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地球星表大气层大环境一 影响人类生存的大气层

人类经常接触对流层 地球星表的大气层同样也是一个大环境。大气层通常分为许多层。由地面向上的空间从下到上可分为四层。最下面的是对流层, 人类就在这对流层的底部以内生存。地面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在对流层以内。这层内有上升气流,有下降气流,也有其他方向的气流,还有极不规则的乱流。据说,对流顶不是水平的在赤道地方其高度可达 16 公里左右,在

两极仅为 8 公里。对流层的顶部叫做对流顶,高度并不固定,变化很大,它的上上下下对于天气变化有很大的影响。对流层上面是平流层,大致介于16~55 公里之间。平流层上面是中间层,大致介于 55~85 公里之间。85 公里以上是热成层。

本书重视大环境。对流层内有“风切”,妨害航空事业。所谓风切,就是出现急剧的下降气流,当一架飞机飞越一座山脊,驾驶员必须慎防山脊后方的下降气流。假使飞机前进的方向与山脊上的水平风向相同时,飞机越过山脊必然跟着气流下降,结果撞山而遇险。因为水平气流过了山脊,必然沿着山坡下降,飞机也必然跟着下降,飞机一旦失去空气的托力,其结果可以想象。如飞机在万米以上高空内飞行时,忽然遇到急剧的下降气流,飞机势必也随之下坠。由于气流的下降有它自己一定的限度,当降到一定高度时, 受密度较大的气层所托而不再继续下降,从而中止。正在航行的飞机也跟着由万米高空下降到 5000 米高空时被中止;如继续降落,由于下层空气密度极

大,落到 3000 米高空时必被托住。这样使机内旅客极感不舒适,但无生命危险,因为飞机并未撞山,依旧继续向前飞行。

如果机场内或机场附近出现风切,飞机起飞和降落都有危险,因为这时机翼会失去托力而立即撞地,机毁人亡,造成严重灾难。风切通常出现在雷雨云下方,天气呈现十分恶劣的状态。雷雨云前方气流最不稳定。

安全的航行高度 对流层在温带地区内高度不过 10 公里,热带地区高度可达 16 公里。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空班机往来,大多超过对流层顶,进入平流

层的底部,高出海平面 12000 米。这一高度是喷气机的安全航行高度,超过这个高度,空气密度更小,飞机在这一层内易有震荡,旅客会感到不安。飞机的飞行速度必须力求均一,偶一不慎,速度减缓,飞机就可能抵抗不住地心引力而立即下坠,掉入海内。

据报载,有一架班机由于想节省燃料油,航行高度超过规定的安全高度限界而进入 12500 米高空(兹以波音 747 型为例,在 12500 米高空比 10000

米高空内航行,每小时可节省燃料油 2 吨,5 个小时可节省 10 吨),由于空气密度太小,空气托力大减,飞机居然掉下来,致使驾驶员及旅客都昏迷。当班机下坠,机身进入距海面尚有 2000 米的高空时,班机不再翻滚,可能受地心引力而恢复它原来的航行姿态,机上重要机器也开始正常工作。就在这时,驾驶员忽然恢复知觉,立即控制机械,并加以操纵,乃化险为夷。如果再迟延数十秒钟,可能坠入海洋。

平流层干空气可以降落地面 对流层内空气不仅有对流,且含有水汽、云雾、雨雪,气温也较高。平流层底部内空气干而且冷,气流由西向东作水平状流动。地面上西伯利亚冬季内出现高气压。这高气压正是下降气流,通常

来自对流层上部。如果高气压系统加强,下降的气流可能来自对流顶,气温极低,而且空气极干。对流顶空气下降,也可能把平流层的底部拖下来。西伯利亚高气压是一个历时达数月之久的“反气旋”,它不仅拖下对流顶,也把平流层的底部给拖下来。1984 年 3 月 1 日下午 1 点左右,天朗日丽,美国新英格兰南部正是严冬,地面积雪。笔者忽然想起“冬日之可爱”,来到庭院内晒太阳。这时,已知户外阴影中气温为-20℃,身穿厚衣,并未觉得很冷。这时天空不是蔚蓝色,而是亮蓝,只觉得天亮得可怕。阳光灼人,与往日大不相同。深知不妙,急返室内。手掌未戴手套,这时手背全黑,鼻与脸已成灰色。翌日去医院看病,证实是为太阳紫外线所灼伤,一年以后才愈。那晚天气报告,西伯利亚高气压系统扩大,下降气流居然进入北美洲。芝加哥气温在气流中测得为-57℃,有多人受灾。如问我怎知它是平流层内的空气,因为我的感觉是空气太干,天空又特亮,类似平流层空气的性质。已历数月之久的高气压系统连续下降的高空空气,必然把平流层的底部也拖下来,这并非不可能的事。

蘑菇云 太空流星体坠入大气层内,受空气摩擦而成为蘑菇云。1985 年 4 月 9 日,一架飞机由东京飞往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机场,这是日本航空公司

036 号货运班机,飞行途中,驾驶员看到一块状似蘑菇的大云逐渐扩大,直

径长约 320 公里,高度达 18 公里,看不见有火球,也无闪光,距离飞机相当于班机两分钟时间的航程。最初,驾驶员误认这是一颗核导弹爆炸。货机到达安克雷奇机场后,详细检查,并未发现任何具有放射性的微尘落在飞机上; 附近陆地及海底也无火山爆发。据专家研究,可能有一颗流星进入浓厚的云雾中后爆炸,释放的热能使云层受热,翻腾滚转,从而形成蘑菇状的云气。

大气层的功过 1986 年以前,美国已有多次发射航天飞机环绕地球星, 每次都获得成功。航天飞机内工作人员无重量,在机内脚朝上,头朝下,倒立着睡觉,睡觉安适程度不亚于在地球星上睡在床上。轻微地呼气,能使舌尖上一小片饼干立即飞走,机内碎纸片乱飞,只有用胶纸才可把它粘住。

训练工作人员具有无重量的经验,其办法是把一架飞机驶入极高的高空,高达 8000~10000 米,然后停止驾驶,任它由高空下坠,这时候,机内人员已失去重量,可以自由活动,身体浮在机内空气中,开始工作,可以获得无重量的实际经验。飞机下坠,到达 3000 米或 2000 米的高空时再操纵飞机,恢复正常航行。

空中闪电对于航行也有害。1987 年春,发射的一枚小型火箭居然为闪电击中,使火箭失控。同年 3 月,在肯尼迪角(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一颗人造

卫星,价值 1.6 亿美元,升空后为闪电击毁。

六鹢退飞新解 有谁见过鸟退着飞?这是奇闻。从前在私塾读书,见“六鹢退飞过宋都”(《春秋·左氏传》)。塾师讲解时,十分起劲。他说,举目一望,天空有鸟飞来;数一数,共有六只;仔细一瞧,是鹢;再细看,六只鹢不是向前进,而是在向后退;一直退过了宋首都(今河南省商丘)。鹢属于水鸟类,体格很大,怎么能退飞?不可解。塾师怕学生不懂,两臂齐伸, 似乎比划着鹢退飞的样子。那时候不明白,现今依旧不明白。查《辞源》, 解为“过疾风,逆风不进,反退后也”。这“疾风”是什么风?该文也未作说明。

从地理方面来看,宋都在现今河南省东南部,属于温带季风区。其地无台风,也无其他风暴。夏季有东南季风,可以降雨,但风力不强;冬季有西

北季风,风力较强。虽然较强,也不可能使六鹢退飞。据经验,西北季风如同平流层内西风合流,形成“射流”,风力强大,才可以出现使“六鹢退飞” 的现象。这平流层怎么可以下降呢?我在上面已说过,西伯利亚高气压(反气旋)系统内下降气流,时间久了,平流层内西风就可以被拖下来。黄淮海平原隆冬季节内常出现不可解的西北狂风,极有可能是地面上老西北风同平流层内老西风合流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