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年出生于符腾斯图加特城一个税务员家庭。他小时一直规规矩矩地上学、读书。惟一与众不同的是,他聪明、好学,遇见什么不解的事都非要弄明白不可。他有特别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黑格尔7岁时上小学,10岁时上中学,18岁时进入了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与神学。在这里,黑格尔的才能便充分显示出来了,他有极强的思辨能力。在神学院中,他除了学好必修的功课之外,对古代及近现代著名的哲学人物与作品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时,黑格尔形成了他自己关于世界观的体系,虽不完善,但足以证明他所遇到的事物。1793年,黑格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开始时,他先后在瑞士伯尔尼与法兰克福做过家庭教师。1801年,经当时著名哲学家谢林介绍在耶拿大学任编外讲师,由于他的学术水平高深,不久便升为副教授。这时,黑格尔仅仅35岁。身怀绝世之才的黑格尔不想平淡地呆下去,他有许多思想要向世人告白。于是不久,他开始写《精神现象学》。1806年10月13日,黑格尔匆匆脱稿,以便出版商及时出版。在书中,黑格尔高度地赞扬了拿破仑,称之为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他说:“我看到皇帝——这个世界灵魂,骑马穿城而过,去检阅军队。”
1807年,黑格尔因为学校战时停课,一时无所事事。不久,他担任了海德堡物理学会名誉会员,后得到同乡尼特哈默尔介绍,前往巴伐利亚的班堡担任《班堡日报》的编辑。不久,精力充沛的黑格尔的《科学体系:第一部,精神现象学》在班堡与维尔茨堡出版。他把书寄送给谢林征求意见,但是谢林反应冷淡,他甚至说黑格尔剽窃了他的观点而又叙述不当。两人于是闹翻而决裂。
1808年,黑格尔转任纽伦堡文科中学校长,全才的黑格尔兼教哲学、古典文学及高等数学科目。这时,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体系日渐完善,并在学术界引起重视。他的一个学生把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上的贡献称之为当代的“亚里士多德”,而把谢林称为柏拉图,其意不言自明,柏拉图是开路者,而后者贡献更大。
黑格尔恃才傲物,因此与同事们关系不是太好,但是他依然凭借自己的学术成果而当选为年度校长。可是却遭到评委的反对,黑格尔愤而辞职。这一年,弗里斯的《逻辑学体系》出版,黑格尔依然我行我素,他直言不讳地说:“《逻辑学体系》是毫无意义的出版物。”其后不久,黑格尔自己的《大逻辑》出版。在这里,黑格尔第一次应用到了辩证法思想。一年之后,《逻辑学》第二册《本质论》出版,这是他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恩格斯说:“他真正的自然哲学是在《逻辑学》第二册即《本质论》中,这是全部理论的真正核心。”这几本著作,奠定了黑格尔在当时学术界的地位。1816年7月,黑格尔先后接到海德堡、爱尔兰根、柏林三所大学的聘请书。
1916年秋季,黑格尔来到巴登公国的海德堡大学担任哲学教授,接替了弗里斯的职位。10月28日,黑格尔发表就职演讲,公开宜称“普鲁士国家就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一反他青年时的论调。那时,他崇拜卢梭,崇拜拿破仑,向往资产阶级的民主与自由,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热烈地向往革命。并且,他与他的同学们一起在图宾根近郊种植了一棵“自由之树”。这前后不同的态度,表明了黑格尔的思想日渐保守。但他的学术水平却无可挑剔。第一年,他的学生有四个,第二年便一下增为十个。这一年,他的《逻辑学》第二卷主观逻辑、概念论出版,列宁称赞这部书说:“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这是事实。”
1817年,黑格尔受到普鲁士文化教育卫生大臣阿尔滕斯坦的邀请,去接任费希特逝世后悬虚的哲学教席遗缺。1818年10月,黑格尔到柏林大学就任哲学教授,年薪比他在海德堡大学任教时多一倍,虽然他想从政的愿望再一次落空,但依然满意地呆了下来。1819年,叔本华也来到柏林大学任编外哲学讲师,他把开课时间定在黑格尔讲课的时间,结果,叔本华的听讲者人数寥寥,课程未授完,叔本华便悄悄离开了学校。
黑格尔对于文学艺术非常喜爱,他每到一处,必先打听是否有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在此地。在柏林也是如此,他经常参加一些文学艺术集会。有一次,黑格尔听一场莫扎特乐典演奏会,一曲完了之后,黑格尔向该队指挥克莱因兴奋地表达自己的欢愉之情,但由于他不善言辞,越着急越说不清,口吃得越厉害,克莱因最后总算明白了黑格尔赞美的意思。他后来说:“这一来,我算真喜欢这位口吃的哲学家了。”
1821年,黑格尔出版了《法哲学原理》。在书中,黑格尔宣称君主立宪是最高、最完善的政体,这表明,黑格尔又站到了资产阶级立场方面去了。阿尔腾斯坦大臣复函黑格尔,称他为“普鲁士复兴的国家哲学家”。
由于黑格尔的哲学适应了普鲁士国家的需要,他在柏林大学的讲座吸引了不少听众,黑格尔主义一时颇为流行。他的学生为他与歌德举办联合生日庆祝会,使黑格尔的影响更为广泛。1826年,叔本华再次来到柏林大学讲课,时间仍与黑格尔讲课时间相同,因无人听讲,他又悄然收场,黯然离去。但是,这时唯物主义哲学开始成长起来。黑格尔的学生费尔巴哈与他告别时说:“我听了您两年课,我两年来完全献身于研究您的哲学。但是,现在我感觉到需要求教于与思辨哲学直接相对立的其他科学,即自然科学。”后来,费尔巴哈成为了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1828年,这时黑格尔58岁。第一学期,他讲授自然哲学时,听课学生68人;与此同时,里特尔讲授古代哲学史,讲课时间正与黑格尔相同,他的学生84个。这表明黑格尔哲学已出现衰落的迹象,但是,他在某些课程中,依然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例如,在他讲的关于证明上帝存在的说明时,听课学生约有百人,并一度达到200人。1829年10月,黑格尔接受普鲁士国王的任命,担任柏林大学校长职务一年,成为钦命青年导师。
1831年,由于黑格尔表现出来的对于政府的顺从与拥护,普鲁士王威廉三世授予他三级红鹰勋章。这一时期,黑格尔主要是讲授法哲学,还修订了《精神现象学》以及为《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再版写序言。
1831年11月14日,黑格尔感染了霍乱病,在柏林逝世。按照他的遗嘱葬在费希特与佐尔格墓旁。
黑格尔逝世后,黑格尔哲学依然风行了10年之久,“黑格尔主义”的独占统治达到了顶点,它甚至感染了与之相对立的思想势力。这一时期,黑格尔的观点浸入了大量的各种科学之中,甚至渗透到通俗读物与日报之中。当时所谓的“有教养的意识”,就是从这些通俗读物与日报中汲取这种思想材料的。他的著作除了生前出版的《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其中包括《小逻辑》、《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法哲学原理》等,逝世后又由他的学生整理出版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美学讲演录》等。他在柏林大学的哲学讲座的遗缺也由他的一位学生接任。但是,并没有人完全理解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这成为他一生的遗憾,也成为他屡遭误解的原因。著名的革命文学家海涅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在他听黑格尔讲课期间,有一次,海涅对于“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句话表示疑惑不解,黑格尔怪怪地笑了笑,对海涅说:“也可以这么说,凡是合理的必然都是现实的。”黑格尔说完连忙转过身向四周瞅了瞅,只有亨利希·贝尔注意到这句话,他这才放了心。随后,黑格尔对海涅说:“只有一个人理解我”(指他的学生罗森克兰茨),但随后又激愤地加了一句:“甚至他也不了解我。”
伟大的黑格尔逝去了,他的伟大的著作以历史主义与辩证法为基础构建了哲学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包罗万象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也因此而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别人对他的哲学的不完整的理解甚至是误解之上的。不知这是他的幸运还是他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