有音高、节奏变化的喊叫进而产生的声乐,肯定要早于人类器乐的发展。首先,在器乐中最早发展起来并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节奏乐器,即敲击性乐器,如石块、木头、果壳、骨头的敲击,甚至鼓等乐器的出现,在所有的原始民族中敲击性乐器都是很丰富的,中国古代的编钟等就是敲击乐器有了音高变化的高级形式。其次,管乐器即吹奏乐器也很容易在骨管、竹管、苇管、螺壳等的吹奏中发展起来,中国古代的“埙”就是其中的一种。对人类音乐发展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弦乐器的出现。最早的弦乐器就是由狩猎武器发展成的乐弓,现在非洲的某些原始部落中还有乐弓存在。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往往在乐弓的弓杆上附加上果木壳、龟甲骨头等以增加共鸣,扩大音量。在以后的发展中,由于人们对音乐的要求不断提高,乐弓便开始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种是增加弦的数量以扩大音域,如竖琴、中国古代的箜篌、希腊里拉琴等(现在音乐的标志乐徽就是由里拉的形象组成的),其他如古筝、扬琴,就连现代的钢琴都是弦乐器与机械技术的结晶,足见弦乐器在人类音乐生活中的影响有多么深远;另一种由乐弓演变成的有若干根琴弦并带有琴颈的弦乐器,演奏时以手指把有限的几根弦按在琴颈上改变弦长来扩大音域,这一类的乐器繁多,如吉他、鲁特琴、曼陀林、提琴及中国的琵琶、胡琴、古琴、三弦、阮等。以上乐器根据其演奏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弓弦乐器与弹拨乐器等。

吉他是一种有柄的弹拨乐器,它在欧洲的始祖有曼陀林(Mandolin)和古老的鲁特琴,如果从民族乐器的角度来看的话,则各民族均有类似的乐器。例如:美国有绷上鼓皮的班卓,俄罗斯有三角形的巴拉来卡,中国有琵琶、三弦、柳和月琴,印度则有西塔,日本有三味机等。

有柄的弹拨乐器在古代早已存在,从公元前30~前20世纪的近东和古埃及遗迹及雕刻中可以证实。在东方,中国古代虽有过琴和瑟,但有柄的弹拨乐器是在汉代才从西域传入。因此可以说有柄的乐器是起源于古代印度和埃及。

若要追溯现代吉他的起源,便不可不提西班牙。据说吉他是在13世纪前由阿拉伯摩尔人带入西班牙的。它的正面呈椭圆形,背面隆起,琴颈相当长,形似古埃及的鲁特琴,因此,有人把它称为“摩尔吉他”。摩尔吉他的弹奏采用手指拂弦奏法(也可称为扫弦奏法),即同时拨动所有的琴弦。它的声音“尖刺而执拗”,风格豪放而粗犷。与此同一时期,西班牙普遍使用而且被认为同“摩尔吉他”同样流行的“拉丁吉他”,形似8字,琴身十分平坦,装有四排双弦,采用弹拨奏法。

“拉丁吉他”的声音柔和而悦耳,风格朴素而诚挚。根据巴德列·胡安·柏莫多在他的《乐器详说》一书中所记述,16世纪的吉他已不再冠以“摩尔”和“拉丁”的名称了,它们只被简称为“吉他”。

在西班牙吉他的演变过程中,还有一种叫“比维拉(Vihuela)”的乐器。它兼有吉他与鲁特琴的特点,并由四排双弦的调弦法发展到五排双弦,最终改为六根弦,被称为“西班牙吉他”。

我们虽然无法准确地判定西班牙吉他演变与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和过程,以及演变后的各种西班牙吉他之间的关系,但是在目前国际上所流行的西班牙吉他,以及在它们的演奏方法中,不难看出它们与摩尔吉他、拉丁吉他和比维拉琴之间的渊源关系。

具体地说,在16世纪,西班牙已出现两种弹拨乐器,就是吉他和比维拉,两者的名称常被混淆使用。据记载,吉他有四组弦线而比维拉则有六组,体型亦较大,它们皆用有音格的柄,用羊肠线发声。后来,有人发明了五弦吉他,并且逐渐普及,而比维拉却在17世纪衰落,西班牙吉他的名字也在这时得到确立(今天称为巴洛克吉他);到了18世纪,制琴师又在低声部加用了一根弦线和全部使用单弦的样式,从而产生了今日六弦吉他的调弦法。

踏进20世纪,随着爵士音乐、流行曲的盛行,吉他发展了许多新种类,如钢丝弦吉他(民谣吉他)、电吉他、半声电吉他、低音吉他(贝司)等。其结构和性能与原来的吉他差别很大,连传统的古典吉他亦有所变化,例如采用了尼龙弦代替羊肠弦。

吉他具有优美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成为歌剧、交响乐、室内乐、音乐剧、影视音乐、流行音乐及乡村音乐等艺术门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乐器。它以其自身的特点和魅力让全世界的人认识了它,并且喜爱它。

第二节 吉他的种类

吉他的种类很多,从4根弦到12根弦的吉他都能见到。但是从演奏方法上将其大致分为两类:将琴斜抱在胸前演奏的都是西班牙式吉他;将琴平放膝上或支架上演奏的则属于夏威夷式吉他。在我国常见的西班牙吉他有以下几种。

一、古典吉他

18世纪后期鲁特琴(Lute)和比维拉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五对复弦和其后出现的六对复弦的吉他也渐渐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1800年前后,全新的六根单弦吉他以其清晰的和声及调弦方便等优点很快得到了欧洲人的青睐,古典吉他的黄金时代终于到来了。

古典吉他的外形特点是琴面板有圆音孔,并配有六根琴弦(早期采用羊肠弦,后改为尼龙弦,在普及琴中用金属弦)。琴的指板较宽,而且没有音位记号。演奏时斜抱于胸前弹奏,一般采用弹拨式奏法,既可以独奏也可以伴奏。由于它的音色柔和而典雅,因而无论是在演奏古典或现代乐曲时,都能显示出优美而丰富的表现力。

古典时期吉他人才最多的国家是意大利,知名的有卡鲁里、朱利亚尼、卡尔卡西、莱尼亚尼等。要特别提到的有西班牙的索尔和意大利的帕格尼尼,前者把古典时期的音乐精华通过自己的创造融于吉他音乐,后者创作的作品,成为珍贵的吉他演奏保留曲目。

19世纪中叶,吉他传播进入了低潮,重新使吉他流行的是西班牙的塔雷加。他创造了许多新的演奏技巧,扩大了吉他的表现范围,享有“近代吉他之父”的美称。为吉他做出杰出贡献的还有塞戈维亚,他致力于吉他在古典音乐舞台上的表现,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吉他的艺术价值。

二、民谣吉他

民谣吉他比古典吉他略长,音箱较大,棱角呈方形。指板稍细,表面呈弧形,且有音位标记便于演奏。音孔比较大,下侧有挡板。指板与音箱连接处是14音品,经常装有6根金属弦,演奏时斜抱胸前,姿势较为自由,并可采用多种演奏方式,如手指演奏,或称指套演奏,移调时常使用移调器。因采用钢弦,所以又称钢弦吉他,流行于美国西部等地。

民谣吉他由于使用了钢弦,以及配合拨片的使用,加上共鸣箱很大,所以音色明亮,音质活泼明朗,和声丰满动听,适于节奏伴唱,所以常用在民谣音乐里自弹自唱。

三、电吉他

西班牙电吉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从外形到音响都与传统吉他有明显的不同。首先它的琴体构造种类较多,如实体型电吉他(用一块很硬的实心木板琴体的吉他),带共鸣箱式电吉他等(既可当做一般吉他使用,又可作为电吉他使用的两用式吉他)。由于它采用了弦震到电声转换的发声原理,并配有音量调节器、音调控制器或弱音器、颤音机械、脚控强弱踏板等装置,使它在音量和音乐上具有与传统吉他不同的特殊表现力。西班牙电吉他可以用来独奏或伴奏,演奏时需挂背带,演奏方式较为自由,是现代电声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四、其他种类

除以上几种常见的吉他,还有以下几种值得了解。

1.弗拉门戈吉他

这是重要的西班牙民族乐器。通常作为民族舞蹈的伴奏形式出现,以西班牙民族音乐为主要演奏题材。吉他的式样与古典吉他相似但体形略小,音箱也较薄。流行于西班牙、葡萄牙等地。

2.匹克吉他

这种吉他通常以乐队的形式出现,以爵士音乐和摇滚乐为主要演奏题材。有木吉他和电吉他之分。一般装有六根金属弦,用特制的弹片演奏。木吉他的式样与民谣吉他类似。音箱的面板和底板呈弧状,与小提琴相似。音孔有一般的圆形也有类似提琴的f孔。电吉他的式样多变。一般通过电磁感应器获得电流,再经由放大器从扬声器发音,配上合适的效果器产生特殊的音色。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

3.勒多金吉他

这是多见于南美洲的一种小型木吉他。通常作为民族舞蹈的伴奏形式出现,以南美民族音乐为主要演奏题材。这种吉他的体型很小,装有四或六根弦,用拨子弹奏。音色清澈、明亮。流行于秘鲁、哥伦比亚等南美国家。

4.夏威夷吉他

这是流行于美国夏威夷的一种拨弦乐器。通常作为夏威夷草裙舞的伴奏形式出现,现在也经常独奏。这种吉他的式样与民谣吉他相似,只是演奏姿势与方法大相径庭。夏威夷吉他一般装有六根金属弦,演奏时,端坐在无扶手的椅上,将吉他横置于双腿上,左手持一圆柱形金属棒压弦,右手各指带金属假指甲拨弦弹奏。现在多制成电吉他的形式。

5.贝司

贝司又称bassguitar,是低音吉他,四根钢弦。与吉他一样,分为木贝司和电贝司,木贝司分为提琴贝司(也叫大贝司)和吉他贝司。提琴贝司琴箱巨大,琴颈无品。吉他贝司样子跟古典吉他差不多,四根弦;电贝司外形跟电吉他差不多,四根弦。非常规贝司五弦、六弦的,弦最多的是十二弦。

第三节 吉他的琴弦

琴弦是吉他最为重要的部分。如果说吉他像人的身体一样是共鸣腔的话,那么琴弦就是吉他的声带。吉他能不能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琴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典吉他使用的是专用的尼龙弦。

古典吉他以前使用的是用动物肠衣制成的肠弦,称羊肠弦或猫肠弦。肠弦的均衡性、张力、音量音准均不稳定,易受天气变化和温湿度影响,容易磨损和断裂,而且价格昂贵,不易制作。20世纪中期在吉他大师塞戈维亚的倡导下,美国吉他制作家奥古斯汀于1947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批尼龙琴弦。此后,古典吉他尼龙弦在大师塞戈维亚的率先使用和推崇下,很快完全取代了肠弦,在全世界的普遍使用。尼龙弦的发明与使用是古典吉他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为古典吉他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琴弦的好坏不但影响音准和音色,对于演奏的舒适与方便,即手感也会有很大的影响。著名的古典吉他尼龙弦品牌有美国的D'Addario(达达里奥),Augustine(奥古斯丁),Aranjnez(阿兰胡埃斯)和IdBeHa(拉·贝拉),法国的Sararez(萨瓦列斯)等。国内目前尚无可推荐的品牌,但一般的初学者,如使用不分古典、民谣的“普及琴”,可使用较便宜的“红棉”牌尼龙弦(每套约15元),如果学习者使用质量较好的学习用琴,如Conceao(协奏)牌吉他,不论是普及琴CG.11或是更高档的练习琴CG.16、17、18,都应使用优质尼龙弦,国外优质尼龙弦价格不菲,但是同牌子的低标号的弦往往能便宜一些,如能买到名牌厂家的散装弦则会更便宜。请大家选择琴弦时尽量购买名牌厂家的产品,因为市面上常有一些印有英文封套的杂牌琴弦出售,这种琴弦往往音量、音准欠佳,手感不好,而且寿命很短,买这种琴弦尽管便宜一点,但损害听力,弹奏不适,影响学习的乐趣。因此,还不如买较贵的进口名牌琴弦,其音色、音准及手感等方面表现俱佳,使用寿命更长也更合算。

琴弦都是有一定的使用寿命的。由于琴弦磨损与长时间拉伸,肯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音不准、音色变差、声音发闷(尤其低音弦更甚)、手感不适、和声不协调等情形,所以千万不能等到琴弦生锈或弹断了再换。琴弦的寿命还取决于琴弦本身的特性、演奏者每天弹琴时间的多少、吉他本身张力的大小,甚至还取决于演奏者的技术与右手指甲的抛光程度和环境、气候、季节和温度状况。一般来说,一套琴弦连续使用一两个月就该换新弦了。

另外,吉他是一个十分精密的受力体,张力的细微变化都会给吉他带来影响,而且越好的吉他越敏感。一把合格的吉他在设计制作时已经考虑了琴弦的张力,所以当换好琴弦调至标准音高后,就不用经常松弦,如一两月至半年不弹也不用完全松掉,只需松掉一两根琴弦或每根弦各降低半音即可。若半年以上不弹就要松弦。换弦时,除了三合板吉他外的高级吉他不用全部卸下再换弦,而应该一根卸下调好音后再换下一根,否则,剧烈的张力变化会给名贵的吉他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害。

名牌琴弦都有不同的型号,这些不同型号的琴弦有着不同的张力,其特性和用途也不同。为了从外表上加以区分,便有了黄色、黑色、红色等不同颜色的尼龙弦。对于演奏家来说,同一把吉他要选择不同的琴弦用以表现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

总之,作为“吉他声带”的琴弦是自始至终需要呵护的。

第四节 吉他的专业术语

重音:需加重或加大声演奏的一个音或和弦。

原声吉他:无须电子放大过程即可演奏的吉他。

弦高:琴弦同指板品柱之间的高度。

ADT:自动双磁道,通过对信号的快速重复以产生类似双吉他同时演奏的电子效果。

指套演奏:一种用金属或玻璃指套在琴弦演奏单音或和弦的吉他演奏方式。

琴桥:安装在琴体上用以固定琴弦位置的装置。

变调夹:安在吉他上的一种夹子,可以用来移调。

和弦: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同时演奏所产生的声音效果。

和声效果:一种基于延声,用电子方法所模拟出来的多个乐器同时演奏的效果。

弱音:使弦静音的技巧,可以用来防止奏出多余的声音,也可以用来制造特别的效果。

失真:摇滚乐中的一种电声现象。乐音通过效果器,或在电子功放装置放大所产生与原音有差别的声音。

电声吉他:可外接放大器的原声吉他。

音频反射:琴弦或MIC所拾到的声音被重复放大所产生的声音,有时也指一种摇滚吉他效果。

指拨法:用手指拨弦的右手弹奏技巧。

点弦奏法:左右手均在指板上压弦的演奏技巧,通常在指品位点奏。

Fuzz Box:一种用来制造特殊电声效果的踏板效果器。

吉他合成器:带有内置合成器的吉他,它可极大地改变吉他的音色;或指带有可控制外接合成器、效果器的MIDI吉他。

琴头:琴颈最前段的部分,琴头上装有调弦钮。

双线圈拾音器:带有两组线圈的拾音器,他的音色比较醇厚。

调弦钮:用来调节琴弦松紧度以改变琴弦高的一种机械装置。

MIDI:乐器数字接口。同类设备如合成器,音序器、调音台、效果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所使用的电子装置。

琴枕:指板顶端用来固定琴弦位置的装置。

八音程:12个半音程。

PA系统:播音系统。演出时供听众收听的电子放大系统。

踏板效果器:用脚进行控制的效果器,安装在吉他输出端口与放大器输入端口之间,以不同的方式来改变吉他电声效果。

拨片:用来拨弦的塑料片。

重复段:重复的乐句,由指即兴演奏中不断重复的乐句,吉他演奏中经常使用。

防刮板:吉他共鸣箱上的塑料片,用来保护琴体。

共鸣板:吉他共鸣箱的面伴,上面有琴桥。

拍速:一段音乐的速度。

颤音摇杆:在演奏中可用来改变琴弦音高的一种机械装置。

拍子记号:通常写在乐谱的谱头,用两个数字组成,边名了乐曲小节中的拍数与拍值。

第五节 如何预防吉他伤手

弹吉他,尤其是弹和弦的时候,手指至少有80%的时间按在弦上,承受的压力强度很大,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伤手的问题。虽然对于经常弹吉他的人来说,指尖长期形成的茧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很多人并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练琴,虽然练了一段时间之后手指会起茧,但是一段时间不弹之后,茧会逐渐消失,再开始弹琴又面临伤手的问题。

如何预防吉他伤手,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减小手指压力,二是增大接触面积。以下四种方法就是这两个方面的具体体现:

1.降低琴枕和琴码的高度

大多数吉他的琴枕和琴码的高度偏高,这是厂商为了避免出现“打品”问题而采用的保险方法。但对于弹吉他的人来说,如能尽量降低琴枕和琴码的高度,让琴弦离品丝更近一点,那么按弦时的手指压力就会减小。根据力学原理,在弦长变化很小的情况下,琴弦与手指之间的压力与琴弦被按下的距离成正比,如果琴弦与品丝的距离能够减少一半,那么在同样位置的压力也大约可以减小一半。

那么,琴弦的高度究竟可以降低到什么程度呢?对于琴枕的高度,因为琴枕和所有品丝的性质实际上是一样的,所以它的凹槽最深处与所有品丝的顶缘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上。衡量这一点有一个很简便的方法:在高品位把琴弦按下,看看低品位的琴弦是否与品丝之间还有空间,如果有,说明琴枕还可以降低,直到没有空间为止。而琴码的高度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品丝的整齐性越好,打品的风险越小,琴码的高度就可以越小;二、琴弦越细,越不容易打品,琴码的高度也就可以越小。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品丝的整齐性接近完全平面的情况下,在第12品处,琴弦与品丝的距离可以降到2~3毫米。

降低琴枕和琴码的高度还可以采用砂纸打磨底部,或者用锯条和小刀把弦槽挖深。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矫枉过正。

2.降低琴弦的音调

在采用标准音高的情况下,琴弦的张力是比较大的。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可以把音高降至小二度或者大二度,以减小琴弦的张力,达到减小手指压力的效果。在需要标准音高的时候,也不用将弦调回去,直接用变调夹就可以。虽然降低琴弦的张力会导致音质的细微差别,但是在非正规场合,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3.用尼龙弦代替钢弦

从粗细来看,尼龙弦的一弦和二弦明显比钢弦的一弦和二弦更粗,按弦的时候手指与弦的接触面积更大,可以明显减少手指的不舒适感。从张力来看,由于材质特点不同,在相同的长度和音高下,尼龙弦的张力比钢弦的张力要小,亦可以达到减小手指压力的效果。

如何把尼龙弦装在民谣吉他上呢?由于民谣吉他是专门为钢弦设计的,所以装尼龙弦会比较困难,尤其在琴码处,如果在尼龙弦末端打结,模仿钢弦的上弦方法,在标准音高时会对定位栓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会把定位栓顶出来。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采用一些变通的方法可以将尼龙弦代替钢弦装在民谣吉他上,步骤是:(1)把所有的钢弦卸下来;(2)把每根尼龙弦从琴码上对应的孔穿进去,然后把手从音孔伸到共鸣箱中,把六根弦全部从音孔拉出来;(3)准备好一根铅笔(或者其他类似物体),长度要比琴码处一弦与六弦的距离长2~3厘米,把每根弦用类似于古典吉他的缠弦方法缠在铅笔上(刚缠的时候比较松,容易从铅笔两端脱出,可以用透明胶带固定);(4)一边把缠好弦的铅笔从音孔送到共鸣箱中,一边把所有琴弦的外端往外拉,使铅笔位于共鸣箱中靠近琴码的位置。然后揭掉透明胶带,调整好铅笔的位置和每根琴弦缠绕在铅笔上的位置。(注意:调整的时候要尽量把琴弦外端拉紧,必要的时候可以每根弦缠一个重物。)(5)把每根弦的外端拉到琴轴处,从轴孔穿过去,尽量拉紧,然后在末端尽量靠近琴轴的地方打结,确保琴弦不会从琴轴脱出。(6)最后把每根弦拧紧,达到需要的音高。在民谣吉他上缠尼龙弦时,由于尼龙弦的弹性比较大,要达到标准音高,需要在琴轴上缠多个圈,比较费时间,所以需要较大的耐心。

4.在手指尖上贴胶布

在一次性练习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可以用贴胶布的方法达到保护手指的效果。首先把胶布剪成长约1.5厘米、宽约0.5厘米的长方形,一共剪三块。然后把每块胶布横向贴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尖上。因为在按和弦时,小指的使用较少,所以不用贴。如果要更大限度地保护手指,还可以纵向在三个指尖上再贴一块胶布。

下面用表格的形式把以上所述的四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优点缺点降低琴枕和琴马的高度最科学合理的方法,而且效果是永久的。调整过程比较麻烦,而且需要一定的经验。如果矫枉过正,就需要更换琴枕或琴码。降低琴弦的音调简便易行,灵活性强。对变调夹的依赖程度比较大,而且对音色会有细微的影响。用尼龙弦代替钢弦减轻伤手的效果比较显著。更换过程非常麻烦,而且由于音质改变,不宜在正规演奏中使用。在手指尖上贴胶布减轻伤手的效果相当显著,尤其是在演奏滑音的时候,而且可以促使养成手指准确按弦的习惯。每次弹琴都要贴一次胶布,比较麻烦。同时手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只有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