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职业道德实践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意义
正确的人生观,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凝聚着我国工人阶级的智慧和力量,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可以激发广大教师的斗志和信心,成为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动力。广大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并践行高尚的职业道德,始终斗志昂扬,战胜各种困难,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2.科学的人生观的涵义
一个人要想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必须在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确定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从人生理想到人生实践的关键环节。任何人的人生理想,都要通过人生态度转化为人生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命脉”。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实践,也就会描绘什么样的人生。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每个教师都应当培养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社会负责。
人生就是人的生命历程,是人认识和改造自然,认识和改造社会,认识和改造自身的社会生活过程。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的态度。它回答的是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等人生的根本问题,也就是说,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3.如何坚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复杂多变的人生矛盾。这就需要人们用正确的、比较一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处理问题。其中,自尊、自信、自强、自律是这种积极人生态度最基本的要求。
自尊是维护人格尊严的一种心理品质
自尊是作为主体人的一种自觉状态,是一种严肃郑重的人生态度,是用自己良好的言行维护自身人格尊严的良好心理品质。自尊是一个人自信、自强和自律的前提,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争取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先决条件。人生活于天地之间,可以选择多种生活道路和行为方式,但只有尊重自己的人才可能严格地约束自己,具有高尚的行为,获得世人的敬重。自尊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高尚的人格是从自尊开始的,也是以自尊为基础的。
自信是取得事业成功的一个可靠支点
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必须有自信的精神品质。自信是一个人成就事业、开拓创造的支点,没有坚定的自信,就难有开拓创造。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既要相信和依靠社会的力量,也要相信和依靠自己的力量。不相信自己力量的人,注定一事无成。
自强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自强,就是坚韧不拔、奋斗不止的精神品质。应该说,在现实的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是自信的,有一定的抱负和理想。可是,在实践中有些人却半途而废。除了客观原因外,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是经受不住挫折和困难的打击,可以说,以什么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往往是能否成功的关键。一个具有自强精神的人,还要有一种挫折耐性。所谓挫折耐性是指一个人对待挫折的适应能力,即遭受挫折时忍受打击和困扰,免于行为失常和身体遭受巨大损失的能力。要培养挫折耐性,关键是经受各种锻炼,提高知识水平,丰富人生阅历。一个饱经沧桑,多次面临猝发事件,文化知识丰富的人,挫折耐性必然强。
自律是完善自我的有力杠杆
自律是一种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改造的精神品质。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仅有自尊、自信、自强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够自律。自律是自尊、自信、自强的条件和保障。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律,即通过自我反省、自我监督和自我改造才能实现自我超越。自律精神强的人,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品格,不断完善自己。而自律精神弱的人,很难做到认真的自我反省、自我监督和自我改造,容易止步不前,只能在人生道路上原地踏步,甚至倒退。所以要做人生的强者,必须有高度自觉的自律精神。
4.怎样锤炼高尚的道德品质
人的生活是广阔的,不只有事业的拼搏、政治上的选择,还有友情的交往、是非的考验、荣辱的衡量等。在纷繁复杂的人生面前,每个人都应当追求高尚,珍惜人生。
追求高尚是生命意义之所在
崇尚美德是人类的天性。
人格是道德的尺度和做人的尊严,是人的根本之格。一个人的贵贱、轻重不在容貌、金钱和地位,而在人格。人格高者高贵,人格低者卑下。人格好比一个书架,从上到下划分为不同层次,品行高者居高格,品行中者居中格,品行下者居下格,而有的人上不了书架,因为他没有人格。
人格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真正载体,是人区别于动物、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它能唤起人类最珍贵的感情——敬重。一个人能够因其美貌、地位和金钱引起人们的喜爱或惊异,但并不能因此引起人们的敬重。敬重是对高尚人格的一种赞赏。敬重只赠给品行端正、人格高尚的人,而与人格低下者毫无缘分。
人格的观念可以化作强大的道德力量,催人向上,做好事而不做坏事,保持洁白无瑕的品质。凡人格高尚者,绝不做低下之事,因为他有极强的荣誉感和廉耻心,能够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相反,那些丧失人格的人,丧失了做人的道德尺度,失去了做人的尊严,还有什么东西能够约束他呢?如果你想追求高尚,保持光明磊落,就应当珍视自己的人格,努力修炼和提高自己的人格。
努力追求道德自由境界。在追求高尚人格和美德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道德必然与道德自由的关系,努力争取达到道德自由的境界。所谓道德必然,是指反映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道德原则及规范的客观性和不可违性。道德必然是一种建立在社会历史必然性基础之上的价值的必然性,是一种立足于必然的价值“应然”。它是一种以道德原则和规范作为载体的,对人们行为“不应当怎样”、“应当怎样”的宣示,是一种不应违抗和不能违抗的社会权威。所谓道德自由,是指人们有能力自主地做出道德选择,并在实践中合乎道理、顺利地被实现的道德状况和境界。道德自由,就是人们对道德必然的认识、把握和运用。在这里,道德自由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人们有能力自己面对现实自主地、自由地做出道德行为抉择;第二,这种道德行为抉择付诸实践后,符合道德必然,能够顺利地、无阻碍地得到实现。这两个方面共同组成了道德自由。道德自由的实质是人们认识、把握和运用道德必然性的能力和水平,是人们道德人格完善的程度。实际上,人们由道德必然向道德自由转化的过程,也就是完善自己道德人格的过程。道德自由的程度,就是道德人格完善的程度和道德发展的水平。因此,一个人要实现由道德必然向道德自由转化,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这是任何人实现道德自由的必经过程。
道德自由境界是高尚的、令人神往的,也是可以达到的。但是,只有终生努力学习为人做事的知识,追求高尚美德,不为物欲和名利所惑,自觉锤炼自己的人格,孜孜以求,终生不倦,才能获得成功。
珍惜人生是实现理想的起点
(1)人生好比登山,道路是漫长曲折的,但险要的地方只有几步。有的人能化险为夷,登上壮丽的顶峰;有的人却从此堕入万丈深渊。这里的关键是要有严肃郑重的人生态度。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生的成功机会多,歧路也多。一个人究竟走向成功还是走向失败?走向高尚还是走向堕落?主要决定于自己怎样选择。成功者的经验和失败者的教训告诉我们:对待人生必须严肃郑重,不轻浮、不轻率,讲原则、守节操,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对待人生采取严肃郑重的态度,往往是一个人受人尊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相反,对人生采取轻率态度,则是犯错误的一个根源。生活告诉我们:只有郑重地对待人生,才能有壮丽的人生。
(2)做命运的主宰。真正的强者,从不相信所谓命运的安排,而是紧紧地握住命运之环,做自己命运的主宰。所谓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命运是不存在的。在生活中,有时不幸的事件接踵而至,令人想到命运不佳。可是,如果对事物作冷静分析就会发现,所有的不幸都是一定条件所致。只要主观做出努力,改变某些条件,就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做命运的主人。
(3)正确看待社会弊病。社会主义社会前景是光明的、美好的,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的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社会弊病。在社会弊病面前,我们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不屈的斗志,自己决不随波逐流,而要决心斗争到底。
(4)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人可能会犯错误,但又会改正错误,从而不犯更多错误。这说明人对自己的主观世界有很强的调节能力,对周围的客观世界有巨大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就要做到:勇于承认错误—深刻认识错误—迅速改正错误—永远记取教训。这样,就可以将坏事变成好事,从经验教训中引出好的结果来。
5.如何坚持为学生服务
为学生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正确的人生观的核心。只有树立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才可能做到对社会负责。
坚持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
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首先要摆正学生的利益与个人的、小团体的利益的位置,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言论行动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个人的、小团体的利益服从学生的利益。这就要求摆正“自我”的位置。
为学校建功立业
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就是竭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学生解除疾苦、提高学习成绩。这是为学生的重要内涵和基本表现。
为维护学生利益而斗争
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必须有捍卫真理和正义的高度责任感,同一切危害学生利益的现象和行为作斗争。在现阶段,各种损害学生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的现象不可避免。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就要同各种危害人民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6.怎样对社会负责
培养社会责任感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一方面要从社会获得必需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如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对社会公共生活的责任,以至于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责任等。公民承担“社会责任”或“社会义务”,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推动社会发展和保护全体社会成员正当利益的需要。每个公民必须对社会负责,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和义务。不承担这种社会责任和义务,必然会给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惩罚。
要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必须有崇高的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这种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人们行为的向导,它时时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一个人的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越强,履行社会义务和责任的态度便越自觉越坚决,他的行为便会越崇高,贡献便会越大。高尚的人格和壮丽的人生正是在履行自己对社会、对民族的义务和责任中产生出来的。
崇高的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来自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只有这样,他的见识才会比别人远,愿望才会比别人强烈,他才能够更加自觉地看到担当社会义务的必要性。
在承担社会责任中书写人生
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每个时代都有必须完成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任务。时代的任务包含着民族的希望和人民的幸福。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投身到时代的激流中去,为完成历史的任务而奋斗,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在未来人生征途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7.建立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思想道德领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是,必须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原有的道德规范不能适应新形势,而新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形成。因而,一些领域和地方的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蔓延。经济活动中,掺假制假、以次充好、欺行霸市、偷税漏税、不讲信用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腐蚀人们的灵魂,污染社会空气,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积极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已经成为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8.如何实施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树立集体主义思想
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道德的显著标志。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必然要求。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现代市场经济可以说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做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一致,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相统一,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着力培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使法律和道德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既体现时代特点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开展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
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把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深入扎实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群众在参与中得到提高,得到净化。综合运用道德教育、法规制度、行政管理和社会舆论等方式,实现个人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营造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9.怎样体现自己的爱国精神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共同的要求,又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和坚强意志。因而,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我们倡导爱国主义,就是要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共同理想而团结奋斗。
10.发扬团结统一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一著称于世。所谓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利益和目标基础上形成的,促进着人们在意志和行动上和谐统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种民族精神,不论是在祖国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都在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民族尊严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就是要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去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迎接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11.发扬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历来以自强不息著称于世。自强不息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每一个实践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奋发图强。这种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自古以来就受到广大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倡导。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影响着整个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动的走向,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它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
12.怎样进行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教师、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是当前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内容,对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必须培养教师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具体行业和岗位的划分越来越细,职业道德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地位越来越重要。可以说,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一个人的文明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职业道德意识的强弱和深浅。因此,在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培养教师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1)引导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要从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入手,让他们形成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观念,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做一个好的劳动者。一个人只有确立相应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起职业情感,树立职业理想,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使他们认识到各行各业都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革命目标,各项工作都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各种分工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在每一个岗位工作,都是受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委托,担负着一份重要的工作,因此,都应当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
(2)引导教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社会,各项工作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人民服务,所以为人民服务是职业道德中一致的、根本的原则。如果教师心里装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工作上就能主动、热情、耐心、周到,也能正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也要让教师意识到:要想在本职岗位上,较好地为人民服务,必须增强职业技能。为此,要教育教师不断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思想、业务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主动、诚实、创造性地发挥自己职业技能劳动,在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中,也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求。
(3)引导教师自觉树立自律意识。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有个职业道德问题。卖菜的短斤少两,卖粮的掺沙子,卖肉的注水等等,都是缺乏道德意识或道德意识浅薄的表现。因此,通过教育使人们自觉树立自律的意识,不做坑蒙拐骗、损人利己的事,引导人们的思想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必须强化教师享有高尚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
教师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是相辅相承,相互结合的。以活动为载体,吸引教师广泛参与,是新形势下教师道德教育和实践的有效途径。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素质,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结合本行业特点,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坚持不懈地对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之懂得什么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什么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什么是必须提倡的,哪些是坚决反对的。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1)要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要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既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对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促进学校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职业行为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五爱”为基本要求,“三德”为主要内容。要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抓好道德教育,并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从业人员熟悉和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要推行优质规范服务活动。优质规范服务是创建文明行业的基本内容。它是通过规范服务的约束而起作用,使教师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促进优质规范服务活动的开展。
(4)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通过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目前,一些学校在整顿行业作风时,对犯错误的教师确实动了真的:有的清除了队伍、有的记大过、有的留党查看、有的进行经济处罚等等,但是,刹风整纪,还必须着眼于教育,立足于防范,实行纠建并举,标本兼治,针对突出的问题,开展经常性的行业作风整顿,不搞形式主义,从根本上提高广大教师干部的职业道德水准,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筑起一道防止行业不正之风滋长漫延的思想道德防线,从而把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必须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领导和重视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把它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提供有利条件,下决心狠狠地抓”。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在道德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和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发展水平。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做职业道德建设的表率,带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坚定理想信念,带头模范执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有关规章制度,认真解决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以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和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教师群众,推动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深入和职业道德建设目标任务的实现。
大众传媒、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社区建设,对每一个人的道德建设都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企事业单位领导要舍得投入,营造有利于教师道德建设的氛围。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实践,是一项关系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重要工程,要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以此落实“以德治国”的思想,使之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13.强化职业道德实践应注意什么
问题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教师、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是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应该抓住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抓住实践这一关键,通过领导干部和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逐步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1)为学生服务是核心。在社会主义社会,每项工作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服务的。职业道德以为学生服务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精髓所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提出的一系列规范,都与为学生服务相联系,是这一要求在有关方面的具体体现。没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不可能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态度和强烈的职业责任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学生服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统一性。因此,要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学生服务的道德观,不断探索有效形式,教育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本职岗位上通过不同途径为学生服务,为社会作贡献。
(2)道德实践是关键。道德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职业道德更是如此。要抓住实践这一关键,使广大教师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体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和职业责任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努力达到职业道德的知行统一。各行各业都应建立本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并通过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职业道德评价、文明岗位竞赛等活动,使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教师、职业与职业在职业道德方面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使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境界。
(3)先进典型是示范。职业精神文明属于思想精神文明范畴,应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逐步激发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感。
①加强领导干部的示范引导作用。一个单位的职业道德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是否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不但是职业精神文明的倡导者、组织者,更是实践者,只有以德树威,以德服人,发挥道德示范作用,才能使职业道德建设产生强大的号召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②加强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先进人物的思想、行为具有代表性,总结宣传职业道德的先进典型,为广大教师树立职业道德的榜样,可以使抽象的道德原则、道德要求具体化、生动化,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促进职业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
(4)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导作用,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要善于发现和宣传那些来自于广大教师之中的先进典型,总结宣传他们的先进模范事迹,让广大教师感到可敬、可信、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