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

楼观又名宗圣宫、顺天兴国观,在陕西周至县城东南二十公里的秦岭山麓。相传为西周关令尹喜之故宅,老子出关前向尹喜讲说《道德经》处。被视为建造年代最古之宫观和道教之祖庭。《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引《楼观本起传》曰:“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问道授经,此大教所由兴也。”

①《云笈七籤》卷一百零四《太清真人传》引《楼观先师传》和《楼观本记》

谓:周昭王时,老子出关过此地,尹喜候之,请求道教,老子为之讲说《道德经》,此后,随老子出关西去。周穆王乃就其宅“建祠修观,召幽逸之人置为道士。自尔相承,于今不绝”。②欧阳询《大唐宗圣观记》又谓:“始皇建庙于楼南,汉武立宫于观北,⋯⋯秦汉庙户,相继不绝。”③凡此记载, 皆渺茫难稽。但自三国以后,相继有道士居楼观,并在北朝逐渐形成为一个道派(楼观道),则是有史可征的。据载,魏元帝咸熙(264~265)初,道士梁谌师事法师郑履道于楼观,至晋惠帝永兴二年(305),感真人尹轨下降楼观,授以经典。①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中,道士王道义将门弟子六七人来楼观,“大修观宇,兴土木工,丁将就役,日常百数。⋯⋯由是楼殿坛宇,一皆鼎新。”⑤其后,道士严达又在“隋开皇初,重修宫宇,度道士满一百二十员”。⑥从而使楼观成为南北朝道教在北方之重地。

至唐代,因皇室认老子为祖宗,大兴道教,楼观受到特殊重视,更因李渊起兵时,曾得到楼观观主岐晖的物资赞助,故李渊即位后,对楼观赏赐有加:“诏修楼观,坛宇尊像,一皆鼎新,仍以蓝田充焚修之费。”⑦李渊认为,“纂胄所先,启族承家,鼻于柱史(指老子——引者注)”,故“以武德三年(620),诏钖嘉名,改楼观为宗圣宫”。

⑧从此楼观步入兴盛期。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敕改宗圣观为兴国观,⑨端拱元年(988),加“顺天”二字,名顺天兴国观。AB 至金末,“金天失驭,戈革炽兴,累代宏规,例堕灰劫”。

“遗址其存者,惟三门、钟楼并二亭耳。”AC 元初,全真道掌教尹志平命李志柔率徒重建,从丙申(1236),“逮于壬寅(1242),稍克就绪。建殿三:曰金阙寥阳,曰文始,曰玄门列祖;为楼三:曰紫云衍庆,曰景阳,曰宝章;为堂二:曰真官,曰斋心。宾有馆,众有寮,焚诵有室,山门、方丈、厨库、蔬圃、水轮,至于下院别业,以次而具。

丹垩藻绘,赫然一新”。“中统元年(1260)夏六月,以朝命易观为宫, 仍旧宗圣之名,作大斋以落(成)之”。AD 即复楼观“宗圣”之旧名,并升观为宫。其后,续有兴建,至元二十一年(1284),重修说经台启元殿,“绘历代注经仙哲名德俱显者四十八员于两壁。创四子堂,新灵官祠,前山门, 后客位。台之次级构希声堂,及云房厨库等室,以居道众。且以玄逸真人所付古文《老子》,镵诸贞石,与旧碑列峙殿前。方之旧制,盖倍蓰矣!”AE经过全真道士多年的努力,使楼观所具之规模更为扩大,成为它的鼎盛时期。

《八琼室元金石偶存》据元代“宫图”对其众多的楼、台、亭、阁、

堂等建筑,作了记录:“宫图题榜曰宗圣宫。曰三门,曰望气楼,曰三清殿,曰元始殿,曰四子殿;右曰宝章,曰常善堂,次左曰官厅;其右一榜漫漶, 曰 P 宗,曰育心,曰祖堂,曰考 P。

树曰方丈,曰道院;宫之南曰衙林,曰说经台,曰炼丹峰,曰 P 阿庵

(下略)。”AF 明清以后,几经废毁,但屡有修葺。修葺工程较大者有三次: 第一次,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用了两年时间,重修寥阳殿东之五祖七真殿,更换梁木,重修墙垣,重绘五祖五真像于壁。AG 第二次,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三清殿圯,住持许明宫募资重建,经十九年,至万历二年(1574)告完。AH 第三次,清雍正七年至十三年(1729~1735),道士梁一亮募资修葺启光(“光”疑或为“元”——引者)殿、四子堂、灵官祠,改建迎仙门,创建藏经阁、待储洞等。AI 此后,乾隆五十七年(1792)和

嘉庆十四年(1809),又两次由私人出资进行修葺。AJ 其后不见大的修缮,以致大部建筑逐渐废圯,惟存说经台几重殿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之作过多次修缮,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注: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ACAD 《道藏》第 19 册 543 页,第 22 册 707 页,第 19 册 550 页,

第 5 册 270 页,272 页,第 11 册 41 页,第 5 册 268 页,第 19 册 550 页,554 页,544 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 年⑨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587 册 220 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年 ABAEAF《道家金石略》228 页,643 页,577 页,文物出版社,1988 年 AGAHAIAJ 《古楼观志》31 页,26~27 页,39~41 页,42 页、37~38 页,手抄影印本,198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