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二战后出现的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向,也是世界经济国际化的一种表现。从已有经济集团的特征来看,主要是同一地区中两个或多个邻近的国家实行经济联合,采取共同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措施,使成员国的经济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集团化的构成往往采取签约的形式,结为不同程度的松散的联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在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同时,区域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以几个经济大国为中心的共同竞争的多极时代正在到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 1992 年分析世界经济、贸易形势时说,现在世界上区域性贸易集团事实上已经形成。如果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取得成功,世界各国都将从中受益; 如果谈判失败,区域性集团的趋势将会加强。有人断言,下个世纪,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将在集团之间进行,随着经济集团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中的自由主义将成为此名词。可以断言,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综合国力大的经济集团将占绝对优势。在某一集团内部,强国处于主导地位,而弱国境况可能更惨,目前,伴随着世界经济竞争的白热化和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各种区域性贸易组织都在加紧形成中。

欧洲统一大市场。80 年代初,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增加到 12 个,1985 年又决定在 1992 年年底以前建成“欧洲统一大市场”,其面积为 225 万平方公

里,人口为 3.2 亿,市场内部将实行“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

1991 年 10 月,欧洲共同体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就建立欧洲经济区达成协议, 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1988 年美国与加拿大签署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 决定 10 年内完全取消关税,加强投资和劳务合作。1990 年 6 月,美国总统

布什又提出了他的“美洲事业倡议”。1992 年 8 月 12 日,旨在对抗“欧共体”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标志着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诸国筹建多年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同时也标志着由过去美援为基础、美国为盟主的泛美政治同盟已变为以自由贸易为核心,美国占主导地位的泛美经济联盟。如果这一自由贸易区能从美加墨扩大到整个拉丁美洲,那么将形成一个 8 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统一市场。

在亚太地区,80 年代以来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区内各国和地区的相互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迅速增长;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转移过程中已经形成一种动态的和多层次的劳动分工。面对当今世界区域竞争的严峻形势,亚太国家和地区也在谋求建立本地区的自由贸易区。1987 年底,日本以通产省、外务省、经济企划厅和首相咨询机构“经济审议会” 为轴心,正式提出了“东亚经济圈”的构想。 1989 年 11 月在澳大利亚

首都堪培拉召开了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与会 12 国都派出外交部长和经济贸易部长参加会议,这标志着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官方协调因素在增加。一些专家预测,一个以日本和东亚国家为中心的亚太经济圈,将有可能形成区域性经济群体。

在非洲,非洲经济委员会也在抓紧制定非洲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进程,力求维护非洲人民的利益,建立非洲人的非洲,使非洲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得到进步提高。在南部非洲也在加紧

制订南部非洲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的行动纲领,其目的是使南部非洲国家联合起来共同促进经济增长,以便尽快创建一个非洲共同市场,解决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及其他发展问题,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实现经济的起飞。

在拉丁美洲,由委内瑞拉、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组成的三国集团在经过两年半的艰苦谈判和提出了多种签约建议以后于于 1994 年 6 月 13 日决定成立

拉美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这一贸易区的建立,将使一个 1.45 亿人口的市场逐步实现统一。与此同时,拉美一体化协会部长会议签署了一项协议,允许其11 个成员国中的任何一国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