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种中的怪物

撒旦叶尾蜥蜴

撒旦叶尾蜥蜴的颜色为棕色或灰色,伪装能力惊人,会把自己变成黄色、绿色、橙色和粉色。这种蜥蜴白天不活动,只有被打扰时才会动起来。

它们会用嘴巴和直立的尾巴对刺激做出反应。在夜间,蜥蜴会捕猎昆虫。叶尾蜥蜴家族有9个成员,体长0.08米至0.3米不等。

较大的家族成员周身长有须边。当它们在盖有树枝的苔藓和青苔上休息时,很难识别出来。

叶尾蜥蜴擅长伪装,大大的眼睛有助于这种夜间活动的动物捕食,大嘴能咬住体型较大的猎物。这种蜥蜴非常适合在原始雨林生活,它们的伪装技术极具保护性,所以我们今天仍能发现叶尾蜥蜴及其物种。当地人对这种蜥蜴心存恐惧,称之为“魔鬼”。这种蜥蜴受到惊扰后,较大的会张开大嘴,发出吓人的“嘶嘶”声。

这种蜥蜴能逼真地模仿干枯的树叶,可以像一片卷曲的树叶一样借助自己的叶尾卷起自己的整个身体。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会把它们认作是飒飒秋风中的枯叶。

非洲帝王蝎

非洲帝王蜴是世界上第一大蝎子。亚洲雨林中的帝王蝎外表与非洲帝王蝎极为相似,但非洲帝王蝎体型较大并且粗而圆,螯呈半圆,表面十分粗糙,凹凸不平,尾端的毒针呈现红色。而亚洲雨林帝王蝎体型消瘦,螯较狭长光滑,尾端毒针则呈现黑色或灰色。

非洲帝王蝎为栖息在高温、高湿度的蝎种,黄昏之后才开始有活动。非洲帝王蝎采主动攻击的方式猎食,它们会悄悄靠近猎物,待进入攻击范围后再用其强壮巨大的双螯牢牢抓住猎物。

由于具备强而有力的巨螯,非洲帝王蝎不太需要用到毒液,因此其毒性并不强。其食物为蟋蟀和其他小型昆虫,但非洲帝王蝎体型颇大,所以它们还会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如老鼠等。当抓住猎物后,它们并不直接吃猎物的肉,而是吐出大量的消化酶,把猎物化成肉汤再吸食。当食物不足时,它们还会残杀同类。

孔雀纺织娘

孔雀纺织娘是2006年在圭亚那阿卡莱山脉被发现的。这是一种大型雨林昆虫,它们通常采用两种有效的策略来保护自己不被捕食者捕猎。

乍一看它们好像是一片枯死且部分损坏的树叶,如果受到威胁,它们会立即展示出一对像巨大眼睛一样的斑纹,并开始兴奋地起舞,这就会给攻击者造成一种假象,即它是一只拥有巨头大眼的鸟类,并随时可能会啄向对方。

长鼻树蛙

这种树蛙是科学家于2008年在印尼发现的,它们长着一种很奇特的长鼻子,像小木偶一样会变。这种长鼻树蛙喜欢爬到树上,在叶子的下面产卵。雄性长鼻树蛙拥有突出的尖鼻子,当它发出叫声时,它的鼻子就会指向上方。但当树蛙不太活跃时,鼻子就会收缩。

食鸟蛛

这种食鸟蛛重约170克,可能是世界上最重的蜘蛛。这一物种被发现于2006年,发现地为圭亚那。

南美洲的热带丛林是食鸟蛛的故乡。它们性喜独处,卵生,一般能活10多年,甚至30年。

食鸟蛛是自然界中最巧妙的猎手之一。它们有喷丝织网的独特本领,在古树枝间编制具有很强黏性的网,一旦食鸟蛛喜食的小鸟、青蛙、蜥蜴和其他昆虫落入网中,必定成为食鸟蛛的口中之食。

食鸟蛛一般多在夜间活动,白天隐藏在网附近的巢穴或树根间,一有猎物落网,它们就迅速爬过来,抓住猎物,分泌毒液将猎物毒死以作为食物。由于食鸟蛛十分凶悍,人类也得提防。

南美树栗鼠

南美树栗鼠被发现于1997年,发现地为秘鲁维尔卡巴马山脉,与著名的印加王朝遗址马丘比丘非常接近。它们的颜色呈浅灰色,特点在于其头部有白色条纹。

吸盘嘴鲶鱼

吸盘嘴鲶鱼被发现于2005年,发现地为苏里南。吸盘嘴鲶鱼的吸盘状嘴巴可以帮助它们吸附于栖息地任何物体之上,即使在湍急的水流中它们也可保持不动。

食木鲶鱼

这种带甲鲶鱼是2006年在亚马孙雨林被发现的,这种鲶鱼利用它们独特的牙齿从没入水中的木头表面啃掉有机物质为食。

根据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报道,这种新发现的食木鲶鱼尚未被命名,是已知10多种能够消化木头的鲶鱼种群之一。

喙蟾蜍

一支由“保护国际基金会”派出的科考队深入到南美哥伦比亚的丛林中,去寻找几种已有数十年未曾出现,被怀疑是否已经灭绝的蛙类。

考察的结果是,还是没有发现那些已经消失不见的种类,但是却在考察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些新的物种,其中之一就是喙蟾蜍。

这种蟾蜍体色和枯树叶很像,它属于仅有的几种不经过蝌蚪阶段而直接从卵孵化的蟾蜍种类之一,非常罕见。

这种蟾蜍体型非常小,体长仅有约0.02米,这使得它们很容易躲进枯树叶内,从而避开掠食者。这种蟾蜍最引人注意的特征是它们长着一个猪鼻子。

雌虎蚁

这种雌虎蚁没有老虎那么大,但是它们在雨林世界的树叶王国里却像老虎一样凶残和危险。这种蚂蚁长约0.25厘米。

它们在爬行的时候,嘴巴总是张得大大的,这样它们可以随时以闪电般的速度捕食较小的猎物。这种雌虎蚁被发现于2009年,发现地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马勒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