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纳德

克莱尔·李·陈纳德,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抗战时期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队长。1937年5月来华,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与中国和苏联空军司令官共同指挥战斗。1941年8月1日,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成立,陈纳德上校担任大队指导员。他率领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在中国蓝天痛击日寇,屡立战功,以“飞虎队”的美名著称于世。

退役赴华开启辉煌人生

1893年9月,克莱尔·李·陈纳德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1917年8月,考入印第安纳州本杰明士官学校。3个月之后,成为预备役中尉的陈纳德转入陆军通信兵航空处学习。

当陈纳德刚刚步入军校时,欧战正酣。1918年秋,陈纳德被派到纽约长岛米契尔机场担任第四十六战斗机联队的副官。陈纳德在这里刻苦学习掌握了飞行技术,并且得到飞行员的职位。他准备从这里乘船开赴法国,参加欧战。其实,欧洲这时的局势已十分明朗,德奥同盟已趋瓦解。不久德国投降。陈纳德所在队伍的船刚刚行至一半,便奉命全部停驶,并立即沿原路返回。陈纳德对此深感遗憾:因为他一直想通过战争实现自己当英雄的梦想。

1923年,陈纳德被调到夏威夷珍珠港的机场工作。这时,他开始研究新的航空战术,并领导他所在的队钻研各种新的战术。在一次演习之后,陈纳德根据他们所采用的战争方式写了一份报告,报告颇获好评,并引起上司的注意。在此后的15年中他担任过多种职务。

1930年,陈纳德被保送到弗吉尼亚州兰黎空军战术学校学习。毕业后在亚拉巴马州马克斯韦尔基地的航空兵战术学校任战斗机的战术教官。

20世纪30年代,世界空军界流行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的“轰炸至上”的空战理论。杜黑主张,空军在作战中应集中大量远距离、运弹量大的重型轰炸机,将其分布在一些机场上,一有敌情,即以多个纵队对战略目标轮番进行轰炸袭击,而地面武器却无法形成对这些轰炸机的防御,这样经过3到4天的不断轰炸,就可迫使被轰炸国家求和。据此,欧洲的军事家断定,轰炸机一旦进入空中,就无法阻挡。在杜黑的“轰炸至上”理论的影响下,战斗机受到漠视。许多驾驶战斗机的好手,都不约而同地改习轰炸机了。

陈纳德对这一套理论持怀疑态度。他坚信,现代空战是不能没有战斗机的,在未来的战争中,战斗机将像轰炸机一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陈纳德认真研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记录。他根据以往的战例和自己的演练经验指出,过去战斗机离队俯冲目标,并进行一对一战斗的空战方式显然已经过时。交战时,在各种因素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交战双方火力的差别不是火力单位的差别,而是火力单位差别的平方。就是说,一个由两架战斗机编队的机组攻打一个目标,这不是二对一而是四对一的优势。他断定,两机小组是最容易运动的,并且最能集中火力攻击敌军的轰炸机或战斗机,同时又最能保护每一个进行攻击的驾驶员。另外,他还认为,为了发挥战斗机的作用,必须做好情报工作,建立完整的警报系统。

1935年,他编著出版了《防御性追击的作用》一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此书出版后,其战术理论在美国陆军航空兵中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却未引起军界上层的注意。陈纳德在马克斯韦尔基地还曾与威廉·麦克唐纳和约翰·威廉森组成“三人空中飞人”特技表演队,成为美国陆军航空兵公认的最好的特技表演队。

陈纳德一直到46岁,肩上还扛着尉官的牌牌。这对于一个好胜心很强的人来讲,其情绪可想而知。当时他的身体也不好,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低血压等病。于是他的上司顺水推舟,于1937年4月以上尉军衔让他退役。

陈纳德不甘心就这么退出军界,但也无可奈何。正在这时,他有个在中国的好友霍勃鲁克来信,问他是否愿意来华任职。他毫不犹豫地一口就答应了。4月初,他从旧金山启程来中国。

1937年5月29日,陈纳德踏上了中国的土地。6月3日,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接见了他。宋美龄曾在美国乔治亚州读书,陈纳德与她一见如故。此时,宋美龄任航空委员会的秘书长,实际上领导着中国国民党空军。宋美龄要他担任她的专业顾问,并给他两架T-13式教练机,以便他视察中国国民党空军的现状。

陈纳德来华时,国民政府聘有意大利空军顾问。由于当时美国政府不愿干预中国内部事务,只有小部分美国人以个人名义在空军服务。陈纳德发现,国民党空军无论在训练技术上还是在装备上都很不正规。从训练方法来说,意大利人对基础飞行训练很不重视,只是教授一些初级飞行课程,结果所有毕业的驾驶员除了起飞和降落,几乎再也干不了什么。由于当时的飞行学员多是从中国上层社会挑选来的,需要照顾学员的面子,所以洛阳航空学校由意大利教官所教出的学员个个都能毕业,但他们却既不能驾驶战斗机,也不能驾驶轰炸机。国民政府从意大利进口的飞机和零件也都是劣质产品,战斗的实践证明,战斗机多是容易着火的废物,轰炸机只能作运输机用。在全面抗战开始前,国民政府名义上有500架飞机,但实际上只有91架能起飞战斗。

当陈纳德即将完成对中国国民党空军的考察时,抗日战争爆发了。战争正是检验自己空战理论的机会,他决心在蓝天上实现自己的抱负。他马上给蒋介石去电,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蒋回电接受了陈纳德志愿服务的请求,让他“即赴南昌主持该地战斗机队的最后作战训练”。根据蒋介石的要求,陈纳德又招募了部分美国飞行员组成了第十四志愿轰炸机中队。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第二天,陈纳德派飞机参战。虽然轰炸机队投弹偏离目标,但中国战斗机在当日的空战中取得了胜利。

日机不断对上海、南京进行轰炸,使中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陈纳德根据以前在美国建立航空地面情报网的设想,在南京、上海、杭州三角地带组织了一个地面电话警报网,又挑选出一些优秀的战斗机驾驶员,来对付日军的轰炸机。

这些措施立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日机飞临时,早有情报到来,一架战斗机从日机上面俯冲下来,另一架从下面升空,而第三架则按兵不动,伺机进行攻击。日军轰炸机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对南京连续袭击3天,一下子损失了54架,这时他们才明白,没有战斗机护航的轰炸等于自杀。

此后,日轰炸机改为晚上袭击,陈纳德又将在美国的设想拿到中国施行。他将探照灯布成格子形,当日机一临近即处于探照灯光中,日机驾驶员在灯光照射下,既看不到轰炸目标,也看不到攻击它的飞机。此时,陈纳德指挥战斗机驾驶员用最快的速度由下而上,背着探照灯对日轰炸机的肚皮开火。这一战法给日机轰炸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10月,中国的飞机只剩10多架,许多中国飞行员阵亡。陈纳德设法雇用了4个法国人、3个美国人、1个荷兰人和1个德国人,加上6个幸存的中国轰炸机飞行员,组成了一个“国际中队”。他们成功地袭击了几个日占区目标,造成日军的恐慌。但是在一天下午,日军飞机袭击了机场,国际中队的飞机全部被炸毁。

按照陈纳德与中国航空委员会所订的3个月合同,他的顾问任期到10月就满了。之后,蒋介石、宋美龄邀请他留在中国参加抗战,他毅然留下了。他们也没谈延长合同的事,只是每月发给他一定的薪金。当时,美国政府对日侵华战争持“中立”的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曾要求美国下令让所有在华的美国空军人员离开中国。美国国务院将此情况转告陈纳德时,陈斩钉截铁地回答:等到最后一个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