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莫斯科”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曾经受到核威胁,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客观事实。这种威胁不是发生在美国和前苏联之间激烈进行的核竞争时期,而是在冷战结束以后。有趣的是,这种威胁不是来自国际上的竞争对手,而是⋯⋯

那是 1995 年深秋的一个傍晚,莫斯科市东面的伊兹梅尔森林公园里,游

客早已散尽,面积达 1180 公顷的公园显得分外宁静。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急

促的警报声,数十辆警车旋风似的冲进公园,开到距入口处 400 米的一处丛林旁。雪地上,军警林立,探照灯把这处丛林照得如同白昼。这不是演习, 也不是拍戏,而是一场抢救莫斯科的战斗。俄罗斯警方得到可靠消息,一名罪犯已经把一个装有放射性物质的容器放在伊兹梅尔公园。罪犯声称:一旦这个容器爆炸,不但整个公园要变成废墟,连莫斯科也会成为第二个“切尔诺贝利”。

罪犯名叫巴萨耶夫,他的恐吓不能不引起莫斯科警方的高度重视。他是1995 年 6 月 14 日那起震惊世界的“人质事件”的一名主角。那起恐怖事件虽然平息了,但是,巴萨耶夫还不断地向克里姆林宫发出威胁,声称要炸毁俄罗斯的核电站,或用放射性物质进行报复。现在,他果然把放射性物质放到莫斯科了。

利用放射性物质作案,可能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这不是一起一般的案件,它引起了俄罗斯警方的高度重视。

公园里放置了放射性物质,这是巴萨耶夫主动告诉新闻界的。1995 年 11

月 21 日,巴萨耶夫在车臣接见俄罗斯电视台的一名记者时说,他已经掌握了

4 个装有放射性物质的容器,其中一个已经安放在莫斯科的伊兹梅尔公园里。女记者一听,大惊失色,对于恐怖分子的威胁,不可不信。她急忙找到了放射源,那是一个装在大塑料袋里的铅制容器,其辐射量大大超过了正常允许的限额。当恐怖分子的威胁得到证实以后,女记者急忙派人向联邦调查局报告。

为了“抢救莫斯科”,俄罗斯紧急状态部、联邦安全局、民警局和民防指挥部都出动了。抢救工作是异常紧张的,专家们经过探测,得知这个铅容器里的辐射量为 760 微伦琴,而正常标准是 15~20 微伦琴。起动这个容器是十分小心的,一些人担心,容器下面还有爆炸物。经过警犬侦察以后,才把这个重 15 公斤的容器取出来,用专门的车辆送到联邦安全局科研所的一个实验室里。

经过检验,容器里的物质是放射性同位素铯 137,这种物质主要用于制作工业量具和金属探测仪。事后,辐射安全检察委员会的一名官员对莫斯科市民说,铅容器里的物质对周围环境一般不会产生污染,对人体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只有长时间接触这种容器的人,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原来,这是恐怖分子采取的一种特殊的威胁行动。真相大白,抢救莫斯

科的战斗也成了一场有趣的“演习”。但是,由此引起的核恐怖却震惊了世界。如何对付利用核材料作案的恐怖分子,成为政治家和社会学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