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南北夺取战争最后胜利

1941年10月5日,罗科索夫斯基接到西方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

兹命令第十六集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立即将其防御地带连同部队转交第二十集团军司令员叶尔沙科夫,你本人带司令部及必要之通信工具以强行军速度最迟不得晚于早6时10分到达维亚济马。第十六集团军新编成内将包括维亚济马地区的步兵第五十、第七十三、第一一二、第三十八、第二二九师,坦克第一四七旅,以及1个火箭炮营、1个反坦克团和1个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团,集团军的任务是阻击从南面斯帕杰缅斯克地域向维亚济马进攻之敌,不让其越过普梯科沃、克鲁德耶、德罗日诺一线北进……

罗科索夫斯基立即执行命令,当夜动身沿明斯克干线向维亚济马进发。一路见到的都是撤退景象。6日拂晓,罗科索夫斯基抵达维亚济马,城里没有任何部队,命令所列的部队一个也联系不上,同方面军司令部的联系也中断了。罗科索夫斯基派出侦察兵,了解到形势的严重性。他对司令部人员说:“必须赶快离开这里。没人守卫维亚济马。”

德军的合围圈已经在维亚济马附近闭合,罗科索夫斯基决定朝东北方向突围。8日,在距莫扎伊斯克40公里处,罗科索夫斯基终于用无线电与方面军司令部取得联系,并按指示抵达莫扎伊斯克,然后乘派来的飞机飞抵西方方面军司令部。

10月13日,新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大将命令罗科索夫斯基“率领步兵第十八师前出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域,收编该地全部部队和新到达该地的部队,在北起莫斯科海(伏尔加水库),南到鲁扎河的地带组织防御,制止德军从该地带突破”。

罗科索夫斯基在沃洛科拉姆斯克设立了指挥所,着手收编部队。到16日,第十六集团军的编成内共有21个步兵营、6个骑兵团、73门反坦克炮和123门野战炮。要防守100余公里的地带,这些兵力远远不够。

当日,德军开始以绝对优势兵力向第十六集团军防地发起猛烈进攻。苏军浴血奋战,顽强阻击德军,最后被迫将防线后移。10月17日,德军占领沃洛科拉姆斯克。几天后,罗科索夫斯基夺回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区的几个战略点,但无力扩大战果。他的首要任务是加强防御,准备对付德军即将发动的更大规模的进攻。

希特勒在“中央”集团军群内建立了两个快速集群,对西方方面军和相邻方面军的接合部,同时对西方方面军的两翼突击,以便从南北两面迂回莫斯科,在其东部封闭合围圈。西方方面军右翼是第三十集团军和第十六集团军。德第三、第四坦克集群的主突方向直指这两个集团军。

11月6日,德军快速突击部队开始冲击罗科索夫斯基的防御阵地。战斗异常激烈。第十六集团军各部挡住了德军的进攻,使德军陷入争夺据点的持久战之中,推进速度十分缓慢。

11月20日,罗科索夫斯基遵照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退至巴韦利措沃、莫佐罗沃、阿克谢诺沃、新彼得罗夫斯科耶、鲁缅采沃一线防御。

德军难以在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取得突破,遂将主力集中到克林方向上,攻下了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和克林。25日,朱可夫命令罗科索夫斯基夺回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罗科索夫斯基按命令迅速组织了反击,取得部分战果,但未能夺回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而且,第十六集团军的防线,如同整个莫斯科防线,开始步步后移。

到11月底,极度疲惫和损失极大的第十六集团军被迫退却到离莫斯科仅25~35公里处。但是苏军终究还是挡住了德军的进攻。遭受极大消耗的德军已成强弩之末,再无力推进。

12月初,苏最高统帅部将秘密组建的3个新的预备队集团军投入战场。其中2个集团军在西方方面军右翼参加了第十六集团军北翼的战斗。

12月5日,苏军开始反攻。西方方面军右翼各部向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第三、第四坦克集群发起突击。7日,第十六集团军从防御直接转入进攻。经一天激战,罗科索夫斯基解放了克留克沃。之后,各部在伊斯特拉方向上全线进攻。到10日,德军丧失了全部主要抵抗枢纽部,向伊斯特拉河一线退去。

罗科索夫斯基不给德军以喘息之机,命令部队不停息地全速追击。在12月11日至12日的两天之内,第十六集团军推进了10~16公里,在许多地段前出到伊斯特拉河一线。

12月13日,苏联中央报刊的第一版上都刊登了西方方面军的司令员朱可夫及其领导的各集团军司令的肖像。在罗科索夫斯基肖像上方的文字说明写道:“罗科索夫斯基将军的部队,在追击敌坦克第五、第十、第十一师,党卫队师和步兵第三十五师的同时,占领了伊斯特拉市……”

12月15日,第十六集团军强渡伊斯特拉河,突破德军防线。德军退却。20日,第十六集团军同友邻部队前出到拉马河和鲁扎河一线。至此,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在十几天的战斗中推进了100公里左右。

1942年1月中旬,为发展莫斯科近郊所取得的胜利,苏军发动了新的攻势。第十六集团军于1月16日出击,当天攻克德军14个防御枢纽部。在罗科索夫斯基继续挥师挺进时,1月21日,他接到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将部队转隶友邻第五集团军。率集团军整个指挥机构到司令部接受新任务。”

在西方方面军指挥所,方面军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中将对罗科索夫斯基解释说,德军对左翼戈利科夫中将的第十集团军发起反突击,控制了苏希尼奇这个大铁路枢纽及其周围地区,罗科索夫斯基及其司令部应在最短的时间里赶到苏希尼奇地区,接管部队,并恢复原来的态势。罗科索夫斯基受命后立即率司令部赶往前线。这是他半年里第三次接手新部队。

1月29日,方面军司令部接到罗科索夫斯基的报告:“已攻克苏希尼奇,并在那里设立了集团军司令部。”

紧接着,罗科索夫斯基利用所能集中的少得可怜的部队,对德军防御筑垒据点逐个进行攻击,动摇了德军防御,将德军逼到日兹德拉河。

3月8日,罗科索夫斯基视察了准备攻打马克拉基的部队之后,回到苏希尼奇的司令部的路上,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弹片击中罗科索夫斯基脊椎,在胁骨中间穿过,打穿肺部,幸而未触及心脏。

伤势严重的罗科索夫斯基被送去抢救。罗科索夫斯基接受手术之后,被送往莫斯科治疗。5月底,他不待伤愈便跑出医院,回到第十六集团军。这时莫斯科会战已于4月20日结束,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遭到失败。但是苏德战场的整个形势仍对苏军不利。

7月初,苏军最高统帅部任命罗科索夫斯基为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这时布良斯克方面军正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德军在6月28日开始的进攻中,突破了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防御,向纵深推进150~170公里,强渡顿河,冲入沃罗涅日。

7月7日,苏最高统帅部将布良斯克方面军一分为二,一部分部队归入沃罗涅日方面军,一部分由罗科索夫斯基接管。罗科索夫斯基将司令部设在叶列茨以东几公里的下奥利沙涅茨村。布良斯克方面军编成内包括5个集团军和3个军。罗科索夫斯基首先阻止住德军由顿河西岸向北推进,使战局稳定下来。

此时,布良斯克方面军防御地段相对沉寂。希特勒将进攻重点转向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7月中旬,德军集结71个师发起斯大林格勒会战。8月中旬,德军攻占了顿河西岸的所有地区,苏军退至斯大林格勒外围组织防御。到9月中旬,斯大林格勒外围防御地带丧失殆尽,德军突入市内。守城苏军被分割成三块,但仍坚守城市,顽强抵抗。

苏军最高统帅部从9月开始准备反攻,为此在斯大林格勒地区新组编顿河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10月初,罗科索夫斯基转任顿河方面军司令员,辖第六十五、第二十四和第六十六集团军,战线宽达400公里。10月中旬,顿河方面军转入进攻,意图歼灭斯大林格勒以北的德军,与坚守在城内的崔可夫各师会合。但此次进攻未能突破德军防线。

11月13日,苏军最高统帅部批准了代号“天王星”的大反攻计划,以3个方面军攻击斯大林格勒德军集团两翼并围而歼之。19日和20日,瓦图京中将的西南方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从谢拉菲莫维奇和克列茨卡亚一线,叶廖缅科上将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从萨尔平斯耶湖一带,先后发起反攻。经几天激战,3个方面军于23日在卡拉奇以东的苏维埃村会师,合围德保卢斯上将第六集团军全部和坦克第四集团军一部,共22个师,33万余人。

苏军围歼保卢斯第六集团军的“指环”作战计划由罗科索夫斯基统一指挥实施,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编制撤销,所辖第五十七、第六十四和第六十二集团军转隶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

包括7个集团军的顿河方面军于1943年1月10日实施“指环”战役。此前两天,罗科索夫斯基向被围的保卢斯发出最后通牒:“……在你们毫无出路的情况下,为避免无谓的流血,我们建议你们接受以下投降条件:以您和您的司令部为首的全部被围德军部队停止抵抗……如果拒绝投降,将予以消灭……”署名是:红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沃罗诺夫炮兵上将,顿河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保卢斯拒绝了最后通牒。

1月10日早8时零5分,第六十五集团军率先发起进攻,炮火准备持续了55分钟。几千门大炮齐声怒号,惊天动地。随后,苏军突击部队全速前进,迅速冲垮德军防线。

进攻的第一天,第六十五集团军楔入德军防御纵深1.5~4.5公里,经过3昼夜的血战,苏军消灭了德军防御西面突出部的守军。1月12日日终时,第六十五集团军和第二十一集团军前出至罗索夫什卡河西岸。15日,苏军突破德军中层防御围廓。这一天,顿河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晋升为上将。

1月22日,顿河方面军全线出击。26日,第二十一集团军的部队冲入斯大林格勒城内,与坚守数周的苏军守卫部队会师。31日,走投无路的保卢斯及其司令部向罗科索夫斯基投降。但是被围德军部队拒绝停止抵抗,罗科索夫斯基发起最后的攻击。

2月2日,罗科索夫斯基向苏联大本营报告:“顿河方面军务部已于1943年2月2日16时完成了任务,全部粉碎并歼灭了敌军集团……斯大林格勒市及斯大林格勒地域的战斗行动已经停止。”

历时160天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以苏军的最后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德军损失150万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苏德战场的一个转折点,苏军从此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罗科索夫斯基上将未来得及去一趟浸透着英雄守卫者鲜血的斯大林格勒市,2日当晚,斯大林便召他立刻飞往莫斯科,接受新的任务。

2月15日,斯大林命令罗科索夫斯基以顿河方面军的指挥机构,组编中央方面军,罗科索夫斯基任方面军司令员,紧急开到叶列茨地域,在布良斯克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之间展开,对德军奥廖尔集团的翼侧和后方进行攻击。中央方面军编成内有第二十一、第六十五和第七十集团军,坦克第二集团军,以及空军第十六集团军。

2月25日,罗科索夫斯基组织新集团军刚刚10天,就按期发起进攻。苏军开始阶段的进攻十分顺利。第六十五集团军和坦克第二集团军突破德第二集团军防线,到3月6日推进了30~60公里。德军为免使奥廖尔集团遭到纵深包围,急忙从勒热夫和维亚济马增调多个步兵师和坦克师,摆在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当面。

罗科索夫斯基进攻受阻。他向大本营指出,以中央方面军状况,无法继续向布良斯克一斯摩棱斯克方向进攻。大本营于3月7日变动了中央方面军的任务,第六十五、第七十和第二十一集团军改在北面和东北方向上进攻,帮助布良斯克方面军歼灭德军奥廖尔集团。

战役进展仍不顺利。第七十集团军从行进间无组织地分批投入战斗,未能向前推进。罗科索夫斯基亲自到第七十集团军司令部了解失利原因,认为是集团军司令员指挥不力,当即撤换了他。

罗科索夫斯基认为自己也有责任。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在追究集团军指挥人员和司令部作战失利责任的同时,我自己和我的司令部也难辞其咎:我们没有检查部队的准备情况,不了解他们的指挥人员,就给集团军下达任务。使其仓促投入战斗。这是我应汲取的一次教训……

大本营决定停止对德军奥廖尔集团的进攻。自3月21日起,中央方面军在戈罗季谢、小阿尔汉格尔斯克、特罗斯纳、利季日、科列涅沃地区转入防御,和布良斯克方面军一起,形成库尔斯克突出部正北面。

3月底,沃罗涅日方面军在击退德军进攻之后态势也稳定下来。于是,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形成一个孤形战线,弧部向着德军。

希特勒为了从苏军手中夺回战略主动权,于4月15日下达了第六号作战令:

以别尔哥罗德地域的一个突击集团和奥廖尔以南的一个突击集团,坚决而迅速地进行集中突击,以向心进攻的方法合围并歼灭库尔斯克地域之敌……

中央方面军及其南翼友邻沃罗涅日方面军将面临德军的集中突击。苏军对德军的主突目标做出了正确判断。朱可夫在4月8日给最高统帅部的报告中写道:“我认为,德军将对中央、沃罗涅日、西南三个方面军进行主要进攻战役,以便粉碎这一方向的我军,取得机动自由,沿最近的方向迂回莫斯科。”

罗科索夫斯基于4月10日在给总参谋部的报告中也明确指出:“1943年春夏时期,德军的进攻将只能在库尔斯克—沃罗涅日方向。”4月12日,沃罗涅日方面军也向大本营提交了内容相似的报告。

4月12日晚,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定下决心,要求各方面军在所有的特别重要方向上,特别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建立巩固的纵深梯次配置防御,先以强大的防御迎敌,然后转入反攻并彻底歼敌。

4月28日,罗科索夫斯基晋升为大将军衔。此时中央方面军的编成做了调整,现有第十三、第四十八、第六十、第六十五和第七十集团军,并有预备队坦克第二集团军、1个步兵军和2个坦克军。空军第十六集团军负责对方面军的空中掩护。

罗科索夫斯基建立了纵深梯次配置,设立了6道基本防御地带、大量的中间地区和斜切阵地,挖掘堑壕和交通壕5000公里。罗科索夫斯基断定德军将以主要兵力突击方面军右翼上方的奥廖尔突出部的根部,他毅然决然地在这一方向上布置了高密度的兵力和兵器。在这95公里的地段,他集中了方面军全部步兵兵力的58%,炮兵的70%,坦克和自行火炮的87%,并配置了第二梯队和预备队。

为加强奥廖尔—库尔斯克铁路沿线的第十三集团军,罗科索夫斯基调去拥有7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的炮兵军,使每公里正面上有92门76毫米以上的大炮,这是前所未有的密度,是德军进攻所能建立的密度的1.5倍。

在德军进攻的整个方向上,苏军部署了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和瓦杜丁大将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共130万人,2万门火炮和迫击炮,36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130架飞机。其后还有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58万人,9000门火炮和1640辆坦克及自行火炮。

7月4日晚,罗科索夫斯基从德军俘虏中得知,德军已于当天早晨3时开始进入出发地。罗科索夫斯基估计德军将于次日凌晨发起进攻,决定先采取行动,但已来不及报告和请示大本营,他与最高统帅部代表朱可夫大将商量后,发出进行反击令。

7月5日凌晨2时20分,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开始对正面德军进行疾风射击,反击持续了30分钟。5时30分,德军发起进攻,主突地段是奥利霍瓦特卡地域。普霍夫第十三集团军的第十五师和第八十一师与德军激战一天,击退其4次进攻,之后被迫后撤。这一天德军以巨大代价向苏军防御纵深推进6~8公里。罗科索夫斯基以坦克第二集团军和坦克第十九军对突入的德军进行反击,以恢复原来的态势。坦克部队遭德机轰炸,并受到德“虎”式坦克的阻击,损失很大,反击未果。

第二天,德军又在奥利霍瓦特卡方向上推进了2公里,并开始将进攻锋头稍向右转,指向波内里火车站地域。

罗科索夫斯基将现有兵力做了大胆而坚决的机动,他毫不犹豫地将受到威胁较小地段的部队调到奥利霍瓦特卡和波内里地域。

德军在各进攻地段均未取得重大突破,于是投入全部预备队,经4天激战,德军仅前进了10公里。

7月12日,德坦克第四集团军和苏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正面的普罗霍罗夫卡附近展开了一场对攻战。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战,双方共投入了1200辆坦克。双方各损失了300辆坦克,都退回了出发地,而德军此后已再无力进攻。苏军转入反攻。

十分疲惫的中央方面军未经休息,立即参加了对德军奥廖尔集团的总攻。从7月15日开始,经3天战斗,战线恢复7月5日以前态势。此后罗科索夫斯基不断扩大战果。德军的抵抗相当顽强。苏军未及完成合围,仅将德军逐出奥廖尔。同天,沃罗涅日方面军解放了别尔哥罗德。

当晚,斯大林命令在莫斯科以124门礼炮鸣响了12下,向杰出的部队和他们的指挥员致敬。

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继续向西推进,8月30日进入北乌克兰境内,随后相继解放了雷利斯克、克罗列韦茨、普季夫利、沃罗涅日等地。

9月7日,中央方面军各集团军前出至杰斯纳河。10天后,罗科索夫斯基强渡杰斯纳河,突破德军西岸防御,直指基辅。18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命令罗科索夫斯基将主攻方向转向切尔尼戈夫。战事进展顺利。10月2日,中央方面军改称白俄罗斯方面军。

到11月底,罗科索夫斯基大将的白俄罗斯方面军已肃清了白俄罗斯大片领土上的德军,并解放了战略要地戈梅利。11月26日,莫斯科再次鸣礼炮向罗科索夫斯基和他的部队致敬。

进入1944年后,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继续推进。2月中旬,白俄罗斯方面军改称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进入4月份后,白俄罗斯低地道路泥泞,部队不能进行任何调动,战斗暂停。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转入防御。

5月3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批准了代号“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计划。战役目的是:

以巴格拉米扬大将的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上将的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扎哈罗夫上将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维捷布斯克、博古舍夫斯克、奥尔沙、莫吉廖夫和博布鲁伊斯克等方向同时发起进攻,分割德军战略防御正面,于维捷布斯克和博布鲁伊斯克地域歼敌,尔后向纵深挺进,在明斯克以东围歼德第四集团军,为各方面军发展战役创造最有利条件。

此役苏军投入兵力240万人,德军兵力为120万人。战役于6月23日打响。拥有最大兵力的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于24日开始进攻,激战5天,在200公里正面上突破德军防御,围歼德军博布鲁伊斯克集团,向纵深推进110公里。这一辉煌战绩受到最高统帅部的高度赞扬,29日,罗科索夫斯基不仅被晋升苏联元帅军衔,成为战争期间第六个获此殊荣的高级将领,还荣膺“苏联英雄”这一崇高荣誉,可谓双喜临门。

苏军4个方面军的进攻取得全面胜利。7月5日到11日,苏军在明斯克以东围歼了德第四集团军。

到7月16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各集团军已前出至斯维洛奇河、普鲁扎内一线,12天前进150~170公里。7月20日,罗科索夫斯基前出到苏联边界西布格河,并强渡过河,进入波兰国境,迅速向维斯瓦河推进,24日解放了卢布林,28日解放了布列斯特,尔后在华沙方向上不断发动进攻。

白俄罗斯战役于8月底结束,苏军歼灭德军54万人,给德“中央”集团军群以毁灭性打击,向西推进了500~600公里,解放了白俄罗斯全部领土,以及立陶宛部分领土和波兰东部。

白俄罗斯战役结束之后,罗科索夫斯基积极准备解放华沙的战役,并准备向德国境内挺进。10月中旬,斯大林突然调他转任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司令员。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交由朱可夫指挥。

罗科索夫斯基感到困惑:“为什么把我从主要方向调到次要地段?”斯大林回答:“你错了。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将是西攻主要方向上的三个方面军之一。白俄罗斯第一、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将结束在德国的战争。”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为参加决定性战役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配备了大量的兵力和兵器。罗科索夫斯基辖7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1个空军集团军,1个机械化军,1个骑兵军和数个炮兵师,总计88万余人,有1500架飞机,219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

1945年1月13日,苏军大本营以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大将的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巴格拉米扬大将的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和特里布茨海军上将的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共167万人,发动了西进德国的东普鲁士战役。

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战役开始后的第二天发起进攻,6天后攻入东普鲁士境内,占领许多防御支撑点,1月底与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合力消灭了乌祖里地区的德军。苏军将东普鲁士德军分割成三个孤立集团,德军防线崩溃。

此时,位于进至奥得河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在东普鲁士作战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之间的东波美拉尼亚地区,形成百余里的空隙。德军统帅部急调“维斯瓦”集团军群,企图歼灭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固守奥得河防线,扭转柏林方向上的不利形势。

为了顺利进攻柏林,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将最后消灭东普鲁士德军的任务交由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完成,抽出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主力歼灭“维斯瓦”集团军群,占领东波美拉尼亚。

2月10日,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和左翼部队从布罗姆贝格以北维斯瓦河各登陆场向斯德丁方向发起进攻,在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部队的配合下,罗科索夫斯基于3月底占领了格丁尼亚和但泽。

为了奖励罗科索夫斯基“对大规模战役进行优异指挥,在摧毁法西斯德军的斗争中获得的辉煌胜利”,苏联最高苏维埃于1945年3月31日授予他苏联最高军功章——胜利勋章。

4月4日,罗科索夫斯基彻底击溃德军余部,解放了东波美拉尼亚,消除了进攻柏林的苏军翼侧威胁,为攻占柏林创造了有利条件。

4月16日,苏军发动攻占柏林的战役。苏联元帅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苏联元帅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同时向柏林发起进攻。罗科索夫斯基受命向西方前进,包围德军坦克第三集团军主力,分割柏林地区的德军集团。

4月26日,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部队占领了德国大城市斯德丁。此后罗科索夫斯基各部以每天平均25~30公里的速度推进,5月2日前出至波罗的海沿岸。5月3日,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的潘菲洛夫的近卫坦克兵与英国第二集团军的战士会师。

5月8日,德国法西斯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的文书签署了。战士们听到消息,激动地往空中放排枪排炮,宣泄自己的快乐。夜晚,街道上灯火通明,这意味着灯火管制的时代结束了,战争结束了!