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发现新物种

天门山杜鹃

天门山杜鹃是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于2006年合作研究发现,并用“天门山”命名的植物新种——天门山杜鹃。

其与雪山杜鹃相似,但又有很大差异。隶属于常绿杜鹃组、大理杜鹃花亚组,该亚组是在湖南首次出现。

天门山杜鹃分布在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森林公园,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米至4米,当年生小枝黄褐色,无毛。叶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花常5朵至7朵组成短总状花序顶生,花萼小,杯状。花期为4至5月,果期为8至9月。

北京宽耳蝠

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树义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张劲硕、韩乃坚和一些外国摄影师在北京房山一处洞穴内摄影,突然发现了一群不同的蝙蝠,便带回了研究所,确定了一个哺乳动物纲翼手目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北京宽耳蝠。

该成果发表在《哺乳动物学杂志》上。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种以北京命名的兽类,也是第一种由中国人命名的蝙蝠。

据统计,中国人迄今为止命名并得到国际承认的哺乳动物只有10余种,而其中部分种类目前还存在争议。在发现和命名北京宽耳蝠之前,在全世界被发现的1100多种蝙蝠中,还没有中国人命名的种类。

宽耳蝠属是哺乳纲翼手目蝙蝠科下的一属,共包含3个物种:欧洲宽耳蝠、亚洲宽耳蝠和北京宽耳蝠。北京宽耳蝠比另外两种宽耳蝠体型大;耳朵外缘的耳突呈拱形突起,而欧洲宽耳蝠的耳突呈纽扣状,亚洲宽耳蝠则没有耳突;牙齿方面,北京宽耳蝠上齿列的第二前臼齿几乎与其第一臼齿等大,甚至稍宽,比欧洲宽耳蝠和亚洲宽耳蝠的第二前臼齿要大且强壮;回声定位叫声方面,北京宽耳蝠的超声波主频比其他两种略低。

由于新种的发现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因此该地成为新种的模式标本产地。仅在北京房山区的洞穴和隧道内发现北京宽耳蝠,有北京宽耳蝠存在的洞穴数量很少,即便有通常也只是一群,而每一群只有三五只。因此,估计北京宽耳蝠的种群数量十分稀少。

草原鼠兔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治蝗灭鼠指挥部高级农艺师沙依拉吾介绍,2008年9月4日,他们在克拉玛依市郊的加依尔山区进行鼠类调查时,在海拔1533米的圆柏灌木丛中意外捕获两只陌生种类的老鼠。

一只为当年出生的雄性个体,一只为越冬的雌性个体。返回乌鲁木齐市后,相关人员立即将标本送到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鉴定。经几位专家半年多的研究鉴定,两只老鼠为草原鼠兔,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兔目新物种。

最早记录我国境内分布有草原鼠兔的是一位俄罗斯学者。这次发现说明,草原鼠兔分布可能遍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的山地,只是数量稀少,不易被发现。

草原鼠兔属兔目动物,鼠兔科,原产阿富汗,我国内蒙古、甘肃、青海和西藏等省区分布有多种草原鼠兔的近亲。草原鼠兔一般体型较小,在亚洲栖息于海拔1200米至5100米之间。挖洞或利用天然石缝隙群栖。白天活动,常发出尖叫声,以短距离跳跃的方式跑动。不冬眠,多数有储备食物的习惯。

轮叶三棱栎

2012年1月中旬,华南农业大学、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专家和科研工作者40多人,深入到海南鹦哥岭核心区马或岭一带原始热带雨林,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科学考察。科考人员在这里意外发现轮叶三棱栎大群落种群,有些植株直径达一米以上,十分罕见。三棱栎进化特征较独特,有一定科学研究价值。鹦哥岭海拔在1000米以上,具有较大面积的台地和人为破坏较少,可能是该种群得以幸存的重要因素。

鹦哥岭山脉位于海南岛白沙、乐东、琼中和五指山四市县交界处的中南部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蜘蛛新物种

2012年10月5日,在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双河洞进行科考的专家们,在洞内发现了一种蜘蛛新物种。“这种物种,是类球蛛科小类球蛛属物种,这种新生物的生殖器结构,和其他物种不一样。”专家说,这是它成为新发现物种最有力的证据,目前该物种还未被命名。

此外,科学家们还在水洞里发现了透明蝌蚪。贵州省生物研究所一位专家指出:“这种蝌蚪,是我国特有的两栖类红点齿蟾蝌蚪。”这种蝌蚪长成青蛙后,腹部两侧会有红点,因此得名。

中华攀雀

2012年5月,辽宁省庄河北部山区发现一个新的物种——中华攀雀,中华攀雀是山雀科攀雀属的小型鸟类。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分布于俄罗斯的极东部及我国东北,迁徙至日本、朝鲜和我国东部。

中华攀雀一般栖息于近水的苇丛和柳、桦、杨等阔叶树间,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的叶、花、芽、花粉和汁液。捕获猎物的方式和一般山雀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中华攀雀被称为鸟类建筑大师,是鸟类中的能工巧匠,筑巢技艺令人叫绝,它的吊巢不需要任何支撑点,整个巢穴凌空系在树梢头,悠悠地在空中晃荡。

在庞大的鸟类社会里,攀雀种类非常少,即使算上所有的亚种,也只有白冠攀雀、中华攀雀、欧洲攀雀等1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