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庵和佛国寺

石窟庵和佛国寺溯源

庆州石窟庵和佛国寺,位于韩国东部庆尚北道的庆州市,距首都汉城280千米。作为一座拥有千年繁荣历史的古都,庆州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57年古新罗建国,国王朴赫居世在徐罗伐(庆州旧称)建都,从那时起庆州便初具都市风貌。公元677年,新罗国在当时中国唐朝的帮助下,消灭了高丽和百济,建立了统一的新罗国,并定都徐罗伐,统一的新罗文化也从此更加灿烂辉煌。公元935年,高丽太祖王建消灭了新罗,建立高丽国,定都于开城,徐罗伐正式改称为庆州。沉淀了前后50代、900多年新罗王朝宗教、文化及艺术的精髓,各种代表新罗时期优秀文化的遗迹和古迹遍布庆州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庆州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佛国寺,位于庆州吐含山西南山麓,创建于公元530年,公元751年由金大城扩建,公元774年竣工。据说,当初寺内有80多座殿阁和楼阁。1592年在战乱中被烧毁,朝鲜王朝时期重修了部分建筑。1970年,韩国政府全面修复佛国寺,原来仅留遗址的观音殿、毗卢殿、回廊等建筑得以复原。佛国寺属典形寺院布局形式,其特点之一是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紫霞门、无说殿左右的回廊环绕的院落和以极乐殿为中心,从安养门左右至极乐殿后的回廊环绕的院落东西并列;另一个特点是释迦塔和多宝塔双塔式寺院建筑的形式。这座建筑被誉为韩国最精美的佛寺。

石窟庵原为佛国寺的附属部分,于751年佛国寺扩建同时建造,位于佛国寺后吐含山的峰顶处,是一座用天然巨石凿成的洞窟寺院,由巧夺天工的石雕组合而成。它的布局是“前方后圆”。

艺术特点

佛国寺的石造古迹都是用花岗岩建造,无论菩萨和信徒的肖像及环绕在其四周的神仙,还是雕刻成顶部和基座的浮雕,无不逼真、精致,其形态、建筑方法均为当时土木建筑技术之精髓,风格华丽宏伟,是韩国石造艺术的宝库。寺内双塔,石塔阳刚,木塔阴柔,表现了一种无处不在的平衡和谐之美。石窟庵雕凿手法奇特,被誉为新罗王朝在宗教、理论、科学及造型艺术全盛时期的空前绝后之作。它的营造计划将建筑、水利、几何学、物理学、宗教和艺术融入统一的整体,它的规模、雕刻之精巧以及空间布局都堪称世界杰作。石窟庵和佛国寺的建筑与雕刻充分展现了新罗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韩国历史文化长廊中的瑰宝。

佛国寺

佛国寺是庆州地区最大最富丽堂皇的佛教寺庙,被誉为韩国最精美的佛寺,被韩国政府定为第一号历史遗迹。但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因为其规模庞大或年代久远,而是因为寺内的新罗建筑和许多珍贵的佛教国宝的存在,它才闻名于世。

佛国寺背依青山,碧溪川流,林木茂密,掩映在绿叶之中的山门上书有“吐含山佛国寺”6个金黄色大字。步入山门,并排而建的两座双层石坛迎面高耸,石坛的两边架有四座石桥。紫霞门有青龙、白云二桥,据说走过桥便是渡过彼岸到达佛国乐土;另一门安养门亦有莲华、七宝二桥,据说通过安养门也代表进入了极乐净土。桥下以前曾建有象征着寺院与尘世相隔的九品莲池,后遭毁坏。沿寺院大门内的花岗岩石阶向上,可到达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两侧各有一塔,东塔称多宝塔,高104米,是建在双层基座上的三层石塔,为新罗石造美术的代表作品,被列为韩国第二十号国宝。该塔虽为石造但却采用木塔样式而建。西塔称释迦塔,高82米,是新罗的典型石塔,外形质朴,匀称美丽,被列为韩国第二十一号国宝。这两座塔均是新罗时期宝塔中最精美的,曾经使当时的佛国寺成为最流行的“双塔”格局的典型。佛国寺内的主殿有大雄殿、极乐殿、毗卢殿和观音殿,殿的规模都不大,里面所供奉的佛像面部上唇部位都长着胡子,类似于中国唐朝以前佛像的造型。

石窟庵

按照当年的设计,石窟庵是佛国寺的附属部分。因其是在一个自然巨石凿成的石窟之内建造的佛寺而得名“石窟庵”。

石窟庵自身为一座完整的寺院,庵内由前室和后室两部分组成。前室宽68米,长48米;后部的圆形主室,直径72米,表示天界。两室之间由宽36米、长29米的通道相连。前室为正方形厅堂,堂内石壁上雕有佛教八部神将和金赐力士。后室为主殿,拱形殿堂直径迟685米。吐含山是新罗王国防御外来入侵的天然屏障,石窟庵东面朝海,站在庵前可以眺望苍郁的海面,观赏美丽壮观的东方日出。过去这里一直是人们进香许愿、祈求国泰民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