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法罕古城

“伊斯法罕半天下”

伊斯法罕是一座古城,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公元11~12世纪,它曾经是波斯塞尔柱王朝的首都。16世纪,这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当时南来北往的客人云集在这里,城市十分繁荣,民间有“伊斯法罕半天下”之说。1597年,波斯萨非王朝的君主阿拔斯一世决定迁都伊斯法罕。他下令重修此城,以宽阔的广场为中心,建造一系列雄伟华丽的建筑群,将伊斯法罕变成一座富丽堂皇、精美绝伦的名城,显示了帝国的强盛与威严。

伊斯兰风格的建筑

伊斯法罕不但是一座美丽而富足的城市,还拥有公元11~19世纪的各种伊斯兰风格建筑。风格众多的伊斯兰建筑围绕阿拔斯一世建于17世纪的皇家广场四散分布。皇家广场以它的皇家清真寺,希克斯罗图福拉清真寺、盖塞尔伊耶希华丽的门廊和15世纪的提姆瑞德宫而闻名。广场四边是纪念碑建筑,它们与一组两层拱廊相连。许多建筑采用陶瓷装饰,装饰手法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即充满了回纹、镂饰和密集繁杂而有规律的立体形状。所有这些反映了萨非王朝时期波斯的社会文化生活。

伊斯法罕皇家广场

伊斯法罕皇家广场约500米长、150米宽,左侧是重建过的草坪和大池塘,最初的纪念碑依然耸立,在广场公园的门口就有两块古纪念碑。在阿拔斯一世大帝重建伊斯法罕皇家广场之前,在广场旧址周围分布着一些小广场。伊斯法罕皇家广场中保存了从公元11~19世纪的各式各样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站在广场上可以看到希克斯罗图福拉清真寺小巧玲珑的伊斯兰式的圆屋顶,更远处是皇家集市的入口。据说,该集市是当时最大的集市,它的南入口处位于伊斯法罕皇家广场最北边,往南一直延伸到皇家清真寺。现在沿着广场,可以看到尚存的古代皇家集市的一部分店铺。最引人注目的是广场上的铁铺,在离广场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得见铁匠艺人们嘹亮的吆喝声。

马斯吉德哈基姆清真寺

马斯吉德哈基姆清真寺是阿拔斯二世时建成的,根据皇家集市门廊上石刻记载的准确时间为公元1656~1662年。马斯吉德哈基姆清真寺最初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灰泥。经过漫长的风雨剥蚀后,这些建筑很少能够被保留下来,而用同种材料制成的造型优雅别致的象牙塔却保存了下来。通往清真寺入口处的建筑,可能是伊斯法罕皇家广场最古老的建筑。从该建筑的风格上可以看出当时工匠建筑艺术表现手法的发展过程,工匠们越来越倾向于用更为华丽的建筑手法,原来流行的朴素的突角拱已逐渐被较为复杂的尖斗拱所代替,再往后就是半圆形屋顶的普及。这种带有半圆形屋顶的建筑,其屋顶造型的优雅美观程度并不亚于600年后的希克斯罗图福拉清真寺。这些建筑群在1956年被伊朗考古部门发掘出来以前一直被黄土所覆盖,所以能够保存至今。

伊玛目·阿罕默德墓葬群

伊玛目·阿罕默德墓葬群包括两座神殿,一座是建于1167年的伊玛目·阿罕默德神殿,另一座是阿亚图拉神殿。该墓葬群有着非常有趣的建筑风格。在伊玛目·阿罕默德神殿的窗户上有一块高高在上的巨石,俯瞰着整个街道。在墓葬群的庭院中有一座很可能是18世纪较为流行的叫作“巴赫迪阿里雄狮”的雕像,当时这种雕塑是为纪念逝去的伟人而立的。石狮上雕刻着一些描述死者生前事迹的文字及标志死者身份的徽章。死者的头像被放置在石狮的嘴里。相对于庭院中的其他建筑来说,石狮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两座神殿的内部建筑风格十分独特,如伊玛目·阿罕默德神殿的内部建筑采用的是当时非常传统的圆顶加天窗式,护墙板的瓷砖上稀稀疏疏地装饰着一些大徽标的绘图。

皇家清真寺和阿里·加普宫

皇家清真寺也称“伊马姆霍梅尼清真寺”,坐落在伊斯法罕广场的南侧,是一座雄伟壮观的穹隆形波斯风格建筑。它的拱顶和宣礼塔上装饰着土耳其蓝瓷砖,镶嵌出精美的阿拉伯图案和各种几何图形。由于蓝瓷砖的装饰,这座清真寺也被称作“蓝色清真寺”,其清新的蓝色与以黄色为基调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清真寺大门和两旁的宣礼塔朝向正北,清真寺的正殿和另外两座宣礼塔朝向西南麦加圣地,大门与正殿恰好形成了一个45°角。更奇妙的是,在正殿中心的一块方砖上对准穹顶拍手或讲话,会听到七声回音,所以正殿又叫“七音殿”。正殿西面的墙壁下有一块三角形的浅绿色大理石,每到正午时,倒影就会消失,起着计时的作用。广场东侧是圣·路得富拉清真寺,表面用天蓝色、深红色和浅柠檬黄色的瓷瓦装饰,十分精美华丽。

阿里·加普宫在广场西侧,建于公元16世纪,是阿巴斯大帝和后妃们的居住地。二楼的游廊是阅兵和观看马球的地方。站在六楼,可以俯看全城风光。阿里·加普宫的大门被称为“巨门”,后人十分巧妙地将宫殿大门改造成一座独立的礼仪宫,作为王宫的入口。礼仪宫是一个十分神圣的地方,国王经过这里也必须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