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创建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国势衰败革命斗争形势高涨

清王朝自鸦片战争以后,国势更加衰败。神州大地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一些爱国的仁人志士,纷纷起来提出效仿西欧,实施新法,倡导富国强民的政策,但均遭到镇压,使全国反清的斗争由一般的民众组织斗争,转化为有一定的理论为指导的革命斗争。

革命组织不断涌现

最早的革命斗争组织是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从1903年夏季起全国又先后涌现出黄兴、宋教仁领导的“华兴会”;蔡元培、章太炎领导的“光复会”;孙武等领导的“日知会”等等。

孙中山结识黄兴

1905年夏,孙中山结束了在欧美发动留学生和华侨的工作又匆匆赶回日本。7月的一天,他经一位日本友人宫崎的介绍,拜访了黄兴。两人一见如故,孙中山畅谈革命形势,并建议“兴中会”与“华兴会”联合,共同致力革命,当即得到黄兴的赞同。宋教仁得知后,也十分赞同。不久,湖北、四川、广东以及其他一些省的留学生也一致拥护孙中山的主张,组织统一的革命团体。

孙中山倡导集中力量

不久,孙中山在东京邀集留日学生和旅日华侨见面。与会者不论见过面,还是没见过面的,都对孙中山为革命奔走的业绩早有耳闻,纷纷请他先给大家讲几句话。孙中山环视坐在他周围的为国为民献身的志士仁人,兴致勃勃地说:“今天,是济济一堂!到会同志都是学业充实,志气坚锐,魄力雄厚的人,而且多数能文能武。从事革命事业,一定是英雄大有用武之地。我和诸君见面,第一个感觉就是中国的前途大有希望!”人群中响起一片掌声,孙中山轻轻挥挥手又说:“现在国内局势十分危急,列强虎视眈眈。但,我说革命事业怕的是自己内部不统一,这一省想起事,那一省也想起事,各自为战,这样,力量不集中,既不能推翻清政府,革命力量也保存不住。列强还会乘机谋利。”

坐在一旁的黄兴插一句说:“是这样!我们华兴会想在湖南起义就失败了,革命要成功,必须组织起来。”

组织同盟会发布宗旨

与会者一致同意联合起来,成立一个组织。孙中山被推举为会议主席。讨论的第一个议题是:这个统一组织的名称和宗旨。代表们一致同意叫“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宗旨,孙中山想出16个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代表中有少数人对“平均地权”有异议,但经过孙中山耐心的开导,基本上通过了。

拟定入会誓词不作清朝人

第二个议题:拟定一个会员入会的秘密誓词,当时由孙中山起草,黄兴、陈天华略加修改。在誓词中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接着,孙中山领着代表们庄严宣誓。宣誓后,孙中山欣然地说:“可庆可贺,从今日起,我们不是清朝的人啦!”

批驳保皇党激励革命斗志

8月13日,孙中山在欢迎他的千人大会上,用铁一样的事实批驳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党的陈词滥调。并号召革命有志之士绝不能“无所藉手,蹉跎岁月,寸功不展”,只要“发奋自雄”“易旧为新”,在数十年内不仅“举西方之文明而尽有之”,而且胜过他们也是可能的。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8月20日下午,在东京市赤坂区灵南坂,日本友人阪本金弥的住宅内举行了同盟会正式成立大会。出席大会的会员有一百多位,大会在孙中山的主持下,通过了同盟会的章程和宗旨。大家一致推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大会又采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设立了机构,同盟会下设支部。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慈禧“立宪”

不久,同盟会又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民报》,孙中山亲自写了《发刊词》,他第一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从此,民族民主革命以更迅猛的脚步前进了。

正当同盟会成立之际,慈禧也玩弄“预备立宪”的政治花招,与同盟会相对抗。慈禧于1905年7月接受了袁世凯的建议,派五位大臣出国考察宪政,以做“预备立宪”骗局中的马前卒。

朝廷准备立宪的消息传到保皇派康有为、梁启超处,二人如获至宝,立即向各地保皇派发出通告改保皇会为“国民宪政会”,鼓吹君主立宪,扬言在中国“只可行君主立宪,不能行共和革命。”

康有为和梁启超为师生关系,二人是维新运动的领袖,由于一些原因,康有为变得保守起来,不赞成,民主革命。后来,梁启超的思想,渐渐向同盟会靠拢。

孙中山揭露立宪本质

在这种政治形势下,孙中山断然指出:“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并举出大量的事实,揭穿清政府玩弄假立宪的伎俩是一个企图苟延残喘的卑劣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