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持续高速增长
中国的工业在解放前,仅能视作萌芽阶段,许多基础工业甚至可以说还没有播种,许多简单的民用工业消费品都得从“洋人”手中购买。旧中国的工业发展十分缓慢,存在着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布局畸形,技术水平低, 管理落后等严重缺陷。因此,新中国建立以来,工业建设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经过 45 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
——工业增长速度加快。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在 1953—1988 年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1.8%。此后,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在需求推动下高速增长,1993 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了近25%。 1993 年我国工业生产总值达 51206 亿元,比 1978 年的 4237 亿元增
长了 11 倍,比建国初期的 1952 年的 349 亿元增长了 145 倍。即使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中国仍然是当今世界工业高速发展的国家。
——工业已有相当规模。截止 1992 年底,全国已有工业企业 861 万个,
其中大中型国有企业 10.33 万个,集体企业 164 万个,城乡个体工业企业
685.4 万个,其他经济成份的工业企业 1.42 万个。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资生产部门。从 1985 年开始,中国工业增加值已占世界第 5 位。
——主要生产资料以快速度增长,不少主要的工业产品已跃居世界前列。如钢产量 1953 年达到 8868 万吨,比 1978 年的 3178 万吨增长了一倍多, 在当今世界居第 4 位,煤产量1993 年达到11. 4 亿吨,比 1978 年的 6.18 亿吨增长了近 1 倍,在世界上居第 1 位;原油产量 1993 年达到 1.44 亿吨,
比 1978 年的 1 亿吨增长了 44%,在世界上居第 5 位;发电量 1993 年为 8200
亿干瓦小时,比 1978 年的 2566 亿千瓦小时增长了近 2 倍,在世界上居第 4 位。此外,我国的水泥、棉布、电视机生产量在世界上已居第一位,化肥生产量居世界第 3 位。这些工业产品产量的提高,为整个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结构趋于合理。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工业部门从无到有迅速建立起来,如汽车、飞机、船舶、矿山设备、发电设备、精密仪表、石油化工、核工业、宇航工业、电子工业等。生产部门所需要的燃料动力、原材料、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在国内基本上都成龙配套。中国工业结构残缺不全的状况已经改变。在重工业大力发展的同时,随着生产和消费需求的扩大,市场需求较大的日用轻工机械产品,都得到了快速增长, 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如家用电冰箱 1978 年年产量只有 2.8 万台,1993 年
已达到 622 万台;家用洗衣机 1978 年年产量只有 0.04 万台,到 1993 年已增
加到 876.3 万台;汽车产量 1978 年只有 14.9 万辆,到 1993 已增加到 131 万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工业设备,大大改善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我国经济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布局已有很大改善。新中国在工业布局中一方面注意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广大内地建立了新的工业基地, 使旧中国畸形的工业布局已经根本改变。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也有了较快发展。
——工业技术水平有根大程度的提高。一是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大
有提高;二是各工业部门都拥有一批现代化大中型骨干企业;三是产品品种规格多,基本上能满足国内生产发展的需要;四是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五是某些高技术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有的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